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香山典故

香山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06 22:37:24

⑴ 誰能說出「卓爾經綸傳渭水 飄然風致赴香山」的典故

渭水指姜子牙八來十歲垂源釣渭水遇文王的典故,常用來標指八十歲的人。
這個是確切的。
香山不知道典故了。難道是指北京香山?上多古跡,還有香山寺- -!香山旁邊是萬壽山~~

類似的還有:耆老可入香山壽:碩德堪宏渭水濱。

⑵ 耆年可入香山壽的 香山壽什麼意思

「耆抄年可入香山壽」中的「香山壽」是指男性八十歲。

此句是對聯中的上聯,完整對聯為:
上聯:耆年可入香山壽
下聯:碩德堪宏渭水漠

「渭水」:指姜子牙八十歲垂釣渭水遇文王的典故,常用來標指八十歲的人。
此外,「香山九老」指唐代白居易、胡杲、吉旼、鄭據、劉真、盧慎、張渾、狄兼謨、盧貞9人,在洛陽龍門寺聚會,稱「香山九老」,香山九老壽命在七八十歲。

⑶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有什麼歷史典故

1、「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中的典故是:關盼盼香殞燕子樓。
2、典故詳情:
關盼盼,唐代名伎,徐州守帥張愔妾。白居易做客張府時與她有一宴之交,盛贊:「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張愔死後關盼盼獨居徐州的燕子樓,歷十五年不嫁。
元和十四年,曾在張愔手下任職多年的司勛員外郎張仲素前往拜訪白居易,他對關盼盼的生活十分了解,並且深為盼盼的重情而感動,因關盼盼曾與白居易有一宴之交,又傾慕白居易的詩才,所以張仲素這次帶了關盼盼所寫的「燕子樓新詠」詩三首,讓白居易觀閱。白居易展開素雅的詩箋,上面寫著這樣的詩:
其一: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其二: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理劍履歌塵絕,紅袖香消一十年。
其三:
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琴玉簫無愁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詩中展示了關盼盼在燕子樓中凄清孤苦、相思無望、萬念俱灰的心境,真切感人。白居易讀後,回憶起在徐州受到關盼盼與張愔熱情相待的情景,那時夫妻恩愛相隨,這時卻只留下一個美麗的少妻獨守空樓,怎不是人世間的一大憾事!白居易不由得為關盼盼黯然神傷,流下一掬同情的眼淚。捧著詩箋,大詩人愛不釋手地反復吟詠,心想:張愔已經逝去十年,尚有愛姬為他守節,著實令人羨慕。但是又轉念一想:即使如此情深義重,難舍難分,為何不追隨他到九泉之下,成就一段令人感嘆的凄美韻事呢?於是在這種意念的驅使下,白居易十分肅穆地依韻和詩三首:其一:
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卧床;,
燕子樓中寒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其二:
鈿帶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起即潸然;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墳上來;
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白居易設想徐州西郊的燕子樓上,秋來西風送寒,月明如水,更顯得凄冷與孤寂。獨居樓上的關盼盼想必受盡了相思的煎熬。張愔離去後,她脂粉不施,琴瑟不調,往日的舞衣也疊放箱中,根本再也沒有機會穿戴上身了。忽然筆鋒一轉,說到張愔(尚書)墓上白楊已可作柱,而生前寵愛的紅粉佳人還孤孤單單地獨守空幃,倘若真的情真義摯,為何不甘願化作灰塵,追隨夫君到九泉之下呢?白居易對關盼盼原本是一片同情之心,這時為何又要勸她以死殉情呢?這並不是他有心要傷害關盼盼,只因為按當時人們的道德標准來看,能以死殉夫,實是女人的一種崇高無上的美德。白居易認為,既然關盼盼能為張愔獨守空房,為什麼不再往前一步,從而留下貞節烈婦的好名聲,成為千古美談?在詩人的心目中,堅信節操和美名比生命更重要,他以為勸關盼盼殉情,並不是逼她走上絕路,而是為她指明一條陽光大道。為了更明朗地表達他的意念,他又十分露骨地補上一首七言絕句:
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張仲素回到徐州,把白居易為關盼盼所寫的四首詩帶給了她。關盼盼接到詩箋,先是有一絲欣慰,認為能得到大詩人的關注及柔筆題詩,是一種難得的殊榮。待她展開細細品讀,領會出詩人的心意所在,不禁感到強烈的震撼,心想詩中寓意也太過於逼人,用語尖刻,實欠公平。我為張愔守節十年,他不對我施以關懷和同情,反而以詩勸我去死,為何這般殘酷?因而她淚流滿面地對張仲素道:「自從張公離世,妾並非沒想到一死隨之,又恐若干年之後,人們議論我夫重色,竟讓愛妾殉身,豈不玷污了我夫的清名,因而為妾含恨偷生至今!」 說罷,她不可遏制地放聲大哭,哭自己的苦命,也哭世道的不平。張仲素見狀,心中也感酸楚,在一旁陪著她暗暗落淚。哭了不知多長時間,漸漸地,關盼盼似乎已從憤激的心情中理出了頭緒,於是強忍著悲痛,在淚眼模糊中,依白居易詩韻奉和七言絕句一首:
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
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台不相隨。
關盼盼的詩中有自白、有幽怨、更有憤怒。詩中所言的「形同春後牡丹枝」,是承襲當年歡宴時白居易誇贊她「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之句而來,那時花開正艷,如今卻如同春殘花將謝;「舍人不會人深意」是痛惜白居易不能了解她真正的心態,在她花開時捧贊她,當她即將凋落時,竟還雪上加霜。事到如今,她本早已了無生趣,既然有人逼她一死全節,她也別無選擇了。
張仲素離開燕子樓以後,關盼盼就開始絕食,隨身的老僕含淚苦苦相勸,徐州一帶知情的文人也紛紛以詩勸解,終不能挽回關盼盼已定的決心。十天之後,這位如花似玉、能歌善舞的一代麗人,終於香消玉殞於燕子樓上。彌留之際,她勉強支撐著虛弱的身體,提筆寫下:
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這句話是針對白居易而言的。凄苦獨居了十年的關盼盼,對於生死其實已經看得很淡,以死全節對她來說,其實並不是一件傷心之事;但她恨只恨自己的一片痴心,卻不被白居易理解,以為自己不願為張愔付出生命,

