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肩的寓意
1. 描寫雲肩的句子
、雲朵們在悠閑散步的同時又在宣揚著美,但是他們倒好像還渾然不知自己的奇妙,仍內在繼續散播容著魅力,瞧他們一會在天上變成一輛小車,好像要*人們所謂的科學;一會兒幻化成一位高傲的貴婦,在天空中悠然自得的漫步;一會兒又變成一隻惹人憐愛的小狗,使人不得不想撫摸一下他那純凈的絨毛……
2、雲是一個神奇的魔術師,變成世界上任何東西;雲是一條會飛的變色龍,變出種種色彩;雲是一個天氣預報,告訴我們明天的天氣;雲是一個童話人物,帶給我們無窮的歡樂;雲還是一場電影,一場永遠放不完的電影。
3、在藍寶石般的天空中飄動著像棉花似的雲,它們在天空中頑皮的嬉戲著,有時候像一隻自由自在的白蝴蝶,悠然地起舞;有時候像一群群小白兔,向前奔跑著;有時又好像一群拖韁的野馬,在藍天下賓士……
4、湛藍的天空中漂浮著輕紗似的雲彩,是那麼的朴實、純潔,不加修飾卻楚楚動人。這種雲雖然沒有傍晚的雲彩那麼嬌艷動人,的質朴的本質卻比傍晚的雲彩多了幾分珍貴,
節選自描寫雲的經典段落
2. 古時的雲肩指的是什麼
雲肩是從隋朝(581-618)以後發展而成的一種衣飾,它圍脖子一周,佩戴在肩上。專到清代(1644-1911)時,雲肩普及到屬社會的各個階層,特別是婚嫁時成為青年婦女不可或缺的衣飾。發展到後來,雲肩多在歲時節令或婚嫁時佩戴。雲肩的形式多為「四合如意」形,也有條帶狀。雲肩的製作一般做成兩層八片垂雲,每片雲子上或刺綉花鳥草蟲,或刺綉戲文故事。一件精美的雲肩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綉成,其工藝之精巧,令人贊嘆。雲肩的綉制有各種各樣的針法,如挽針、接針、滾針、松針、釘線、打子、圈金、搶針、齊針,樣式也較為繁多。圖中的雲肩出自中國中部的河南省,所綉為如意雲紋形,圖案有人物、花鳥、橋梁等,針法細密,色彩豐富而典雅,曲線流暢婉轉,不失為民藝精品。
3. 入關之後,清朝官員和貴族的朝服上為何要使用披肩
在眾多關於清朝的影視劇中,對於清朝的服飾,相信大家都有很深的印象。在影視劇中,無論是皇帝,還是後妃、命婦、貴族、官員,穿朝服的時候,都會出現披肩。披肩上的樣式和圖案,也完全不一樣。那麼,到底什麼是披肩,清朝入關以後,為何要全面推行披肩呢?今天,我們就仔細聊聊這個問題,披肩屬於清朝服飾制度的一部分。
從清朝乾隆時期開始,各方面的服飾制度已經徹底完善下來。皇族、貴族、官員、命婦在穿禮服的時候,佩戴冬季帽或者夏季帽、襯衣、蟒袍、補服長褂、朝珠、披肩、皂靴都不可或缺。穿著常服的時候,才會出現普通披肩、旗裝、旗頭、花盆鞋等行頭。隨著清朝的滅亡,傳統的清朝服飾已經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目前,我們只能通過博物館的各種文物、畫像,對清朝服飾進行推測。在清朝滅亡以後,曾經出現了一撥“服飾復興”,不過在軍閥混戰的大環境下,這次“復興”沒有成功。
4. 明制方領漢服可以搭配雲肩嗎我看都是立領圓領的多!
名字方領漢服可以搭配雲肩嗎?我看都是立領。圓領的多。可以搭配呀!
