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自律的寓言故事
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專人鑒定 後拿去獻給子罕屬,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 ,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 錢太守」
② 清廉的公孫儀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一時貪念,葬送一生。立得正,行得穩,然後才能有更多機會享受美食。
③ 清正廉潔的寓言故事
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又名陶潛,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人。他所以能創作出許多以自內然景物和容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與他的經歷和處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公元405年秋,他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歹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並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希望能幫到你】
④ 廉潔清風小故事
楊震拒賄
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非常賢明,就舉派人徵召他,推舉他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內遷,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容守。楊震赴任途中,取道經過昌邑,他過去 在荊州曾推薦的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縣令,前來拜見他,到了夜間,王密懷里揣著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了解你,你卻不了解我,這是為什麼呢?」王密說:「送金這件事在夜間是沒有人知道的。」楊震回答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著銀子回去了。後來楊震調任涿州郡擔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潔,不肯接受私下的賄賂。他的子孫常常吃飯沒有肉,出門沒有車,他的老朋友中年長的人有的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一些產業,楊震不答應,對他們說:「我要讓後代被稱作清白官吏的子孫,用這個來饋贈給他們,不也是很優厚的嗎!」
⑤ 求廉政寓言故事
毛澤東從嚴治黨的故事
1937年10月,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抗大第六隊隊長黃克功,因向陝北公學女學員劉茜求婚不成,開槍將其打死.為維護法律尊嚴,邊區高等法院依法判處黃克功極刑.毛澤東親自給邊區高等法院院長雷經天寫信,說「共產黨與紅軍,對於自己的黨與紅軍成員不能不執行比較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
陳嘉庚的公與私
已故著名愛國人士陳嘉庚先生,一生儉朴,從不誇耀自己,但是在投資辦學方面卻不惜一切.據有關人員統計,以1981年人民幣和黃金比價計算,陳老一生用來辦學的捐款達一億美元以上.
但是陳嘉庚的生活標准又怎樣的呢?在陳嘉庚故居,從陳列的蚊帳.被褥.衣服.禮帽.皮鞋等物來看,都是破舊而老式的.一隻翻過來的破茶杯,杯底上插上蠟燭,就他自己設計的燭盤了.他家財萬貫,但對自己的家事,卻是「求缺不求全」.校舍和他的住宅都曾因日本飛機的轟炸而炸毀.然而,在校舍和住宅之間,他卻堅持先修校舍,並說:「第念校舍未復,若先建住宅,難免違背先憂後樂之訓耳!」他逝世後國內存款尚有300餘萬元,可是按照他的遺囑,一分錢也沒有留給子孫.對這個問題,他的說法是: 「人誰不愛子,惟必以道德之愛,非多遺金錢方謂德之愛.且賢而多財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齊威王烹貪官
戰國時,齊威王田因齊把即墨大夫召來,對他說「自從你到即墨為官,我每天都接到誹謗你的報告.可是,我派人到即墨秘密調查,卻發現你在那裡開荒闢田,農作物遍地,人民生活富庶.官吏清廉.之所以有人說你壞話,是因為你沒有巴結我身邊的大臣們.」之後,齊威王還增加即墨大夫一萬戶封邑,以資獎勵.
與即墨大夫不同的是,齊威王把阿邑(今山東陽谷)也召來,對他說: 「自從派你到阿邑,我常常聽到對你的贊揚.然而,我派人秘密調查,卻發現那裡田野荒蕪,農民貧困.原來那些贊揚你的話,都是你拿錢買來的」於是,齊威王下令,把他放進大鍋里烹掉了.
齊威王獎善懲惡,全國大為震動,官員們再也不敢懈怠,都努力做事,齊國得到大治。這個故事說明,評價一個人的政績,不能僅憑幾個人的說辭,而是要到實地探訪,眼見為實.從另一個方面說,即微服私訪才能了解真情實況.
