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典故
知盡能索 比喻智慧能力都竭盡了。
趾高氣揚 趾高:走路時腳抬得很高;氣揚:意氣揚揚。走路時腳抬得很高,神氣十足。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
沾沾自喜 形容自以為不錯而得意的樣子。
瞻雲就日 原指賢明的君主恩澤施及尤民。後多比喻得近天子。
在人耳目 表示為人們所聽到看到,都已熟知。
坐山觀虎鬥 比喻對雙方的斗爭採取旁觀的態度,等到雙方都受到損傷,再從中撈取好處。
在此一舉 在:在於,決定於;舉:舉動,行動。指事情的成敗就決定於這一次的行動。
作作有芒 作作:光芒四射的樣子。形容光芒四射。也比喻聲勢顯赫。
朱輪華轂 朱、華:形容裝飾華麗;轂:車輪中心的圓木。指古代王侯貴族乘坐的裝飾華麗的車子。比喻顯貴。
眥裂發指 眼角裂開,頭發上豎。形容憤怒到極點。
作法自斃 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
指天畫地 形容說話沒有顧忌,目中無人。
逐鹿中原 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指鹿為馬 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坐觀成敗 冷眼旁觀人家的成功或失敗。
紙上談兵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舟中敵國 同船的人都成的敵人。比喻大家反對,十分孤立。
政由己出 政令由一己發出。指把持大權,獨斷專行。
助紂為虐 比喻幫助壞人干壞事。
鍾鳴鼎食 鍾: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鍾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錐處囊中 囊:口袋。錐子放在口袋裡,錐尖就會露出來。比喻有才能的人不會長久被埋沒,終能顯露頭角。
彰明較著 彰、明、較、著:都是明顯的意思。指事情或道理極其明顯,很容易看清。
正襟危坐 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著。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的樣子。
忠言逆耳 逆耳:不順耳。正直的勸告聽起來不順耳,但有利於改正缺點錯誤。
作壁上觀 壁:壁壘。原指雙方交戰,自己站在壁壘上旁觀。後多比喻站在一旁看著,不動手幫助。
坐不垂堂 垂堂:近屋檐處。不坐在堂邊外面,怕掉到台階下。比喻不在有危險的地方停留。
諸子百家 原指先秦時期各種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個派別,後用來對先秦至漢初各種流派的總稱。
左提右挈 挈:帶領。比喻共相扶持。也形容父母對子女的照顧。
中原逐鹿 指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擢發難數 擢:拔。拔下全部頭發,難以數清。形容罪行多得數不清。
眾人廣坐 猶大庭廣眾。人多而公開的場合。
志高氣揚 志氣高昂而自得。
擇地而蹈 選擇地方行走。形容做事小心謹慎。
斬將刈旗 同「斬將搴旗」。
彰明較著 指事情或道理極其明顯。
招搖過市 指在公開場合大搖大擺顯示聲勢,引人注意。
朝奏暮召 指早晨上書帝王,晚上就被召見。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振兵釋旅 收繳兵器,解散軍隊。
振兵澤旅 見「振兵釋旅」。
咫尺之書 書信。古代書寫用木簡,信札之簡長盈尺,故稱。
枝大於本 樹枝比樹干大。比喻臣下勢力超過皇上。
指麾可定 謂一經調度安排,不須多久,局勢即可平定。語本《史記·陳丞相世家》:「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漢書·陳平傳》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彘肩斗酒 語本《史記·項羽本紀》:「噲遂入,披帷西鄉立,瞋目視項王……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智盡能索 索:竭盡。智能和能力都已用盡。
指事類情 謂闡述事理,譬喻情狀。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智者:聰明人;慮:思考,謀劃;失:差錯。指聰明人對問題深思熟慮,也難免出現差錯。
重厚少文 持重敦厚而少於文飾。《史記·高祖本紀》:「已而呂後問:『階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
周公吐哺 《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後用為在位者禮賢下士之典實。
助桀為暴 同「助桀為虐」。
助桀為虐 桀:夏末暴君;虐:暴行。比喻幫助壞人干壞事。
逐近棄遠 追求近的,舍棄遠的。
鑄山煮海 開采山中銅礦以鑄造錢幣,燒煮海水而獲得食鹽。比喻善於開發自然資源。
主少國疑 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懼不安。
轉敗為勝 變失敗為勝利。
斫雕為朴 見「斫雕為朴」。
鄒衍談天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騶衍之術迂大而閎辯;奭也文具難施……故齊人頌曰:『談天衍,雕龍奭。』」後因以「鄒衍談天」喻善辯。鄒,通「騶」。
遵而勿失 謂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違失。
遵厭兆祥 謂遵循預兆行事。
作法自弊 謂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語出《史記·商君列傳》:「(秦惠王)發吏捕商君。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左建外易 用不正當的手段建立威權,變革法度。
坐上琴心 指男子對女子的愛慕之情。
坐薪嘗膽 指刻苦自勵,奮發圖強。
左縈右拂 左收卷,右拂拭。比喻輕而易舉,或技藝精湛。
鷙鳥累百,不如一鶚 猶言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
擢發莫數 擢:拔;莫:不能。拔下全部頭發,也難以數清。形容罪行多得數不清。
自鄶而下 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評論。同「自鄶以下」。
羊狠狼貪 狠:兇狠。原指為人兇狠,爭奪權勢。後比喻貪官污吏的殘酷剝削。
