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稟報的諺語

稟報的諺語

發布時間: 2021-02-06 18:03:54

『壹』 姜太公的諺語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呂尚,是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的功臣。他在沒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時候,隱居在陝西渭水邊一個地方。那裡是周族領袖姬昌(即周文王)統治的地區,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對自己的注意,建立功業。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鈴。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接著有香味的餌食,然後把它沉在水裡,誘騙魚兒上鉤。但太公的釣鉤是直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裡,並且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己上鉤吧!」

一天,有個打柴的來到溪邊,見太公用不放魚餌的直鉤在水面上釣魚,便對他說:「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的!」

太公舉了舉釣竿,說:「對你說實話吧!『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為了釣到王與侯!」

太公奇特的釣魚方法,終於傳到了姬昌那裡。姬昌知道後,派一名士兵去叫他來。但太公並不理睬這個士兵,只顧自己釣魚,並自言自語道:「釣啊,釣啊,魚兒不上鉤,蝦兒來胡鬧!」

姬昌聽了士兵的稟報後,改派一名官員去請太公來。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邊釣邊說:「釣啊,釣啊,大魚不上鉤,小魚別胡鬧!」

姬昌這才意識到,這個釣者必是位賢才,要親自去請他才對。於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換了衣服,帶著厚禮,前往番溪去聘請太公。太公見他誠心誠意來聘請自己,便答應為他效力。

後來,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還幫助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 滅掉了商朝,被武王封於齊地,實現了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

『貳』 關於黃河的諺語、成語、俗語、民間古詩、神話傳說

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不死心 。
黃河清,聖人出。
黃河百害,惟富一套 。
跳進黃河洗不清。
黃河面惡心善,長江面善心惡。
黃河歸來不看川,黛眉歸來不看山。
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
黃河決了口,縣官活不成。
九曲黃河十八彎,一碗河水半碗沙。
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

黃河的傳說 :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一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著萬頃良田。咬嚙著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一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一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一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著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 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裡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著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一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一個白鬍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一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一看,不見了白鬍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著黃瓜,果然一個個蔫了,他心裡非常難過,一年的血汗白費了,可一想起白鬍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一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一層又一層。爾德老漢一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一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一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一下又並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鬍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種一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你揀最大的一個扔進黃河裡。那時,你走進河底洞里,珠寶由你挑,糧種由你拿,還有一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你指哪裡,黃河水就流向哪裡。」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一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裡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里結了一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一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里,一直等到瓜熟。

這一天,天氣晴得沒一點子雲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裡。這時只聽黃河一聲咆哮,裂開了一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著河岸有個洞,洞里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一陣暴風狂吼,一時河面上波濤滾滾,一浪高過一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一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鬍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裡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樑。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長城,只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一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叄』 關於長城的成語,諺語,歇後語,故事

嘉峪山的傳說

在很久以前,從祁連山流下來的雪水,不斷匯合成北大河,它穿過河西走廊中段的荒原,澆灌著那一帶的良田,養育著那裡的各族人民。有一天,一個牧童正在荒原上放羊,迎頭碰上一個古怪老頭兒,身上背一袋子石沙,問他去北大河如何走,並說:"這北大河原是我的家,後來被一群百姓搶去,我這次來要用石沙堵住北大河。"牧童聽後非常氣憤,立刻頂撞道:"別說你用一袋石沙,就是把北邊大山搬來,也妄想使北大河改道。"那老頭兒一聽氣炸了,立刻將這袋石沙向左右撤開,驟然間,荒原上突起許多丘陵和一座大山,這座大山就是現在的嘉峪山。原來這個怪老頭兒是龜精變的,只見他口念咒語,企圖推倒嘉峪山來封堵北大河,正在此時,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玉皇大帝派雷神把老頭兒擊死了。在他死的地方,立即隆起了個山包,形狀如龜,這就是現在的"龜蓋山"。