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 ,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 錢太守」
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 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發 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系,結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 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於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 三百兩。
兩袖清風的於謙
明朝名臣於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 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 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經過這里,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取庫金的官府印券。」太監怏怏走了,回京後,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 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聽後,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手好不要錢
清乾隆進士王傑為人剛直敢言,不附權貴。當時和坤在朝中專權,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傑每每與其據理力爭。有一次,議政完畢,和坤有意戲弄王傑,拉著他 的手說:「好白嫩的手啊!」王傑正顏厲色地回答道:「王傑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 坤羞愧而去。
歡迎追問,望採納,謝謝
⑥ 自律小故事
1、匡衡學習: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里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想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資助匡衡讀書。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2、懸梁刺股:
晉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
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發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發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3、蘇秦讀書: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學問並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於是他下定決心發憤圖強努力讀書。由於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准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4、孫康讀書:
一天半夜,孫康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光。他發現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
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御史大夫。
5、柳傳志時間管理:
時間觀念反映著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柳傳志以"自律"在業界享有盛名。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守信首先表現在他的守時上,柳傳志本人在守時方面的表現讓人驚嘆。在20多年無數次的大小會議中,他遲到的次數大概不超過五次。
有一次他到中國人民大學去演講,為了不遲到,他特意早到半個小時,在會場外坐在車里等待,開會前10分鍾從車里出來,到會場時一分不差。
2007年上半年,溫州商界邀請柳傳志前往"交流"。當時,暴雨侵襲溫州,柳傳志搭乘的飛機迫降在上海。
工作人員建議第二天早晨再乘機飛往溫州,柳傳志不同意,擔心第二天飛機再延誤無法准時參會,叫人找來"公務車"連夜趕路,終於在第二天早六點左右趕到了溫州。當柳傳志紅著眼睛出現在會場,溫州的那位知名企業家激動得熱淚盈眶。
⑦ 徵文《我給爸爸媽媽講清廉的故事》
我愛聽故事,故事裡面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那些美麗神奇的故事總是帶給我很多美好的想像。小時候媽媽總是在睡覺前給我講許多的神話故事,讓我對每一個夜晚都充滿渴望。現在我喜歡聽成語故事,那些成語故事又有趣又很有哲理,能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尤其是班級中每天的精彩2分鍾展示自我,同學們都講寓言故事,我聽得可入迷了。
周末我決定在家給爸爸媽媽講故事,講好了我好給我的同學們去講。這一天,晚飯後我走到爸爸媽媽面前說:「喂喂喂,大家坐好了,我來給你們講一個故事。」爸爸不相信我能講故事:「去去,趕快去學習去。」媽媽也說:「亞洲,別玩了,去做功課,講故事等上床睡覺的時候再講。」我不滿的看著他們:「你們一點都不尊重我。」媽媽看見我著急嚴肅的樣子連忙把電視關上和爸爸並排做到沙發上不解的(地)看著我,「我要你們給我聽著提出意見,我在做精彩2分鍾的准備。」爸爸媽媽都點頭認真的(地)看著我,開始聽我講故事了。
我站在沙發前,大聲的(地)介紹:「今天我講的故事叫《空中樓閣》,從前有一個地主叫傻財主,他一天……」看著同學們在講台上講故事覺得挺簡單的,我自己講起來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我終於嗯嗯啊啊的(地)講完了「大家都笑話傻財主……我的故事講完了,請爸爸媽媽評價。」
