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莊子寓言說理

莊子寓言說理

發布時間: 2021-02-03 22:50:02

① 莊子擅長以寓言說理請談談逍遙嘆中如何運用寓言說理

莊子的文章在先秦諸子中風格獨特。他講哲學道理,很少作抽象的說教,而是藉助形象的比喻、豐富的想像,運用神話和寓言故事來抒情說理,使文章充滿了奇幻的浪漫主義色彩。作為其代表作品,《逍遙游》充分體現出莊子散文的特色。下面就《逍遙游》的藝術特色作簡要分析。
一、用寓言說理。
善用寓言,這是《莊子》一書很重要的藝術特點。莊子在其《寓言》篇中自敘其著述特點時就明言「寓言十九」,司馬遷在《史記 ?? 老莊申韓列傳》中亦指出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可以說,莊子是第一位有意識創作寓言的作家,而《逍遙游》全篇就是運用大量的寓言來把「無所待」的思想寄託於生動的形象之中的。
課文一開始,莊子以一隻將「徙於南冥」的大鵬,創造出一種雄奇深邃的境界。浩渺無垠咆哮奔涌的北海之上,瞬間,「不知其幾千里」的巨鯤化為「不知其幾千里」的巨鵬。起飛之時,「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這是何等奇雄壯闊的景象。接著,轉入對九萬里高空景觀的描寫,只見「野馬」奔騰微塵浮游,茫茫蒼穹難辨其色,這又是何等高遠幽寂的境界。這則寓言對大鵬的描寫,表現出莊子內心涵蓋萬物輕藐一切的氣勢,表現出莊子對宇宙人生的一種哲理思索。與之形成對照的則是關於蜩與學鳩、斥鴳的兩則寓言。正當人們神醉於鯤鵬展翅雄奇怪誕境界時,莊子又用擬人化的手法把鵬鳥與寒蟬、灰雀、斥鴳作比,表明了莊子的「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美學價值取向,從而諷刺了那些「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的自我得意者。
運用寓言故事,將枯燥的哲學思想講得盎然多趣,這就使莊子的散文具有濃厚的文學性。
二、極富想像力。
先秦其他諸子的散文中也多用寓言,但他們的寓言多為擴大化的比喻,取材一般也是人們熟悉的日常生活和熟知的傳聞。莊子寓言則善於發揮驚人的想像力,虛構出神奇莫測令人嘆為觀止的故事,創造出多姿多彩令人瞠目結舌的形象。
在《逍遙游》中,莊子以奇崛瑰麗的想像力勾畫了詩性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精神的絕對自由靠物象的極度自由空間得以伸展,「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鯤,古訓中或為剛孵出的小魚,或為尚未孵化的魚卵,本為至小之物,文中卻把它想像為身長幾千里的大魚;接著,在作者的筆下,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想像力之強令人驚嘆。寫鵬的南徙,一「擊」「三千里」,一「摶」「九萬里」,此時,大鵬展翅九萬里,扶搖直上蒼青天,物理空間的限制被縮小甚至取消,詩人的想像力掙脫了任何空間的束縛。
豐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形成一種奇詭異常、變幻莫測、汪洋恣肆的獨特風格,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三、善於運 用比喻。
課文中的比喻,連翩不絕而又貼切有力。如作者為了說明「有所待」與「無所待」、小與大的區別,以及小與大之間思想境界和見識的懸殊,而連續運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先以水與舟的比喻,「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此處是以水比風,以大舟比大鵬,而杯水芥舟數句則是比中之比。如批評蜩與學鳩不能理解鵬之遠飛行徑,以旅行備糧為喻:「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尤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接著還通過朝菌、蟪蛄與冥靈、大椿的比喻,長壽者彭祖與眾人的比喻,說明了「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
大量的比喻,寓哲理於離奇的想像和形象化的描寫之中,形象逼真,引人入勝。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莊子散文的獨特風格:想像豐富,奇思連翩,變幻莫測,使人感到汪洋恣肆,雄奇壯麗,富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從文學成就來看,在諸子作品中《莊子》是最突出的。正因為如此,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② 韓非子和莊子運用寓言進行說理的區別

