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伊索寓言林紓

伊索寓言林紓

發布時間: 2021-02-05 23:31:12

⑴ 林紓的資料哪裡能查到啊

紓(1852—1924)原名群玉、秉輝,字琴南,號畏廬、畏廬居士,別署冷紅生。晚稱蠡叟、踐卓翁、六橋補柳翁、春覺齋主人。福建閩縣(今福州)人,我國近代著名文學家。

林紓少孤,自雲「四十五以內,匪書不觀」。十一歲從同里薛錫極問古文辭,讀杜詩、歐文務於精熟。自十三齡至於二十,「雜收斷簡零篇用自磨治」,校閱古籍不下二千餘卷。三十一歲結識李宗言,見其兄弟積書連楹,一一借讀且盡。非但經、子、史籍,凡唐宋小說家言也無不搜括。後由博覽轉為精讀。對生平所嗜書,沉酣求索,如味醇酒,枕籍至深。

林紓崇尚程、朱理學,讀程朱二氏之書「篤嗜如飫粱肉」,卻能揭露「宋儒嗜兩廡之冷肉,凝拘攣曲局其身,盡日作禮容,雖心中私念美女顏色,亦不敢少動」的虛偽性,嘲笑「理學之人宗程朱,堂堂氣節誅教徒。兵船一至理學懾,文移詞語多模糊」。他維護封建禮教,指責青年人「欲廢黜三綱,夷君臣,平父子,廣其自由之途轍」,還說「盪子人含禽獸性,吾曹豈可與同群」,又敢把與封建禮教不相容的《迦茵小傳》整部譯出。嚴復《甲辰出都呈同里諸公》詩雲:

孤山處士音琅琅,皂袍演說常登堂。

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支那盪子腸。

林紓的古文論,以桐城派提倡的義法為核心,以左、馬、班、韓之文為「天下文章之祖庭」,以為「取義於經,取材於史,多讀儒先之書,留心天下之事,文字所出,自有不可磨滅之光氣」。同時林紓也看到了桐城派的種種弊病,反對墨守成規,要求「守法度,有高出法度外之眼光;循法度,有超出法度外之道力」。並提醒人們,「蓋姚文最嚴凈。吾人喜其嚴凈,一沉溺其中,便成薄弱」;專於桐城派古文中揣摩聲調,「亦必無精氣神味」。他認為學桐城不如學左、庄、班、馬,韓、柳、歐、曾。並以為在學習中應知變化,做到能入能出。「入者,師法也;出者,變化也。」

林紓青年時代便關心世界形勢,認為中國要富強,必須學習西方。中年而後,「盡購中國所有東西洋譯本讀之,提要鉤元而會其通,為省中後起英雋所矜式」。他不懂外語,不能讀原著,只靠「玩索譯本,默印心中」,常向馬尾船政學堂師生「質西書疑義」。後來他與朋友王壽昌、魏易、王慶驥、王慶通等人合作,翻譯外國小說,曾筆述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臘、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幾個國家的幾十名作家的作品。一生著譯甚豐,翻譯小說達二百餘種,為中國近代譯界所罕見,曾被人譽為「譯界之王」。