媽媽給了我9.9分,爸爸卻給我了一個9.7分。「爸爸,為什麼你的分低,你說說。」爸爸對我說:「你想想看,你講故事的時候老是左看右看,就是不看爸爸媽媽,那是給我們講故事嗎?一點都感覺不到是對我們說話的。還有講故事可不是背課文,講故事是要有懸念的,你得通過自己自信的表達,創造懸念,融入感情才會繪聲繪色,引人入迷,你看看你一會喘氣,一會嗯啊的別人都沒精神聽了。」爸爸說的都是我剛才自己感覺表現的不好的地方,我虛心的(地)接受了爸爸的教導,讓爸爸給我分析了一次重點,然後自己在一邊嘀咕了一會,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後我又給他們講了一遍,這一回挑剔的爸爸也給了我9.9分得高分,我高興極了,我還要在好好琢磨,等著講給我的同學們聽。我還對媽媽說:「以後,你不要只給我好評,也要提出意見才可以。」媽媽笑著答應了。
我可以繪聲繪色的(地)講出一個故事了,我非常高興,而且我發現有時候批評比誇獎還會讓我感覺到被重視和快樂。我喜歡這美好的一天。
⑧ 清正廉潔的寓言故事
故事1: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其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朱元璋雖為一國之君,但他率先垂範,倡導廉潔之風。
故事2: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在困境、逆境中,蘇軾以勤儉節約來維持生活、度過難關,不失為良策。
故事3子罕是春秋時期宋國的賢臣。宋國有個人得到了一塊美玉,把它獻給了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獻玉的人說:「我已經拿給玉工看過了,玉工認為它是寶物,所以我才敢進獻給您呀!」子罕說:「我把不貪婪當作寶物,你把美玉當作寶物。如果把玉給了我,那麼我們兩個人都喪失了寶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寶物吧。」
獻玉的人叩頭,然後對子罕說:「小人懷中藏著寶玉,到哪裡都不安全,還是把它送給您吧。這樣就可以免於被人謀財害命了。」於是子罕就把美玉放在自己住的地方,讓玉工雕琢它,然後又賣了出去,把錢給了獻玉的人,讓他成了富翁,然後送他回家去了。
故事4公儀休喜歡吃魚,有人就送魚給他,他拒而不受。送魚的人說:"聽說你喜歡吃魚,為什麼不肯接受我送的魚呢?"公儀休說:"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魚!我現在做宰相,買得起魚,自己可以買來吃,如果我因為接受了你送的魚而被免去宰相之職,我自己從此就買不起魚了,你難道還會再給我送魚嗎?這樣一來,我還能再吃得到魚嗎?因此,我是決不能接受你送的魚的。"
故事5
父子清廉
三國時,胡質在魏國任州郡長官近三年,死後家無余財,只有朝廷賞賜的衣服和數箱書籍而已。對他的廉潔操守,人人稱道。胡質在荊州任刺史時,其家眷都在京都。一次他的兒子胡威到住所去看望他,等回家時,胡質拿出一匹絹給他,讓他路上做盤纏。胡威跪在父親面前說:「爹爹為官一向清正,不知此絹從何而來?」胡質說:「吾兒不必懷疑,此絹是我的俸祿所余。」胡威謝過父親的賞賜,遂騎驢上路。一路上,他在打尖住店時都是自己放驢,自己砍柴做飯。
後來胡威也官任刺史,政績卓著,清名遐邇。入晉以後,晉武帝接見了他。晉武帝談起當年胡質的生平事跡贊嘆不已,遂向胡威道:「你的清廉和你的父親比起來怎樣?」胡威答道:「不如吾父。」晉武帝問:「為什麼呢?」胡威說:「臣父清廉惟恐人家知道,臣清廉惟恐人家不知道,所以臣和家父相差甚遠。」
故事6
「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當年在國務院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在國務院的會上,人們不止一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1959年,在大躍進的氣氛下,水利部未經報告請示,在密雲水庫附近興建一座水利建設成就展覽館。有一天,在西花廳開會,總理突然轉過頭向水利部副部長錢正英說:「錢正英,賀老總告訴我,你們在密雲水庫那裡修建一個相當高級的樓,有沒有這回事?」錢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覽館。」總理沉默了一會兒,搖搖頭,輕聲地說了一句:「沒有想到你們也會辦這種事。」錢聽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心裡像刀割一樣難受。如果按現在某些幹部的想法,總理既未嚴厲批評,又未責成處理,既無紀委處分的威懾,更無丟官的危險,完全可以矇混過關。但在周總理偉大人格的感召下,錢回部後,立即在黨組會上作了傳達。水利部黨組隨即決定:將這座價值400多萬元的建築,無償轉讓給第一機械工業部一個研究所,並向中央寫了一個深刻檢查的報告。
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正的小故事作文
一 分蛋糕的規則
兩人分蛋糕,都希望得到更多的份額,那麼該如何分呢?最好的辦法是:由一個人分開蛋糕,然後由另一人先選擇分開的蛋糕.分蛋糕為避免先選蛋糕的人取得更多的份額,於是會盡量平均的分配.於是就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通過規則的制定可以得到公平的結果.
二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相傳在遙遠的的天庭,有一天宇宙之神宙斯召集眾神討論公平,該怎樣才是真正的公平,大家各抒己見沒有一個准確的答案,宙斯便喚來了公平女神讓她來給大家說一說什麼是公平,公平女神微微一笑並沒有馬上回答,而是說到:我巡遊天上、人間、地下也遇到了很多公平於否的事情,在我游歷地下冥界的時候,眾多厲鬼冤魂問我「我們終日不見天日、陰冷無比這樣是對我們的不公平」我沒有回答便離開了;我又來到了人間,人們爭先恐後的問我「我們人類為什麼只有短短的幾十年的生命,不能充分的享受生活這是對我們的不公平」我笑了笑沒有回答他們;當我回到了天上時,又聽到關於公平於否的議論,有的神會問我「我們空有無限的生命卻不能沐浴在愛情的時光中,無法與相愛的人廝守一生,這樣是對我們的不公平」我還是沒有作任何回答,今天在這里偉大的宇宙之神宙斯您又讓我來說說什麼是公平,那好吧,我就來說說,我在衡量公平於否的時候是將公平之秤放在宇宙當中的,不會單純的考慮那一個方面,這樣才能平衡整個宇宙萬物,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考慮問題是永遠不會公平的!
