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衣巷中的典故
Ⅰ 烏衣巷的故事七十字以內
朱雀橋邊的野草開滿了鮮花,
從烏衣巷口中可以看到夕陽西下。
以前王導和內謝安兩家的幾只燕子容,
至今已經飛進了我們普通老百姓的家中。
烏衣巷裡有誰能在這里住?
回首令人回憶謝安家中的那些事兒。
不要埋怨巷前人煙稀少的地方,
只見一少女面帶笑容。
Ⅱ 烏衣巷哪兩句引用了典故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如果有幫到您 請給予好評 謝謝拉#^_^#祝您愉快
Ⅲ 古詩烏衣巷的故事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榭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這首詩,把原已名揚六朝的烏衣巷的知名度大大地提高了。
烏衣巷歷史悠久。據志書記載,其名源於三國時期。赤壁之戰,孫權劉備結盟大破曹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當時在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國號「魏」,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通稱蜀或蜀漢,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當年秋七月,孫權將都城由武昌遷南京,取「建功立業」之意,將南京改為建業。孫權是史上第一個建軍都南京的皇帝。當時,孫權的兵士們都是穿黑衣,駐軍之地就稱為烏衣營。
公元280年,晉軍攻佔建業,孫皓投降,吳亡,改建業為建鄴(南京城內有一個區就叫建鄴區)。
公元290年,晉武帝死,皇宮和諸王爭奪權力,互相殘殺,釀成八王之亂。公元307年,晉懷帝司馬熾任命琅邪王「司馬睿」為安東將軍,管理揚州、江南等地,公元317年,當時的皇帝司馬鄴被俘,西晉滅亡。次年,司馬睿被推戴為皇帝,定都建康,即現在的南京。
司馬睿之所以能立足於建業,順立重組政權,使晉王朝得以再延,系得力於王導的謀劃和周旋,以王導為代表的王氏家族和以謝安為代表的謝氏家庭都居住在孫吳烏衣營舊址,此時的烏衣營已改稱為「烏衣巷」。
劉禹錫的感慨源自這條古巷曾居住的王、謝兩個顯赫的宰相家族:一是王導,輔佐創立了有百年歷史的東晉王朝;另一位是謝安,指揮淝水之戰,以少勝多,打敗符秦百萬大軍。作為一代名相,王、謝足以令後人追懷,更令人驚奇的是:王、謝家族人才輩出,他們居住的這條古巷,還有「王家書法謝家詩」的風采。王羲之與另外兩位大書法家王獻之、王溝,書法成就登峰造極。
司馬睿一向缺少才能和聲望,是晉室中又是疏屬,他移鎮江南,主要是就王導的主意,王導出身中原著名的高級氏族,是老練的政治家,是東晉政權的實權創造者,司馬睿依靠王導的支持才取得帝位。
王導逝世,後二十年謝安輔政,謝安是一代風流人物,為政「弘以大綱,不存細察」;「興滅國,繼絕世」。人比作王導,而雅量過之,由於謝安輔佐,晉得以中興,抗衡北朝,延續了東晉王朝的壽命。謝安年輕的時候住在今天浙江上虞縣的東山,中年後出山為官。成語「東山再起」就是指的謝安。
※ ※ ※
烏衣巷名貫古今,不僅因為王導、謝安居住在這里,書聖「王羲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謝洮」也住在這里,還因為王謝兩戶大家族,在這里居住了三百年,出現了一批對晉朝的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的人物,歷朝歷代都有兩大家族的人物參與重要政治事件,對歷史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公元588年,隋滅陳,隋文帝下令將「建康城邑平盪耕墾」。一時間,六朝豪華的宮闕、殿宇破壞殆盡,烏衣巷的繁華也隨之煙消雲散,如長江之水浩然盪去。
Ⅳ 風騷的典故出於烏衣巷
提及「風騷」一詞,一般會認為這不是好詞。特別是用它來形容女性的時候,常常使人聯想到放盪輕佻、賣弄姿色等。然而,「風騷」一詞最早就源於《宋書》,並與南京烏衣巷一位原來的「住戶」很有關系。
許多人對烏衣巷的記憶都來自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那首懷古七絕。「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今這首詩刻在巷口左側一塊毛體狂草石碑上,許多人路過時偶爾會看看這塊碑,感覺夫子廟的小吃和秦淮河的遊船遠比千年古巷更有吸引力。
而實質上「烏衣巷」這個名字蘊含的歷史,至今大約已經2000年了。相傳東吳孫權的軍隊著黑色軍服,駐扎在秦淮河北岸以拱衛京都的營地稱「烏衣營」,這就是烏衣巷的來歷。東晉時期,烏衣巷因輔佐司馬睿建立東晉王朝的宰相王導,以及謀劃淝水之戰大勝、中興晉室的宰相謝安及其世族子孫,綿延近300年居住於此而聲名遠播,並留下許許多多興衰浮沉、變幻無常的故事。
相傳謝安的重曾孫謝靈運開創了山水詩派,其詩寫得很有才氣。《宋書·謝靈運傳》記載:「自漢至魏,四百餘年,辭人才子,文體三變……莫不祖同風騷。」意思是400多年來,文體雖不斷在變,但仍以《詩經》的《國風》和《楚辭》的《離騷》為典範。贊美詩作「媲美風騷」,指文采斐然,是非常高的稱譽。
Ⅳ 有關於烏衣巷的故事
有一個金陵少年,從小以打魚為生。每天,他都會乘著小船大魚。有一天,他照舊劃著小船,越劃越遠,不知道就劃到了哪裡。恰在此時,忽然狂風大作,天上下起了大雨。少年的小船也搖搖擺擺,好像要翻過去一樣。
沒多久,突然一陣巨浪打來,少年身子一斜,便掉入了江中。等他醒來,發現自己已經到了一個世外桃源,風景優美,人人過著快樂的生活。救了少年的人,便是此處的族長。
