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台灣客家諺語的特點

台灣客家諺語的特點

發布時間: 2021-02-08 04:40:40

⑴ 台灣客家文化的介紹

客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廣義的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在征回服自然、改造社會和改造客答家人自身中,在客家人求生存、爭發展奮斗過程中,長期創造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被客家人認同和接受的精神成果的總和。客家話、客家風俗、生活習慣、客家人的性格、氣質、心態、思想、觀念、意識及它們的載體;客家人物特別是眾多的客家精英、客家建築、裝飾、客家婦女的服飾、藝術品、客家文藝,各類客家文獻資料等等,都是客家文化的具體體現。

⑵ 母親教我客家諺語 有什麼獨特之處

客家諺語是客家文化來的重源要組成部分。
客家諺語所描述的內容,是祖先的處事原則和經驗教訓之總結。
它體現了客家人勤勞節儉的生活觀念、重視品行的處世觀念、崇文重教的向學觀念、報本尋根的倫理觀念、團結協作的群體觀念、清潔澡世的衛生觀念。

早起三朝當一工(天)

想愛(要)光景好,日日巷(起)得早

唔怕窮,就怕朝朝睡到日頭(太陽)紅

田要日日到,屋要朝朝掃

廖成的阿官(無能),練成的角子(能手)

有幾多晴就有幾多雨,有幾多甜就有幾多苦

熬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瘸有用,瞎有用,懶人就冇用

曉食唔曉動,金山也食空

天上冇落,地下冇撿。

⑶ 客家語的特點

客語各方言地方特色很強,環繞梅縣的有平遠、大埔、蕉嶺、興寧、五華、豐順等縣,幾乎每個縣的客家語都有其各自特色,可以看成一種獨立的方言。舉例說:興寧話並沒有以[-m]或[-p]聲結尾的字,而是把它們溶入了[-n]及[-t]音里。再舉例,遠離梅縣的香港口音,中母音[-u-]已經消失了。因此,以「光」為例,梅縣讀作[kuɔŋ44],香港的客家人會把它讀成[kɔŋ33],與鄰近的深圳的客家人的口音相近。
在不同的客語方言里,聲調也有所不同。絕大多數的客語都具有入聲,共有6~7個聲調。在長汀城關話里,入聲消失了;東江本地話(水源音)等方言則保留了早期客語去聲分陰陽的聲調特點,而共有七個聲調。台灣的海陸客家人遷自海豐與陸豐。海陸腔有漢語難找的後齒齦音齦音([ʃ],[ʒ],[tʃ])。而台灣的另外一種主流客語四縣腔,則是來自嘉應州(現為梅州市)的蕉嶺、平遠、興寧和梅縣四個縣的腔口。 聲母 一、古濁塞音和塞擦音(並、定、群、從、澄、崇)聲母字,不論平仄,大都變為送氣清聲母。
例如「別、辨」的聲母是p[pʰ],「地、敵」的聲母是t[tʰ],「舊、件」的聲母是k[kʰ],「昨、捷、濁、住、助」的聲母是c[ʦʰ]。
二、古曉、匣母的合口字聲母,多變讀為f[f]。
例如「灰、輝、懷、謊、花、虎、婚、回、呼」的聲母是f[f]。
三、部分古非、敷、奉母字,口語中念重唇音聲母b[p]、p[pʰ],保留了「古無輕唇」這一上古語音的特點。
例如「飛、斧、肥、吠、浮、符」。
四、古見組聲母細音今讀大都保持舌根音g[k]、k[kʰ]、h[h]。
例如「基、記、九」的聲母是[k],「欺、謙、求」的聲母是[kʰ],「希、喜」的聲母是[h]。
五、大都有唇齒濁擦音聲母v[v]。它來源於古微、影、雲母和少數匣母的合口韻字。
例如:「物、務、碗、蛙、威、屋、灣、窩、王、往、話、黃、皇、還」。此外,古喻母合口三等字閩西客家語(閩西語)也有念[v]聲母的,例如:「雲、域、疫」。
