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知人善用的典故

知人善用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07 18:03:04

1. 誰知道「知人善任」成語的歷史典故急求!!貌似是關於漢高祖

1)漢·班彪《王命論》:

「蓋在高祖,其興也有五:一曰帝堯之功裔,二曰體貌多奇異,三曰神武有徵應,四曰寬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2)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馮簡子能斷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孫揮能知四國之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貴賤、能否,而又善為辭令,裨諶能謀,謀於野則獲,謀於邑則否。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子產乃問四國之為於子羽,且使多為辭令。與裨諶乘以適野,使謀可否。而告馮簡子,使斷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應對賓客。是以鮮有敗事。

鄭國大夫子產參與執政,選擇賢能的人來任用他。馮簡子能夠決斷國家大事;子太叔貌美俊秀而有文采;公孫揮能夠知道四周鄰國諸侯的行動,還能辨別它們大夫的種族姓氏、官職高低、尊貴卑賤、賢愚與否,並且還善於做外交辭令;裨諶善於謀劃計略,在野外謀劃就能獲得成功,在城邑內謀劃就會失敗。每當鄭國要有諸侯之間的外交事宜的時候,子產便向子羽詢問四周鄰國的情況,並且讓他跟他們多做一些外交辭令。之後便與裨諶駕車來到野外,讓他看謀劃計略是否可行。等到回去再告訴馮簡子,讓他來作出決斷。如果決定這件事可行,子產就會把任務分配給子太叔讓他去執行命令,來應酬對付各諸侯派來的貴客。因此子產執政時很少有失敗的事情發生。
應該是這個。。。。

2. 知人善用 中作者是如何來闡明自己的觀點的

學史使人明智,給你一些歷史資料,就能更深刻的理解「知人善用」:
古代明君聖主都知道用人的重要。周文王拜姜太公為師,劉備三請諸葛亮,這是人所共知的典故。唐太宗李世民在打天下時就非常注重選拔人才,當了皇帝以後,更是明察暗訪,害怕人才被埋沒。
他對二品以上的高官每個人有什麼優點缺點,都了如指掌,同時還常常讓官員們相互評論,達到認識各自優缺點、提高整體素質的目的。
唐太宗深知人無完人,要做到知人善用首先在於知人,用其長,避其短。所以他不僅對高級官吏在實踐中進行考察,對各縣的縣令也常進行考察。他說,縣令官雖小,但非常重要。用一個好縣令就會把一個縣治好,用一個壞縣令就會把一個縣搞壞。他寢宮內的屏風上記載著每一縣令的優缺點。
由於唐太宗注意了人才的選拔,像馬周這樣一介布衣之士,李世民一經發現,馬上委以重任,盡量做到曠無遺材。這也是他即皇帝位不過十年,就出現了「貞觀之治」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包公是我國人民愛戴的理想的清官、好官,可是在他生前,因為清正廉明,正直敢言,不僅貪官污吏和社會上的地痞無賴對他不滿,就連與他同一朝代的政治家、史學家歐陽修也覺得他不夠滿意,曾經彈劾他「素少學問」。當然這少學問不是說他沒文化,而是說他不懂得人情世故,剛直有餘,思慮不足,常常當面質問宰相和其他大臣,弄得大臣們下不了台。包公不是完人,他當然也有自身的缺點。但宋仁宗看到了他疾惡如仇、忠誠為民的優點,並委以他重任,歷史上才留下那麼多膾炙人口的有關包公斷案的故事,讓人們傳頌著。
歷朝歷代的用人經驗告訴我們:看一個幹部的好與壞,能力的強與弱不是聽他個人說得怎麼樣,少數人說得怎麼樣,而是看他幹得怎麼樣,多數人說他怎麼樣,標准只有一條,凡是干出成績來的,就是好的或者是比較好的;凡是干不出成績的甚至走一處敗一處的,就應該認為他是差的或者是比較差的。
毛澤東主席說:看我們的指揮員主要是看他能不能多打勝仗,三棋兩勝就是說打三次仗,能勝兩次,這個指揮員就能繼續幹下去。人都有長處也有短處,有優點也有缺點,所以,聰明的領導人在用人這一點上也應當看到每一個人的優點與缺點,用其長,避其短,這是事業成功的條件之一。
古人有這么一說,上君盡人之知,中君盡人之力,下君盡己之能。現實生活中,常見一些單位的領導人為得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而苦惱。事實上,只要明白人無全能,物無全用的道理,用伯樂相馬的真心耐心,發現挖掘身邊的人才,做到知人善用,人盡其才,何愁人氣不興旺、事業不發達?