寓言在《莊子》和《韓非子》中都是作為說理工具而存在的,但其在兩部作品中所體現出來的工具性質卻有所不同,一個是蘊含無限哲思的「軀體」,一個是映射深刻思想的「鏡像」。
《莊子》寓言中也有很多是通過對日常生活事件的講述來傳遞深刻的哲思。這種寓言在文中的作用看似一種直觀的「鏡像」式的說理,但我們細細體會,還是有其獨特之處的。我們以《莊子》寓言「庖丁解牛」為例,故事較為細致地講述了庖丁為文惠君宰牛,並藉此引出的宰牛與保養牛刀的理論的故事。如果按照「鏡像」式的理解,我們很容易產生這樣一種思路:故事中宰牛與保養牛刀的理論在掌握客觀規律問題上給我們以啟示。而實際上,莊子使用這一故事的目的在於以牛喻社會,以刀喻人,以庖丁解牛這一生活事件,來引出如何在戕害人的本性的社會中求得正確的養生之道。可見,這則故事更多的還是作為一個精神內質的軀體去寄寓作者的哲思,象徵意味比較濃,而非以生活的事件去直觀地解釋某種道理和思想。可以說,在這類寓言故事中,莊子往往將本身 「不可受」、「不可聞」的道,物化在真實、可知的客觀事物中,從而為「虛而無形」的道找到了一個形象的載體,使之變得可被感知。因此,《莊子》寓言的工具性質是「身軀」大於「鏡像」的。
在《韓非子》的寓言中,多以生活中常見的人物形象或大家熟悉的歷史人物為主人公,以這些人物的言行和經歷的事件為例證,藉以闡述與之相近的道理和思想。他的寓言故事更像是讓我們通過照一照歷史的或生活的鏡子,透過具體的、熟悉的形象去發現我們尚未注意到或未能深刻地把握住的道理,從而領會到作者所要傳達的抽象的思想,並接受作者的特定思想。所以,《韓非子》寓言是在以「鏡像」的方式直觀地展現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並以此為例或以此作喻,讓聽讀對象透過這一來源於生活的實例,去體會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從而更為深刻地理解和接受他的思想。因此我們將其稱之為「鏡像」式的說理工具。以《韓非子?說難》為例, 韓非使用了「鄭武公戮關其思」、「宋人疑鄰」、「彌子瑕失寵」等三個故事來為自己的觀點「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提供例證。在上述三個故事中,鄭武公殺了講實話的大臣關其思,宋國富人因關系的遠近而妄加懷疑鄰居盜竊他家的財物,當處於受寵和失寵的不同境遇時,彌子瑕做出的相同舉動卻得到了君主截然不同的評價,這些或再現歷史人物的遭遇,或反映民間生活的故事,都透視出了一個共同的道理:君臣利害各異,造成君主喜怒無常並且多疑,不是進說者的進言存在問題,而是他們在使用進說的技巧上出現了困難,因此,進說者不能不對君主察言觀色,洞察其內心世界的微妙變化,講究恰當的進說方式。不難看出,這些故事中的道理的傳遞,並非象徵性質的,而是直觀、明確的,故事的講述為某種特定思想的傳達提供了真實的例證,而讀者也可以很容易地從故事所描寫的對象中直接汲取某種教訓,就好像我們照鏡子一樣,我們可以從鏡像中去發現自己的美與丑,並找到自己有待改進之處。因此我們說,《韓非子》寓言是作者政治思想與哲學觀點的「鏡像」,它往往立足於現實,真實地再現特定歷史事件和生活場景,從而直觀地反映某種教訓與道理,達到輔助說理的作用。
可以說,都將寓言作為說理的工具,使莊子「道」的思想和韓非子「法」的思想都得到了形象的傳遞,而對這一說理工具進行了個性化地處理,使之具有不同的性質和風格。

③ 通過莊子的飛鳥意象來說明莊子寓言說理特點

  1. 莊子的飛鳥太多了……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大鵬,還是蜩與學鳩,回還是鷦鷯居於森答林不過一隻……

不過總體來說,莊子的飛鳥意象表現了莊子寓言充滿了豐富的想像。

「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劉熙載《藝概·文概》)

2.鳥又為何會說話呢?

所以他又體現了莊子寓言是「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天下》)。

3.極具文採的文筆+藏道的故事+豐富詭譎的想像+道通為一=莊子寓言說理特點

嗯,最後覺得莊子萌萌噠!【喂

④ 莊子在文中是通過什麼方式來說理的,這樣說理有什麼好處

惠子利慾熏心,薄情寡義,以自己的心思猜度莊子,卻不知莊子清高自守,視爵祿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鵷 的故事裡,鵷 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鵷 ,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罵人,收到既尖銳痛快又餘味不盡的效果.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莊子•秋水》中還有這樣的故事:楚王打算讓莊子做國相.派人去請他.莊子卻借烏龜的故事表示他寧願在荒澤草野間過自由自在的生活.《莊子》從不幹巴巴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幽默機智的寓言故事說理,把哲理和詩情藝術地交融在一起.