六、古知、照精組聲母在客家語內部的分化情況比較復雜。例如: 廣東多數地區,這三組聲母合流,念z[ʦ]、c[ʦʰ]、s[s];部分地區知、照(章)組聲母念d[t]、z[ʦ]、c[ʦʰ]。照(庄)組、精組聲母念[ʦ]、[ʦʰ]、[s]。例如:古曉、匣三四等字和個別溪母字,在興寧話中念[h]聲母。例如:曉[hiau],希[hi]、虛[hi]、休[hu],氣[hi]、器[hi]、棄[hi];以母字和不少影、雲母字念y([j]或[i])聲母,例如:羊[iɔŋ]、樣[iɔŋ]、鹽[iam]、醫[ji]、衣[ji]、音[jim]、英[jin]、約[iɔk]、援[ian]、圓[ian]、員[ian]、袁[ian]、怨[ian]、遠[ian]、院[ian]。 廣西陸川(南部烏石話除外)、賀縣、貴縣客家語大體上古精、照(庄)組聲母念z[ʦ]、c[ʦʰ]、s[s],知、照(章)組聲母念d[t]、z[ʦ]、c[ʦʰ]。例如:津[ʦin]、珍[ʦin]、侵[ʦim]、深[ʦʰəm]、旬[sun]、繩[sun]。 古知組一部分字的聲母閩西(汀北片)念[ʦ]、[ʦʰ],例如:知[ʦi]、豬[ʦu]、竹[ʦʰu]、珍[ʦʰen]、張[ʦaŋ]、中[ʦɔŋ]、池[ʦʰi]、超[ʦʰau]、抽[ʦʰiu]。古章組一部分字的聲母閩西念[ʦ]、[ʦʰ]、[s]。例如:紙[ʦi]、諸[ʦu]、真[ʦen]、春[ʦʰun]、昌[ʦʰɔŋ]、蛇[sa]、書[su]。 台灣省的美濃客家語知、照、精組合流。例如:災、齋、豬、章的聲母是[ʦ];猜、差、丑、昌的聲母是[ʦʰ];三、沙、書的聲母是[s]。桃園客家語古精組和照(庄)組字的聲母念[ʦʰ]、[ʦʰ]、[s]。例如:精、庄、從、初、心、生;知組和照(章)組字的聲母念[ʦ]、[ʦʰ]、[s]。例如豬、章、丑、昌、船、書。 四川華陽涼水井客家語古知、照、精組字的聲母大都念[ʦ]、[ʦʰ]、[s];但有部分精組字的聲母念[ʨʰ],例如:親、戚、祭、槍、盡、刺。 七、鼻音聲母比較豐富。不少地區除有[m]、[n]、[ŋ]聲母外,還有[ȵ]聲母。[ȵ]聲母出現在古疑、泥(娘)母三四等細音字和部分日母字中。
例如:語、宜、人、牛、年、迎、日、眼、娘。
八、古來母字大都念[l]聲母,但古來母齊齒呼的小部分字的聲母閩西長汀客家語白讀念[t],這是很特殊的。
例如:李[ti]、六[tiu]、笠[ti]、鱗[teŋ]、卵[tɔŋ]、聾[tɔŋ]、力[ti]、兩[tiɔŋ]、林[teŋ]、劉[tiu]。 韻母 絕大部分地區客家語方言沒有撮口呼韻母,撮口呼與齊齒呼混讀。例如:魚、語。 以au[au]或o[ɔ]為主要母音的韻母較多。例如:好、高、老、腦。 古流開一厚、侯韻和開三尤韻字多數地區讀êu[ɛu]韻,一部分地區讀iu[iu]韻,個別地區讀ou[əu]韻。例如:厚、休等。 古鼻音韻尾[-m]、[-n]、[-ŋ]和塞音韻尾[-p]、[-t]、[-k]在客家語方言中不同程度保留下來,其中廣東和廣西、台灣等地保留得比較完整。例如:興寧話只保留[-n]、[-m]、[-t]、[-k]韻尾,例如:團[tʰɔn]、甘[kam]、鴿[kak]、奪[tʰɔt];四川華陽涼水井只保留[-n]、[-ŋ]、[-k]韻尾,例如:飯[fan]、放[fɔŋ]、夾[kiak]、筆[pik]、木[muk];閩西長汀話等(汀北片)只保留[-ŋ]韻尾,例如:甘[kaŋ]、團[tʰɔŋ]、半[paŋ]、橫[vaŋ]、鴿[kɔ]、別[pʰie]、白[pʰa]。 聲調 多數地區是6個聲調,少數地區有5個或7個聲調。
閩西長汀話,連城,清流都沒有入聲,剩下平聲分陰陽,去聲分陰陽,上聲自成調共5個調。粵東客家語平聲入聲分陰陽,上去不分陰陽,共6個聲調;閩西客家語的永定話,上杭話保留陰入陽入兩個聲調,也是6個聲調。水源音及海陸腔(包含大陸和台灣兩地)去聲分陰陽,共7個聲調。 以梅縣話為例: 古詞語的沿用。
日常口語中普遍使用的古詞語有索(繩子)、禾(稻子)、烏(黑)、面(臉)、食(吃)、頸(脖子)、飢(餓)、朝(早晨)、晝(中午)、行(走)、沸(沸騰)等。