5. 明制漢服可不可以不帶雲肩
明制漢服最好不要不帶雲肩,因為在一個明制漢服造型中,雲肩的存在堪稱是整個造型的靈魂,如果硬要將它和其他形制的漢服搭配在一起的話反而會給人一種十分古怪的感覺。
一般雲肩都適合明制的長衫或者是長襖搭配在一起,因為相對於風格比較活潑一些的短款明制上衣來說,長款的風格要更加大氣穩重,也能給人一種十分端莊成熟的感覺,和雲肩的風格比較相似。
如果是雲肩和短款上衣搭配在一起的話可能會給人一種違和感,而且一些雲肩都是帶有飄帶裝飾的,長長的飄帶搭配在短襖外面,外長內短的搭配顯得有一點不倫不類。
而雲肩的風格也是比較多樣的,有的雲肩色彩搭配比較清新,綉花圖案都是由淺色系的綉線綉成的,這種風格的雲肩就比較適合搭配配色清新一些的長衫,就比如這件淺橘色的立領長衫,淺藍色的雲肩搭配淺橘色的長衫,整體看起來非常小清新。
很多人看到雲肩的第一個感受可能就是覺得很像是京劇中的人物所穿的某個元素,因為它實在不像是日常服裝的某一部分的裝飾。但實際上,雲肩也叫做披肩,多數雲肩用四個雲紋組成,叫四合如意式,還有柳葉式、荷花式等等,人們給這種服飾的裝飾予以了很多不同的美好寓意。
同樣是配色比較清新的雲肩,但是這一件雲肩的風格要更加華麗,雲肩上面布滿了白色和淺粉色的綉花裝飾,在雲肩邊緣還帶有珍珠鏈條作為點綴,這樣的一件雲肩帶著滿滿的華麗氣息。
而配套的長衫風格也十分華麗,衣服雖然整體是白色的,但是布滿了蝴蝶形狀的綉花,袖口以及衣擺的位置還有藍紫色的包邊作為裝飾,搭配下半身一條淺藍色的綉花馬面,整體看起來就是華麗又清新的感覺。
明清的時候流行很多雲肩的裝飾,但是清朝的服裝是否在漢服的范圍內眾說紛紜,很多人認為,清朝的服飾不應該納入「漢服」的行列中,他們覺得清代漢女的裝束不算漢服,但是雲肩在明朝的時候也曾被廣泛使用,所以雲肩搭配漢服也是可以的。
6. 清朝的服飾(圖)
有圖
http://blog.sina.com.cn/u/4ab666590100066o
清代皇帝朝服
清代皇帝服飾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冬夏朝服區別主要在衣服的邊緣,春夏用緞,秋冬用珍貴皮毛為緣飾之。朝服的顏色以黃色為主,以明黃為貴,只有在祭祀天時用藍色,朝日時用紅色,夕月時用白色。朝服的紋樣主要為龍紋及十二章紋樣。一般在正前、背後及兩臂綉正龍各一條;腰帷綉行龍五條襞積(折襇處)前後各綉團龍九條;裳綉正龍兩條、行龍四條;披肩綉行龍兩條;袖端綉正龍各一條。十二章紋樣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黼、黻八章在衣上;其餘四種藻、火、宗彝、米粉在裳上,並配用五色雲紋。本圖為朝服展示
清代皇帝龍袍
清代皇帝服飾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的龍袍屬於吉服范疇,比朝服、袞服等禮服略次一等,平時較多穿著。穿龍袍時,必須戴吉服冠,束吉服帶及掛朝珠。龍袍以明黃色為主也可用金黃杏黃等色。古時稱帝王之位,為九五之尊。九、五兩數,通常象徵著高貴,在皇室建築、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清朝皇帝的龍袍,據文獻記載,也綉有九條龍。從實物來看,前後只有八條龍,與文字記載不符,缺一條龍。有人認為還有一條龍是皇帝本身。其實這條龍客觀存在著,只是被綉在衣襟裡面,一般不易看到。這樣一來,每件龍袍實際即為九龍,而從正面或背面單獨看時,所看見的都是五龍,與九五之數正好相吻合。另外,龍袍的下擺,斜向排列著許多彎曲的線條,名謂水腳。水腳之上,還有許多波浪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含意之外,還有「一統山河」和「萬世昇平」的寓意。本圖為龍袍展示圖。
