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杜甫詩和典故

杜甫詩和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05 13:51:41

⑴ 杜甫的一則故事

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小時候很貪玩,連板凳都坐不住,長到五六歲連一首詩都記不住。讓爺爺很生氣.在爺爺的嚴厲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貪玩的習慣。

發奮苦讀,為了練好詩,他練習的習作裝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後曾在詩中表達了他對於詩歌創作的心得。那就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二、憤斥皇親:

唐玄宗當政時期的唐王朝,在當時的世界上是一個大國。但就在這表面上看起來仍然強大的大國里,因上下其手等諸多原因,業已孳生著崩潰的徵兆。

終於唐王朝迅速走向傾覆的轉折點——「安史之亂」的發生。杜甫獲悉這種情況後,覺得當權者不顧民生只顧自己享樂的做法,定然會導致國家的敗亡。

於是他便大為憤慨地揮筆寫下後來被選進著名選本《唐詩三百首》的詩作,亦即題為《麗人行》的七言長篇古詩

該詩由於把楊家那炙手可熱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膽的諷刺和深刻的揭露,成為一首名副其實的「史詩」;而人們還從中概括出一個成語「炙手可熱」,用來表明氣焰,權勢很大的那一號貨色。

(1)杜甫詩和典故擴展閱讀: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魯迅對杜甫的評價:「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曾經加入《新青年》,以《狂人日記》等名作參與發動「五四」文化革命之魯迅,到三十年代,巋然成為眾望所歸之革命文學導師,晚年與友人討論中國文學史,以為中古之陶潛、李白、杜甫皆第一流詩人。

⑵ 杜甫的故事

杜甫,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於河南鞏縣。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並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15歲揚名。20歲以後可分4個時期。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並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15歲揚名。20歲以後可分4個時期。

玄宗開元十九年(731)至天寶四載(745),杜甫過著「裘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後漫遊吳越和齊趙一帶。其間赴洛陽考進士失敗。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結為摯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會。杜甫此期詩作現存20餘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為代表。

天寶五載至十四載,杜甫困守長安,窮困潦倒。他不斷投獻權貴,以求仕進。六載曾應試「制舉」;十載獻「大禮賦」三篇得玄宗賞識,命宰相試文章;但均無結果。直到十四載十月,安史之亂前一個月,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之職。仕途的失意沉淪和個人的飢寒交迫使他比較客觀地認識到了統治者的腐敗和人民的苦難,使他逐漸成為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創作發生了深刻、巨大的變化。產生了《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後出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樣的不朽名篇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警世之句。此期流傳下來的詩大約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體詩。

肅宗至德元載(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亂最盛。杜甫也盡歷艱危,但創作成就很大。長安陷落後,他北上靈武投奔肅宗,但半路被俘,陷賊中近半年,後冒死從長安逃歸鳳翔肅宗行在,受左拾遺。不久因房案直諫忤旨,幾近一死。長安收復後,回京任原職。758年5月,外貶華州司功參軍,永別長安。此時期的杜甫,對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先後寫出了《悲陳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別」等傳世名作。759年,關輔大飢,杜甫對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後辭官,經秦州、同谷,於年底到達成都。此期流傳下來詩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詩中的傑作。

肅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歷五年(770)11年內,杜甫在蜀中八年,荊、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並斷續住了五年。其間曾因亂流亡梓、閬二州。765年,嚴武去世,杜甫失去憑依,舉家離開成都。因病滯留雲安,次年暮春遷往夔州。768年出峽,輾轉江陵、公安,於年底達岳陽。他生活的最後二年,居無定所。飄泊於岳陽、長沙、衡陽、耒陽之間,時間多在船上度過。770年冬,杜甫死於長沙到岳陽的船上,年59歲。逝世前作36韻長詩《風疾舟中伏枕書懷》,有「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之句,仍以國家災難為念。這11年,他寫詩1000餘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佔全部杜詩的七分之五強。多是絕句和律詩,也有長篇排律。名作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八首》、《登高》、《又呈吳郎》等。

