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讀寓言兩則有感
㈠ 二年級語文,寓言兩則。簡單說說它的意思。
守株待兔
宋國有一個農民,每天在田地里勞動。一年四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扛著鋤頭往田野走;傍晚太陽快落山了,又扛著鋤頭回家。他實在是很辛苦。
有一天,這個農夫正在地里幹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野兔見到有人而受了驚嚇。它拚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截樹樁子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
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
第二天,農夫照舊到地里幹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
他干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幹了一天活,該鋤的地也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見到有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他把農具放在一邊,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而農夫地里的野草卻越長越高,把他的莊稼都遮蓋掉了。農夫因此成了宋國人議論的笑柄。
現在如果還要用以前的方法來治理現在的人民,就象守著一棵樹等兔子來撞一樣.
揠苗助長
宋國有個農夫,他巴望著自己田裡的禾苗長得快些,就天天到田邊去看。可他總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心裡十分焦急。
一天,他終於想出了辦法,就急忙跑到田裡,將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從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盡。
回到家裡,他興致勃勃地說:「真把我累壞啦!可力氣總算沒有白費,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長了一大截!」
他的兒了很納悶,第二天跑到田邊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㈡ 讀《寓言兩則畫蛇添足自相矛盾有感150
自相矛抄盾:我明白了說話辦事要襲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是事情
前後不一致
畫蛇添足:我明白了做事情要尊重事實,不可憑空武斷,不然就會做出事與願違的事情
自相矛盾,出自於《韓非子》,講的是:有一個楚國人賣矛又賣盾,說他的盾堅固得很,隨便用什麼矛都戳不穿,說他的矛銳利得很,隨便什麼盾都戳的穿。有個圍觀的人問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時,此人無以對答。後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語前後不統一。也指不連貫的性格或心情。語出《韓非子·難一》:「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後來諷刺哪些言行不一致,前後不協調的人。
畫蛇添足,語出《戰國策·齊策二》:「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㈢ 二年級寓言兩則的故事有哪些還有課文
本課本是很有趣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兩則寓言故事內容,語氣都符合兒童的口味,作些簡單的點撥,寓言、童話也是文章的一種體裁。但本課的學習效果很不好,本人課前也作了充分的准備,由於學校今天正在演練突發事故的演習,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一會兒失火警報拉響了,一會兒地震前照學習警報響了,一會兒房屋倒了……老師、學生都搞得像真有那麼回事。繞亂了所有的教學程序與教學思路,只好順其自然,乾脆改變教學思路,零時出示了閱讀要求,讓學生完全進入自主學習狀態。因為演習的干擾,學生難以靜下心來,最後本人乾脆從課文內容的表面結束了新課內容。
但在改變教法的過程中,閱讀感悟寫法,本人並沒有忽視。本文是兩則寓言,通過短小的故事,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使人們受到教育,那麼又如何寫寓言呢?(學文致用這是本人在語文教學中的精神)。點撥(寫寓言一般有如下幾種方法。一般方法。寫寓言時,一般先確定寓意,也就是確定要諷刺和勸誡人們什麼。然後從生活中選取能夠表達寓意的材料,再寫作。比喻法。就是用比喻的方法或藉此喻彼,或借遠喻近,或借古喻今,或借小喻大,把深刻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會出來。例如,《龜兔賽跑》。誇張法。就是用誇張的方法寫,或把事情誇大,或把事情縮小,藉此,給人以勸誡或諷刺。例如《刻舟求劍》。擬人法。就是用擬人的方法。動物、植物或其他事物本不具有人的情感,但寫寓言時,給它們賦予人的言行,心理活動和情感等,把它們當作人來寫。例如、《小槐樹和小柳樹》
鼓勵把文中故事講給別人聽,並自編一則寓言。積累寓言故事,借鑒課文篇幅短小,內容生動的特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插圖,主要抓重點詞句,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的心理活動。讀懂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抓課文的內在聯系,分析因果關系,提示寓意,讓學生從中受教。(如、1、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長高。2、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3、種田人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著。三個句子去掉「好像、焦急地、整天」等詞後,意思和原句就不一樣了。第一句去「好像」就是肯定沒有長高的意思,與原句違背。第二名、去掉「焦急地」就不能表達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句、去掉「整天 」種田等待的時間就不具體了。)為了突破文本難點,最好引導學生參與動作,加以肢體語言好一些。比如、被拔高的禾苗為什麼會枯死?(結合生活實際,植物的生長規律,突破難點,點出主題,不能違背禾苗的生長規律。)
㈣ 通過學習寓言兩則,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是什麼.二年級下冊語文
在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兩則寓言故事,一個是《亡羊補牢》,一個是《南轅北轍》。雖然是小故事,卻給我們講述了大道理,我太喜歡了!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都出自《戰國策》。《亡羊補牢》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了羊,街坊勸他修羊圈、堵窟窿,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又丟了羊,才後悔沒有聽街坊的勸告,於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媽媽也常跟我說:「每個人都會犯錯,但是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錯再錯,不知改錯!」我上學也是一樣,要經常反思自己,有錯就改,這樣就一定會有進步!