在北京八達嶺長城附近的青龍橋南、居庸關以北,有一處地方叫"五桂頭",形容極為險要,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是關溝七十二景之一。那裡原先叫"亂北極溝",傳說燕王朱棣掃北,帶領幾十萬大兵,一路所向披靡,可是過了居庸關,便被阻止在"亂柴溝"這道關口上,明軍付台了很大代價,攻了數十天也沒攻破,燕王十分惱火。正在無計可施的時候,有人建議說:"附近有火家的仁、義、禮、智、信五兄弟曾在元朝當過小頭目,獨得一手施放火炮的絕技,可請來助戰。"很快,燕王便重禮聘請這火氏五兄弟台山,為其效力。幾天後,火氏兄弟運來大炮、火葯,來到陣前,看好地形,對准目標就開始了。這火氏五兄弟不愧是神炮手,顆顆炮彈飛向元軍陣地,彈無虛發,只 一陣工夫,那堅如鐵壁的防線被大炮一一摧毀,元兵蒙將死傷慘重,剩下的棄關而逃。燕王率軍乘勝追擊,順利地佔領了"亂柴溝"關口。火氏五兄弟立了戰功,卻只是換來了短暫的榮華。後來燕王做了皇帝便一反常態,對火家五兄弟放心不下,認為他們實在不可靠,萬一變心、造反,把大炮對准我燕王,我打下的天下豈不被他們奪走。所以,決定根除他們,便誣陷他們是"奸細",要謀反等莫須有的罪名,將他們拘捕並全部斬首,還把五顆人頭掛在亂柴溝示眾。這一舉動引起了百姓的憤憤不平,指責燕王無法無道,忘恩負義。這怨恨之聲很快傳到燕王耳中,燕王深 怕百姓造反,為籠絡民心,於是又把火氏五兄弟封為"五鬼財神",並在關溝石佛寺偏西的地方立了"五鬼財神廟",以享世代香火。"五鬼頭"由此得名,後人覺得"鬼"字不吉利,便改成了"五桂頭".現在,在京張舊鐵路山洞洞口的岩壁上,仍可看到刻著的"五桂頭"三個大字。 作者: ~~龍鷹~~ 發布日期: 2005-3-31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徵集了數十萬民夫,於公元前214年將秦、燕、趙三國北邊的城牆連通、修繕合一,這便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哭倒長城八百里的傳說就發生在那個時候。
古時候,孟老漢和姜老漢互為鄰居,僅一牆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漢在自己院中種了一顆葫蘆籽,經過澆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蘆秧長得肥壯、高大,從牆頭爬過去,到姜老漢的院里結了個很大的葫蘆,有幾十斤重。等葫蘆熟後,姜老漢拿刀把它切開,突然見里邊躺著個又白又胖、非常可愛的女娃娃,姜老漢喜台望外,奔走相告,村裡人聽說後,紛紛前來觀看這新鮮事,可是孟、姜兩老漢卻因此產生了矛盾,吵得不可開交。孟老漢非常堅定地說:"這葫蘆是我親自種下的,胖女孩該歸我。"姜老漢卻固執地說:"這葫蘆結在我的院子里,這女娃該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難解難分,毫無結果,後經村裡人調解為:女娃娃屬於兩家共同的,輪流居住,共同扶養,並取了個"孟姜女"的名字。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十多年過去了,孟、姜兩家老人為現已長大成人的孟姜女選了個女婿叫范杞梁,選定良辰吉日,准備成親。天有不測風雲,成親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突然從門外闖進幾個衙役,一擁而上把新郎范杞梁當民夫抓走了。
原來,當時由於秦始皇在全國各地抽調大批民夫修築長城,日日夜夜拚命干,民夫們被累死、餓死的不計其數,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們又到處抓民夫補充,范杞梁也被發配去充當修長城的民夫了。
轉眼一年過去了,范札梁杳無音信,急得孟姜女飯吃不下,覺睡不著,不知如何是好,跟兩家老人商量後,決定去找丈夫,發誓找不到丈夫絕不回家。她帶上乾糧和給丈夫特製的禦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風吹雨淋、日曬風寒、飢寒交迫、步履艱難,經過千難萬險的萬里跋涉,終於找到了修長城的地方,一打聽才知道,為修長城死了許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並被埋在長城下,屍骨都找不到了。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孟姜女頓時就傷心地慟哭起來,淚如泉,聲如雷,哭得驚天動地,天昏地暗,眼看著長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裡塌到哪裡,足有八百里長。這下可急壞了工程總管,急忙去報告正來此巡查工程進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趕忙去見孟姜女尋問根由。一見之後,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為"正宮娘娘"。孟姜女雖然怒火滿腔,但還是壓住心頭仇恨,靈機一動,將計就計地非要秦始皇答應她三個條件,才能當"正宮娘娘"。一要找到丈夫范札梁的屍體;二要為其丈夫舉行國葬;三要秦始皇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聽罷孟姜女提的三個條件,思索片刻,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孟姜女戴著孝拜了為築城而死的范札梁墳墓後,宿願已償,面對滾滾的渤海,縱身一躍,投海自盡了。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很快就被人們所傳頌,人們為紀念她,在山海關附近的一個山頭上,給她修了墳、建了廟,取名為"姜女廟"。 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哭倒長城八百里的故事家喻戶曉,流傳至今。 作者: ~~龍鷹~~ 發布日期: 2005-3-31 當年戚繼光任薊鎮總兵官,在譚綸的支持下,親自規劃和督造了金山嶺長城(位於河北省灤平縣境內)。此段長城的結構獨特,城牆是用巨大的條石為基礎,以磚包砌而成。金山嶺長城東端高入雲端的老虎山上,有一座望京樓,座落在一千米高的山頂上,樓的兩側是懸崖峭壁,人只能從石縫中攀登而上。據說當年修築時,為了運條石死傷了許多人,但條石仍運不上去。此事感動了玉皇大帝,立即派他的外甥二郎神去運石。當晚,二郎神來到老虎山下,見到成堆的條石堆放在那裡,隨即將他的神刀一晃,立刻變成趕山鞭。他手揮趕山鞭向條石上抽打,同時喊聲"變",那一塊塊條石,馬上變成一隻只大山羊,直奔山頂。到山頂後他數了數,不多也不少,正好夠用。恰逢此時,一個士兵台帳小解,忽見二郎神趕羊,驚叫一聲往回跑。二郎神聽到有人喊叫,也吃了一驚,將幾十塊條石踢下山去,落在東面的山坳里。二郎神隨即騰身上天。就這樣,修望京樓的條石,就缺了幾十塊。現在登上望京樓時,會看到樓底十二層奠基條石中有五層是碎石塊壘砌的。而那些被二郎神踢下山去的條石,仍然堆放在山坳里,當地人稱此山坳為條石坳。 作者: ~~龍鷹~~ 發布日期: 2005-3-31 出長城的關門向西約1.5公里里處,有個叫"狼窩"的地方。提起"狼窩"這名字,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很久以前,北京城西一帶嚴重缺水,樹難生草難長,禿山荒地,十年九不收,老百姓祖祖輩輩過著極其貧困的生活。玉皇大帝得知這情況後,便派了一頭"仙豬"下凡,去開河引水,解救百姓的苦難。這頭仙豬個兒大得出奇,像座山,身長三十三丈三,腦袋三丈三尺三,就連豬牙也足有三尺三寸三長。仙豬奉命下凡後就開始幹活,只見它左一拱,山崩了,右一拱,地裂了,腳下立刻出現了又寬又深的河,翻滾的大水順溝往前涌。仙豬不停地向前拱著拱著,眼看快到居庸關了,萬里長城像條巨龍橫卧於前面的高山上,仙豬停下左右一看都是山,到底該向哪裡拱呢?正在犯難時,從遠處走來一位老漢,仙豬急忙向老漢打聽:"老大爺,前邊是什麼地方?"老漢見到仙豬身後的河水,心裡立刻明白了。這豬正在拱土開道,如果讓它再往前拱,那萬里長城不就叫它拱毀了,再說過了居庸關,順著關溝往東下去,就是一馬平川,直逼北京城了,大水要是下了山,不僅要沖垮平原上萬頃良田,而且連北京城也保不住,被大水所淹。我得想個計策,阻止這頭豬向前拱,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便對仙豬說:"前面是"狼窩",有大狼三百三十三個,專門吃豬頭和豬肉,還有小狼三百三十三個,專吃豬下水和心、肝、肺。這幾天,這群狼正嗷嗷亂叫,三五里地遠都聽得見,你要是往前走,可千萬要小心點才行。"仙豬聽完老漢的話,嚇得心驚膽顫,心想,真是萬幸,碰到了這位老漢,不然我真要拱到狼窩,恐怕連命都保不住了。我乾脆改道而行吧,便一頭朝南面拱去了。"它拱出的那條河,就是北京西三十多里遠的"永定河"。老漢見仙豬走遠,這才鬆了一口氣,高興地哈哈大笑起來。由於老漢的幾句話才保住了長城,沒有被毀,北京城也沒被水淹。後來人們就把老漢和仙豬碰面的地方起名叫"狼窩"了。 作者: ~~龍鷹~~ 發布日期: 2005-3-31 在嘉峪關關城閘門附近,有一棵兩人合抱不攏的大古柳,根深葉茂,濃蔭遮地,被人們稱為"左公柳"。關於這棵古柳樹還有著一段傳說。據傳,清朝同治年間,,左宗棠奉命率軍前去平息動亂後,他來到嘉峪關當他看到戈壁灘上一片荒涼景象,除了稀稀疏疏的駱駝草外,就什麼也見不到了,令他感概萬分。由於左宗棠所率領的多是湖湘子弟,被迫遠離山青水秀的家鄉,來到這茫茫的不毛之地,便紛紛開了小差。左宗棠見此情況,為了穩定軍心,立即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命令全體將士加寬道路,並決定在路旁大量植樹,制定出嚴格的法令,以其保證樹木的成活。若干年後,這一帶已經楊柳成蔭,樹木成行了。後來有個文人曾在一棵柳樹上刻下一首詩:"大將籌邊未肯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人們傳說嘉峪關關城附近的這棵古柳就是那時所栽,因此,被稱為"左公柳"。 作者: ~~龍鷹~~ 發布日期: 2005-3-31 在甘肅嘉峪關附近,有一塊潔白的晾經石,傳說是玄奘晾經的地方。據說唐朝玄奘與悟空、八戒、沙僧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從印度取經回來,闖過火焰山,涉過疏勒河,來到河西走廊。