清代皇後鳳袍
皇後常服樣式,與滿族貴婦服飾基本相似,圓領、大襟,衣領、衣袖及衣襟邊緣,都飾有寬花邊,只是圖案有所不同。本圖展示的服裝紋樣為鳳穿牡丹。整件服裝在鮮艷的藍色緞地上,綉八隻彩鳳,彩鳳中間,穿插數朵牡丹。牡丹的顏色處理得凈穆而素雅,色彩變化惟妙,具有傳統的山水畫特點。與此相反,鳳的顏色比較濃重,紅綠對比度極為強烈,具有典型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此圖為皇後所穿的鳳袍
清代宮廷服飾氅衣
氅衣為清代的婦女服飾,氅衣與襯衣款式大同小異。襯衣為圓領、右衽、捻襟、直身、平袖、無開氣的長衣。氅衣則左右開衩開至腋下,開衩的頂端必飾有雲頭,且氅衣的紋樣也更加華麗,邊飾的鑲滾更為講究。紋樣品種繁多,並有各自的含義。大約在咸豐、同治期間,京城貴族婦女衣飾鑲滾花邊的道數越來越多,有「十八鑲」之稱。這種裝飾風尚,一直到民國期間仍繼續流行。此圖為晚清青蓮紗綉折枝花蝶大鑲邊加套袖氅衣。
清代八旗兵甲胄
清代一般的盔帽,無論是用鐵或用皮革製品,都在表面髹漆。盔帽前後左右各有一梁,額前正中突出一塊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盤,盔盤中間豎有一根插纓槍、鵰翎或獺尾用的鐵或銅管。後垂石青等色的絲綢護領,護頸及護耳,上綉有紋樣,並綴以銅或鐵泡釘。鎧甲分甲衣和圍裳。甲衣肩上裝有護肩,護肩下有護腋;另在胸前和背後個佩一塊金屬的護心鏡,鏡下前襟的接縫處另佩一塊梯形護腹,名叫「前擋」。腰間左側佩「左擋」,右側不佩擋,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圍裳分為左、右兩幅,穿時用帶系於腰間。在兩幅圍裳之間正中處,覆有質料相同的虎頭蔽膝。清代八旗兵的甲胄,用皮革製成。此服供大閱兵時穿用,平時收藏起來。清代除滿八旗外,在蒙古設蒙古八旗,在漢族設漢八旗,參加大閱兵的實為二十四旗。本圖為滿清八旗服色,從左至右為:正黃旗、正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黃旗、鑲白旗、正紅旗鑲藍旗。
清代武士鎧甲
清代一般的盔帽,無論是用鐵或用皮革製品,都在表面髹漆。盔帽前後左右各有一梁,額前正中突出一塊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盤,盔盤中間豎有一根插纓槍、鵰翎或獺尾用的鐵或銅管。後垂石青等色的絲綢護領,護頸及護耳,上綉有紋樣,並綴以銅或鐵泡釘。鎧甲分甲衣和圍裳。甲衣肩上裝有護肩,護肩下有護腋;另在胸前和背後個佩一塊金屬的護心鏡,鏡下前襟的接縫處另佩一塊梯形護腹,名叫「前擋」。腰間左側佩「左擋」,右側不佩擋,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圍裳分為左、右兩幅,穿時用帶系於腰間。在兩幅圍裳之間正中處,覆有質料相同的虎頭蔽膝。本圖為清代戴盔帽、穿鎧甲武士復原圖
清代琵琶襟馬褂
