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丹結林寓意

丹結林寓意

發布時間: 2021-02-11 06:18:56

❶ 哪些字的寓意比較好

寓意好的字
1、君:君字是個寓意非常好的字,古代將道德品行良好的人稱之為君子內,在文人和上層社會人士容中都是經常提及的尊稱。

2、忍:中國自古以來便有忍耐的文化,但忍作為一種修養,卻不是一味的退讓迴避,忍無可忍時就該積極化解矛盾,臨危不懼、當機立斷。

3、正:正一般寓意為無私心雜念,堅守正道,是標准和榜樣的指示者。

4、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恕的最好解釋。恕字如心,就是拿著自心比人心,人活在世,總會發生磕磕碰碰的事,誰都會出點小亂子,要有顆寬容的心,不要將別人不喜歡的事強加到別人身上。

5、容:有容乃大,房子和山谷都是有空曠能容的東西,所以為容納。也有容貌、儀容的表示。

6、聖:原本寫作聖,耳聰口敏,通達事理。

7、卓:早卜或卜早,早卜是提前預測,卜早是先預測起始狀態。這樣無論做什麼事都會心中有數,提前做好准備,所謂有備無患,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所以稱之為遠見卓識、卓爾不群等。

8、信:信字從人,從言,一個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所以本義是誠實,不欺騙,不懷疑

❷ 逸萱是什麼意思

「逸萱」連用,未見用例。下面是它們單個的意義,供您參考。

逸1 [yì ㄧˋ]
[《廣韻》夷質切,入質,以。]
亦作「 劮1 」。
1.奔跑。《國語·晉語五》:「﹝ 張侯 ﹞乃左並轡,右援枹而鼓之,馬逸不能止,三軍從之。」 韋昭 註:「逸,奔也。」 漢 揚雄 《解嘲》:「往昔 周 網解結,羣鹿爭逸。」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甲編卷一:「 宇文泰 與 侯景 戰 河 上,馬逸墜地。」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十九:「暴徒呼號一聲便就逸去。噪嚷著,呼號著,又到別處去攢聚。」2.逃亡;逃跑。《左傳·桓公八年》:「 隨侯 逸, 鬭丹 獲其戎車,與其戎右少師。」 杜預 註:「逸,逃也。」《北史·齊紀上·高祖神武帝》:「見一赤兔,每搏輙逸,遂至迥澤。」 清 毛奇齡 《打虎兒行》:「虎驚顧兒舍父逸,深林風草皆無色。」 葉聖陶 《窮愁》:「其黠者則反身而走,入於後園,園墻圮,通於隘巷,警吏追之,逸其三。」3.疾速。《文選·張衡〈南都賦〉》:「足逸驚飈,鏃析毫芒。」 呂延濟 註:「逸驚飈,言馬足疾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驚才風逸,壯志煙高。」 宋 王安石 《兩馬齒俱壯》詩:「一馬裂銜轡,奔嘶逸風雷。」4.釋放。《左傳·成公十六年》:「 苗賁皇 徇曰:『蒐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蓐食申禱,明日復戰。』乃逸 楚 囚。」 杜預 註:「逸,縱也。」《左傳·襄公十五年》:「﹝ 子罕 ﹞良 司臣 而逸之,托諸 季武子 , 武子 寘諸 卞 。」 杜預 註:「賢而放之。」 明 馮夢龍 《智囊補·兵智·祖逖等》:「﹝ 岳飛 ﹞顧諜作失意狀,頓足而入,陰令逸之。」5.散失;亡失。《後漢書·儒林傳序》:「采求闕文,補綴漏逸。」 唐 柳宗元 《武功縣丞廳壁記》:「凡官署舊記壁壞文逸,而未克繼之者。」《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十七年》「 鎮 等引兵出戰,驃騎將軍 農 自 西津 濟,與 鎮 等夾擊,大破之」 元 胡三省 註:「 農 , 燕 之驃騎大將軍,此逸『大』字。」6.隱遁。《文選·謝靈運〈會吟行〉》:「 東方 就旅逸, 梁鴻 去桑梓。」 呂向 註:「旅,獨也,言獨為隱逸。」 宋 秦觀 《論議下》:「其後聘門不行於列國,學《詩》之士逸於布衣,於是賢人失志之賦與 屈原 《離騷》之詞作矣。」7.指隱士。《文選·桓溫〈薦譙元彥表〉》:「訪諸故老,搜揚潛逸。」 張銑 註:「平 蜀 之後,搜舉逸人。」《宋書·孔琳之傳》:「舉逸拔才,務農簡調。」 唐 李白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詩:「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栗。」8.超過,超越。 三國 魏 曹植 《玄暢賦》:「逸千載而流聲,超貴黎而度俗。」《文選·曹植〈七啟〉》:「忽躡景而輕騖,逸奔驥而超遺風。」 李周翰 註:「逸奔,皆過也。」 謝彬 《民國政黨史·正式國會時代之政黨》:「政府而有逸出常軌者,則吾黨認為公敵,不為阿附。」9.超逸;閑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景純 豔逸,足冠中興。」 唐 皎然 《詩式·辨體》:「體格閑放曰逸。」《老殘游記》第十回:「六七八段,間以曼衍,愈轉愈清,其調愈逸。」 清 朱錫 《幽夢續影》:「鶴令人逸,馬令人俊,蘭令人幽,松令人古。」 清 劉熙載 《藝概·文概》:「 太史公 文, 韓 得其雄, 歐 得其逸。」10.閑適;安樂。《國語·吳語》:「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處以念惡。」 韋昭 註:「逸,樂也。」《宋書·劉敬宣傳》:「今我往勞困,彼來甚逸。」 唐 元稹 《和樂天〈贈樊著作〉》:「遂我一身逸,不如萬物安。」 清 汪徵遠 《上蓮花庵》詩:「更羨孤雲逸,松顛自往來。」11.放縱;淫荒。《書·大禹謨》:「罔游於逸,罔淫於樂。」 孔穎達 疏:「逸為縱體。」《漢書·吳天劉濞傳》:「陛下多病志逸,不能省察。」 顏師古 註:「逸,放也。」《後漢書·文苑傳上·傅毅》:「於戲君子,無恆自逸。」《北史·魏曲陽侯素延傳》:「 中山 平,拜 幽州 刺史,豪奢放逸,左遷 上谷 太守。」 明 高啟 《勸農文》:「復召父老廷對宣諭,唯恐爾民荒逸惰游以陷於罪,德甚厚也。」12.浮靡。參見「 逸聲 」。13.美麗。參見「 逸女 」、「 逸麗 」。14.過失。《書·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 孔 傳:「逸,過也。」 蔡沈 集傳:「逸,過失也。」

