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保佑的諺語

保佑的諺語

發布時間: 2021-02-07 02:44:57

『壹』 上帝保佑起得早的人,這句話是哪國諺語

上帝保佑起得早的人 西班牙諺語

『貳』 祝福的諺語

信息打開笑不停,職場生存取真經:工作要不斷改進,口碑要遠近著名,處事要謹言慎行,待人要滿腔熱情,做事要意志堅定,決心信念要持之以恆,祝事業成功!
快樂的新年列車剛剛駛過,幸福永遠存入史冊。帶上新年的喜悅,迎接新的生活,舍棄所有愁煩,扔掉心中迷茫,插上成功的翅膀,翱翔奔向前程似錦的明天。祝你事業順利,夢想成真!
春節長假熱鬧多,朋友應酬無法擋。喝酒熬夜盡情樂,身體透支也情願。如今假期快結束,調整作息蓄精神。願你回歸正軌定下心,踏踏實實去工作。祝你事業有成!
周末讓人懷念,周一令人厭倦。對周末,咱願意日日與君好;對周一,咱希望老死不相見。周末是相見時難別亦難,周一是東風無力百花殘。盼周末,共祈願。
醉酒中自語高興,迷糊時不忘朋友,搖晃中說沒有醉,不聽勸還要喝酒。朋友你該清醒了,假期已到上班了。祝你工作有勁頭,干好工作領導誇,今年再勵創佳績,先進個人非你屬。
新的工作新的啟程,新的路程心的奮發,離開校園的象牙塔生活,踏入職場,第一天上班,懷著謙遜的態度,帶上愉悅的心情,努力奮斗吧。
周一周二樂淘淘,精神充沛效率高;周三心穩煩惱少,情緒穩定工作好;周四疲憊脾氣燥,上緊發條迎明朝;黎明之前雖黑暗,堅持才可曙光照!周四了,打起精神,願你享受每一天!

