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邢台市典故

邢台市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12 01:58:42

㈠ 我想知道「邢」姓的起源和典故



一、姓氏來源
1是上古周朝時,周成王將周公第四子封於邢地(在今河北邢台市),人們版稱為邢侯,後來建立權了邢國,他的子孫便以國名為姓,世代相傳姓邢;
2是春秋時期,晉大夫韓宣子之族人封於邢丘(在今河南溫縣東),其族人子孫便以封地名為姓世代相傳姓邢。

二、郡望堂號
漢置河間郡,現在河北省獻縣。

三、歷代名人
邢禺一一字子昂。三國魏鄲縣(今河北任丘縣)人。舉孝廉,不就。曹cao辟為冀州從事。邢峙——字士峻。南北朝時北齊的文士,精通四書五經,為人方正純厚,有儒者風度。舉孝廉,官國子助教,以經入授皇太子。
邢契莘——浙江嵊縣(今峰州市)人。清宣統二年(1910年)考取清華第一期官費留學美國,入麻省理工大學選修造船造機系。

㈡ 邢台將軍墓有什麼典故嗎

邢台市西50多公里的太行山下,有個翠柏覆蓋的圓形大丘,就是該區有名的古跡將軍回墓。距今已有二答千五百多年歷史。 說起將軍墓,大家都知道。但這位古代將軍是誰?為何葬於此地?可能知道的人卻不多。公元前六世紀春秋中期,是我國歷史上"十二諸侯"戰亂攻殺的時代。公元前六六一年,北方強族狄人侵擾邢國(即邢台),邢國君主求救於齊國,在齊桓公派兵幫助下,打敗狄族人後,於公元前六五九年,把國都遷移到夷儀城(即漿水)。可是遷都並沒有避免了戰爭,當時稱雄一方的鄭國,為了"擴充地盤",悍然出兵進攻邢國。鄭國將軍蔡沖,率軍長驅直入,逼近邢國"夷東三關"。在這緊要時刻,邢國軍隊堅守關隘,利用居高 臨下的地利優勢,出奇制勝,在黑龍關戰斗中,鄭軍統帥蔡沖身受重傷,戰敗被俘。 相傳蔡沖被俘後,趁混亂之機,掙脫枷鎖逃走的地方,就是現在的脫鎖溝。 他往西逃了一程,又解下身上的盔甲,輕裝前進,給這地方留下了放甲鋪的名字。當他繼續向西逃奔一段之後,由於傷勢過重,死在川河北岸。後來人們把他就地安葬,稱他的墓為將軍墓,村名也叫將「將軍墓村」。

