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關於元宵節的典故

關於元宵節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11 03:52:03

『壹』 元宵節的由來及典故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但卻被呂後掌政,平亂之後,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元宵是一種帶餡兒的甜食,是由糯米粉加上甜的餡料製成。據記載,吃元宵的習俗最早見於唐五代,那時稱這種食品叫「面繭」或「圓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夾糖餡,與今天的元宵相似,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

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正月十五這天,夜晚皓月高懸時,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貳』 關於元宵節的 成語

闔家團圓、團團圓圓、闔家歡樂、闔家美滿、燈火通明、張燈結綵等。

1、家回庭答團聚,家庭團聚。

2、團圓是指「團圓」的修飾語,具有吉祥和吉祥的意義。

3、家庭娛樂和家庭娛樂;可以共同使用家庭樂趣,「家庭樂趣」通常用於一般交流,而「家庭樂趣」通常用於正式場合;這是古代中國人的變體;家庭樂趣意味著全家都很幸福。

4、家庭幸福,全家都很幸福。

5、指示燈已清楚說明。燈光會使夜晚變得非常明亮。

6、元宵節或元宵節。這是中國農歷正月初十五。這是農歷新年習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的節日。元宵節是中國文化圈,漢字和華僑的傳統節日之一。農歷的第一個月是農歷的第一個月。

『叄』 關於元宵節的成語

和和美美、闔家團圓、團團圓圓、闔家歡樂、闔家美滿、 燈火通明、張燈結綵、花團錦簇、瓜果飄香、皓月當空、人如潮湧、團團圓圓、鑼鼓喧天、燈火輝煌、色彩斑斕、不亦樂乎、花團錦簇。

關於元宵節的祝福語

1、正月十五月兒圓,圓月花燈慶豐年。龍騰獅舞門前演,金銀財寶滾滾來。福祿壽星登門訪,吉星高照好運到。回家吃碗熱湯圓,生生世世都圓滿。祝元宵節快樂!

2、元宵節送你個福,有福到福家家福,送福祝福全是福。享福見福處處福,大福小福半大福。金福銀福今年福,接福納福年年福。守福祈福歲歲福。

3、元宵節里,捎一碗湯圓給你,願你愛情甜甜蜜蜜;送你一盞彩燈給你,願你事業順順利利;送你一條祝福簡訊給你,願你的日子吉祥如意,牛氣無比。

4、吃湯圓,品元宵,元宵佳節甜蜜飄;耍龍燈,放鞭炮,歡樂祥和開懷笑;逛廟會,轉風車,幸福平安來圍繞;傳問候,送祝福,願你吉祥福星照;元宵節快樂!

5、元宵節到,祝福送你:願你生活像湯圓一樣圓圓滿滿,愛情像餡兒一樣甜甜蜜蜜,事業像湯圓一樣順滑順利,總之一生春色滿園,一生幸福美滿。祝元宵快樂!

6、春暖花開景色艷,濃濃春意元宵節。春到雖然還乍寒,人人開心情意暖。紛紛出門花燈看,熱熱鬧鬧喜非凡。鞭炮聲聲耳邊響,禮花夜空五彩綻。龍騰獅舞本領高,燈謎引得人稱贊。歸來湯圓甜蜜蜜,一直潤到心裏面。祝元宵節快樂,幸福常在!

『肆』 請簡述3種元宵節起源的歷史典故

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
,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 。而在國外,元宵也以TheLantern
Festival 而為人所知。各式各樣的燈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這一節日的發展史中,燈到隋朝(五八一─ ~ 六一九)才出現 ,算 是晚出的節目內容之一
,而要到唐以後燈才成為元宵的主要標幟。一般認為元宵以漢武帝在正月上辛祠太一而開其端 。不
過祭拜太一不一定在正月而且並非年年舉行。所以元宵的起源恐怕不能說在漢武帝之時。
1、神鳥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就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類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過了好久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准備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們就這樣保住了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2、平呂說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3、東方朔說
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准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
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裡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裡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伍』 關於元宵節的成語。

一、抄元宵節的成語:

1、福壽齊天、柳眉星眼、祈晴禱雨、拖人下水。

2、脫穎囊錐、天真無邪、萬載千秋、心盪神怡。

3、於家為國、金吾不禁、和和美美。

4、闔家團圓、團團圓圓、闔家歡樂、闔家美滿。

5、燈火通明、張燈結綵、花團錦簇、瓜果飄香、皓月當空、

6、福壽齊天、柳眉星眼、祈晴禱雨、脫穎囊錐。

7、和和美美、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頭攢動。

8、鑼鼓喧天、載歌載舞、樂在其中、色彩斑斕。

9、光彩奪目、絢麗無比、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陸』 元宵節的典故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內佛教容,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柒』 元宵節的歷史典故

傳說在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版去打它們, 有一隻神鳥困權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 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 是,便分頭准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捌』 元宵節來歷的典故

在漢朝,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大臣叫東方朔,有一天,他在御花園的井邊版救下了一位準備投井自殺的姑權娘,原來,這個姑娘叫元宵,因為思念家人,才出此下策。

聰明善良的東方朔想了一個辦法,他在大街上擺了一個攤兒,給人算卦。奇怪的是,每一個前來算卦的人都得到了相同的卦——正月十六火焚身。這一時間,長安城裡的老百姓都開始恐慌起來,大家都求東方朔給個解災的辦法。

東方朔給大夥兒支了一個妙招——用湯圓賄賂火神,用大紅燈籠、焰火和鞭炮假裝火災。就這樣,所有的老百姓照著做了,而元宵姑娘也見到了自己的家人。因為元宵姑娘做的湯圓最好吃,所以,大家為了紀念她,把這一天就叫做元宵節。

掐指算算,元宵節到現在已經2000多年的歷史了,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6月,元宵節已被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今天這樣美好的節日里,與孩子一起買點元宵(湯圓),下一碗熱氣騰騰的元宵(湯圓),聽一聽這個元宵節的故事,應是極美的。

『玖』 閱讀有關春節,元宵節的經典名篇,典故名稱及收獲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甲午元旦》孔尚任
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乾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拜年》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迎春歌》袁宏道
東風吹暖婁江樹,三衢九陌凝煙霧。
白馬如龍破雪飛,犢車輾水穿香度。
繞吹拍拍走煙塵,炫服靚裝十萬人。
額羅鮮明扮彩勝,社歌繚繞簇芒神。
緋衣金帶衣如斗,前列長宮後太守。
烏紗新縷漢宮花,青奴跪進屠蘇酒。
采蓮盤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雙雙。
梨園舊樂三千部,蘇州新譜十三腔。
假面胡頭跳如虎,窄衫綉褲槌大鼓。
金蟒纊身神鬼妝,白衣合掌觀音舞。
觀者如山錦相屬,雜沓誰分絲與肉。
一路香風吹笑聲,千里紅紗遮醉玉。
青蓮衫子藕荷裳,透額裳髻淡淡妝。
拾得青條誇姊妹,袖來瓜子擲兒郎。
急管繁弦又一時,千門楊柳破青枝。

『拾』 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歷,有哪些典故

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內,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容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

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 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火把也逐漸變為了彩燈。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 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