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親典故
Ⅰ 形容新婚的古詩詞有哪些
一、《新嫁娘》
作者:唐代王建
1、原文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2、翻譯
新婚三天來到廚房,洗手親自來作羹湯。
不知婆婆什麼口味,做好先讓小姑品嘗。
二、《贈內》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
2、翻譯
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都喝得酩酊大醉如爛泥一般。
你雖然是我李白的夫人,和那整天不顧家的周太常的妻子又有什麼區別呢?
(1)成親典故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及鑒賞:
1、《新嫁娘》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建剛結婚時所作,寫的是一位剛剛嫁入夫家的新娘的感受,描寫了當時社會新媳婦難當的社會現實。
通過寥寥幾筆,就把新娘子欲討好婆婆卻又唯恐得罪婆婆這種進退兩難的心境惟妙惟肖地展現出來,歷來廣為傳誦。
2、《贈內》
這首詩是開元二十五年(737)李白三十五歲時所作。李白回到安陸,是在開元二十年(732)三十二歲結婚之時。李白之妻是唐高宗時擔任過宰相的許圉師的孫女。
李白在安陸的白兆山桃花岩修築了新居,其後不久他又漫遊各地去了。由於李白喜歡飲酒,其妻對此十分擔心,李白對此也有一些反省,但卻不能戒酒,因此寫下了這首詩。
此詩以調侃的口吻,化用東漢太常卿周澤的典故,自嘲自己天天爛醉如泥,還要夫人服侍,以戲謔之語安慰夫人。全詩多次用典,卻又明白如話、幽默風趣,同時暗遣愁情。
Ⅱ 莊子試妻的典故
莊子試妻出自元明時期的宗教寶卷。
原文如下:
莊子休跟隨神仙師父修仙未成既回家,在途中遇見觀音菩薩變化的年輕寡婦扇墳。詢之始知為其夫生前曾囑其在墳頭土干後改嫁。莊子休助其扇干。回家後對其妻田氏說知,田氏斥此女急於改嫁醜行。
莊子想試田氏,即詐作死去,卻化作年輕之楚國王孫來吊喪。楚王孫風流調悅,田氏竟欲嫁之。臨合否時,「楚工孫」突然患病,需人腦醫治。田氏劈棺取腦,莊子復活,田氏羞而自隘,莊子被觀音菩薩點化得道。
(2)成親典故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莊子是我國先秦時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對中國各領域都有深刻的影響。三教自然都想藉助莊子龐大的影響力傳播思想。
道教由於構建初期並沒有重視莊子所以待到玄學昌盛後每意靠攏莊子既遭到佛教非難,指責道教是用百家之書充門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道教寶卷採用了本體垂跡的方式把學教顛倒,既莊子本是神仙被貶凡間吃喝嫖賭樣樣都干之後被道教神仙點化悟道寫成南華經重返天庭,而不是先老莊再有道教。
此現象既展示出了明朝庄學的極大興盛,同時也呈現出了明朝庄學的興盛使僧界遭受到了《莊子》思想的威脅。而且,從「一時細流及居士輩無斥其非」上看,這亦印襯出了明朝緇流與居士們對《莊子》思想的高度喜愛,並認同「《」南華》義勝《首楞嚴》之論點。
自此莊子形象經歷了嫖客被點化者,試妻被度化者,忍辱負重的間諜儒者,可謂經歷豐富多彩。其中試妻說對民間戲曲影響最大,託孤說對學術思想史影響最大,兩說至今遺留。雖雲寫戲不必拘泥於歷史記載,但不能與史實相去太遠,甚至相反。
莊子簡介
莊子,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 ,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 。他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庄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
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
Ⅲ 結婚一詞的來由
結婚、婚姻,用的都是同一個婚字,有人開玩笑說,因為是「昏」了頭,才會想到版要結婚權。究竟為什麼要用這個字,有什麼典故或緣由呢? 話說「婚姻」兩個字其實是現代名詞,在從前只有「昏」一個字。 至於為什麼稱為昏呢?是因為古語中有「男以昏時迎女」,及「娶妻之禮,以昏為期」等緣由。 「昏時」大約等於晚上六、七點左右,與現在婚禮宴客的時間差不多,古人認為「昏時」陽氣往而陰氣來,符合男子迎娶女子的條件,因此古時婚禮多於此時舉行。 婚禮最早應屬自然趨勢,而後才演變成習俗,一般傳說認為是伏羲氏為中國人訂定了婚姻的禮俗。婚禮最詳細的禮俗程序,記載於《禮記》中,其中說明了六禮的各項程序。 盡管時代變遷快速,許多舊有禮俗都早已被遺忘或省略,但現今的婚禮在模式上仍是有古老禮俗之「遺跡」的,如果能多少有些了解,也許在准備自己的婚禮時,可以有不同的靈感被激發出來喔!