㈢ 邢台著名旅遊地區都有哪些

邢台西依太行,自然資源豐富,現有資源68處,主要是人文與自然相結合的復合景觀。以英賢為代表的歷史文化資源是邢台市旅遊業的特色。1、英賢人物。元代傑出科學家郭守敬,唐代著名天文學家僧一行,珠算之法的創者郭伯玉,中醫醫聖扁鵲,黃巾起義的發動者和領導者、太平道教的創人張角,清未義和團運動的發起者和領導人趙三多,「掃清來洋」起義領袖景廷賓,南寧清風宰相范質,唐初政治家、千古一諍臣魏徵,唐朝賢相宋 ,元朝建國立制的奠基人、元初名畏劉秉忠,烏頭宰相魏裔介,武松,張果老和《二十四孝圖》的編輯者、元代的郭守正等。2、重大歷史事件及遺址。有黃巾起義,義和團運動,抗日軍政大學總校,沙丘平台,先商遺址,邢州瓷窯遺址,起孤庄、八路軍印鈔廠貴陽市址。3、文物古建成,有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塔——普肜寺,普肜塔,柏仁城遺址遺跡,黃巾軍起義遺址遺跡,始建成於唐、盛於元的開元寺,扁鵲廟、張果老山、甄澤觀、白雀庵、皇寺、聖水寺、普利寺塔、九龍廟溝、封巒寺、洪官營禮拜寺,清風樓,田麻癢庄園,明代縣衙文宗大堂。4、重要陵墓。邢氏祖塋——邢候墓 ,梅花拳三代祖塋——平鄉鄒氏墓 地,唐玄宗八代宜七代宜陵墓——隆堯的唐竽陵,明「兩面三刀京冢宰」吏部尚書——文宗的崔恭墓。5、民俗文化。源自張角所創太平道教的太平道樂,梅拳演誼,成語典故(「破釜成舟」源自項羽的巨鹿這戰,「量才用人」系唐賢相宋 提出的用人之道,「居安思危」、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水能開車舟、亦能覆舟」是唐初政治家魏片提出的治國之道,「代人捉刀」則由清河人崔琰替魏王曹操接待來使而來,此外還有「李繪答書斥太守」「郭巨埋兒」、「王郎趕劉秀」等),民俗(建築、婚喪、信仰、節日等),民間社火。
以自然生態為特色的風景資源有「奇洞、險寨、森林、雲海」。1、風光地貌。臨城縣的崆山白雲洞是我國北方一處「地下岩溶博物館」,被稱為「北方奇觀」,世界洞穴協會理事認為其古石筍和干谷系統屬世界罕見,另有賀坪峽、九龍溝。2、以山林為主體的景觀。小天池森林生態庄旅遊慪既有「江南綠林碧水之秀色,又具壩上氣候之涼爽」,被專家譽為「太行山中段的一顆翡翠」;前南峪農業生態觀光區1994年被提名為「全球環保五百佳」,是「太行山最綠的地方」;杏峪山野旅遊區為市級自然保護區,丹岩疊嶂、古林雲海、翠谷險寨,有大面積的原始次生林和人工林。另有北武當山、小西天、白雲山、張果老山、不老青山、賀坪峽、天梯山、天台山、廣陽山等。3、以水為主體的景觀。朱庄水庫又稱「映雪湖」,隆冬季節可見「鼎梅晴雪」之景,並有漸泉可防病治病;秦王湖有「三峽四溝五十景」之稱。平鄉、寧晉、臨西的溫泉、岐山湖、玉泉湖、百泉亦佳景紛呈。4、以園林為主體的景觀。柏鄉漢牡丹園的牡丹「株高八尺,花大如盤」,為漢代木本植物,有著悠久的歷只和神秘的傳說,與洛陽、荷澤牡丹相比,有「柏鄉牡丹天下先」之稱。大型公園有達活泉公園、人民公園、紫金公園、武松公園。
以品牌企業和特色經濟現象為主的商貿旅遊資源。世界最大的羊絨基地——清河縣,亞洲最大的治金機柑軋輥生產企業——邢機公司,華北最大的板材工業區——邢台縣,綜合評價全國500家最優企業之一——邢台礦業集團,全國500粗最佳經濟效益企業之一——邢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全國500愛最佳經濟效益企業之一——河北晶牛集團。全國三大方便麵基地之一——華龍方便麵集團,另有頗具規模的汽摩配件基地、再生硬質合金基地、自行車零配件基地、軸承基地、葯用棗仁基地、再生玻璃基地等。
屯台市還有豐富的旅遊商品資源。工藝品類有鐵花、草編、邢編、邢洲白瓷、黑陶、彩陶、古陶、根雕、盆景、木魚石、生物藝術品、掛毯、手工藝布鞋、刺綉、剪紙等;紀念品有邢台風景撲克、郭守敬儀器模型等;書籍間像製品有太平道樂磁帶、太極拳VCD、黃巾軍與張角的傳說、義和團傳說、水滸故事、趙氏孤兒、光武帝的傳說等;土特產有威縣三白瓜、沙河馬場梨、隆堯澤畔藕和大蔥、邢棗仁、巨鹿枸杞和金銀花、邢台板栗、寧晉雪花梨和鴨梨、臨西醬菜、平鄉黃芽白等;名吃有威縣「牛舌頭」(吊爐火燒)、廣宗「猴爬桿」(薄餅)、南宮董菜、清河菜豆腐、寧晉驢肉糕、臨城酥魚、邢台黑家水餃等

㈣ 河北歷史故事

一、趙雲的故事:
趙雲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劉備入川與劉璋決裂後,趙雲與諸葛亮、張飛等帶兵開始了對西川的掃盪行動,在共同攻下巴東郡以及巴郡以後,趙雲與張飛在江州分兵,去平定江陽、犍為兩郡。犍為郡是當時蜀中的大郡,與蜀郡、廣漢郡號稱三蜀,也是蜀中賦稅的主要來源。 趙雲獨自率軍平定蜀中大郡後從成都南面與劉備等完成對成都的合圍。
二、董仲舒的故事:
董仲舒是河北省景縣西南部,景縣、故城、棗強三縣交界處人。西漢哲學家。漢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
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合,並吸收了其他學派的理論,創建了一個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深得漢武帝的贊賞,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
三、竇建德的故事:
竇建德是貝州漳南(河北故城縣)人。隋朝末年河北農民起義領袖,東漢大司空竇融後代,遼東宣王竇拓玄孫。
竇建德帶領孫安祖進入高雞泊,舉兵反叛,全家坐罪遇害。率部歸順高士達起義軍,先後擊敗魏刀兒、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建立夏國,稱雄於河北。
四、酈道元的故事:
酈道元,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北魏時期酷吏、地理學家,青州刺史酈范之子。
酈道元愛好讀書,並以此聞名於世。在日常生活中,書籍是他不可分離的伴侶。他一生中讀過許多書,尤其是有關地理記述的書籍,他幾乎都讀遍。他讀書非常嚴肅、認真,對書中的記載力求弄懂、弄通。大量地讀書,使他具有淵博的學識,成為當時有名的學者。
五、郭守敬的故事:
郭守敬是邢州邢台縣(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
郭守敬運用他改進、創造的天文儀器,進行了許多精密的天文觀測,從而使《授時歷》的編制有了可靠的觀測基礎。他所從事和領導的觀測項目甚多,如冬至時刻、二十八宿距度和星表、四海測驗、黃赤交角以及一些歷元時刻的測定,其中大部分數據都是中國古代歷法史上最精確的,或近於最佳的。