杜詩現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後20多年的社會全貌,生動地記載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經歷;把社會現實與個人生活緊密結合,達到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統一;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被後代稱作「詩史」。但杜甫並非客觀地敘事,以詩寫歷史;而是在深刻、廣泛反映現實的同時,通過獨特的藝術手段表達自己的主觀感情。正如浦起龍所雲:「少陵之詩,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會寄焉者也」(《讀杜心解》)。天寶後期以來,杜甫寫了大量時事政治詩。短篇如《洗兵馬》、《有感》、《麗人行》、《三絕句》、《病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又呈吳郎》,長篇如《夔州書懷》、《往在》、《草堂》、《遣懷》,雖內容各異,但都是個人情感與事實相結合,抒情色彩較濃。戰爭題材在杜詩中數量很大。杜甫對不同性質的戰爭態度不同。反對朝廷窮兵黷武,消耗國力的有《兵車行》、《又上後園山腳》等;支持平息叛亂,抵禦外侮的有《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觀兵》、《歲暮》等。《前出塞》、《後出塞》兩組詩,既歌頌了戰士的壯烈英勇,又譴責了君王拓邊無厭和主將驕橫奢侈;以一個戰士的自白概括了無數英勇士兵的不幸命運。「三吏」、「三別」中,詩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憤恨野蠻拉丁;但大敵當前,兵源缺乏,他只能忍痛含淚勸慰被征者。表現出作者內心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杜甫有不少歌詠自然的詩。歌詠的對象,往往是既聯系自己,也聯系時事,是情、景與時事的交融,而不僅僅是情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劍門》。

杜甫還有些歌詠繪畫、音樂、建築、舞蹈、用具和農業生產的詩,同樣貫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時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詩,時代氣氛不濃,個人感情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寫的一部分詩。這是他經過長期飄泊,得到暫時休息後心境的表現。在《屏跡》、《為農》、《田舍》、《徐步》、《水檻遣心》、《後游》、《春夜喜雨》等詩中,詩人對花草樹木、鳥獸魚蟲的動態有細膩的觀察,無限的喜愛和深刻的體會。體現了杜甫詩歌和為人的另一側面。杜甫懷念親友的詩,大都纏綿悱惻,一往情深。如《月夜》懷念妻子,《月夜憶舍弟》懷念弟弟。眾多懷友詩中,以懷念李白的最為突出。從與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談到李白的詩有15首。表現了他對李白的推崇和情誼。杜甫還以詩論詩,在《戲為六絕句》、《偶題》、《解悶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達了「轉益多師」、「別裁為體」,揚棄古今而自鑄偉辭的藝術主張。在困守長安和飄泊西南時期,為求仕進和維持生計,杜甫也作過一些內容無聊、格調不高的投贈權貴、奉和應酬的詩。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

杜詩體制多樣,奄有眾長,兼工各體,並能推陳出新,別開生面。其五言古詩融感事、紀行、抒懷於一爐;博大精深、無施不可,開唐代五古境界;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羌村》、《贈衛八處士》、「三吏」、「三別」。七言古詩長於陳述意見,感情豪放、沉鬱,風格奇崛拗峭;如《醉時歌贈鄭廣文》、《洗兵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歲晏行》等。其五、七言律詩功力極高;五律如《春望》、《天末懷李白》、《後游》、《春夜喜雨》、《水檻遣心》、《旅夜書懷》、《登岳陽樓》,七律如《蜀相》、《野老》、《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諸將五首》、《秋興八首》、《登高》等;唐人律詩很少能超過它們。杜甫還有許多五言排律,幾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發展。其《秋日夔府詠懷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長達1000字。但杜甫排律亦多堆砌典故、投獻應酬之作。其絕句即景抒情,反映時事,並開絕句中議論之體,別開異徑,貢獻頗大。杜詩內容廣闊深刻,感情真摯濃郁;藝術上集古典詩歌之大成,並加以創新和發展;在內容與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詩歌領域,給後世以廣泛的影響。杜甫也被後人尊為詩聖。杜甫一生潦倒,其詩「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范圍。

近千年來,治杜之風不絕。宋代有許多杜詩的編年、分類、集注等專書,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達《九家集注杜詩》、魯編次、蔡夢弼會箋的《杜工部草堂詩箋》、徐居仁編輯的《分門集注杜工部詩》。後世注釋杜集的亦在百種以上,較流行的有錢謙益《箋注杜工部集》、仇兆鰲《杜詩詳注》、楊倫《杜詩鏡銓》、浦起龍《讀杜心解》。新、舊《唐書》都有杜甫本傳。兩宋以後,詩話筆記中評點、解釋杜詩的文字非常豐富。中華書局1964年編有《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杜甫卷》上編《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鴻保有《讀杜詩說》。另外,中華書局還將五四運動以來較重要的論文匯編成《杜甫研究論文集》。傳記和新的研究專著有馮至《杜甫傳》、蕭滌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詩論》、朱東潤《杜甫敘論》。較詳實的年譜有聞一多《少陵先生年譜會箋》和四川文史研究館的《杜甫年譜》。

⑶ 關於杜甫的成語典故

杜甫寫「詩史」

安史之亂結束了。這對於飽受戰亂痛苦、盼望安定的百姓來說,畢竟是版一件值得高興權的事。當時在梓州(今四川三台)過流亡生活的詩人杜甫,聽到這個消息,更是欣喜若狂,淚流滿面。

杜甫,字子美。他跟李白一樣,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詩人之一。在文學史上,把他們合稱「李杜」。杜甫原是河南鞏縣人,生長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從小就下苦功讀書,也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寫了不少優秀的詩歌。三十幾歲的時候,他在洛陽,遇見了李白。杜甫比李白小十一歲。兩個人性格不一樣,但是,共同的志趣和愛好使他們成為親密的好友。

⑷ 雨中登泰山中作者分別引用孔子典故和杜甫詩句有什麼好處

雨中登泰山中

作者分別引用孔子典故和杜甫詩句

有什麼好處?

