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女人年齡的歇後語
Ⅰ 形容女孩子年齡的成語.
按時間順序,依次如下:
豆蔻年華:唐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回年華二月初答」,後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
二八年紀:即十六歲,指年輕美麗的女子。
破瓜之年:把瓜破成兩個八字,即二八之年,指女子十六歲,或指八八六十四歲。
及笄年華:及到,笄,古代盤頭發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訂婚者15而笄,未訂婚者20而笄,指女子到了結婚的年齡。
花信年華:花信,開花的信息,指花期,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正處於年輕貌美的年齡。
待字閨中:指尚未出嫁的少女,閨中,指女子居住的卧室。(凡未出嫁的女子都可用此語,但已訂婚的則不行)
女大不中留:中,適合,指女子到了成年必須及時出嫁,不宜久留在家。
雲英未嫁:雲英,唐代鍾陵著名歌女名。雲英尚示出嫁,泛指成年女子未嫁。
夭桃膿李:夭膿,形容花木茂盛,比喻年少貌美,多用作祝頌婚嫁之辭,也形容艷麗繁盛的桃李,又比喻文辭艷麗而內容缺乏風骨的文藝作品。
風韻猶存:女人風采姿色,不減當年。(凡40開外的女人,姿色不遜於年輕之時可用。)
徐娘半老:徐娘,指梁元帝妃徐氏,指有風韻的婦女已到或已過中年。
人老珠黃:比喻婦女老人被輕視,像珍珠年代久了變黃就不值錢一樣。
Ⅱ 形容女人年齡的成語 女人!!
豆蔻年華,徐娘半老,鶴發雞皮
Ⅲ 老友記里關於女人的諺語
1.A man, who can govern a woman can govern a nation.
1.能管理好一個女人的男人, 就能管理好國家。
2.There are three things men can do with women, love her, suffer for them, and turn them into literature.
2.世界上的男人能夠為版女人做的三件事:權 愛她們, 為她們受苦, 把她們變成文學。
3.Women lie about their age, men lie about their income.
3.女人隱瞞自己的年齡, 男人隱瞞自己的收入。
4.When a beautiful woman smiles, somebody's purse weeps.
4.當一個漂亮女人微笑時, 某人的錢包就會流淚。
我英語不好,不知道對不對....
Ⅳ 形容女子年齡的成語
按時間順序,依次如下:
豆蔻年華:唐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版豆蔻年華二月初」權,後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
二八年紀:即十六歲,指年輕美麗的女子。
破瓜之年:把瓜破成兩個八字,即二八之年,指女子十六歲,或指八八六十四歲。
及笄年華:及到,笄,古代盤頭發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訂婚者15而笄,未訂婚者20而笄,指女子到了結婚的年齡。
花信年華:花信,開花的信息,指花期,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正處於年輕貌美的年齡。
待字閨中:指尚未出嫁的少女,閨中,指女子居住的卧室。(凡未出嫁的女子都可用此語,但已訂婚的則不行)
女大不中留:中,適合,指女子到了成年必須及時出嫁,不宜久留在家。
雲英未嫁:雲英,唐代鍾陵著名歌女名。雲英尚示出嫁,泛指成年女子未嫁。
夭桃膿李:夭膿,形容花木茂盛,比喻年少貌美,多用作祝頌婚嫁之辭,也形容艷麗繁盛的桃李,又比喻文辭艷麗而內容缺乏風骨的文藝作品。
風韻猶存:女人風采姿色,不減當年。(凡40開外的女人,姿色不遜於年輕之時可用。)
徐娘半老:徐娘,指梁元帝妃徐氏,指有風韻的婦女已到或已過中年。
人老珠黃:比喻婦女老人被輕視,像珍珠年代久了變黃就不值錢一樣。
Ⅳ 形容女人個個年齡段的詞語有哪些
形容女人每個年齡段的詞語如下:
1、嬰兒
2、襁褓
3、孩提
4、髫年
5、豆蔻年華
6、二八版年紀
7、破瓜之年權
8、及笄年華
9、花信年華
Ⅵ 形容女生年齡的詞語
形容女生年齡的詞語比較常見的有這些:
不滿周歲——襁褓;
3歲—回—孩提;
女孩答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Ⅶ 形容女孩子年齡的成語
1.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2.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3.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4.女孩15歲稱及笄(讀jī)之年。