關盼盼(2張)
反而拿一個局外人的身份逼自己走向絕路。在關盼盼眼中,鼎鼎大名的白居易這時已成了一個幼稚的兒童,那裡能識得她冰清玉潔的貞情呢!她以自己高貴的死,回敬了大詩人白居易。白居易聽聞死訊也大為後悔。若干年後,他歸隱洛陽香山,心知時日不多,就遣散了侍姬樊素與小蠻,不想她們重蹈關盼盼的悲劇。[4]

⑷ 北京"西山晴雪"有怎樣的歷史典故

乾隆皇帝在位的時候,經常愛出遊私訪,許多名勝古跡都留下了他的御筆題詞,民間曾流傳下一句話說:"乾隆爺的字兒,不值一個子兒(一個銅錢)。"這說明了他題字的多和濫。

北京西郊的香山靜宜園是冬天觀雪,春日賞花的勝地,也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當年乾隆帝就經常來這里觀景,還把"西山積雪"改成了"西山晴雪"。關於乾隆帝此舉,還真有說頭呢。

有一年二月初八的早晨,乾隆皇帝上完早朝,剛出殿門,就看見了庭院里滿天飛舞的雪花兒。他心情很舒暢,不由得想起了著名的"西山積雪",於是忙叫人更衣備輦,在大臣們的陪同下,直奔香山。

雪後的香山,一片銀裝素裹,景色格外迷人,乾隆登上半山腰的一塊大岩石,欣賞著大清江山如此之美景,心情更加地舒暢。這時,大臣劉墉說,這里的景色美倒是美,就是名字有點俗,因為雪都是積在一起的呀。

乾隆聽了點點頭,並讓他給重起個名。聰明的"劉羅鍋"在皇帝面前自不敢多言,而是讓皇上賜名。乾隆想了半天,說叫"香山春雪",但又覺得不好,又想不出別的,就只好回宮了。

回宮之後,乾隆心裡覺得很不舒服。他想,自己作為堂堂一國之君竟然連個名字都起不好,真是丟人。第二天,他又讓劉墉陪同去了香山。

到了香山,他們來到半山亭北面的一塊岩石上。乾隆遙望遠方,天空萬里無雲,環視四周,漫山遍野則是皚皚白雪,他不禁脫口說道,不如就叫"西山瑞雪"吧!