當然有很多好處

首先增加了文章的形式和內容的豐富性

不然太平淡無光了

其次增加了文化的精神財富

再就是增加了歷史的深厚

你認為呢?

⑸ 關於杜甫故事的傳說

有一來天,杜甫又纏著自姑母講故事。姑母說:

「咱們杜家出過許多名人,晉朝著名大將杜預(他的故事,請看本全書第12集)就是我們的第十三代遠祖。他打仗有勇有謀,為朝廷立過大功。百姓們還編歌謠稱贊過他呢!」

「真了不起!」杜甫翹起大拇指稱贊道。

「你爺爺(杜審言)是個有名的詩人,他寫的詩,受到過皇上的獎賞,人們都誇他是個才子。」

這些故事給杜甫很大鼓舞。他刻苦讀書,好學苦練,七歲的時候,寫出了自己的第一首詩《詠鳳凰》。有一天,他把自己寫的一篇文章拿給父親看,正巧有兩位客人來訪。他們也很有興致地看起來。

「如此佳作,就像出自班固、揚雄(都是漢朝著名的文學家)的手筆呀!」客人們看完後說。

從這以後,這兩位客人經常向人們誇獎杜甫,還帶他到精通音律的人家做客,聽當時著名的宮廷樂師李龜年的絕妙音樂。這對他的影響很大。杜甫一生寫詩都十分講究技巧,反復推敲,「語不驚人死不休」。

⑹ 關於詩人杜甫的故事

⑺ 杜甫詩中有典故的句子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內,長使英雄淚容滿襟。
杜甫《蜀相》
老臣:諸葛亮
典故:三顧茅廬
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先主病篤,謂亮曰:『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初,亮自表後主曰:『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這就是「老臣心」。

⑻ 杜甫詩三首中的典故

高中杜甫詩三首
1 秋興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專波浪兼天涌,屬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未引用典故
2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猿嘯哀:指長江三峽中猿猴凄厲的叫聲。《水經注·江水》引民謠雲:"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 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 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 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 分明怨恨曲中論。
昭君出塞