『叄』 常聽人們說「祖宗保佑…」佛又講人死了會投胎,那祖先怎麼保佑我們

1 這個世間,古時候世間人考取功名,考取舉人或者考取進士,第一樁大事,回家去拜祖宗,報祖宗的恩德;第二個,要去叩謝老師,去拜老師。 2 拜哪個老師?拜啟蒙的老師。啟蒙的老師比什麼都重要,那真正是恩師。可能啟蒙老師是個窮秀才,自己無論得多大的功名,做多大的官職,絕不敢輕視自己啟蒙的老師。 3 佛門裡面出了家、受了戒,頭一個去拜老師,報本反始。去祭祖、去拜老師,這都是什麼?不忘本,人心淳厚,一生當中不忘記父母之恩、老師之恩,所謂孝親尊師。 4 世間人不懂得孝順父母,我們在香港建了一個「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為什麼要這樣做?佛教我們的,孝養父母。 5 我們用什麼方法報父母、祖宗之恩?我們學佛、學習聖賢的教導,來報父母、祖宗之恩。我們提倡孝道,我們以真誠清凈心念佛來供養祖先。 6 春秋我們舉行祭祖,這都是表演給社會大眾看的,我們不忘祖先。幾千年的祖宗我們都不忘他,我們還要紀念他,眼前父母哪有不孝的道理?這就是什麼?尋根。 7 現在社會上有這么一個名詞,尋根。我從哪裡來的?父母生我、養我、育我。我的父母從哪裡來的?他有他的父母,我們叫祖父母。祖父母從哪裡來的?叫曾祖父母,曾祖父母從哪裡來的?高祖父母。 8 一代一代往上追,我們先祖紀念堂是追到五千年,我們的祖宗三皇五帝,不忘本!這是人倫的大道,這是隨順自性的大道,不能不知道。 9 佛是我們根本的老師、創教的老師,我們今天得到佛法薰修的利益,這個恩德從佛來的。我們佛弟子供養釋迦牟尼佛形像,念念不忘佛的恩德,這是慎終追遠、報本反始,這跟中國人家裡面供祖宗牌位一樣。 10 祖宗雖然離我們很遠,幾千年、幾百年,我們後人還是念念不忘祖宗之德,你說這個心地多厚! 1 我們中國的祖先最重視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五千年來,從堯舜禹湯一直到清朝末年,小孩從生下來,父母就教他怎麼做人。反觀現在的父母,他忽略了家教,小孩從小沒人教了,可是小孩也在學,他從哪裡學?他從電視學。 2 我在國外住的時間久,外面的情形,我知道得清清楚楚。在美國,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電腦,電腦裡面除了學習他自己的功課之外,他能夠收到很多的訊息,其中負面的佔了百分之九十九。 3 電腦裡面的這些訊息,幾乎都是暴力、色情、殺盜淫妄,小孩從小受這樣的教育,這個社會怎麼能安定?怎麼可能會有和平?要知道,現在所有的社會問題,都是由於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出了問題,因此要挽救這個世界,只有恢復聖賢的教育。 4 全世界古聖先賢的教誨,真是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都是教導我們要放棄物慾。我們中國老祖宗講得非常有系統,學習從哪裡起?從格物起。格物,是革除慾望,在佛法講,就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格物致知」,物慾沒有了,智慧才能生得起來。 5 一個人的心充滿了慾望,充滿了自私自利,哪來的智慧?他一生所學的只不過是知識,不是智慧,為什麼?智慧是從清凈心裡生出來的,是從慈悲心裡生出來的。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6 我們在國外看到,科學家確實是有些智慧,你仔細再觀察科學家,他們的興趣專注在研究、觀察某個項目,確實他沒有想到物慾,也沒有想到個人的名聞利養、自私自利,他是全部精神、時間都用在研究方面,所以他有成就。 7 如果他自私自利的心很重,他的慾望意念很重,那個科學成就就沒有了,就等於零。由此可知,世出世法的成就,都在我們老祖宗所講的「教之道,貴以專」。 8 「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是真理,所以小孩從小學習,就要遵守這個原則:專攻,而不是雜學。一雜就亂了,只能學到常識、皮毛,不能夠深入精髓,我們想到這些,對於我們的祖先,自然生起恭敬的心、感恩的心。 1 祭祀天地鬼神、祖先,我曾經說過,這是教育,這不是迷信。祭祀祖先的意義是不忘本,所謂「返本報始」,這是人道的大根大本,這是教人誠敬忠信,愛人如己,事死如生。 2 中國古時候的廟是祭祀鬼神的場所,帝王家裡面供養祭祀祖宗的叫太廟,民間的叫家廟。後來,出於對帝王的尊重,帝王的稱廟,一般人家的不稱廟,稱祠堂。祠堂教人倫理、道德,這是根本的教學,所以,祠堂決定不能夠廢除,祭祀不能夠廢除。 3 帝王有太廟,民間有宗祠,人人在年節都祭祀祖先,都沒有忘掉祖先,這是提倡孝道具體的表現,從遠古一直到現代,團結我們這個民族,使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一直到今天,還沒有被歷史所淘汰,而且看到這個民族,還是有前途,還是有希望,那個根源就在此地。 4 祭祀天地鬼神,跟天地鬼神打交道,把這個關系搞好,他們能夠保佑這個地方國泰民安,減少災害,這有道理,不可以說它是迷信。現在人不明白這個道理,用「迷信」兩個字一筆抹殺,種種災難現前,他不曉得災難的起因。 5 祭祀鬼神,我們要特別注意的,不可以用酒肉。古時候祭祀鬼神,雖然說是用「玄酒」,其實那是水。祭祀我們都用素食,素食也不要做成動物那個樣子,什麼素雞、素鴨,你看看你那個殺生的念頭還沒斷,這是錯誤的,這有罪過! 6 可是世間人不曉得這個道理,以為如果不殺生祭祀,這就好像大不敬。殊不知殺生祭祀是造作很大的罪業,決定不會得到天地鬼神的保佑。諺語里頭常講,「上天有好生之德」,既然他好生,你怎麼可以殺生去祭祀他,哪有這個道理? 7 我們人生在世,與天地鬼神息息相關,所以人與人的關系要處好,人與天地鬼神的關系也要處好,古人懂得這個道理——不但中國的古人懂得,我們看看全世界的古人都懂得,都懂得祭祀鬼神。 8 現在人把這些看作迷信,極力地排斥,把鬼神的關系搞壞;換句話說,得不到鬼神的幫助,如果鬼神再從中作亂、再從中破壞,那我們就苦了,我們沒有能力招架。所以要覺悟,要跟天地鬼神和睦相處。 ——轉自凈空法師《輕松學佛法》 南無阿彌陀佛

『肆』 關於……的名言警句

1、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中國)

2、沒有雄心壯志的人專,他們的生活缺屬乏偉大的動力,自然不能盼望他們會有傑出的成就。---華羅庚(中國)

3、「難」也是如此,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條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華羅庚(中國)

4、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峰採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華羅庚(中國)

5、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華羅庚(中國)

6、在尋求真理的長征中,唯有學習,不斷地進習,勤奮地學習,有創造性的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華羅庚(中國)

7、壯士臨陣決死,那管些許傷痕,向千年老魔作戰,為百代新風斗爭。慷慨擲此身。---華羅庚(中國)