劉墉一聽,心想,還不如叫"西山積雪"呢。但又不好駁了皇上的面子,只是點了點頭。

乾隆叨嘮了幾遍,好像也覺得不太恰當,但一時又想不起好詞兒,就只好先叫"西山瑞雪"了。

陽春三月,正值踏青賞花的好時節。向來喜游的乾隆皇帝又在大臣紀曉嵐和劉庸的陪同下,一起來到了香山。當他們經過萬壽山時,遠遠地望見香山的四周一片潔白,酷似春雪覆蓋,頓時游興倍增。不一會兒,他們登上了半山亭。在這里舉目四望,只見漫山花開,芳香宜人,輕風吹來,花瓣紛紛揚揚,如雪飄動。

紀曉嵐說,這漫山的鮮花,其實大部分都是杏花。而香山的得名就緣自這杏花之香,明朝曾有人用"西山霽雪"來贊美杏花紛飛的宜人景象。

聽紀曉嵐這么一說,乾隆忽然想起年初時來香山賞雪時把"西山積雪"改為"西山瑞雪"的事兒。乾隆徵求紀曉嵐的意見,認為都不雅。經過反復斟酌,最後乾隆決定用"西山晴雪",這四個字。

他說:"冬日漫山雪飄,初晴最宜觀景;春日花飄如雪,滿目清新。"劉墉聽後,連連稱好,以為妙哉。乾隆聽到稱贊,更是喜悅。

劉墉說道:"陛下,您起了如此美妙的名字,何不親筆御題呀?"

"對!快快備下文房四寶,讓萬歲乘興而題。"這可是乾隆的拿手好戲,跟他出行,文房四寶那是隨叫隨到。

於是,乾隆揮毫潑墨,一氣呵成"西山晴雪"四個大字。其後,在劉墉的建議下,為了使其"萬古流芳",便又揮筆在岩石上寫下了這四個大字。乾隆趁著興奮勁兒,還提筆作詩一首:"銀屏重疊堪虛明,朗朗峰頭對帝京。萬壑晶光迎曉月,千林瓊屑映朝晴。"

此後,當乾隆再來香山時,總覺得題過字的那塊岩石不大順眼。於是又叫人運來一塊大石碑,重新題了"西山晴雪"四個大字,並立於半山腰處。

⑸ 香山寺的歷史典故簡介大約200字左右

個人能貝多芬而黑色人紅色

⑹ 北京香山有哪些典故

相傳,在七八百年前,皇帝下令把全國最有名的木匠都抓來,要在西山一帶修建一座規模宏大的廟宇。

在蘆溝河邊上(今永定河),住著一位三十多歲的馬木匠,傳說他的祖輩師傅是魯班爺的徒弟。馬木匠手藝超群,方圓幾十里提起他沒有不豎起大拇指的。

有一天,皇帝派人到蘆溝河一帶抓人,剛到那裡,就聽說馬木匠的手藝高強,於是第一個去抓馬木匠,可馬木匠不願意去,因為他放心不下七十多歲的老母親,但老百姓怎麼犟得過官府呢?馬木匠還是被抓走了。

馬木匠被抓到西山以後,終日寢食難安,他一直惦念著年邁的母親。每天幹完活以後,他都要爬到山上,向著家鄉的方向遙望,想回家看一看老母親!