㈤ 河北省邢台縣的歷史故事名勝特產知名企業歷史名人都有哪些

邢台市簡稱為邢,別稱卧牛城、邢襄,舊稱邢國、襄國、邢州、順德府,星空分野屬昂、畢二宿(西名:金牛座)。邢台市有著有3500餘年的建城史和600餘年的建都史,是大科學家郭守敬的故鄉,素有「五朝古都」之稱,先後做過商朝、邢國、趙國、常山國、後趙五個朝代和國家的國都。邢台北通幽燕,南達黃淮,西扼太行三關,東望華北平原,自然條件優越,有「鴛水之濱,襄國故都,依山憑險、地腴民豐」的美譽。
「大河岸邊、山前台地」,邢台市位於太行山東麓、古黃河西岸這片獨特的大山、大河結合地帶上。太行山為中華民族的脊樑,黃河為中華民族的搖籃,故邢台處於中華民族的核心地帶。邢字古通「井」,《康熙字典》說:「穴地出水曰井」,古邢台百泉竟流,故稱井方,上古時期軒轅黃帝曾居住在邢台干言岡一帶,黃帝親率邢人開發利用井水,建井田,築邑而居,史稱「黃帝鑿井,聚民為邑」,後世邢人為了紀念黃帝的鑿井築邑之德,乃合井、邑二字為一字,即為「邢」,此為邢得名由來。《易經》曰「井,德之地也」。故邢人崇尚聖德。商代祖乙擇沃野定都於邢,西周初,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為邢侯建立邢國,戰國時期趙成侯立邢為信都,並擴建邢侯台為檀台,又因趙襄子曾都邢,西楚霸王項羽乃改邢為襄國,隋置邢州,宋徽宗趙佶升邢為信德府,金復置邢州,元始祖忽必烈為旌表邢州大治之功,升邢為順德府,明清沿襲。因西周邢侯和趙成侯、趙武靈王曾先後在邢地高築檀台,大會天下諸侯,以標信德之義,故宋徽宗趙佶乃改龍崗縣為邢台縣,今邢台市之名即沿用於此。

㈥ 邢台那些你不知道的成語典故

原來大邢台還有這么多成語典故,你肯定不知道!

  1. 【破釜沉舟】

    釋義:釜: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2.【作壁上觀】

    釋義:壁:壁壘。觀:旁觀。原指雙方交戰,自己站在壁壘上旁觀。後多比喻站在一旁看著,不動手幫助。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3.【以一當十】

    【解釋】:當:相當。一個人抵擋十個人。形容軍隊英勇善戰。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這三個成語都出自於《史記》描述的巨鹿大戰中,邢台,秦時屬巨鹿郡。歷史上有名的巨鹿大戰發生在邢台的巨鹿、平鄉一帶。

    秦朝末年,群雄紛起,項梁、項羽立楚懷王的孫子心為帝,也稱作楚懷王,定都於盱眙。張耳、陳余立趙歇為王,在信都(即邢台市)定都,建趙國。

    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率軍北上擊趙,攻佔邯鄲。趙軍不支,從信都撤退到巨鹿,被秦將王離部所圍困。當時,在河北攻趙的秦軍,不下三十萬之眾。而這時在巨鹿城中的兵力不多,糧草將盡。趙將陳余雖領兵數萬屯巨鹿之北,但不敢出兵,築營壁自保。其它援趙的齊、燕諸軍,也震懾於秦兵的聲勢,皆築壘固守,不敢出戰。

    巨鹿被圍之際,趙使求救於楚。楚懷王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率軍北上救趙。但宋義為秦軍的氣焰所嚇倒,在妄陽(今山東曹縣)逗留四十六天而不敢前進。項羽憤而殺宋義,楚懷王便命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先遣英布和蒲將軍率兵二萬渡漳攻秦。繼而親率主力渡河,為了表示與秦決一死戰的決心,他命令士兵把船隻沉沒,把飯鍋砸破,燒掉營舍,只帶三天的干糧。

    項羽先以雷霆之勢包圍王離,經過往返九次沖殺,切斷秦軍通道,獲得巨大戰果。秦將蘇角被打死,王離作了俘虜,涉聞自殺而死。在交戰中,楚軍"以一當十"、"呼聲震天"。而援趙的其它諸軍則在營壁上觀看,驚恐而不敢出戰。之後,項羽又不斷擊敗秦軍,章邯不得不豎起降旗,項羽聲威從而大振。

    巨鹿之戰,消滅秦軍三十萬人。這對最後推翻暴秦統治起了決定性作用。大文學家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中,詳細地描述和記裁了這一巨大戰役,成為名傳千古的不朽之筆。「破釜沉舟」、「作壁上觀」、「以一當十」,漸漸成為流傳極廣的三個成語。

    4、【代人捉刀】

    【解釋】:捉刀:代別人寫文章。指代別人做事,多指寫文章。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王聞之,追殺此使。」

    代人捉刀是一個經常用來形容文人代筆的成語,而這個成語的故事和邢台古代的一個人崔琰密不可分。

    其源出於三國時代的一則故事:

    魏國曹操統一北方後,聲威大振,各少數民族部落紛紛依附。北匈奴派使者送來了大批奇珍異寶,使者請求面見曹操。曹操將聲姿高揚、眉目疏朗的崔瑛召來,要他代替自己接見使者。接見時,崔琰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賀,曹操卻扮作侍衛模樣,手握鋼刀,挺立在坐榻旁邊。

    接見完畢後,曹操派間諜去問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加思索地說:「魏王俊美,豐采高雅,而榻側捉(握、提之意)刀的那個人氣度威嚴,非常人可及,是為真英雄也!」