有一部分是客家語獨自保留的古詞語。例如:噍[ʦiau](咀嚼),挼[nɔ](兩手相切摩),[puk](食物發霉時表面長出來的一層白色的黴菌),[sɛu](餿),藪[tɛu](窩),荷[kai](肩挑),晡[pu](下午或傍晚),拗[au](折),[tsi](瘦小),惱[nau](恨;不喜歡),「圈『[kʰian](牛鼻中環)等。 方言詞語的創新。
由於方言區獨特的自然環境、歷史狀況、風俗習慣、土特產以及不同的造詞習慣形成了一大批方言詞語,例如:雪枝(冰棍)、粄(一種用米粉製成的糕)、粕丸[pak jian](一種肉丸子)、打醮(一種迷信活動)、擂茶(一種飲料)等。 借用其他方言或外語詞語。
有些借自粵語,例如:啱(剛剛、合得來)、靚(漂亮、美好)、嚦(聰明、能幹)等;有些借自英語,例如:恤衫的恤(shirt襯衣)、波珠中的波(ball球),嘜(mark商標、標志);有些借自馬來語,例如:接吻叫針[ʦim](zim);在外國傳入的物品名稱上加「番」、「洋」、「紅毛」、「荷蘭」等,例如:番背(外國)、番片(國外)、番梘(肥皂)、洋遮(傘)、紅毛泥(水泥)、荷蘭豆(一種扁而薄,連豆莢一齊吃的豆類)等。 詞彙意義的差異。
有些詞語與普通話同義異形,例如:叫(哭)、面(臉)、熱頭(太陽)、火蛇(閃電)、心舅(媳婦)等;有些詞語與普通話同形異義,例如:古典(故事)、打靶(槍斃);有些詞語與普通話詞形相同,但意義范圍不同,例如:「唇」,普通話指人或某些動物口周圍的肌肉,客家語還兼指器物的口和邊緣,如:鍋唇、桌唇;「米」,普通話一般指稻米和去掉殼或皮以後的種子,如:糯米、花生米、高粱米,客家語只指稻米,等等;有些詞語與普通話詞形相同而詞義互相交叉,例如:「光」、「亮」、「明」,在客家語和普通話中都是同義詞,都有相同的用法,如:火光、光芒、亮晶晶、亮相、明亮、明了,但客家語用「光」的地方,普通話則往往用「亮」或「明」,如月光(月亮)、燈太光(燈太亮),又如「細」和「小」,「夜」和「晚」,「日」和「天」,「破」和「爛」等詞都有詞義交叉和用法不同的區別。 語法意義的差異(即詞的語法功能)。
客家語的一部分詞在語法意義上與普通話不同,例如:「鼻」,除作名詞鼻涕外,還作動詞「聞」、「嗅」;「愛」,除作動詞喜愛外,還作助動詞「要」;「燒」,除作動詞燃燒外,還可作形容詞「暖和」和名詞「柴火」。 構詞的差異。
主要表現在詞素次序、重疊式、附加式和單復音詞等方面。有些並列式和偏正式合成詞的詞素次序與普通話不同,例如:緊要(要緊)、鬧熱(熱鬧)、牛公(公牛)、人客(客人),等等。
在詞的重疊方式方面,單音名詞、量詞可重疊的范圍比普通話大,重疊後有「每一」的意思,例如:碗碗(每一碗),槍槍(每一槍),鏟鏟(每一鏟)。客家語的單音動詞和形容詞一般都不能單獨重疊,如需重疊,後面一定要加後綴-ê,IPA[-ɛ],如「細細ê」(小小的),ê起弱化作用。但台灣客家語的單音形容詞可以重疊,重疊後起加強作用,例如:亂亂(蓬亂的)、憨憨(很傻);台灣客家語有一些形容詞甚至可以用三疊的方式表示最高級,例如:光光光(非常亮),苦苦苦(非常苦),熱熱熱(非常熱)。客家語有一種比較特殊的「XAA」重疊式,它的構詞能力很強,每個中心詞後的重疊嵌音均不同,而且一定要加後綴-ê,表示程度加深,例如:紅鄒鄒ê(紅艷艷的)、肥肥ê(胖墩墩的)。
在附加式方面,客家語常用的前綴有「亞」(或「阿」)、「老」,後綴有「ê[ɛ](子)」、「頭」、「公」、「嫲」、「牯」、「哥」、「兜」(等),中綴有「晡」,如:亞爸(爸爸)、阿姐(姐姐),老妹(妹妹)、老公(丈夫),遮ê(傘),日晨頭、下晝頭、石頭,雞公、鴨公、手指公、腳指公、蝦公,亞陳、亞娣、亞三、老張、牛牯、羊牯、蛇哥、鷯哥、涯兜(我們)、汝兜(你們)、佢兜(他們),今晡日(今天)、秋晡日(昨天)、夜晡頭(晚上)等。在單音詞和復音詞的比例方面:客家語的單音詞比普通話多。普通話有些復音詞在客家語是單音詞,例如:興(高興)、識(認識)、皮(皮膚)、桌(桌子)等。 以梅縣話為例:
一、人稱代詞的領屬格可以通過變韻調和加「嘅」的方法表示,例如:「你的」表示為([ȵa13])或「汝嘅(個)」。