《南轅北轍》講的是一個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卻是朝向北方。別人提醒他走錯了,他卻滿不在乎。(「轅」是古代車馬前面的兩根車杠;「轍」是車輪走過之後,路面壓成的痕跡。)人們用「南轅北轍」這句成語,來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馳」的意思,含有諷刺、批評的意味。我真想跟他說:「快改變方向吧!否則,你會離目的地越來越遠的!」
可是,為什麼這兩個故事叫寓言呢?寓言和我們經常看的童話故事有什麼不同呢?寓言:「寓」,寄託;「言」,講道理。寓言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告訴人們一個深刻道理的文學體裁,常帶有諷刺和勸戒的性質。寓言和童話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區別。相似之處是它們的故事是虛構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動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東西和現象,都具有教育意義。不同的是,寓言比較短小,語言簡練、樸素,重在教訓和諷刺,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童話是一種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話,它以少年兒童認識、理解的人或物為描寫對象,通過豐富的想像、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童話有詩一般優美的意境和語言,比如「清澈的湖水」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現在,你們懂了嗎?我希望我能多學習一些寓言,這樣,我就能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了。
㈤ 三百多字的寓言兩則讀後感
《寓言兩則》這篇課文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它用生動形象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不能急於求成和心存僥幸。 寓言《揠苗助長》形象地講述了古時一位種田人急於求成的故事,他每天都巴望自己的莊稼早日成熟收獲,為了達到目的,他竟然拔高禾苗幫助莊稼長高,但事與願違,他的禾苗全死了。我們現在是小學二年級學生,是學習基礎知識的關鍵階段,在學習上要吸取揠苗助長的教訓,千萬不能急於求成,想一下子學會很多知識,這樣反而肯定會影響今後的學習,最終像故事中的種田人一事無成。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沒有學好漢語拼音,又怎麼懂生詞的讀寫呢?如果我們沒有學會加減計算,又怎麼能進行混合運算呢?所以,我們要踏踏實實地把基礎知識學好。 寓言《守株待兔》生動地講述了古代一位種田人心存僥幸,想不勞而獲卻一無所獲的故事。一天,這個種田人偶然地撿到一隻撞死的肥兔,之後,他就放下了自己的勞動工具去整天地等待意外收獲,然而,他等來的卻是自己的田地變成荒蕪。這個故事提醒我們,在學習上沒有不勞而獲,不能心存僥幸,否則必定害了自己。學習哪裡有不勞而獲的呢?你不學習,知識是不可能自己飛進你腦袋裡的。 其實,《寓言兩則》的主人公都是想不勞而獲,也心存僥幸,但結果都是一事無成。小學二年級是學習基礎知識的關鍵階段,我們不能心存僥幸,也不能揠苗助長,我們要積極地學習,並且把基礎打得扎扎實實。
㈥ 二年級下冊寓言兩則的感想寫一篇日記
版本1: 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他走來。 小兔問:「小松鼠,你這么著急,有什麼事嗎?」小松鼠說:「小兔,松樹爺爺生病了,怎麼辦呀?」小兔連忙和小松鼠跑到松樹爺爺家。松樹爺爺的皮一塊塊掉下來,他非常疼。「快打120,請啄木鳥醫生吧!」小兔說。 不一會兒,啄木鳥醫生來了。他用自己的嘴巴把松樹爺爺身上的小蟲子一條一條地夾了出來,松樹爺爺病好了。 小兔和小松鼠都很開心。 版本2: 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他走來。 小松鼠說:「不好了,不好了!菜園里又來了一條大蛇正轉來轉去呢,我可不想再被蛇咬一次!」小兔一聽飛快地跑到了菜園里。他一看哪裡有什麼蛇呀,明明是他掛在樹上的一條床單,被風吹得捲起來了,就像一條五彩的繩子一樣倒掛在樹上,風吹來時,還會輕輕抖動,遠遠望去還真有點像蛇呢。 小兔一邊看,一邊哈哈大笑起來:「小松鼠,你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呀!」小松鼠害羞地把頭藏到了尾巴下面,很久都不肯出來。 版本3: 小兔正在路上悠閑地散著步,這時,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她走來了。 「小白兔,森林裡來了一個大機器人,咱們趕快去看看吧!」小松鼠說。