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有
鷸蚌相爭 刻舟求劍 守株待兔 掩耳盜鈴 亡羊補牢
⑵ 源自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
亡羊補牢、掩耳盜鈴、濫竽充數、四面楚歌、紙上談兵、買櫝還珠 拔苗助長、狐假虎威、刻舟求劍、鷸蚌相爭、螳螂捕蟬、畫蛇添足、狐假虎威、盲人摸象、買櫝還珠、拔苗助長、黔驢技窮(黔驢之技)、亡羊補牢、諱疾忌醫、紙上談兵、吳牛喘月,蜀犬吠日、守株待兔、按圖索驥、葉公好龍、引嬰投江、掩耳盜鈴、自相矛盾、鄭人買履、相濡以沫
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⑶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鷸蚌相爭 畫蛇添足 自相矛盾 杯弓蛇影
螳螂捕蟬 亡羊補牢 人面獸心 無價之寶
囫圇吞回棗 庖丁解牛答 起死回生 患得患失
庸人自擾、拔苗助長、驚弓之鳥、濫竽充數
愚公移山、買櫝還珠 狐假虎威,愛屋及烏
打草驚蛇,破鏡重圓,才高八斗,一毛不拔
迎刃而解,毛遂自薦,八仙過海,一鳴驚人
縱虎歸山,世外桃源,項庄舞劍,下筆成章
天衣無縫,呆若木雞,怒發沖冠,魚目混珠
樂不思蜀,班門弄斧,走馬觀花,後來居上
狼狽為奸,半途而廢,得意洋洋,望梅止渴
塞翁失馬,掩耳盜鈴,葉公好龍,鑿壁借光
驕兵必敗,磨杵成針,入木三分
嘔心瀝血,才高八斗,伯樂相馬
⑷ 源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守株待兔,掩耳盜鈴,杯弓蛇影,望梅止渴,畫餅充飢,亡羊補牢。
⑸ 來源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有
程門立雪 揠苗助長 守株待兔 買櫝還珠 掩耳盜鈴不學無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遠千里 · 不因人熱
· 別有天地 · 不遺餘力 · 百折不撓 · 百丈竿頭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雲 · 賓至如歸 · 拔幟易幟
· 殘杯冷炙 · 寸草春暉 · 草船借箭 · 乘風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滄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門立雪 · 長驅直入 · 車水馬龍
· 乘興而來 · 沉魚落雁 · 乘人之危 · 車載斗量
· 大筆如椽 · 打草驚蛇 · 雕蟲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無私 · 當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當務之急 · 開誠布公
· 不得要領 · 拋磚引玉 · 二桃殺三士 · 爾虞我詐
· 罰不當罪 · 奮不顧身 · 分崩離析 · 風吹草動
· 覆巢無完卵 · 分道揚鑣 · 奉公守法 · 負荊請罪
· 發奸擿伏 · 返老還童 · 發蒙振落 · 風聲鶴唳
· 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 負隅頑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浹背 · 後來居上 · 合浦珠還
· 後起之秀 · 後生可畏 · 火樹銀花 · 堅壁清野
· 間不容發 · 井底之蛙 · 雞口牛後 · 江郎才盡
· 見獵心喜 · 雞鳴狗盜 · 九牛一毛 · 膠漆相投
· 舉一反三 · 開誠布公 · 空洞無物 · 沆瀣—氣
· 克己奉公 · 開卷有益 · 侃侃而談 · 口蜜腹劍
· 開門揖盜 · 空前絕後 · 克勤克儉 · 曠日持久
· 困獸猶斗 · 開天闢地 · 口若懸河 · 空中樓閣
· 刻舟求劍 · 膾炙人口 · 狼狽不堪 · 力不從心
· 兩敗俱傷 · 樂不思蜀 · 老當益壯 · 勞而無功
· 論功行賞 · 老馬識途 · 老牛舐犢 · 老嫗能解
· 老生常談 · 樑上君子 · 藍田生玉 · 濫竽充數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買櫝還珠 · 馬革裹屍
· 門可羅雀 · 名落孫山 · 孟母三遷 · 馬首是瞻
· 毛遂自薦 · 門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雞
· 怒發沖冠 · 鳥盡弓藏 · 南柯一夢 · 弄巧成拙
· 窮兵黷武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難兄難弟 · 南轅北轍
· 天真料漫 · 千變萬化 · 七步之才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盡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鈞一發
· 千里鵝毛 · 黔驢技窮 · 千慮一得 · 巧取豪奪
· 七擒七縱 · 杞人憂天 · 曲突徙薪 · 千萬買鄰
· 犬牙交錯 · 千人所指 · 千載難逢 · 氣壯山河
· 日不暇給 ·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人給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傑地靈 · 日暮途窮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棄我取 · 忍辱負重 · 任人為賢 · 人人自危
· 如釋重負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魚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釋卷 · 士別三日
· 死不旋踵 · 師出無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傷風敗俗 · 三顧茅廬 · 雙管齊下
· 死灰復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內皆兄弟 · 屍居余氣
· 司空見慣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遷之教 · 三人成虎 · 殺身成仁 · 水深火熱
· 識時務者為俊傑 · 三生有幸 · 屍位素餐 · 塞翁失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隨月讀書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敵愾 · 同仇敵愾
·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 同甘共苦 · 同工異曲 · 天經地義
· 天下無雙 · 天涯海角 · 天衣無縫
⑹ 來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畫蛇添足、葉公好龍、狐假虎威
一、刻舟求劍
白話釋義: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著情勢的變化而改變看法或辦法。
朝代:清
作者:曹雪芹
出處:《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翻譯: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了!
