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寓言故事庖丁解牛

寓言故事庖丁解牛

發布時間: 2021-02-11 18:52:07

1. 庖丁解牛,誇父逐日,杯弓蛇影,狐狸與烏鴉哪個不是寓言故事

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是含有諷專喻或明顯教訓意義屬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
【庖丁解牛】反應的是:世上事物紛繁復雜,只要反復實踐,掌握了它的客觀規律,就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迎刃而解。
【杯弓蛇影】反應的是: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要問一個為什麼,都要通過調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情的真相,求得正確解決的方法,同時也諷刺了在虛幻的現象面前疑神疑鬼、自相驚擾的人。
【狐狸與烏鴉】反應的是:我們不僅要看到人性中卑鄙淺陋的一面,也要感受到美德的重要性,更教會我們如何「圓潤」但卻又「智慧」地與這個復雜世界彼此溫柔相待。
而【誇父逐日】是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出自於《山海經·海外北經》,不符合寓言故事的特點。

2. 庖丁解牛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

梗概:

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只要是接觸到牛的地方,以及宰牛的手段,每一動作,都發出聲音。而且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經首》兩首樂曲伴奏的舞蹈節奏合拍。

於是梁惠王驚訝說到:「你的技術怎麼會高明到這種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規律,這已經超過了對於宰牛技術的追求。當初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無非看見的只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見到的是牛的內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

現在宰牛的時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觸牛的身體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是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現在宰起牛來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分析:

作者描摹庖丁解牛時進刀而發出的聲音,用兩個擬聲詞:「砉然」、「騞然」;合於「桑林之舞」、「經首之會」。生動地描寫了庖丁解牛動作的節奏感,凸顯其達到至高境界時,動作極其自如,解牛時發出輕快的皮骨相離的砉砉響聲。

作者通過對庖丁優美和諧的動作及悅耳的刀聲的描寫,使讀者產生急切了解其絕技如何取得的念頭。

庖丁講了自己的解牛經歷。即達於「道」境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始時)「所見無非牛者」;第二個階段是(3年)「未嘗見全牛」;第三個階段是(方今)「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從後文「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可看出「方今」應該是19年後,足見庖丁認識復雜事物的過程。

作者描寫了庖丁解牛場面時。以動作描寫為主,一連用了5個動詞:總的動作描寫是「解」,然後分別描寫:手「觸」、肩「倚」、足「履」、膝「踦」,這一系列的藝術化、舞蹈化動作描寫,已初見庖丁解牛技術的嫻熟。

庖丁談到了達於"道"境之後的謹慎態度。「每至於族」,他仍然會「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保持著警戒和驚懼之心,動作也是輕微而遲緩的。即使成功解牛之後,在滿足的同時還要小心地把刀擦拭乾凈,收藏起來。暗示做事要遵循規律,順其自然。

《庖丁解牛》這則寓言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觀規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斷積累經驗,就能夠逐漸掌握客觀規律,在實踐中進入自由的境界,做到「游刃有餘」;即使把握了客觀規律,面對具體問題,仍舊要有謹慎的態度,才能夠把事情做好。

(2)寓言故事庖丁解牛擴展閱讀:

"庖」指的是「廚師」的意思,而「丁」則是廚師的名字。先秦古書往往以職業放在人名前,所以「庖丁」就是「名字為丁的廚師」

《庖丁解牛》這個寓言故事選自《莊子·內篇·養生主》。這是一篇談養生之道的文章。全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全篇的總綱,指出養生最重要的是秉承事物中虛之道,順應自然的變化與發展;

第二部分以庖丁解牛的故事比喻人之養生,說明處世、生活都要遵循事物的規律,從而避開是非和矛盾的糾纏;

第三部分說明聖人不凝滯於事物,與世推移,以游其心,安時處順,窮天理、盡道性,以至於命的生活態度,體現了作者的哲學思想和生活旨趣。文章描寫生動形象,細節刻畫精細入微,寓說理於故事之中,意趣橫生,富於啟發意義。

《庖丁解牛》文章先描述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再由庖丁闡述他的解牛之道,並藉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順應自然規律的道理。

3. 庖丁解牛的故事內容

【庖丁解牛題解】

這個寓言故事選自《莊子·內篇·養生主》。它說明世上事物版紛繁復雜,只要反復實權踐,掌握了它的客觀規律,就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敘議相間,層次分明。寫宰牛時動作之優美,技術之高超;成功後的志得意滿等,繪聲繪色,如聞如見,引人入勝。語言生動形象,「目無全牛」、「游刃有餘」、「躊躇滿志」成語,即出自本篇。