萱1 [xuān ㄒㄩㄢ]
[《廣韻》況袁切,平元,曉。]
亦作「 蕿1 」。亦作「 藼1 」。亦作「 蘐1 」。
1.萱草。古人以為萱草可以使人忘憂,故又稱忘憂草。《文選·謝靈運〈西陵遇風獻康樂〉詩》:「積憤成疢痗,無萱將如何。」 劉良 註:「言累積憤怨成其疢病,萱草可以忘憂也。」 唐 楊乘 《南徐春日懷古》詩:「愁夢全無蝶,離憂每愧萱。」 清 李漁 《慎鸞交·痴盼》:「又幾天無眠,怎得箇忘憂草似萱。」參見「 萱草 」。2.古稱母親居室為「萱堂」。後因以「萱」為母親或母親居處的代稱。 唐 牟融 《送徐浩》詩:「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滿頭。」參見「 萱堂 」、「 萱闈 」。

寓言的寓意

這則寓言是表現莊子齊物思想的名篇。莊子認為人們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它寫得輕靈飄渺,常為哲學家和文學家所引用。

《莊子·蝶夢》中有一段妙語:「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清人張潮寫的《幽夢影》,可稱得上是一副供燥熱的現代人服用的清涼散。禪不可說,清言不可譯。《幽夢影》中有這么一句妙語,可謂是點出了莊子哲學的精髓:「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

不是嗎?莊周化為蝴蝶,從喧囂的人生走向逍遙之境,是莊周的大幸;而蝴蝶夢為莊周,從逍遙之境步入喧囂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哲學觀點】

莊周夢蝶是莊子提出的一個哲學論點,認為人不可能確切地區分真實和虛幻。

莊子以故事的形式對此進行了如下闡述:「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選自《莊子·內篇·齊物論第二》 ]

其大意就是莊子一天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夢醒之後發現自己還是莊子,於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夢到莊子的蝴蝶呢,還是夢到蝴蝶的莊子。在這里,莊子提出一個哲學問題——人如何認識真實。如果夢足夠真實,人沒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夢。

【相關形式】

1641年,笛卡爾在《形而上學的沉思》(en: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中闡述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人通過意識感知世界,世界萬物都是間接被感知的,因此外部世界有可能是真實的也有可能是虛假的。這一論點是懷疑論的重要前提。

【詩文中的「莊周夢蝶」意象】

莊周夢蝶的故事為後人所喜愛,成為了詩文中的一個重要意象。詩人們常常藉助這一意象來表達人生如夢、故國與親友之思以及恬淡閑適之情。本文主要從這三方面進行闡釋。

一.

