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歇後語四面楚歌

歇後語四面楚歌

發布時間: 2021-02-10 14:15:19

① 四面楚歌的成語意思

四面楚歌來
外文名
be besieged on all sides (and completely i...
注音
sì miàn chǔ gē源
成語解釋: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成語舉例:在這四面楚歌里,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貶義詞
語法用法:作定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楚,不能讀作「cǔ」。
成語辨形:楚,不能寫作「觸」。
成語辨析:見「腹背受敵」。
成語謎面:烏江岸上困霸王
歇後語:九里山前擺戰場;烏江岸上困霸王

② 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我國古代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到達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也有同名歌曲。
釋義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處於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
出處(原文)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hè 第四聲 附和,應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注釋
壁:駐扎。
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
漢軍:劉邦的軍隊。
諸侯: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等。
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國方言土語唱的歌。
慷慨:即慷慨,激昂的樣子。
不逝:是說被困而不得馳騁。逝,向前行進。
數闋:幾遍。 闋:樂曲終止叫闕。
奈若何:把你怎麼安排。若,你。
和:跟著唱。
項王:項羽。
翻譯
項羽的軍隊在垓下安營紮寨,士兵越來越少,糧食也快吃完了,劉邦的漢軍和韓信、彭越的軍隊又層層包圍上來。夜晚,聽到漢軍在四周都在唱著楚地的歌謠,項羽大驚失色地說:「漢軍把楚地都佔領了嗎?不然,為什麼漢軍中楚人這么多呢?」項羽連夜起來,到軍帳中喝酒。回想過去,有美麗的虞姬,受寵愛,常陪在身邊,有寶馬騅,常騎在胯下。而今……於是項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力能拔山啊豪氣壓倒一世,天時不利啊騅馬不馳。騅馬不馳啊怎麼辦,虞姬啊虞姬我該把你怎麼安排!」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項羽淚流滿面,身邊侍衛也都哭了,誰也不抬頭看項羽了。
翻譯2
項王的軍隊駐扎在垓下,士卒少而糧食盡,漢王和諸侯的軍隊把他們重重地包圍著。到了夜晚,漢王的軍隊在四面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項王十分吃驚,就說:「難道漢王已經全部佔領了楚國的土地嗎?不然為什麼楚國人這么多呢?」於是,項王就在夜間起來,在軍帳中飲酒。他有個美人名字叫虞,因受到寵幸而常常跟從在身邊;他有一匹駿馬取名為騅,也常常騎著它。於是項王就慷慨激昂地唱起了悲壯的歌曲,並自己寫了一首詩,詩曰:「力量能搬動大山啊氣勢超壓當世,時勢對我不利啊駿馬不能賓士。駿馬不能賓士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樣安排你!」他連唱了幾遍,美人虞姬也跟著唱。項工的眼淚不停地往下流,兩邊的隨從都哭了,沒有一個人有勇氣抬起頭來看他。
用法
主謂式;作定語;含貶義 ;指孤立無援。
近義詞
腹背受敵、山窮水盡 、楚歌四面。
反義詞
安然無恙、旗開得勝。
歇後語
九里山前擺戰場;烏江岸上困霸王 ;霸王被困;楚霸王困於垓下
清朝:秋瑾《普告同胞檄稿》:「我同胞處於四面楚歌里,猶不自知。」
相關
項王兵敗垓下,在烏江自刎,有關歷史上這一典故,李清照曾在《夏日絕句》里寫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達對項王的惋惜思念和敬佩之情;毛澤東也曾在《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寫道:「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典故
公元前202年,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經過幾次激戰,最終韓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計策,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間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 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以酒解憂,自己吟了一首詩,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力量能搬動大山啊氣勢超壓當世,時勢對我不利啊駿馬不能賓士。駿馬不能賓士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樣安排你!」,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數闕,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低著頭一同哭泣。唱完,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800餘名騎士突圍,最終只餘下28人。他感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終自刎於江邊,劉邦獨攬天下。
因為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著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游手好閑;但後來卻被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應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里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 、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項王兵敗垓下,在烏江自刎,有關歷史上這一典故,李清照曾寫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達對項王的敬佩,思念之情。毛澤東也曾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表達了不同的想感情。

③ 怎麼形容「四面楚歌」

【成語】:四面楚歌

【拼音】: sì miàn chǔ gē

【解釋】: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舉例造句】:在這四面楚歌里,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近義詞】:腹背受敵、山窮水盡

【反義詞】:安然無恙、旗開得勝

【歇後語】:九里山前擺戰場;烏江岸上困霸王

【燈謎】:烏江岸上困霸王

【用法】:作定語、狀語;指孤立無援

【故事】: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攻佔秦都以後,燒殺擄掠,人民怨聲載道。漢王劉邦趁機出擊想衣錦還鄉的項羽,讓大軍把項羽圍在垓下,並設下「四面楚歌」之計,項羽以為漢軍已經攻佔楚地,以為天要滅他,只好邊飲酒邊唱歌,悲壯自刎身亡

