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俗語是歇後語嗎

俗語是歇後語嗎

發布時間: 2021-02-06 18:35:02

歇後語和俗語是一回事嗎

不一樣啊!歇後語是中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版短小、風趣權、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語,後一部分起「後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後語。 而俗語就是很大眾的,廣泛被人知曉的話語!

諺語 慣用語 成語 歇後語都屬於俗語嗎

俗語和歇後語和成語是獨立的
俗語是漢語語匯里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俗語,也稱常言,俗話,這三者應該是同義詞。俗語一詞,已經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話一詞,則有口語的氣息,包括俚語、諺語及口頭常用的成語
舉例如
「小二」管「大王」 挨著勤的沒懶的 矮子面前不說短話 按下葫蘆起來瓢 八抬大轎請不去 八字沒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白披一張人皮 半斤對八兩 半路上出家 飽漢不知餓漢飢 背著抱著一般沉 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 笨鳥兒先飛 鼻子氣歪了 比登天還難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比死人多口氣 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 別人牽驢你拔橛子 兵敗如山倒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病急亂投醫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不吃黃連,不知啥叫苦 不吃饅頭爭(蒸)口汽 不吃羊肉惹身臊 不打不相識 不打無把握之仗 不打無准備之仗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不到黃河心不死 不費吹灰之力 不分青紅皂白 不夠塞牙縫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見棺材不落淚 不見兔子不撒鷹 不見真佛不燒香 不進山門不受戒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不可同日而語 不拉屎占茅坑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不怕慢,就怕站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心 不求同日生,只願同日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食人間煙火 不是省油的燈 不是魚死,就是網破 不是冤家不聚頭 不死也扒成皮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不在話下 不知道哪頭炕熱 不知哪塊雲彩下雨 不知天高地厚 不撞南牆不回頭 蒼蠅不叮沒縫的蛋 操心不見老 拆東牆,補西牆 常罵不驚,常打不怕 常說口裡順,常做手不笨 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長嘆不如慢磨 長添燈草滿添油 唱對台戲 朝中有人好做官 炒豆眾人吃,炸鍋一人事 車到山前必有路 扯淡 陳芝麻爛穀子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成者王侯敗者賊 秤桿離不開秤鉈 秤有頭高頭低 秤鉈雖小壓千斤 吃飽了撐的 吃別人嚼過的饃不香 吃不了兜著走 吃錯了耗子葯 吃定心丸 吃飯想撐死,幹活怕累死 吃力不討好 吃了豹子膽 吃了迷混葯 吃了槍葯了 吃人不吐骨頭 吃人飯,拉狗屎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 吃人家飯,受人家管 吃軟不吃硬 吃啞巴虧 吃著碗里的,望著鍋里的 丑話說在前頭 醜媳婦早晚也得見公婆 初一一回十五一回 出多少汗,吃多少飯 出家人不說在家話 出水才見兩腿泥 出頭的櫞子先爛 穿新鞋走老路 穿一條褲子 船到橋頭自然直 船家的孩子會浮水 窗戶紙一點就破 吹鬍子瞪眼 此地無銀三百兩 此時無聲勝有聲 此一時,彼一時 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從刀尖上爬過來的 從小離娘,到大話長 打不著狐狸惹身騷 打不著野狼打家狗 打柴的不能跟放羊的走 打倒不如說倒 打燈籠找不著 打掉門牙往肚裡咽 打狗還得看主人 打虎不成反被虎傷 打酒向提瓶子的要錢 打開窗戶說亮話 打開天窗說亮話 打破砂鍋問到底 打如意算盤 打鐵還需本身硬 打退堂鼓 打瞎子,罵啞巴 打一巴掌,給個甜棗 打腫臉充胖子 打著燈籠找不著 大白天說夢話 大白天做夢 大海里撈針 大路朝天,各走半邊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大難不死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樹底下好乘涼 大眼瞪小眼 大意失荊州 大丈夫能屈能伸 膽小不得將軍做 當地生薑不辣 當耳旁風 當面鼓對面鑼 當面是人,背後是鬼 當著矬子不說短話 刀架脖子上 刀快不怕脖子粗 刀槍葯雖好,不破手為高 刀子嘴,豆付心 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 到什麼時候說什麼話 得便宜賣乖 得理不讓人 得了便宜賣乖 得饒人處且饒人 低頭不見抬頭見 地在人種,事在人為 點臘燭不知油價 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 丁是丁,卯是卯 頂風臭十里 丟下嘴裡的肉,去等河裡的魚 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斗大字不識一升 豆付掉到灰堆里 豆付一方扁擔一條 肚子疼怨灶王爺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 斷了線的風箏 對事不對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躲雨跳到河裡 惡人先告狀 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兒大不由娘 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二一添作五 翻臉不認人 反其道而行之 反咬一口 方是真的,葯是假的 房頂開門,灶坑打井 防君子不防小人 放長線釣大魚 放屁砸了腳後跟 肥的瘦的一鍋煮 肥水不流外人田 費力不討好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風里來,雨里去 佛燒一炷香,人爭一口氣 福不雙降,禍不單行 該吃九升,不吃一斗 乾打雷不下雨 乾的早不如乾的巧 幹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 甘蔗沒有兩頭甜 趕鴨子上架 趕早不趕晚 敢怒不敢言 剛出狼窩,又入虎口 胳膊擰不過大腿 胳膊肘往外扭 隔牆有耳 隔行如隔山 各打五十大板 各人的夢各人圓 給個棒棰就當針 給臉不要臉 功到自然成 恭敬不如從命 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 公雞下蛋,母雞打鳴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狗改不了吃屎 狗眼看人低 狗嘴吐不出象牙 狗耷拉舌頭不幹雞蹺腳干 顧前不顧後 掛羊頭賣狗肉 官不大,僚不小 官船漏,官馬瘦 光許願,不燒香 鬼迷心竅 貴人多忘事 鍋大勺有準 孩子哭了,抱給他娘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③ 俗語是歇後語嗎