林紓(1852-1924年)
林紓自幼嗜書如命,五歲時在私塾當一名旁聽生,受孰師薛則柯的影響,深愛中國傳統文學,從此與文學結下不解之緣。但由於家境貧寒、且遇亂世,他不得不為生計終日奔波。閑時他也不忘苦讀詩書,13歲至20歲期間校閱殘爛古籍不下兩千餘卷。1882年對於林紓來說是關鍵而又具轉折性意義的一年-----從一個窮秀才一躍成為江南赫赫有名的舉人。在擺脫貧困窘境的同時,他廣結師友、飽讀詩書。愛國心切的他,雖已過而立之年,卻不辭辛苦,七次上京參加禮部會試。原本一心報效祖國的林紓"七上春官,屢試屢敗"因而從此絕意於仕途,專心致志地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1897年,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林紓捧著《閩中新樂府》和讓洛陽"一時紙貴"的《巴黎茶花女遺事》譯本開始了他遲來且豐碩的著譯生涯。然而,林紓涉入譯界卻是極為偶然的事,他的譯作如此暢銷也在意料之外。當時恰逢林紓母親去世,接踵而至又是妻子病故。魏翰、王壽昌等幾位好友為幫林紓走出消沉的困境邀他一同譯書。林紓起先再三推脫,最後才接受了這一請求。《巴黎茶花女遺事》得到國人相當的認可,從某種程度上激勵著林紓沿著翻譯文學作品的道路繼續走下去。在之後短暫的27 年生命里,他不僅用一腔愛國熱血揮就了百餘篇針砭時弊的文章;用犀利、恰切的文筆完成了《畏廬文集》《諷喻新樂府》《巾幗陽秋》等40餘部書,成功地勾勒了中國近代社會的人生百態;而且在不諳外文的特殊情況下,與魏翰、陳家麟等曾留學海外的才子們合作翻譯了180餘部西洋小說,其中有許多出自外國名家之手,如英國作家狄更斯著的《大衛·科波菲爾德》、英國哈葛德的《天女離魂記》,俄國托爾斯泰著的《恨縷情絲》,西班牙塞萬提斯的《魔俠傳》,法國 森彼得的《離恨天》,英國司哥特著的《撒克遜劫後英雄略》、笛符著的《魯濱遜漂流記》等。這些西洋小說向中國民眾展示了豐富的西方文化,開拓了人們的視野。它們牢固地確立了林紓作為中國新文化先驅及譯界之王的地位。至此,林紓被公認為中國近代文壇的開山祖師及譯界的泰斗,並留下了"譯才並世數嚴林"的佳話。

林紓(1852~1924)近代文學家、翻譯家。原名群玉,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晚稱蠡叟、補柳翁、踐卓翁、長安賣畫翁。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早年曾從同縣薛錫極讀歐陽修文及杜甫詩。後讀同縣李宗言家所藏書,不下三、四萬卷,博學強記,能詩,能文,能畫,有狂生的稱號。光緒八年(1882)舉人,考進士不中。二十六年(1900),在北京任五城中學國文教員。所作古文,為桐城派大師吳汝綸所推重,名益著,因任北京大學講席。辛亥革命後,入北洋軍人徐樹錚所辦正志學校教學,推重桐城派古文。後在北京,專以譯書售稿與賣文賣畫為生。

戊戌維新前,林紓在福建每天和友人談新政,作《閩中新樂府》50首,反映了他當時的進步思想。像《村先生》、《興女學》等,主張改革兒童教育,興辦女子教育,宣傳愛國思想:"今日國仇似海深,復仇須鼓兒童心。"(《村先生》)這種宣傳愛國的精神,在甲午中日戰爭後更有發揚,像他所作《徐景顏傳》,就表揚海軍的為國犧牲。

林紓後來思想轉向保守,跟他始終主張維新、忠於清光緒帝的立場有關。辛亥革命後,他在《畏廬詩存·自序》里說,"革命軍起,皇帝讓政。聞聞見見,均弗適於余心","惟所戀戀者故君耳"。他雖然沒有在清朝做官,卻十謁光緒帝的陵墓。因此,入民國後,他和桐城馬其昶、姚永概相繼離開北京大學,並攻擊革命家章炳麟為"庸妄巨子,剽襲漢人余唾","意境義法,概置弗講"(《與姚永概書》)為桐城派張目。五四運動中,《新青年》雜志提倡以白話代文言,發自北京大學。林紓寫信給北大校長蔡元培稱:"若盡廢古書,行用土語為文字,則都下引車賣漿之徒所操之語,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販,均可用為教授矣。"(《答大學堂校長蔡鶴卿太史書》)從保守轉到反對"五四"新文學運動。

