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一肘一履典故

一肘一履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06 17:50:20

1. 一個襟一個肘是什麼意思

【捉襟見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兒,形容衣服破爛。也比喻困難重重,應付不過來或顧此失 彼窮於應付。 襟,衣襟;肘,胳膊肘;「見」通「現」,露出。

成語出處】 《莊子·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曾參隱居不仕,過著艱辛的生活。他住在魏國,面容憔悴,手腳都長滿了繭子,衣服破爛不堪,生活十分困頓,有時連續三天不生火,十年沒做新衣服,正一正帽子,帽上的纓繩就斷,拉下衣襟,胳膊肘就露出來了。

故事
孔子的弟子曾參居住在衛國的時候,過著非常艱苦的生活,他穿的是用亂麻絮做的袍子,破爛不堪,分不清表裡。由於吃的很差,臉上浮腫,帶著病容,手掌腳底都長滿了老繭。
曾參經常一連三天不生火做飯,揭不開鍋,十年之內沒做一件新衣服。他戴的帽子也太破舊了,以致正一正它系帽的繩帶就斷了;一拉衣襟,就露出了肘;一穿鞋,鞋後跟就裂開。雖然如此窮困,但他並不因此而憂愁,時常拖著破鞋,高歌《商頌》。他聲音洪亮,充滿天地,好像是從金石製作的樂器中發出的一樣。
就這樣,曾參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天子不能使他為臣子,諸侯不能和他結交朋友。所以莊子說,注意培養心志的人會忘掉形體,注意養身的人會忘記利祿,而致力於大道的人會忘掉心機。

2. 有個典故叫啥橋三擲履

有個典故叫(圯橋三擲履)。
圯橋三擲履
出處:司馬遷的《史記·留侯世家》

……
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半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
……
簡義:漢初三傑的張良年輕時,在橋上遇到一個老人,老人三次約張良夜間都橋上見面,並把破破爛爛的鞋故意掉到橋下,讓張良撿來給他穿上。原來這個老人叫黃石公,張良通過他的考驗後,他授予張良兵法,使得張良在輔佐漢高祖劉邦時運籌帷幄,立下汗馬功勞。
寓意:年輕人要心懷善良,尊師重道,不怕磨難,積極進取,終成大器。

3. 削足適履的典故是什麼

春秋時,有一次楚靈王親自率領戰車千乘,雄兵10萬,征伐蔡國。這次出征非常順利。楚靈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棄疾留守蔡國,全權處理那裡的軍政要務,然後點齊10萬大軍繼續推進,准備一舉滅掉徐國。楚靈王的這個弟弟棄疾,不但品質不端,而且野心極大,不甘心僅僅充當蔡國這個小小地方的首腦,常常為此而悶悶不樂。棄疾手下有個叫朝吳的謀士,這個人非常工於心計,這一天,他試探道:「現在靈王率軍出征在外,國內一定空虛,你不妨在此時引兵回國,殺掉靈王的兒子,另立新君,然後由你裁決朝政,將來當上國君還成什麼問題嗎!」棄疾聽了朝吳的話,引兵返楚國,殺死靈王的兒子,立哥哥的另一個兒子子午為國君。楚靈王在征討途中聞知國內有變,兒子被弟弟殺死,頓時心寒,想想活在世上沒有意思,就上吊自殺了。在國內的棄疾知道楚靈王死了,馬上威逼子午自殺,自立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
另一個故事是:晉獻公寵愛驪姬,對她的話真是言聽計從。驪姬提出要將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齊立為太子,晉獻公滿口答應,並將原來的太子,自己親生的兒子申生殺害了。驪姬將這兩件事做完了,但心中還是深感不踏實,因為晉獻公還有重耳和夷吾兩個兒子。此時,這兩個兒子也都已經成人,驪姬覺得這對奚齊將來繼承王位都是極大的威脅,便建議殺了重耳和夷吾兄弟倆,晉獻公竟欣然同意。但他們的密謀破一位正直的大臣探聽到,立即轉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聽說後,立即分頭跑到國外避難去了。
《淮南子》的作者劉安評論這兩件事說:「聽信壞人的話,使父子、兄弟自相殘殺就像砍去腳指頭去適應鞋的大小一樣(猶削足適履),太不明智了。

4. 鄭人買履的典故

鄭人買履:《成語詞典》謂出《淮南子·說林訓》:「夫所以養而害回所養,譬猶削足答而適履,殺頭而便冠。」
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
有一個想買鞋的鄭國人,他先量好自己腳的尺寸,然後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去集市的時候,他忘帶了量好的尺碼。他已經拿到了鞋子,才說:「我忘記帶量好的尺寸了。」於是返回家去取尺碼。等到他返回來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用你的腳去試試鞋呢?」他回答說:「我寧願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5. 一肘一襟瘋狂猜成語的答案是什麼