④ 四面楚歌何解

四面楚歌 ( sì miàn chǔ gē )

【解 釋】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 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用 法】 主謂式;作定語;含貶義

【示 例】 晉·陳壽《三國志·吳琮傳》:「高祖誅項,~。」

【近義詞】 腹背受敵、山窮水盡

【反義詞】 安然無恙、旗開得勝

【歇後語】 九里山前擺戰場;烏江岸上困霸王 ;霸王被困;楚霸王困於垓下

【典 故】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看,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

⑤ 四面楚歌和十面埋伏兩句歇後語怎麼說

楚霸王困垓下——四面楚歌

孔明設伏擒張任--十面埋伏
歇後語
歇後語是中國人內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容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謎歇後語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像謎底,中間要用----來分隔。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後語。

⑥ 「四面楚歌」是什麼意思

「四面楚歌」的意思是: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讀音:[ sì miàn chǔ gē ]

感情色彩:貶義詞

語法用法:作定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

出處:

1.《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白話譯文:楚漢交戰時,項羽的軍隊駐扎在垓下,兵少糧盡,被漢軍和諸侯的軍隊層層包圍起來,夜間聽到漢軍四面都唱楚歌,項羽吃驚地說:「漢軍把楚地都佔領了嗎?為什麼楚人這么多呢?」

2.梁啟超《中國國會制度私議》:「殆陷於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釋條文以持其說。」

例句:

1.他身處逆境,四面楚歌,不知如何是好。

2.因為戰略錯誤,使前線軍隊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

3. 在這四面楚歌里,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

(6)歇後語四面楚歌擴展閱讀

近義詞:滄海漢篦 、四郊多壘 、腹背受敵 、十日並出 、危機四伏 、十面埋伏 、山窮水盡 、八方受敵、八面受敵

反義詞:左右逢源 、旗開得勝 、安然無恙 、歌舞昇平

1.危機四伏[ wēi jī sì fú ]

到處都潛伏著危機。

出處:茅盾《子夜》九:「不要太樂觀。上海此時也是危機四伏。」

2.十面埋伏[ shí miàn mái fú ]

琵琶曲。表現楚漢相爭時的垓下決戰。華秋蘋及李芳園所編的琵琶譜中均有收集。

出處: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從今後跳出了九重圍子連環寨,脫離了十面埋伏大會垓。」

3.旗開得勝[ qí kāi dé shèng ]

旗幟一打開就取得了勝利。指交戰時剛一接觸就獲得勝利。也泛指事情一開始就取得好成績。

出處:《元曲選外編·無名氏〈射柳捶丸〉》:「托賴主人洪福;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4.歌舞昇平[ ān rán wú yàng ]

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後泛指平平安安沒有受到任何損傷。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二十九卷:「按院照舊供職;陸公安然無恙。」

⑦ 歇後語四面楚歌入木三分

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7歲時開始練習書法,他練字十分刻苦,經常專在水池邊練字,池水都染屬黑了。33歲時寫了《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37歲時,因為想要道士的鵝為道士抄了一部《黃庭經》,成就了書成換白鵝的佳話。晉帝時,在北郊祭祀,更換祝版,祝辭由羲之書寫。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匠雕刻。工匠發現王羲之 筆力強勁,字跡已透入木板三分深。這便是「入木三分」的由來。後用「入木三分」形容書法筆力遒勁,也比喻見解、議論深刻、確切。語本《說郛》卷八七引 唐 張懷瓘《書斷·王羲之》:「 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⑧ 楚霸王困垓下———四面楚歌怎麼解釋這個歇後語的意思

楚霸王項羽被漢王劉邦圍困在垓下這個地方。為了不戰而勝,針對多年兩國交戰而楚兵思鄉心切的情況,劉邦命漢兵整夜向被包圍起來的楚兵唱起楚歌,四面響起的楚歌使得楚兵紛紛放下武器投降,導致了楚王兵敗垓下,不得不告別虞姬,自刎死亡。

⑨ 四面楚歌的成語資料

成語解釋: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成語舉例:在這四面楚歌里,版憑你怎樣伶牙權俐齒,也只得服從了。(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貶義詞語法用法:作定語;含貶義成語結構:偏正式產生年代:古代成語正音:楚,不能讀作「cǔ」。成語辨形:楚,不能寫作「觸」。成語辨析:見「腹背受敵」。成語謎面:烏江岸上困霸王歇後語:九里山前擺戰場;烏江岸上困霸王

⑩ 歇後語四面楚歌下一句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