怏怏不樂 怏怏:形容不滿意的神情。心中郁悶,很不快活。
一寒如此 一:竟然;寒:貧寒。竟然窮困到這樣的地步。形容貧困潦倒到極點。
睚眥必報 睚眥:發怒時瞪眼睛,借指極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比喻心胸極狹窄。
一決雌雄 雌雄:比喻勝負、高下。決一勝負,比個高下。
一抔黃土 一抔:一捧。一捧黃土。借指墳墓。現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沒落、渺小的反動勢力。
揚揚得意 形容十分得意的樣子。
一諾千金 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一狐之腋 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隻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貴的東西。
2. 源於史記的成語典故
源於《史記》的成語典故
近來,突然信而好古,利用閑暇翻閱舊版《史記》,閱讀時發現不少成語典故是太史公司馬遷已經用過的,或從太史公文章中提煉出來的,不管是否是太史公「發明的」或者是太史公「引用的」,反正我是從《史記》里「發現的」,所以在這里暫都歸結為「源於《史記》的成語典故」。現將一部分整理如下,與朋友分享,有不妥之處,萬望指正。
【饕餮】《史記·五帝本紀》:「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
【網開一面】《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
【靡靡之音】《史記·殷本紀》:「(紂王)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
【酒池肉林】《史記·殷本紀》:「(紂王)大勣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同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史記·周本紀》:「縱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虛;偃干戈,振兵釋旅:示天下不復用也。」
【烽火戲諸侯】《史記·周本紀》:「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問鼎】《史記·周本紀》:「定王元年,楚莊王伐陸渾之戎,次洛,使人問九鼎。王使王孫滿應設以辭,楚兵乃去。」《史記·楚世家》:「(楚莊王)八年,伐陸渾戎,遂至洛,觀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小大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
【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史記·周本紀》:「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千人,皆曰善射。」
【一日千里】《史記?秦本紀》:「造父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
【皇帝】《史記·秦始皇本紀》:「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他如議。」
【太上皇】《史記·秦始皇本紀》:「追尊庄襄王為太上皇。」《史記·高祖本紀》:「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禮。……太公曰:'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亂天下法!』於是 高祖乃尊太公為太上皇。」
【指鹿為馬】《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三秦】《史記?秦始皇本紀》:「滅秦之後,各分其地為三,名曰雍王、塞王、翟王,號曰三秦。」
【取而代之】《史記·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破釜沉舟】《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壁上觀】《史記·項羽本紀》:「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紀》:「項庄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擊。庄不得擊。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沐猴而冠】《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
【分一杯羹】《史記·項羽本紀》:「當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漢王劉邦的父親)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
【決一雌雄】《史記·項羽本紀》:「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原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楚河漢界】《史記·項羽本紀》:「是時,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漢王復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史記·高祖本紀》:「項羽恐,乃與漢王約,中分天下,割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
【養虎為患】《史記·項羽本紀》:漢欲西歸,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
【各自為戰】《史記·項羽本紀》:「(張良)對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漢王曰:'善。』」
【四面楚歌】《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
【羞見江東父老】《史記·項羽本紀》:「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約法三章】《史記·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單挑】《史記·高祖本紀》: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饟。漢王項羽相與臨廣武之間而語。項羽欲與漢王獨身挑戰。
