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健康生活的諺語

健康生活的諺語

發布時間: 2021-02-04 16:46:56

1. 有關健康生活態度的成語諺語

【原文】 子曰:「不憤不咎,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 孔子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裡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復地給他舉例了.」 孔子名言及解釋 學而時習之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王肅註:「誦習以時,學無廢業,所以為悅.」王釋「學」與「習」為一義,似專指誦讀.但孔子教人學「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誦習」僅是「一端」(見劉寶楠《論語正義》).皇侃疏「時習」說:「凡學有三時.」一指年歲,二指季節,三指晨夕.近人蔣伯潛認為「學是知新,習是溫故」(《十三經概論》). 敏於事而慎於言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又《論語·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義相同.意為做事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朱熹註:「敏於事者,勉其所不足.慎於言者,不敢盡其所有餘也.」(《論語集注》)又釋:「事難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謹.」(《朱子語類》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韓詩外傳》、《說苑·雜言》等篇都有孔子語子路「慎言不嘩」的記載.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迷惘.鄭玄註:罔,猶罔罔無知貌.「殆」有兩義:一為危殆,疑不能定.一為疲殆,精神疲怠無所得.當從前解.此句可與「溫故而知新」章合參.近人楊樹達註:「溫故而不能知新者,學而不思也,不溫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學也.」(《論語疏證》)孔子首倡學思並重,對孔門弟子有很深影響.如子夏言博學近思,《中庸》言博學慎思,都認為學思不可偏廢.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為政》「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鄭玄註:「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國註:「言人而不信,其餘終無可」.朱熹說:「人面無真實誠心,則所言皆妄.」(《朱子語類》卷二四)近人蔣伯潛區分信有二義:「說話必須真實;說了話必須能踐言.」(《語譯廣解》)孔子及後儒極重信,「言忠信,行篤敬」(《論語·衛靈公》)是孔門的處世原則. 訥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里仁》:「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包咸註:「訥,遲鈍也.言欲遲而行欲疾.」朱熹引謝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訥;力行難,故欲敏.」《論語》中尚有許多同義之句:「慎言其餘,則寡悔」(《為政》)、「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貫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參見「敏於事而慎於言」. 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聽其言而觀其行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予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說苑·尊賢》記孔子言曰:「夫取人之術也,觀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觀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禮記·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語言取人,於予邪改之.』」也即此章義.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語聽言觀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謹於言而敏於行耳.」(《論語集注》)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文子,衛大夫.「文」是他的謚.朱熹註:「凡人性敏多學不好學,位高者多恥下問.故謚法有以『勤學好問』為文者,蓋亦人所難也.」(《論語集注》)又說:「古人謚法甚寬」,「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節此一惠,則敏學下問,亦是它好處」足見孔子「寬腸大度,所以責人也寬」(《朱子語類》卷二九).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雍也》:「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按字義,文,文采;質,質朴;彬彬,雜半之貌.南宋朱熹《論語集注》:「言學者當損有餘,補不足,至於成德,則不期然而然矣」.清劉寶楠《論語正義》:「禮,有質有文.質者,本也.禮無本不立,無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謂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禮的外在表現;「質」,指內在的仁德,只有具備「仁」的內在品格,同時又能合乎「禮」地表現出來,方能成為「君子」.文與質的關系,亦即禮與仁的關系.於此一則體現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則反映了其一以貫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張偏勝於文,亦不主張偏勝於質;當不偏不倚,執兩用中,而做到過點且屬不易.「子曰:『虞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勝其質;殷周之質,不勝其文;文質得中,豈易言哉?」