有一天,馬木匠正干著活兒,忽然看見地上有個閃閃發光的東西,撿起來一看,是一小塊碎銀子。他猜想可能是判官們丟的,他見四周一個人也沒有,便把銀子揣進了懷里。

晚上下工後,他跑到小鎮上買了一柱香,然後就向山頂爬去。可山頂上除了兩塊大岩石,光禿禿的什麼也沒有。他捧著香四處找,也找不到一個能插香的地方。可能是跑累了,他想躺倒休息一會兒。

忽然,一隻閃閃發光的金香爐從很遠很遠的地方飛來,它越飛越近,一直飛到了他的腳下,他高興極了,插上香就拜,使勁磕頭,結果頭磕在岩上上,他猛地醒了。原來是一個夢。

他揉了揉迷迷糊糊的眼睛,一抬頭猛然愣住了,他發現岩石上真有一個金光耀眼的東西,啊,是一隻金香爐。

他定了定神,確實是一隻金香爐,接著他插上那炷香,雙膝朝家鄉的方向一跪,正想祈禱什麼,便聽見有人喊救命。

他順著聲音看去,見一隻惡狼正在追趕一位衣衫襤褸的工匠師傅。他馬上站起來,抱著金香爐跑了過去。等他跑近一看,原來被狼追趕的人,正是自己的同鄉李石匠。

他丟下金香爐,上前一把抓住惡狼的尾巴,死死拖住。由於他幹了一天的活兒,早就沒多大勁兒了,被惡狼拖出十幾步遠,摔倒在地,還沒等他爬起來,惡狼已經撲了過來......

李石匠得救了,馬木匠卻被惡狼咬得渾身是傷,昏了過去。李石匠邊喊邊把他抱到一塊山石上,這時候馬木匠已經奄奄一息。"金香爐,金香爐......"李石匠連忙將金香爐舉到他面前。"別忘了給我娘燒一炷......"話還沒說完,就閉上了眼睛。

李石匠哭喊著,撲倒在他身上。正在山下吃飯的工匠們聽到哭喊聲,丟下碗筷跑上山來,大夥兒含著眼淚把馬木匠埋在了山頂上。

為了紀念馬木匠,工友們買來幾十炷香插在金香爐里,點著後把它埋在了馬木匠的墳上,並把山頂上那兩塊大岩石鑿成了香爐形,壓在了埋著馬木匠的地方。從此,這岩石下面常常冒出一縷縷輕煙,從遠處看,好似香煙繚繞,裊裊升空。

後來,人們就把埋著金香爐的這座山,叫成了"香爐山",把山的最高峰叫成了"香爐峰"。時間一久,人們便把"香爐山"叫成"香山"了。

⑺ 北京香山寺的傳說故事

香山這里文物古跡眾多,歷史文化氣息濃郁,自古以來就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回說故事,內容主要包括六答大部分:景觀傳說--包括香山一帶的山川、河流、寺院、植物的來歷和趣聞。其中香山的由來就有四五種說法,紅葉的故事也有四五個之多,還有不少關於能工巧匠修建香山的傳說。歷代帝王的故事--自金代始,香山一帶就有皇家園林出現。金、明和清代的帝王(如金章宗、永樂皇帝、康熙、乾隆、慈禧等)在香山巡遊私訪、登高賞景,留下了許多趣聞軼事。歷史名人傳說--以曹雪芹的傳說最多,如有關他寫《紅樓夢》、救濟鄰居、為窮人打抱不平的故事,還有楊六郎、穆桂英等在香山行蹤的傳說,以及有關花木蘭、十三妹等的故事。神話傳奇故事--如八仙、七仙女、濟公的傳說等。滿族故事--因香山腳下有八騎兵營建銳營,所以關於滿族人生活的故事較多。此外,還有機智人物的故事和佛教文化的傳說。

⑻ 香山九老黃花梨木雕的典故

圖中所示的黃花梨木雕所表現的是著名的歷史典故——「香山九老」齊聚於山內的情景。容「香山九老」說的是在唐會昌五年 ,白居易等9位文人墨客河南洛陽香山聚會宴遊的故事。唐朝末年,因朝廷的腐敗,胡杲、吉玫、劉貞、鄭據、盧貞、張渾、白居易及李元爽、禪僧如滿九位老者,對當時朝廷的不滿,看不慣世俗,又因志趣相投,結為九老會,因此得名「香山九老」。

⑼ 「陳鴻立傳」和「香山作歌」的典故,有人知道詳細或相關內容嗎

指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陳鴻寫過《長恨歌傳》,白居易據此寫了《長恨歌》。白居易號香山居士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