三 8個金幣的故事
約克和湯姆結對旅遊。約克帶了3塊餅,湯姆帶了5塊餅。有一個路人路過,路人餓了。約克和湯姆邀請他一起吃飯。約克、湯姆和路人將8塊餅全部吃完。吃完飯後,路人感謝他們的午餐,給了他們8個金幣。約克和湯姆為這8個金幣的分配展開了爭執。湯姆說:「我帶了5塊餅,理應我得5個金幣,你得3個金幣。」約克不同意:「既然我們在一起吃這8塊餅,理應平分這8個金幣。」 約克堅持認為每人各4塊金幣。
為此,約克找到公正的夏普里。夏普里說:「孩子,湯姆給你3個金幣,因為你們是朋友,你應該接受它;如果你要公正的話,那麼我告訴你,公正的分法是,你應當得到1個金幣,而你的朋友湯姆應當得到7個金幣。」約克不理解。
夏普里說:「是這樣的,孩子。你們3人吃了8塊餅,你吃了其中的1/3,即8/3塊,路人吃了你帶的餅中的3-8/3=1/3;湯姆也吃了8/3,路人吃了他帶的餅中的5-8/3=7/3。這樣,路人所吃的8/3塊餅中,有你的1/3,湯姆的7/3。路人所吃的餅中,屬於湯姆的是屬於你的的7倍。因此,對於這8個金幣,公平的分法是:你得1個金幣,湯姆得7個金幣。你看有沒有道理?」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夏普里所提出的對金幣的「公平的」分法,遵循的原則是:所得與自己的貢獻相等。 這就是夏普里值的意思。
蒲松齡:妙詩諷貪官
清代,有位侍郎名叫畢際,他邀請《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和一位尚書到他家做客。宴席上,尚書提議飲酒對詩,要求三字同頭,三字同旁,韻腳不限。畢際是東道主,首先詠道:「三字同頭左右友,三字同旁沽清酒;今日幸會左右友,聊表寸心沽清酒。」因蒲松齡和那位尚書正好分坐在左右,他巧妙地將宴席上的情況詠入詩中。
尚書是個貪官,平日目中無人,欺壓百姓。他接著詠道:「三字同頭官宦家,三字同旁綢緞紗;若非朝廷官宦家,誰人能穿綢緞紗?」其詩大有盛氣凌人之勢。
蒲松齡沉思片刻,高聲吟道:「三字同頭哭罵咒,三字同旁狼狐狗;山野聲聲哭罵咒,只因條條狼狐狗!」詩中用「哭罵咒」反映了勞苦人民的一片怨言,用「狼狐狗」來影射像尚書這樣的貪官。
蘇東坡:丹心要學月月紅
蘇東坡是我國北宋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他在擔任徐州知府時,以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不畏權勢,執法嚴明著稱,受到徐州百姓的稱道和傳頌。至今徐州城鄉還流傳著他不少的佳話。
蘇東坡五十歲的時候,家人要為其祝壽,蘇東坡一再制止,並囑咐家人不準宣揚。誰料,壽辰這一天,來了一個送禮人,雙手抱著一盆盛開的月季花,家人便問:「請問尊姓大名,有何事?」來者說:「我叫趙錢孫李,來祝壽的。」家人聽罷,奇怪地笑道:「那有這樣的名字呢?」來者說:「我本姓趙,右鄰姓錢,左鄰姓孫,對門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壽,大家推薦我送一盆月月紅,給知府大人做壽禮。」家人聽後,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從不收禮,只好叫來者說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開花落無間斷,春去春來不相關。但願大人常康健,勤為百姓除贓官。」家人把詩寫在紙上,叫僕人把詩送給蘇東坡看,讓他來處理此事。不一會蘇東坡出來,親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著詠詩道:「趙錢孫李張王陳,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撫心問,丹心要學月月紅。」
後蘇東坡雖賦閑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懲貪除惡的好名聲卻在民間永遠流傳。