林紓有《畏廬詩存》,卻刪去了《閩中新樂府》。他自稱"吾詩七律專學東坡(蘇軾)、簡齋(陳與義);七絕學白石(姜夔)、石田(沈周),參以荊公(王安石);五古學韓(愈);其論事之詩則學杜(甫)"(《林畏廬先生手札》)。他最推重自己的古文,批評康有為贈詩稱贊他的譯著,而不談他的古文,是"捨本逐末"(同前)。他自言在京與吳汝綸論《史記》為文之用心,深得吳之首肯。又推重吳汝綸評點《史記》"發神樞鬼藏之秘"(《桐城吳先生點勘史記讀本序》)。又稱吳始見其文,贊曰:"是抑遏掩蔽,能伏其光氣者。"(《贈馬通伯先生序》)他標榜桐城派,其實他的古文跟桐城派並不相同。像《冷紅生傳》、《先妣事略》、《蒼霞精舍後軒記》、《趙聾子小傳》,都善於敘事抒情,寫得生動而有感情,或雜以詼諧,能感動人,不像桐城派文的謹嚴而較平順。他的《畏廬文集》,於閑漫細瑣之處,曲曲傳情,與歸有光文相近。他自己也說:"六百年中,震川(歸有光)外無一人敢當我者。"(《林畏廬先生手札》)晚年名高,好自矜張。或傷於蹇澀,不復如初集之清勁婉媚了。其實林紓的成就還在他的"林譯小說",他的詩文和畫,都為譯著所掩。

林紓翻譯小說始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與精通法文的王壽昌合譯法國小仲馬《巴黎茶花女遺事》,二十五年一月在福州由畏廬刊行。這是中國介紹西洋小說的第一部,為國人見所未見,一時風行全國,備受贊揚。接著他受商務印書館的邀請專譯歐美小說,先後共譯作品180 余種。介紹有美國、英國、法國、俄國、希臘、德國、日本、比利時、瑞士、挪威、西班牙的作品。單行本主要由商務印書館刊行,未出單行本的多在《小說月報》、《小說世界》上刊載。跟林合譯美英作品者有魏易、曾宗鞏、陳家麟、毛文鍾等,合譯法國作品者有王壽昌、王慶通、王慶驥、李世中等。

林紓譯得最多的是英國哈葛德,有《迦因小傳》、《鬼山狼俠傳》等20種;其次為英國柯南道爾,有《歇洛克奇案開場》等 7種。林譯小說屬於世界名作家和世界名著的,有俄國托爾斯泰的《現身說法》等 6種,法國小仲馬《巴黎茶花女遺事》等 5種,大仲馬《玉樓花劫》等2種,英國狄更斯的《賊史》等5種,莎士比亞的《凱撒遺事》等 4種,司各特的《撒克遜劫後英雄略》等3種,美國歐文的《拊掌錄》等3種,希臘伊索的《伊索寓言》,挪威易卜生的《梅孽》,瑞士威斯的《□巢記》,西班牙塞萬提斯的《魔俠傳》,英國笛福的《魯濱孫飄流記》,菲爾丁的《洞冥記》,斯威夫特的《海外軒渠錄》,斯蒂文森的《新天方夜譚》,里德的《吟邊燕語》,安東尼·霍普的《西奴林娜小傳》,美國斯托夫人的《黑奴籲天錄》,法國巴爾扎克的《哀吹錄》,雨果的《雙雄義死錄》,日本德富健次郎的《不如歸》。林紓不懂外文,選擇原本之權全操於口譯者之手,因而也產生了一些疵誤,如把名著改編或刪節的兒童讀物當作名著原作,把莎士比亞和易卜生的劇本譯成小說,把易卜生的國籍誤成德國等。即使這樣,林紓仍然譯了40餘種世界名著,這在中國,到現在還不曾有過第二個。

林譯小說的譯筆有其獨自的特色和成功處。如所譯《撒克遜劫後英雄略》,頗能保有原文的情調,人物也能傳原著之神。《孝女耐兒傳》中,寫胖婦勸主婦之母為主婦出氣以重罰其夫一段,不僅原作情調未改,有時連最難表達的幽默也能表達出來。他的譯筆一般輕快明爽。