4. 庖丁解牛的寓意

《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莊周)創作的一則寓言故事。意思是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作者原意是用它來說明養生之道的,藉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順應自然規律的道理。以廚工分解牛體比喻人之養生,說明處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虛「有間」,方能「游刃有餘」,從而避開是非和矛盾的糾纏。

(4)寓言故事庖丁解牛擴展閱讀

作品原文:

《庖丁解牛》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注釋:

1、庖(páo)丁:名丁的廚工。先秦古書往往以職業放在人名前。

2、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稱魏惠王。解牛:宰牛,這里指把整個牛體開剝分剖。

3、倚:靠。

4、履:踐踏。

5、踦(yǐ):支撐,接觸。這里指用一條腿的膝蓋頂牛。

6、砉(xū):象聲詞,皮骨相離的聲音。向:通」響「。

7、奏刀:進刀。騞(huō):象聲詞,形容比砉然更大的進刀解牛聲。

8、中(zhòng)音:合乎音樂節拍。

9、桑林:傳說中商湯時的樂曲名。

10、經首:傳說中堯樂曲《咸池》中的一章。會:指節奏。以上兩句互文,即「乃合於桑林、經首之舞之會」之意。

11、嘻:贊嘆聲。

12、蓋(hé):通「盍」,何,怎樣。

13、釋:放下。

14、好(hào):喜好,愛好。

15、進:超過。

16、無非牛:無非是一頭完整的牛。

17、未嘗見全牛:不曾看見完整的牛。

18、方今之時:如今。方,當。

19、神遇:用心神和牛體接觸。神:精神,指思維活動。遇:合,接觸。

20、官知:這里指視覺。神欲:指精神活動。

21、天理: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

22、批大郤:擊入大的縫隙。批,擊。郤,空隙。

23、導大窾(kuǎn):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

24、因:依。固然:指牛體本來的結構。

25、技經:猶言經絡。技,據清俞樾考證,當是「枝」字之誤,指支脈。經,經脈。肯:緊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結處。技經肯綮之未嘗,即「未嘗技經肯綮」的賓語前置。

26、軱(gū):股部的大骨。

27、良庖:好廚師。歲:年。更:更換。

28、割:這里指生割硬砍。

29、族:眾,指一般的。

30、折:用刀折骨。

31、發:出。硎(xíng):磨刀石。

32、節:骨節。間(jiàn):間隙。

33、無厚:沒有厚度,非常薄。

34、恢恢乎:寬綽的樣子。游刃:游動刀刃,指刀在牛體內運轉。余:寬裕。

35、族:指筋骨交錯聚結處。

36、怵(chù)然:警懼的樣子。為戒:為之戒,因為它的緣故而警惕起來。

37、止:集中在某一點上。

38、遲:緩。

39、微:輕。

40、謋(huò):象聲詞,骨肉離開的聲音。這句後面,有些版本還有「牛不知其死也」一句。

41、委地:散落在地上。

42、躊躇:從容自得,十分得意的樣子。滿志:心滿意足。

43、善:通」繕「,修治。這里是拭擦的意思。

44、養生:指養生之道。

白話譯文:

有個名叫丁的廚師給文惠君宰牛。他的手接觸的地方,肩膀靠著的地方,腳踩著的地方,膝蓋頂住的地方,都嘩嘩地響,刀子刺進牛體,發出霍霍的聲音。沒有哪一種聲音不合乎音律:既合乎《桑林》舞曲的節拍,又合乎《經首》樂章的節奏。

文惠君說:「嘿,好哇!你的技術怎麼高明到這種地步呢?」

廚師丁放下屠刀,答道:「我所喜好的是事物的規律,它比技術進一步了。我開始宰牛的時候,看到的無一不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就不曾再看到整頭的牛了;現在呢,我用精神去接觸牛,不再用眼睛看它,感官的知覺停止了,只憑精神在活動。

順著牛體天然的結構,擊入大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著牛體本來的組織進行解剖,脈絡相連、筋骨聚結的地方,都不曾用刀去碰過,何況那粗大的骨頭呢!好的廚師,每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割肉;一般的廚師,每月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砍斷骨頭。

現在,我的這把刀用了十九年啦,它宰的牛有幾千頭了,可是刀口像剛從磨石上磨出來一樣。因為那牛體的骨節有空隙,刀口卻薄得像沒有厚度,把沒有厚度似的刀口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的,它對於刀的運轉必然是大有餘地的了。

因此,它用了十九年,刀口卻像剛剛從磨石上磨出來一樣。雖說是這樣,每當遇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它難以處理,因此小心翼翼地警惕起來,目光因此集中到一點,動作因此放慢了,使刀非常輕,結果它霍地一聲剖開了,像泥土一樣散落在地上。我提著刀站起來,為此我環顧四周,為此我悠然自得,心滿意足,把刀擦拭乾凈,收藏起來。」