(《禮記·表記》) 敬鬼神而遠之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雍也》:「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朱熹註:「專用力於人道之所宜,而不惑於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論語集注》)清劉寶楠則釋此句為:「謂以禮敬事鬼神也」(《論語正義》).《禮記·表記》:「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結合上述孔子告樊遲語,可看出孔子持與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觀,並教樊遲從周道.孔子在承認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對鬼神既不輕慢亦不要予以親近,這與其在日常生活、社會活動中強調先人事,後鬼神(《論語·先進》:「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態度相一致.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雍也》,孔子答子貢問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朱熹《論語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於此觀之,可以見天理之周流而無閑矣.」清阮元《研經室集》:「為之不厭,己立己達也;誨人不倦,立人達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達者,如『在邦必達,在家必達』之達.」此句猶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應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體現孔子所倡導的「恕」之道,亦即關於「仁」的實踐途徑與方法.以己所欲譬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標准,即從積極意義上實踐「仁」其低標准則是推己所厭及他人而不惡加,即從消極意義上實踐「仁」(見《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認他人之價值,關心他人之生存與發展,從又一側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義特徵.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書·儒林傳》:孔子「究觀古今之篇籍」敘《書》、稱《樂》、論《詩》、因魯《春秋》、好《易》,「皆因近聖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論語集注》:「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皆傳先王之舊,而未嘗有所作也」.其句意謂傳述舊章而不創作,對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不作」與「好古」,系孔子對終其一生之教學與學術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時亦體現出其整理歷史文化遺產的原則及其對上古文化的基本態度.所謂「不作」,朱熹認為孔子「其事雖述,而功則倍於作矣」(同上).然後世學者認為實際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又見《孟子·公孫丑上》:「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呂氏春秋》亦記載:「孔子曰:『吾何足以稱哉!勿已者,則好學而不厭,好教而不倦』」.其句意謂:默默將所見所聞記於心間,發憤學習從不滿足,教導學生不知疲倦.南宋朱熹《論語集注》:「三者已非聖人之極至,而猶不敢當,則謙而又謙之辭」.近人錢穆認為「或以本章為謙辭,實非也.」(《論語新解》)孔子於此所舉三事:其一,重在言識(記憶),不在言默,所謂「多聞,質而守之」(《禮記·緇衣》),「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論語·述而》),其二、三,則表達了孔子於求知學問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熱忱,同時也是孔子從認識和方法對「學」與「教(教誨)」的合理總結.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貴,於我如浮雲』」.漢鄭玄註:「富貴而不以義者,於我如浮雲,非己之有也」.南宋朱熹《論語集注》:「其視不義之富貴,如浮雲之無有,漠然無所動於其中也」.意謂:以不義手段佔有的財富與官位,對於我如同天際的浮雲.又見《論語》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論語·里仁》:「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孔子於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貴的具體原則,即須合於「義」與「仁道」,違此而獲,則被視如過眼煙雲之不足取.同時亦表明其於清貧生涯甘之如飴、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與襟懷.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述而》:「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漢鄭玄《論語注》:言此才,勉人於學也.南宋朱熹《論語集注》:「未得,則發憤而忘食;已得則樂之而忘憂;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數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學之篤耳」.近人康有為《論語注》:「忘食,則不知貧賤;忘憂,則不知苦戚;忘老,則不知死生;非至人安能至此」.其句意謂:發奮用功連吃飯也不記得(學有所獲),便高興得忘了憂慮,連入老境也未覺察.此實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辭.《禮記·表記》:「子曰:『《詩》之好仁如此.鄉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斃而後已』」.其一生好學不倦,倡導積極有為,對所創立學說的實現孜孜以求,「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禮記·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強不息,終老不疲與明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朱熹註:「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惡,則我從其善,則我從其善而改其惡焉.