Ⅳ 結婚時用來祝福的成語 或典故
相敬如賓 情投來意合 永結同心源 百年偕老
夫唱婦隨 同德同心 螽斯衍慶 相親相愛
天作之合 佳偶天成 美滿良緣 琴瑟合鳴
瓜瓞延綿 心心相印 百年琴瑟 郎才女貌
如鼓琴瑟 永浴愛河 天緣巧合 美滿家庭
白頭偕老 永結同心 花開並蒂 早生貴子
花好月圓 珠聯璧合 宜室宜冢 鴻案相庄
百年好合 福祿鴛鴦 鳳凰於飛 鸞鳳合嗚
Ⅳ 劉備和孫尚香的成親故事
孫權「進妹固好」
赤壁之戰(建安十二年,208年)的勝利,使得孫權的政權暫時保持穩定。總的形勢對他仍舊不利,因為曹操可以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有利條件沒有變。另一方面,劉備這個人,雖然是合作的夥伴,目前的勢力並不強大,但他手下人材不少,而且有中山靖王之後裔這塊金字招牌可以號召天下,自然不是等閑之輩,如何對付?孫權為此一直在慎重考慮。
同時與曹操、劉備為敵,孫權沒有雄厚的實力可倚仗,他和一群謀士商量之後,決定了繼續拉攏劉備。他完全了解劉備的閱歷,一般的花言巧語毫無作用,要用大動作。這大動作見《三國志·先主傳》:「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
這一婚事是孫權主動提出來的,目的是為了使彼此之間的合作能夠進一步鞏固。事實證明孫權的策略完全正確,果真在此後較長一段時間之內,吳蜀相處和諧,曹操不敢輕舉妄動。所以,多年之後,關羽斬龐德、生擒於禁而「威震華夏」時,孫權又萌生此念:「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此時此刻的關羽躊躇滿志,早已把諸葛亮「聯孫拒曹」的政策當作耳邊風,而一意孤行了。這就招致了走麥城的嚴重後果。
如果當年劉備對孫權的「進妹固好」嚴詞拒絕,那麼,當然也會引起「權大怒」,劉備進四川稱王稱帝能否實現就很難說了。因為孫權知道自己在政治上缺乏曹操、劉備兩人的有利條件,於是基本採取委曲求全的方策,為妹、為兒子分別先後向劉備、向關羽之女求婚,是其具體的運作,當委曲不僅不能求全,反而被侮辱時,他會採取激烈的手段,更何況在他身邊本來就有一批謀士向來傾向曹操或對曹操有恐懼症的。
劉備的允婚當然也會有策略上的考慮,也對得失有所衡量,一貫主張「聯孫拒曹」的諸葛亮自然完全贊同,如果認為劉備只是從貪戀孫尚香的年輕美貌出發而允婚,顯然與事實不符的。
此時劉備多少歲呢?按「(章武三年,223年)先主殂於永安宮,時年六十三」推算,當為四十八歲。此時孫權為二十七歲,孫尚香當然更年輕些,但也不一定是二八佳人了。按當時習俗,應更早些結婚才對。孫尚香秉性剛強,她能看得中的對象恐怕不多,再說一般男性也未必能有勇氣娶這高貴而難以相處的新娘,看來孫尚香的婚姻問題已成了僵局,如今剛巧遇上劉備,孫尚香也就湊合了。
孫權何以會在此時此刻向劉備「進妹固好」不可能是心血來潮,肯定他認為遇到了適當的時機,如果劉備身邊有夫人的話,接受孫尚香的可能性就很少,而且即使接受,孫尚香的名分問題也難以解決。讓和劉備結婚在先並為劉備生下了劉阿斗的甘夫人退居偏房、側室,於情於理,都行不通。讓孫尚香作為偏房、側室嫁給劉備,對於孫權與整個東吳也成了奇恥大辱。按《三國志》記載,甘夫人系卒於赤壁之戰的翌年(209年)。赤壁之戰的勝利,促進了劉備、孫權進一步合作的和好局面,孫權得知甘夫人病故。劉備中饋乏人,於是萌生「進妹固好」的念頭,希望用聯姻的辦法使稍有端倪的三國鼎立的局面能夠進一步加強,使之穩固下來。這是最符合情理的推斷,而史書則無具體的記敘。