林紓譯書的速度是他引以自豪的。口述者未畢其詞,而紓已書在紙,能一時許譯就千言,不竄一字。他是古文家,喜歡用古文義法來講他譯的小說。他贊美狄更斯"掃盪名士美人之局,專為下等社會寫照",善於"刻畫市井卑污齷齪之事",善敘"家常平淡之事"(《孝女耐兒傳自序》),而用《史記·外戚傳》寫竇長君的話作比,認為《史記》中此等筆墨亦不多見。又說《紅樓夢》雖亦"善於體物,終竟雅多俗寡"。通過用《史記》、《紅樓夢》作比,賞識狄更斯的筆墨,為中國讀者打開了眼界。他在《不如歸序》里,稱德富健次郎"夾敘甲午戰事甚詳。余譯既,若不勝有冤抑之情,必欲附此一伸"。又說:"紓年已老,報國無日,故日為叫旦之雞,冀吾同胞警醒。"這說明他翻譯小說,不光要把外國小說藝術技巧介紹到中國來,更要把他的愛國熱誠,通過翻譯感動讀者;加上他憑著自己的文學素養,用來補有些原作的不足,使他的譯作竟勝過有些原作。他藉助他人口譯來翻譯的小說,其中的成功譯作至今還具有生命力。

林紓近30年的翻譯生涯,以1913年譯完《離恨天》為界,明顯地分為前後兩期。前期林譯十之七八都很醒目,後期譯筆逐漸退步,色彩枯暗,勁頭鬆懈,使讀者厭倦。

林紓除翻譯小說外,文有《畏廬文集》、《續集》、《三集》,詩有《畏廬詩存》、《閩中新樂府》,自著小說有《京華碧血錄》、《巾幗陽秋》、《冤海靈光》、《金陵秋》等,筆記有《畏廬漫錄》、《畏廬筆記》、《畏廬瑣記》、《技擊余聞》等,傳奇有《蜀鵑啼》、《合浦珠》、《天妃廟》等。還有古文研究著作《韓柳文研究法》、《春覺齋論文》以及《左孟庄騷精華錄》、《左傳擷華》等。

⑵ 伊索寓言中《徒勞的寒鴉》的寓意是啥

《徒勞的寒鴉》寓意:

1、自己沒有真才實料,卻剽竊別人的成果、或借別人的優點來突出自己,只能欺騙昏庸的人,最終卻逃不過群眾的眼睛。一旦虛偽的外表被發現,一切就現出了原形。

2、只注重外表, 不注重本質, 往往會被華麗的外表所欺騙。

原文

宙斯想要為鳥類立一個王。他指定了一個日期,要求眾鳥全都按時出席,以便從中選出最美麗的鳥王。於是,所有的鳥都跑到河裡去梳洗打扮,只有寒鴉沒有這樣做。

他知道自己沒一處漂亮,就等到眾鳥都梳洗打扮完畢,飛到河邊,撿起眾鳥脫落下的羽毛,將它們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膠水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鳥兒都一起來到宙斯面前。

宙斯一眼就看見五彩繽紛的寒鴉在眾鳥之中顯得最漂亮,於是准備立他為王。眾鳥非常氣憤,就紛紛從寒鴉身上拔下本屬於自己的羽毛。就這樣,寒鴉身上美麗的羽毛一下子全沒了,又變回了一隻醜陋的寒鴉,徒勞一場。

(2)伊索寓言林紓擴展閱讀:

《伊索寓言》相傳為公元前六世紀被釋放的古希臘奴隸伊索所著的寓言集,並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7篇。

《伊索寓言》中收錄有三十多則寓言,內容大多與動物有關。書中講述的故事簡短精練,刻畫出來的形象鮮明生動,每則故事都蘊含哲理,或揭露和批判社會矛盾,或抒發對人生的領悟,或總結日常生活經驗。

該寓言集通過描寫動物之間的關系來表現當時的社會關系,主要是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之間的不平等關系。寓言作者譴責當時社會上人壓迫人的現象,號召受欺凌的人團結起來與惡人進行斗爭。

《伊索寓言》對後代歐洲寓言的創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不僅是西方寓言文學的典範之作,也是世界上傳播最多的經典作品之一。

《伊索寓言》在中國

利瑪竇在著作《畸人十篇》(徐光啟筆錄,1608年)引用過一些《伊索寓言》,但中國最早的《伊索寓言》譯本是1625年由比利時傳教士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口授、教友張賡筆錄的《況義》(「況」就是「比喻」的意思)[5],該書在西安出版,共收寓言22篇,巴黎國立圖書館有藏。