清代男子服裝主要有袍服、褂、襖、衫、褲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禮服。其中有一種行褂,長不過腰,袖僅掩肘,短衣短袖便於騎馬,所以叫「馬褂」。馬褂的形制為對襟、大襟和缺襟(琵琶襟)之別。對襟馬褂多當禮服。大襟馬褂多當作常服,一般穿袍服外面。缺襟(琵琶襟)馬褂多作為行裝。馬褂多為短袖,袖子寬大平直。顏色除黃色外,一般多一天青色或元青色作為禮服。其它深紅、淺綠、醬紫、深藍、深灰等都可作常服。本圖為琵琶襟馬褂。
晚清雲肩
雲肩為婦女披在肩上的裝飾物。五代時已有,為四合如意形。明代的婦女作為禮服上的裝飾。清代婦女在婚禮服上也用。清末江南婦女梳低垂的發髻,恐怕衣服肩部被發髻油膩沾污,故多在肩部戴雲肩。貴族婦女所用雲肩,製作精美,有的剪裁為蓮花形,或結線為纓珞形,周圍垂有排須。慈禧所用的雲肩,有的是又大又圓的珍珠緝成的,一件雲肩用3500顆珍珠穿織而成。本圖為晚清雲肩實物
晚清刺綉襯衣
清代女式襯衣為圓領、右衽、捻襟、直身、平袖、無開氣,有五粒鈕扣的長衣,袖子形式有舒袖(袖長至腕)、半寬袖(短寬袖口加接二層袖頭)兩類,袖口內再加袖頭。清代女式襯衣是婦女的一般日常便服。以絨綉、納紗、平金、織花為多。周身加邊飾,晚清時的邊飾越來越多。本圖為晚清鳳凰牡丹金壽字紋刺綉襯衣
太平天國寬袖服
清代太平天國婦女服飾雖然有所規定,但並不嚴格。婦女一般不戴角帽及涼帽,大多用綢緞扎額,冬日也戴風帽。起義初期,大多數婦女都穿男服,也有穿著苗裝的。定都天京以後,由於生活條件的改善,婦女多不穿男裝,依身份地位的不同所用圖案紋樣繁簡不一。普通婦女則穿由各色綢緞製成的長袍。樣式以圓領為主,領口開得很小,腰身也比較合體,下擺部分較為寬松,衣長過膝,左衽。為了活動方便,常在下擺開衩,或開在兩側,或開在中間。本圖為清代太平天國時寬袖女服展示圖。
太平天國忠王龍袍
太平天國是中國唯一具備服飾制度的農民政權。在服飾上,既繼承了傳統遺制,又有所創新,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衣冠服飾制度。太平天國將領的冠帽有角帽、風帽、涼帽及帽額等制。角帽即為朝帽上飾龍鳳圖紋。朝服分長袍和馬褂兩種袍為圓領寬袖,上綉有紋樣,並以紋樣來區分職位。馬褂有紅、黃兩種顏色,並以顏色來區分職位。此圖為忠王龍袍展示圖。
近代婦女襖裙
民國初年,在這一時期上衣下裙最為流行,上衣有衫、襖、背心、,樣式有對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變化,領、袖、襟、擺多鑲滾花邊或刺綉紋樣,衣擺有方有圓、寬瘦長短的變化也較多。二十年代,旗袍開始普及。其樣式與清末旗裝沒有多少差別。但不久,袖口逐漸縮小,滾邊也不如從前那樣寬闊。至二十年代末,因受歐美服裝的影響,旗袍的樣式也有了明顯的改變,如有的縮短長度、有的收緊腰身等等。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經盛行。當時的樣式變化主要集中在領、袖及長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領,領子越高越時髦,即使在盛夏,薄如蟬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聳及耳的硬領。漸而又流行低領,領子越低越「摩登」,當低到實在無法再低的時候,乾脆就穿起沒有領子的旗袍。袖子的變化也是如此,時兒流行長的,長過手腕;時兒流行短的,短至露肘。本圖為的紅地綉銀花高領、窄袖長襖。
近代旗袍