劉備「懼生變於肘腋之下」
劉備與孫尚香的婚姻既然不是相互愛慕的結果,而是出於政治考慮的聯姻,彼此不僅不是徹底了解、理解,而是互有猜測懷疑。更何況劉備既飽經滄桑而且生活極不安定,孫尚香則是嬌生慣養並「有諸兄之風」的女性,這一切決定了婚事不可能充滿喜慶氣氛,而充滿了變數。
在此之前,劉備幾乎一直被呂布、曹操諸人所追殺,一直相當狼狽,沒有能安定下來。此時身為荊州牧,在公安駐扎,只是倉卒地收拾幾間房子,作為花燭之夜的洞房。孫尚香難以稱心,也是必然的。
孫權據有江東,他的統治中心始終以京口以及京口以西的幾個大城市為主,孫尚香的生活也主要在這一帶度過,如今遠離兄長,來到公安,環境完全陌生,帶些貼身的通武藝的侍女,應該在情理之中。於是,《三國志·蜀志·法正傳》就出現了如下的記載:
初,孫權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侍婢百餘人,皆親執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凜凜。
可見劉備的婚後生活並不愉快,頗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緊張感、恐懼感。話說回來,婚姻的是否幸福,是男女雙方的態度決定的,劉備如此,孫尚香當然也不可能感到愉快、幸福。
劉備與孫尚香的婚姻是否愉快、幸福,外界自然不完全知道,對於魏軍、對於曹操而言,顯然讓他們憂慮,因為對他們不利。諸葛亮既一貫主張「聯孫拒曹」,對之就特別關心,希望這婚姻盡可能維持下去,當然也擔心劉備的安全,擔心任性的孫尚香會傷害劉備或闖出別的亂子。《三國志·蜀志·法正傳》還說: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復制。
孫尚香囂張跋扈的程度,使劉備在時刻提防曹操、孫權這兩個對手之外,還要提防睡在身邊的孫夫人,事態相當嚴重,諸葛亮決定派法正負責處理。這處理有兩個方面,既有對劉備的心理疏導,更有某些具體的布置,尤其對孫尚香,盡可能不驚動她、不冒犯她,但要讓劉備能夠不受孫尚香的任何控制,那就會被孫尚香有所察覺,引起她的反感、不愉快。
除了諸葛亮派法正密切注意孫尚香的一舉一動之外,劉備本人也有所安排,據《三國志·蜀志·趙雲傳》:「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肅,特任掌內事」,即是明證。
當劉備的大軍從公安往西往北前進而逐步入川時,沿途有大大小小的戰斗,劉備固然離曹操、孫權遠了,可依舊有孫尚香在「肘腋之下」。對孫尚香來說,在公安時已經感到不舒適,入川途中,她成了隨軍家屬,衣、食、住、行,都更為艱苦。劉備雖然基本上處於優勢,但對方在劣勢中也會作冒險的一搏,一路之上,孫尚香更難免風餐露宿,遇到困境,和在江東過的錦衣玉食的日子相比,有了天淵之別。
