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廉恥的典故

廉恥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11 05:05:18

Ⅰ 請問有哪些詩詞是勸人懂得禮儀廉恥的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孟子.離婁下》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

王琳妻韋者,·····琳卒時,韋年二十五,家欲強嫁之,韋固拒,至不聽音樂,處一室,或終日不合。卒年75。
王氏,成都李世安妻也。年十九,世安卒,夫弟世顯欲收繼之。王氏不從,引刃斷發,復自割其耳,創甚。親戚警嘆,為醫療百日乃愈。

Ⅱ 關於廉恥的寓言故事

不知己丑
選自《中國寓言故事》
在秦蜀的山谷中,有一個叫南岐的地方。那裡的水喝起來有點甜,但水質不好,凡是常年喝這種水的人,脖子上都會長出一個大腫包。所以南岐這個地方的居民,沒有一個不是得了這種病的。
有個外地人來到南岐,一群婦女和兒童好奇地圍著他看,並且譏笑他:「你的脖頸看起來好奇怪啊,乾瘦乾瘦的,一點也不像我們的。」
外地人回答說:「你們脖子上的那個大腫塊,其實是一種癭病啊!你們為什麼不去找葯治病,反而嘲笑我的脖子乾瘦呢?」
南岐人對外地人說:「我們這里的人都是這樣的大脖子,哪裡用得著把腫塊去掉呢?」
南岐人始終不明白脖子上有腫塊是一種病,是醜陋的。
說明:
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對自身的問題不但不以為錯,反而認為理所應當,是見識淺陋、無知自大的表現。曹商得車
選自《中國寓言故事》
宋國有一個叫曹商的人,被宋王派去出使臨國。臨出發時,宋王賞他幾輛馬車。到了秦國以後,曹商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極力地奉承秦王。秦王聽了十分高興,又賞給他一百輛馬車。曹商帶著一百多輛馬車,趾高氣揚地回到了宋國。
曹商見到莊子,得意揚揚地誇口道:「像你這樣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靠編織草鞋來勉強維持生活,這一點我不如你;但是我能獲得顯赫的擁有萬輛馬車的秦國國君的賞識,得到一百輛馬車的賞賜,這方面你就比我差遠了。」
莊子笑了笑,說:「我聽說秦王生病,徵求名醫,凡是能治好秦王的毒瘡的,賞賜馬車一輛;能夠給秦王舔痔瘡的,賞賜馬車五輛。所治療的部位越低下,賞賜的馬車越多。你現在得到了一百輛馬車的賞賜,是給秦王治過哪裡呢?請你快走開吧。」
說明:
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沒有廉恥之心的小人。

Ⅲ 中國古代關於知廉恥的故事

繆彤自撾

漢朝時候。有一個人。姓繆單名叫做彤。表字豫公。他在內幼小年紀的時候。早已容沒有了他的父親。兄弟四個人。一同住在一塊兒。等到後來各自娶了妻子。這幾個婦女們就要請求均分家產。已經有好幾次了。甚至於屢次有爭鬧的言語發生。繆彤聽見了很感憤嘆息。就關了門。自己打著自己說道。繆彤呀繆彤。你勤修身體。謹慎行為。學了聖賢人的法則。想去整齊世界上的風俗。為什麼不能夠去正了自己的家庭呢。他的弟弟們和那幾個婦女聽到了。就都在門外叩著頭、謝了罪。繆彤才開了門出來。從此以後。他們一家的男男女女。就更加敦好和睦 。

Ⅳ 關於道德廉恥的典故

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獲,字子禽,一字季,春秋時期魯國柳下邑(今版山東平陰展窪人)人權,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惠」是他的謚號,所以後人稱他為「柳下惠」。有時也稱「柳下季」。他擔任過魯國大夫,後來隱遁,成為「逸民」。柳下惠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廣為傳頌。《孟子》中說「柳下惠,聖之和者也」,所以他有「和聖」之稱。柳下惠還是中國柳姓的得姓始祖。其墓在山東平陰展窪村。當地人又稱之為柳展雄。

Ⅳ 關於孝悌和禮義,廉恥,的名言或小故事

  1. 生活的目標是人類美德和人類幸福的心臟。—— 烏辛斯基

Ⅵ 有關明禮廉恥的故事

1.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 華盛頓與尼克松、柯林頓的對比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同樣是美國總統尼克松因在「水門事件」中撒謊敗露而被迫引咎辭職;柯林頓也因為不光彩的緋聞案中撒謊而險遭彈劾。一個因誠實而受到愛戴和尊敬,兩位因撒謊而在政史上留下污點。