    崔琰,字季珪。邢台清河人,本為袁紹屬下,因獻計不被接受,所以辭官不作。當曹操攻下冀州後,禮賢下士,得來的文官中,以崔琰體態雄悍,聲音宏亮,是一個不怒而威的人物。後來因反對曹操即魏王之位,被投入獄,在獄中被殺。

    後人有贊曰:「清河崔琰,天性堅剛;虯髯虎目,鐵石心腸;姦邪辟易,聲節顯昂;忠於漢主,千古名揚!」

    曹操
    5、【陽春有腳】--宋璟

    【解釋】:用以稱譽賢明的官員。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有腳陽春》:「宋璟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咸謂璟為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後遂以「陽春有腳」稱譽賢明的官員。

    宋璟(公元663-738),邢台市南和縣閻里鄉宋台人。少年博學多才,擅長文學。弱冠中進士,官歷上黨尉、鳳閣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職。唐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書右丞相。授府儀同三司,進爵廣平郡開國公,經武、中宗、睿宗、殤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一生為振興大唐勵精圖治,終於與姚崇同心協力,把一個充滿內憂外患的唐,改變為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大唐帝國,史稱「開元盛世」。

    唐中宗時,宋璟被任命為諫議大夫。不久,他直言觸怒了中宗,被貶為刺史。到地方後,他廉潔奉公,盡力為百姓做好事,使當地民風變得淳樸起來,家家戶戶都安居樂業。

    他在廣州任都督時,當時廣東人都用茅竹建房子,經常發生大火。宋璟教他們用磚瓦蓋房,減少了火災,造福了百姓。後來他當了宰相。一次,他的遠房叔叔宋元超在參加吏部的選拔時,對主考官說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關系,希望能照顧。被宋璟得知後,特地關照吏部不能給他官做。

    當時唐玄宗很喜歡一個叫王毛仲的宦官,朝廷上下,巴結他的人很多。王毛仲的乾女兒要出嫁,唐玄宗問他還缺什麼。王毛仲說有一位客人請不來。唐玄宗說:那一定是宋璟了。在宋璟的治理下,唐朝出現了路不拾遺的局面,史稱「開元盛世」。

    當時人們稱贊宋璟像長了腳的春天,走到哪裡,就把光明和溫暖帶到哪裡。

    6、【生吞活剝】--張昌齡(邢台南宮)

    【解釋】:比喻生硬地抄襲或機械的搬用經驗、方法、理論等。也指生拉硬扯。

    【出處】:唐·劉肅《大唐新語·譜謔》:「有棗強尉張懷慶好偷名士文章……人為之諺雲:''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

    唐朝初年,棗強縣尉(棗強,縣名,今河北冀縣,尉,縣級官吏)張懷慶喜歡抄襲著名文人的文章。當朝大臣李義府曾寫了一首五言詩,原文是:「鏤月成歌扇,裁雲作舞衣,自憐回雪影,好取洛川歸。」張懷慶將這首詩改頭換面,在每句的前頭加上兩個字,變成一首七言詩:「生情矮月成歌扇,出性裁雲作舞衣:照鏡自憐回雪影,來時好取洛川歸。」人們讀了張懷慶的這首詩,無不嘩然大笑。有人譏諷他這種手段是:「活剝張昌齡,生吞郭正一!」張、郭都是當時以文詞聞名的朝中要人,唐高宗的詔書和朝廷文告,多半出自他們的手筆。

    這個故事在唐朝劉肅所作《大唐新語·諧濾》里也有記述。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生吞活剝」這句成語,比喻生搬硬套,或剽竊照抄別人現成的詞句、理論、經驗等等,而不知融會貫通。現在多用來比喻學了別人的東西不能消化吸收,只知生硬地接受或機械地搬用。

    其中張昌齡是邢台南宮人,張昌宗之弟。卒於唐高宗干封元年。弱冠以文辭知名。貞觀末,翠微宮成,獻頌闕下。召見,試息兵詔,帝大悅。俄為崑山道行軍記室。破盧明月,平龜茲,軍書露布,皆為昌齡文,為世所稱。後出為襄州司戶,終北門修撰。昌齡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書志及舊唐書本傳)傳於世。

    7、【鹿死誰手】--石勒(襄國,即邢台)

    【解釋】:原比喻不知政權會落在誰的手裡。現在也泛指在競賽中不知誰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出處】:《晉書·石勒載記下》:「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朕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東晉時代,十六國中後趙的開國皇帝名叫石勒。他在襄國(今邢台)稱帝後,有一天,他在襄國宮設宴招待高麗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時候,他大聲地問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來的哪一上君王?"徐光想了一會兒說:「您非凡的才智超過漢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領又賽過魏朝的始祖,從三王五帝以來,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軒轅黃帝第二吧!」石勒聽後笑著說:「人怎麼能不了解自己呢?你說的也太過分了。我如果遇見漢高祖劉邦,一定做他的部下,聽從他的命令,只是和韓信、彭越爭個高低;假使碰到光武帝劉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塊兒打獵,較量較量,未知''鹿死誰手''?」後來,人們用「鹿死誰手」來比喻雙方爭奪的對象不知道會落在誰手裡,引申指比賽雙方還不知道誰勝誰負。