再說劉備,此人對家庭似乎一直不太關心,早年糜夫人、甘夫人曾一次落入呂布之手,兩次落入曹操之手,如今對孫尚香既有懷疑,談不上感情,孫尚香也會感覺受到了委屈,受到了冷落,或者受到了監視。
Ⅵ 有沒有帶典故的結婚對聯
這個人人皆知:
玉鏡人間傳合璧
銀河天上渡雙星
天人合一
Ⅶ 對於婚姻長短的代稱如紙婚、金婚等,有典故嗎
一周抄年稱紙婚,最初結合薄如紙。
二周年稱楊婚,象楊樹葉子一樣飄動。
三周年稱皮婚,象皮革一樣有點韌性。
四周年稱絲婚,緊緊地纏在一起。
五周年稱木婚,已經如同木質樣堅硬。
六周年稱鐵婚,夫妻感情牢固如鐵。
七周年稱銅婚,比鐵堅韌而不易生銹。
八周年稱陶婚,如陶瓷樣堅硬美麗。
九周年稱柳婚,如垂柳樣搖擺不折。
十周年稱錫婚,象錫器柔韌不易破碎。
十一周年稱鋼婚,象鋼樣堅硬不銹。
十二周年稱鏈婚,象鐵鏈樣扣一起。
十三周年稱花邊婚,不但堅韌而且很美。
十四周年稱象牙婚,時間越久越晶透美麗。
十五周年稱水晶婚,透明晶澈而光彩奪目。
二十周年稱搪瓷婚,光滑無瑕但需防跌。
二十五周年稱銀婚,婚姻恆久第一大慶。
三十周年稱珍珠婚,美麗珍貴使人艷羨。
三十五周年稱珊瑚婚,嫣紅而寶貴。
四十周年稱紅寶石婚,更名貴難得。
五十周年稱金婚,婚姻恆久第二大慶。
五十五周年稱翡翠婚,如同無價之寶。
六十周年稱鑽石婚,人生難得最隆重慶典。
Ⅷ 誰有關於中國古代婚禮的故事
拜堂:
①相傳女媧造人的時候,開始只造了一個俊俏的後生,這後生雖說有吃有穿,逍遙自在,但孤孤單單一人,總覺得很悶。所以常唉聲嘆氣。
一天晚上,月亮圓了,明光光地掛在天上,小夥子觸景生情,更感寂寞,就對月亮說:「月老月老你細聽,給我找個知心人,我世世代代領你的情!」剛說完,月亮一忽閃,一個白眉長須的老人拄著一根龍頭拐棍來到小夥子的面前,說:「後生不要愁,我給你找個小幫手」。說完後,一陣清風,長須老人不見了。小夥子感到很納悶。過了一個時辰,就見長須老人領著一個姑娘飄悠悠地落到小夥子面前,對小夥子說 :「我到女媧那裡,讓她又造了一個女人,給你領來了。 你們先認識一下, 一會兒我給你們辦喜事。」一忽閃,老人不見了。
小夥子見姑娘臉腮緋紅,像月季花一般,於是喜上眉梢;姑娘見小夥子眼睛明亮,誠實坦白,也覺得情投意合。兩人四目一對,一見鍾情。小夥子結巴著說 : 「你願意和我一塊生活嗎?」 姑娘聽了,臉上飛起兩朵紅雲,說:「 願意。」……「 哈! 哈! 哈!」正在這時,傳來一陣笑聲,長須老人領著兩個白發白須的老人站在小夥子和姑娘面前,指著兩個老人說:「這是天公和土地,你們以後的生活全都離不開他倆。現在我們給你們辦喜事,首先,給養育你們的天公、土地拜三 拜,『一拜、二拜、三拜』」。隨著月下老人的喊話聲,小夥子和姑娘對天、地拜了三拜。隨後,月下老人笑著說:「我給你們牽紅線,你們還得給我拜拜哩。」「一 拜、二拜、三拜」。小夥子和姑娘又對著月下老人拜了三拜。剛拜完,三位老人全不見了。
從這以後,小夥子每天起早摸黑,在田裡幹活,姑娘在家為小夥子燒火做飯,縫新洗舊,兩人恩恩愛愛,過著幸福的日子。
為了感謝天、地的養育之恩,為了感激月下老人牽線搭橋的情意,從此以後在結婚時必須:一拜天地;二拜月下老人;三拜父母。便形成了結婚「拜天地」的習俗。
②現有史料上,未見漢代之前有夫妻拜堂的記載,但在《世說新語》一書中有個故事,可證明拜堂風俗始於晉代的徐州。