這天,天氣特別炎熱,烈日當頭,如焚 似火,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更是熱得無處藏身,石塊被烤得滾燙滾燙,好像天上下火一般,玄奘騎馬在前,三個徒弟背著經卷緊跟後面,沒走幾步就個個被烈日烤得汗流 浹背,唇乾舌燥,面紅耳赤。豬八戒實在忍受不了,便苦苦哀求師父道:"這天要熱死人,還是找個樹蔭歇息一下再趕路不遲。"玄奘聽後立即呵斥道:"這一片戈壁荒原千里,連棵草都不長,哪裡來的樹,還是趕快趕路要緊!"八戒無奈,只得撅著大嘴,氣喘噓噓地向前趕路,一邊走一邊向天上看去,只見天上藍藍的,一絲雲彩也沒有,順便說了一句:"這會兒要是下一場雨該多痛快呀。"不料。話音剛落,立即烏雲密布,電閃雷鳴,瓢潑大雨傾盆而下,師徒四人被淋成了落湯雞,經卷也全被淋濕透了。天晴後,玄奘急忙命悟空前去探路,找個好地方好把經卷攤開晾曬一下。悟空一個跟頭翻上雲端,發現不遠處有一座黑油油的黑石山,一打聽得知此山叫洞庭山。悟空趕緊帶師傅來到山上,玄奘一看十分滿意,並指著一塊黑油油的大石頭說:"這塊石頭正是晾經的好地方,你們趕快打開經卷攤開晾曬,並令八戒看守經卷,不得有誤。"很快,經卷晾曬乾了,師徒四人急忙收拾經卷,准備趕路。不料有幾張緊緊粘在石頭之上,怎麼揭也揭不下來。沒辦法,只好抄錄在別的紙上。不久,這塊晾曬過經卷的黑石突然變成白色。以後,人們便把這塊潔白如玉的石頭稱為"晾經石"從此,這個民間傳說就流傳開了。 作者: ~~龍鷹~~ 發布日期: 2005-3-31 明初,朱元璋為鞏固西北一帶防線,派征虜大將軍馮勝到河西走廊一帶駐防,並准備在那裡選址建關,以防止塞外蒙古瓦刺族的入侵。馮勝到處視察,尋找關址,最後決定在龜蓋山上修造一座雄關。他很快請來了能工巧匠,在山上放了線、釘了木樁,准備第二天破土動工。誰知第二天一早,馮勝來到工地一看,發現地上的線和樁均已不見,他一邊派人四處尋找,一邊叫來昨夜值班兵士詢問。值班兵士稟報說:"昨夜我值班時,不曾合過一眼,到四更時分,驟然狂風四起,颳得天昏地暗,風停後,再看地面上的線和樁均已不見了。"正在此時,到別處尋找線、樁的士兵氣喘噓噓的跑來報告:"丟失的線、樁已在狹谷北面的嘉峪山坡上找到了。"馮勝將信將疑地跑到那裡一看,樁和線整整齊齊地釘在山坡上,真是驚訝不已,靜下心來再仔細觀看這里的地形:只見南面祁連山白雪皚皚,北面馬鬃山連綿不斷,西面是廣闊戈壁灘,東面綠洲片片,還有淙淙流淌的股股泉水。腳下,山勢平坦,方圓還有五十畝地大。若在這里建關,依山傍水,居高臨下,進可攻,退可守,固若金湯。進而細想,當初選址在龜蓋山,那裡是討賴河下游,夏季由於祁連山積雪的大量融化,洪水沖關而過,會致使全軍覆沒。越想越感到慶幸,"真是天助於我而改關址也"。馮勝立即上奏皇帝,隨後,大興土木,修築了一座長220丈的嘉峪關城。
據傳說,關城改址完全出於關雲長顯靈指點。老百姓為紀念他,便在關城內修了座"關帝廟"。廟由大殿、陪殿、過庭、牌樓等構成,面積約720多平方米,建造得十分富麗堂皇。許多人為表虔誠,還自願集資捐款,用重金買了一顆寶珠,嵌在大殿頂部。從此後,寶珠日日夜夜放射出奪目耀眼的光芒。一天傍晚,突然天空黑暗、黑雲壓頂、電閃雷鳴,全城百姓驚恐萬分,紛紛跑出家門觀看,猛聽見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突見兩條巨龍在空中飛舞,一直飛入關帝廟,再也不見出來。第二天,雨過天晴,人們紛紛來到關帝廟一看,在大殿頂部安放寶珠的兩旁,各有一條巨龍,栩栩如生,正好構成一幅"二龍戲珠圖"。這個神話傳說一直流傳至今。 作者: ~~龍鷹~~ 發布日期: 2005-3-31 古時候,在甘肅小方城西面,有個驛站叫"馬迷兔",又叫"馬迷途"。商隊從邊陲於闐運玉到中原都要經過此地。這里的地形十分復雜:沼澤遍布、溝壑縱橫、森林蔽日、雜草叢生。每當運玉石的商隊趕上酷熱天氣上路時,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總是喜歡晚上涼涼快快趕路。因此,每當馬隊走到這里,總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連經常往返於此路的老馬也會暈頭轉向,難以識途,"馬迷途"的名字就是這樣叫起來的。
有一支專販玉石和絲綢的商隊,常年奔波於這條路上,也常常在"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隊剛進入"馬迷途"就迷路了。人們正在焦急萬分之際,忽然不遠處落下一隻孤雁。商隊中一個小夥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懷里,准備帶出"馬迷途"後再放掉。不一會兒,只見大雁流著眼淚對小夥子咕嚕咕嚕地叫著說:"咕嚕咕嚕,給我食咕嚕咕嚕,能出迷途。"小夥子聽後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為餓得飛不動才掉隊的,便立即拿出自己的干糧和水讓大雁吃個飽。大雁吃飽以後,呼的飛上天空,不斷盤旋,領著商隊走出了"馬迷途",順利地到達了目的地小方盤城。過了一段時間,這支商隊又在"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隻大雁又飛來在空中叫著:"咕嚕咕嚕,商隊迷路。咕嚕咕嚕,方盤鑲玉。"邊叫邊飛,又引著商隊走出了迷途。只有那隻救大雁的小夥子聽懂了大雁的話語,並轉告領隊的老闆說:"大雁叫我們在小方盤城上鑲上一塊夜光墨綠玉的玉石,以後商隊有了目標,就再也不會迷路了。"老闆聽後,心裡一盤算,一塊夜光墨綠玉要值幾千兩銀子,實在捨不得,就沒有答應。
沒想到下一次商隊又在"馬迷途"迷了路,數天找不到水源,駱駝乾渴得喘著粗氣,人人嘴乾舌燥,口渴得寸步難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時,那隻大雁又飛來了,並在上空叫道:"商隊迷路,方盤鑲玉,不舍墨玉絕不引路。"小夥子聽罷急忙轉告給老闆,老闆慌了手腳,忙問小夥子到底應該怎麼辦才好,小夥子說:"你趕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鑲玉,絕不食言。\'。"老闆馬上照小夥子說的,跪著向大雁起誓,大雁聽後,在空中旋轉片刻,把商隊又一次引出了"馬迷途",商隊得救了。到達小方盤城後,老闆再也不敢愛財了,立刻挑了一塊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綠玉,鑲在關樓的頂端,每當夜幕降臨之際,這塊玉便發出耀眼的光芒,方圓數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過往商隊有了目標,再也不迷路了。從此,小方盤城就改名"玉門關"。其實玉門關是漢武帝時所建,因這里是古代我國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從西域輸入和闐玉石就從此入關,故名。 作者: ~~龍鷹~~ 發布日期: 2005-3-31 當人們登上嘉峪關,在西瓮城門閣樓的後檐台上,可見到一塊青灰色的石磚放在那裡,這塊磚就是人們傳說中的"定城磚"。據傳說,明正德元年(1506),明王朝為了加強西北的防禦,派兵備副憲李端澄主持修建嘉峪關關城和城樓。負責施工的校尉叫郝空。他平時心狠手毒,經常殘害工匠們。在修建關城的工匠中,有位叫易開占的師傅,技藝超群,設計結構嚴謹,造型美觀,十分堅固,用料節省、精確。開工前,郝空霸氣十足地問易開占:"修建此關到底需要多少塊磚?"易開占滿有把握地回答:"我已算過了,一共需要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郝空聽罷冷笑道:"你所需要的這些磚我如數撥交給你,哪怕是多一塊或少一塊,我都要砍你的頭,並罰眾工匠各服苦役三年。"易開占毫無懼色,便帶領工匠們加緊施工,經過數百個日日夜夜辛勤勞動,關城終於竣工了,工匠們萬分興奮。不料,一名工匠手拿一塊剩餘的城磚慌忙來找易開占,當眾給大家潑了一盆涼水。正巧此時郝空趕了過來,對易開占聲嘶力竭地喊道:"你為什麼沒計算準確,多出了這塊磚,明天就拿你砍頭是問。"易開佔一點兒都不害怕,斷然說道:"這塊磚是定城磚,要把它搬掉,全城傾刻就要倒塌!"嚇得郝空灰溜溜地逃走了。後來人們把這塊磚叫"定城磚",把它放在西瓮城閣樓的後檐台上,可望而不易取,用以對勞苦功高的工匠們的紀念。 作者: ~~龍鷹~~ 發布日期: 2005-3-31 甘肅嘉峪關西約20公里,有個叫"雙井子城"的地方,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木蘭箭"。相傳很久以前,那裡有一片水草肥美的牧場,有個叫小尕梅的小姑娘天天在此放羊。有一天下午,夕陽西下,彩霞滿天。小尕梅正准備趕羊回家時,忽然見到一支碗口粗、 鍬把長的木箭斜插在地上,這支朱漆箭在落日照耀下,閃閃發光。小尕梅又驚又喜,准備把箭撥出來,可是費盡了全身力氣也沒動箭的絲毫。小尕梅見天色已晚,只得罷休,並在箭的周圍壘上許多石塊作為記號,准備第二天上午與夥伴們一起來撥這支箭。第二天清晨,小尕梅帶來小夥伴找這支箭時,不僅沒找到木箭,就連那些做記號的石塊也不見了。小尕梅便暗下決心非找到那支神奇的木箭不可。從此,小尕梅除了放羊外,始終沒忘記找箭。有一天他趕羊群來到一條小溪邊,見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正在那裡用褡褳背土築牆。小尕梅上前問明原由,原來老爺爺在築城保護一支神箭,並對她述說這支神箭的來歷:很久以前,有位叫花木蘭的女英雄鎮守邊關,她武藝高強,並射得一手好箭,箭壺里有三支紅漆羽箭,人們稱它為"木蘭箭"。有一年,北方匈奴貴族發動戰爭,聲言要與花木蘭決一死戰。木蘭將軍不慌不忙的應道:"你只要退我一箭之地,我就與你決戰。"敵將心想這一箭之地無非二三十丈遠罷了,有何妨,便一口答應。話音沒落,只見木蘭將軍取出一箭,搭於弓上,就聽"嗖"的一聲,這一箭竟射到了嘉峪關。敵將見狀,立刻掉轉馬頭,慌忙逃跑。當地人流傳著這樣一道歌謠:"花木蘭腳蹬黃河沿,一箭射到嘉峪關,要看找不見,不找在眼前。"老爺爺接著說道:"我想把這支神箭設法保存起來,留給後人觀瞻,所以在這里背土築城。"小尕梅聽後,驚喜不已,立刻與小夥伴們一起幫助老爺爺背土築土城,取名為"木蘭城"。就在剛築好城的那天,那支神奇的木蘭箭突然插在了土城中央。於是小尕梅幫老爺爺在木蘭箭旁邊打了一眼水井,供附近居民飲用。若干年以後,有人企圖搶奪這支神箭,並放火來燒木蘭城,激怒了天神,立刻降下傾盆大雨把火澆滅。神箭又不知飛到什麼地方去了。在插箭的地方又閃出一眼新井,與原來的那眼井並列在土城中央,於是,這座古城被人們稱為"雙井子城"。