二、守株待兔
白話釋義: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朝代:漢
作者:王充
出處:《論衡》:「猶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翻譯:就像守株待兔一樣;藏身於破置的小路
三、畫蛇添足
白話釋義: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朝代:明
作者:施耐庵
出處:《水滸全傳》第一百十回:「將軍功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進,倘不如意,正如『畫蛇添足』也。」。
四、葉公好龍
白話釋義:比喻說是愛好某事物,其實並不真愛好。
朝代:漢代
作者:劉向
出處:《新序·雜事》葉公好龍
翻譯:據說古代有個葉公,非常愛好龍,器物上畫著龍,房屋上也刻著龍。真龍知道了,就到葉公家來,把頭探進窗戶。葉公一見,嚇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
五、狐假虎威
白話釋義:比喻仰仗或倚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恐嚇人。
朝代:明
作者:凌濛初
出處:《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果然府中來借,怎好不借,狐假虎威只怕被別人~的誆的去,這個卻保不得他。
⑺ 來源於寓言故事的成語
鷸蚌相爭 畫蛇添足 自相矛盾 杯弓蛇影
螳螂捕蟬 亡羊補牢 人面獸心 無價版之寶
囫圇吞棗權 庖丁解牛 起死回生 患得患失
庸人自擾、拔苗助長、驚弓之鳥、濫竽充數
愚公移山、買櫝還珠 狐假虎威,愛屋及烏
打草驚蛇,破鏡重圓,才高八斗,一毛不拔
迎刃而解,毛遂自薦,八仙過海,一鳴驚人
縱虎歸山,世外桃源,項庄舞劍,下筆成章
天衣無縫,呆若木雞,怒發沖冠,魚目混珠
樂不思蜀,班門弄斧,走馬觀花,後來居上
狼狽為奸,半途而廢,得意洋洋,望梅止渴
塞翁失馬,掩耳盜鈴,葉公好龍,鑿壁借光
驕兵必敗,磨杵成針,入木三分
嘔心瀝血,才高八斗,伯樂相馬!
⑻ 源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亡羊補抄牢、掩耳盜鈴、濫竽充數、四面楚歌、紙上談兵
買櫝還珠
拔苗助長、狐假虎威、刻舟求劍、
鷸蚌相爭、螳螂捕蟬、畫蛇添足、狐假虎威、盲人摸象、買櫝還珠、拔苗助長、黔驢技窮(黔驢之技)、亡羊補牢、諱疾忌醫、紙上談兵、吳牛喘月,蜀犬吠日、守株待兔、按圖索驥、葉公好龍、引嬰投江、掩耳盜鈴、自相矛盾、鄭人買履、相濡以沫……
⑼ 來源於寓言故事和歷史故事的成語各四個
寓言故事:畫蛇添足、掩耳盜鈴、亡羊補牢、買櫝還珠、守株待兔
歷史故事: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濫竽充數(南郭先生)、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一、掩耳盜鈴
從前有個自私愚蠢的人,他很喜歡佔人便宜,有一天他看中了一家大門上掛的鈴鐺,想要偷走,但是鈴鐺一碰就有聲響,於是他就捂著自己的耳朵去摘鈴鐺,誰知他剛碰到鈴鐺,鈴鐺就發出了聲響,主人就抓住了他。
二、亡羊補牢
從前,有個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備出去放羊,發現少了一隻,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從窟窿里鑽進來,把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麼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備出去放羊,到羊圈裡一看,發現又少了一隻羊。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鑽進來,把羊叼走了。
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就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被狼叼走的了。
三、完璧歸趙
楚國有一寶玉和氏璧,秦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了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王大喜,卻全無換城給趙之意。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意思,假說玉上有一小疵點,拿回了寶玉。
他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提出要秦王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答應。隨後藺相如便派隨從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到了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之事告訴了秦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四、圍魏救趙
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
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五、濫竽充數
據《韓非子》記載,齊宣王愛聽吹竽,又好講排場。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根本就不會吹竽,看到這個機會,就到齊宣王那裡去,請求參加這個吹竽隊。齊宣王就把他編在吹竽隊里,並且給他很高的薪水。
這位根本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隊里,拿著竽裝腔作勢。這樣一天天混過去,不曾被人發現。
等到齊宣王死了,齊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齊宣王不同,不喜歡聽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歡叫吹竽的人一個一個地來吹給他聽。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