1837年,廣州一家教會出版了英漢對照的《伊索寓言》,名為《意拾蒙引》,譯者署名「蒙昩先生」,共收寓言81篇,不知何故一度遭禁,但於1840年重印。這個版本附有漢字的羅馬化拼音,主要是供外國人學習中文之用。

1860年代,香港英華書院曾經翻譯此書,名為《漢譯伊蘇普譚》,將伊索的(Aísôpos)翻譯成伊索普,譚即故事集。1876年原書經日本翻刻,在東京出版。 最早使用「伊索寓言」這個書名的是林紓,他的版本於1902年出版,由嚴璩(嚴復的長子)口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組織翻譯了幾個從古希臘語直接譯出的《伊索寓言》漢譯本:周作人(周啟明)獨力完成的譯本、羅念生等多人合作的譯本。

《伊索寓言》的影響

《伊索寓言》被譽為西方寓言的始祖,它的出現奠定了寓言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基石。兩千多年來,《伊索寓言》在歐洲文學發展史上產生過極其深遠而廣泛的影響,一再成為後世寓言創作的藍本。

作者簡介

伊索(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0年),是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的一個寓言家,生活在小亞細亞。弗里吉亞人。

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伊索寓言》的思想

《伊索寓言》裡面的角色大多是擬人化的動物,它們用人的方式來表現行為舉止,作者藉以形象化地說出某種思想、道德觀或生活經驗,使讀者從中得到教育。

這些故事有的教導人們要正直、勤勉;有的告誡人不要驕傲、不要說謊;也有的說明辦事要按照規律,量力而為;還有不少反映了強者雖然兇殘但卻常被弱者戰勝以及各種寓意深刻的人生道理。內含對社會不平等的抨擊;諷刺懦弱、懶惰,贊美勇敢斗爭,教人如何處事,辨別是非好壞。

⑶ 《伊索寓言》四則的翻譯

蘇秦刺股
蘇秦是洛陽人,學合縱與連橫的策略,勸說秦王,寫了十多個建議書都沒有派上用處,最後他所有的錢都用完了,悲慘而歸。到了家,他的妻子不為他縫紉,他的嫂子不為他做飯,他的父母親也不認他這個兒子。蘇秦嘆了口氣,說:「都是秦王[這個不用抄上去,解釋上說的是蘇秦自己錯,但是我們老師覺得是秦王的錯,你如果想用蘇秦就把「秦王」改成「我」]的錯啊!」就發誓要勤奮讀書,說:「哪有事情辦不成的?!」讀書快要睡著的時候,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腳。後來聯合了齊、楚、燕、趙、魏和韓國反抗秦國,然後成了六國的相印。
回答者:美夢破曉 - 魔法師 四級 4-22 19:48

蘇 秦 十 次 上 書 游 說 秦 王 都 不 成 功 。 現 在 他 只 得 披 著 破 舊 的 黑 皮 裘 , 一 貧 如 洗 , 離 開 秦 國 回 家 。 他 打 著 綁 腿 , 穿 著 草 鞋 , 背 著 書 囊 , 臉 容 瘦 削 , 面 色 灰 黑 , 頗 為 羞 愧 的 樣 子 。 回 到 家 裏 , 妻 子 繼 續 織 布 不 迎 接 他 , 嫂 子 不 給 他 做 飯 , 父 母 不 跟 他 說 話 。 蘇 秦 唉 聲 長 嘆 , 說 : 「 妻 子 不 把 我 當 作 丈 夫 , 嫂 子 不 把 我 當 作 小 叔 , 父 母 不 把 我 當 作 兒 子 , 這 都 是 秦 國 的 罪 過 ! 」 於 是 他 連 夜 翻 書 , 把 幾 十 個 書 箱 都 翻 出 來 了 。 他 找 到 姜 太 公 的 兵 書 陰 符 , 閉 門 鑽 研 , 仔 細 精 讀 , 反 覆 思 考 。 每 當 疲 倦 要 打 瞌 睡 時 , 他 就 用 錐 子 刺 大 腿 , 鮮 血 直 流 到 腳 背 上 去 。 他 說 : 「 哪 有 人 游 說 國 君 而 得 不 到 財 富 官 位 , 名 成 利 就 的 呢 ! 」 過 了 一 年 , 他 學 有 所 成 , 說 : 「 現 在 我 有 本 領 可 以 成 功 游 說 國 君 了 。 」