【高屋建瓴】《史記·高祖本紀》:「田肯賀,因說高祖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 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埶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運籌帷帳,決勝千里】《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撥亂反正】《史記·高祖本紀》:「(高祖崩)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細,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為高皇帝。」
【泱泱大國】《史記·吳太伯世家》:「歌齊。(季札)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太公乎?國未可量也。』」
【退避三舍】《史記·晉世家》:(楚)王曰:「雖然,何以報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與君王以兵車會平原廣澤,請辟王三舍。」
【一鳴驚人】《史記·楚世家》:「(武舉)曰:'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
【篳路襤褸】《史記·楚世家》:「析父對曰:'其予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篳路襤褸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
【卧薪嘗膽】《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吳既赦越,越王句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兔死狗烹】《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史記·淮陰侯列傳》:上令武士縛信,載後車。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
【路不拾遺】《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於塗;塗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
【招搖過市】《史記·孔子世家》:「居衛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巿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喪家之犬】《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斐然成章】《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曰:「歸乎歸乎!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
【鴻鵠之志】《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庸者笑而應曰:「若為庸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揭竿而起】《史記·陳涉世家》:(引賈誼<過秦論>)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會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知
【彈丸之地】《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趙郝曰:「虞卿誠能盡秦力之所至乎?誠知秦力之所不能進,此彈丸之地弗予,令秦來年復攻王,王得無割其內而媾乎?」
【康莊大道】《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是齊王嘉之,自如淳於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集解爾雅曰:「四達謂之衢,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庄。」
《史記·高祖本紀》:「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禮。……太公曰:'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亂天下法!』於是 高祖乃尊太公為太上皇。」
【一鳴驚人】1、《史記·滑稽列傳》淳於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不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2、《史記·楚世家》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
3. 關於出自史記的成語及其典故有哪些
必操勝券:操:持,拿;券:憑證;勝券:勝利的把握。一定有勝利的把握。
百二河山:百二:以二敵百。指山河險固,可以二敵百。後指國力強盛,邊防穩固的國家。
比物連類:比物:比喻;連:連綴;類:相同的事物。連綴相類的事物,進行排比歸納。
避世金馬:避世:逃避世務;金馬:借指宮殿。指身為高官而逃避世務。
不避湯火:湯:沸水;火:戰火。指不畏凶險。
4. 史記 中的故事 10個
一: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
出自《平津侯主父列傳》。
釋義:大丈夫活在世上應該追求富貴,只要能鍾鳴鼎食(王侯之家的生活),承受鼎煮之刑罰而死也無所謂,我好不容易獲得今天的地位,所以寧願倒行逆施。
主父偃早年雖飽學卻窮困,在齊地被眾儒生排擠,不容於齊,借錢借不到,去北方燕、趙、中山等地,還是不遇,入關希望衛將軍引薦給聖上,沒有消息,手中沒錢,諸賓客都討厭他,最後豁出去伏闕上書,竟然獲得重用。
大臣紛紛向他行賄,有人勸他說:「你這樣太過分了!」
主父偃說道:我從青年時就出外游學,達四十多年,弄得雙親不把我當兒子看,兄弟朋友不願收留我,投在將軍門下時其他賓客都厭棄我,我困厄的時間太久了。現在我有了權勢,為了榮華富貴,法場上吃一刀也是心甘情願!