⑼ 關於杜甫的故事

杜甫故事 杜甫和李白都是唐代詩壇上的雙子星,我們談到杜甫就會想到李白,談到李白也會想到杜甫,但是這 兩個人是如此的不同,李白是一個天馬行空的浪漫主義詩人,而杜甫在我們的心中,是一個飽經滄桑,關 懷國計民生的一個現實主義的詩人,李白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杜甫呢,也給我們留下了許 多永久回味的著名的篇章。譬如:「盪胸生層雲,決毗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再譬如:「好雨 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些詩我們在生活當中,遇到類似的情景都會非常自然 的想起來,我們說從杜甫的詩,我們能看到他對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對於任何一個小的人物,對於生活當 中的一件小事,總是那樣的飽含深情的關懷,所以他的詩,我們在千百年之後,我們去讀,仍然止不住會 掉下眼淚,他的魅力在這個地方,所以人們把杜甫稱為「詩聖」。 一、少時杜甫 詩聖也有童年,也有小時候,也有成長,所以,我們先來看看杜甫的童年是怎樣,杜甫小時候的生活 是非常多元多樣的,而且是很活潑的,他寫的詩說「學詩猶孺子,鄉賦念嘉賓。」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寫詩, 他寫的很具體,說什麼呢?說:「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七歲的時候就開始寫詩,寫什麼呢?關於鳳凰的 詩,跟鳳凰有關的,或者以鳳凰為題目的詩,他三十九歲那一年在給皇帝的一篇奏章里邊說道:「臣自七歲 所綴,詩筆,向四十載矣,約千有餘篇。」換句話說,我從七歲那年開始寫詩,到現在三十九歲,這三十多 年裡面寫了有千餘篇的詩文,那應該說每一年的還是挺高的,換句話說,他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這話不是虛的,他非常的勤奮,創作量也很大,那是不是說杜甫就是一個十足的身體發育不良的讀書童呢? 不是,到了晚年,他有一首詩,回憶他的童年,這詩寫的很有意思,說:「憶昔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 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什麼意思?我記得我當時十五歲的時候,壯的像小牛犢子一樣, 院子里有一顆梨樹、棗樹,一天之內,我上樹下樹一千多回呀,這肯定是誇張了,沒事你上樹下樹幹嘛, 但是梨樹、棗樹,我們知道也不高,換句話說就是他身體好,因為寫這個詩的時候的杜甫,身體已經很不 好了,所以他回想起自己小的時候,少年的時候,上樹下樹,上樹下樹一千多回,很懷念那時候健壯的自 己,但是作為我們來看,就知道杜甫是有一個活潑的,健康的,有文化修養的這么一個童年,這么一個少 年。 正因為杜甫生活在一個具有詩書傳統的仕宦家庭,文學天分又高,因而,杜甫在身體、心智,特別是 在文學素質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同時,也逐步樹立了「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遠大理想,而家鄉鞏 縣對於杜甫來說,顯然是太小了,外面更廣闊的世界吸引著他去認識,去闖盪。在杜甫生活的那個時代, 漫遊是大多數文人都要有的經歷,一方面漫遊是年輕的詩人們,擴充知識豐富生活的絕好機會,另一方面 漫遊也是青年文人結交權貴,進而達到政治目的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從十九歲開始,杜甫走出家鄉, 開始了他邊漫遊,邊尋找政治機會的新生活。 他去哪兒呢?二十歲左右的時候,他離開自己的家鄉就是去洛陽、江寧,就是現在的南京,吳越,大 體相當於現在的浙江紹興這一帶地區,尋訪古跡拜訪名人,捎帶手地參加了一次科舉,我為什麼這么說呢? 因為這次他沒考中,但也沒在乎,那意思就是還年輕,機會多得是,這次參加科舉是什麼呢?是在唐玄宗 的開元二十三年,也就是說公元 735 年,杜甫二十四歲的時候,杜甫參加了一次科舉考試,沒考中,不要 緊,接著漫遊,他接著到哪兒去漫遊呢,到齊趙,就是現在的山東與河北的南部地區,他的父親當時正在 山東的兗州做兗州駟馬,所以二十多歲的杜甫漫遊的時候,不存在經濟問題,我們原來講過李白的收入, 李白的漫遊,那都需要什麼做基礎,車馬錢總該有吧,吃飯的錢總該有,穿衣裳,有時候還要請客,不能 老別人請你,你也得回請一下,這都需要錢,所以杜甫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因為他父親在做官,他可以「放 盪齊趙間,裘馬頗輕狂,春歌叢台尚,冬獵青丘旁。」