蘇 秦 經 燕 烏 集 闕 , 到 了 富 麗 的 王 庭 中 游 說 趙 王 , 雙 方 談 得 十 分 投 契 。 趙 王 很 高 興 , 封 蘇 秦 為 武 安 君 , 授 予 他 宰 相 的 印 鑒 , 並 賜 他 百 輛 戰 車 , 千 匹 絲 綢 , 百 對 白 玉 , 萬 鎰 黃 金 , 以 此 來 出 使 六 國 , 游 說 各 國 合 縱 , 破 壞 連 橫 , 共 同 抑 制 強 秦 。 自 此 , 蘇 秦 在 趙 國 做 宰 相 期 間 , 秦 國 不 敢 發 兵 通 過 函 谷 關 進 攻 六 國 。
回答者:董光 - 舉人 四級 4-22 19:50

這是蘇秦刺股的文?
錐刺股
戰國蘇秦,因求仕於秦,不遇而歸,為骨肉所賤,乃將太公《六韜》、《陰符》兵法之書,晝夜勤讀。每值更深夜靜,昏迷眼閉,乃引錐自刺其股,使醒又讀。 譯文:
戰國時,有一個叫蘇秦的人,因為在秦國求官不成,回家後被家人看不起,就將太公《六韜》、《陰符》等兵法書藉,不分白天黑夜的勤奮苦讀。每當到了夜深人靜,頭昏腦漲,眼睛發澀,總想睡覺的時候,就用錐子自自己刺自己的大腿,使自己清醒後又讀書。
那應該是蘇秦說秦王才是
你那段翻譯如下:
蘇秦向秦王上書有十次,但他的主張終未被採納,最後黑貂皮袍破了,帶的錢花光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離秦歸家。他綁裹腿,穿草鞋,背書擔囊,形容憔悴,臉色黑黃,面帶羞愧。回到家裡,妻子見到他,依然織布不睬。嫂子不為他做飯。父母也不與他說話。蘇秦見此情狀,長嘆道:「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嫂不把我當小叔,父母不把我當兒子,這都是我的不好啊!」於是他連夜清檢書籍,把幾十個書箱打開,找到一部姜太公的兵書《陰符經》,立即伏案誦讀,反復研習揣摩,深入領會。有時讀書讀得昏昏欲睡,他就取過鐵錐,照著自己的大腿刺去,以至血流到腳跟,他發狠說:「哪有游說君主而不能使其拿出金玉錦緞,並以卿相之尊位給我的呢?」一年以後,他捉摸已經學成,便道:「這次真可用所學的去游說當今的君主了。」 於是他出發了,經過趙國的燕烏集闕,在華麗的殿堂進見趙肅侯,和趙肅侯抵掌而談,十分投機。趙王很高興,封蘇秦為武安君,任命他為趙國的相國,並賜給兵車百輛,錦緞千匹,白壁百雙,黃金萬鎰,讓他帶著這些財物去游說各國諸侯,推行合從散橫的計謀,以打擊強大的秦國。因此蘇秦當趙的相國時,秦與東方六國的交往被切斷,秦軍不能出函谷關

⑷ 誰能說說林紓其人

林紓:(1852—復1924年)中國近代文學制家,翻譯家。原名群玉、秉輝,字琴南,號畏廬、畏廬居士,別署冷紅生。晚稱蠡叟、踐卓翁、六橋補柳翁、春覺齋主人。室名春覺齋、煙雲樓等。福建閩縣(今福州)人,我國近代著名文學家。光緒八年(一八八二)舉人,官教論。工詩古文辭,以意譯外國名家小說見稱於時。復肆力於畫。山水初靈秀似文徵明,繼而濃厚近戴熙。偶涉石濤,故其渾厚之中頗有淋漓之趣。其題畫詩雲:「平生不入三王派,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獨饒山水味,何須攻苦學名家?」花鳥得其師陳文台之傳,淡墨薄色,神致生動。晚年居北京,求者多以山水,而花鳥則不復作矣。著畏廬文集、詩集、春覺齋題畫跋及小說筆記等。
更多資料可參考網路