二、有特殊的疑問代詞,例如:脈個(什麼)、脈人(誰)。
三、有特殊的名詞和量詞、動詞和量詞的配搭關系。例如:條魚好大。
四、雙賓語的位置比較靈活:間接賓語既可以放在直接賓語之前,也可以放在直接賓語之後。謂語可以重復,分別加在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之前。例如: 涯分佢一件衫。(我給他一件衣服。) 涯分一件衫佢。(我給他一件衣服。) 涯將一件衫分佢。(我給他一件衣服。) (註:分在上面例子中念bun1[pun44])
五、比較句的格式是甲—比—乙—過—形容詞。例如:牛比豬過大(牛比豬大)。
六、動詞各種體的表示方法: 動詞前加「正[tsaŋ53]」,表示動作剛開始,如涯正食飯(我剛吃飯)。 動詞後加「等[tɛn31]」,表示動作正在進行或持續進行,如:涯吃等飯(我正在吃飯),你手ê拿等脈個(你手裡拿著什麼)。 動詞後加「ê[ɛ]」(矣)或「過ê([ɛ])」,表示動作已完成,如:涯食矣(我吃過了)。 動詞後加「忒[tɛt1]」或「訖」,表示過去完成,如:佢一個月就食訖四十斤米(他一個月就吃掉了四十斤米)。 動詞前加「吂」表示動作未開始,如:涯吂食飯(我還沒有吃飯)。 動詞後加「轉」,表示動作回復,如:汝著轉汝嘅棉襖去(你再穿回你的棉衣)。 動詞後加「下子」表示試一試,如:看下子(看一看)、聽下子(聽一聽)。 七、通過變調表示近指和遠指。例如: ['kɛ ɛ](這里) [kɛ 'ɛ](那裡)(這里,'表示重音,下同) ['kɛ]邊(這邊) [kɛ]'邊(那邊) 八、處置式只用介詞「將」而不用「把」,例如:汝將桌搬轉來(你把桌子搬回來),涯將碗打爛ê(我把碗打破了)。
九、有些詞在句中的詞序不同,例如梅縣話的范圍副詞「添」相當於普通話的「再」,但兩者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前者放在謂語後面或句末,後者放在謂語之前。例如:聽一擺音樂添(再聽一次音樂),影張像添(再照一張像片)。作副詞用的「多」和「少」放在動詞的後面,如:拿多丟ê(多拿一點),用少丟ê(少用一些)。梅縣話的「倒」相當於普通話「做得到」的「到」,但兩者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如:學得ê多知識倒(學得到很多知識)。梅縣話的「去」和「來」放在賓語之前。例如:涯阿姆去桂林(我母親到桂林去),阿姐冇來工廠(姐姐沒有到工廠來)。有時這類句子的「去……來」要配合使用,如:汝去哪ê來(你上哪兒去了)?
十、形容程度深淺的表達方式不同。例如:形容詞單用,表示一般程度,形容詞重疊,後加「ê[ɛ]」,(受前一音節的影響,ê起同部位的音變),表示程度弱化。如:酸酸nê(酸酸的),形容詞前加「[kuat5]」,表示程度強化,相當於「很」。如:[kuat5]酸(很酸);形容詞前加「唔知幾」、後加「ê[ɛ]」,表示最高程度,相當於「非常」,如:毋知幾酸nê(非常酸);形容詞前加「忒」表示程度過於,相當於「太」,如:忒酸(太酸)。 古音系統問題 有學者認為客家語的紐韻與古代漢語有一定的共同點和一定的對應規律的,譬如說聲母,客語無全濁聲母[b]、[d]、[g]、[z]、[dz],只有塞擦音[ʦ]、[ʦʰ]、和擦音[s];在三十六字母中屬精、清、心聲母,無舌上音[ʈ]、[ʈʰ]、[ɖ]、[ɳ],因此客語說「知」為「低」(IPA[ti],客拼(di)),說「知道」為「抵得」[ti tɛt]等等都是屬於上古語音。清代音學大師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提到的「古無舌頭舌上之分」「求之古音,則與端、透、定無異」,這話的意思是說,等韻三十六字母的舌上音「知、徹、澄」在上古音里,都是讀「端、透、定」即今人發「zh」、「ch」、「sh」的舌後音聲母的字,在上古時有一部分讀為舌尖母「d」或「t」的音,客語正符合這個規律。錢氏又說「古無輕唇音」,認為「凡輕唇之音,古讀皆為重唇」「凡今人所謂輕唇者,漢魏以前,皆讀重唇」 ,這話的意思是說,凡後代發輕唇[f][v]聲母的字,在上古音里都讀為重唇音或[p]或[m],證之於客語,如說「飛」為「卑」,說「負」為「輩」,說「分」為「奔」,說「糞」為「笨」,說「斧」為「補」,說「無」為「磨」等等,這就是現代客語還保存下來的上古語音。