莊子《齊物論》「夢蝶」的寓言故事充滿了夢幻迷離:是莊周夢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夢為莊周呢?莊周與蝴蝶又有什麼分別呢?莊周的「蝴蝶夢」就像那隻栩栩飛舞的蝴蝶一樣讓人夢魂牽繞,其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使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傾醉,此後「夢」與「蝶」交織在一起,以其迷離的夢幻色彩為歷代遷客騷人所吟唱,這一文學意象也變得越來越迷人而富有魅力。此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文人們雖然對蝴蝶有大量的描寫,但把蝶與夢聯系起來演繹莊周夢蝶的故事,藉此抒懷的,應首推梁簡文帝蕭綱。他在《十空六首·如夢》一詩中首次運用莊周夢蝶的典故來表達一切皆空、人生如夢的思想:「秘駕良難辨,司夢並成虛。未驗周為蝶,安知人作魚。」簡文帝雖貴為帝王,但身為傀儡的他終日如履薄冰,此時多麼希望化為莊周夢中之蝶,來消解心中的憂愁。此後文人們往往藉助「莊周夢蝶」的故事抒發他們人生如幻,變化無常,時光易逝,富貴不可求的惆悵與感嘆。李白在《古風五十九首》中寫道:「莊周夢蝴蝶,蝴蝶為莊周。一體更變易,萬事良悠悠。乃知蓬萊水,復作清淺流。青門種瓜人,舊日東陵侯。富貴固如此,營營何所求。」人生本如蝴蝶夢一般,變化莫測,昔日的東陵侯,現在成了城外的種瓜人,富貴哪有定數,又怎值得去追求呢?白居易仕途遭受挫折,理想破滅時,整日也如在夢中:「鹿疑鄭相終難辨,蝶化庄生詎可知。假使如今不是夢,能長於夢幾多時。」(《疑夢二首》)是蝴蝶化為莊周呢,還是莊周化為蝴蝶,誰又能分得清楚?縱然現在不是活在夢中,但又與夢有什麼區別?人生真是一場夢。宋人梅堯臣對此也有深切的感受:「忽忽枕前蝴蝶夢,悠悠覺後利名塵。無窮今日明朝事,有限生來死去人。」人生就如蝴蝶夢,富貴名利作塵埃。因此詩人陸游在晚年告誡人們說:「世言黃帝華胥境,千古榛荒孰再游。但解消搖化蝴蝶,不須富貴慕蚍蜉。」(《睡覺作》)在詩人們的筆下,莊周的蝴蝶夢充滿了消極與迷離的色彩。

國破家亡,苟且偷生的日子更使南宋遺民們恍若隔世,因此留下了大量以蝴蝶夢來抒寫自己夢魘般生活的詩歌。如俞德鄰的「夢中知是蝶,還復是蒙莊」(《鄰居》)、劉辰翁的「何日花開,作兩蝴蝶」(《莊子像贊》)和方鳳的《庄生夢蝶圖》:「素來夢覺兩俱空,開眼還如闔眼同。蝶是莊周周是蝶,百花無口罵春風」等等。人世間,哪有比國破家亡更讓人痛苦的事情?忠君愛國的遺老們又無力扭轉乾坤,只好將自己的迷惘、愁思與希望寄託於蝴蝶夢中。人生如夢、富貴何求的慨嘆更彌漫在身心備受摧殘的元代文人身上。在異族鐵蹄統治下的漢人政治上沒有了出路,身心也備受摧殘,因此莊周夢蝶的故事成了他們經常藉以抒懷的主題。如盧摯的[雙調·殿前歡]《莊周化蝶》:「酒新,一葫蘆春醉海棠洲,一葫蘆未飲香先透,俯仰曹丘,傲人間萬戶侯。重酣後,夢景皆虛謬,莊周化蝶,蝶化莊周。」曾瑞的[中呂·山坡羊]《蝶夢叟》:「虛名休就,眉頭休皺,終身更不遇機轂,抱官囚,為誰愁,功名半紙難能夠,爭如漆園蝶夢叟。」人生如夢,功名何求,那萬種愁思,不得已消在蝴蝶夢中。

此外詩人們還經常借莊周夢蝶的故事來弔古懷今,悲今傷古,詠嘆人生。唐詩人李中《經古觀有感》中這樣寫道:「漆園化蝶名空在,柱史猶龍去不歸。丹井泉枯苔鎖合,醮壇松折鶴來稀。回頭因嘆浮生事,夢里光陰疾若飛。」漆園化蝶的故事已過去多少年了,而當年的經古觀如今已是泉枯松折,人生似幻,光箭若飛。蘇軾在清淮樓上登高望遠,面對遠處的淮水也發出了「逝者如斯夫」的慨嘆:「觀魚惠子台蕪沒,夢蝶庄生冢木秋。惟有清淮供四望,年年依舊背城流。」(《題清淮樓》)物是人非,當年夢中化蝶的庄生墓上也已是秋草凋零,此時此情,詩人心中的蒼涼又能與誰訴說。明人柳瑛在莊子台前憑吊莊子時同樣抒寫了此種感情:「每愛南華老氏流,平生心跡與天游。當年台榭遺荒壤,此日衣冠識古丘。夢蝶台存時世異,觀魚人去歲華悠。」(《庄台懷古》)詩人韓元吉更為簡潔明了地說:「歲月催人易白頭,只應蝴蝶夢為周。」(《病中放言五首》)蝴蝶夢寄寓了詩人們多少悲哀、無奈與迷惘,人生如夢的慨嘆成了詩文中「莊周夢蝶」意象的重要內容。

二.