成語: 捉襟見肘

拼音: zhuō jīn jiàn zhǒu

簡拼: zjjz

解釋: 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回,窮於應付。

近義詞答: 衣不蔽體、衣衫襤褸、百孔千瘡

反義詞: 綽有餘裕、綽綽有餘、完美無缺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出處: 先秦·莊周《莊子·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6. 在文言文中出現履字

鄭人買履,先秦時代漢族寓言故事。既是一個成語,又是一個典故,更是一則寓言,說的是鄭國人因過於相信「尺度」,造成買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鄭人拘泥於教條的心理,依賴數據的習慣。常比喻做事死板,不會變通的人。

原文

鄭人有欲②買履者③,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
有一個想要買鞋的鄭國人,他先量好自己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帶量好的尺碼。他已經挑好了鞋子,才說:「我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了。」於是返回家去取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為什麼不用你的腳去試試鞋的大小呢?」他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評點
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而且連鞋子也買不到,成為了笑柄。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可能是不會有的吧?但類似這樣的人,倒確是有的。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書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書本上寫到的,他就相信,書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書本上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

7. 中國古代寓言《鄭人買履》的寓意

鄭人買履,先秦時代漢族寓言故事。既是一個成語,又是一個典故,更是一則寓言,說的是鄭國人因過於相信「尺度」,造成買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鄭人拘泥於教條的心理,依賴數據的習慣。常比喻做事死板,不會變通的人

8. 曹操不穿鞋去迎接許攸的典故叫什麼

忘履相迎

那是曹操和袁紹官渡之戰的事。袁紹的兵力是曹操的數倍,曹軍戰回局很不利。此時曹答軍糧草又告罄,更是雪上加霜。正在這時,袁紹無謀,聽信讒言,不但不聽許攸的計策,還羞辱他。此時袁紹派拉一個酒鬼去守自己的糧草基地——烏巢。許攸看袁紹不聽忠言,知道他必敗無疑決定投降曹操。曹操此時正在睡覺,但他一直沒有睡著,軍情緊急啊!這時突然聽說許攸來降,高興得鞋也不穿就跑拉出來迎接。兩人交談中,曹操開始還想隱瞞,但許攸已猜出曹操糧草也盡,曹操只好將事情告知。許攸看曹操求賢若渴,徹底決定投靠曹操。於是說出袁紹重地烏巢是軟肋,建議曹操去突襲烏巢,燒掉袁紹的糧草。曹操按計行事,果然得手。糧草被燒,袁紹軍頓時大亂,這一戰就成拉曹操和袁紹之戰的轉折點。但許攸看出拉曹操是英雄,卻沒有看出曹操是奸雄。他由於立功後過於囂張,而最終在官渡之戰後被曹操所殺。

9. 凡心所向 素履所往 生如逆旅 一葦以航 是什麼典故

出處:七堇年的《塵曲》

原文: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穌合於言,安之若素。自言自語,無喜無悲。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三月桃花,四月歡唱,兩人一馬,明日故鄉。

流浪陌路,暖然緋涼,寫意人生,相識一場。

不關此世,不負己心,我自傾杯,且君隨意。

釋義:

凡是內心所嚮往的地方,即使還是穿著草鞋也要前往。生命就像一場逆行之旅,即便一葉扁舟也要揚帆起航。

(9)一肘一履典故擴展閱讀

《塵曲》作者是七堇年。

《塵曲》全書分為游記,散文,小說,三個部分。以及中篇小說《塵曲》。

內容簡介

游記以行走路線為線索,所見所聞所感,行文清新淡雅,高雅脫俗的審美情趣,都足以對讀者的品位起到引領和定義的作用。

散文是對以往經歷、情感的一次回顧和思考,對人生和世事的領會,字里行間蘊藏著豐盛的情感和的深度的思考。

全新創作小說《塵曲》,突破作者以往風格,筆法潑辣犀利,講述一個家庭在一天之間,集由機緣巧合,導致多年來平和表面下的激烈矛盾集中爆發。故事如戲劇一般展開,分為三場。

以不同年代出生,具有代表性的三個主角:父,子,女,影射了中國家庭成員之間的巨大疏離,和拒絕溝通的交流枷鎖,一個屋檐下的一家人卻各懷心事,內心悲愴寧肯獨自承受或者與陌生人分享卻不肯與至親之人坦白相對。細膩呈現出每個人內心深處痛苦的掙扎。

10. 請教:分香賣履的典故具體是怎麼回事

這個詞出自曹操的來遺囑自,即《遺令》。
原文是: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台,善待之。於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帳,朝晡上脯備之屬,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輒向帳中作伎樂。汝等時時登銅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
譯文為:曹操《遺令》中說:我的婢妾和歌舞藝人都很辛苦,讓他們住在銅雀台(遺址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二十公里鄴城遺址內),好好安置他們,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掛上靈帳,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從早至午,要向帳中歌舞奏樂。你們要時時登上銅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餘下的香可分給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無事做,可以學著製作帶子、鞋子賣。
現在用來形容人死的時候也不忘記自己的妻妾(妻兒)。
望採納,謝謝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