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射虎的典故

射虎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04 09:34:40

『壹』 「親射虎,看孫郎」是哪個典故中的

出自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記載在一次出行中,孫權的坐騎為虎所傷,他鎮定地在馬前打死了老虎。這就在濃墨重彩地描繪出獵的群眾場面後,又特別突出地表現了作者的少年狂氣。

《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於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詞。此詞表達了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

全詩如下: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如下: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氣,左手牽著黃狗,右手托著蒼鷹。隨從的將士們頭戴華美艷麗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盪盪的大部隊像疾風一樣,席捲平坦的山岡。為報答全城的百姓都來追隨我,我一定要像孫權一樣射殺一頭老虎給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興時,我的胸懷更加開闊,我的膽氣更加張揚。即使頭發微白,又有什麼關系呢?朝廷什麼時候才能派人拿著符節來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時我定當拉開弓箭,使之呈現滿月的形狀,瞄準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來。

(1)射虎的典故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公元1075年(神宗熙寧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這是宋人較早抒發愛國情懷的一首豪放詞,在題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開拓意義。詞的上闕敘事,下闕抒情,氣勢雄豪,淋淳酣暢,一洗綺羅香澤之態,讀之令人耳目一新。

作品賞析

詞的上闕敘事,下闕抒情,氣勢雄豪,淋淳酣暢,一洗綺羅香澤之態,讀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會獵題意,次寫圍獵時的裝束和盛況,然後轉寫自己的感想:決心親自射殺猛虎,答謝全城軍民的深情厚意。過片以後,敘述獵後開懷暢飲,並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夠承擔起衛國守邊的重任。

『貳』 李廣射虎是什麼意思有哪些典故

說起西漢名將李廣,熟悉這段歷史的朋友馬上就會聯想到許多關於李廣的典故,如"李廣射虎"、"射虎南山"、"李廣難封"、"飛將難封"、"李廣不侯",等等。這些典故,多數都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

李廣(前181-前119),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西南)人。他是秦朝李信將軍的後代。由於祖祖輩輩精通騎射,李廣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騎馬射箭,練就一身的好武藝。

公元前166年的冬天,匈奴十四萬騎兵大舉進犯邊境,李廣因作戰勇敢升任中郎將,經常隨漢文帝護駕。漢景帝即位後,李廣出任隴西都尉、騎郎將,曾隨周亞夫討平"吳楚七國之亂"。由於他功高顯赫,出任七郡太守(七郡就是上谷、上郡、隴西、北地、雁門、代郡和雲中),為守衛西漢邊防作出了重要貢獻。漢武帝時,李廣官至前將軍。到公元前119年,他隨大將軍衛青進軍漠北,因為迷路,誤了時間而憤愧自殺。

李廣一生與匈奴激戰七十多次,威震邊疆,匈奴畏他如猛虎,給他送了兩個外號,一個叫"飛將軍",另一個叫"猿臂將軍"。

毛澤東曾在《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詞中將英勇殺敵的紅軍比喻成李廣。毛主席在詞中這樣寫道:

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

詞中的"飛將軍"指的就是李廣。說的是1931年4月,蔣介石不甘心第一次"圍剿"失敗,重新糾集二十萬大軍,在江西吉安與福建建寧對我蘇區發動第二次大"圍剿",欲置紅軍於死地。但是我紅軍隨機應變,如神兵天降,殲敵三萬多人。毛主席在欣喜之餘,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毛主席在這首詞中,連用了五個典故,一氣呵成。

這五個典故是:"雲欲立"、"枯木朽株"、"飛將軍"、"自重霄入"、"為營步步"。

今天,我們在這里說起李廣,還要順便給您說說他愛兵如子,深受將士擁戴的事。讀過《李將軍列傳》的朋友,不難發現,李廣將軍他處處身先士卒,同甘共苦。司馬遷在撰寫《李將軍列傳》時,用了很多褒揚之辭。如:

得賞賜輒分其麾下,家無余財,終不言家事,飲食與士共之。暑不張蓋,寒不重衣,險必下步,軍井成而後飲,軍食熟而後飯,軍壘成而後舍,勞逸必以身同之。軍中自是服其勇,士以此愛樂為用。

司馬遷對李廣將軍給予了最熱情的贊揚。但是今天我們在贊揚李廣愛兵如子的同時,又不能不說到李廣有的做法也不可取。李廣這個人不太講究以法治軍,不嚴格要求部下將士,也不太重視軍容。那麼作為一位大將,沒有嚴明的法度,就不可能形成戰鬥力。孫子說:"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而這才是真正的治軍之道。

『叄』 李廣射虎的歷史典故是什麼呢

漢武帝時,李廣為右北平郡太守。當時這一帶常有老虎出沒,危害人民內。出於為民容除害,李廣經常帶兵出獵。
一日,李廣狩獵回來,路過虎頭石村,已是夜幕降臨時分,月色朦朧。這里怪石林立,荊棘叢生,蒿草隨風搖曳,刷刷作響。行走間,突然發現草叢中有一黑影,形如虎, 似動非動。這時,李廣讓士兵閃過,拉弓搭箭,只聽「嗖」的一聲,正中獵物,於是策 馬上前察看,當正要搜取獵物時,不覺大吃~驚,原來所射並非一虎,而是虎形巨石。仔 細一看,鏃已入石。這時眾隨從也圍攏過來觀看,均贊嘆不已。當時李廣也不自信,又 回到原處上馬重射,比前更加用力,可是連射數箭,都沒入石。