『伍』 關於春節的俗語和諺語

1、「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
除夕是指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與春節首尾相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時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窮歲盡」,表示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除夕之夜是年節的第一個高潮。
守歲,俗稱「熬年」,是從吃年夜飯開始。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具家庭親情、充滿溫馨祥和的家宴,此時,人們不僅享受著滿桌佳餚,更享受著濃濃的親情和節日的喜慶。年夜飯之後,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開始守歲,共同辭舊迎新。在晉代就有除夕守歲習俗,南北朝時已很普遍,進入隋唐後守歲很盛行,宋代沿襲唐風更盛。
另外,漢代已有除夕夜晚飲椒柏酒(用草葯配製的葯酒)以驅邪祛病的習俗,後世改為飲屠蘇酒,王安石有詩「春風送暖入屠蘇」。現如今,我國南方仍有年節時全家老小歡聚酣飲屠蘇酒的風俗。
2、「年來到,年來到,閨女要花兒要炮,老婆要個煊棉襖,老頭要個新氈帽。」
過年大家都要圖個吉利,要年新禮物。這禮物不論貴賤,一年到尾總該有個「新」來圖來年吉利。而《正月十六請閨女》則更有童謠的情趣與年節的歡樂氣氛。「木杴板,挖膠泥,正月十六請閨女,殺公雞,宰母雞。公雞說:我的脖子長,殺我不如殺那隻羊;羊說:我四條金腿往前走,殺我不如殺那隻狗;狗說:我白天看家晚上歇,殺我不如殺那隻鱉;鱉說:我往河裡縮一縮,殺我不如殺那隻豬;豬說:喝了我的血,吃了我的肉,殺我不如殺恁舅。」
3、「新年到,放鞭炮:一響鴻運照;二響憂愁拋;三響煩惱消;四響財運到;五響收入高;六響身體好;七響心情妙;八響平安罩;九響幸福繞;十響事業節節高!」
「爆竹聲中一歲除」。除夕之夜,交子時刻,天空中,火光閃閃,轟鳴陣陣,隆重、熱烈的鞭炮聲送走了舊年,迎來嶄新的一年,把春節推向了高潮。據史料記載,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類的易燃品製成的火炬。
因為我國南方盛產竹子,這個習俗首先是從南方流行起來的。當竹子燃燒時,竹節里空氣膨脹,引起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爆竹的名稱也由此得來。大約到了唐代,人們把火葯裝在竹筒里點燃。宋代人們已經普遍使用內裝火葯的紙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現在的炮仗了。
4、「五窮媳婦五窮排,家家門上送出來」
正月初五「送窮」,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對於南方人來說,初五是迎財神的日子。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這天人們爭先早起,敲起金鑼,燃起鞭炮,擺上供品,迎接財神,俗稱「接路頭」。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5、「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
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
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古代,從臘八開始就有了年的徵兆,俗語便說「臘八大如年」,可見臘八當時的重要性。北方有句民諺:「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意思是說臘八前後的兩天是一年中最冷的。

『陸』 表示傾訴友情的格言、諺語。

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政治的嚴正的朋友。----- 愛因斯坦 不論是多情的詩句,漂亮的文章,還是閑暇的歡樂,什麼都不能代替親密的友情。 ----- 普 希 金 人的生活離不開友誼,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誼卻是不容易的。友誼需要用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護理。 ----- 馬 克 思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長緩慢的植物。——華盛頓 友誼永遠是一個甜柔的責任,從來不是一種機會。——紀伯倫 摯友如異體同心。 ——亞里士多德
誰也不能擊敗那能夠同經常責備他的人保持友誼(印度)
朋友之間的意見,不要留到第二天(非洲)
一個沒有好朋友,就不會看到自己的缺點(蘇聯)
朋友的一拳,勝過敵人的一吻(非洲)
敵人的笑臉能傷人,朋友的責難是友愛(蘇聯)
除了一個真心的朋友之外,沒有一樣葯劑是可以通心的----(英國)
從另一個人的諍言中所得來的光明,比從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斷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干凈純粹(英國)
用蜜來誘你的不是好朋友,忠言逼諫你的才是好朋友
對你嚴肅的面孔,那是一盞明燈(柯爾克孜族)
友誼中的小爭吵如在食物中加些胡椒粉一樣好(匈牙利)
拄棍要拄長的,找伴要找強的

『柒』 關於勤奮的諺語

1、勤奮的人是時間的主人,懶惰的人是時間的奴隸。

2、常用的鑰匙最光亮。—內— 英國諺語

3、休息休容息,腦子生銹。—— 德國諺語

4、勤奮的人是時間的主人,懶惰的人是時間的奴隸 —— 朝鮮

5、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

6、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7、勤奮者廢寢忘食,懶惰人總沒有時間 —— 日本

8、謹慎的勤奮帶來好運 —— 英國

9、勤奮和智慧是雙胞胎,懶惰和愚蠢是親兄弟。—— 民諺

10、上帝保佑起得早的人。—— 西班牙諺語

11、哪兒有勤奮,哪兒就有成功。—— 諺語

12、智慧源於勤奮,偉大出自平凡 。—— 民諺

13、勤奮和智慧是雙胞胎,懶惰和愚蠢是親兄弟。 —— 民諺

『捌』 豬年祝福語,歇後語,諺語,成語.