3. 知人善用的具體意思

意思是:善於認識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一般用作成語時可以用:人盡其才來表示。

相關成語:人盡其才

[成語解釋]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典故出處]《淮南子·兵略訓》:「若乃人盡其才,悉用其力。」

譯文:如果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都能用盡自己的力量。

[近義詞]任人唯賢、知人善用

[反義詞]大材小用、任人唯親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主謂式

[產生年代]古代

(3)知人善用的典故擴展閱讀:

反義詞:任人唯親

[成語解釋]任:任用;唯:只;親:關系密切。指用人不問人的德才,只選跟自己關系親密的人。

[典故出處]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過去張國燾的幹部政策與此相反,實行『任人唯親』,拉攏私黨,組織小派別。」

[近義詞]順之者昌

[反義詞]任人唯賢、舉賢任能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兼語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

[產生年代]現代

4. 歷史上有哪些知人善用的人

1、劉邦

在「楚漢爭霸」時,劉邦知人善任,廣納賢才,任人唯賢,因此戰勝了項羽。張良破落流浪,韓信招搖過市,蕭何曹參縣衙收賄,吹鼓手周勃以及屠狗仔樊噲,都因劉邦用其一技之長,在和項羽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為西漢王朝的開國勛爵。

2、李世民

在中國上,唐太宗李世民一朝,可以說是人才之盛,實所謂燦若星河。魏徵敢於直諫,恥君不及堯、舜,以諫諍為己任;房玄齡孜孜奉國,知無不為;李靖才兼文武,出將人相;魏徵為主的諫諍大臣,還經常勸諫和建議唐太宗要記取隋朝和隋煬帝滅亡的教訓,實行偃武修文,廣納賢才,從而為大唐帝業打下良好基礎。可以說,正是因為唐太宗在用人上不拘一格,使人盡其オ,才盡其用。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舉。オ開創了名垂史冊的「貞觀之治」。

3、劉備

劉備能成功,主要靠識人,且知人善用。從田豫、到鄧芝、馬忠,再到馬謖,無不如此,劉備只要和他們聊幾句,就看得出其才能,這些都是早年的人生經歷賦予劉備的技能。

4、曾國藩

曾國藩有一個用人秘訣就是知人善用,在日常相處中,曾國藩會仔細觀察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並且以此來判斷這個人是否可用。因為曾國藩敏銳的洞察力和細心的教導,湘軍隊伍才迅速發展壯大,在戰場上勇猛無敵,最終擊退了太平軍的起義,在這件事兒上,曾國藩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5、朱元璋

在南下滁州途中,定遠名人李善長到軍門求見。李善長和朱元璋一見如故,李善長以漢高祖劉邦為例勸說朱元璋:只要效法劉邦知人善任,不亂殺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認為很有道理,於是留李善長做了幕府的書記,並囑咐李善長好好協調將領間的關系,共創大業。

5. 關於孫權的知人善用的事跡(要內容)