旗袍源於滿族婦女服飾中的旗裝。滿族旗袍主要特點為寬大、平直,衣長及足,材料多用綢緞,衣上綉滿花紋,領、衣、襟、裾都滾有寬闊的花邊。從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旗袍在袖子及下擺部分,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變化:袖子從寬到窄,從長到短;下擺從長到短,再由短到長,完全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遷。本圖為彩綉闊邊旗袍,為清末滿族婦女旗袍樣式。
近代旗袍
從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旗袍在袖子及下擺部分,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變化:袖子從寬到窄,從長到短;下擺從長到短,再由短到長,完全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遷。本圖為彩綉曲襟低領旗袍,為二十年代末期的樣
7. 戲曲服裝雲肩的介紹
常用四方四合雲紋裝飾,並多以彩錦綉制而成,曄如雨後雲霞映日,晴空散彩虹,故稱之謂:雲肩。雲肩,在漢民族服飾文化中,是一種獨特的服飾款式,裝飾圖案內涵豐富,符號的藝術語言,數字的喻意,文化底蘊哲理深邃;雲肩,又是漢民族吸納外來服飾文化,融會貫通,升華入化為自己的民族服飾結晶;雲肩,也是中國服裝史上,平面與立體設計巧妙構思的典範。雲肩也叫披肩,多以絲緞織錦製作,大多數雲肩用四個雲紋組成,叫四合如意式,還有柳葉式、荷花式等等,上面都有吉祥命題,例如富貴牡丹、多福多壽、連年有魚等等。明清的時候流行很多,大多都在婚慶喜宴等場合使用。
雲肩是從隋朝以後發展而成的一種衣飾,它圍脖子一周,佩戴在肩上。到清代時,雲肩普及到社會的各個階層,特別是婚嫁時成為青年婦女不可或缺的衣飾。發展到後來,雲肩多在歲時節令或婚嫁時佩戴。雲肩的形式多為「四合如意」形,也有條帶狀。雲肩的製作一般做成兩層八片垂雲,每片雲子上或刺綉花鳥草蟲,或刺綉戲文故事。
雲肩的形成歷史,秦漢以前的文獻尚無有關文字記載,從服飾款式看,其當受北方游牧民族觀念的影響,是外來的服飾樣式。其圖象資料,最早見於敦煌隋代壁畫,已經中國化的觀音菩薩身披雲肩。雲肩,在漢民族中盛行,至遲在唐宋時期,上層貴族社會服飾已經流行「五雲裘」衣,雲肩盛裝了。雲肩,隋唐時雖披在外來的菩薩肩上,卻與本土文化道家思想關系密切;雖然來自外來民族服飾文化,卻由於崇拜天的意識內因,化為我用,從而成為「天人合一」空靈恢宏的民族服飾文化典範。
雲肩的大結構,基本上是對太陽崇拜的抽象化。如「Ⅹ」紋的放射形,或旋轉式放射形,或象徵四時八節的「米」字形,或以「 」(甲骨文 即巫字)護身符號為骨架。
雲肩的圖案構成,完全是運用藝術符號及其數字所組成,圖案雖有護身符作用,但不同於道教驅鬼召神的「符 」,更不是調兵遣將的「虎符」遺風;每件雲肩都各自有一個主題,都離不開人們對愛情、婚姻的美好祝願。由於雲肩圖案內容涵蓋豐富,要解讀雲肩圖案構成的涵義,需要對典型圖例進行剖析欣賞。
8. 清朝官員戴的雲肩有什麼用大神們幫幫忙