文惠君說:「好哇!我聽了庖丁的這些話,從中獲得了保養身體的道理。」

5. 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寫300字的議論文

讀罷《庖丁解牛》,不禁為丁廚師「官知庄而神欲行」的刀中至境而驚嘆,更對她"技經肯綮之未嘗」的高超技藝欽佩不已,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牛能達到這種境界也著實不易。
其實,庖丁一開始宰牛的時候一點都不熟練,可以說得上是動作笨拙,緩慢。但是通過許許多多次的練習,他漸漸地掌握了宰牛的技巧,慢慢地就熟練起來了。最後才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這是庖丁宰牛成功的一大原因!所謂熟能生巧,我想應該就是這個意思了。
平時大家在報紙和電視上總會看到「在某某地方有一個神童,他(她)是誰誰誰」這樣的內容,大家一定都非常羨慕。但是,在羨慕之餘,大家想過沒有,其實所謂的神童只不過是他(她)們的接受能力比一般人要好,再加上後天的訓練才會取得成功的,而並不是天生就那麼神奇的。同樣的道理,我們開始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出現再眼前的題目,很多都不知道如何下手,經常感到很惶恐,而經過反復的練習,不斷的鞏固,卻也不難發現一些題目的固定思路和一般解法,理清自己的思路,再去一步步的突破,通過已知條件再慢慢推導,就這樣經過長時間練習,初看題目就能做到心中有數,知道題目應該如何去解了。
除了反復的練習,不斷的鞏固就行了嗎?「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這就是庖丁解牛的技術關鍵,沿著牛體內的空隙走刀。這就叫繞開障礙走路,繞開障礙走路,比跨越障礙省力而且順暢,繞開障礙既是解決問題的捷徑,也是解決問題效果最佳的方法。遇到難解的節設法繞道溝通,避免違背它的規律硬砍硬碰。如果不按規律辦事,不知道拐彎,拼著力氣砍壞了解牛的刀,沒有了武器,不但解不了牛,就連雞也殺不了。這樣做勢必會陷入尷尬而沒有迴旋的餘地。「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解決問題不要在硬節上碰,硬碰不但自己費力喪氣,更糟糕的是容易擊到對方的最痛處,致使對方痛的對你不可饒恕;那樣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在合作的關鍵的門路上打上難以解開的死結。世界上的事情雖然千差萬別,不盡相同,但是對於每個人每件事,都有規律可循。就得善於掌握它的規律,順著它的規律疏導,只要你在實踐中做有心人,不斷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會做得十分漂亮。就像《庖丁解牛》一樣,牛是復雜的,但是只要掌握了牛的肌理,就可以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輕松簡單的解牛了。不管它多麼復雜,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充分認識和掌握事情的內在規律,處理起來就游刃有餘了。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這是說,不管對於任何人或任何事,要在全面掌握的基礎上,首先要找到門和路,也就是說要知道從那進,從那走,從那拐彎。比如學習,比如處理人事關系,都是這樣的。「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這里說得是熟悉,熟悉到心領神會,而不是盯住不放。盯住不放會使牛引起錯覺,好像在下套。知道下套,牛就會反感不配合,而這種套子也會把解牛的人套住,不知如何下手。比如要化解人事關系的矛盾,也是這樣的,盯住對方不放不但自己沒有迴旋的餘地,而且會給別人造成一種下套的錯覺,引起反感,要知道任何人都不願意被人套住。正確的方法是順著對方的思路迂迴引導,這就是「官知止而神欲行。」其實感官的間隙距離溝通,比物碰物的溝通更有效。
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嘛!
庖丁順利解牛後「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是一種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種對於追求充滿自信的境界。這也是人生希冀的境界。如何能夠達到這種境界呢?就像庖丁一樣學會用「刀」。「刀」是庖丁生存的武器,用刀是他生存的技能。會用刀,刀常新,就活的灑脫。如果不會用刀,砍壞了刀子,庖丁就失去了生存的武器,想要掌握好這用刀的生存技能,就得研究「牛」的結構,摸准牛結構的肌理,牛結構的肌理就是事物的內在規律。做到有牛又無牛,也就是有事也不妨,化繁為簡,才能輕松自如解決問題。
所以,做事要像「庖丁解牛」一樣,既不能把自己刀子的鋒芒磨損,還要把牛順利解開。達到一種躊躇滿志不敗的境界。對於人事就是要善於掌握規律,運用規律。運用規律辦事就順利,辦事順利心情就愉快,這也就掌握了養生之道了。
當然,對於學習也是一樣,必須要全身心的投入的自己的學習當中,投入自己的感情於智慧,這樣才能達到一種忘我的學習境界,享受學習快樂。就如當年孔夫子聽到韻樂之時,如痴如醉,竟「三個月不知肉味」,那便是一種全身心的投入。雖然學習是很枯燥的,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去感受,把學習看成發現美、攫取美的過程,體驗學習過程所包含的成功及快樂情趣,就能使我們的學習豐富內在自我,而不再是乏味、痛苦的。