書中說,當時有個叫王渾的徐州刺史,元配老婆死了,又娶了一個。續娶之妻為顏氏,是個平民百姓,地位比較低。他們拜堂時,顏氏先拜王渾,然後王渾准備答拜。這時,有人對王渾說:你是一個州級高官,怎麼可以拜她?王渾就沒有答拜。為此顏氏非常惱怒。
盡管這對夫妻的對拜沒有最後完成,但說明當時的徐州的確存在拜堂風俗。
「秦晉之好」和「三媒六證」:
傳說,很久以前,陝西有個姓秦的員外,家大業大,騾馬成群,人丁興旺,四世同堂。這年過年,秦員外在大門上貼了一副對聯,上聯是:天下第一家;下聯是:要啥就有啥。人們看了都撇著嘴說:「哼,你秦家再富,也不能說要啥就有啥呀?」
可巧這事被天上的日游神知道了,回到天庭就稟報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氣得把龍書案一拍:「呸,他好大的口氣,天下只有我才稱得上是天下第一家,就連人間的皇上都不敢誇這個海口,甭說是他一個土財主咧!」說罷,他立刻讓人叫來了太白金星、太陰金星和南極仙翁,對他們說:「你們三位到凡間去會會那個秦員外,給他出個難題兒,憋憋他,也好讓他知道知道馬王爺三隻眼。」三位天神奉旨來到人間,搖身一變,變作三個老道。太白金星首先來到秦員外家的門口,家人見了問道:「你這老道想化緣嗎?」「對,貧道是想化緣。」「你想化點什麼?」「想化點饅頭。」「好,你等等。」說話那家人就要回屋去取。太白金星忙攔住說:「哎,你先別急呀,你知道我要多大個兒的嗎?」
家人問:「你要多大的?」
「我想要泰山那麼大的。」家人一聽,愣了,只好到上房回稟秦員外。秦員外說:「這簡直是瞎胡鬧,哪有那麼大的饅頭?這不是成心想憋憋我嗎?」他氣囔囔地來到門口,見那老道長得仙風道骨,不像一般之人,就說:「道長不是想化個饅頭嗎?」「對呀,我想化個泰山那麼大的饅頭。」秦員外聽了剛要說什麼,一看自個兒門口貼的對聯,就像油條掉進開水裡,一下子軟咧。「好吧,你三天以後來取吧。」
秦員外送走老道,正在屋裡發愁呢,家人稟報說:「門外又來了個化緣的老道,說要化杯酒喝。」秦員外沒好氣地說:「你給他杯酒喝不就結了嗎,還稟報個什麼勁兒?」家人說:「他說要化南海的海水那樣多的一杯酒。」秦員外沒轍了,只好硬著頭皮走出來,看了看老道說:「你也三天以後來取吧。」
秦員外剛把第二個老道打發走了,還沒進屋哩,第三個老道又來了。秦員外問道:「莫非你也想化緣嗎?」「對,是想化緣。」「不知你想化點什麼?」「貧道想化點布做個道袍。」「這好辦。」說話就要讓家人去取。老道說:「施主且慢,你知道我要的道袍需要多少布嗎?」「需要多少?」「得有藍天那麼大的布才夠哇!」秦員外皺了皺眉頭,說:「也好,三天以後你們一塊兒來吧。」
三個老道走了,秦員外可真的發開愁了,直勁兒後悔不該貼那副對聯。他正在屋裡悶悶不樂地嘆氣哩,忽見他的小重孫子秦雄一蹦一跳地跑了進來。這小孩兒也就有個十來歲子,長得虎頭虎腦的挺機靈。他問明了老太爺發愁的原因,就說:「咳,這點小事還不好辦嗎?也值得你老人家發愁?」秦員外心想:自個兒吃虧就吃在吹大話上,沒想到這孩子也學會了這一套,便說:「去,去,小孩子家懂個啥,外頭玩去吧。」小秦雄卻說:「這是真的,我能幫老太爺想個法子。」秦員外本來正在無計可施,一見重孫子那副認真的樣子,也只好順水推舟,由他去試試了。