章太炎先生在《國故論衡》中說:「古音有舌尖泥紐,其後支另,則舌上有娘紐,半舌半齒有日紐,於古皆泥紐也。」這話意思是說,今人讀「r」聲母的字,證之於客語,客人說「汝(ru)」為「你(ngi)IPA[ȵi]」,讀「乳(ru)」為「能(nên)IPA[nɛn]」,讀「挼(ruo)」為「挪(no)」等等,這些都說明客語沒有「日紐」,日紐在古音系統里應屬三十六字母的「泥紐」。
客語的韻母的保存了一部分古代韻部,如羅雲《客方言·自序》所說「今考客音耕清韻嬰聲諸字,與真韻因字諸字無以別也;清韻之情、貞、成、盈、呈,與真之韻秦、真、臣、仁、陳,無以別也;青韻之輕、屏、萍、平,與真韻之親音與清同;到臻韻這臻音與精同,就如顧(按:顧炎武)說非三百篇之正音,抑亦秦漢之古音矣。」這段話說明了客語韻母系統與古韻部有不少相同相通之處,所謂「非三百篇之正音,抑亦秦漢之古音」是合乎事實的。客語韻母具有入聲韻尾[-p]、[-t]、[-k]和陽聲韻尾[-m]、[-n]、[-ŋ]特點,與《廣韻》系統相符,但韻尾[-ŋ]在[ɛ]、[i]之後變為[-n],韻尾[-k]在[ɛ]、[i]變為[-t],「痕」(IPA[hɛn])與「真」(IPA[ʦən])各別。 古語詞的保留 客家語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著名音學大師章太炎先生對客家語言系統作一過番研究工作,撰述《嶺外三州語》附在《新方言》後,選取了六十三條客語詞語,用《文》、《爾雅》、《方言》、《禮記》、《毛詩》、《戰國策》、《老子》等古代典籍加以印證,說明客語詞源與客語所本,自志漢民族一派語言,早已如此。現舉幾條《嶺外三州語》例敘說如下:
(1)《方言》說:「渾、肥」皆訓盛,郭曰:「們、渾,肥、滿也」,《鄒陽傳》言「壤」子,壤即滿也,故今三州謂小子曰滿子。按:今客語對最小之子(子女中最幼者)即呼「滿子」,最小之女為「滿女」。
(2)《夏宮》「繕人」註:「繕之言勁也,善也」。善、美同意。三州謂美曰勁,亦謂之產。《廣雅》:「凈,善也。」亦謂之產,鄭公孫僑字子美,亦為產,明美、產同訓矣。按:「勁」字客語讀[kin]有美麗、漂亮之意;「凈」,客語讀[ʦiaŋ],一般寫作「精」,稱美而白凈之意,用於指物,如說「瘦肉」為「凈肉」(精肉)(註:一般意義下,凈字讀[ʦʰiaŋ]);產,客語讀[ʦan],多指人(孩子)長得漂亮,也可指物(註:一般意義下,產字讀[ʦʰan]或[san])。
(3)《說文》:「贊,白好也。」則旰切。三州謂人白好曰贊。按:贊,客語讀[ʦan],很好的意思,對事物表示贊許,常說「異女贊」、「奇女贊」(蕉嶺)。
(4)《說文》:「桄,充也」古曠切。《樂記》「號以立橫,橫以立武」《注》:「橫,充也。謂氣作充滿也。」《釋文》:「橫,古曠切。」桄、橫同字。三州謂廓大充滿為桄,轉入庚部。按「桄、橫同字」,但今客語音讀不同;從反切來看,古音是應讀「桄」為[kuaŋ],但今客語中讀「橫」為[vaŋ],失去中古的牙音(舌根音)。今客語說袋子里裝東西裝得滿滿的為「桄桄鼓鼓」[kuaŋ kuaŋ ku ku]。章氏《嶺外三州語》,可以證明客語形成的歷史的悠久性,自詩書始,既具先民語言,然經時代的發展和先祖居地的變遷,與當今客語不完全吻合,這很符合語言發展的演變規律,所以客語的形成應該是與中華漢民共同語言並行而不悖。
(5)客語中還大量保留了「也」的後綴習慣,例如:
1、汝在哪也?--客拼:ngi2 coi1 nai4 ya1?