是二人者,皆我師也.」(《論語集注》)劉寶楠引舊說,又提出兩一謂「我並彼為三人,若彼二人以我為善,我則從之;二人以我為不善,我則改之.是彼二人,皆為吾師.書洪範雲: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此之謂也.」一謂「三人行,本無賢愚.其有善有不善者,皆隨事所見,擇而從之改之.非謂一人善,一人不善也.既從其善,即是我師.」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述而》.《說文》:「坦,安也.」盪盪,廣遠之稱.戚戚,時時憂慮之稱.君子通曉事理,故待人接物處世猶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盪然無私.小人馳兢於榮利,耿介於得失,故長為悉府也.」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於物,故多憂戚.」(見《論語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與此義同.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子罕》:「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雕,凋謝;松柏,喻棟梁之材.朱熹引謝上蔡注曰:「士窮見節義,世亂識忠臣.」(《論語集注》)荀子則把松柏喻君子:「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見君子無日不在是.」(《荀子·大略》)《莊子·讓王》引孔子言曰:「君子通於道之謂通,窮於道之謂窮;今丘抱仁義之道以遭亂世之患,其何窮之為?故內省而不窮於道,臨難而不失其德.」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名言.《論語·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正義》引《申鑒·雜言下》注曰:「君子樂天知命故不憂;審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懼.」又《論語·憲問》所記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孔子自謙其不具備知、仁、勇三者達德,而自子貢視之,孔子三道盡備,故曰:「夫子自道也.」(《憲問》) 民無信不立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此即孔子對子貢問政之答.民信之與足食足兵為孔子治邦強國之政.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無信;民信則為本.此也即與孔子的殺身成仁,孟子的捨身取義有相通這處.後朱熹有曰:「民無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無信則雖生而無以自立,不若死之為安.故寧死而不失信於民,使民亦寧死不失信於我也」.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孔門名言.語出《論語·顏淵》:「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此是孔子弟子有若答魯哀公所問「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時所言.也即是發揮孔子「政在使民富」(《說苑政理》)的儒家思想.孔子認為,民富在於薄稅斂「詩雲:『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見『其子富而父母貧者也」(同上).朱熹注為:「民富,則君不至獨貧;民貧,則君不能貧.有若深言君民一體之意,以止公之厚斂,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論語集注》)《荀子·富國》曰:「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餘,而上不憂不足.如是則上下俱富,多無所藏之,是知國計之極也.」 君子成人之美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顏淵》:「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朱熹注曰:「成者,誘掖獎勸以成其事也.」《大戴禮·曾子立事》:「君子己善,亦樂人之善也.己能,亦樂人之能也.」與孔子之意相近.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雖令不從.」儒家一貫認為:為上者,「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漢書·公孫弘傳》)「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為檢式儀表,故令行於天下.」(《淮南子·主術》) 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子路》:「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朱熹《集注》:「見小者之為利,則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又引程子言曰孔子深知弟子「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以切己之事告之」(同上).《論語正義》引荀子曰:「利謂便國益民也.為政者見有大利,必宜興行,但不可見小耳」.《大戴禮記·四代》:「好見小利,妨於政.」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憲問》亦有此語.其旨「欲各專一於其職」(劉寶楠《論語正義》).也是儒家一貫的處世態度.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論語·憲問》)後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與此文相近.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正義》引「慮之不遠,其憂即至,故曰近憂.」《荀子·大略》雲:「先事慮事,先患慮患.先事慮事謂之接,接則事猶成.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事至而後慮者謂之困,困則禍不可御.」而人宜遠慮歷為儒家所重.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此即施「仁」於人.西漢董仲舒作了發揮:「以仁治人,義治我,躬自厚而薄責於外,此之謂也.」