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伊索寓言
❶ 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我知道了什麼
我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後,深受啟發。裡面雖然是一個個短小的故事,可是每一個故事背後總能折射出一些做人的大道理,使人回味無窮。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兩只口袋》這篇蘊藏著豐富哲理的小故事。
這則故事講述的是: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類,又在每個人脖子上掛了兩只口袋,分別裝著別人和自已的缺點,他把裝別人缺點的口袋掛在胸前,把裝自己缺點的口袋掛在背後。因此,人們總能看見別人的缺點,而看不見自己的缺點。這故事說明人們往往喜歡挑剔別人的缺點卻無視自身的缺點。的確,當今社會上的一些人常常會去抱怨別人身上的缺點,卻發現不了他們的優點,而對於自身的缺點更是熟視無睹。那這樣的人又怎麼會去吸取雖人的長處而來取自己的短呢? 那這樣的人又如何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才呢? 孔聖人曾經說過「三人行者,必有吾師。」像孔聖人這樣擁有大智慧的思想家、教育家尚且都在不斷地反省自我,吸取他人的長處,何況我們這些平凡的人呢! 所以我們就應該在平時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不斷的發現自己的缺點,改正缺點。
《伊索寓言》這本書中,一個個動人的小故事,宛如一盞盞明燈,在我今後成長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它教會了我一些做人的道理,也讓我懂得了人的本性,還使我學會了分辯善惡的能力。它的小故事大道理將使我終身受益。
❷ 錢鍾書 (讀伊索寓言)賞析
高語二四14. 張文海. 《讀(伊索寓言)》閱讀賞析.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1(11) 寓言是孩子們的好朋友,說起話來很逗。《伊索寓言》雖然年紀很老,孩子們卻把它看成是平等的同伴。它分明是一個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一個一個哲理,嚴肅認真,發人深思。 本文從讀《伊索寓言》有感起筆:一感人事上的關系多麼具有普遍性;二感現代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進步,以此糾正好多淺薄的見解。錢先生的文章不落窠臼,或在原意的基礎上加以引申和發揮,或對故事本身作了全新的理解,讀來令人感到興趣盎然。文中引的故事,或諷刺八面玲瓏、趨炎附勢的兩面派;或揭露靠別人而生活的「寄生蟲」「嗜血者」;或勸人力戒貪得;或嘲笑「只管高處看,不管腳下結果」的人;或說明實質是掩蓋不住的,孔雀的羽毛雖然美麗,卻不能代替烏鴉的軀體;或鞭撻那種自我安慰的「阿Q 精神」;或規勸人戒之在貪;或諷刺那種不顧付出,而想索取,索取不得,又尋找種種借口的行為;或哀嘆自欺欺人的行徑等等。 最後,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本意,要造成一個良好的氛圍,教孩子們讀寓言的目的是在於使孩子們具有明辨是非,區分善惡,區分公平與不公平、邪惡與正義的能力,以使長大以後能夠很好地生活。此文的深意,就在於此。 錢先生學貫中西,其散文的語言堪稱精典。此文經大作家的操筆和運用, 語言的價值大大提高了。他賦予語言新的生命,而不只將它搓搓捏捏,使之有力一點、用法多樣化一些而已。大作家不在乎去創造新詞,而是致力於豐富自己所用的詞語,使其含義和運用更有分量,更加深刻。他們以審慎的態度、巧妙的手法給語言帶來不尋常的氣勢。這種天賦在普通人當中是多麼缺乏啊! 我們只須讀錢先生《讀〈伊索寓言〉》一文便可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本來《伊索寓言》是由搜集的三四百個古希臘民間流傳的散文體動物故事組成。作者採用擬人化的手法,以精練的語言和生動恰當的比喻,描寫了一個個動人傳神的藝術形象,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加之錢先生在原意基礎上的擴展、引申和發揮,不僅對故事有了新見解,而且還會激發人的奇思異想,使本文的思想更具有深刻性。其語言有以下鮮明的特色: 1. 幽默詼諧、有趣而又意味深長的語言,是錢先生散文藝術表現的一種手法。它通過影射、諷喻、雙關、誇張等修辭手法,揭示生活中不合情理和乖訛之處,在引人發笑的同時,善意批評某些社會現象。 例如:在分析人事關系的普遍性和年輩資格問題時說道:「我們非但不能賣老,還要趕著他們學少,我們的年長反使我們吃虧。」