「蝴蝶夢」也常寄託著文人才子們對故國、故土、故人的思念之情。有家不能回,有國不能報,身陷異國他鄉的庾信首先借用蝴蝶夢來抒寫了自己對故國的思念,獨在異鄉的哀愁。他在《擬詠懷》詩中這樣寫道:「尋思萬戶侯,中夜忽然愁。琴聲遍屋裡,書卷滿床頭,雖言夢蝴蝶,定自非莊周。殘月如初月,新秋似舊秋。露泣連珠下,螢飄碎火流。樂天乃知命,何時能不憂。」半夜裡詩人不能入睡,愁上心頭,幽咽的琴聲傳遍屋裡,詩人聽了倍感凄涼,那夢中的蝴蝶哪裡是莊周,分明就是自己。天上的殘月就像來時的初月,異鄉的秋天多像家鄉的秋天啊。這里作者把蝴蝶夢與初月、舊秋等一系列意象聯系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秋日月夜懷鄉圖,滲透著作者對故國故土的思念之情,使人黯然淚下。唐人崔塗在《春夕旅懷》中通過蝴蝶夢也寄託了自己飄泊他鄉、思念故土之情:「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遠離家鄉的詩人已是兩鬢生白,三更月時枝上杜鵑的悲鳴聲打破了詩人思鄉的蝴蝶夢。另外歐陽修的《玉樓春》:「尋思還有舊家心,蝴蝶時時來役夢」和洪邁的《秋日漫興》:「倦遊已夢庄生蝶,不飲何憂廣客蛇」等都通過蝴蝶夢寄寓了遊子的鄉關之思。
面對山河破碎,國破家亡,忠臣節士們通過蝴蝶夢宣洩了他們保家衛國,眷念故國,懷念故土的復雜感情。辛棄疾抗金無路,報國無門,壯志難酬,蝴蝶夢是他萬斛愁般的真實寫照:「怎得身似莊周,夢中蝴蝶,花底人間世。記取江頭三月暮,風雨不為春計。萬斛愁來,金貂頭上,不抵銀瓶貴。」(《念奴嬌·和趙國興知錄韻》)而《滿江紅》一詞則表達了他對淪陷故土的思念:「層樓望,春山疊,家何在,煙波隔,把古今遺恨,向他誰說?蝴蝶不傳千里夢,子規叫斷三更月。聽聲聲,枕上勸人歸,歸難得。」詞中作者將蝴蝶夢、子規蹄、三更月等多種意象交織在一起,把對思念故土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而南宋遺民汪元量的《滿江紅·吳山》一詞更將這種感情推向了極致:

一霎浮雲,都掩盡,日無光色。遙望處,浮屠對峙,梵王新闕。燕子自飛關北外,楊花閑度樓西側。慨金鞍玉勒早朝人,經年歇。昭君去,空愁絕,文姬去,難言說,想琵琶哀怨,淚流成血。蝴蝶夢中千種恨,杜鵑聲里三更月,最無情,鴻雁自南飛,音書缺。

詞人將浮雲蔽日、杜鵑啼血、鴻雁南飛等意象和昭君出塞、文姬蒙難等典故與蝴蝶夢有機地聯系起來,將對故國的思念表達得如泣如訴,讀之讓人傷心欲絕、令人回腸盪氣。

此外蝴蝶夢還寄予了文人們對親人的懷念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黃庭堅在《紅蕉洞獨宿》中寫道:「南床高卧讀逍遙,真感生來不易銷。枕落夢魂飛蛺蝶,燈殘風雨送芭蕉。永懷玉樹埋塵土,何異蒙鳩掛葦苕。衣笐妝台蛛結網,可憐無以永今朝。」(《山谷外集》卷十四)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詩人獨自夜宿紅蕉洞,看到布滿了蛛網的梳妝台,睹物思人,想起了早已離開人世的妻子,此時屋外雨打芭蕉,屋內燭燈如豆,孤苦伶仃的詩人,在這昏昏的燈光之下,也只有借蝴蝶夢才能暫時消解心中的悲苦與對亡妻的懷念吧。李商隱在他著名的愛情詩《錦瑟》中則運用夢蝶的故事寫出了詩人對戀人的思念:「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用蝴蝶夢抒寫對友人的思念的例子也頗多。如李若水的《次韻高子文途中見寄》:「別後夢煩庄叟蝶,邇來書誤子卿鴻」,向伯恭的《鷓鴣天·番禺齊安郡王席上贈故人》:「長悵恨,短姻緣,空餘蝴蝶夢相連」和黃庭堅的《離亭燕·次韻答廖明略見寄》:「夢去倚君傍,蝴蝶歸來清曉」等等,無一不用蝴蝶夢表達了與友人的友誼。

三.