「天人合一」的文化創意 雲肩的形成歷史,秦漢以前的文獻尚無有關文字記載,從服飾款式看,其當受北方游牧民族觀念的影響,是外來的服飾樣式。其圖象資料,最早見於敦煌隋代壁畫,已經中國化的觀音菩薩身披雲肩。雲肩,在漢民族中盛行,至遲在唐宋時期,上層貴族社會服飾已經流行「五雲裘」衣,雲肩盛裝了。雲肩,隋唐時雖披在外來的菩薩肩上,卻與本土文化道家思想關系密切;雖然來自外來民族服飾文化,卻由於崇拜天的意識內因,化為我用,從而成為「天人合一」空靈恢宏的民族服飾文化典範。 雲肩,「天人合一」的文化創意,來自於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思維方式,是綜合性的講究萬物之間的相互包容與和諧。中國,自古以來,是世界上較早以農立國的民族,而農業是人類偉大的發現;農業定居後,人們重視天象氣候變化與人的生存環境綜合性關系,反映在代表社會意識的哲學上,道家思想天與人的「天人合一」哲理觀念,用現代語來說,也就是早在二三千年前的春秋戰國,中國古人便已重視了「道法自然」,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了;這也是雲肩的「天人合一」文化創意,在中國服飾文化中的價值。 雲肩的構想,與中國建築的意境一致,審美情趣,脈脈相通。譬如,中國古代宮廷建築,講究四方四合,直到明、清建築帶有宗教祭天的天壇,典型地象徵了中國「天圓地方」的造景觀念:祈年殿傘形的圓屋頂象徵天,方形的祭天拜台象徵地;以天壇建築物為中心,四周為參天柏樹擋住了人的視線,也擋住了喧囂的紅塵,天壇建築雖然高度並不太高,仰望天空,但給人的感覺,彷彿人就置身於天際之間,令人憬然醒悟,中國的意象思維之含蓄高超。再看,中國服飾雲肩的整體造型,打開來,從平面圖觀看,外圓內方,象徵天圓地方;立體地觀看,穿在人的身上,雲肩上刺綉的「一年景」四季花果,四周垂吊著綠色長穗,恰似大自然的森林一般,籠罩住人的主體,給人的感知,和天壇建築一樣,也有「天人合一」的深刻內涵。東方的意象思維,和西方的具象思維——直白方式的創意作一比較:西方溝通人與天的崇教建築,教堂塔尖高聳直插雲霄,西方服飾的時裝設計,表現人與自然的關系,用具象的瓜果直接裝飾於人戴的帽子之上;而中國服飾雲肩的「天人合一」創意,文化內涵要比西方服飾,更富有詩意,包羅萬象,博大精深,耐人尋味。 符號與數字構成的涵義 雲肩的大結構,基本上是對太陽崇拜的抽象化。如「ⅹ」紋的放射形,或旋轉式放射形,或象徵四時八節的「米」字形,或以「 」(甲骨文 即巫字)護身符號為骨架。 雲肩的圖案構成,完全是運用藝術符號及其數字所組成,圖案雖有護身符作用,但不同於道教驅鬼召神的「符」,更不是調兵遣將的「虎符」遺風;每件雲肩都各自有一個主題,都離不開人們對愛情、婚姻的美好祝願。由於雲肩圖案內容涵蓋豐富,要解讀雲肩圖案構成的涵義,需要對典型圖例進行剖析欣賞。 首先,要剖析了解雲肩上常用的藝術符號含意;由於雲肩已流行1500年之久,要在分寸之間包容萬物、美育哲理,藝術語言必須符號化、規范化、程式化。例如雲勾紋常與如意頭相結合,據我們考證如意是對龍蛇圖騰的生殖崇拜,蛇與卵的抽象化,在漢畫像石中還可看到「蛇穿如意」的具象到抽象圖案模式,古代「箭穿綵球」招親便是同樣內涵。又如象徵兩性愛情的鳥含花、鳳穿牡丹、蝶戀花等,象徵福(蝙蝠)、祿(鹿)、壽(桃子、仙鶴、龜紋)、福壽(植物佛手)諧音的藝術符號;象徵財富的聚寶盆、劉海戲金蟾等。中國人在表現手法上是以人為主體的意象寓意,最喜用春花秋實、瓜蒂連綿,表示圓滿結果。 舉例一,山東民間「四合如意」雲肩圖案,在內容與藝術構成上,大結構是採用 形,而中心部位又是米字格式,藝術符號含意在雲勾如意紋內,綉以四季盆花或折枝花,用大自然的四季興旺喻意家庭興旺;米字格的雲勾中間,是很明顯的男根生殖崇拜符號,與四方的如意相對稱吻合,又把春花秋實的瓜蒂置於 形的四個方位,由生殖繁衍再演釋出多變化的如意紋;民間藝人擅於運用藝術符號,不言而喻「四合如意」的美滿結果。 