三天頭兒上,小秦雄見三個老道都來了,便說:「既然道長們全來了,那就請拿出來吧。」三個老道不由一愣:「讓我們拿什麼呀?」小秦雄說:「拿六證啊,只有你們拿出六樣憑證來,我才能給你們泰山那樣大的饅頭,南海那樣多的酒,藍天那樣大的布哇。」三個老道說:「唉,小小年紀凈說瞎話,讓我們到哪兒去拿六證啊?」「怎麼是瞎話?告訴你們吧,山西有個晉員外,他能給你們六樣憑證。」
三個老道一聽,立刻駕起祥雲,來到山西地界,找到晉員外的門口一看,嗬,也是青堂瓦舍,寬宅大院的。晉員外見三個老道慈眉善目,儀表不凡,便問道:「三位道長來至寒舍,不知有何見教?」老道說:「我們想在施主這里化個六證。」晉員外一聽,像個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什麼叫六證啊?」三個老道也答不上來呀,只好把小秦雄的話又講了一遍。晉員外說:「道長凈開玩笑,我們這里哪有六證啊?」正說著,從外邊跑進來個小丫頭,也有個十來歲子,進門就說:「你們要找六證嗎?有,有,我給你們拿去。」
原來這個丫頭叫晉英,是晉員外的重孫女兒,長得活潑可愛,聰明過人,不到片刻,她便拿來了三樣東西,往桌上一放:「給,你們拿去吧!」三個老道一看,這不是一桿秤,一個斗和一把尺子嗎?她怎麼說是六證呢?小丫頭兒見他們像鑽進了悶葫蘆,便笑眯眯地解釋起來:「這秤是約(稱)東西的,它能證明東西的輕與重;斗是量東西的,可證明東西的多與少;尺子也是量東西的,可以證明東西的長與短。能證明輕重、多少與長短的這三件物品,不就是六證嗎?」
三個老道一聽,茅塞頓開,立刻謝過晉員外和小晉英,拿起那三件東西,直奔秦員外家。小秦雄見他們拿來了六證,微笑著點了點頭,然後對太白金星說:「你不是要泰山那麼大的饅頭嗎?請拿這秤先把泰山約(稱)一約,看有多重,我再照著分量給你蒸饅頭。」說完,又對太陰金星說:「你先用斗量一量南海,它有多少斗海水,我就給你准備多少斗酒。」最後,又沖著南極仙翁說:「你拿這把尺子量一量藍天,看藍天有多長,我馬上給你准備多長的布做道袍。」
三個老道一聽,來了個張飛紉針——大眼瞪小眼啦。心裡話:想不到俺這堂堂的天神,愣讓這么倆不起眼兒的小毛孩兒給涮了,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海水不可斗量的俗語便由此產生。)
三位天神雖說被兩個孩子難住了,可心裡對他倆卻挺佩服,越琢磨越覺得秦、晉兩家條件相仿,門當戶對。於是,三位天神就說明了自個兒的身份,並主動提出為秦雄晉英做媒,使兩家結為秦晉之好。秦晉兩家一見三位天神給他們做媒,就高高興興地答應了。這三位天神就是人們所說的福祿壽三星。後來,人們結婚時,都要拜福祿壽三星圖,桌子上還擺上一桿秤、一個斗和一把尺子。這就是「秦晉之好」和「三媒六證」的來歷。
Ⅸ 甫婆成親典故
繁體部首:女,部外筆畫:7,總筆畫:10
pù
五筆86:VGEY
筆順編號:531125112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擴充-B U+21735
康熙字典
【丑集下】【女字專部】𡜵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屬畫:7
《集韻》滂模切,音鋪.女字.