這說法類似於後世的「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
5. 史記中的成語典故
史記中的成語典故 20個
軒轅天子 出自《史記·五帝本紀》 網開一面 出自《史記·殷本紀》 囊血射天 出自《史記·殷本紀》 酒肉池林 出自《史記·殷本紀》 左支右絀 出自《史記·周本紀》 焚書坑儒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指鹿為馬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拔山扛鼎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先發制人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破釜沉舟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鴻門宴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沐猴而冠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霸王別姬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四面楚歌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無顏見江東父老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一敗塗地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約法三章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運籌帷幄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高屋建瓴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卧薪嘗膽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鳥盡弓藏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記·趙世家》 招搖過市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韋編三絕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鴻鵠之志 出自《史記·陳涉世家》 積毀銷骨 出自《史記·張儀列傳》 毛遂自薦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脫穎而出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歃血為盟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因人成事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一言九鼎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完璧歸趙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負荊請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怒發沖冠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刎頸之交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膠柱鼓瑟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紙上談兵 出自《史記·廉頗釋義 「師出無名」也稱「兵出無名」。意思是指出兵沒有正當的
理由,也泛指行事沒有正當的理由。
6. <史記>中有哪些著名典故啊.
著名的有:
軒轅天子 出自《史記·五帝本紀》
網開一面 出自《史記·殷本紀》
囊血射天 出自《史記·殷本紀》
酒肉池林 出自《史記·殷本紀》
左支右絀 出自《史記·周本紀》
焚書坑儒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指鹿為馬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拔山扛鼎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先發制人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破釜沉舟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鴻門宴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沐猴而冠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霸王別姬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四面楚歌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無顏見江東父老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一敗塗地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約法三章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運籌帷幄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高屋建瓴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卧薪嘗膽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鳥盡弓藏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記·趙世家》
招搖過市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韋編三絕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鴻鵠之志 出自《史記·陳涉世家》
積毀銷骨 出自《史記·張儀列傳》
毛遂自薦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脫穎而出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歃血為盟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因人成事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一言九鼎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完璧歸趙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負荊請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怒發沖冠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刎頸之交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膠柱鼓瑟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紙上談兵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字千金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奇貨可居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圖窮匕見 出自《史記·刺客列傳》
背水一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肝腦塗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多多益善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雞鳴狗盜 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
狡兔三窟 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
百戰百勝 夙興夜寐 惟命是從 不毛之地 揮汗如雨 視死如歸 夜以繼日 分庭抗爭
勢不兩立 遠交近攻 前功盡棄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 怒發沖冠 奇貨可居 肝腦塗地 不寒而慄 約法三章 民不聊生 鴻門宴 將相和 令人發指 破釜沉舟 紙上談兵 圍魏救趙 毛遂自薦 暗度陳倉 多多益善
7. 史記中有哪些著名的故事
1、負荊請罪
趙國的藺相如因「完璧歸趙」有功,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本就看藺相如不順眼,這下看他被封上卿,立馬就火冒金星,不服氣了,並且暴跳如雷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狠狠羞辱他!」
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於是他拉下老臉,脫下戰袍,心甘情願的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門上「負荊請罪」。
2、鴻鵠之志
秦朝末年,有個叫陳涉的人,是當時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陳涉小時候家裡很窮,經常被人僱傭耕田。一天,他在耕作休息時,對社會的不公平現象,越想越是氣憤。
就對一塊休息的人說:如果有一天我變得富裕了,一定不會忘記你們的。同伴聽了他的話,都譏笑他是異想天開,白日作夢。他不禁嘆息說:唉,燕雀怎能理解鴻鵠的遠大志向呢!