一部分詩人他們或隱居山林,或身在田園,過著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式的生活,勞作之餘手捧《南華》,與庄蝶共舞,盡情陶醉於大自然中。在他們筆下,莊周夢蝶則脫去了上述憂傷的調子,透露著生活的恬淡與愜意。蝴蝶夢抒寫著詩人們閑適恬淡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他們對自由生活的熱愛。

唐人錢起在《衡門春夜》寫道:「不厭晴林下,微風度葛巾。寧唯北窗月,自為上皇人。叢筱輕新署,孤花占晚春。寄言庄叟蝶,與爾得天真。」詩人與清風、明月同在,無憂無慮得就像莊周夢中之蝶,率性天真,真得莊子之旨趣。又《題崔逸人山亭》:「葯徑深紅蘚,山窗滿翠微。羨君花下酒,蝴蝶夢中飛。」一條彎彎的小徑長滿了深紅色的苔蘚,推開窗戶滿眼翠綠,坐在花下自斟自飲,不一會兒就變成了一隻蝴蝶夢中飛舞,只有這時詩人才真正體悟到莊子夢中周與、蝶與的樂趣。再看梅堯臣的《睡意》:「花時啼鳥不妨喧,清暑北窗聊避燠。葉落夜雨聲滿階,雪下曉寒低壓屋。……且夢莊周化蝴蝶,焉顧仲尼譏朽木。」面對花鳥雨雪的自然風景,詩人身寓其中,樂此不疲,即使被孔子飢為朽木,也要享受莊周夢蝶的樂趣。詩人鄭剛也樂此不疲:「老夫春睡美,蝴蝶是莊周。」(《幽趣》)還有的詩人雖然身在仕途,但卻嚮往著田園生活。詩人權德輿說:「日抱漢陰瓮,或成蝴蝶夢。樹老欲連雲,竹深疑入洞。歡言交羽觴,列坐儼成行。歌吟不能去,待此明月光。」(《酬南園新亭宴璩新第慰慶之作時任賓客》)詩人官做得累了,閑暇之餘與賓客一起來到修竹茂林之間,仰頭望見煙霧迷濛的中南峰,此時心境就像抱瓮灌園的漢陰丈人,一切機心慾望皆消。觥籌交錯,放聲歌唱,不知不覺已是月朗星稀,此時此刻,自己儼然像莊周夢中之蝶那樣快樂。莊周通過夢蝶的寓言故事,意在闡述物我兩忘,不以世事攖心,追求逍遙自由的哲學思想。縱觀這些詩文,它們發揮了莊子的精神,賦予了夢中之蝶以歡樂的色彩,把莊周之蝶看作自由快樂的化身,享受著夢蝶自由飛舞之樂。

「莊周夢蝶」的故事以其深刻的意蘊,為文人們提供了豐富的審美想像空間,因此詩人們的離愁別緒、人生慨嘆、思鄉戀國、恬淡閑適等多種人生感悟和體驗很自然地融入其中,借其表達了出來。在歷代文人的共同努力下,這一文學意象不斷充實和完善,其魅力也越來越迷人。

❹ 求知:「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峰」和「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十萬火急~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登飛來峰》賞析

王安石是封建社會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詩人和散文大師。他在北宋文壇上有傑出的地位。他的詩繼承了杜甫、韓愈的傳統,善於翻新出奇,它有獨創性,無論是思想內容或是藝術手法都有很高的成就。

飛來峰在杭州西湖靈隱寺附近。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現在的浙江寧波)做知縣,任滿以後回江西臨川故鄉,路過杭州的時候,寫了這首詩。這一年王安石三十歲。

第一句「飛來峰上千尋塔」,八尺是一尋,千尋塔是極言塔高。第二句「聞說雞鳴見日升」的「聞說」,就是「聽說」。作者說:我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聽說每天黎明雞叫的時候,在這兒可以看見太陽升起。第三、四句寫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層,站得高自然看得遠,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覽無余,不怕浮雲把視線遮住。 「自緣身在最高層」的「緣」,當「因為」、「由於」講。我們不要小看這首登高游覽的小詩,它體現了詩人的理想和抱負。