⑸ 哪有林紓翻譯的小說

林紓翻譯外國小說,始於四十四五歲。1900年,林譯《巴黎茶花女遺事》在福州刊行。是為第一部中譯西洋小說,「為國人見所未見,一時風行全國,備受贊揚」。隨即,商務印書館邀林專譯小說,至他逝世,共發表各類翻譯作品222種,其中小說約160種。〔注3〕(另說林譯作品共180餘種〔注4〕)林譯小說里最多的是英國哈葛德作品,共20種;其次是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系列等,7種。另外屬於名家名著的譯作有:俄國托爾斯泰 6種,法國小仲馬 5種、大仲馬2種,英國狄更斯5種、莎士比亞 4種、司各特3種,美國歐文3種,以及《伊索寓言》、易卜生《梅孽》、塞萬提斯《魔俠傳》、笛福《魯濱孫飄流記》、斯托夫人《黑奴籲天錄》、巴爾扎克《哀吹錄》、雨果《雙雄義死錄》等。林譯作品數量之巨、范圍之廣,創造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前所未有的,也是無人能及的記錄」
http://www.51shi.com/SoftView74669_2.htm

⑹ 格林兄弟、伊索寫過了什麼作品

格林童話
格林童話》是德國人雅科布·格林(1785年 - 1863年)與威廉·格林(1786年 - 1859年)所著。格林兄弟具有很高創造力,將當時民間的文學資料搜集起來,並合而為一,最後他們共同編成《兒童與家庭童話集》,亦即格林童話。其中以《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紅帽》、《勇敢的小裁縫》、《青蛙王子》最為著名。因為這套童話十分聞名,並且深受民眾歡迎,因此與《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並列為「世界童話三大寶庫」。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源自古希臘的一系列寓言,相傳由伊索創作,再由後人收集成書。也有人認為並無伊索其人,只是古人假託其名將一些民間故事結集成書。《伊索寓言》膾炙人口,對歐洲的寓言文學影響很大,拉封丹著名的《寓言詩》即以《伊索寓言》為主要素材。
利瑪竇在著作《畸人十篇》(徐光啟筆錄,1608年)引用過一些《伊索寓言》,但中國最早的《伊索寓言》譯本是1625年由比利時傳教士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口授、教友張賡筆錄的《況義》(「況」就是「比喻」的意思),該書在西安出版,共收寓言22篇,巴黎國立圖書館有藏。

1837年,廣州一家教會出版了英漢對照的《伊寓寓言》,名為《意拾蒙引》,譯者署名「蒙昩先生」,共收寓言81篇,不知何故一度遭禁,但於1840年重印。這個版本附有漢字的羅馬化拼音,主要是供外國人學習中文之用。

最早使用「伊索寓言」這個書名的是林紓,他的版本於1902年出版,由嚴璩(嚴復的長子)口授。民國以來,又有周啟明(周作人)和羅念生等多種《伊索寓言》的譯本。
[編輯]
著名故事

《伊索寓言》的名篇包括∶

* 狼和小羊
* 龜兔賽跑
* 狗和影子
* 農夫和蛇
* 烏龜和老鷹
* 狼來了
* 父親和他的兩個女兒
* 生金蛋的鵝
* 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
* 狐狸與白鸛
* 老虎的金手鐲
* 獅子與老鼠
* 老鼠開會