3、毛遂自薦
毛遂是戰國時代趙國平原君的門客。秦兵攻打趙國,平原君奉命到楚國求救,毛遂自動請求跟著去。到了楚國,平原君跟楚王談了一上午沒有結果。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答應派春申君帶兵去救趙國。後來用「毛遂自薦」借指自己推薦自己。
4、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當時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巨鹿,趙王連夜向楚懷王求救。項羽派遣當陽君、蒲將軍率領二萬人渡過漳河,援救鉅鹿。戰爭只有一些小的勝利,陳余又來請求增援。
項羽就率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把船隻全部弄沉,把鍋碗全部砸破,把軍營全部燒毀,只帶上三天的干糧,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決死戰斗,毫無退還之心。部隊抵達前線,就大敗秦軍,俘虜了王離。涉間拒不降楚,自焚而死。這時,楚軍強大居諸侯之首,前來援救鉅鹿的諸侯各軍築有十幾座營壘,沒有一個敢發兵出戰。
楚軍戰士無不一以當十,士兵們殺聲震天,諸侯軍人人戰栗膽寒。項羽在打敗秦軍以後,召見諸侯將領,當他們進入軍門時,一個個都跪著用膝蓋向前走,沒有誰敢抬頭仰視。自此,項羽真正成了諸侯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隸屬於他。
5、韋編三絕
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簽,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
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
這樣讀夾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他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8. 史記中的成語典故 20個
出自《史記》的成語都在這里了:
安堵如故
安於故俗,溺於舊聞
安枕而卧
按轡徐行
拔山蓋世
拔山扛鼎
拔幟易幟
霸陵醉尉
霸王別姬
白虹貫日
白頭如新
白魚入舟
百步穿楊
敗軍之將
抱薪救火
暴戾恣睢
杯盤狼藉
卑諂足恭
卑禮厚幣
北面稱臣
倍日並行
背水一戰
避讓賢路
變名易姓
便宜行事
彬彬有禮
兵貴先聲
博而寡要
博聞強記
博聞強識
搏牛之虻
不成三瓦
不得要領
不寒而慄
不經之談
不可勝言
不名一錢
不能贊一辭
不賞之功
不勝杯杓
不識大體
不食周粟
不遺餘力
不約而同
不贊一詞
不值一錢
不足與謀
布衣黔首
才氣過人
才氣無雙
藏弓烹狗
側目而視
參差錯落
察見淵魚
長頸鳥喙
長夜之飲
嘗膽卧薪
瞋目切齒
陳陳相因
尺布斗粟
尺寸之地
赤縣神州
崇論閎議
重足而立,側目而視
傳檄而定
吹簫乞食
春秋筆法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醇酒婦人
啜食吐哺
摧剛為柔
大逆不道
大失人望
大失所望
帶礪山河
彈丸之地
啖以重利
當斷不斷
道大莫容
道高益安,勢高益危
倒行逆施
倒置干戈
得意洋洋
登壇拜將
低回不已
砥行立名
帝王將相
掉臂不顧
掉三寸舌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鼎足之勢
定於一尊
洞見症結
恫疑虛喝
斗粟尺布
斗雞走狗
獨當一面
妒能害賢
妒賢嫉能
短小精悍
對簿公堂
頓首再拜
多多益善
扼吭拊背
餓虎之蹊
耳食之談
發蒙振落
發綜指示
伐功矜能
發指眥裂
反經行權
飛熊入夢
誹謗之木
廢書而嘆
分庭抗禮
分我杯羹
蜂擁而來
風度翩翩
風起雲蒸
諷一勸百
奉公守法
俯拾仰取
拊背扼喉
負荊請罪
負駑前驅
負薪救火
附驥名彰
腹誹心謗
婦人之仁
改過自新
改名換姓
肝腦塗地
高材捷足
高材疾足
高車駟馬
高城深池
高屋建瓴
高陽酒徒
割地求和
歌功頌德
各從其志
各有所短
各自為戰
攻苦食淡
功高震主
宮車晏駕
篝火狐鳴
股戰而栗
骨鯁之臣
冠上履下
觀望不前
管鮑分金
貫朽粟陳
貫朽粟腐
貫頤奮戟
灌夫罵座
龜冷支床
貴壯賤老
國士無雙