    8、【飽以老拳】

    【釋義】:飽:充分;以:用。痛打,盡情地揍。

    【出處】:《晉書·石勒載記下》:「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

    這個故事發生後趙首都襄國,即今邢台市。

    後趙石勒稱帝後,請武鄉有聲望的老友前往襄國(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們一起歡會飲酒。當初,石勒出身貧賤,與李陽是鄰居,多次為爭奪漚麻池而相互毆打,所以只有李陽一個人不敢來。石勒說:「李陽是個壯士,爭漚麻池一事,那是我當平民百姓時結下的怨恨。我現在廣納人才,怎麼能對一個普通百姓記恨呢?」於是急速傳召李陽,同他在首都襄國(今邢台)一起飲酒,還拉著他的臂膀開玩笑說:「我從前挨夠你的拳頭,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隨後任命李陽做參軍都尉。

    9、【雨過天青】

    【解釋】:雨後轉晴。也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

    【出處】:明·謝肇淛《文海披沙記》:「陶器,紫窯最古,世傳柴世宗時燒造,所司請其色,御批雲:『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五代時,文治武功俱屬上乘的後周世宗柴榮,某次被大臣請示釉彩的顏色。柴榮是這樣答覆的:「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因此,這種釉釉色瑩潤,青中帶著淡藍色彩,也就是後來所說的「天青色。」

    柴榮--邢台龍崗人,後周世宗。「雨過天青」一詞後來引申為比喻情況由壞而漸漸好轉,就如同下雨過後,總會有一片如同被清水漂洗過的天。

    10、【舌燦蓮花】(佛圖澄,襄國)

    【釋義】:原指佛家講經講的好,化為朵朵蓮花。原為舌燦蓮花。多為褒義詞指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說的好。

    「舌燦蓮花」的典故源自南北朝高僧佛圖澄的一段事跡,這個故事發生在當時後趙的國都--襄國(即今邢台市)。

    在《高僧傳》和《晉書·藝術傳;佛圖澄》里記載:後趙國主石勒在襄國(今邢台)召見佛圖澄,想試驗他的道行。佛圖澄即取來缽盂,盛滿水,燒香持咒,不多久,缽中竟生出青蓮花,光色曜日,令人欣喜,於是,後人便引「舌燦蓮花」來譬喻說話的文采和美妙。

    11、【頑石點頭】(邢台竺道生)

    【釋義】:形容道理說得透徹,使人心服。

    【出處】:《蓮社高賢傳》:「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盤經》,群石皆點頭。」。

    全句應為「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生公指古代邢台的高僧竺道生。

    竺道生(公元335-424年)東晉佛教學者,本姓魏,巨鹿(今邢台平鄉)人,他為鳩摩羅什的高足,悟解非凡。當時《涅盤經》只部分譯出,傳入南方,其中說除一闡提(斷絕善根的人)外皆有佛性。道生則堅持認為「一闡提人皆得成佛」,遂被守舊者目為邪說,擯出僧團。道生因入今蘇州虎丘山,傳說他曾聚石為徒,講《涅盤經》,說到一闡提有佛性,群石皆為點頭(見《佛祖統紀》卷二十六、三十六)。以後全部《涅盤經》傳到南京,其中果然說「一闡提人有佛性」,大眾這才佩服他的卓越見識。於是頑石點頭的傳說便不徑而走。

    後來以此形容說理透徹,使人不得不心服。

    現在虎丘山尚有「生公說法台」和「點頭石」

    12.【民脂民膏】(邢台孟昶)

    【釋義】:比喻人民用血汗換來的財富。多用於指反動統治階級壓榨人民來養肥自己的場合。

    【出處】:五代·後蜀·孟昶《戒石文》:「爾俸爾祿,民脂民膏。」

    孟昶,邢州龍崗人(今邢台縣),後蜀後主,這是他告誡地方官員不可貪污腐敗、虐政害民的「戒石箴"。

    箴,古代的一種文體,以規勸告誡為主。為規勸官員的道德行為,並將其刻在石上的戒石箴,在歷史上首先採用這種形式的是五代十國時的蜀主孟昶。孟昶頒布於諸邑的《戒石箴》,共有二十四句,九十六個字。曰: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長,撫養惠綏。

    政存三異,道在七絲。驅雞為理,留犢為規。

    寬猛得所,風俗可移。無令侵削,無使瘡痍。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賦與是公,軍國是資。

    朕之賞罰,固不逾時。爾俸爾祿,民膏民脂。

    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爾日戒,本朕密思。」

    到了宋太祖趙匡胤,他對孟昶的《戒石箴》刪繁就簡,從其中摘出四句頒行於天下。這四句是「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南宋高宗趙構,又以大詩人黃庭堅所書的這十六字箴文手跡,命各州縣長官鐫刻一方箴石,放置在各自的座右。今邢台市內清風樓後戒石箴的古碑刻依然保存完好。

    13、【鐵石心腸】(邢台宋璟)

    【解釋】:心腸硬得象鐵和石頭一樣。形容心腸很硬,不為感情所動。

    【出處】:唐·皮日休《宋璟集序》:「宋廣平剛態毅狀,疑其鐵石心腸。」

    皮日休這句話是來稱贊唐朝宰相邢台人宋璟的。

    宋璟(公元663-738),邢台市南和縣閻里鄉宋台人。弱冠中進士,官歷上黨尉、鳳閣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職。唐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書右丞相。授府儀同三司,進爵廣平郡開國公,經武、中宗、睿宗、殤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一生為振興大唐勵精圖治,終於與姚崇同心協力,把一個充滿內憂外患的唐,改變為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大唐帝國,史稱「開元盛世」。