(《春秋繁露·仁義法》)《呂氏春秋·舉難》又曰:「故君子責人則以仁,自責則以義.責人以仁則易足,易足則得人,自責以義則難為非,難為非則行飾.」朱熹注曰:「責己得厚,故身益修;責人薄,故人易從,所以人不得而怨之.」(《論語集注》)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孔子名言.《論語》凡四見,旨同而文小異.《學而》載:「子曰:『不患人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為不必擔心別人不知我,該擔心的是我不知人.《里仁》作:「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上句意同,下句意為:該擔心我有什麼可為人知道的.《憲問》作:「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衛靈公》又作:「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朱熹註:孔子「於此一事,蓋屢言之,其丁寧之意亦可見矣.」(《論語集注》)王夫之註:「能奪我名而不能奪我志,能困我於境遇而不能困我於天人無愧之中,不患也.」(《四書訓義》)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包咸註:「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舉人也.」王肅註:「不可以無德而廢善言.」意謂不因某人之言中聽而舉薦他,也不因某人有缺失而鄙棄其言.孔子這種穩重、全面的舉人之術、聽言之法為後世所重.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顏淵》:「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孔子此即言仁.《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又言恕.孔子常以「恕」釋「仁」.朱熹《集注》:「恕,推己以及人也.」也即子貢所說:「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公冶長》)以後儒家都強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實施「仁政」. 小不忍則亂大謀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朱熹《論語集注》:「小不忍,如婦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又說:「婦人之仁,不能忍於愛;匹夫之勇,不能忍於忿,皆能亂大謀.」(《朱子語類》卷四五)近人楊樹達又分不忍有三義:「不忍忿」;「慈仁不忍,不能以義割恩」;「吝財不忍棄」(《論語疏證》).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為人能把道廓大,而不能用道來廓大人.王肅註:「才大者道隨大,才小者道隨小,故不能弘人.」朱熹註:「人外無道,道外無人.然人心有覺,而道體無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論語集注》)董仲舒天人對策中也引此句,言治亂廢興在於己.今人楊伯峻認為與願意不合. 當仁不讓於師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當仁不讓於師.』」「當仁」有兩一為面臨仁德;一為擔當實現仁道之重任.朱熹註:「當仁,以仁為己任也.雖師亦無所遜,言當勇往而必為也.蓋仁者,人所自有而自為之,非有爭也,何遜之有?」(《論語集注》)「師」字一般訓解為「師長」.近人錢穆訓為「眾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為政》:「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是知也」之「知」,同智.朱熹註:「子路好勇,蓋有強其所不知以為知者,故夫之告之.」(《論語集注》)《荀子·子道》所記可為佐證: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今女衣服既盛,顏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諫女矣.」又說:「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又《儒效》篇雲:「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內不自以誣,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賢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子罕》:「子曰:『三軍要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安國註:「三軍雖眾,人心不一,則其將帥可奪而取之;匹夫雖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奪也.」朱熹引侯氏曰:「三軍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帥可奪而志不可奪.如可奪,則亦不足謂志矣.」(《論語集注》)《禮心·緇衣》篇亦曰:「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則不可奪志,死則不可奪名』.」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陽貨》:「子曰:『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皇侃疏:「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師人必當溫故而知新,研精久習,然後乃可為人傳說耳.若聽之道路,道路乃即為人傳說,必多謬妄.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近人錢穆說:「道聽,聽之易,途說,說之易.入子耳,即出於口,縱聞善言,亦不為己有,其德終無可成.」(《論語新解》)《荀子·大略》:「君子疑則不言,未問則不言,道遠日益矣.」與孔子反對道聽途說之義相近. 道不同,不相為謀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史記·伯夷傳》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老莊申韓傳》曰:「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耶?」近人錢穆之釋有兩說,一為「君子亦有意見行跡之不同,然同於道則可相與謀.惟小人賊道者,有善惡邪正之分,斯難於相謀矣.」一為「道指術業,如射與御,各精其重,不相為謀也.」(《論語新解》)