海市蜃樓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好學不倦
河海不擇細流
河山帶礪
合而為一
褐衣不完
褐衣蔬食
恨入骨髓
恨相知晚
恨之入骨
鴻鵠之志
洪爐燎發
後來居上
後來者居上
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胡越之禍
荒誕不經
黃口孺子
悔過自新
火耕水耨
積毀銷骨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雞鳴狗盜
疾足先得
嫉閑妒能
計出無聊
計將安出
計無付之
季布一諾
嫁禍於人
價值連城
兼容並包
江東父老
膠柱鼓瑟
結駟連騎
節衣縮食
捷足先得
捷足先登
解衣推食
借交報仇
借箸代籌
津關險塞
金匱石室
錦衣行晝
經緯天下
糾合之眾
酒池肉林
九鼎大呂
九垓八埏
久懷慕藺
救火揚沸
居官守法
舉鼎絕臏
決勝千里
決一雌雄
慷慨悲歌
扛鼎抃牛
科頭跣足
可操左券
控名責實
叩馬而諫
苦口逆耳
胯下之辱
快意當前
匡亂反正
勞苦功高
樂而忘返
樂善好施
累卵之危
立木南門
立錐之地
礪山帶河
利令智昏
利析秋毫
力能扛鼎
戀戀不舍
兩敗俱傷
兩虎相鬥
兩鼠斗穴
凌雜米鹽
流言蜚語
六齣奇計
漏網之魚
漏瓮沃焦釜
魯魚亥豕
碌碌無能
碌碌無為
屢見不鮮
履舄交錯
犖犖大端
毛遂自薦
美如冠玉
每飯不忘
門可羅雀
靡靡之音
面如冠玉
面折廷爭
民不聊生
名不虛傳
名高天下
名山事業
名聲籍甚
明珠暗投
沐猴而冠
目不交睫
目挑心招
內視反聽
訥口少言
逆耳之言
鳥盡弓藏
怒發沖冠
判若鴻溝
旁若無人
批亢搗虛
披堅執銳
貧賤驕人
平步青雲
平易近人
破釜沉舟
期期艾艾
漆身吞炭
奇貨可居
棄書捐劍
千變萬化
千金之子
千門萬戶
前倨後恭
淺見寡聞
強干弱枝
強弩之末
翹足而待
巧發奇中
切齒腐心
禽困覆車
青雲直上
情見勢屈
請自隗始
秋毫無犯
驅羊攻虎
取而代之
犬牙相制
勸百諷一
穰穰滿家
攘來熙往
人給家足
人棄我取
人取我與
人人自危
人頭畜鳴
人微權輕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人眾勝天
人自為戰
日暮途窮
日暮途遠
肉袒面縛
孺子可教
如膠如漆
如膠似漆
如狼牧羊
如左右手
三寸不爛之舌
三寸之舌
三分鼎足
三戶亡秦
三令五申
三豕涉河
三足鼎立
喪家之犬
殺妻求將
歃血為盟
善善惡惡
善始善終
蛇化為龍,不變其文
舌撟不下
身先士卒
深藏若虛
深溝高壘
深思熟慮
深文周納
聲名狼藉
勝任愉快
識二五而不知十
十日之飲
時絀舉贏
食不重味
食租衣稅
使羊將狼
視同兒戲
是古非今
舐糠及米
首鼠兩端
獸聚鳥散
書缺有間
黍離麥秀
鼠竊狗盜
鼠竊狗偷
霜露之病
爽然若失
數見不鮮
鑠金毀骨
死灰復燃
四面楚歌
四戰之地
頌古非今
隨波逐流
所向披靡
泰山不讓土壤
貪夫徇財
談言微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添兵減灶
天高聽卑
天冠地屨
天下無雙
天下洶洶
廷爭面折
同惡相濟
同功一體
同舟敵國
頭會箕斂
徒讀父書
徒託空言
土崩瓦解
土穰細流
吐哺握發
兔死狗烹
退讓賢路
豚蹄穰田
脫穎而出
瓦解土崩
完璧歸趙
萬無一失
亡國之音
王侯將相
網開一面
網開三面
網漏吞舟
危如累卵
危如朝露
為德不卒
韋編三絕
圍魏救趙
唯唯連聲
尾生之信
為民請命
文君新寡
文君新醮
聞所未聞
穩操左券
刎頸之交
卧薪嘗膽
烏頭白馬生角
無出其右
無可奈何
吳市吹簫
五羖大夫
五合六聚
舞文弄法
熙來攘往
熙熙攘攘
先聲後實
賢良方正
相持不下
相得益彰
相見恨晚
相提並論
相知恨晚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象箸玉杯
相門有相
蕭規曹隨
小己得失
脅肩累足
心謗腹非
心嚮往之
形格勢禁
修身潔行
羞與為伍
虛詞詭說
虛左以待
懸石程書
懸劍空壟
學書不成,學劍不成
循環往復
睚眥必報
言人人殊
言聽計從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羊狠狼貪
洋洋得意
揚揚得意
養虎遺患
仰取俯拾
怏怏不樂
妖不勝德
夜郎自大
衣不完采
一敗塗地
一辭莫贊
一得之見
一得之愚
一飯千金
一飛沖天
一寒如此
一狐之腋
一舉千里
一決雌雄
一鳴驚人
一諾千金
一抔黃土
一錢不值
一去不復返
一日千里