不一樣!
從語言學角度看,都是屬於熟語的一種。熟語包括成語、諺語、慣用語和歇後語四種。

一、歇後語:
歇後語形式上是半截話,採用這種手法製作的聯語就是「歇後語」。歇後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歇後語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古代的歇後語雖然很少見於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肯定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恆言錄》所載:「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後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為人們所使用
歇後語可以分成兩種類型:

1、一種是邏輯推理式的,說明部分是從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結果。例如
百川歸海——大勢所趨
水仙不開花——裝蒜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2、還有一種是諧音的歇後語,它在前面一種類型的基礎上加入了諧音的要素。例如:
揍雞毛—— 壯膽(裝撣)子
冬瓜皮做甑子—— 不爭(蒸)氣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火燒旗桿——長嘆(炭)
豆芽炒蝦米(小蝦)—— 兩不值(直)
糞坑關刀──文(聞)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二、諺語:
諺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流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性的藝術語句,是民眾的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恰當地運用諺語可使語言活潑風趣,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如「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諺語反映的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來分,大體有以下幾種:

學習諺語
多是學習經驗的總結,激勵人們發奮學習。如:
1.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2.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後。
3.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氣象諺語
這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觀察氣象的經驗總結。如,
1.久雨刮南風,天氣將轉晴。
2.日落胭脂紅,無雨也有風。
3.螞蟻搬家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
4.燕子外遷,地旱天干。
5.天上鉤鉤雲,地下水淋淋。
6.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農業諺語
它是農民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農事經驗。如:
1、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2、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
3、棗芽發,種棉花。
4、春雷響,萬物長。
5、重陽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晴一冬(閩)
6、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干(贛)
7、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北方)

衛生諺語
衛生諺語是人們根據衛生保健知識概括而成的。如:
1.要想人長壽,多吃豆腐少吃肉
2.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葯方。
3.食能以時,身必無疾。
4.傷筋動骨一百天
5.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社會諺語
社會諺語泛指為人處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國等方面應注意的事。如:
1.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4.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5.狹路相逢勇者勝。
6.女人嫁漢,穿衣吃飯。
7.擒賊先擒王。
8.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9.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滿意望採納

④ 這個 俗語/歇後語 對嗎

這不是歇後語,只是俗語。是一種排比的修辭手法。或者帶有地方性,就像川渝地區的俗語,寶刀不老—姜還是老的辣。這句話應該是對的。

⑤ 歇後語屬於俗語嗎

你好,是屬於的。樓上講的不明了。

俗語是熟語之一,指約定俗成,廣泛流行,且形象精練專的語句。從廣屬義來看,俗語包括諺語、歇後語(引注語)、慣用語和口頭上常用的成語,但不包括方言詞、俗語詞、書面語中的成語,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從狹義來看,俗語是具有自己特點的語類之一,不同於諺語、歇後語,但一些俗語介乎幾者之間。俗語來源很廣,既來自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和詩文名句格言警語、歷史典故等有關連。

⑥ 什麼是諺語什麼是歇後語

諺語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言簡意賅的短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都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

歇後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後一部分起「後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


  • 諺語:

諺語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言簡意賅的短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都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

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現成的話。諺語類似成語,但口語性強,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兩個短句。諺語內容包括極廣,有的是農用諺語,如「清明前後,栽瓜種豆」;有的是事理諺語,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的屬於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識諺語,如「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類別繁多,不勝枚舉。

諺語跟成語一樣都是語言整體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但諺語和名言是不同的,諺語是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名言是名人說的話。

2011年5月23日,諺語(滬諺)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4年11月11日,諺語(陝北民諺) 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諺語反映的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來分,大體有以下幾種:

一、氣象

這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觀察氣象的經驗總結。如:

1.螞蟻搬家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

2.日落胭脂紅,無雨也有風。

3.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4.久雨刮南風,天氣將轉晴。

5.天上鉤鉤雲,地下水淋淋。

6.燕子外遷,地旱天干。

二、農業

它是農民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農事經驗。如:

1、棗芽發,種棉花。

2、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3、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

4、春雷響,萬物長。

三、衛生

衛生諺語是人們根據衛生保健知識概括而成的。如:

1.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葯方。

2.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3.食能以時,身必無疾。

4.要想人長壽,多吃豆腐少吃肉

5. 傷筋動骨一百天

四、社會

社會諺語泛指為人處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國等方面應注意的事。如:

1.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4.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5.狹路相逢勇者勝。

6.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7.擒賊先擒王。

8.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9.女人嫁漢,穿衣吃飯。

10.王氣墊,氣墊王,為賣氣墊到處忙。

五、學習

多是學習經驗的總結,激勵人們發奮學習。如:

1.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2.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後。

3.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 歇後語:

歇後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後一部分起「後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後語。漢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澱、淬煉、凝聚成絕妙的漢語言藝術。其中歇後語以其獨特的表現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

歇後語可以分成兩種類型:

一種是邏輯推理式的,說明部分是從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結果。例如:

水仙不開花——裝蒜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百川歸海——大勢所趨

蠍鰳虎子掀門簾兒——露一小手兒

還有一種是諧音的歇後語,它在前面一種類型的基礎上加入了諧音的要素。例如:

鼻孔里灌米湯—— 夠受的

炒了的蝦米—— 紅人(仁)

揍雞毛—— 壯膽(裝撣)子

冬瓜皮做甑子—— 不爭(蒸)氣

豆芽炒蝦米(小蝦)—— 兩不值(直)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火燒旗桿——長嘆(炭)

糞坑關刀──文(聞)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頭掛剪刀——高才(裁)

老爺下轎——不(步)行

老公拍扇——凄(妻)涼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無人

一腳踢翻煤油爐——散夥(火)

大胖小子抓周——小人得志

⑦ 俗語是不是歇後語

不是有區別:諺語一般是用得很多,流傳時間較長,因而文字會文學化、或回者更精煉一點。答
相比而言俗語和慣用語就沒那麼正式,通常用於口頭(書面語很少用俗語的,但用諺語沒關系)。但俗語通常是指有一定道理,表述一種觀點的話,歇後語就算一種吧。而慣用語是指對某一詞的習慣叫法,比如說現在叫中國南海叫南中國海,是習慣性的用法,並不是俗語
俗語通常是指有一定道理,表述一種觀點的話,歇後語就算一種吧。而慣用語是指對某一詞的習慣叫法,比如說現在叫中國南海叫南中國海,是習慣性的用法,並不是俗語
諺語即地方性官方語言
俗語即地方性地方語言諺語一般是用得很多,流傳時間較長,因而文字會文學化、或者更精煉一點。
相比而言俗語和慣用語就沒那麼正式,通常用於口頭(書面語很少用俗語的,但用諺語沒關系)。但俗語通常是指有一定道理,表述一種觀點的話,歇後語就算一種吧。而慣用語是指對某一詞的習慣叫法,比如說現在叫中國南海叫南中國海,是習慣性的用法,並不是俗語
歇後語即最通俗地方性語言

⑧ 俗語和諺語有區別嗎

有。區別如下:

1、基本概念不同。

諺語是熟語的一種。是流傳於民間的比較簡練而且言簡意賅的話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都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

許多諺語揭示了客觀事物或現象的規律,總結了人們的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具有廣泛的知識性和深刻的哲理性,恰當地運用諺語可使語言活潑風趣,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如:瑞雪兆豐年、春雨貴如油、喝水不忘挖井人,磨刀不誤砍柴工等。

俗語也稱常言,俗話,俗語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常言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話則有口語的氣息。是漢語語匯里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

如:八字沒一撇、成者王侯敗者賊。

2、概念闡釋不同:

諺語是人民群眾口頭流傳的慣用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來反映深刻的道理。 一般是集體創造,言簡意賅且較為定型的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在外國也受到了廣泛的應用。

俗語從廣義來看,俗語包括諺語、歇後語(引注語)、慣用語和口頭上常用的成語,但不包括方言詞、俗語詞、書面語中的成語,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

從狹義來看,俗語是具有自己特點的語類之一,不同於諺語、歇後語,但一些俗語介乎幾者之間。俗語來源很廣,既來自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和詩文名句、格言警語、歷史典故等有關連。

3、發展時間不同:諺語用得較多,流傳時間較長,更文學化,更精煉,一般用於口頭;俗語通常指有一定道理,表述某一種觀點的話,另外,歇後語也算俗語的一種。這里要特別指出,我們、、日常用的慣用語如中國南海慣用南中國海,這只是一種習慣性的用法,並不是俗語。

⑨ 是歇後語 還是俗語啊

歇後語是由一個事情引出一個成語或道理
俗語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約定成俗的話語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