2. 關於健康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1、只有身體好才能學習好、工作好,才能均衡地發展。——周恩來

2、早睡早起,使人健康版、富有、明智權。——富蘭克林

3、有規律的生活原是健康與長壽的秘訣。——巴爾扎克

4、一個人需要有一個目標來達到真正健康。——安德森

5、健康不是身體狀況的問題,而是精神狀況的問題。——(美)艾迪夫人

6、健康的身體乃是靈魂的客廳,有病的身體則是靈魂的禁閉室。——培根

7、健康是這樣一個東西,它使你感到現在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光。——亞當斯

8、健康是最好的天賦,知足為最大的財富,信任為最佳的品德。——釋迦牟尼

9、健全的精神,寓於健回全的體格。——朱文奴

10、快樂最利於健康。——愛迪生

11、快樂首先在於有健康的身體。——柯蒂斯

12、個人的身體,決不是個人的,要把它看作是社會的寶貴財富。凡是有志為社會出力,為國家成大事的青年,一定要十分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徐特立

13、保持健答康是做人的責任。——(荷蘭)斯賓諾莎

3. 關於健康生活的名人名言

1.健康是大自然所能給我們准備的最公平最珍貴的禮物。——蒙田

2.健康是一種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亞美路

3.人的生活就是運動。——托爾斯泰

4.幸福的首要條件在於健康。——柯蒂斯

5.健康本身是歡樂與滿足的源泉。——彼得

6.健康的價值,貴重無比。它是人類為了追求它而惟一值得付出時間、血汗、勞力、財富甚至付出生命的東西。——蒙田

7.保持健康的秘密是適當地節制食物、欽料、睡眠和愛情。——雨果

8.歡樂就是健康,反之憂郁就是病魔。——哈利伯頓

9.吃飯莫飽,走路莫跑,說話要少,睡覺要早,遇事莫惱,經常洗澡。——謝覺哉

10.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於在與自己生命開玩笑。——陶行知

11.有規律的生活原是健康與長壽的秘訣。——巴爾扎克

12.健康是智慧的條件,是愉快的標志。——愛默生

13.最窮苦的人也不會為了金錢而放棄健康,但是最富有的人為了健康甘心情願放棄所有的金錢。——枸爾頓

14.人世間最好的醫生是:節制欽食、心平氣和以及心情愉快。——斯威夫特

15.鍛煉身體要經常,要堅持。人同機器一樣,經常運動才能不生銹。——朱德

16.人類所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叔本華

17.從煅煉成健康的身體中本來鍛煉出健康的精神,這是做一切工作所必遵循的一條辯證唯物主義的准則。——朱光潛

18.健康的人未察覺自己的健康,只有病人才懂得健康。——卡萊爾

4. 有關提示健康的諺語 俗語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不健康的生活不是真正的人生,而是沒有生命的人生。

不怕天寒地凍,就怕手腳不動。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曬被褥疾病少。

春捂秋凍,老來無病;春不減衣,秋不加帽。

粗食吃好八分飽,不求醫。

大蒜是個寶,常吃身體好。

刀越磨越亮,人越練越壯。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冬吃蘿卜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葯方。