孫權在赤壁之戰中,任命與自己平輩年輕的周瑜擔任總司令,指揮老將黃忠和許多老資歷官員,取得轉折性歷史勝利。
在周瑜英年早逝之後,孫權又破格提拔年紀更小,出生低微文化不高的呂蒙,繼任周瑜的指揮崗位。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領導了,不能不學習!」呂蒙說軍務繁忙。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去考在職研究生博士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以史為鏡罷了。你說忙,誰比得上我忙?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呂蒙於是開始學習。名臣魯肅一段時間後來考察工作,與呂蒙討論後,忍不住當面感嘆道「你不是昔日吳下阿蒙了!」呂蒙回答:「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此後,呂蒙巧取荊州,奪回劉備耍賴霸佔的戰略要地,留下更多典故,關羽大意失荊州
只提過五關斬六將,不談敗走麥城

6. 知人善任的典故

出自漢·班彪《王命論》:「蓋在高祖,其興也有五:一曰帝堯之功裔,二曰體貌多奇異,三曰神武有徵應,四曰寬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7. 漢高祖劉邦有哪些關於「知人善用」的故事

拿韓信來講把 韓信本是楚國項羽的部下 因不受重用 投奔劉邦 在劉邦軍中開版始也不受重用
後來權因為蕭何推薦 被劉邦提拔為大將軍(最高軍事統帥) 委以重任 破魏 代 趙 燕 齊 立下汗馬功勞
陳平原本也是楚國項羽方面部下 因戰不得力 恐怕被軍法處置 決定投奔劉邦 被魏無知所推舉
劉邦令他監督手下部將 還讓他用重金去離間楚國方面將領 結果鍾離昧 范增相繼被冷落 楚軍戰況不利
正因為劉邦知人善用 所以此二人雖是楚國叛將 依然能夠被重用 手下人也能夠積極推舉人才
有了這樣的人才選拔環境和劉邦對用人的信任 讓他成功滅楚稱帝

8. 什麼的典故體現了武則天知人善任

據《新唐書》記載:武則天在知人善任方面確有其過人之處。如武則天當政時期有一回縣尉郭元答振,此人為朋友兩肋插刀,即使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一天,他的朋友說家裡缺少奴僕。郭元振聽後立馬帶人到田野里,看到有正在幹活的年輕人,對手下說:「把他綁了,給我朋友」。郭元振的無法無天引起了民眾的公憤,一時間民憤沸騰、議論紛紛。御史就把這件事報告給了武則天。武則天不但沒殺橫行無忌的郭元振,反而讓他去鎮守邊關,後又授予金吾將軍,成為皇帝身邊的衛隊長。武則天之知人善任和用人之長可見一斑

9. 善於利用人才的故事

我們知道三國時期有三大戰役,第一次戰役就是曹袁官渡之戰,第二戰役是曹孫赤壁之戰,第三大戰役是孫劉彝陵之戰。曹操就是在官渡之戰以後奠定了他的歷史地位,這場戰爭打得非常地艱苦,非常地艱巨。當時兩軍對峙相持不下,而曹軍軍糧已經不多了,我們知道打仗拼什麼?除了拼勇敢、拼武器、拼實力以外,很重要的是拼糧餉,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糧食這個仗是打不下去的,曹操這個時候實際上是快要斷糧了,一籌莫展。這個時候袁紹陣營裡面有一個謀士叫做許攸的突然來投奔曹操,曹操聽說這個消息以後大喜過望,「跣足而出」。什麼叫跣足呢?就是光著腳,那麼曹操這個時候跣足而出迎接許攸是什麼原因,什麼意思,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叫做來不及穿鞋,可能在洗腳在干什麼,一聽說許攸來了光著腳就往外跑,大喜過望;第二種可能是表示尊敬,因為古禮光腳是尊敬。我們知道曹操後來地位很高了以後,漢獻帝給了曹操一個特殊待遇,叫做帶劍鞋履上殿,叫「劍履上殿」,劍就是帶劍,你可以佩著劍去見皇帝,履就是穿鞋,這說明一般的人是不能穿鞋見皇帝的。能不能穿襪子呢,看地位,地位高的人可以「襪而登席」,穿著襪子走到席位上,地位再低一點一定要光腳。所以光腳可能是表示尊重.