又說:「譬如一個近三十的女人,對於十八九歲女孩子的相貌,還肯說好,對於二十三四的少女們就批評得不留情面了。」還有「我們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許只是喜歡小孩子,並非為敬老,也許是賣老」等等。這些讀《伊索寓言》有感而發的議論,深刻地揭露了在年輩資格問題上的厭恨、嫉忌,進而哀嘆我國古代傳統美德「尊老愛幼」的淪喪,引人發笑,發人深省。 2. 針對當時現實生活中錯誤、荒謬或腐朽的東西,運用譏諷和嘲笑的筆法。通過比喻、反語或誇張的手法,突出可笑之處或矛盾所在,達到貶斥、否定和批評的目的。 例如:文中所述「我們看到這許多蝙蝠、狐狸等舉動言論,大有發跡後訪窮朋友,衣錦還故鄉的感覺」,諷刺當時有些權貴,發跡後得意忘形,沾沾自喜,自我吹噓和人前炫耀的情態;再如「在鳥類里偏要充獸,表示腳踏實地;在獸類里偏要充鳥,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賣弄風雅,向文人裝作英雄;在上流社會里他是又窮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間,他又是屈尊下顧的文化分子」,把《伊索寓言》中的蝙蝠行騙的方法反過來施用,用反語諷刺某些人傅粉施朱,附庸風雅,以貪圖富貴榮華、名譽地位的丑惡行徑。又如:「不過,下去以後,決不說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說有意去做下屬的調查和工作。」譬如這位天文學家就有很好的借口:坐井觀天。真的,我們就是下去以後,眼睛還是向上看的。」作者從「上」字產生感觸,生發開來,針對當時一些官僚政客上台下野之際所表現出來的丑態予以有力的諷刺和揭露。 3. 本文具有寓言本身的語言特點,即用形象的比喻,描述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給人以警策和激勵。本文在有感而發的議論中,或反問,或延伸,或換位,或生發,或換質,突破原意,闡明新的思想觀點,其語言也充分體現了寓言的風格。 例如文中寫道:「假如他是一隻很感滿意的狐狸,這句話他對旁人說,因為訴苦經可以免得旁人來分甜頭。」故事的原意在於指出有的人求而不得,反過來安於現狀,不再追求的一種心態。錢先生的思維生發,認識獨特,揭示出有的人言不由衷,言人人殊,其實掩蓋著自私自利的靈魂, 進而擴展喻為「與其羨葡萄,不如造梯子」的思想。再如「這當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道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作者根據「驢子和狼的故事」,由拔刺想到治病,又從治病想到醫生,再根據當時的社會現象,產生「醫生也是屠夫」的聯想,進而揭示「狼終究是狼,任何時候都不會發善心」的道理。 散文蘊含的深意,讀來也會產生一些疑點和難點。例如本文開頭,認為古代是「小孩子」, 現代是「老年人」。這是從什麼角度得出的認識? 文章結尾,作者又和盧梭唱反調,錢先生和盧梭的觀點各是從什麼角度得出的?「小孩子」是簡單天真好,還是復雜「狡猾」好? 這些問題,是本文的疑點和難點,要引導學生一一解析。 一般人是從時間先後來定老幼的,錢先生則從知識累積的多少來定老幼,比起簡單地按時間角度考慮,更准確地把握了老幼的本質,所以錢先生的新見解能夠言之成理。 盧梭從孩子們「羨慕狐狸」的事例出發,認為讀寓言「有壞心術」,所以要不得。錢先生從寓言一般是靜止地簡單闡述某個道理的普遍現象出發,認為它把純朴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所以要不得。他是從大人所面對的社會為出發點的。盧梭考慮的是孩子們的現在,錢先生考慮的是孩子們的將來。二者由於出發點不同,所以,結論也完全相反。 至於最後一個疑難點,可提出來供學生討論,據理辨析,無論持何種觀點,必須講清楚出發點,即認識問題的角度,不要流於空洞的說教。只要針對性強,就是好的見解,不強求統一的標准答案。 建議課外參讀《伊索寓言》和《錢鍾書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 。本文融廣博的知識與新穎的見解為一體,應從發散思維入手,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品析語言蘊含的思想內容,大膽質疑問難,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本文來源: 我愛語文[ / ]歡迎光臨最大的語文公益網站!--- http://www.52yuwen.com/Article/Class1/Class2/200708/12436.html
求採納
❸ 求錢鍾書《讀伊索寓言》原文