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發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5.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有關碧玉的詩句很多,其中晉人孫綽的《碧玉歌》最為有名。「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芙蓉陵霜榮,秋容故尚好。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千金意,慚無傾城色。碧玉小家女,不敢貴德攀。感郎意氣重,遂得結金蘭。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寫出二八妙齡少女的清新美好。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7.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8.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9.半老徐娘:女子三十歲。
拓展資料: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年齡稱謂-網路
Ⅷ 女人十幾歲可以用豆蔻年華形容,那二十、三十和四十分別可以怎麼形容
十三四歲——豆蔻年華
出處:唐代詩人杜牧的著名的七言絕句《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十五歲——及笄之年
出處:《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古代女子滿15歲結發,用笄(發簪)貫之。
十六歲——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出處:唐代詩人李群玉《醉後贈馮姬》「桂影淺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
二十歲——桃李年華
出處:明代徐渭《又啟嚴公》「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二十四歲——花信年華
出處:宋代范成大《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花信,開花時期。花信年華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
三十歲——而立之年
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四十歲——不惑之年
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8)形容女人年齡的歇後語擴展閱讀:
古代對女子年齡的其它稱謂:
二~三歲稱孩提;七歲稱髫年;幼年泛稱總角;十歲以下稱黃口;十二歲稱金釵之年;出嫁稱梅之年;三十歲稱半老徐娘。
男子:20歲稱弱冠,30歲稱而立,40歲稱不惑,50歲稱知天命,60歲稱耳順,70歲稱古稀,80歲稱杖朝,90歲稱合耄耋,100歲稱樂期頤。
參考資料:
新華網——在古代,你的年齡怎麼說
新華網——古代對女子各年齡的稱謂
Ⅸ 古代形容女孩子年齡的詞語「豆蔻年華」,還有哪些
髫年、金釵之年、豆蔻年華、及笄之年、標梅之年。
1、髫年
讀音:tiáo nián
釋義:指幼童時期。在古代,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8歲又稱"齠年"。
造句:
(1)沉沉心事北南東,一睨人材海內空。壯歲始參周史席,髫年惜墮晉賢風。功高拜將成仙外,才盡回腸盪氣中。萬一禪闃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
(2)沉沉心事北南東,一睨人材海內空。壯歲始參周史席,髫年惜墮晉賢風。功高拜將成仙外,才盡回腸盪氣中。萬一禪關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龔自珍
(3)說這話的是一個年紀正值髫年的女童,扎兩只小辮,好不活潑。
(4)你卻說叔寶與你髫年有一拜,是童稚之交。
(5)當然,她也感到了自己從髫年向少女的蛻變,她第一次接受男子的親臨。
2、金釵之年
讀音:jin chai nian
釋義:年齡代稱,古人指女子十二歲的年齡。 女子12歲稱金釵之年
造句:古時候,女子十二歲的年齡金釵之年。
3、豆蔻年華
讀音:dòu kòu nián huá
釋義:泛指十三、四歲的姑娘,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造句:
(1)有人說,春天的雨,是少女,正直豆蔻年華;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個急性子,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秋日的雨,是閱盡滄桑的老人。
4、及笄之年
讀音:jí jī zhī nián
釋義:古代女子滿15歲結發,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造句:古時候,女子十五歲的年齡稱為及笄之年。
5、摽梅之年
讀音:biào méi zhī nián
釋義:女子待嫁之年
造句:摽梅之年的她,暑假時,說媒的,踏破門。
Ⅹ 古代形容女孩子年齡的詞語
始齔、髫年:女孩抄七歲。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半老徐娘:女子三十歲。
(10)形容女人年齡的歇後語擴展閱讀: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