    宋璟性情剛直,刑賞無私,取地犯顏直諫,弄周時曾勇斗內寵張易之,張昌宗,力挽狂瀾,拯救身遭誣陷的長史魏元忠。中宗時冒死彈劾佞臣武三思。睿宗時直諫太平公主遷居東都,以免後宮干預朝政。因此,被貶檢貝州刺史,洪水暴發,武三思逼租甚急,景抗捐賑災,再次被貶。宦海學沉浮,屢遭磨難,終不改治國救民之志。史稱「唐世賢相,前稱房杜,後稱姚宋」,其政績卓著為「四大名相」之一。

    14、【珠圓玉潤】

    【解釋】:潤:細膩光滑。象珠子一樣圓,象玉石一樣光潤。比喻歌聲宛轉優美,或文字流暢明快。

    【出處】:唐·張文琮《詠水詩》:「方流涵玉潤,圓折動珠光。」

    張文琮----今邢台市清河縣東北東張寬鄉人,貞觀中,為治書侍御史。永徽初,獻文皇帝頌,優制襃美。拜戶部侍郎神龍中,累遷工部尚書,兼修國史。韋後臨朝,詔同中書門下三品。旬日,出為絳州刺史。累封平原郡公,卒。文琮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書志及舊唐書本傳)行於世。

    15、【淡掃蛾眉】(邢台張祜)

    【解釋】:輕淡地畫眉。指婦女淡雅的化妝。

    【出處】:唐·張祜《集靈台》詩之二:「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張祜(約785—849?),字承吉,唐詩人,今邢台市清河縣張寬鄉人。

    初寓姑蘇,後至長安,長慶中令狐楚表薦之,不報。辟諸侯府,為元稹排擠,遂至淮南,愛丹陽曲阿地,隱居以終,享年70歲。

    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而在仕途上卻坎坷不達。他的為人和他的著作一樣,有其獨具的風格特點,縱情聲色,流連詩酒的同時,還任俠尚義,喜談兵劍,心存報國之志,希圖步入政壇,效力朝廷,一展抱負。在人際交往中,他因詩揚名,以酒會友,酬酢往業,結識了不少名流顯官。然而由於他的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使他多次受辟於節度使,淪為下僚。有心報國,陳力無門,使他只好「幽棲日無事,痛飲讀離騷」,「千年狂走酒,一生癖緣詩」。

    張祜謝世後,太常博士皮日休送輓詩:「一代交遊非不貴,五湖風月合教貧,魂應絕地為才鬼,名與遺篇在史臣」。

    張祜詩集10卷468首至今保存完好。其詩風沉靜渾厚,有隱逸之氣,但略顯不夠清新生動;吟詠的題材相當豐富(這裡麵包括眾多寺廟的題作和有關各種樂器及鳥禽的詩詠等等)。代表作有《題金陵渡》、《雁門太守行》、《送蘇紹之歸嶺南》、《旅次石頭岸》、《隋宮懷古》、《從軍行》、《愛妾換馬》、《宮詞二首》、《夜宿湓浦逢崔升》、《聽箏》、《散花樓》、《悲納鐵》、《櫻桃》等,其中《題金陵渡》和《宮詞二首》流傳頗廣。集十卷,今編詩二卷(全唐詩中卷第五百一十和五百一十一)。

    淡掃蛾眉出自唐·張祜《集靈台》詩之二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

    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集靈台在驪山之上,為祀神之所。本詩最大的特點就是含蓄。它似褒實貶,欲抑反揚,以極其恭維的語言進行著十分深刻的諷刺,藝術技巧是頗高超的。


㈦ 邢台沙丘一個平平無奇的小村莊,為何被稱為困龍之地

邢台沙丘之所以被稱為困龍之地,主要與曾經有三位帝王在此結束王朝統治,或駕崩於此地有關,讓後世帝王家不願觸碰此地,以免給王朝帶來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一.商紂王將沙丘作為行宮,武王伐紂後在鹿台自焚。

在如今只見野草土堆的荒涼邢台沙丘,怎麼也無法想像這里便是,幾千年前無比繁華的帝王所居住的沙丘行宮。在未因困龍之地被廢棄之前,這里是一個動植物茂密的繁盛之地,屬於非常好的風水寶地,否則商朝也不會選擇此地作為行宮。

但緊接著沒幾年,胡亥被殺,秦王朝在最後一位皇帝子嬰在位時,被劉邦打敗,秦朝就此凐滅。三位帝王在此歸於塵土甚至亡國,因此將皇權神授理念放在心中的帝王們,對邢台沙丘這個地方,不得不望而卻步。

㈧ 問下誰知道邢台的傳說

邢台——卧牛城的傳說

邢台市位於河北省南部,與石家莊、衡水、邯鄲及山東和山西省相接,距北京396公里,距石家莊120公里,轄3區15縣2市,總面積1.25萬平方公里,人口670萬。
邢台有35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曾4次建國,兩次定都,是中國華北地區最古老的城市。商代(約前17 –前11世紀)國王祖乙曾遷都於此,周(約前11世紀-前256年)封為邢侯之國,從此得名,東晉(317-420)羯人石勒在此建都。隋唐時稱邢州,元朝至清改順德府。辛亥革命後改為邢台縣,1953年設市。
邢州城,歷史上曾稱呼為邢邑--信都城--襄國城(建平大城)--邢州城--順德府城,別稱「卧牛城」,「卧牛城」是中國歷史記載中最早叫卧牛城的,雖然比不上北京和西安的古城,但是無論從規模建設歷史等哪方面都比現在的正定古城、山海關城、平遙古城、永年古城要壯觀的多。僅以清末至民國時期為例,邢台