凍凍曬曬身體強,捂捂蓋蓋臉發黃。

鍛煉是健康的基礎,衛生是健康的保證。

對症下葯,葯到病除。

多喝開水,強似吃葯。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飯不熟不吃,水不開不喝。

飯吃八成飽,到老腸胃好。

飯前一口湯,不用進葯房。

飯前便後要洗手,細菌病毒難入口。

防病無訣竅,衛生最重要。

寒從腳下起,病從口中入。

好嫉妒的人煩惱多。

火越燒越旺,人越練越壯。

飢不暴食,渴不暴飲。

健康的身體就是財富。

精神振奮,病去七分。

久病成良醫。

空氣是健康的源泉。

樂觀長壽,運動延年。

氣惱成病,歡樂長命。

清晨一杯茶,餓死賣葯家。

無病便是福。

熱不馬上脫衣,冷不立即穿棉。

人是鐵,飯是鋼。

人勤病就懶,人懶病就勤。

若要健,日日練。

三分醫,七分防。

食多傷胃,憂多損身。

食不多言,寢不多語。

睡前不要吃東西,飯後漱口要牢記。

睡得早、起得早,聰明、富裕、身體好。

睡覺幻賞罰

5. 我想搜索一些提示健康生活的俗語、諺語,至少五條。

1、上床蘿卜下床姜

上床睡覺之前吃蘿卜,起床之後要吃薑。蘿卜溫良順氣,在睡前吃有助於消化,讓吃下的飯盡快下順,有助於睡眠。姜是生發之物,起床的時候,吃點姜可以煥發體內的生機。

早上氣血流注陽明胃經,生發胃氣,可以促進消化。姜性溫,可以促進血液流動,早上還可以提神醒腦。早飯可以吃泡姜,就著米粥吃。泡姜口感脆嫩,酸、辣、甜,加上粥的清香,調和在一起,簡單,清爽。

2、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一年四季養脾胃

在中醫的理論中,人的四季和五臟是對應的。春天,萬物復甦,人體也開始在寒冷中醒來,血液的流動開始加快,新陳代謝開始頻繁。肝臟負責血液存儲、食物消化以及廢物排出。春天肝臟的負擔是最大的,所以要主要保養肝臟。

夏天陽氣旺盛,萬物繁茂,血液循環達到四季之中的頂峰,心臟的壓力最大。加上夏天炎熱,心火旺盛,人容易生躁。所以夏天養心,心安才能神清氣爽。

秋天養肺,是因為秋天天氣變干,肺部就要承擔更大的壓力,肺部一旦不注意,就會感染病症。秋季養生之要在於養肺,要滋養肺腑,肺氣清爽。

冬天養腎是因為冬天萬物凋零,主藏。人體的新陳代謝緩慢下來,人體進入藏養的時期,而腎臟是人體的根本,是精氣神貯藏的地方,所以,冬天養生在於養腎。以此來確保來年生機勃勃,有旺盛的生命力。這就是養藏之道。

而脾胃一年四季都需要消化食物,生化氣血,脾胃正常,才能保證五臟的正常。所以一年四季都要呵護好自己的脾胃。

3、水停百日要生毒,人閑百日要生病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水只有流動起來才不會發臭。人也一樣,只有運動起來,才不會生病。人體在運動的情況下,氣血才能運行無阻,廢物也能及時排出。現在很多人有三高,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不經常運動。

4、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很多人吃飯的時候,經常覺得碗里就剩一口了,剩下就浪費了。於是吃飽之後,還會再吃一口。但就這一口,不僅會給腸胃增加壓力,還會造成營養過剩。腸胃疾病和三高,都是這樣一點點積累出來的。上了年紀之後,七分飽就足夠了。

5、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處方

冬天天氣冷,人們喜歡吃熱物,比如羊肉。胃內很容易積火,蘿卜性寒,可以祛火。冬天常食蘿卜,到了春天就不易上火。而且,冬天為了食補,吃的東西比較油膩,熟蘿卜還能生津促消化。

夏天天氣炎熱,人們喜歡吃冰激凌,夏天的時候,往往感覺不出不舒服,但是胃依然有濕氣寒氣,一到冬天,很容易發作。

姜為熱物,正好可以祛除濕氣,是三伏天必備的食品。姜,還有提神醒腦的功能,夏天吃點姜,能提振精神,對被暑熱困擾的人來說,也是大有裨益。

6、桃養人,杏害人,李子樹下堆死人

桃子在古代又被稱為「壽桃」。可以補中益氣、養陰生津、潤腸通便。所以吃桃對人大有益處。杏害人,是說吃杏子過多,會有害。杏一般較酸,吃多了,會容易導致胃酸過多,引起胃病。

現代科學並不能證明李子可以害死人,但是李子性溫,吃多了確實會腦脹虛熱,有心煩發熱、潮熱多汗等症狀。而且李子和很多食物相剋,嚴重的甚至會損傷五臟。所以這一說法也不無道理。

6. 求關於健康生活的諺語三條

不怕天寒地凍,就怕手腳不動。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曬被褥疾病少。
春捂秋凍,老來無病;春不減衣,秋不加帽。