不到長城非好漢
雄關萬里
狼煙四起

『肆』 關於王羲之的諺語兩個

  1. 東床快婿
    成語解釋: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回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戶對。王導的答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麼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來人回去後,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贊嘆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於是郗鑒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和「令坦」兩個典故

  2. .入木三分
    成語解釋:在他身上出現的成語還不只這些,據說有一次,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人用刀削木板,卻發現他的筆跡印到木板裡面有三分之深。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

  3. .一字千金
    成語解釋:唐太宗酷愛書法,尤其是王羲之,他名人在全國收集王的真跡,有一天一個老人拿四個字來讓他看,看過是王羲之的真跡,他於是就給了那老者四千兩黃金,所以就有了關於王羲之的一字千金的成語。

『伍』 關於黃河的俗語,諺語,成語和相關故事名字

詩句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將進酒回》;

2)黃河落盡走東海答,萬里寫入襟懷間 李白《贈裴十四》;

3)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5)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6)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7)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劉禹錫《浪淘沙》.

諺語(俗語):

1)黃河百害,惟富一套;

2)是非吹入凡人耳,萬丈黃河洗不清;

3)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撞南牆不回頭;

4)黃河黃,長城長,英雄百戰走四方;

5)河走溫縣城,倉頭猛一窮;跳進黃河洗不清;

6)黃河富寧夏,最富是吳忠;

7)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

8)天下黃河富寧夏;

9)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淚不流

成語: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山帶礪、黃河水清、礪山帶河、鯉魚跳龍門、俟河之清

故事:大禹治水的故事
鯉魚跳龍門等等

『陸』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句諺語什麼意思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句諺語的意思是比喻心甘情願的落入別人的謀劃。這句諺語出自十六國前秦將領苻朗的《苻子·方外》。

原文:太公涓釣於隱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嘗得一魚。魯連聞之,往而觀其釣焉。太公涓跪石隱崖,不餌而釣,仰詠俛吟,及暮而釋竿。

譯文:姜子牙在隱溪釣魚,卻一直沒有釣到魚,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56年了。魯連聽說了這件事,就過去隱溪那裡看姜子牙釣魚,就看見姜子牙跪在岸邊,釣魚卻不加魚食,只是在那裡吟詠歌唱,到了晚上的時候就放下竿子回去了。

(6)稟報的諺語擴展閱讀: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典故: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呂尚,是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的功臣。他在沒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時候,隱居在陝西渭水邊一個地方。

太公常在磻溪旁垂釣。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掛著餌食,然後把它沉在水裡,誘騙魚兒上鉤。但太公的釣鉤卻是直的,上面不掛魚餌,並且離水面有三尺高。他一邊高高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己上鉤吧!"