曹操確實是一個很寬容的人。曹操和袁紹作戰的時候,袁紹找了一個文人,叫做陳琳,起草一篇檄文。什麼叫檄文呢,就是聲討書,因為古代作戰他講究師出有名,就是你要打誰誰誰你總要有個名目,有了名目以後你這個軍隊才叫做正義之師,袁紹就請陳琳寫一篇檄文。陳琳是個筆桿子,下筆千言,洋洋灑灑,痛罵曹操。從哪罵起呢,從曹操的祖宗罵起,這實在說起來是在中國文化當中一種很不好的東西,一罵人就罵到人家父母親,一罵人就罵到人家祖宗八代,動不動就是怎麼你祖宗八代,這是不好的一個傳統,陳琳也是這樣。那麼後來袁紹打敗了,陳琳做了俘虜,下面人把陳琳抓到曹操跟前,曹操說:陳琳啊,兩軍交戰,都要發表這樣的聲討書,這個很正常,不過呢,你罵罵我就算了嘛,你罵我父母干什麼,我父母又沒得罪你,不好吧!陳琳說,對不起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曹操說,好好好,算了算了,你也是個人才,還做你的筆桿子吧。陳琳以後就成了曹操的筆桿子,所以曹操是很寬容的。

有一個人叫做魏種,原來是曹操的手下。曹操有一段時候我們知道他是不順的,處於逆境,處於困境的,那個時候很多手下的人都背叛曹操,曹操非常自信地說讓他們走吧,我的人不會走完的,比方說魏種,他就不會背叛我。結果呢,這個魏種也背叛了,魏種也跑掉了。曹操氣壞了,曹操說好你個魏種啊,你也背叛我,你有本事跑到天涯海角,北邊有本事你跑匈奴去,南邊有本事你跑到越南去,你只要跑不了那麼遠我就要把你抓回來,絕饒不了你。
後來在後面的戰斗中,魏種被俘虜了,所有的人都給魏種捏一把汗,說曹操肯定要殺他。曹操怎麼樣?曹操想了一下,算了吧,魏種是個人才,放了,該做什麼官還做什麼官。這是曹操的寬容啊。

曹操殺了邊讓、桓邵這些人陳宮看不下去,離開曹操,死心塌地地幫助呂布打曹操。後來呂布戰敗以後,陳宮做了俘虜,曹操還不想殺他,曹操跟陳宮說只要你投降,既往不咎。因為曹操這個時候他也覺得以前的做法不對了,他也覺得宰相肚裡要撐船,將軍額上跑馬,應該有一些大將風度了,所以他也不殺陳宮。陳宮堅決不投降,曹操沒辦法,只好殺他,臨殺他之前曹操問了這樣的話,陳宮的字叫公台,他說公台啊公台,你要是死了,你的母親可怎麼辦啊?陳宮說,我聽說以孝治天下的人不會殺害他人的父母,我的母親怎麼樣,就靠曹公你看著辦。曹操說好,公台啊公台,你死了以後你的老婆孩子又怎麼辦?陳宮說,我聽說以仁治天下的人不傷害人家的子女,我的老婆孩子如何,也請曹公你看著辦。啊,曹操說好吧,那我送你上路。然後就開始哭,一邊哭一邊送陳宮上刑場去死,然後把陳宮的家人接到自己家裡來,對待陳宮的家人比陳宮和他翻臉之前還好。

10. 漢高祖劉邦知人善用的故事

韓信為例:韓來信本是楚國源項羽的部下,因不受重用投奔劉邦,後來因為蕭何推薦被劉邦提拔為大將軍(最高軍事統帥)委以重任 破魏 代 趙 燕 齊 立下汗馬功勞 。

漢高祖劉邦得天下後,在洛陽宮大宴群臣。他坦誠己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善用人才,治理國家、安撫百姓、為軍隊提供補充,我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中豪傑,為我所用,是我取得天下的得力助手。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