雞鳴看日出是很壯麗的景緻。今天我們還把太陽比革命領袖,把陽光普照大地象徵革命的輝煌勝利。在北宋仁宗時候,國家表面上平安無事,實際上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一天比一天尖銳起來了。王安石作為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個進步的知識分子,他懷著要求變革現實的雄心壯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國平天下的才能。所以他一登到山嶺塔頂,就聯想到雞鳴日出時光明燦爛的奇景,通過對這種景物的憧憬表示了對自己前途的展望。「不畏浮雲遮望眼」這句看去很淺近,其實是用了典故。西漢的人曾把浮雲遮蔽日月比喻姦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對賢臣進行挑撥離間,讓皇帝受到蒙蔽(陸賈;《新語·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也。」)。唐朝的李白就寫過兩句詩:「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見《登金陵鳳凰台》)意思說自己離開長安是由於皇帝聽信了小人的讒言。王安石把這個典故反過來用,他說:我不怕浮雲遮住我遠望的視線,那就是因為我站得最高。這是多麼有氣魄的豪邁聲音!後來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時候做了宰相,任憑舊黨怎麼反對,他始終堅持貫徹執行新法。

他這種堅決果斷的意志,早在這首詩里就流露出來了。我們認為,這首詩和唐朝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譚嗣同《獄中題壁》

1999年4月2日《人民日報》第十二版發表趙金九先生《「去留肝膽兩昆侖」新解》一文,認為該詩「去留肝膽兩昆侖」一句意指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的事件中「去」之康有為、梁啟超與「留」之譚嗣同自己無論去留與否,其行為皆肝膽昆侖雲雲。本人認為趙金九先生的觀點及其文中所引述的其他人的觀點,都是值得進一步商榷的。

首先,趙文的解釋使譚詩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義有所重復,這在絕句中是不大可能的。其次,這樣解使得整首詩尤其詩的後兩句的詩意表達總是不那麼暢快淋漓,不僅不甚吻合詩人寫作該詩時的悲壯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異於先對象性描述後自我性抒說的絕句表達方式。再者,趙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觸。他一下子說「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為,一下子又說「去留」是指代出走與留下之行為的行為者,究竟指代什麼,文中含混不定。

本人明確地認為:其一,「昆侖」不是指人,而是指橫空出世、莽然浩壯的昆侖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詩人的該詩句中,「去留」不是一個字義相對或相反的並列式動詞片語,而是一個字義相近或相同的並列式動詞片語;其三,「肝膽」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氣;其四,「去留肝膽兩昆侖」的總體詩義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侖一樣的浩然之氣吧!也即是「留得肝膽若昆侖」的意思。—— 此詩頗近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我為什麼這樣解?因為本人認為,解詩不能僅著手於詞字,更要著手於詩的總體寓意,並且要尤其著手於詩人寫作該詩的特定歷史背景和特定心理狀態。特別是對這樣一種反映重大歷史事件,表達正義呼聲和抒說自我胸懷的作品,更要從作者當時所處的背景、環境和心情、心境出發去仔細揣摩。

大家知道,該詩是譚嗣同就義前題在獄中壁上的絕命詩。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後就發動政變,囚禁光緒皇帝並開始大肆搜捕和屠殺維新派人物。譚嗣同當時拒絕了別人請他逃走的勸告(康有為經上海逃往香港,梁啟超經天津逃往日本),決心一死,願以身殉法來喚醒和警策國人。他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詩的前兩句,表達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門投止」地匆忙避難出走,使人想起高風亮節的張儉;一些人「忍死須臾」地自願留下,並不畏一死,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樣高風亮節的杜根那樣,出來堅貞不屈地效命於朝廷的興亡大業。詩的後兩句,則意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揚;仰笑蒼天,凜然刑場!而留下的,將是那如莽莽昆侖一樣的浩然肝膽之氣!

「去留」的「去」字,這里是指一種行為趨向,意為「去留下」,「去留得」,沒有很實在的意義。譚嗣同是湖南瀏陽人。據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現在的普通話一樣,下面這種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輔助另一個動詞構成一個動詞片語或動詞短語,而這個動詞片語或動詞短語的含義大致就是後一個動詞的含義,如「去想一下」,「去死吧」,「明天去做什麼」等等。這里的「去」字,並不表示空間上的去這里去那裡,而是表示時間上的行為、事態之趨勢和傾向。也就是說,「去」可表空間意義上的位移,也可表時間意義上的發生。 從整首詩的意思來看,「去留肝膽兩昆侖」中的「去」,應是時間意義上的「去」,而不是空間意義上的「去」。很多人的理解,包括趙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當作空間意義上「去」。而我們所流行的各種解釋,都是這樣思維定勢。我想,那時的官話或北方話也應有這種用法吧?「去」字的這種重要語義,《現代漢語詞典》、《辭海》都有記載。

當然,「去留肝膽兩昆侖」這樣寫,是詩句表達的需要——包括平仄,全部的含義在於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侖一樣的浩然肝膽之氣。實際上,直接從字面上去解,去留下如昆侖一樣的「肝」(一昆侖)和如昆侖一樣的「膽」(一昆侖),這不也一樣表達了詩人的視死如歸、浩氣凜然和慷慨悲壯嗎?正是那種強烈的崇高感和悲壯感,激勵著詩人不畏一死、凜然刑場。而這句所表達的,正是那種震憾人心靈的、自赴一死的強烈崇高感和強烈悲壯感。