Ⅹ 為什麼結婚時候新人的房間叫洞房,鬧洞房的典故是什麼
洞房
中華民族文明史距今已有五千多年了,人們把結婚仍然稱為「入洞房」,盡管人類從洞穴式居住過渡到今天的高樓大廈,但入洞房這一名詞至今仍未改變。從來沒見過誰把「入洞房」改為「入樓房」。
傳說,這是我們祖先軒轅黃帝規定下來的。
黃帝戰敗蚩尤,平息了戰爭,建立起部落聯盟,制止了群婚,結束了野蠻里代,人類文明時代最初就從此開始了。
過慣群婚的人類時代,一下子要改成一夫一妻制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這在五千年前,恐怕也是一場偉大的革命。這對剛剛統一了的部落聯盟來說,群婚制度存在著極不利於團結的因素,經常發生搶婚事件,不光男搶女,也有女搶男。新聯盟的部落之間,經常為搶婚發生打架斗毆。時間一長,矛盾必然激化,部落之間又有重新分裂的可能。黃帝為這件事經常愁眉不展。他找來身邊的大臣常先、大鴻、風後、力牧、倉頡等人。多次商議如何制止群婚,建立一夫一妻制,大家誰都沒有想出一個可行的辦法。有一天,黃帝隨同一群大巨巡察群民居住的洞穴是否安全。突然發現一家人住著三個洞穴,為了防止野獸侵害,周圍用石頭壘起高高的圍牆,只留下一個人能出進的門口。這臣個發現,立即引起黃帝的興趣。當天晚上他就召來身邊所有的大臣。黃帝說:「我有個制止群婚的想法,說出來讓大家都議論一番,看行不行」。眾臣都叫黃帝快講。 黃帝說:「今天咱們看了群民們居住的洞穴,我想,制止群婚的唯一辦法,就是今後凡配成一男一女夫妻,結婚時,先聚集部落的群民前來祝賀,幸行儀式,上拜天地,下拜爹娘,夫妻相拜。然後,吃酒慶賀,載歌載舞,宣告兩人已經正式結婚。然後,再將夫妻二人送進事前准備好的洞穴(房)里,周圍壘起高牆,出入只留一個門,吃飯喝水由男女雙方家裡親人送,長則`三月,短則四十天,讓他們在洞里建立夫妻感情,學會燒火做飯,學會怎麼過日子。今後,凡是部落人結婚入了洞房的男女,這就叫正式婚配,再不允許亂搶他人男女。為了區別已婚與未婚,凡結了婚的女人,必須把蓬亂頭發挽個結。人們一看,知道這女人已結婚,其他男子再不能另有打算,否則就犯了部落法規。」
黃帝講完這個主張,立刻就得到常先,大鴻,力牧等人的支持。眾群建議叫倉頡寫個法規,公布於眾,這個主張很快就得到各個部落群民的支持擁護。人們都爭著為自己兒女挖洞穴(房)、壘高牆,凡兒女們一婚配,舉行儀式後,就把他們送入洞房。群婚這一惡習就這樣逐漸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