一言半語
一言九鼎
一以當十
一意孤行
一字千金
倚門賣笑
以暴易暴
以古非今
以貌取人
以一當十
意氣揚揚
衣錦夜行
異軍突起
因禍得福
因禍為福
因人成事
因勢利導
隱若敵國
鷹擊毛摯
蠅附驥尾而致千里
雍榮閑雅
優孟衣冠
游閑公子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與世沉浮
羽翼已成
怨入骨髓
約法三章
運籌帷幄
在此一舉
在人耳目
沾沾自喜
瞻雲就日
彰明較著
招搖過市
正襟危坐
政由己出
知盡能索
趾高氣揚
紙上談兵
指鹿為馬
指天畫地
智盡能索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中原逐鹿
忠言逆耳
鍾鳴鼎食
舟中敵國
諸子百家
朱輪華轂
逐鹿中原
助桀為虐
助紂為虐
鑄山煮海
錐處囊中
擢發難數
眥裂發指
左提右挈
左縈右拂
坐不垂堂
坐觀成敗
坐山觀虎鬥
作壁上觀
作法自斃
作作有芒
案甲休兵
暗度陳倉
拔趙幟易漢幟
拔劍論功
百二河山
百二山河
白魚赤烏
百歲之後
抱柱之信
鮑子知我
暴衣露蓋
悲歌擊築
悲歌慷慨
北鄙之音
杯羹之讓
避面尹邢
便宜施行
避世金馬
變風易俗
變古亂常
變故易常
不避湯火
不絕如帶
不可奈何
不可勝道
不能贊一詞
博物君子
不勝桮杓
不直一錢
參天貳地
諂諛取容
朝衣東市
朝奏暮召
長念卻慮
沉舟破釜
池酒林胾
齒牙為禍
尺寸之柄
尺籍伍符
恥與噲伍
沖冠眥裂
崇論宏議
出奇無窮
辭金蹈海
刺虎持鷸
從壁上觀
重厚少文
大名難居
大逆無道
戴雞佩豚
得意揚揚
敵不可假
盜嫂受金
砥厲名號
地廣人希
鼎成龍去
鼎食鍾鳴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東市朝衣
恫疑虛猲
洞心駭耳
東門黃犬
東門逐兔
多多益辦
石室金匱
耳食之言
發上沖冠
發蹤指示
發縱指示
反聽內視
販賤賣貴
方枘圜鑿
馮驩彈鋏
奉公如法
鳳皇於蜚
拊背扼吭
拊背搤吭
負弩前驅
剛戾自用
婦人醇酒
富埒王侯
富商大賈
富於春秋
肝膽照人
高樓大廈
高門大屋
攻苦食啖
狗吠之驚
故人之意
掛席為門
龜冷搘床
貴少賤老
灌夫罵坐
扛鼎拔山
過市招搖
汗血鹽車
豪厘不伐,將用斧柯
衡石量書
狐鳴魚書
閎大不經
好善樂施
忽忽不樂
虎而冠
狐裘蒙茸
諱樹數馬
火耕水種
擊鍾陳鼎
積德累善
亟疾苛察
急人之困
計無復之
家徒壁立
狡兔死,良狗烹
矯國更俗
金城千里
解衣衣人
敬授人時
決勝於千里之外
抉目吳門
侃侃諤諤
苦身焦思
曠日長久
魁梧奇偉
來者居上
勞身焦思
樂極悲生
櫟陽雨金
礪帶河山
連城之璧
兩虎相爭
令人切齒
龍化虎變
龍去鼎湖
龍馭上賓
龍御上賓
論功行封
犖犖大者
弄法舞文
虐老獸心
麥秀黍離
馬上得天下
沒石飲羽
昧死以聞
靡靡之樂
澠池之功
萬不失一
萬世一時
無面目見江東父老
囊里盛錐
泥而不滓
逆耳良言
牛口之下
躡蹻檐簦
躡足附耳
佩紫懷黃
烹狗藏弓
破觚斫雕
剖心坼肝
棄道任術
千古不磨
千金一諾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塹山堙谷
切齒痛心
秋毫不犯
去故就新
犬吠之盜
犬牙盤石
攘往熙來
人心難測
如持左券
三毛七孔
三吐三握
喪家之狗
深切著明
深文巧詆
神州赤縣
聲振屋瓦
施而不費
食馬留肝
使酒罵座
釋知遺形
螫手解腕
黍油麥秀
松枝掛劍
吮疽舐痔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四戰之國
孫龐鬥智
湯去三面
唐突西施
天粟馬角
偷合取容
途遙日暮
土壤細流
吐哺輟洗
推食解衣
吞炭漆身
吞舟之魚
托之空言
亡秦三戶
危若朝露
渭川千畝
文君司馬
握發吐哺
烏頭白,馬生角
毋望之福
毋望之禍
武斷鄉曲
遺簪墮珥
遺簪絕纓
析骨而炊
熙熙壤壤
膝行而前
仙山樓閣
咸五登三
咸陽一炬
跣足科頭
相得甚歡
心非巷議
心旌搖曳
心知其意
刑餘之人
懸門抉目
學書學劍
言聽計用
岩居川觀
偃革為軒
偃武行文
燕雀安知鴻鵠志
燕市悲歌
揚揚自得
楊虎圍匡
夜行被綉
一旦一夕
一飯三吐哺
一飯之德
一狐之掖
一掊土
一死一生
一言半辭
一坐盡傾
衣綉夜行
壹敗塗地
以郄視文
以言取人
倚門賣俏
義不反顧
議不反顧
異軍特起
意氣自如
喑惡叱吒
引車賣漿
穎脫而出
雍容大度
又生一秦
魚帛狐篝
魚帛狐聲
魚爛河決
榆次之辱
遠溯博索
月滿則虧
雲合霧集
雲蒸龍變
運籌借箸
運籌決勝
運籌千里
運籌帷帳