比我們年輕的人,大概可以分作兩類。第一種是和我們年齡相差得極多的小輩;我們能夠容忍這種人,並且會喜歡而給予保護;我們可以對他們賣老,我們的年長只增添了我們的尊嚴。還有一種是比我們年輕得不多的後生,這種人只會惹我們的厭恨以至於嫉忌,他們已失掉尊敬長者的觀念,而我們的年齡又不夠引起他們對老弱者的憐憫;我們非但不能賣老,還要趕著他們學少,我們的年長反使我們吃虧。這兩種態度是到處看得見的。譬如一個近三十的女人,對於十八九歲女孩子的相貌,還肯說好,對於二十三四歲的少女們,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所以小孩子總能討大人的喜歡,而大孩子跟小孩子之間就免不了時常沖突。一切人事上的關系,只要涉到年輩資格先後的,全證明了這個分析的正確。
把整個歷史來看,古代相當於人類的小孩子時期。先前是幼稚的,經過幾千百年的長進,慢慢地到了現代。時代愈古,愈在前,它的歷史愈短;時代愈在後,他積的閱歷愈深,年齡愈多。所以我們反是我們祖父的老輩,上古三代反不如現代的悠久古老。這樣,我們的信而好古的態度,便發生了新意義。我們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許只是喜歡小孩子,並非為敬老,也許是賣老。沒有老頭子肯承認自己是衰朽頑固的,所以我們也相信現代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了古代進步。
這些感想是偶爾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給予我們三種安慰。第一,這是一本古代的書,讀了可以增進我們對於現代文明的驕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讀物,看了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第三呢,這部書差不多都是講禽獸的,從禽獸變到人,你看這中間需要多少進化歷程!我們看到這許多蝙蝠、狐狸等的舉動言論,大有發跡後訪窮朋友、衣錦還故鄉的感覺。但是窮朋友要我們幫助,小孩子該我們教導,所以我們看了《伊索寓言》,也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見鳥就充作鳥,碰見獸就充作獸。人比蝙蝠就聰明多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在鳥類里偏要充獸,表示腳踏實地;在獸類里偏要充鳥,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賣弄風雅,向文人裝作英雄;在上流社會里他是又窮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間,他又是屈尊下顧的文化份子:這當然不是蝙蝠,這只是——人。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一到冬天,螞蟻把在冬天的米粒出曬;促織餓得半死,向螞蟻借糧,螞蟻說:「在夏天唱歌作樂的是你,到現在挨餓,活該!」這故事應該還有下文。據柏拉圖《對話篇·菲德洛斯》(Phaedrus)說,促織進化,變成詩人。照此推論,坐看著詩人窮餓、不肯借錢的人,前身無疑是螞蟻了。促織餓死了,本身就做螞蟻的糧食;同樣,生前養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後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寫回憶懷念文字的親戚和朋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學者。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狗銜肉過橋,看見水裡的影子,以為是另一隻狗也銜著肉;因而放棄了嘴裡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搶影子銜的肉,結果把嘴裡的肉都丟了。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貪得,但是我們現在可以應用到旁的方面。據說每個人需要一面鏡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個什麽東西。不過,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有用--譬如這只銜肉的狗,照鏡以後,反害他大叫大鬧,空把自己的影子,當作攻擊狂吠的對象。可見有些東西最好不要對鏡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裡,大叫「救命」;他的鄰居聽見了,嘆氣說:「誰叫他只望著高處,不管地下呢!」只向高處看,不顧腳下的結果,有時是下井,有時是下野或下台。不過,下去以後,決不說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說有意去做下屬的調查和工作。譬如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藉口:坐井觀天。真的,我們就是下去以後,眼睛還是向上看的。