舉例二,河南民間「多福多壽」雲肩圖案,用10位數字的10個花托,放射形排列10個蝙蝠,托起似花非花的桃子,採用三者喻多的吉數,圖案簡單明了,喻意清楚,是祝願新人十全十美「多福多壽」。此類雲肩,亦可用做老人慶壽盛裝。 舉例三,山西民間「萬年如意」柳葉式旋轉放射形雲肩,在紅底的雲勾上,運用著名的刺綉手法「三藍綉」潤色,日光下觀看,紅與藍的合成,往往內現紫氣瑞光,象徵吉祥。此雲肩在數字的運用上也是有講究的,內圈柳葉與外圈雲勾,正好各自27片(此物因為清代遺物,衣扣處柳葉和左肩第三片雲勾各丟掉了一片),即內外各自三三見九,三九二十七片,一共54片。中國人傳統觀念一向以九為吉數,偏愛春天柳葉青青,喻為數以萬計,故此雲肩取名「萬年如意」,是以借藝術符號、用數字喻意的典型之作。 舉例四,河南地區「福慶如意」雲肩,此件有可能為清代士大夫人家遺物,因為雲肩運用的藝術符號中有中國古代樂器——磬,慶與磬諧音,一般說農村農民不知磬為何物,符號是一目瞭然的藝術語言,首先佩帶人家要有此修養。「福慶如意」在圖案藝術構成中,蝙蝠雖已圖案化,結構的放射形狀,每條如意頭,直插花形圖案與蝙蝠緊扣,間隔以磬。在每個單獨綉片中,除用折枝花、蝶戀花外,還特地綉了象徵高壽的丹頂鶴,象徵招財的劉海戲金蟾。從數字運用上,講究綉片總和,其中:蝙蝠變形28片,磬24片,如意頭14片,三組相加等於66片,連綴起來總數象徵六六大順。
9. 中國古代女性服飾肩上的裝飾品為何要叫雲肩有何說法
雲肩之美名的確定得益於它的色彩斑斕、奇工意巧,披在女性的肩頭仿若朝雲彩月,又似雨後雲霞,是中國古代女性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之中,漢族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服飾文化,才形成了美麗的雲肩,這也是漢族獨特的服飾部件之一,其中代表的民族服飾文化更是意義豐富。
雲肩在使用之時常常還會搭配一些其他的小飾物,比如說小銀鈴,民間常常會在每片雲子的吊穗上綴好銀鈴,每當新娘子婷婷裊裊地走動時,肩上的銀鈴也會隨之而動,悅耳動聽,不僅滿足了看客們的觀賞需求,還賦之於流動的樂曲之妙。這樣一條精緻的雲肩對於新人來說,代表著他們會在新婚大禮之後步入新的生活,一如雲肩一般,似朝雲彩月,若雨後雲霞,皆旭日燦陽。
10. 繁花似錦之紋飾,古代的雲肩究竟是怎樣的
雲肩的起源其實很簡單,就是古人為了讓領口和肩膀保持整潔,創造出的一種類似披肩的衣物。但後期隨著時代的發展,雲肩就漸漸發展成一種裝飾物,古人把雲肩設計的非常精美,不僅能突出衣物的華貴和美艷,也能襯托出古人的好氣色。
顧名思義雲肩大多都是以雲彩作為刺綉圖案,幾乎每一個圖案都象徵著美好的寓意,畢竟古人都吉祥如意看的還是很重的,它有柳葉式,荷葉式,如意式等。款式多樣,花型繁多,是古人裝飾美麗的衣物。
古人大多迷信,覺得充滿吉祥的服飾穿到自己身上就能寓意吉祥如意,雲肩剛好有這個效果,無論是從選色配花還是整體構造上,雲肩都寓意著吉祥。這也是雲肩能從古至今都流傳的原因之一!如今很多的戲服都離不開雲肩的裝飾,很多華美的戲服如果少了雲肩,就少了那麼一些韻味和底蘊,讓人覺得非常惋惜。所以雲肩是中華人民對未來的一種嚮往和憧憬,它的存在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