一天,有個打柴的來到溪邊,見太公用不放魚餌的直鉤在水面上釣魚,便對他說:"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的!"太公舉了舉釣竿,說:"對你說實話吧!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為了釣到王與侯!"

太公奇特的釣魚方法,終於傳到了姬昌那裡。姬昌知道後,派一名士兵去叫他來。但太公並不理睬這個士兵,只顧自己釣魚,並自言自語道:"釣啊釣啊,魚兒不上鉤,蝦兒來胡鬧!"

姬昌聽了士兵的稟報後,改派一名官員去請太公來。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邊釣邊說: "釣啊釣啊,大魚不上鉤,小魚別胡鬧!"姬昌這才意識到,這個釣者必是位賢才,要親自去請他才對。於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換了衣服,帶著厚禮,前往磻溪旁聘請太公。太公見他誠心誠意來聘請自己,便答應為他效力。

後來,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繼而幫助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滅掉了商朝,實現了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

『柒』 名言警句,文學常識,名著 成語,諺語,歇後語

盲人摸象

【典故】
據古代印度佛經中講,古時印度有一個小國,國王名叫鏡面王。他信奉釋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誦經,十分虔誠。可是,國內當時流行著很多神教巫道,多數臣民被它們的說教所迷惑,人心混亂,是非不明,很不利於國家的治理。鏡面王很想讓其臣民們都歸依佛教,於是就想出了一個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現身說法教育誘導他們。鏡面王吩咐侍臣說:「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來。」使者很快就湊集了一群盲人,帶領他們來到王宮。
使者走進宮殿向鏡面王稟報說:「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現已帶到殿前。」鏡面王說:「你明天一早帶領盲人們到象苑去,讓他們每人只能觸摸大象身體的一個部位,然後馬上帶他們來王宮前廣場。」
第二天上午,鏡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數萬平民聚集在王宮前的廣場上,沸沸揚揚的人們交頭接耳,誰也不知道國王將要宣布希么重大的事情。不一會,使者領著盲人們來到了鏡面王的高座前,廣場上的人們頓時安靜了下來。鏡面王向盲人們問道:「你們都摸到大象了嗎?」盲人們齊聲回答說:「我摸到大象了!」鏡面王又說:「你們每個人都講述一下大象是什麼模樣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來說:「稟告聖明的國君,大象就像一隻盛漆的大圓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說:「大王,大象應該像一把掃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說:「大王,大象確實像大鼓。」隨後,摸到大象頭部的說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說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後部的說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則說大象猶如簸箕。最後,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說:「聖明的大王,大象實在像一根粗繩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幾伙,吵吵嚷嚷,爭論不休,都說自己正確而別人說的不對。他們又紛紛到鏡面王前爭辯說:「大王!大象的模樣確實像我說的那樣!」這時,在場的臣民見此都大笑不止,鏡面王也意味深長地看著眾人笑了起來。

『捌』 關於萬里長城的成語,諺語,傳說,歇後語

嘉峪山的傳說

在很久以前,從祁連山流下來的雪水,不斷匯合成北大河,它穿過河西走廊中段的荒原,澆灌著那一帶的良田,養育著那裡的各族人民。有一天,一個牧童正在荒原上放羊,迎頭碰上一個古怪老頭兒,身上背一袋子石沙,問他去北大河如何走,並說:"這北大河原是我的家,後來被一群百姓搶去,我這次來要用石沙堵住北大河。"牧童聽後非常氣憤,立刻頂撞道:"別說你用一袋石沙,就是把北邊大山搬來,也妄想使北大河改道。"那老頭兒一聽氣炸了,立刻將這袋石沙向左右撤開,驟然間,荒原上突起許多丘陵和一座大山,這座大山就是現在的嘉峪山。原來這個怪老頭兒是龜精變的,只見他口念咒語,企圖推倒嘉峪山來封堵北大河,正在此時,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玉皇大帝派雷神把老頭兒擊死了。在他死的地方,立即隆起了個山包,形狀如龜,這就是現在的"龜蓋山"。