PS:不好意思,有點多了,自己在減減吧

6. 庖丁解牛是寓言故事的成語嗎

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7. 莊子創作「庖丁解牛」的寓言,是想表達什麼

《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莊周)的作品。這是一篇寓言故事,原意是用它來說明養生之道的。文章先描述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再由庖丁闡述他的解牛之道,並藉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順應自然規律的道理。此文在寫作上採用多種手法,結構嚴密,語言生動簡練,體現了莊子文章汪洋恣肆的特點。

這三個方面都緊緊扣住"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之"道"進行闡述。庖丁答文惠君的第一句話,將寫技與談道兩方面自然地聯系起來。文惠君所說由庖丁之言獲得養生之道的話,又起到統攝全文、揭示主題的作用。全文圍繞解牛的事件,闡述一個"道"字,由具體到抽象,條分縷析,環環相扣,將道理說得曉暢透徹。

語言生動簡練。如寫庖丁解牛時手、肩、足、膝的動作,只用觸、倚、履、躊四字,便反映出各自的特色。用"嘻!善哉,技蓋至此乎"這么八個字(實詞、虛詞各半)三句話,就將文惠君看到庖丁高超的解牛技術而產生的驚異、贊嘆與疑惑不解的思想感情真實地反映出來。"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幾句,將庖丁解決特殊困難時那種專心致志、小心謹慎而又充滿信心的內心活動、目光和動作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又與後面寫庖丁因困難獲得解決而悠然自得的動作、神態形成鮮明對照。

8. 庖丁解牛是動物寓言故事嗎

不是的
庖丁解剖了全牛。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主角是庖丁這個人

9. 標題 從《庖丁解牛》這個寓言故事中,我們領悟到了哪些人生哲理

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精益求精?掌握事物的要點

10. 求庖丁解牛的原文和譯文

《庖丁解牛》是【戰國時期】莊周創作的一則寓言故事,原文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庖丁解牛》譯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真是危險啊!已經有了危險,還要執著地去追求知識,那麼除了危險以外就什麼都已經沒有了。

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壞事不要受刑罰,以遵循虛無的自然之道為宗旨,便可以保護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養護新生之機,可以享盡天年。

庖丁給梁惠王宰牛。手接觸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腳踩的地方,膝蓋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湯時)《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堯時)《經首》樂曲的節奏。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說:「我追求的,是道,已經超過一般的技術了。起初我宰牛的時候,眼裡看到的是一隻完整的牛;三年以後,再未見過完整的牛了。

現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砍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

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一把刀,是用刀割斷筋肉割壞的;技術一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一把刀,是砍斷骨頭而將刀砍壞的。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鋒利得就像剛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樣。那牛的骨節有間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地,那麼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餘地的啊!

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雖然是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裡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樣。

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為此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然後把刀擦抹乾凈,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這番話,懂得了養生的道理了。」

(10)寓言故事庖丁解牛擴展閱讀:

《庖丁解牛》所講述的道理:

牛無疑是很復雜的,庖丁解牛,為什麼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輕松簡單,原因是什麼?是因為掌握了它的肌理。牛與牛當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麼牛,它們的肌理都是一致的;每個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

庖丁因為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何處下刀。生活也一樣,如果能透解了、領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規律,就能和庖丁一樣,做到目中有牛又無牛,就能化繁為簡,真正獲得輕松。

做事應處處小心,還要保持著一種謹慎小心的態度,收斂鋒芒,並且在懂得利用規律的同時,更要去反復實踐,像庖丁「所解數千牛矣」一樣,不停地重復,終究會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人類社會充滿著錯綜復雜的矛盾,人處世間,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樣避開矛盾,做到順應自然,才能保身、全生、養心、盡年。

《庖丁解牛》創作背景:

莊子生活在戰國中期,這是非常激烈的社會轉型時期,中國社會經歷了一次「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的滄桑巨變,社會動亂,民不聊生,身處亂世的人們對人生、對前途充滿了迷茫。

莊子針對人在殘酷現實不能任其本性無拘無束生活、面臨無情摧殘難以盡享天年的現實,被迫隨時隨地悚然驚心地謹慎藏鋒,適時順應,無求遠害,想在復雜的斗爭的骨節縫中尋找一個空隙,把它作為保全生命的安樂窩,以便在這亂世中游刃有餘地活下去。這篇寓言體現的就是這種心境。

參考資料:網路——庖丁解牛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