那簡直是**瀟灑,這就是青春的杜甫,以前我們總說 青春李白,杜甫也有年輕的時候,也有浪漫的時候,也有狂放的時候,為什麼呢?因為他寫這詩的時候是第 1 頁/共 13 頁 在盛唐之盛的時期,盛唐最黃金的時段,他是一個年輕人,一次科舉沒考中都不在乎,接著漫遊,他相信 在後來的時光裡面,一定還會有更多的機會,這種自信,不但來源於自己的才能,也來源於這個時代。 有著出眾才華的杜甫,確實對他人生的第一次科舉考試,就這樣慘淡落選不太在意,在他的心目中, 他還年輕,才華與學問也還可以繼續長進,這種科舉考試的機會還多得是,在這段時間,二十五歲的杜甫 寫下了千古名篇《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偉,富有哲理,不僅使我們看到了杜甫遠大的胸襟抱 負,也看到了他在詩歌創作上的雄厚實力,杜甫在經歷了第一次科舉考試失敗之後,繼續過著裘馬輕狂的 漫遊生活,並與李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中國詩歌史和文化史上留下了一段假話。 二、三吏」「三別」 公元 759 年,唐朝大將郭子儀率兵圍困駐守鄴城的安慶緒,並在相州,即河南省安陽市附近,與安史 叛軍展開決戰,雙方損傷慘重,郭子儀被迫退守河陽、洛陽及附近地區陷入戰亂。 在這種情況下,杜甫不是去洛陽探親嗎,到老家嗎,返回來的時候,沿路就看到戰亂之後的情景,寫 了著名的「三吏」「三別」,這「三吏」、「三別」就在這個時候寫的就是說郭子儀率領的九路節度使來圍困安史叛 軍,但是,不管是什麼原因,遭到了一次大的潰退,大潰退之後,郭子儀把軍隊駐扎在了河陽,就是現在 的河南省的孟縣附近,在黃河北岸,所以,杜甫回長安的路上,回華州的路上,就從洛陽出發,一路走回 來,所見所聞,寫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別」。三吏就是《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指的是 、 、 。 什麼呢?指的是當時在河南的新安這個地區徵兵,徵到一個小孩子孤兒,這孩子沒有家人照顧,還很小, 杜甫很同情他,還鼓勵了他一番。 《潼關吏》是要告誡當時戍守潼關東大門的唐朝軍隊,要他們不要再犯哥 舒翰的錯誤,至於《石壕吏》我們一會兒再講。 那麼「三別」就是所謂的《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新婚別》是說一個新婚不久的妻子要送自 、 。 己的丈夫送前線。 《無家別》是說剛剛在前面的戰場上潰退回到家的戰士,看到自己的家已經盪然無存,卻 接到了官府的文書,要求他再次參軍。 《垂老別》你說一個老人家裡沒有孩子了,也被徵到兵要去作戰,跟 自己的老太太,老伴兒告別,上前線。 我們在這兒重點的來看看《石壕吏》 ,因為《石壕吏》一直是流傳很久的一個名篇。石壕其實就是河南 省陝縣的石壕鎮,它正好處在從洛陽往西要回到陝西華縣的路的當中。「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 牆走,老婦出門看。」這很有意思呀,晚上杜甫住在這個石壕村,突然聽到有官吏進來捉人呀,這哪是徵兵 呀,他說的是捉人,老頭一翻牆就沒影了,老太太出去應付,為什麼呢?家裡就剩下老頭一個男人了,那 個《垂老別》不就是老人去要當兵嗎,所以老太太去應付, (杜甫)他是在那兒聽,因為老太太開門在門外 頭說話,大家可能有疑問,杜甫怎麼沒給抓走呀,杜甫是世家子,什麼是世家子,就是他的父親、他的祖 父,他的曾祖父都是做官的,他本人也是做官的,所以杜甫說自己是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我不用交 個人所得稅,什麼稅也不用交,我也不用去服徭役,服兵役,這是第一。第二,我碰到這種情況也沒事, 他享有豁免權,所以他能在這兒聽,而不是被抓走,他聽見什麼呢?「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見暴喝 一聲,老太太就哭了,然後一邊哭,一邊絮絮叨叨地說,我們家這情況你倒是看看,還能不能再派出一個 人去,怎麼回事呢?就是「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符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他說什麼呢?說我就三個兒子,他們都圍困鄴城,鄴城的戰斗是非常酷烈,酷烈到什麼程度?城裡人沒吃 的,一隻老鼠要賣到四千文錢,一個兒子給我寫信他說那倆兄弟都戰死了,我們讀到這個詩就想到拯救大 兵瑞恩,他實際上徵兵反映了一個社會情況,唐朝的時候徵兵有制度,一般是有三男出一男,就不能再征 了,他三男都已經上了前線,而且兩個男孩都死了,老太太說什麼呢?說活著的人只不過是苟且偷生,誰 知道指不定這命什麼時候就丟了,死的人我現在都不想了,沒了,就當這兒子我都沒生過。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我還得給我們家保留點骨血呀,沒人了,只有一個吃奶的孫子。