城格局為:內城周十三里20丈,高3丈6尺,厚6丈,有東西南北4大城門,均為3道牛斗門,每個城門有兩個瓮城,城牆、城門完好,箭樓、角樓、城牒、瓮城完好,府戲樓、縣戲樓、清風樓、順德府衙、邢台縣衙、「邢襄舊地」牌坊、王本固牌坊、天寧寺、開元寺、萬安塔、凈土寺、府文廟、府武廟、城隍廟、火神廟、邢侯行台、魁星閣、龍崗書院、育英書院(國士書院)、王本固故居、龍興觀等建築完好。王本固坊、孟國祚坊、楊珍坊三道牌坊保存完好,城牆外是兩道護城河,護城河寬十米以上。
直到解放前夕該城仍然完好無損,解放邢台是解放戰爭中唯一採用古代架雲梯攻城戰術的戰役,當年太平軍北閥寧肯走遠道繞過順德府,可見其城防功能堅固,八路軍解放邢台後還曾經把人防工程挖在邢台城牆內(今火神廟處的七仙洞就是其一),邢台城牆的堅固與寬闊可見一斑。
1945年,邢台城率先被解放,邢台開始支援全國各地的解放,解放軍進藏部隊的皮靴、志願軍空軍的皮夾克都是出自邢台的皮毛業,解放後的邢台城很快為了戰備的需要被拆了、被破壞了,但是正定等古城卻頂住了壓力,堅決不拆除,直到1963年河北發大水,毛主席才意識到這種拆城的行為是錯誤的,由此停止了拆古城,但是邢台城已經消失,與此相關的順德府衙、天寧寺等附屬建築都消失了。一座千年古城被破壞完畢。
從空間形態上看,古邢台恰似一頭巨形卧牛,頭南足北,身長4.5公里,體寬1.5公里,周身由護城牆和護城河組成。

這頭「卧牛」的部位就很不規則地分布在邢台古城內外。解放後由於城市改造變化,有些遺跡已盪然無存,有的仍保留至今。具體名稱及位置是:
左牛角:俗說東牛角。位於現在橋東區東牛角社區。邢州南路東牛角加油站附近原來有座廟,叫東牛角廟,附近村莊冠名東牛角廟村。解放後廟被拆除了,村莊去掉「廟」字,保留至今。
右牛角:俗說西牛角。位於現在橋東區西牛角社區。南羊市道橋南原來有座廟,叫西牛角廟,附近村莊冠名西牛角廟村。解放後廟被拆除了村莊去掉「廟」字保留至今。
牛頭橋:位於現在邢台影院附近。解放後城市改造,已拆除。
栓牛橛:位於現在邢台影院附近。據乾隆十五年順德府志記載,栓牛石出地三尺,前任郡守派人 挖丈余不見根。因城市改造現已不存。
飲牛井:位於現在邢台影院東南角。現已不存。
牛耳石:位於現在第十五中學已東,原東獄廟後。
牛左前蹄:位於牛市街與東大街之間。舊名牛市水坑。現名牛市水台,現在已縮小仍存在。
牛右前蹄:位於現在羊市街東頭路北。舊名羊市水坑。現叫羊市水台。大坑早已改成居民區。
牛左後蹄:位於東大街與靛市街之間。舊名靛市水坑,現叫靛市水台,雖已縮小,但仍存在。
牛右後蹄:霍家水坑。由於城市改造,早已滅失。
牛肚子:位於現在順德路與紅星西街叉口西南,該處是中間寬、兩頭窄,不規則,遂稱肚子巷。
牛腸子:就是現在的南長街和北長街。近年修的紅星東街已將牛腸子攔腰斬成兩截。
陰門洞:它是牛字牛城唯一的性別特徵。在原北門東側的城牆下部,位於現在北長街北口路東。
牛尾河:位於現在小黃河順德路以東的下游。原在北關東南有條支流與北邊的
幾千年來,城市建設一直是在卧牛的框架基礎上拓展的。古城道路框架是其骨架,古城牆、圍寨河、牛尾河等是組成「牛形」輪廓的要素。而邢台的街、路、村等,也多以「牛」來命名,如「東牛角村」、「西牛角村」等。
在地圖上,把這些地名按一定的順序連接起來,顯示的是一幅「身長4.5千米,體寬1.5千米,頭南尾北」的牛圖。牛頭部位是南頭村,牛角部位是東牛角、西牛角村,牛尾部位是牛尾河;牛身子由護城牆和護城河構成。有趣的是,城內原有四個水坑,稱牛市水坑、羊市水坑、馬市水坑、靛市水坑,傳說是卧牛的四個蹄印。牛胃部位是一大一小相連的兩個水泊(韓家坑、王冒坑);腸道脈絡部位是腸街(今改為南長街、北長街)。
從地表豎向上看,整座城市像一巨型牛背。府前南街、北長街、南長街、順德路是牛脊。被譽為郡樓遠眺(邢台八景之一)的清風樓恰似牛城的脊峰,是古城的制高點。城區地面比周圍高出2—8米,即使在1963年百年一遇的洪水中,古城依舊安然無恙,鮮明地體現出古城古建築的景觀風貌和構建特色。