包拯:嫉惡如仇,鐵面冰心
包拯,字希仁,宋廬州合肥(今屬安徽)人。少年時,包拯就勤奮好學,「不為戲狎」;成年後,他十分注意砥礪名節,立志做一個有所作為和情操高尚的人。宋仁宗天聖五年,未到而立之年的包拯就中了進士甲科,被任命為大理寺評事,出知建昌、天長縣,累遷端州知州、監察御史、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卒於樞密副使。他為官二十多年,嚴於律己,以鐵面無私,執法不避親黨著稱,是北宋時期最有影響的一位清官,贏得了歷代官民的敬重。
生活在朝政腐敗、賄賂公行時代的包拯,卻十分講求為官清廉,即使稍不檢點的行為,也不能為他所容。包拯在做御史中丞時,曾連續彈劾了兩位三司使----張方平和宋祁,他們在朝廷是很有影響的人物。張方平在執掌三司使大權時,有一個開酒坊的富翁劉保衡,因拖欠官府小麥,摺合一百多萬錢,借貸無著,只有變賣家產,以償債務。這時,張方平便廉價收購了劉家的宅院。這樁不名譽的事被包拯知道後,上奏仁宗,罷免了他的三司使職務,貶為滁州知州。新任三司使宋祁,上任前在四川做知州,那時名聲就不好,他終日游宴,生活異常豪奢。他代張方平出任三司使不久,就在包拯等台諫官員的一片「交劾」聲中,被貶為鄭州知州。宋仁宗在連罷兩任三司使後,深感需要由一個能廉潔自律的人執掌三司。經過一番權衡,他決定讓包拯以樞密直學士的身份代理三司使。可是,「命下之日,外議喧然」,許多大臣都不理解,以為這樣會有「取而代之」之嫌,就連曾經極力舉薦過包拯的歐陽修,也認為包拯這種做法有「牽牛蹊田而奪之牛」的味道,是「罰已重矣,又貪其富」,做得太過分了。然而,包拯並未因此退卻,他毅然接受了這一新的任命。且一改舊制,使「民得無擾」,旋被正式任命為三司使。後官拜樞密副使,再遷禮部侍郎,但辭而不受。
包拯為人,「天姿峭直」,從不會裝出一副假惺惺的面孔取悅於人。他嫉惡如仇,執法不避親黨,所有故舊、親朋的請托,都被他一概拒絕。他更珍視自身的廉潔,雖貴為朝廷重臣,「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他最痛恨貪贓枉法的人,曾作遺囑道:「後世子孫中若有做官的犯了贓罪,生前不得讓其進家門,死後也不許葬入包家的墳地。如不遵守我的遺訓,就不能算我的子孫。」
包拯死後,包公的形象在戲劇舞台上大放光彩,歷久不衰,其中雖也有不少誇張的成份,但他一生的功績和建樹是不可磨滅的。至今,安徽合肥的包公祠里,還有一幅對聯,稱頌他的美德:
照耀千秋,念當年鐵面冰心,建讜言不希後福;
聞風百世,至今日婦人孺子,頌清官只有先生。
於謙:「要留清白在人間」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滲透著詩人的滿腔熱血,表現了詩人崇高的情操,激勵著無數的仁人志士。這位詩人就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傑出的政治家於謙。
於謙曾作《小像自贊》,說自己「其性雖僻,其情則真。所寶者名節,所重者君親。居不求逸,衣弗擇故新。」性僻即性情剛正不阿。於謙認為名節是人最可寶貴的,「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但令名節不墮地,身外區區復何求」。他認為金錢會使人敗壞,凡是貪圖錢財之人,都會「千載遺腥臊」,「國法縱未及,公議安所逃」。因此,「大節還須咬菜根」,要清心寡慾,生活簡朴。他一生正是一絲不苟地這樣要求自己,即使身居高官,也從未絲毫放縱。他曾做《北風吹》詩說:「北風吹,吹我庭前柏樹枝。樹堅不怕風吹動,節操稜稜還自持。冰霜歷盡心不移,況復陽和景漸宜。」勉勵自己要像柏樹一樣不畏風暴冰霜,自持節操,經得起任何磨難。
