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用東籬典故
㈠ 問菊中東籬運用了什麼典故有何作用
(菊花象徵清高)運用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典故。東籬代指菊花,把菊花比作陶淵明一樣的隱者,寫出菊的高潔品格。
㈡ 《紅樓夢》第三十八回中《問菊》之中的「喃喃負手叩東籬」一句中,「東籬」運用了何種典故有何作用
就是陶淵明的 採菊東籬下 啊,也不算什麼典故,主要想表達悠閑,平靜的生活和心態
㈢ 詩詞中常用典故
折柳:折柳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樂府《折楊柳歌辭》第一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後人用折柳隱晦離愁之情,也有暗示思鄉之情的。
蒓羹鱸膾: 指家鄉風味。典出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或《晉書·張翰傳》)。「(張翰)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歸。」菰(gū)菜羹:菰菜、蒓(chún)羹。後來文人以「蒓羹鱸膾」、「蒓鱸秋思」借指思鄉之情。
辭第:漢時,北方匈奴貴族經常騷擾邊境。一次漢武帝要為大將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辭謝道:「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後以喻為國忘家。
東籬:陶淵明《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來多用「東籬」表現辭官歸隱後的田園生活或嫻雅的情致。
豆蔻:豆蔻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豆蔻年華。
杜康:《說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後即以杜康為酒的代稱。《說文解字》中說: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發明製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後就用「杜康」作為酒的代稱。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相傳春秋俞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每當伯牙彈彈到描寫高山、流水的典調時,鍾子期就感到他的琴聲猶如巍峨的高山、浩盪的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嘆無知音,不再彈琴。後常借指知音或樂曲的高手。
紅葉:代稱傳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雲信斷惟勞夢,紅葉成詩想到秋。」據唐人盧渥從宮牆外水溝中拾到一片寫有怨詩的紅葉,後珍藏起來。宣宗放宮女嫁人,盧渥選中的宮女,正巧就是在紅葉上題詩的人。後來借指以詩傳情。
懷桔:指孝順雙親。典出《三國志?吳志?陸績傳》:「績年六歲,於九江見袁術,於九江見袁術,術出桔,績懷三枚,去,拜辭墜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桔乎?』績跑曰:『欲歸遺母。』術大奇之。」
我這的不全,我只是平常比較喜歡寫一些詩詞,用的時候沒有問題。具體你可以看一看http://blog.163.com/fyw0fyw0/blog/static/1103285272009011101547279/
這上面總結得很全,我很佩服!
㈣ 袁衛星的《詩人》中「菊花在陽台上呼喚東籬」用了一個典故,其中相關詩句是什麼
一、典故是:陶淵明東籬採菊
相關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版」
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出權自陶淵明《飲酒·其五》
1、原詩如下: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譯文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的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要問我怎能如此之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東牆下采擷清菊時心情徜徉,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迴翔遠山的懷抱。這之中隱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說出卻忘記了如何表達。
三、袁衛星簡介:
1、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生命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曾獲全國優秀語文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江蘇省"五四杯"十傑名教師、蘇州市學科帶頭人、蘇州市學術帶頭人等稱號。
2、代表作品有《生命課》《生命教育》《爸爸在這里》《美麗的過程》《聽袁衛星老師講課》《班會18課》等。
㈤ 古詩中經常出現「東籬」這個詞,到底指的是什麼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古代通常都以措施來形容文人的風流雅趣。在這些古詩中最常用的一種手法就是通過特定的詞語將故事或是人物意境進行帶入,其中田園派詩人詩中最常出現的就是東籬二字,東籬兩個字也就成為了田園詩的代表詞語。東籬的意思
東里二字其實就是指庭院東邊的籬笆,東籬本是普普通通的一個詞語,而這個詞在經過詩人的使用後,是這個詞在詩中被賦予了一種特定的情感,例如陶淵明先生在東籬把酒黃昏後,這句詩中東籬,就清晰的表達出他隱居後的悠然自得,生活與及心遠地自偏的境界東籬二字也就被帶上了詩人內心所代表的情感。
㈥ 東籬把酒黃昏後一句用了什麼典故
語出陶淵明《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因以「東籬」指種菊花的地方
㈦ 東籬的典故
東籬,語出陶淵明《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因以「東籬」指種菊花的地方。後來成了典故,不斷被文人沿用,比如著名的有李清照的:「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㈧ 東籬的典故出處及所代表的意義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代表一種高尚情操的隱居生活
㈨ 東籬指代什麼意思
「東籬」指種菊花的地方。「東籬」特指詞,文人的小院。
出自東晉陶淵明的《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將房屋建造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 問我為什麼能這樣,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採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傍晚時分南山景緻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伴而還。 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9)反用東籬典故擴展閱讀
這首詩大約作於公元四一七年,即詩人歸田後的第十二年,正值東晉滅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飲酒來抒情寫志。
大致在魏晉以前,以儒家學說為核心,中國人一直相信人類和自然界都處於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這一種外於而又高於人的個體生命的權威,在東漢未開始遭到強烈的懷疑。於是就迎來了個性覺醒的時代;在文學創作中,相應地有了所謂「人的主題」的興起。
但個性覺醒,既是舊的困境與背謬的結束,又是新的困境與背謬的發現與開始。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有限的個體生命與永恆的宇宙的對立。詩人們不斷發出哀傷的感嘆。人們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是無限存在對有限人生的壓迫。
但是,即使說困境與背謬註定要伴隨人類的全部進程,在不同的階段上,人還是要尋找不同的解脫方式。哪怕是理念上的或者是詩意上的,人也要發現一種完美的生命形態。
所以到東晉末,在玄學的背景中,陶淵明的詩開始表現一種新的人生觀與自然觀。這就是反對用對立的態度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而是相反地強調人與自然的一體性,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這在他的這《飲酒》第五首之中,表現得最為充分而優美。憑著它那淺顯的語言、精微的結構、高遠的意境、深蘊的哲理,這首詩幾乎成了中國詩史上最為人們熟知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