「有孫母未 去,出入無完裙」因為有這孫子在,他母親就在,那意思是如果連這孩子都沒有,可能這媽媽也給你們抓走 了,她都沒法出去,因為什麼呢?家裡太窮了,沒有個象樣的衣服穿出去,出不了家門,這就是我們家的第 2 頁/共 13 頁 情況,你看抓誰吧。「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我老了,我是一個老太太,沒事,你們要實在完成不了任務, 我跟你們去,我連夜跟著你們去,為什麼連夜跟去呢?「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我剛才講郭子儀的軍隊駐 扎在哪兒呢?駐扎在河陽,就是現在的河南孟縣,我晚上連夜跟著你們回去,第二天早上還能再給河陽的 唐朝的軍隊做早飯。 這個詩的主題非常的復雜,你知道吧,他是「有吏夜捉人」可是他不是在捉人,他是在什麼?他是郭子儀 的軍隊發生那麼大的潰退,他在鄴城那兒發生潰退之後,退守河陽,洛陽還能不能保住,這很危險了,洛 陽是什麼地方?是東都啊,東都失守了,哪兒就危險了呢?長安就危險了,所以郭子儀他是不是願意晚上 大半夜的派這些人跑去捉人呢?他也不願意,所以老太太說,晚上我就跟你們走,早上還能給軍隊做早飯, 這是處於國家的大義,三個兒子,兩個兒子都死了,一個兒子生死未卜,但是我依然跟著你們去,杜甫寫 這個詩的時候,當然是很沉痛的,就說老百姓活的這么難,可是只要國家需要,她還能去,但是有一個漏 洞,老頭干嗎爬牆跑了呢,就是因為還得留下來一個人,來照顧這個小孫子,來照顧兒媳婦兒,因為什麼 呢?因為如果一旦去前線了,就回不來了可能,我回不來可以,但是總希望家裡面有個男人家,能夠更好 的照顧家裡,所以後人在評這首詩的時候說,這個老太太有丈夫氣,家裡面的事情老頭翻牆走,肯定是她 讓走的,早就商量好了,有什麼事來了你就先跑,要死我就先去死,但是家裡面你來照顧。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杜甫老想著這樣了,就別給老太太真抓走了,沒有,到了晚上的時候沒聲音 了,恍惚之間還聽見有人在哭,其實是錯覺,老太太真走了。「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就剩老頭一個人了, 這時候杜甫怎麼想?這家人怎麼過呀,過兩天再打敗仗了,又有人來抓壯丁,那是不是給老頭也抓走,這 家人不就完了嗎,但是《無家別》里邊,當戰敗的戰士剛回家以後,他的家不就已經盪然無存了嗎,但是 , 我們的老百姓還是非常堅決的支持這場正義的戰爭,有一個關鍵的在哪兒?本身郭子儀的這個戰爭是一個 正義的戰爭,所以我們說,「三吏」「三別」它象徵著杜甫詩歌的創作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就是他由以前的 盛唐的那種理想主義的情緒,到後來揭露統治者上層的黑暗,到後來表現自己懷才不遇的這樣一種情懷, 再到後來他的眼睛開始向下看,深入到民眾當中,其實也不是他深入到民眾當中,杜甫已經完全變成了這 個階層的,雖然他還是做官的,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情感已經完完全全的融入到了廣大的老百姓當中,他 所想的,他所寫的,他所說的都是老百姓的心聲。 所以,我們說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從人文關懷的角度而言,這「三吏」「三別」包括以後所寫的一系列的詩 篇,都代表了當時知識分子對安史之亂中間,飽受苦難的人民和老百姓人文關懷的最高的水平,達到了一 個很高的水準,包括後來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表現了杜甫一個真正的,無私的仁者的情懷,這仁者的 情懷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特別難,一般人是達不到的,尤其是自己還在苦難中,所以我們說,杜甫的詩 他有個特點,他的眼睛越朝下看,他的思想境界就越高,他看的越低,深入的越低他的境界就越高。 杜甫一直用詩歌記錄著動亂中的大唐,鮮活真切的詞句,千年之後仍依稀可見當年的情境,字里行間 抒發著對苦難人民的無限悲憫之情,然而,一直憂國憂民的杜甫,卻以身居微不足道的八品小官而無力回 天,無奈絕望之極,最終他將做出怎樣的抉擇呢? 三、漂泊人生 杜甫一生漂泊不斷,一次去秦州找一個親戚。你注意,這個杜甫他跟李白在漫遊的時候都有這個特點, 杜甫雖然做過一點小官,但這回他是辭了官走的,李白壓根兒就沒當過官,沒做過官還要漫遊,還要生存, 那就得靠什麼呢?靠朋友,靠一些世交,這個時候他來到秦州固然有那麼多優點,可秦州有一個最大的缺 點是什麼呢?就是地瘠民貧,黃土高原,出產很少,你想它就十萬來人,本身經濟就不繁榮,這怎麼辦呢? 他就靠他的一個祖侄,本家侄子,也就是說是他們杜氏家族裡面的,不是他的親侄子,叫什麼呢?