小白兔說:「好吧,我和你一起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小松鼠和小白兔跑到有機器人的地方,看到一個機器人正在破壞森林。 小白兔眼珠子骨碌碌一轉,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它偷偷地在小松鼠的耳朵邊說:只要找來大象哥哥,讓它的鼻子吸足了水,噴到機器人身上,機器人就不能行動了。「是啊,機器人最怕水了,你看我這腦子,怎麼就沒想到呢?」就這樣,這兩位好朋友解決了這個大麻煩。 從此以後,小動物們就一直安全地住在大森林裡。 版本4: 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她走來。 小兔看見了問:「小松鼠,有什麼急事嗎?」小松鼠說:「我媽媽病了,小兔姐姐你知道啄木鳥醫生住在哪兒嗎?」小兔說:「我帶你一起去找他吧。」小兔帶著小松鼠一陣小跑,找到了啄木鳥的家。 聽說小松鼠把媽媽生病了,啄木鳥醫生背上了他的出診箱,很快就來到了小松鼠的家。啄木鳥醫生拿出聽筒給松鼠媽媽做了一個檢查,他告訴小松鼠說:「你媽媽沒事,就是感冒了。」小松鼠這才放心了,連聲說:「謝謝您!」 版本5: 小白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向她走來。 小白兔問:「你這么著急有事嗎?」小松鼠說:「剛才,我看見一隻小鳥躺在路上,好像受傷了,我們去看一下吧!」小白兔一聽馬上說:「好的,好的,我們快去。」 不一會兒,他們就到了那隻小鳥躺著的地方,一檢查發現她的腳骨折了,躺在地上痛苦地叫著,旁邊還散落著幾根羽毛。 小松鼠和小白兔齊心合力,一口氣把小鳥抬到森林醫院。小鹿護士馬上把小鳥送進手術室,小猴醫生連忙給小鳥動手術,手術非常成功。 小鳥躺在病床上說:「謝謝你們,等我的身體全好了,我們一起去森林裡玩吧。」 從此,他們三人成了最好的朋友。 版本6: 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他走來。 小松鼠氣喘吁吁地說:「;小兔,趕快逃呀,大灰狼來啦!」可是小兔並沒有馬上和小松鼠一起逃。他對小松鼠說:「別著急,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對付大灰狼。」 過了一會兒.小兔一拍腦袋說:「;對了,前面路上有個坑,我們在上面蓋點草做陷阱,讓大灰狼上當。」於是他們找了許多樹枝和草,把它們都蓋在了那個坑上,陷阱做好了,小兔和小松鼠就故意在陷阱旁邊玩游戲,大灰狼來了,剛想向前吃他們,就一下子掉進陷阱里。 小兔和小松鼠勝利了,可恨的大灰狼只能等獵人來收拾它了。
㈦ 小學二年級下冊寓言兩則教學反思100字
本課是由《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兩篇寓言組成。課文分別勾勒出了古代兩個可笑的人物形象。一個做事急於求成,違背常理,結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個是對意外的收獲心存僥幸,不認真做事,結果一事無成。這兩則寓言都是家喻戶曉的作品,語言簡潔明快,內容生動有趣。
寓言常常是以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種體載。教學中應抓住課文篇幅短小、內容生動有趣的特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插圖,抓住理解重點詞句,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讀懂課文內容。同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抓住課文的內在聯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如:《揠苗助長》,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高里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事物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如果違反自然發展規律,強借外力,強求促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這則寓言情節簡單,學生一讀就能了解故事內容,但寓意比較抽象,這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為此,我認真研讀了文本,尋找到了本課教學的關鍵所在,較好地引導學生悟出了深刻的寓意。
《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故事共4個自然段,按事情發展順序講明了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用填空的形式:「宋國有的農夫,因為巴望禾苗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_____,結果_____________。」幫助學生理清了課文的脈絡,並自然地概括了各部分的意思。