⑤ 《莊子》通過寓言說理有何利弊

寓言說理 應該是利在所表達的思想比較隱晦,隱晦而模稜兩可,不會被統治者治罪。弊在由於其隱晦,使得讀者難以理解,再加白話文的普及,是的讀懂的人很少。 個人見解,不知道對不對。

⑥ 《莊子》用寓言說理的藝術特徵是什麼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媒介,藉人,事,物形象為題材,以反映社會人生為要旨.寓言文學也是語言藝術之一,《莊子》既然具有文學的基本特徵,故此章以《莊子》寓言為研究主體,就寓言作品中的角色,篇章組織的安排,寓言表現的技法,分別加以探討,析求寓言問學之藝術風采.
第一節寓言的角色
《莊子》寓言中的角色包羅萬象,故此項分析不以主角為限
人物角色
《莊子》一書中,寓言的角色有古有今,亦有假借知名人物來宣說義理;借到無可借時,就用一些虛構人氏,為其代言,其中,其中寓言人物三百四十三人中,孔門弟子除顏回外,不及3%,而相關寓言凡二十則,卻占總數近10%超出相應比例的三倍多.
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須眉交白,被發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客指孔子曰:「彼何為者也 」子路對曰:「魯之君子也.」客問其族.子路對曰:「族孔氏.」客曰:「孔氏者何治也 」子路未應,子貢對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義,飾禮樂,選人倫,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齊民,將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又問曰:「有土之君與 」子貢曰:「非也.」「侯王之佐與 」子貢曰:「非也.」客乃笑而還,行言曰:「仁則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勞形以危其真.嗚呼!遠哉,其分於道也!」〈莊子.魚父三十一〉
莊子巧妙的的因襲論語述而篇中,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張口結舌的無以回答,藉由漁父之言闡述和孔子所言之仁義有所不同.另外,勞動者的形象也是莊子寓言角色的一個重要的點,〈庖丁解牛〉,〈痀僂者承蜩〉等.
非人物角色
由於《莊子》的篇數有 ,故事中有非人物之角色者,都接加以討論,使寓言特色能夠充分的呈現;非人物的角色中可以分為動物,植物,鬼神三類來探討,主要的特色是本身具有生命型態.
動物

⑦ 莊子 故事兩則中,莊子是用什麼方法說理的,有什麼好處

講究以理服人,用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告訴我們,生活的真諦,生命內的意義,人的境界,正容確的心態...讓我們體會到真正的自我應該如何去實現。每一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這就是《莊子》的特點!
《莊子》從不幹巴巴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幽默機智的寓言故事說理,把哲理和詩情藝術地交融在一起.

⑧ 莊子寓言故事的特點

《莊子》被認為是先秦諸子散文中最具有文學價值的作品,也是莊子一生思想和學術的總結。《莊子》中最引人注 目的是豐富而又奇特的寓言,意生塵外,怪生筆端,縱橫恣肆,發想無端,瑰麗奇譎。莊子的寓言是他說理傳道的主要工具,在他的文章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向我們傳達了他高深莫測的‚道‛,從他的文章中,我們不僅能讀到他的思想,同時,他關於語言和思想的獨到論述,給後世的為文者莫大的指導和啟示。
《莊子》中的寓言奇幻玄虛,怪誕神奇。王景林先生認為:莊子的寓言寄託一種思想,使自己的理論完全以寓言的形式顯現出來,而不像墨子、孟子那樣,僅僅把寓言作為使理論通俗生動的工具①。莊子的寓言更多的是理與寓、言與意、情與境‚磅礴以為一‛的混沌的象徵性藝術,它模糊了工具性與目的性,使說理與寓意和而為一,不能單獨地去分析而是將其作為一個整體,通過體驗去品味。
莊子所要表達的‚道‛是‚無情有信,無為無形‛的不可名狀之物。在莊子之前的老子就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②,道是天地間‚不可名言之理,不可施見之事,不可徑達之情‛,大象無形,大音稀聲,只有用極度寓言性的‚象‛才能表現這種恍兮惚兮的極度無形的‚道‛。‚中國的古代藝術都採用高度抽象化、極度寓言性的『象』來規范人們的審美認同‛,‚從《易經》和《易傳》提供的資料來看,其實象就是寓言。‛莊子的寓言有一層夢幻般的色彩, 創造了一種超現實的幻覺的藝術氛圍,藉以溝通天與人(如‚混沌‛)、生者和死者(如‚骷髏‛)、過去和現在(如‚堯讓天下與許由‛)、醒與夢(如‚莊周夢蝶‛)的聯系、交流與融合。這是中國先秦時期獨一無二的帶有神話性質的寓言的創作方法,也就是一般的文學史家、文藝評論家的所泛泛稱道的所謂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在這一類作品中,人物和時間都以非邏輯性、超時空為基本特徵,人們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它們,只有在超現實的意義上,它們才是真實的。這種通過象徵意象來傳達的超現實意義上的真實是以清醒的理性認識和深刻的人生思辨為前提的,所以,這非現實的虛幻描寫並不使我們感到虛假喪真,相反,它具有極大的感染力量。莊周為文,汪洋恣肆,機趣橫生,用寓言來闡發旨趣也很有獨到之處。
寓言大多是在表面的故事之外給人以啟示和教育,因此,理和事就必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莊子》中也處處體現了事理結合這一特點。
莊子的寓言,主要的表現手法是誇張與變形,誇張與變形是為了更好地突出寓言的象徵意義以表現觀念的抽象性。不僅表現了現實社會本身的荒謬性,以顯示人與自然融合的合理性,同時反映了他對現實社會的認識,充滿批判精神,也是莊子於象徵性的體悟道理的重要表達方式。在《莊子》中,不但有誇的極大的事物,如《逍遙游》中的鯤鵬;而杯水芥舟,朝菌蟪蛄,蝸角觸蠻,又曲盡小之奧意。還有一種誇張:‚儒以詩禮發冢‛,說大儒和小儒同去盜墓,大儒對進入墓穴的小儒說:‚天快亮了,幹得如何?‛小儒答:‚裙子和短衣沒解下來,死人口裡還有珠。‛大儒便說:‚詩書上早說了:『青青之麥,生於陂陵。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我抓著他的鬢發,揪著他的胡須,你用鐵錘敲他的下巴,慢慢__地分開他的兩頰,不要損傷了口裡的珠子!‛來盜墓居然還能引經據典,說的道貌岸然、振振有詞,充分揭露了有的儒者雖然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的行為卻令人發指。這樣一個又迂又壞的儒者,盜墓還藉助詩書來替自己開脫,比那個掩耳盜鈴的人壞得不知道哪裡去了。莊子的言語真是辛辣得很吶!再比如與卡夫卡的《變形記》有異曲同工之效的‚莊周夢蝶‛:‚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這樣一個充滿傳奇與魔幻色彩的故事,莊子想要說明的是‚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從根本上講還是為了要說明要齊物我,也即達到無心,這個心與物齊的無為逍遙的大境界。