叫杜佐, 靠這個人,這個杜佐跟杜甫一樣都是襄陽的度使,所以他肯定不是秦州本地人,但是從杜甫的詩里邊能看 處理,這個杜佐很善於經營,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杜佐,他在秦州可能有自己的一個小庄園,里邊種的 瓜果蔬菜,草木繁盛呀,總而言之,雖然不能說是大富大貴,但是吃穿不愁,這一點對杜甫來說,吸引力 太大了。因為現在杜甫迫切需要解決的首先是什麼問題?是肚子問題,所以他看見這個杜佐在這兒混的挺第 3 頁/共 13 頁 好,經營的不錯,他恍惚之間覺得,自己可能也能經營的不錯,可是現在當下先得要吃飯呀,這吃飯就得 去給人家要糧食,他是長輩,這杜佐是個晚輩,杜甫也好歹是做過官的人,又是個大知識分子,臉皮又薄 , 可是還得開口說話,怎麼辦呢?先寫一首詩吧,誰讓咱就會寫詩呢。 這詩怎麼寫的呢?說「白露黃粱熟,分張素有期,已應舂得細,頗覺寄來遲,味豈同金菊,香宜配綠葵, 老人他日愛,正想滑流匙。」這說的什麼意思?就說前兩天咱們見面的時候,你曾經說起過你們家的米好像 差不多了,收割了,收獲了,現在白露的這個節氣已經過了,這米還沒送來,我知道你沒忘這個事,你為 什麼現在還沒送來呢?你想把這些米舂的更細一點,這個米舂的越細蒸出來就越香甜,然後他就給人家分 析,他為什麼吃舂得細的米,他說這個米舂得細了以後,蒸出來的這個米飯就好像什麼呢?就好像非常圓 潤的珍珠一樣,在那個湯匙裡面滾來滾去,他說你看,我已經看見彷彿那個米粒在湯匙裡面滾來滾去,我 老人家沒別的愛好,就好這一口,就喜歡吃這個,我沒催你,你還在舂這個米呢,我知道你沒忘,你想他 這個給人借米,拉著一張臉皮這也確實是不好說,可是你得要,要我們是詩人,我們的要法跟別人不一樣, 你們就是伸手就要,張嘴就要,那太俗了,杜甫用詩來要,這詩其實就是一個借條,就是一個便條,我要 說的是什麼呢?他連個借條都能寫的香死個人,那麼你想他的詩歌創作到了什麼境界。 我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曹操的大兒子曹丕寫詩寫的好,曹丕認為寫文章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曹丕 說文章這種事情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他把文章的作用上升到很高的高度,在杜甫看里,詩當然要 言志,詩言志嘛,歌以詠志,但是呢,詩也可以用來充當很多的功能,換句話說這詩寫到杜甫的時候,就 沒有不能寫的題材,一張借條,一頁筆記,一封書信,甚至可以用它來算帳,就說詩真正成為一個人生活 的一種表達的方式,和一種精神存在的方式,所以杜甫說「詩是吾家事」,一方面是說他的家族從來就是一個 詩的家族,另外一個方面來講,也說明詩在杜甫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當中,占據著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 你瞧,就是一張便條,咱們也給杜甫這詩上升到一個很高的高度。 杜甫以詩歌的形式解決了難以啟齒的求援問題,也賦於詩歌表達日常生活需求的功能,也就是說詩歌 在杜甫的手中,不僅僅是抒情言志的藝術形式,也是一種具有實際生活功用的文學形式。 除了跟人家借米,你還得住地方不是,杜甫剛來到秦州的時候,住在一個破房子里,就在那個郊區的 一個小破屋裡頭,這個屋子特別破,下雨了以後外面也下,里頭也下,然後滿地爬的都是蚯蚓,總而言之 , 這不是久居之地,怎麼辦呢?因為他剛來對秦州這個地方不熟悉,他還得找個熟人陪他去看什麼呢?看樓 盤,就得看樓盤,不然怎麼辦呢?他請的是誰呀,就是咱們還記得當時杜甫讓叛軍抓住以後,押回長安, 我曾經說過有個和尚叫贊公,曾經接濟過他,給他吃的,這個贊公怎麼又跑到秦州來了,好好的不在長安 呆著,難不成也是因為災荒年跑這兒來?不是,贊公在長安是大雲寺的主持,大雲寺是什麼?當時唐朝全 國各地都有大雲寺,是皇帝下詔書敕建的寺廟,所以贊公他屬於衙門里的和尚,是個什麼呢?可能也是個 處級,局級的和尚,他到秦州來可能是被貶到秦州來,他的生活依然能夠維持,就是因為什麼呢?除了香 火錢之外,朝廷給他還有錢,撥款,這老頭在這兒住著。 杜甫見了他之後,可算見到親人了,趕緊幫我看看這樓盤怎麼樣?這個贊公也難得非常熱心,我現在 說的這些情況,都是從杜甫的詩裡面得出來的,杜甫當時並沒有寫一本《尋樓記》《借米記》 、 ,沒有,全是 從他的詩里邊表現出來的,這兩個人就去找,去哪兒找呢?杜甫聽人家說在秦州以東六十里有個東柯谷, 那個地方挺不錯的,就央求這贊公陪著他,兩人也不說是跋山涉水吧,但你想想杜甫這回也 40 多歲的人了, 這贊公年齡也不小,兩個人去了之後,到了都月上枝頭的時候,這才回來,累得確實夠嗆,問題是還沒看 到合適的地方,這就是杜甫剛到秦州的時候的慘狀,要吃的沒吃的,要住的沒住的,所以杜甫剛來秦州的 時候親情不會太好,杜甫當時有一首詩,就寫他窮到什麼程度,這詩因為寫窮寫的好成為一個名篇了,他 怎麼說呢?說:「翠柏苦猶食,明霞高可餐,世人共鹵莽,君道屬艱難,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這說什 么意思呀?