⑺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哪個時候的人`

伊索,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一個醜陋無比,智慧無窮的寓言大師。弗里吉亞人。據希羅多德記載,他原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後來被德爾菲人殺害。他死後德爾菲流行瘟疫,德爾菲人出錢賠償他的生命,這筆錢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孫子領去。傳說雅德蒙給他自由以後,他經常出入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的宮廷。另外還傳說,庇士特拉妥統治期間,他曾到雅典訪問,對雅典人講了《請求派王的青蛙》這個寓言,勸阻他們不要用別人替換庇士特拉妥。13世紀發現的一部《伊索傳》的抄本中,他被描繪得醜陋不堪,從這部傳記產生了很多有關他的故事。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為希臘人所熟知,希臘寓言開始都歸在他的名下。得墨特里奧斯(公元前345—公元前283)編輯了希臘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紀和2世紀,費德魯斯和巴布里烏斯分別用拉丁文和希臘文寫成兩部詩體的伊索寓言。現在常見的《伊索寓言》是後人根據拜占庭僧侶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後陸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傳抄本編訂的。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30491.htm

⑻ 林紓 伊索寓言 翻譯

譯文:
1.一頭驢在郊外行走,聽到草叢中的蟲子在叫,驢聽到後很高興,問到:「你吃版喝了什麼的東西,權而叫成這樣?」蟲子說:「我也是喝露珠啊。」驢覺得喝露珠很好,於是(去芻:我個人認為,「芻」跟現在說的「反芻」的「芻」一樣,「去」即為「去掉」,所以「去芻」應該是不再嚼吃東西)不再嚼吃東西而改成喝露水。等到了十天之後,驢死了。

2.冬天螞蟻出洞來把它從夏天取得的粟米拿來曬,其他的蟲子很餓,路過螞蟻的旁邊,向螞蟻乞要粟米。螞蟻問:「你為什麼不在夏天儲存糧食呢?」蟲子說:「我剛才(「方」:我認為可當「方才」的「方」講,即為「剛才」)向著夏天的風而歌唱。」螞蟻笑著說:「你能夠對著夏天而唱歌,則也最好乘著現在的冬天而睡覺,為什麼在這說餓呢?」

3.有個人要出遠門,就賃了一頭驢.當時天氣很熱,太陽曬得人精疲力盡,那個人想找塊樹蔭涼快一下可是沒找到,就趴在驢肚子下邊遮陽。但是驢肚子下只能趴一個人,行人和驢夫都搶著要趴。驢夫說:」我把驢租給了你,但並沒把驢的影子租給你.」行人就說:」我賃了你的驢,那驢的影子就也應該是我的.」兩個人爭論了好長時間,回頭一看驢已經被曬死了.

⑼ 林紓怎麼罵魯迅,魯迅回去花了幾年的時間寫了《漢文學史綱要》和一本其他的文言文學術著作

不是林紓罵魯迅,而是魯迅攻擊林紓。
魯迅與林紓未曾正面發生沖突,但魯迅的具體創作中回應與順手一擊林紓的地方卻不少,這主要表現為接受鏈雙方的文化立場差異。針對林紓《致蔡鶴卿書》斥白話文為「都下引車賣漿之徒,所操之語」的說法,魯迅具體創作之中不乏順手譏刺的文字。1919年《現在的屠殺者》雲:「卻只能在呻吟古文時,顯出高古品格;一到講話,便依然是『鄙俚淺陋』的白話了。四萬萬中國人嘴裡發出來的聲音,竟至總共『不值一哂』,真是可憐煞人。」1924年《論照相之類》亦載:「林琴南翁負了那麼大的事名,……更就用了『引車賣漿者流』的文字來做文章的諸君而言,南亭亭長我佛山人往矣。」話鋒所指,落腳於林紓不諳時勢,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固執行舉。

魯迅回去花了幾年的時間寫了《漢文學史綱要》和一本其他的文言文學術著作《中國小說史略》

《漢文學史綱要》系魯迅先生1926年在廈門大學擔任中國文學史課程時編寫的講義,1938年編入《魯迅全集》首次正式出版時,取用後者為書名,此後各版均同。
本書是魯迅先生1920至1926年間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與北京女子師范大學講授小說史時的講義,先曾有油印、鉛印本供內部使用,1923年12月至次年6月,始分上下冊由北京大學新潮社正式出版,書名已由講義名《中國小說史大略》改為《中國小說史略》。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