2、汝又在嗰做物嘅也?--釋義:你又在干什麼啊(帶點不耐煩)?
3、莫(毋好)恁也,好無?--釋義:別這樣了,好不?
4、快滴也,無日夜恁拖拖拉拉。--釋義:快點啊,別總是這樣拖拖拉拉。
5、亻厓仰(哪樣)知也?--釋義:我怎麼知道呢?
此點更完好的體現了客語對古漢語的保留。 古音的繼承與音變 客語為語言正宗的支派,故客語仍保存大量古代漢語特徵,或有所演變。
如《詩經》第一人稱「卬」字,與客語第一人稱口語「亻厓」的本源書面語「我(吾)」是同源字。因為客語「亻厓」的讀音紐韻歸類屬頑母[ŋ]、拜韻[ai],正好與《中原音韻》陽平聲疑母[ŋ]、來韻[ai]相吻合。但「亻厓」的口語為[ŋa],開口呼,陽平聲。「我」的客語讀音屬頑母[ŋ],在《廣韻》系統里屬牙音疑母[ŋ],韻部為上聲第十二歌[ɔ],上古音屬侯部[ɔ],因此,「我」的讀音為[ŋɔ],正合乎現代客語的讀音。但日常口語不說[ŋɔ],而是說[ŋa],作物主代詞用,如說「我的書」[ŋa kɛ su]這里的,上古音屬魚部,《廣韻》屬麻韻《中原音韻》「家、麻」合韻,汪榮寶《論歌戈虞模古讀》說:「唐宋以上,凡歌戈韻之字,皆讀[a]音,不讀[ɔ]音;魏晉以上,凡魚虞模之字亦皆讀[a]音,不讀[u]音或[y]音也」「吾」字雖然在現代客語中不能歸韻,但事實上是「我」字口語的另一種書寫形式,如上述「吾」上古為魚部,實際讀音為[ŋ],「我」在段氏古音十七部,「吾」在十六部,合音最接近。可見,現今客語書面語中的「我」和「吾」在上古音里均應為[ŋa]。所以客語「亻厓」、「我」、「吾」三字是同一音義,分別為口語、書面語和物主義代詞的三種不同書寫形式和讀音。而客語「我(吾)」([ŋa])是《詩·邶風》「人涉卬否」發生韻尾變化的結果,即「我(吾)」([ŋa])(陰聲)帶上鼻音韻尾則為「卬」([ŋaŋ])(陽聲),失去鼻音韻尾則為「我(吾)」([ŋa]),這就是客家語保存下來的古音。
又如「端」字,在古音系統里屬端母[t],上古屬元部[an]。客語「端」屬癲母[t](不送氣),韻部為還韻[an],合口呼[-u-]。可見「端」客音與音相一致。「端」即《詩經》中的「掇」字。《詩·周南·苤莒》:「薄言掇之」;掇「音[tuan],《廣雅》:「掇,取也。」,「取」統言之為「拿」,「掇」[tuat]、「端」[tuan]為「陰陽對轉」,「掇」即「端」。現今梅州地區客語凡「拿」指用「兩手捧著」義常說「端」,如「端菜」、「端飯」、「端前來」等等,這又證明了現代客語中保存了上古的語音語義。 語法上的繼承與發展 客語的構詞特點與古漢語有相通之處,繼承和發展了古代漢語。
(1)同義復詞在古代漢語里早已出現,也不乏其例,據王念孫《讀書雜志·史紀第四》「數讓」條載:「《廣韻》曰:`數,讓、責也,數讓邊文,猶誅讓連文,古人自有復語耳。」所說「連文」「復語」是同義詞連用,即是同義復詞,古已有之。客家語中,同義復詞的繼承應用,也是比比皆是,如說「雨篤濕」(即「雨濕衣」),其實「篤」就是「濕」,「濕」也是「篤」,這是客語中保存下為的上古語音與構詞特點,因「濕」是輕唇,「篤」是重唇 ,客語讀「濕」在古音系統里則為「篤」,由此變可見古今客語演變之一斑。現代客語繼承了古漢語同義詞復全使用的規律,並保存在口語里;又如客語有「行嫁」一詞,事實上「行」就是「嫁」,「嫁」也是「行」,是同義復詞,這在古漢語中也能得到證明。《儀禮·喪服》鄭玄註:「凡女行於大夫以上曰嫁,行於士人曰適人,」《高唐賦》:「赤帝女瑤姬,未行而亡。」這些句子中的「行」字都是「嫁」。現代客家語中,說嫁出之人到男家說成是「行嫁」,正是繼承了古代漢語這種說法特點同義復合的構詞方式。
(2)動詞重疊的構詞方式,古漢語與客語無異中《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句中「行行」是動詞的重疊。表示事物的狀態。客語中如說「目冒冒(客音[mau])」,「眼瞠瞠(客音[taŋ])」、「眼金金(客音[kim])」、「頭眈眈(客音[tam])」等等構方詞式,非常豐富。