1898年9月28日,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康廣仁、楊深秀等六人慘害於北京菜市口。譚嗣同臨刑前高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這,是一首絕命詩,是一首表達作者全部所有的絕命詩,是一首在獄中為自己寫就的祭死之詩!詩的後兩句所寫,都是指詩人自己,而不是指他人。「昆侖」當然不是指人,「昆侖」也沒有自比自賦、自狂自傲之義。而「去留」,我認為不是有些人說的,是指一去一留或一生一死。試想想,「我自橫刀,肝膽昆侖」,這所表達的是何等的慷慨和悲壯!而這,不恰是詩人那時的真實心理寫照嗎?

肢解「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語詞和語義,並去尋找兩個相應的對應者,這種思路我認為是背逆詩人的原意的。這首詩的重心不是事況敘說,而是心態敘說;詩的結構,也恰是句句遞進,直至末句嘆然收尾,盪氣回腸!因而,梁啟超、符逸公、趙金九以及其他人的解釋,本人都不敢苟同。而所有他們的解釋,我認為關鍵的都在於誤解了「去留」一詞。

另外要指出的是,「侖」和「根」韻母發音的差異(現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詩吟詠時(現代)的藝術效果,雖然其仍合格律詩的用韻要求(古代);倘若都同押「en」韻或「un」韻,那其詩意表達將更是一氣呵成,暢快淋漓。

【注釋】

對該詩句的解釋,趙文引述的觀點有:

⑴ 梁啟超認為「兩昆侖」指康有為和大刀王五;

⑵ 符逸公認為「兩昆侖」指譚嗣同自言生也昆侖,死也昆侖;

⑶ 有人認為「兩昆侖」指譚嗣同的兩個僕人 ,古人亦謂僕人為昆侖奴;

⑷ 有人認為「兩昆侖」指大刀王五和拳士胡七 ,倆人都曾教過譚嗣同學習昆侖派武術;

⑸ 有人乾脆認為不可解(——榛案:這應當不可能無解,譚寫此句詩時一定有他的語義)。

❺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意思

人固有來一死
人固有一死,這句話出源自司馬遷《報任安書》。整句話「「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注釋:
固:固然,雖然,必然的意思.
或:有的人
於:比 相比
泰山:山東泰安的泰山,比喻偉大
鴻毛 :也是鳥的羽毛,比喻渺小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人都有一死,有的人死比泰山還重,有的人死卻像鴻毛一樣輕.
譯:人終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價值不同,為了人民正義的事業而死就比泰山還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損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鴻毛還輕。
司馬遷從父親的言談話語之中看出參加封禪泰山的大典對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司馬遷沒有辜負父親的願望,即使在受了宮刑之後,仍矢志不移,決心忍辱完成父親未競之業。他在給好友任安的《報任安書》中,表達了他受刑之後的痛苦心情,並提到寫作《史記》的意圖和完成的決心。就在這篇著名的書信之中,司馬遷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可見,在司馬遷的心目中,泰山是一個莊重、威嚴、雄偉可親的象徵。征。已贊同2195| 評論(11)

❻ 報春圖有什麼好的寓意呢

報春圖的寓意有吉祥,富貴。
通常報春圖都有梅花,古人說,梅具有四德版,初生蕊為元,開化為亨權,結子為利,成熟為貞,即是元亨利貞四德,運用在人事上,即為仁義禮智四德。

後人有另一種說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徵,一是快樂,二是幸運,三是長壽,四是順利,五是和平。這些都是梅花的象徵意義,梅花常與其他吉祥物畫在一起,有梅的圖案,就有招福的意義。

紅梅寓意冬去春來,大地復甦.,其開於歲末春初,有花魁之譽,雪魄冰魂,鐵骨丹心,報春而不爭春,喻人骨格嵌崎,品德高尚,堅貞而有節氣。作者以畫寫意,藝術的展示了梅花不畏嚴寒,堅貞不屈、剛強、高尚的稟性。

❼ 鳳凰的寓意

1、鳳凰象徵愛情

鳳能給人們帶來幸福和吉祥,自然也包含了愛情的幸福。於是,鳳有了象徵愛情的涵義。後來就被人們用來祝賀婚姻美滿,比喻夫妻和諧。

2、和平的象徵

鳳凰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徵。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風的甲骨文字和鳳的甲骨文相同,即代表具有風的無所不在和靈性力量的意思。

3、權力的象徵

在先秦時期,鳳凰的圖案出現在權力的象徵玉器和青銅器上,後世又逐步成為皇家獨占御用的紋飾,出現在各種皇宮建築,使用器物之上,並以禮制和法律的形式予以維護。

(7)丹結林寓意擴展閱讀:

鳳凰的九子

第一朱雀

對於朱雀大家都知道,而且一些神話劇中經常會出現這個名字。它是四大神獸之一。它也是外在長的和鳳凰最相似,所以有一些人會將它當成了鳳凰。朱雀屬性火,所以常年在熱帶南方生活,被當成了南方的守護神。

第二青鸞

關於青鸞的記載,也是在山海經中發現的。它也是神鳥之一,長期在西王母的身邊,負責送送信。

第三大鵬

它是邪惡的存在,可以吃許多的事物,可是他就是以龍為主食,導致許多的龍族子孫都被它吃了。而且法力也是特別的高,聽說曾和如來大戰了三天三夜,如來才打敗它。怪不得,專門吃龍。

第四火鳳

傳說中的不死鳥,也是一種神鳥,和青鸞是一對仙侶。它們一生都在一起,只要有一個死了。另一個就會殉情。

第五金鳳

九個中最高潔自傲的,主要在吃的方面。不是嫩竹不吃,不是千年的梧桐不住。

第六九鳳

是祥瑞的象徵,它長了九個頭,最早出現在楚地,被當時的楚人當成神鳥。

第七孔雀

是九個中最美麗的,卻非常的兇殘。而孔宣就是大荒世界中出現的第一隻孔雀。

第八彩鳳

美好的象徵,代表著鳳與凰的美好。

第九大風

它算是九個中最邪惡的存在,大鵬也沒有。大風不是神鳥,進入了魔道。至於為什麼叫它為大風,是因為他翅膀一展開就能破壞莊稼和大樹,最後死在後羿的箭下。

❽ 牧丹象徵著什麼

牡丹是雍容華貴與繁華昌盛的象徵。

牡丹有許多別稱,各有其起因與出處。一曰「花王」,出自《本草綱目》:「群芳中以牡丹為第一,故世謂花王。」一曰「國色」,取其花色艷麗,冠絕群華之姿,出自李正封的《詠牡丹》,後來也借代指「美女」。

一曰「富貴花」,取其富麗堂皇之態,故牡丹也是雍容華貴與繁華昌盛的象徵。 一曰「洛陽花」,出自《事物紀原》的記載,唐武則天冬遊後苑,詔令百花齊放,唯有牡丹不從,被貶至洛陽,故牡丹亦有不畏權勢的美名。

一曰「木芍葯」,乃因牡丹與芍葯形似類同,古時兩者合稱為「芍葯」,唐代以後始廣傳牡丹之名。

(8)丹結林寓意擴展閱讀:

牡丹在中國一直是最受重視的花王,等同於歐洲人心目中的花女王——玫瑰,周敦頤《愛蓮說》稱:「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宋朝文學家歐陽修專門撰寫《牡丹記》,以後又有許多人專門修定牡丹譜,記錄各種品種。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里的牡丹比喻美麗動人的女子,比喻為美女而犧牲喪命,也算是一件風流韻事,甘之如飴,

出自清朝劉鶚所著《老殘游記‧二編》第三回:「任三爺昨日親口對我說:『我真愛你,愛極了,倘若能成就咱倆人好事,我就破了家,我也情願;我就送了命,我也願意。古人說得好: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只是不知你心裡有我沒有?』」

❾ 呂洞賓煉丹的典故是什麼意思

1·呂洞賓: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是用來罵人不識好版歹。例如:你這是~,權把人家的好心當驢肝肺了。
2·典故:呂洞賓,道號純陽子,河東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樂鎮)人,是道教全真祖師,五祖七真的五祖之一。
傳說二郎神的哮天犬私自下凡禍害人間,剛開始修道的呂洞賓奉命拿法寶"布畫"去收降。哮天犬被收入法寶"布畫"後,呂洞賓擔心哮天犬困於其中被化成灰,心生慈憫,擅自放哮天犬出來,結果反被不知好歹的哮天犬趁機咬了一口。

❿ 梓楓五行屬性。做為名字可好。

總評打分文化印象五行八字五格數理
(男) 繁體 簡體
筆畫專 屬繁體
筆畫 姓名學
筆畫 五行 偏旁
部首 拼音
梓 梓 11 11 11 木 木 zǐ
楓 楓 8 13 13 木 木 fēng
美名騰名字打分:
名字梓楓評分:
文化印象78 分。(參考成語詩詞等因素)
五格數理90 分。(參了考周易數理吉凶)
美名騰美名總評:
楓楓系男子名常用字。能較好的與您的姓氏搭配。
字義楓表示楓樹、楓葉、椏楓,意義優美。
音律梓、楓的讀音是zǐ、fēng,聲調為上聲、陰平,音律優美,朗朗上口。
字型梓為左右結構,姓名學筆畫11畫;楓為左右結構,姓名學筆畫13畫;。
五格該名字的五格筆畫搭配為11-13,五格大吉。
意蘊成語杞梓之林 青竹丹楓擴展了名字的意境。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