《守株待兔》這篇寓言故事對孩子很有教育意義,這是古人做的一件蠢事,對什麼事情都存有僥幸心理,不會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奪。從古到今這樣的人依然存在,學習本篇課文時,課後我布置了一個作業,要求學生續編《守株待兔》學生寫的很形象很生動,有的學生寫到:"種田人對自己的行為很是懊悔,於是他就振奮起來,不再等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了,而是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工作,最終在秋季得到了大豐收,並且家庭逐漸富裕起來,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後來這個種田人還把自己的經歷講給了自己的兒女聽,並奉勸孩子不要像自己學習."孩子現在明白了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但以後他們會怎麼做呢?我期待孩子不要只是片刻的明白,而是長遠理解。
自己取捨吧
㈧ 學完了寓言兩則我想到了這些寓言故事
《寓言兩則》這篇課文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它用生動形象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不能急於求成和心存僥幸。
寓言《揠苗助長》形象地講述了古時一位種田人急於求成的故事,他每天都巴望自己的莊稼早日成熟收獲,為了達到目的,他竟然拔高禾苗幫助莊稼長高,但事與願違,他的禾苗全死了。我們現在是小學二年級學生,是學習基礎知識的關鍵階段,在學習上要吸取揠苗助長的教訓,千萬不能急於求成,想一下子學會很多知識,這樣反而肯定會影響今後的學習,最終像故事中的種田人一事無成。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沒有學好漢語拼音,又怎麼懂生詞的讀寫呢?如果我們沒有學會加減計算,又怎麼能進行混合運算呢?所以,我們要踏踏實實地把基礎知識學好。
寓言《守株待兔》生動地講述了古代一位種田人心存僥幸,想不勞而獲卻一無所獲的故事。一天,這個種田人偶然地撿到一隻撞死的肥兔,之後,他就放下了自己的勞動工具去整天地等待意外收獲,然而,他等來的卻是自己的田地變成荒蕪。這個故事提醒我們,在學習上沒有不勞而獲,不能心存僥幸,否則必定害了自己。學習哪裡有不勞而獲的呢?你不學習,知識是不可能自己飛進你腦袋裡的。
其實,《寓言兩則》的主人公都是想不勞而獲,也心存僥幸,但結果都是一事無成。小學二年級是學習基礎知識的關鍵階段,我們不能心存僥幸,也不能揠苗助長,我們要積極地學習,並且把基礎打得扎扎實實。
㈨ 27寓言兩則同步精練下學二年級水霖學校讀一讀寫一寫
(1)《濫竽充數》出於《韓非子·外儲說上》,原文是:「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課文是根據這段文字編寫的。
(2)《邯鄲學步》出自《莊子·秋水》,原文是:「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學行於邯鄲與(歟)?未得國能,又失其幫行矣,直匍匐而歸矣。」課文是根據這段文字編寫的。
內容詳解
本課是精讀課文,包括《濫竽充數》和《邯鄲學步》兩則寓言。
《濫竽充數》講的是戰國時候,齊宣王喜歡聽吹竽,又喜歡講排場,常叫三百人的樂隊一起吹奏給他聽。「講排場」,表現在吹竽的樂隊有三百人,而聽的人只有齊宣王等極少數人。「三百人一齊吹」,說明樂隊聲勢之大。南郭先生本來不會吹竽,可是他「自稱技藝高超」,混進了樂隊里,齊宣王給了他很高的待遇。「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表現的是南郭先生裝腔作勢的樣子。齊宣王死後,齊湣王繼位,他的愛好與齊宣王不同,他叫每個人單獨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逃走。
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沒有真本領,混進行家裡充數的人。後來作為成語來用,指不好的東西混進好的裡面湊數。另外,也常常用來表示自謙。
《邯鄲學步》講的是戰國時候,燕國壽陵有一個人到趙國首都邯鄲去學走路的故事。
課文先講燕國壽陵有個人為什麼要到邯鄲去學走路,原因是他「嫌當地人走路的姿勢不好看」。接著又講他看到邯鄲人「走路的姿勢十分優雅,很有特點」,就跟在後面學,「一扭一擺」是寫他機械模仿別人的動作。然後講他「徹底忘掉」自己原來的走法,「抬腿、跨步、擺手、扭腰」都機械地模仿邯鄲人的姿勢,這進一步說明他學習別人,只會機械地模仿。最後講事情的結果,燕國人的走法沒有學會,自己原來的走法全忘了,只好爬著回燕國去。
現在人們把這個故事作為成語用,比喻機械地模仿別人,最後連自己原來會的東西也忘記了。
這兩則寓言,都是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一個短小的故事之中,具有諷刺意味,給人以啟發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