擇地而蹈
斬將刈旗
彰明較著
振兵釋旅
振兵澤旅
枝大於本
咫尺之書
指麾可定
指事類情
志高氣揚
鷙鳥累百,不如一鶚
彘肩斗酒
眾人廣坐
周公吐哺
逐近棄遠
主少國疑
助桀為暴
轉敗為勝
斫雕為朴
擢發莫數
自鄶而下
鄒衍談天
遵而勿失
遵厭兆祥
左建外易
作法自弊
坐上琴心
坐薪嘗膽
案堵如故
9. 源於《史記》的成語典故
源於《史記》的成語典故有:
1、【網開一面】《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
2、【靡靡之音】《史記·殷本紀》:「(紂王)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
3、【酒池肉林】《史記·殷本紀》:「(紂王)大勣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同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4、【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史記·周本紀》:「縱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虛;偃干戈,振兵釋旅:示天下不復用也。」
5、【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史記·周本紀》:「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千人,皆曰善射。」
6、【一日千里】《史記?秦本紀》:「造父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
7、【指鹿為馬】《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8、【取而代之】《史記·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9、【破釜沉舟】《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10、【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紀》:「項庄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擊。庄不得擊。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11、【沐猴而冠】《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
12、【分一杯羹】《史記·項羽本紀》:「當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漢王劉邦的父親)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
13、【決一雌雄】《史記·項羽本紀》:「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原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14、【楚河漢界】《史記·項羽本紀》:「是時,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漢王復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史記·高祖本紀》:「項羽恐,乃與漢王約,中分天下,割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
15、【養虎為患】《史記·項羽本紀》:漢欲西歸,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
16、【各自為戰】《史記·項羽本紀》:「(張良)對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漢王曰:'善。』」
17、【四面楚歌】《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