7. 請幫忙找200條關於健康生活的諺語格言

生命在於運動」,
「動則不衰,用則不退」,
「人怕不動,腦怕不用」,
「運動好比靈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鐵不錘煉不成鋼,人不運動不健康」,
「蟲憑蠕動覓食,人靠勞動養身」,
「一勤生百巧,一懶生百病」,
「運動運動,病魔難碰」,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
「不靠醫,不靠葯,天天鍛煉最見效」, 笑一笑,十年少。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朝他笑,他也朝你笑。
當你看見一扇窗關上時,別忘了另一扇窗開著。
不氣不愁,活到白頭。
生氣催人老,快樂變年少。
常樂常笑,益壽之道。
鐵不冶煉不成鋼,人不運動不健康
保持健康,這是對自己的義務,甚至也是對社會的義務。 --(美)富蘭克林

* 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 --(美)愛默生

* 健康是智慧的條件,是愉快的標志。 --(美)愛默生

* 健康不是身體狀況的問題,而是精神狀況的問題。 --(美)艾迪夫人

* 健康是一種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 --(瑞士)亞美路

* 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責任。 --(荷蘭)斯賓諾莎

* 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體的人。 --(日)木村久一

* 不要用珍寶裝飾自己,而要用健康武裝身體。 --歐洲諺語

* 健全的身體比皇冠更有價值。 --英國諺語

* 和疾病相比較,方能識得健康之可貴。 --英國諺語

* 有兩種東西喪失之後才會發現它的價值--青春和健康。 --阿拉伯格言

* 有健康的人,便有希望;有希望的人,便有了一切。 --阿拉伯諺語

*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三國]曹操

* 一個人的身體,決不是個人的,要把它看作是社會的寶貴財富。凡是有志為社會出力,為國家成大事的青年,一定要十分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 --徐特立

* 必須從年輕時期就打好基礎,隨時隨地去鍛煉身體。 --徐特立

* 只有身體好才能學習好、工作好,才能均衡地發展。 --周恩來

* 是中學生,一定得有這個氣魄:有一個挨得起餓,受得起凍,經得起跌打的身體,有一個不怕風吹,不會失眠,不知道什麼叫做暈眩的腦袋…… --茅盾

* 古語說:業精於勤。據我看,光勤於用腦力而總不用體力,業也許不見得能精;兩樣都用,心身並健,一定更有好處。 --老舍

* 體弱病欺人,體強人欺病。 --漢族諺語

□ 身體健康常年輕,不欠人債常富裕。 --佚名

□ 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鑽石比較,黃金和鑽石是無用的廢物。
「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飯後散步,不進葯鋪」,
「打拳練筋骨,踢腿活四肢」,
「拍打足三里,勝吃老母雞」,
「蹦蹦跳跳,靈丹妙葯」,
「常打太極拳,益壽又延年」,
「百練不如一走,百練走為先」,
「久卧傷氣,久坐傷身」,
「人勤病就懶,人懶病就勤」,
「懶惰是病魔的溫床」,
「懶惰催人老,勤勞可延年」,
「跑跑跳跳渾身輕,好吃懶動多生病」,
「勤勞的人力大,懶惰的人病多」,
「鍛煉不刻苦,紙上畫老虎」,
「若要健,天天練」,
「要練功不放鬆,要練武不怕苦」
葯補不如食補
少食益壽
食不重味
秋瓜壞肚
民以食為天
食勿強厚味
酒客不喜甘
人老先老牙
既喝湯,又吃肉
肝炎病,忌食糖
湯泡飯,嚼不爛
一切肉惟須煮爛
上床蘿卜下床姜
老人節食多壽福
食慾咸而少壽多病
酒能殺人,又能傷身
清茶淡飯,動靜結合乃長壽之本
安身之本,必須於食
飲食有節,身利壽益
飢不暴食,渴不狂歡
飽食即卧,乃生百病
吃得過飽,呆頭呆腦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吃米帶糠,全家安康
老人食粥,多福多壽
王母甘桃,食之解勞
素菜豆腐,養身滋補
豆腐豆腐,窮人的肉
韭根韭葉,散瘀活血
常食苦瓜,清熱解毒
人參九補,飯有十補
膏梁之變,足生大療
蓋兒初生,借乳為命
乳貴有時,食責有節
人之當食,須去煩惱
患了痛風病,小心吃黃豆
患上腎結石,晚間忌牛奶
心血管病人,最忌是咖啡
糖尿病患者,節食也節鹽要想身體好,吃飯七分飽!