說我呀,人家都是求仙訪道,不是有一種辟穀之術嘛,就是不吃飯,不吃葷的,他說我不是因 為要求仙訪道餓肚子,我是真的很餓,我餓呀,可是找不到吃的,我這口袋裡頭沒有一分錢,為了防止我 的口袋特別的不好意思,我給它裡面放一文錢,看著這空口袋,讓這口袋面子上還算過得去,他本來是說 沒錢的,他非要給里邊放一文錢,為什麼呢?就是說我這張臉沒所謂了,可是,別讓我這口袋面子上過不 去,所以說什麼呢?說「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寶貝看著我這口袋,不然這口袋就太沒臉面了。第 4 頁/共 13 頁 但是你想想看,這叫黑色幽默,是自嘲的,我們今天在這兒講這句詩的時候,多半是一種調侃的,欣 賞的,甚至有點半開玩笑的談這首詩,但是你想,作為當事人來講,他餓著肚子咕咕叫,然後拄著個拐杖 還得出去找樓盤,我們在這兒說是樓盤,哪兒來的樓盤呀,他是想找個地方,看那麼地兒能不能蓋個茅草 屋,就連這樣的地界他都找不來,杜甫本來就拙於謀生,他就不是個像李林甫一樣能經營的人,他要能經 營,能算帳,他就不是什麼呢?就不是杜甫了。所以你說這怎麼辦呢?家裡頭亂哄哄的,餓成一片,他自 己還老得琢磨著怎麼來趕緊把這個家庭問題處理掉,腦子里還在盤算另一個事,這就是杜子美,杜甫,盤 算什麼事呢?還在盤算著國家的大事。 後來他又來到同谷,他來到同谷之後,按道理,按杜甫寫詩的習慣,因為杜甫他是一路走來,一路的 求告人家,給人家借大米,寫一首詩感謝人家,你給人家借一杯水你也得感謝人家,他得有一個記錄,記 載,像帳本一樣記載下來,可是他到了這個同谷之後,就沒有一首詩裡面提到同谷縣的主人,你看我們現 在說杜佐,恩公,這都是他感謝人家寫的東西,可是這么一位重要的人物,起碼在杜甫這個時候很重要的 人物,姓名都沒有出現過,連一個字都沒有出現,顯然的,他到這兒以後發生了一些變故,可能是這個人 工作調動調走了,也可能是這個人改變注意了,總而言之,他來了同谷之後還不如在秦州呢,那就太慘了, 他來同谷之後住在哪兒呀?同谷縣城七八里的地方,有個地方叫鳳凰山,山下有一個鳳凰台,鳳凰台底下 有一個萬丈潭,萬丈潭的邊上有一個飛龍峽,飛龍峽的底下有個鳳凰村,為什麼我說這些地名,你聽這些 地名都是什麼呢?都是萬丈深淵一樣的地名,就是不是什麼好去處,所謂窮山惡水,但是如果你帶著審美 的心情去看的話,那當然是非常雄奇壯麗,可是對於一個餓的快死的人,成天就想找一個地方住的人來講, 這種地理環境真沒什麼好的,可是好樓盤你住不起呀,一萬多塊一米的你能住得起嗎,你住不起,你只能 住在萬丈潭飛龍峽的鳳凰村裡。 他有一系列的詩,寫了七首詩一組,來形容他的慘烈的狀況,這詩的名字叫什麼呢?叫《乾元中寓居 同谷縣作歌七首》 ,第一首「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發垂過耳,歲拾橡栗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 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嗚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風為我從天來。」「狂飆為我從天落」那個詩的句子實 際上就是從這兒來的,這寫的什麼意思?說「有客有客字子美」說我這個客人當得太慘了,我杜子美來到同 谷,亂發垂過耳,什麼意思?頭發,說沒理發,錯了,古人是不理發的,就是說頭發都沒有整理,原來說 是「葷欲不勝簪」大家還記得吧,這兒不是「不勝簪」的問題,而是懶得簪了,因為什麼呢?肚子都吃不飽你還 簪個什麼勁兒呀,吃什麼?吃那個橡樹的籽,那個橡籽拾回來以後磨成粉,然後蒸著吃,那個吃下去之後 消化嚴重不良,不是糧食呀,但是不吃這個又吃什麼呢?「中原五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說我在寒冷 的東風里,拾這個橡仔,這多大一把年紀了,白發,一頭亂發,什麼也顧不得了,皮肉都凍皴了,哎呀, 這個苦吃的,這是第一首,他不是一共七首嗎,我們不可能全念,但是第二首寫得也很慘。 說什麼呢?說「長鏟長鏟白木柄,我生托子以為命,黃獨無苗山雪盛,短衣數挽不掩脛。」什麼意思?我 拿一把木頭柄的鏟子,去鏟什麼呢?去找這個黃獨的苗,黃獨是什麼呢?黃獨是一種野生的山芋,雪太大 了,他到這個同谷的時候,已經都是十一月份了,雪太大,他半天找不著這些野生山芋苗在什麼地方,這 個苗找不著,你怎麼找著這個野生黃獨呢?下這么大的雪,穿的衣服太短了,褲子太短了,每次都想把這 個褲子往下拽一拽,可是老拽不下去,因為什麼?它本質上就是短的,你怎麼拽呢?你穿的短褲能拽成長 褲嗎?你拽不成,下著大雪,沒辦法,采不到黃獨,山芋都采不到,餓著肚子,拿著這個小鏟子回家了, 回到家一家人還在等著他拿回來煮山芋呢,煮什麼呀,煮鏟子嗎,你想他是個讀書人。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