烏鴉的故事:上帝要撿最美麗的鳥作禽類的王,烏鴉把孔雀的長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應選,果然為上帝挑中,其它鳥類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來,依然現出烏鴉的本相。這就是說:披著長頭發的,未必就真是藝術家;反過來說,禿頂無發的人,當然未必是學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頭腦,你想還會產生什麽旁的東西?這個寓言也不就此結束,這只烏鴉借來的羽毛全給人家拔去,現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議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個干凈,到那時候,大家光著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鵝等跟烏鴉有何分別。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的。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氣,問小蛙道:「牛有我這樣大么?」小蛙答說:「請你不要漲了,當心肚子爆裂!」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該跟牛比偉大的,她應該跟牛比嬌小。所以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說是經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因此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其所,當然不會相安無事。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老婆子養只母雞,每天下一個蛋。老婆子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下兩個蛋,加倍喂她。從此雞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貪。伊索錯了!他該說,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見藤上一顆顆已熟的葡萄,用盡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棄,安慰自己說:「這葡萄也許還是酸的,不吃也罷!」就是吃到了,他還要說:「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隻不易滿足的狐狸,這句話他對自己說,因為現實終「不夠理想」。假如他是一隻很感滿意的狐狸,這句話他對旁人說,因
為訴苦經可以免得旁人來分甜頭。
驢子跟狼的故事:驢子見狼,假裝腿上受傷,對狼說:「腳上有刺,請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時舌頭被刺。」狼信以為真,專心尋刺,被驢子踢傷逃去,因此嘆氣說:「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醫生呢!」這當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到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
這幾個例可以證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代兒童讀物的。盧梭在《愛彌兒》(Emile)卷二里反對小孩子讀寓言,認為有壞心術,舉狐狸騙烏鴉嘴裡的肉一則為例,說小孩子看了,不會跟被騙的烏鴉同情,反會羨慕善騙的狐狸。要是真這樣,不就證明小孩子的居心本來欠好嗎?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什麼一個世界、什麼一個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朴的小孩子教得復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象在禽獸中間一樣的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緣故是,盧梭是原始主義者(Primitivist),主張復古,而我呢,是相信進步的人--雖然並不象寓言里所說的蒼蠅,坐在車輪的軸心上,嗡嗡地叫到:「車子的前進,都是我的力量。
❹ 讀伊索寓言的感受
伊索寓言大多是動物故事,以動物為喻,教人處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回比喻恰當,形象生動答.