8. 關於健康的諺語

小孩抄屁股三把火
兒童抵禦寒冷襲能力較強。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三九天和三伏天也堅持鍛煉身體,指刻苦訓練。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食物是人賴以生存的保障,要盡可能地按時吃飯。
牙疼不算病,疼起來真要命
形容牙疼難以忍受,對牙疼不能掉以輕心。
好漢架不住三泡稀
指腹瀉對人的傷害很大。
吃肥了,走瘦了
一種健康的生活理念,肥胖是吃出來的,走步鍛煉會減肥。
人到中年萬事憂
指人到中年往往操心的事很多。
人過三十天過午
過去的說法,人過三十歲就進入中年了
年年有今朝,歲歲有今日
生日祝福語,意為年年有今天,健康長壽。
氣大傷身後悔難
告誡人們要少生氣,否則對身體傷害很大。
是葯三分毒,無毒不入葯
告訴人們盡可能地少吃葯。
久病成良醫
患病時間久了,對所患的疾病就有了更多的了解。
有病亂投醫
生了病的人到處尋醫問葯。指人遇到急事時盲目、胡亂地尋找辦法。
沒病亂吃葯

9. 健康的諺語

笑一笑,十年少。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朝他笑,他也朝你笑。
當你看見一扇窗關上時,別忘了另一扇窗開著。
不氣不愁,活到白頭。
生氣催人老,快樂變年少。
常樂常笑,益壽之道。
鐵不冶煉不成鋼,人不運動不健康
保持健康,這是對自己的義務,甚至也是對社會的義務。 --(美)富蘭克林
* 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 --(美)愛默生
* 健康是智慧的條件,是愉快的標志。 --(美)愛默生
* 健康不是身體狀況的問題,而是精神狀況的問題。 --(美)艾迪夫人
* 健康是一種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 --(瑞士)亞美路
* 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責任。 --(荷蘭)斯賓諾莎
* 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體的人。 --(日)木村久一
* 不要用珍寶裝飾自己,而要用健康武裝身體。 --歐洲諺語
* 健全的身體比皇冠更有價值。 --英國諺語
* 和疾病相比較,方能識得健康之可貴。 --英國諺語
* 有兩種東西喪失之後才會發現它的價值--青春和健康。 --阿拉伯格言
* 有健康的人,便有希望;有希望的人,便有了一切。 --阿拉伯諺語
*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三國]曹操
* 一個人的身體,決不是個人的,要把它看作是社會的寶貴財富。凡是有志為社會出力,為國家成大事的青年,一定要十分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 --徐特立
* 必須從年輕時期就打好基礎,隨時隨地去鍛煉身體。 --徐特立
* 只有身體好才能學習好、工作好,才能均衡地發展。 --周恩來
* 是中學生,一定得有這個氣魄:有一個挨得起餓,受得起凍,經得起跌打的身體,有一個不怕風吹,不會失眠,不知道什麼叫做暈眩的腦袋…… --茅盾
* 古語說:業精於勤。據我看,光勤於用腦力而總不用體力,業也許不見得能精;兩樣都用,心身並健,一定更有好處。 --老舍
* 體弱病欺人,體強人欺病。 --漢族諺語
* 身體健康常年輕,不欠人債常富裕。 --佚名
* 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鑽石比較,黃金和鑽石是無用的廢物。 --佚名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