⑷ 台灣客家文化的語腔簡介

台灣的客家人由於來源不同,客語本身的腔調也因地區而異。目前在台灣使用的客家內語腔調,依據分布狀況容,大致可分為四縣腔、海陸腔、大埔腔、詔安腔等四種主要腔調,另外還有饒平腔、永定腔、豐順腔在部分地區使用。客家族群的原鄉代表府州,是潮州、梅州(古稱嘉應)、惠州,閩南族群的原鄉代表府州,是泉州、漳州兩州。

⑸ 客家話有哪些特點

首先,客家話有17個聲母,74個韻母,和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入、陽入6個聲調。

與廣東的另外兩種方言粵方言、閩南方言相比,客家話是最接近普通話的。特別是用客家話來念書面文字時,北方人也基本能聽懂。

客家人雖講共同的客家話,但是,由於他們廣泛分布在粵、閩、贛、湘、桂、川、瓊、台、雲、貴等省區,各地客家話在語音、詞彙等方面也有所差異。為此,客家方言便以梅縣話為標准語音。

這不僅因為梅縣地區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區之一,人口集中,文化發達,而且,在第四五次客家人大遷移和移居海外的華僑中,大多數也是從梅縣地區遷出去的緣故。

其次,在客家話中,還有許多形象、生動的俗語、諺語、歇後語。客家俗語反映了客家人的某些觀念意識,體現了客家人的情操和精神境界。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客家先賢以智慧經驗的累積,創作令人省思的諺語。如「人死留名,虎死留皮」,「人心高過天,想哩皇帝想神仙」,「唔讀書,瞎眼珠」,「讀書愛專心,一字值千金」,「你有春風,涯有夏雨」,「相罵莫幫言,相打莫幫拳」,「坐成懶,睡成病」,「單絲唔成線,獨木唔成林」,「白日喊打虎,夜晡怕老鼠」等。