『肆』 親射虎,看孫郎中使用的典故

運用了三國時期孫權射虎的典故。

在《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載:「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凌亭,馬為虎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

翻譯

二十三年十月,孫權到吳地遊玩,親自騎馬在凌亭射虎,馬被虎傷害。他擲出雙戟,老虎腿被射穿了。常從張世,用戈、獲殺了老虎。

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

原文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翻譯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氣,左手牽著黃狗,右手托著蒼鷹。隨從的將士們頭戴華美艷麗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盪盪的大部隊像疾風一樣,席捲平坦的山岡。為報答全城的百姓都來追隨我,我一定要像孫權一樣射殺一頭老虎給大家看看。

(4)射虎的典故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公元1075年,作者在密州任知州。這是宋人較早抒發愛國情懷的一首豪放詞,在題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開拓意義。首三句直出會獵題意,次寫圍獵時的裝束和盛況,然後轉寫決心親自射殺猛虎,答謝全城軍民的深情厚意。過片以後,敘述獵後開懷暢飲,並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夠承擔起衛國守邊的重任。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進士。多惠政。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伍』 孫權射虎的故事

孫權喜愛狩獵,常常騎馬射虎,早出晚歸。一次,孫權至庱亭射虎,老虎向前撲上馬鞍,孫權把雙戟投向老虎,老虎受傷試圖逃走,孫權的侍從張世趁機用戈再擊。最終老虎被抓獲了。

重臣張昭曾勸諫道:「為人君者,應該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能馳逐於原野,驍勇於猛獸?一旦有個好歹,不怕被天下恥笑?」孫權道歉道:「年少慮事不遠,此事有愧於您」。

但始終不能停止,於是做射虎車,車中不遮蓋,自己在裡面射虎。當時有脫群的野獸撲向他的車,孫權每次都以親手搏擊為樂。張昭多次規勸,孫權常常笑而不答。

(5)射虎的典故擴展閱讀:

孫權生平: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同年,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

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抵達夷州。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復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權

『陸』 親射虎,看孫狼的典故

人們常說孫權性軟,因為在《三國演義》中,他不過是作為蜀魏爭霸的中間版人物出現,充權當蜀魏之間的調劑品,當蜀國勢弱,他將南郡借給劉備,以利用其分散曹操的威脅;當魏國壯大時,又接受曹操封號,演繹出「孫權降魏受九錫」的說法。

但據《三國志》所載孫權,卻是血性男兒,曾「射虎於庱亭」,所以蘇軾說:「親射虎,看孫郎」。在赤壁之戰中,孫權確實在「降」與「戰」中徘徊過,陳壽在評論孫權時說:「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才之傑矣。」

『柒』 親射虎典故的出處及作用

親射虎來典故:
一、歷史自版
事源於《三國志吳書二》
原文為「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庱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
也就是說是意外,孫權摔下馬用雙戟與虎搏鬥,最後在侍衛張世的幫助下殺死了老虎,史載孫權武藝不錯,尤其善於射箭,所以演變成了射虎
二、通俗版
孫權每次打獵,常乘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馬鞍。張昭變色而前曰:「你用什麼抵擋它?為人君者,應該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能馳逐於原野,驍勇於猛獸?如一旦有所危險,恐天下恥笑?」孫權謝張昭曰:「年少慮事不遠,以此慚君。」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已,於是做射虎車,間不置蓋,一人駕駛,自己在裡面射之。時有脫群之獸,犯其車,而權每手擊之以為樂。昭雖苦諫,孫權常笑而不答。

引自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
詞人的意思是他要像當年的孫權那樣挽弓馬前射虎,這突出地展現了作者雖然年紀已經不小,但是仍有著少年狂氣

『捌』 李廣射虎的典故流傳下來的八字成語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jīng chéng suǒ zhì,jīn shí wéi kāi

【解釋】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專,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只屬要專心誠意去做,什麼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出處】《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漢·王充《論衡·感虛篇》:「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結構】復句式成語


【近義詞】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例句】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九卷:「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貞心不寐,死後重諧。」

『玖』 「當年射虎 將軍何在 」用了什麼典故

李廣射虎的典故
其實,李廣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據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古詩《塞下曲》的情節改編的。我們先來讀讀這首詩。 板書古詩:
塞下曲
【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李廣,隴西(今甘肅)人,是漢朝大將,善騎射,祖輩精通箭術,故他自幼即練就了過硬的射箭本領,在歷次戰斗中,勇猛殺敵,屢立戰功。
漢武帝時,李廣為右北平郡太守。當時這一帶常有老虎出沒,危害人民。出於為民除害,李廣經常帶兵出獵。
一日,李廣狩獵回來,路過虎頭石村,已是夜幕降臨時分,月色朦朧。這里怪石林立,荊棘叢生,蒿草隨風搖曳,刷刷作響。行走間,突然發現草叢中有一黑影,形如虎, 似動非動。這時,李廣讓士兵閃過,拉弓搭箭,只聽「嗖」的一聲,正中獵物,於是策 馬上前察看,當正要搜取獵物時,不覺大吃一驚,原來所射並非一虎,而是虎形巨石。仔 細一看,鏃已入石。這時眾隨從也圍攏過來觀看,均贊嘆不已。當時李廣也不自信,又 回到原處上馬重射,比前更加用力,可是連射數箭,都沒入石。
事後,當地百姓聞聽此事更加敬慕。匈奴也聞風喪膽,多年不敢入侵。
李廣任太守時,關心士兵,將士同心,愛護百姓,水乳交融,深受軍民愛戴。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