於謙被任命為兵部右侍郎兼巡撫河南、山西都御史時,年僅33歲。這一職務是正三品,在當時很顯貴,但於謙絲毫不改其樸素儉約的本色。他上任時,行李簡單,坐乘普通的騾車,既無鑼鼓旗仗,又無衛兵儀從,不知情的人根本不會想到他就是巡撫大人。上任後,無論是明察,還是暗訪,皆輕騎而行,摒棄那種前呼後擁,鳴鑼開道,煊赫威勢的官場習氣。
當時,官場腐敗,賄賂公行。尤其是英宗即位後,太監王振把持朝政,勾結內外貪官污吏,擅作威福。大臣進京,必須饋送重金厚禮,否則後果難堪。然而於謙一身正氣,決不隨波逐流,對王振一夥嗤之以鼻,從不買賬。他每次進京,只帶隨身行裝,「獨不持土物賄當路」。好心人怕他遭殃,勸說:「你不帶金銀入京,也應帶點土特產品送一送啊!」他舉起袖子笑笑說:「誰說我沒有帶東西呢?你看這不是兩袖清風嗎!」並口佔一首《入京》詩以明心跡:
手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炙手可熱的王振一夥,當然不會放過剛正不阿的於謙。正統6年,於謙入京奏事,因身體不適,順便薦舉別人代為巡撫。王振乘機唆使爪牙誣告於謙因長期得不到升遷而心懷怨憤,將他投入監獄,判以死刑。河南、山西百姓得知此事,非常不滿,紛紛進京上書抗議,強烈要求釋放於謙。連河南、山西的幾個藩王,迫於民憤,也紛紛要求釋放於謙。面對民憤,王振騎虎難下,借口因姓名相同抓錯了人,把被關押了3個月的於謙放出來,官復原職。
「錢多自古壞名節」,於謙把錢財看得輕如鴻毛,從不聚斂,廉潔自守。他的俸祿,用在自己身上的極少,常常用以救濟貧窮親朋。平時自奉儉約,衣不錦綉,食不兼味,從不鋪張浪費。當時達官貴人把生日看得極重,要大肆慶賀。但於謙過生日,卻謝絕一切賀客,拒收任何禮物,常常是獨坐靜思,回省自己的政務,激勵自己。
土木之變後,於謙身居大任,為國家生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譽為「救時宰相」。然而他「口不言功」,從不居功自傲,對子女也嚴格要求。景泰4年,德勝門戰役取得大捷,總兵官石亨被封世侯,自覺功不如於謙,反而賞賜重,便上書景帝,薦舉於謙兒子於冕為府軍前衛副千戶。於謙得知,懇切地向景帝面辭,說:國家多事,做臣子的不應只考慮自己的私利。同時責備石亨,身為大將,沒有聽說舉薦一位隱居賢士,提拔一名行伍中地位微賤的能人,反而單單舉薦我的兒子,這能讓大家服氣嗎?明確表示應賞賜有軍功之人,杜絕僥幸心理,決不敢讓自己的兒子濫冒軍功。但景帝還是批准了石亨的奏疏,於謙只好回家勉勵於冕,要「砥礪氣節」,勤於政務,不負朝廷獎勉之意。
於謙執政,日理萬機,「日夜分國憂,不問家產」,「所居僅蔽風雨」。「門前無列戟」,常被「錯認野人家」,與他的職位極不相稱。他曾做詩說:
小小繩床足不伸。多年蚊帳半生塵。
官資已極朝中貴,況味還同物外人。
老圃松筠隨處好,名園桃李隨處新。
公餘只合憑書卧,座上何須有大賓。
景帝見他家居簡陋,賜給他一所宅第。他推辭說;「國家多難,臣子何敢自安?」景帝不允,他不得已而接受,但把皇帝前後賜給的璽書、物品等存放於正屋中,而他仍住舊屋偏房。奪門之變後,他遭誣陷被殺,抄家時,竟「家無余資」。抄家者見正屋緊門閉鎖,認為錢財藏其內,打開一看,原來都是皇帝賞賜的物品。
⑩ 為官清廉的成語寓言故事
兩袖來清風
元朝陳基在《次韻自吳江道中》一詩中也有這樣的句子:「兩袖清風身欲飄,仗藜隨月步長橋。」只不過當時這一詞語還沒有與為官清廉這一意思聯系在一起。到了明朝吳應箕的筆下,「兩袖清風」這一成語就已被用來表達清貧之意了:「入計時,止於兩袖清風,欲送其老母歸楚,至不能治裝以去。」從此以後,「兩袖清風」(亦作「清風兩袖」)才逐漸演變成為官清廉的意思。如明朝另一位清官況鍾(1383~1443年)在出任蘇州知府任滿赴京考績時,為拒收群眾送的禮物,就曾作詩雲:「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綿。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灑酒注如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