另一方面,不同地區的客家話之間還有一定的互通性。客家方言內部有相似的一面,也有差異巨大的地方。包括梅縣話、惠陽話、四縣話等在內的75%的客家話可以共通。

由於客家語的地方特色很強,環繞梅縣的有平遠、大埔、蕉嶺、興寧、五華、豐順等縣,幾乎每個縣的客家語都有其各自特色,可以看成一種獨立的方言。

客家話的分片,大陸、台灣、海外並不統一。台灣客家話劃分,依清代移民至台灣的客家人之語腔及籍貫劃分。

⑹ 台灣客家文化的結論

從最基層的在地抄觀點來看,台灣襲客家文化具有獨特特色。因為文化形成的特殊性,使得台灣客家尤其具有極為特殊的風貌。不管客家文化的起源地是中國的廣東、福建、江西,還是幾乎快成為定論的「中原」,兩百多年來,台灣客家的獨特歷史脈絡已經創造了客家文化的獨特典型。在客家的定義上,除了對悠久傳統的血緣式探究之外,還從文化創新、文化運動的角度從事自我認同的定位。因此,不斷開陳出新、創造客家文化的論述課題,已經成為台灣客家學的新取向。

⑺ 什麼是客家諺語

客家諺語內復容極為豐富,制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①生產諺語,總結生產經驗,包括氣象、時令、耕作技術、家畜飼養、手工作業等內容。。②社會諺語。反映階級壓迫和社會人情世態等內容。。③生活諺語。總結日常生活各方面的經驗,反映人民的世界觀、生活態度和道德觀念。

客家不是一個民族,但是有「客家人」之說,一般分布在廣東省和福建省。

⑻ 一般台灣客家人說客家語嗎

台灣客家人也是說客家語的,客家人有他們的專門語言,不過不同區域的有點區別。

⑼ 客家方言的特點有哪些

客家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廣泛使用於中國大陸南方、台灣、港澳、海外華人社區。客家話歷史悠久,但定名為客家話,是19世紀的事情。語言學上客家話的代表語言是廣東梅縣話,近年來台灣四縣話和廣東惠陽話也頗為強勢。

屬性和分布
客家話是漢族客家民系的母語,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是漢語七大方言分布區域僅次於官話的第二大方言。與此同時,由於中國大陸的客家地區在行政上被分裂為八個省份,因此,客家話在中國北方的知名度反而遠不如其它漢語方言(如粵語、閩語)高。
客家話代表音:比較典型且公認度較高的標准客家話是廣東梅縣話。
客家話之間的互通性:客家方言內部有相似的一面,也有差異巨大的地方。包括梅縣話、惠陽話、四縣話等在內的75%(以使用人口計)的客家話可以共通。
客家語的其他方言:
由於客家語的地方特色很強,環繞梅縣的有平遠、大埔、蕉嶺、興寧、五華、豐順等縣,幾乎每個縣的客家語都有其各自特色,可以看成一種獨立的方言。
客家話的分片,大陸、台灣、海外並不統一。根據「名從主人」的原則,將客家話按行政管理機構進行劃分,每個行政機構的客家話採用其語言部門的權威劃分方法。
台灣客家話劃分,依清代移民至台灣的客家人之語腔及籍貫劃分。
四縣腔:
來自廣東省嘉應州府的梅縣及附近的長樂縣、興寧縣、鎮平縣、平遠縣等四縣的移民,是台灣客語次方言人數最眾的一支,也是公眾播音場合(如車站)所使用之標准。其中梅縣腔又與四縣腔略有不同。分布地為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以及南部六堆(位於高雄、屏東)地區,南北腔調又略有差異。

海陸腔:
來自廣東省惠州府的海豐縣、陸豐縣移民,在台灣客語人口中人數第二多;四縣腔與海陸腔佔了台灣客語人口的絕大部分。分布地區為桃園縣新屋鄉、觀音鄉及新竹縣。海陸腔各聲調的的調值與四縣腔幾乎相反,與粵語相近。

大埔腔:
來自廣東省潮州府的大埔縣的移民。分布地為台中縣的東勢鄉、石岡鄉、新社鄉。

饒平腔:
來自廣東省潮州府的饒平縣、惠來縣、普寧縣、揭陽縣、海陽縣、潮陽縣的移民。分布地區主要在苗栗縣卓蘭鎮、彰化縣員林鎮、永靖鄉、田尾鄉和新竹縣。系統與大埔腔較接近。

詔安腔:
來自福建省漳州府的詔安縣、南靖縣、平和縣、雲霄縣的移民。受閩南語影響較大。分布地位於雲林縣侖背鄉、西螺鎮及桃園縣八德市、大溪鎮、龍潭鄉一帶。詔安腔各聲調的的調值與漳州腔閩南語幾乎相反。

其它:永定腔、汀州腔、豐順腔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