我讀了以後,不僅感受到了伊索的聰明與才華,還在書里學到了很多東西.書里對富人貪婪自私的揭露;對惡人殘忍本性的鞭韃;對勞動創造財富的肯定;對社會不平等的抨擊;對懦弱、懶惰的諷刺;對勇敢斗爭的贊美。還有許多寓言,教人如何處世,如何做人,怎樣辨別是非好壞,怎樣變得聰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臘人生活和斗爭的概況、提煉和總結,是古希臘人留給後人的一筆精神遺產。
❺ 讀了伊索寓言你有什麼收獲
《伊索寓言》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淺顯的專小故事中常常閃耀著智屬慧的光芒~爆發出機智的火花~蘊涵著深刻的寓意。
《伊索寓言》來自民間~所以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較突出的反映。比如對富人貪婪自私的揭露,對惡人殘忍本性的鞭韃,對勞動創造財富的肯定,對社會不
……平等的抨擊,對懦弱、懶惰的諷刺,對勇敢斗爭的贊美還有許多寓言~教人們如何處世~如何做人~怎樣辨別是非
❻ 讀《伊索寓言》有感
讀《伊索寓言》有感
寒假中讀過不少的書,但我唯獨覺得《伊索寓言》這部書最好看。書中的一個個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每個故事都有一段很深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淺。
《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但在這些短小的故事裡卻包涵著許許多多深奧的哲理。讀了這本書,使我有了許多感想,腦海中總是惦記著書中的內容,書中的人物也常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
《獅子與蚊子》這則寓言講的是一隻蚊子自認為能戰勝獅子,想和獅子比比誰厲害,它吹著喇叭飛到獅子那裡,向獅子挑戰。它沖到獅子的臉上,專咬獅子鼻子沒有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臉都抓破了,還是抓不到蚊子,只好認輸,要求停戰。蚊子戰勝了獅子,非常得意,它繼續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驕傲地在空中飛來飛去。不小心粘到了蜘蛛網上,被蜘蛛抓住了。在臨死的時候,它悲嘆道:「我已經戰勝了強者,卻被弱者所消滅。」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驕傲是沒有好下場的,有些人雖然擊敗過比自己強大的人,也會被比自己弱小的人擊敗。強中自有強中手,能人後面有能人。驕傲自滿的人一定會得到懲罰,最終會落到和蚊子一樣的下場。
在我以前的學習中,我的數學成績不是那麼穩定,有時候能考出全班矚目的第一名,有時又只能考七、八十分。過去一直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自從讀了這則寓言,我終於明白了那是驕傲自滿的緣故。每當考了第一名時,我總是沾沾自喜,認為下一次的第一名也是穩拿,可下一次考試時成績總是不理想!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都要更加刻苦學習,不驕傲自滿,爭取學習成績保持名列前茅!
在所有故事中,我認為最有說服力的要數《目光短淺的鶇鳥》了。
故事講的是一隻美麗的鶇鳥每年秋天都要去吃那桃金娘樹上的果實。有一年,桃金娘樹上的果實還沒有成熟,東鳥便每天跑到桃金娘樹上唱歌:「美好的生活就要來臨了」就這樣鶇鳥每天都去,每天都唱。一個獵人發現了,便守候在那。等果實結出,鶇鳥每天都來吃一整天。終於被獵人用粘棍粘住了。它又唱:「果實是如此甜美啊,把我害苦的卻是你,因為我太貪戀你那無比的香甜,因而送掉了我自己的性命……」
這個故事的意思是說,不要過於貪戀某種事物,這樣會葬送掉性命的。要目光遠大,不能象鶇鳥一樣目光短淺,果實固然好吃,可吃到連危險接近也不知道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死亡離你不遠了。
這就跟我們一樣,一個學生如果太過於貪戀游戲,每天背著老師家長去網吧,一玩就是一整天,這樣下去一定會損失慘重:一.會浪費金錢,家長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全都被你用在打游戲上,這樣值得嗎?二.會用眼過渡,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太重要了!如果你不保護好眼睛,以後戴著個500多度的眼睛這樣不累嗎?三.也是最重要的,沉迷於游戲中,你會不知不覺葬送掉吸收知識的大好時光,這樣好嗎?
玩游戲要適可而止,它是放鬆,是消遣,但如果你把它當成一項工作,一項任務或是一個專業來進行的話,我相信那對你沒有任何好處。學生,學習最重要,如果你能拋開一切心思雜念,專心學習,那麼考出好成績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伊索寓言》中小小的寓言給了我們許許多多的道理,諷喻了我們生活中的缺點,希望大家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初中生,實現新的自我超越!
❼ 修改病句:讀了《伊索寓言》,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這句話錯在哪
正確的句子:讀了《伊索寓言》,我明白了很多道理。錯誤的原因,前面的句子是狀語提前,後面不是使字句。原句:我讀了《伊索寓言》明白了很多道理。
❽ 你所讀過的伊索寓言的故事有什麼和什麼
我還讀過《烏鴉喝水》,我還知道邯鄲學步,人們喜歡寓言故事是因為寓言故事很有寓意,會讓人們懂得很多道理,加強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