在北京八達嶺長城附近的青龍橋南、居庸關以北,有一處地方叫"五桂頭",形容極為險要,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是關溝七十二景之一。那裡原先叫"亂北極溝",傳說燕王朱棣掃北,帶領幾十萬大兵,一路所向披靡,可是過了居庸關,便被阻止在"亂柴溝"這道關口上,明軍付台了很大代價,攻了數十天也沒攻破,燕王十分惱火。正在無計可施的時候,有人建議說:"附近有火家的仁、義、禮、智、信五兄弟曾在元朝當過小頭目,獨得一手施放火炮的絕技,可請來助戰。"很快,燕王便重禮聘請這火氏五兄弟台山,為其效力。幾天後,火氏兄弟運來大炮、火葯,來到陣前,看好地形,對准目標就開始了。這火氏五兄弟不愧是神炮手,顆顆炮彈飛向元軍陣地,彈無虛發,只 一陣工夫,那堅如鐵壁的防線被大炮一一摧毀,元兵蒙將死傷慘重,剩下的棄關而逃。燕王率軍乘勝追擊,順利地佔領了"亂柴溝"關口。火氏五兄弟立了戰功,卻只是換來了短暫的榮華。後來燕王做了皇帝便一反常態,對火家五兄弟放心不下,認為他們實在不可靠,萬一變心、造反,把大炮對准我燕王,我打下的天下豈不被他們奪走。所以,決定根除他們,便誣陷他們是"奸細",要謀反等莫須有的罪名,將他們拘捕並全部斬首,還把五顆人頭掛在亂柴溝示眾。這一舉動引起了百姓的憤憤不平,指責燕王無法無道,忘恩負義。這怨恨之聲很快傳到燕王耳中,燕王深 怕百姓造反,為籠絡民心,於是又把火氏五兄弟封為"五鬼財神",並在關溝石佛寺偏西的地方立了"五鬼財神廟",以享世代香火。"五鬼頭"由此得名,後人覺得"鬼"字不吉利,便改成了"五桂頭".現在,在京張舊鐵路山洞洞口的岩壁上,仍可看到刻著的"五桂頭"三個大字。 作者: ~~龍鷹~~ 發布日期: 2005-3-31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徵集了數十萬民夫,於公元前214年將秦、燕、趙三國北邊的城牆連通、修繕合一,這便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哭倒長城八百里的傳說就發生在那個時候。
古時候,孟老漢和姜老漢互為鄰居,僅一牆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漢在自己院中種了一顆葫蘆籽,經過澆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蘆秧長得肥壯、高大,從牆頭爬過去,到姜老漢的院里結了個很大的葫蘆,有幾十斤重。等葫蘆熟後,姜老漢拿刀把它切開,突然見里邊躺著個又白又胖、非常可愛的女娃娃,姜老漢喜台望外,奔走相告,村裡人聽說後,紛紛前來觀看這新鮮事,可是孟、姜兩老漢卻因此產生了矛盾,吵得不可開交。孟老漢非常堅定地說:"這葫蘆是我親自種下的,胖女孩該歸我。"姜老漢卻固執地說:"這葫蘆結在我的院子里,這女娃該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難解難分,毫無結果,後經村裡人調解為:女娃娃屬於兩家共同的,輪流居住,共同扶養,並取了個"孟姜女"的名字。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十多年過去了,孟、姜兩家老人為現已長大成人的孟姜女選了個女婿叫范杞梁,選定良辰吉日,准備成親。天有不測風雲,成親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突然從門外闖進幾個衙役,一擁而上把新郎范杞梁當民夫抓走了。
原來,當時由於秦始皇在全國各地抽調大批民夫修築長城,日日夜夜拚命干,民夫們被累死、餓死的不計其數,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們又到處抓民夫補充,范杞梁也被發配去充當修長城的民夫了。
轉眼一年過去了,范札梁杳無音信,急得孟姜女飯吃不下,覺睡不著,不知如何是好,跟兩家老人商量後,決定去找丈夫,發誓找不到丈夫絕不回家。她帶上乾糧和給丈夫特製的禦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風吹雨淋、日曬風寒、飢寒交迫、步履艱難,經過千難萬險的萬里跋涉,終於找到了修長城的地方,一打聽才知道,為修長城死了許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並被埋在長城下,屍骨都找不到了。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孟姜女頓時就傷心地慟哭起來,淚如泉,聲如雷,哭得驚天動地,天昏地暗,眼看著長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裡塌到哪裡,足有八百里長。這下可急壞了工程總管,急忙去報告正來此巡查工程進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趕忙去見孟姜女尋問根由。一見之後,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為"正宮娘娘"。孟姜女雖然怒火滿腔,但還是壓住心頭仇恨,靈機一動,將計就計地非要秦始皇答應她三個條件,才能當"正宮娘娘"。一要找到丈夫范札梁的屍體;二要為其丈夫舉行國葬;三要秦始皇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聽罷孟姜女提的三個條件,思索片刻,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孟姜女戴著孝拜了為築城而死的范札梁墳墓後,宿願已償,面對滾滾的渤海,縱身一躍,投海自盡了。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很快就被人們所傳頌,人們為紀念她,在山海關附近的一個山頭上,給她修了墳、建了廟,取名為"姜女廟"。 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哭倒長城八百里的故事家喻戶曉,流傳至今。 作者: ~~龍鷹~~ 發布日期: 2005-3-31 當年戚繼光任薊鎮總兵官,在譚綸的支持下,親自規劃和督造了金山嶺長城(位於河北省灤平縣境內)。此段長城的結構獨特,城牆是用巨大的條石為基礎,以磚包砌而成。金山嶺長城東端高入雲端的老虎山上,有一座望京樓,座落在一千米高的山頂上,樓的兩側是懸崖峭壁,人只能從石縫中攀登而上。據說當年修築時,為了運條石死傷了許多人,但條石仍運不上去。此事感動了玉皇大帝,立即派他的外甥二郎神去運石。當晚,二郎神來到老虎山下,見到成堆的條石堆放在那裡,隨即將他的神刀一晃,立刻變成趕山鞭。他手揮趕山鞭向條石上抽打,同時喊聲"變",那一塊塊條石,馬上變成一隻只大山羊,直奔山頂。到山頂後他數了數,不多也不少,正好夠用。恰逢此時,一個士兵台帳小解,忽見二郎神趕羊,驚叫一聲往回跑。二郎神聽到有人喊叫,也吃了一驚,將幾十塊條石踢下山去,落在東面的山坳里。二郎神隨即騰身上天。就這樣,修望京樓的條石,就缺了幾十塊。現在登上望京樓時,會看到樓底十二層奠基條石中有五層是碎石塊壘砌的。而那些被二郎神踢下山去的條石,仍然堆放在山坳里,當地人稱此山坳為條石坳。 作者: ~~龍鷹~~ 發布日期: 2005-3-31 出長城的關門向西約1.5公里里處,有個叫"狼窩"的地方。提起"狼窩"這名字,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很久以前,北京城西一帶嚴重缺水,樹難生草難長,禿山荒地,十年九不收,老百姓祖祖輩輩過著極其貧困的生活。玉皇大帝得知這情況後,便派了一頭"仙豬"下凡,去開河引水,解救百姓的苦難。這頭仙豬個兒大得出奇,像座山,身長三十三丈三,腦袋三丈三尺三,就連豬牙也足有三尺三寸三長。仙豬奉命下凡後就開始幹活,只見它左一拱,山崩了,右一拱,地裂了,腳下立刻出現了又寬又深的河,翻滾的大水順溝往前涌。仙豬不停地向前拱著拱著,眼看快到居庸關了,萬里長城像條巨龍橫卧於前面的高山上,仙豬停下左右一看都是山,到底該向哪裡拱呢?正在犯難時,從遠處走來一位老漢,仙豬急忙向老漢打聽:"老大爺,前邊是什麼地方?"老漢見到仙豬身後的河水,心裡立刻明白了。這豬正在拱土開道,如果讓它再往前拱,那萬里長城不就叫它拱毀了,再說過了居庸關,順著關溝往東下去,就是一馬平川,直逼北京城了,大水要是下了山,不僅要沖垮平原上萬頃良田,而且連北京城也保不住,被大水所淹。我得想個計策,阻止這頭豬向前拱,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便對仙豬說:"前面是"狼窩",有大狼三百三十三個,專門吃豬頭和豬肉,還有小狼三百三十三個,專吃豬下水和心、肝、肺。這幾天,這群狼正嗷嗷亂叫,三五里地遠都聽得見,你要是往前走,可千萬要小心點才行。"仙豬聽完老漢的話,嚇得心驚膽顫,心想,真是萬幸,碰到了這位老漢,不然我真要拱到狼窩,恐怕連命都保不住了。我乾脆改道而行吧,便一頭朝南面拱去了。"它拱出的那條河,就是北京西三十多里遠的"永定河"。老漢見仙豬走遠,這才鬆了一口氣,高興地哈哈大笑起來。由於老漢的幾句話才保住了長城,沒有被毀,北京城也沒被水淹。後來人們就把老漢和仙豬碰面的地方起名叫"狼窩"了。 作者: ~~龍鷹~~ 發布日期: 2005-3-31 在嘉峪關關城閘門附近,有一棵兩人合抱不攏的大古柳,根深葉茂,濃蔭遮地,被人們稱為"左公柳"。關於這棵古柳樹還有著一段傳說。據傳,清朝同治年間,,左宗棠奉命率軍前去平息動亂後,他來到嘉峪關當他看到戈壁灘上一片荒涼景象,除了稀稀疏疏的駱駝草外,就什麼也見不到了,令他感概萬分。由於左宗棠所率領的多是湖湘子弟,被迫遠離山青水秀的家鄉,來到這茫茫的不毛之地,便紛紛開了小差。左宗棠見此情況,為了穩定軍心,立即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命令全體將士加寬道路,並決定在路旁大量植樹,制定出嚴格的法令,以其保證樹木的成活。若干年後,這一帶已經楊柳成蔭,樹木成行了。後來有個文人曾在一棵柳樹上刻下一首詩:"大將籌邊未肯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人們傳說嘉峪關關城附近的這棵古柳就是那時所栽,因此,被稱為"左公柳"。 作者: ~~龍鷹~~ 發布日期: 2005-3-31 在甘肅嘉峪關附近,有一塊潔白的晾經石,傳說是玄奘晾經的地方。據說唐朝玄奘與悟空、八戒、沙僧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從印度取經回來,闖過火焰山,涉過疏勒河,來到河西走廊。