上陣……倒打一鈀
駝背子牽母豬……前世的冤
馬店買豬………沒那市(事)
狗豬不食其餘、牧豬奴戲、泥豬疥狗、泥豬癩狗、泥豬瓦狗
人怕出名豬怕壯、一龍一豬、豬卑狗險、豬朋狗友、豬突豨勇
指豬罵狗

與豬有關的成語:
1、牧豬奴戲
2、人怕出名豬怕壯
3、豬卑狗險
4、豬突豨勇(豨:野豬)
5、狼奔豕突
6、封豕長蛇
7、豕交獸畜
8、豬欠狗債
9、豬朋狗友
10、一龍一豬
11、行同狗彘
12、信及豚魚
13、殺彘教子
14、牧豕聽經
15、見豕負塗
16、狗彘不食其餘
17、狗彘不若
18、敝鼓喪豚
19、三豕涉河
20、遼東白豕
21、魯魚亥豕
22、豚蹄穰田
23.豬狗不如
24.死豬不怕滾水燙.
與豬有關的歇後語:
豬八戒喝磨刀水……心裡秀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豬嘴上插蔥,裝象
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
熱鬧處獻母豬……盡丟丑
豬八戒上陣……倒打一鈀
駝背子牽母豬……前世的冤
馬店買豬………沒那市(事)
和豬有關的笑話:
上世紀六十年代,前蘇聯國家元首赫魯曉夫到一個飼養場視察,隨行記者抓拍了一張赫魯曉夫視察養豬場的照片,照片的畫面是赫魯曉夫站在一群肥肥胖胖的豬中間指手劃腳的作指示.後來記者把這張照片配發在當天的報紙新聞上並作了文字說明「赫魯曉夫情牽豬群」.但是報社總編審查初稿時一看照片的標題馬上不高興了,要求記者立刻改換標題.記者回來想了想,改為「赫魯曉夫在豬中間」.報社總編看完後還是不滿意,要求再改一次而且不準再出現「豬」這個字眼,記者回來後又想了想,改成一個現在很流行的說法,但是他怕總編還是不滿意,繼續命令他修改標題,所以這次他自做主張沒有拿給總編審查.
第二天,蘇聯的讀者在當天報紙的頭版頭條都看到了剛才提到的那張照片,旁邊的標題是「赫魯曉夫同志和朋友在一起(左三為赫魯曉夫同志)」.

『玖』 有關於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其他諺語

飽人不知餓人飢,得隴望蜀,貪心不足,規求無度,不知紀極

『拾』 七夕節的諺語

七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習俗:少女拜織女 讀書人拜魁星
節日夜晚,人們要抬頭觀看牛郎織女的鵲橋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偷聽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由於地域文化的差異,同一個七夕節,在各地的節日活動內容也各不相同,反正是豐富多彩。不過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這里略加闡述。

種生求子: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拜織女:「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麼,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准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根據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須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奇。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試時,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麻面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拜「床母」:台灣七夕除拜七娘媽之外,往往也另備小碗油飯到房中拜「床母」,二者應有類似含意。生產、育兒,這都是女性無可替代的職責,因此這類神只也都是女性神;在女性神與女性信徒之間,遂構成密切的聯系,化解了女性在承擔母職時的焦慮與恐懼。「床母」,是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兒童的家庭,在當天傍晚時,在兒童睡的床邊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飯、雞酒(或麻油雞),焚燒「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時不宜太長,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約供品擺好,香點了以後,就可以准備燒「四方金」和「床母衣」,燒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長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會寵孩子賴床等。

漂針試巧:七月七日,為「女節」。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針,照水中之影,以試巧,復陳瓜果,爭相「乞巧」。

賀牛生日: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樹液洗頭發花草染指甲: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

「南瓜棚下聽悄悄話」: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迎仙」: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月下盟結,穿針引線:膠東地區,有祭拜七姐神的習俗,年輕女子常喜歡在七夕節著新裝,聚一堂,月下盟結七姐妹。有的還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還競賽穿針引線,爭得巧手之名。

吃巧食: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七夕儲水紅頭繩七個結:廣西某些地區有七夕儲水的習俗,認為雙七水洗浴能消災除病,體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將紅頭繩結七個結,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七姐會」: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穿針走線剪窗花: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凈水視影定驗巧拙:江蘇一帶的乞巧活動是取凈水一碗於陽光下曝曬,並露天過夜。即撿細草棒浮於水中,視其影來定驗巧拙。也有許多年青女子採用小針看水底針影來應驗智愚的。其他地區的漢族也多採用這種方式來應驗巧拙智愚。

接露水: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