⑨ 莊子中的"寓言","重言","卮言"分別是什麼意思

1.「寓言」:與譬喻論證,其特徵是「藉外論之」。「藉外論之」是指「親父不為其子媒」、「親父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

白話譯文:按照人之常情,某人被別人稱贊比被其父稱贊更易令人信服,因為父親稱贊兒子容易致人生疑。

其特徵是用人們熟悉的事例來論證自己的主張。就其規則而言,即是「與己同則應,不與己同則反;同於己為是之,異於己為非之」。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

白話譯文:在使用寓言時,當然是贊同與自己相同的觀點,反對和否定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其是非必須由自己來主張和評定。

2.「重言」:與引用論證,其特徵是「借有見解、有才德之長者或先人的言論來論說」。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

白話譯文:就其規則而言,即便年長卻無才、無德、無做人之道者,其言論亦不能作為論說之論據。

其作用而言,即如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的《天下》篇所言「以重言為真」。

白話譯文:此名人名言的論證形式與印度邏輯的「聲量」、「聖言量」相似;但在形式邏輯里,則犯了「以人為據」或「訴諸權威」的錯誤,因而此「真」不是形式邏輯之「真」概念。

需要說明的是,《莊子》里的「重言」大致有如下幾種類型:

(1)虛構一個人的言語作為論證之理由;

(2)用真人虛構一個事件為論證之理由;

(3)用真人真事為論證之理由;等等。由此可見,它與先秦諸子的引用論證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

3.「卮言」:與事實論證,其特徵是「事實陳述」。萬物有其固有的本性和作用,「卮言」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

白話譯文:即為未經刻意思考,從而不帶任何成見之言,即無心之言。

其規則是:在論證說理中,必須真實地描述事物,所言必須與物之本性相一致。也就是說,「卮言」不能是主觀言論,不能有價值判斷,只要是合於事物本身即可。

由此看來,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的「卮言」論式要求不帶有價值偏好等個人成見,是一種事實陳述。

在莊子看來,自然規律不需要言說;如果真要言說,也只能合於自然的規律,即這種言說只是描述自然規律。就其作用而言,即要強調的是「事實勝於雄辯」的論證作用。


(9)莊子寓言說理擴展閱讀:

一個語篇的主要論說方式有三種,三者所佔比例為:整個語篇都是「卮言」;語篇的十分之九為「寓言」;語篇的十分之七為「重言」。

用邏輯學類與類的關系看,在一個語篇里,「卮言」、「寓言」、「重言」三者的外延關系為:如果「寓言」真包含於「卮言」,「重言」真包含於「卮言」,「寓言」與「重言」為交叉關系。

那麼,一個語篇的論說方式必為「卮言」,「寓言」、「重言」外延之和必小於一個語篇的論說方式。

從中我們可以推導出:所有論說方式必為「卮言」,其中在「卮言」論式里,所包含的「寓言」、「重言」是主要論式,另外還應有其他論式。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