3.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 《郁離子》中記載了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5.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www.zhao-kao.com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Ⅶ 禮義廉恥的典故

春秋時代齊國的管仲把禮義廉恥稱為國之「四維」。他認為「禮」就是不能越出應有的節度,即思想行為不能超出道德規范;「義」,就是自己不推薦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為符合道德標准;「廉」,就是不隱瞞自己的缺點錯誤,即廉潔不貪;「恥」就是不與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恥。他認為「禮、義、廉、恥」與法相比,比法更為重要,把它們認作支撐國家大廈的四根柱子。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
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故夫子之論士曰:「行己有恥。」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又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歷代的統治者和思想家,一但掌握政權而面對治國安民之要務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治民的首倡:「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禮、尊敬適當的態度和行為;義、公正無私的道理或舉措;廉、不貪不污及純正高潔;恥、為不當的言行舉止有羞愧之心。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是兩千七百年前振興齊國,成就霸業的一代英才管仲的千古名言,在管仲看來廉恥是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亂敗亡亦無所不至。然而事實上廉潔這一品質的養成卻遠非那麼容易,作為廉潔的對立面,腐敗問題伴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社會而生,它是一個自古以來就困擾著各朝代政權的一大頑症。王亞南先生說:中國古代官僚的生活就是貪污生活。又說:中國古代的一部二十四史,其實就是一部貪污史。[1]盡管各朝代滅亡的原因並不完全相同,但是都無法逃脫興亡周期率的輪回:從王朝初期狠抓反腐敗斗爭,到王朝中葉後反腐敗制度漸漸鬆弛,變得有名無實,再到王朝後期便腐敗盛行導致王朝滅亡,然後新王朝又從頭開始一輪新的輪回。而清廉自持的官吏之少,也是屈指可數,「翻翻二十四史,人們就會明白,有名有姓並且貨真價實的清官,不過幾十位。明末清初優秀的文學家、史學家張岱,在所著《夜航船》卷7'清廉類',扳著指頭數了很久,也不過只找出四十位清官。」

Ⅷ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忠孝廉恥勇書中的小故事

破釜沉舟
秦末時,秦軍進攻重新建立起來的趙國,趙國向楚國求救。楚將項羽率兵渡內江攻打秦軍容。過江之後,項羽下令士兵把戰船全部沉掉,把灶鍋統統砸爛。楚軍沒有了退路,人人奮勇,終於戰勝了秦軍。
孔融分梨
在孔融小的時候,叔叔曾經給他出了一個難題,讓他把六個梨分給六個弟弟妹妹,但是必須還有一個梨在盤子里。聰明的孔融想出了一個辦法,圓滿的把梨分了。

Ⅸ 誰能告訴我關於「禮義廉恥,忠孝節TI」的典故

禮義廉恥 (lǐ yì lián chǐ)

常用:常用成語,
年代:古代成語,
結構:聯合式成語,
詞性:回中性成語
燈謎面:答四維
解釋: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義為行動准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有知恥之心。指封建社會的道德標准和行為規范。
典故:《管子·牧民》:「何謂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孝,是子女對於父母的,就是孝敬父母
悌,是兄弟姊妹之間的,就是兄弟友愛
忠,是個人對於國家的,就是忠於祖國和人民
信,是人與人之間的,就是要有誠信

禮,是說人們應該尊守各種規定(也包括禮貌)
義,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
廉,是說人們應該廉潔奉公
恥,是說人們應該知恥

Ⅹ 「忠孝節悌禮義廉恥」 詳細的解釋

1、孝,是抄子女對於父母的,就襲是孝敬父母,往大了說,可以是對國家盡忠,這也是大「孝」。

2、悌,是兄弟姊妹之間的,就是兄弟友愛,擴而充之,對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這樣人和人之間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謙讓。

3、忠,是個人對於國家的,就是忠於祖國和人民。

4、信,是人與人之間的,就是要有誠信。

5、禮,是說人們應該遵守各種規定(也包括禮貌)。

6、義,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

7、廉,是說人們應該廉潔奉公。

8、恥,是說人們應該知恥,人若無恥,等於禽獸一樣。

(10)廉恥的典故擴展閱讀:

忠孝信悌禮義廉恥是孔子提出。

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約公元前540~公元前400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創作。「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同時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後來到了宋代,理學家、思想家朱熹總結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世稱「朱子八德」,是儒學的精髓,是古時做人的基本道德。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