族長告訴他,這里是烏衣國。少年覺得很新奇,就在烏衣國待了下來。他一直住在族長的家裡,漸漸和族長的女兒產生了感情。後來,少年就和族長的女兒成了親,後來還生了兩個兒子。
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在烏衣國生活得很快樂,但是少年卻有些想念家鄉,想回到金陵去。於是,他就和妻子商量。結果妻子卻說:「你要回去,就把兩個兒子帶上吧。但是,我是不能跟你回去的。」
少年覺得很傷感,但是思鄉情切。有一天,他就帶著兩個兒子回鄉了,妻子一路送他。不久,少年就帶著兩個兒子回到了金陵,住在原先的一個巷子里。
過了不久,少年又開始想念妻子。他就帶著兩個兒子,想返回烏衣國。誰知,他劃船劃了幾天幾夜,卻再也找不到烏衣國的入口了。
最後,他只好帶著兩個孩子回家。因為無比思念在烏衣國的生活,還有他的妻子,少年便把自己住的這條巷子,取名「烏衣巷」。
(5)烏衣巷中的典故擴展閱讀
相關詩詞:
《烏衣巷》
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朝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白話釋義:
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長滿野草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斜掛。
當年王導、謝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Ⅵ 我要查「朱雀橋」「烏衣巷」的典故,誰能告訴我
是在學劉禹錫的詩嗎?兩個地方詩里都有出現。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版,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權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烏衣巷與朱雀橋
烏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廟文德橋邊,是一條幽靜狹小的巷子。烏衣巷得名於三國時吳曾在此扎營,吳兵皆穿烏衣。六朝時,成為東晉名相王導、謝安的宅院所在地。
朱雀橋為東晉時建在內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橋,在今中華門內,已不存。
Ⅶ 烏衣巷的典故
烏衣巷(在老地名抄中,這個很出名的,相傳是明朝時候的兵將為了執行任務,隱蔽在城南的一塊地方,身著烏衣,在黑暗的夜裡,冒著雨等待黎明,很有意境的,以後這個地方就叫烏衣巷了)
烏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廟文德橋邊,是一條幽靜狹小的巷子。烏衣巷得名於三國時吳曾在此扎營,吳兵皆穿烏衣。六朝時,成為東晉名相王導、謝安的宅院所在地。
Ⅷ 關於古詩《烏衣巷》的由來、故事
烏衣巷在南京秦淮河南岸,三國時是吳國茂守石頭城的部隊營房所在地。當專時軍士都穿著黑色屬制服,故以「烏衣」為巷名。後為東晉時高門士族的聚居區,東晉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里。唐代詩人劉禹錫作《烏衣巷》,以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詩句,感嘆王謝舊居早已盪然無存。這是詩人感慨藏而不露,寄物詠懷的名篇。
Ⅸ 介紹一下烏衣巷的典故
烏衣巷 今南京市秦淮河畔文德橋南的一條幽靜狹小巷子。 三國時是吳國守石頭專城的部隊屬營房所在地。當時軍士都穿著黑色制服,故以「烏衣」為巷名。 東晉初,為大臣王導、謝安的宅院所在地。為紀念王導、謝安,在烏衣巷東建有來燕堂,建築古樸典雅,堂內懸掛王導、謝安畫像,仕子遊人不斷。成為瞻仰東晉名相、抒發思古幽情的地方。 烏衣巷因為唐·劉禹錫的七言絕句而聞名。 圖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CE%DA%D2%C2%CF%EF&z=0
Ⅹ 烏衣巷的由來是什麼
烏衣巷的由來有三種說法:
1、第一種說法:這里曾是東吳時期的禁衛軍駐地,由版於軍士悉穿烏衣,由此得名權烏衣營,後改烏衣巷。
2、第二種說法:東晉時期王謝兩家居住於此,而兩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彰顯身份尊貴,所以得名烏衣巷。
3、第三種說法:來自南宋時編纂的《六朝事跡編類》,稱劉禹錫詩中的舊時王謝堂前燕乃是誤筆,原是舊時王榭堂前燕。
南京曾有個名叫王榭的人,以航海為業。海船失事,他誤入烏衣國,娶妻生子。後來,王榭獨自返回故鄉南京,為了懷念烏衣國的時光,便將所住的巷子更名烏衣巷。
(10)烏衣巷中的典故擴展閱讀:
烏衣巷是晉代王謝兩家豪門大族的宅第,兩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顯身份尊貴,因此得名。烏衣巷門庭若市,冠蓋雲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獻之,及山水詩派鼻祖謝靈運等文化巨匠。
烏衣巷見證了王謝的藝術成就,與兩大家族的歷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的歷史緊密相連。1997年,秦淮區人民政府恢復了烏衣巷,挖掘、展示烏衣巷源遠流長的歷史,
並重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王謝古居紀念館。歷經千年的滄桑,如今的烏衣巷已不復昔日的繁華,沒有豪門士族的觥籌交錯,取而代之的是遊人探訪王謝華堂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