這天,天氣特別炎熱,烈日當頭,如焚 似火,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更是熱得無處藏身,石塊被烤得滾燙滾燙,好像天上下火一般,玄奘騎馬在前,三個徒弟背著經卷緊跟後面,沒走幾步就個個被烈日烤得汗流 浹背,唇乾舌燥,面紅耳赤。豬八戒實在忍受不了,便苦苦哀求師父道:"這天要熱死人,還是找個樹蔭歇息一下再趕路不遲。"玄奘聽後立即呵斥道:"這一片戈壁荒原千里,連棵草都不長,哪裡來的樹,還是趕快趕路要緊!"八戒無奈,只得撅著大嘴,氣喘噓噓地向前趕路,一邊走一邊向天上看去,只見天上藍藍的,一絲雲彩也沒有,順便說了一句:"這會兒要是下一場雨該多痛快呀。"不料。話音剛落,立即烏雲密布,電閃雷鳴,瓢潑大雨傾盆而下,師徒四人被淋成了落湯雞,經卷也全被淋濕透了。天晴後,玄奘急忙命悟空前去探路,找個好地方好把經卷攤開晾曬一下。悟空一個跟頭翻上雲端,發現不遠處有一座黑油油的黑石山,一打聽得知此山叫洞庭山。悟空趕緊帶師傅來到山上,玄奘一看十分滿意,並指著一塊黑油油的大石頭說:"這塊石頭正是晾經的好地方,你們趕快打開經卷攤開晾曬,並令八戒看守經卷,不得有誤。"很快,經卷晾曬乾了,師徒四人急忙收拾經卷,准備趕路。不料有幾張緊緊粘在石頭之上,怎麼揭也揭不下來。沒辦法,只好抄錄在別的紙上。不久,這塊晾曬過經卷的黑石突然變成白色。以後,人們便把這塊潔白如玉的石頭稱為"晾經石"從此,這個民間傳說就流傳開了。 作者: ~~龍鷹~~ 發布日期: 2005-3-31 明初,朱元璋為鞏固西北一帶防線,派征虜大將軍馮勝到河西走廊一帶駐防,並准備在那裡選址建關,以防止塞外蒙古瓦刺族的入侵。馮勝到處視察,尋找關址,最後決定在龜蓋山上修造一座雄關。他很快請來了能工巧匠,在山上放了線、釘了木樁,准備第二天破土動工。誰知第二天一早,馮勝來到工地一看,發現地上的線和樁均已不見,他一邊派人四處尋找,一邊叫來昨夜值班兵士詢問。值班兵士稟報說:"昨夜我值班時,不曾合過一眼,到四更時分,驟然狂風四起,颳得天昏地暗,風停後,再看地面上的線和樁均已不見了。"正在此時,到別處尋找線、樁的士兵氣喘噓噓的跑來報告:"丟失的線、樁已在狹谷北面的嘉峪山坡上找到了。"馮勝將信將疑地跑到那裡一看,樁和線整整齊齊地釘在山坡上,真是驚訝不已,靜下心來再仔細觀看這里的地形:只見南面祁連山白雪皚皚,北面馬鬃山連綿不斷,西面是廣闊戈壁灘,東面綠洲片片,還有淙淙流淌的股股泉水。腳下,山勢平坦,方圓還有五十畝地大。若在這里建關,依山傍水,居高臨下,進可攻,退可守,固若金湯。進而細想,當初選址在龜蓋山,那裡是討賴河下游,夏季由於祁連山積雪的大量融化,洪水沖關而過,會致使全軍覆沒。越想越感到慶幸,"真是天助於我而改關址也"。馮勝立即上奏皇帝,隨後,大興土木,修築了一座長220丈的嘉峪關城。
據傳說,關城改址完全出於關雲長顯靈指點。老百姓為紀念他,便在關城內修了座"關帝廟"。廟由大殿、陪殿、過庭、牌樓等構成,面積約720多平方米,建造得十分富麗堂皇。許多人為表虔誠,還自願集資捐款,用重金買了一顆寶珠,嵌在大殿頂部。從此後,寶珠日日夜夜放射出奪目耀眼的光芒。一天傍晚,突然天空黑暗、黑雲壓頂、電閃雷鳴,全城百姓驚恐萬分,紛紛跑出家門觀看,猛聽見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突見兩條巨龍在空中飛舞,一直飛入關帝廟,再也不見出來。第二天,雨過天晴,人們紛紛來到關帝廟一看,在大殿頂部安放寶珠的兩旁,各有一條巨龍,栩栩如生,正好構成一幅"二龍戲珠圖"。這個神話傳說一直流傳至今。 作者: ~~龍鷹~~ 發布日期: 2005-3-31 古時候,在甘肅小方城西面,有個驛站叫"馬迷兔",又叫"馬迷途"。商隊從邊陲於闐運玉到中原都要經過此地。這里的地形十分復雜:沼澤遍布、溝壑縱橫、森林蔽日、雜草叢生。每當運玉石的商隊趕上酷熱天氣上路時,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總是喜歡晚上涼涼快快趕路。因此,每當馬隊走到這里,總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連經常往返於此路的老馬也會暈頭轉向,難以識途,"馬迷途"的名字就是這樣叫起來的。
有一支專販玉石和絲綢的商隊,常年奔波於這條路上,也常常在"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隊剛進入"馬迷途"就迷路了。人們正在焦急萬分之際,忽然不遠處落下一隻孤雁。商隊中一個小夥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懷里,准備帶出"馬迷途"後再放掉。不一會兒,只見大雁流著眼淚對小夥子咕嚕咕嚕地叫著說:"咕嚕咕嚕,給我食咕嚕咕嚕,能出迷途。"小夥子聽後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為餓得飛不動才掉隊的,便立即拿出自己的干糧和水讓大雁吃個飽。大雁吃飽以後,呼的飛上天空,不斷盤旋,領著商隊走出了"馬迷途",順利地到達了目的地小方盤城。過了一段時間,這支商隊又在"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隻大雁又飛來在空中叫著:"咕嚕咕嚕,商隊迷路。咕嚕咕嚕,方盤鑲玉。"邊叫邊飛,又引著商隊走出了迷途。只有那隻救大雁的小夥子聽懂了大雁的話語,並轉告領隊的老闆說:"大雁叫我們在小方盤城上鑲上一塊夜光墨綠玉的玉石,以後商隊有了目標,就再也不會迷路了。"老闆聽後,心裡一盤算,一塊夜光墨綠玉要值幾千兩銀子,實在捨不得,就沒有答應。
沒想到下一次商隊又在"馬迷途"迷了路,數天找不到水源,駱駝乾渴得喘著粗氣,人人嘴乾舌燥,口渴得寸步難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時,那隻大雁又飛來了,並在上空叫道:"商隊迷路,方盤鑲玉,不舍墨玉絕不引路。"小夥子聽罷急忙轉告給老闆,老闆慌了手腳,忙問小夥子到底應該怎麼辦才好,小夥子說:"你趕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鑲玉,絕不食言。\'。"老闆馬上照小夥子說的,跪著向大雁起誓,大雁聽後,在空中旋轉片刻,把商隊又一次引出了"馬迷途",商隊得救了。到達小方盤城後,老闆再也不敢愛財了,立刻挑了一塊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綠玉,鑲在關樓的頂端,每當夜幕降臨之際,這塊玉便發出耀眼的光芒,方圓數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過往商隊有了目標,再也不迷路了。從此,小方盤城就改名"玉門關"。其實玉門關是漢武帝時所建,因這里是古代我國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從西域輸入和闐玉石就從此入關,故名。 作者: ~~龍鷹~~ 發布日期: 2005-3-31 當人們登上嘉峪關,在西瓮城門閣樓的後檐台上,可見到一塊青灰色的石磚放在那裡,這塊磚就是人們傳說中的"定城磚"。據傳說,明正德元年(1506),明王朝為了加強西北的防禦,派兵備副憲李端澄主持修建嘉峪關關城和城樓。負責施工的校尉叫郝空。他平時心狠手毒,經常殘害工匠們。在修建關城的工匠中,有位叫易開占的師傅,技藝超群,設計結構嚴謹,造型美觀,十分堅固,用料節省、精確。開工前,郝空霸氣十足地問易開占:"修建此關到底需要多少塊磚?"易開占滿有把握地回答:"我已算過了,一共需要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郝空聽罷冷笑道:"你所需要的這些磚我如數撥交給你,哪怕是多一塊或少一塊,我都要砍你的頭,並罰眾工匠各服苦役三年。"易開占毫無懼色,便帶領工匠們加緊施工,經過數百個日日夜夜辛勤勞動,關城終於竣工了,工匠們萬分興奮。不料,一名工匠手拿一塊剩餘的城磚慌忙來找易開占,當眾給大家潑了一盆涼水。正巧此時郝空趕了過來,對易開占聲嘶力竭地喊道:"你為什麼沒計算準確,多出了這塊磚,明天就拿你砍頭是問。"易開佔一點兒都不害怕,斷然說道:"這塊磚是定城磚,要把它搬掉,全城傾刻就要倒塌!"嚇得郝空灰溜溜地逃走了。後來人們把這塊磚叫"定城磚",把它放在西瓮城閣樓的後檐台上,可望而不易取,用以對勞苦功高的工匠們的紀念。 作者: ~~龍鷹~~ 發布日期: 2005-3-31 甘肅嘉峪關西約20公里,有個叫"雙井子城"的地方,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木蘭箭"。相傳很久以前,那裡有一片水草肥美的牧場,有個叫小尕梅的小姑娘天天在此放羊。有一天下午,夕陽西下,彩霞滿天。小尕梅正准備趕羊回家時,忽然見到一支碗口粗、 鍬把長的木箭斜插在地上,這支朱漆箭在落日照耀下,閃閃發光。小尕梅又驚又喜,准備把箭撥出來,可是費盡了全身力氣也沒動箭的絲毫。小尕梅見天色已晚,只得罷休,並在箭的周圍壘上許多石塊作為記號,准備第二天上午與夥伴們一起來撥這支箭。第二天清晨,小尕梅帶來小夥伴找這支箭時,不僅沒找到木箭,就連那些做記號的石塊也不見了。小尕梅便暗下決心非找到那支神奇的木箭不可。從此,小尕梅除了放羊外,始終沒忘記找箭。有一天他趕羊群來到一條小溪邊,見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正在那裡用褡褳背土築牆。小尕梅上前問明原由,原來老爺爺在築城保護一支神箭,並對她述說這支神箭的來歷:很久以前,有位叫花木蘭的女英雄鎮守邊關,她武藝高強,並射得一手好箭,箭壺里有三支紅漆羽箭,人們稱它為"木蘭箭"。有一年,北方匈奴貴族發動戰爭,聲言要與花木蘭決一死戰。木蘭將軍不慌不忙的應道:"你只要退我一箭之地,我就與你決戰。"敵將心想這一箭之地無非二三十丈遠罷了,有何妨,便一口答應。話音沒落,只見木蘭將軍取出一箭,搭於弓上,就聽"嗖"的一聲,這一箭竟射到了嘉峪關。敵將見狀,立刻掉轉馬頭,慌忙逃跑。當地人流傳著這樣一道歌謠:"花木蘭腳蹬黃河沿,一箭射到嘉峪關,要看找不見,不找在眼前。"老爺爺接著說道:"我想把這支神箭設法保存起來,留給後人觀瞻,所以在這里背土築城。"小尕梅聽後,驚喜不已,立刻與小夥伴們一起幫助老爺爺背土築土城,取名為"木蘭城"。就在剛築好城的那天,那支神奇的木蘭箭突然插在了土城中央。於是小尕梅幫老爺爺在木蘭箭旁邊打了一眼水井,供附近居民飲用。若干年以後,有人企圖搶奪這支神箭,並放火來燒木蘭城,激怒了天神,立刻降下傾盆大雨把火澆滅。神箭又不知飛到什麼地方去了。在插箭的地方又閃出一眼新井,與原來的那眼井並列在土城中央,於是,這座古城被人們稱為"雙井子城"。