一九八三年,邢台市人民政府為神牛塑像,樹碑立傳,意在號召全市人民以神牛堅韌不撥、自強不息之精神自勉自勵,為振興邢台而努力奮斗。

1997年1月5日,邢台市郵票公司在發行第二輪生肖牛郵票時,以此塑像為主圖,刻用了紀念郵戳一枚。

近年又新添幾座牛的雕象,但已與傳說中的「卧牛」相去甚遠,太現代化了。信息大廈前的牛

㈨ 河北的地名里有哪些歷史和典故

河北省華北地區的重要省份,作為農業社會的文明古國,以平原地形為主的河北省註定在中國歷史上扮演者重要角色,文化底蘊深厚,在地名上的有著諸多的歷史典故。

冀南的邯鄲是中國成語之鄉,在戰國時期是戰國七雄之一趙國的都城,在當時分裂動盪,思想繁榮,百家爭鳴的局面中,以都城邯鄲為中心演繹了無數動人心弦的故事,成為後世的典故。像出自《莊子》一書的成語「邯鄲學步」。關於成語之都邯鄲的成語頗多,像關於趙武靈王改革的胡服騎射;趙國藺相如在同秦國外交上鬥智斗勇的完璧歸趙;齊國孫臏、田忌解救邯鄲圍城之困的圍魏救趙;秦趙長平之戰中趙括的紙上談兵等等。而「邯鄲」這個名字,又是中國唯一一個從建城一直沿用至今的城市名稱,數千年來從未改過名字。邯鄲的黃粱夢,有黃粱一夢來形容不能實現的夢想。

沙丘,沙丘是中國戰國時期趙國境內古地名,今天河北邢台市廣宗境內,據《史記》記載,沙丘在商代紂王時期在這里大興土木,荒淫豪奢,有酒池肉林的稱謂。戰國時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在沙丘宮中被餓死,史稱「沙丘兵變;;秦始皇在第五次東巡中在沙丘駕崩,丞相李斯和宦官趙高篡改遺詔,將胡亥立為二世,逼迫扶蘇自盡,史稱「沙丘政變」。

河北省遵化縣和易縣的清代皇陵,東西二皇陵。在很長一段時間,遵化和易縣幾乎成為這兩座皇陵的代名詞。唐代著名文人韓愈是今天河北昌黎人,韓愈本人在作品中也有過韓昌黎的自稱,關於韓愈的典故都帶入昌黎這個地名。

秦皇島這個地名名稱也同樣有著許多傳說典故,相傳是秦始皇求海外長生不老之葯的地方,以及孟姜女哭長城也在這一地方。
冀北的承德是在清代康熙時期建城的,承德避暑山莊在這里落成,是清代皇帝呆的時間最長的行宮,承德也就成了避暑山莊的代名詞。

河北東北方向的城市山海關,是長城的最東端,山海關也是中原王朝抵制少數民族入侵的重要節點,在區域上山海關以南被稱為關內,山海關以北,被稱為關外。

㈩ 邢台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邢台市,簡稱「邢」,古稱邢州、順德府。

邢州,今邢台市在隋、唐、宋、金時的舊稱,元、明、清稱順德府。隋開皇十六年(596年)以商周時的「邢」而設,邢是井方國,有3500年歷史,商代祖乙遷邢為商都,歷祖辛、沃甲、祖丁一百餘年,至南庚再遷後成為北方屏藩。

西周封周公第四子在邢國,疆域在太行山以東,故黃河以西,滹沱河以南,漳河以北,先後傳二十世,歷五百餘年,是周代53個姬姓封國之一。邢國是太行山以東具有徵伐權的元侯之國,歷史上多次率領諸侯與北方戎狄作戰,邢侯搏戎載於史冊,在中國北方佔有重要地位。

順德府,今邢台市在元、明、清時的舊稱,隋、唐、宋、金稱邢州。元朝(1262年)忽必烈特取《易經·坤卦》「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之意,升邢州名為順德府,屬中書省,至元二年升順德路,明復順德府,清沿明制,隸屬直隸省。

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德府,1925年切府城廂(橋東)設順德市,1928年廢市屬邢台縣,1983年設河北地級市-邢台。

(10)邢台市典故擴展閱讀

邢台悠久的歷史涌現出郭守敬、李牧、魏徵、宋璟、劉秉忠等先賢,走出了郭威、柴榮、孟知祥、孟昶等帝王,千古一帝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台沙丘。

邢台也是唐朝皇室祖籍地(唐祖陵),發生過堯舜禪讓、胡服騎射、巨鹿之戰、黃巾起義等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事件,有破釜沉舟、鹿死誰手、民脂民膏、腹背受敵等近百條成語、典故源自邢台。

位置境域:邢台市位於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脈南段東麓,華北平原中部,晉冀魯三省之中。北緯36°50′~37°47′,東經113°52′~115°49′之間。

東以大運河和山東省相望,西依太行山和山西省毗鄰,北及東北與石家莊市、衡水市相連,南接邯鄲市。市域東西最長185公里,南北最寬80公里,總面積12456平方公里。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