不到長城非好漢
雄關萬里
狼煙四起

『玖』 求俗語、諺語、寓言、歇後語的故事文檔

姜太公釣魚
姜尚因命守時,立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

釋義 「太公」,即周初的姜尚,又稱姜子牙。姜太公用支鉤不掛魚 餌釣魚,願意上釣的魚,就自己上釣。比喻心甘情願地上圈套。

故事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呂尚,是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的功 臣。他在沒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時候,隱居在陝西渭水邊一個地方。那 里是周族領袖姬昌(即周文王)統治的地區,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對自 己的注意,建立功業。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鈴。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接著有 香味的餌食,然後把它沉在水裡,誘騙魚兒上鉤。但太公的釣鉤是直 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裡,並且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 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 己上鉤吧!」

一天,有個打柴的來到溪邊,見太公用不放魚餌的直鉤在水面 上釣魚,便對他說:「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 的!」

太公舉了舉釣竿,說:「對你說實話吧!『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 為了釣到王與侯!」

太公奇特的釣魚方法,終於傳到了姬昌那裡。姬昌知道後,派一 名士兵去叫他來。但太公並不理睬這個士兵,只顧自己釣魚,並自言 自語道:「釣啊,釣啊,魚兒不上鉤,蝦兒來胡鬧!」

姬昌聽了士兵的稟報後,改派一名官員去請太公來。可是太公 依然不答理,邊釣邊說:「釣啊,釣啊,大魚不上鉤,小魚別胡鬧!」

姬昌這才意識到,這個釣者必是位賢才,要親自去請他才對。於 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換了衣服,帶著厚禮,前往番溪去聘請太 公。太公見他誠心誠意來聘請自己,便答應為他效力。

後來,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還幫助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 滅掉了商朝,被武王封於齊地,實現了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