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赴期寓意
① 千里赴期的原文和全文翻譯
http://ke..com/view/1634764.html?wtp=tt
② 千里赴期中的復是什麼意思和至是什麼意思
《千里赴期》中的「復」的意思:再一次,又 一次; 「至」的意思:至。
原文:版
卓恕權為人篤信,言不宿諾。從建業還家,辭諸葛恪,恪問何當復來,恕對「某日」。
是日,恪為主人,停不飲食,以須恕至。賓客皆曰:「會稽、建業相去千里,豈得期?」已而恕至,一座盡驚。
譯文:
卓恕為人非常講信用,說話沒有不算數的。他從建業回老家會稽去,向諸葛恪告別,諸葛恪問他什麼時候回來,卓恕說「某日」。
到了這一天,諸葛恪做東請客,都停著不吃不喝,為了等待卓恕的到來。客人們都說:「會稽與建業相距千里之遙,怎麼能按時到來?」停了一會,卓恕果真到了,滿座的客人都驚訝不已。
③ 千里赴期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智信人禮義中的信,做人信譽第一
④ 千里赴期的注釋
千里赴期:千里行程,如期到達。赴,趕。
卓恕(zhuo shu):三國時期吳國會稽回人。
篤(dǔ)信答:非常守信。篤:忠實。
言不宿諾:宿諾,未及時兌現的諾言。說的話無不及時兌現。
諸葛恪(kè):三國時吳國人,曾任吳國太傅。
是:這。
須:等待。
會稽:今浙江紹興。
建業:今江蘇南京。
去:距離。
已而:不久。
一:全,滿。
⑤ 千里赴期中「恬問何當復來」的復是什麼意思
出自《千里赴期》,「恪問何當復來」的「復」的意思:再一次,又 一次。
原文:
卓恕版為人篤信,言不宿諾。權從建業還家,辭諸葛恪,恪問何當復來,恕對「某日」。
是日,恪為主人,停不飲食,以須恕至。賓客皆日:「會稽、建業相去千里,豈得期?」已而恕至,一座盡驚。
譯文:
卓恕為人誠實守信,說的話無不及時兌現。從南京返回家中,與諸葛恪告別,諸葛恪問他什麼時候再來,卓恕說「某一天」。這一天,諸葛恪做東請客,停下來不吃飯,專等卓恕到來。客人們都說:「會稽和南京相隔千里,怎麼能按時到來?」不久卓恕到了,滿崖的人都非常吃驚。
⑥ 千里赴期的譯文
卓恕抄為人非常講信用,說話沒有不算數的。他從建業回老家會稽去,向諸葛恪告別,諸葛問他什麼時候回來,卓恕說「某日」。
到了這一天,諸葛恪做東請客,都停著不吃不喝,為了等待卓恕的到來。客人們都以為,從會稽到建業相距千里之遙,怎麼能按時到來。停了一會,卓恕果真到了,滿座的客人都驚訝不得。
孔子言: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
說話不算數,打折扣,這就等於降低了自己的人格,再要彌補可就難了,所以不要輕易答應自己可能做不到的事情,好比不能輕易的下承諾一樣。
⑦ 文言文千里赴期
卓恕為人非常講信用,說話沒有不算數的。他從建業回老家會稽去,向諸葛恪告別回,諸答葛問他什麼時候回來,卓恕說「某日」。
到了這一天,諸葛恪做東請客,都停著不吃不喝,為了等待卓恕的到來。客人們都以為,從會稽到建業相距千里之遙,怎麼能按時到來。停了一會,卓恕果真到了,滿座的客人都驚訝不得。
孔子言: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
說話不算數,打折扣,這就等於降低了自己的人格,再要彌補可就難了,所以不要輕易答應自己可能做不到的事情,好比不能輕易的下承諾一樣。
⑧ 卓恕千里赴期的故事給你怎樣的啟示
做人要講誠信。
⑨ 千里赴期譯文
千里赴期出自三國虞預《會稽典錄》,譯文如下:
卓恕為人非常講信用,說話沒有不算數的。他從建業回老家會稽去,向諸葛恪告別,諸葛恪問他什麼時候回來,卓恕說「某日」。
到了這一天,諸葛恪做東請客,但是為了等待卓恕的到來而停著不吃不喝。客人們都說:「會稽與建業相距千里之遙,怎麼能按時到來?」等了一會,卓恕果真到了,滿座的客人都驚訝不已。
原文:
卓恕為人篤信,言不宿諾。從建業還家,辭諸葛恪,恪問何當復來,恕對「某日」。
是日,恪為主人,停不飲食,以須恕至。賓客皆曰:「會稽、建業相去千里,豈得期?」已而恕至,一座盡驚。
注釋:
千里赴期:千里行程,如期到達。赴,趕。
卓恕(zhuo shu):三國時期吳國會稽人。
篤(dǔ)信:非常守信。篤:忠實。
言不宿諾:宿諾,未及時兌現的諾言。說的話無不及時兌現。
諸葛恪(kè):三國時吳國人,曾任吳國太傅。
是:這。
須:等待。
會稽:今浙江紹興。
建業:今江蘇南京。
去:距離。
已而:不久。
一:全,滿。
(9)千里赴期寓意擴展閱讀:
1、賞析
本文寫三國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卓恕守信的故事,他許諾諸葛恪將於某一天來建業(今南京)看他,果然於當天從千里之外的會稽(今紹興)趕到了建業,一事見證了卓恕的誠信品質。
2、作者簡介
虞預少時好學善文,初為縣功曹,被斥。太守庾琛命為主簿,紀瞻代琛,復為主簿。曾多次上書建議「寬徭、息役,務遵節儉,砥礪朝臣」。雅好經史,學問富博,有《晉書》四十四卷,《會稽典錄》二十四卷,《諸虞傳》十二卷,集十卷。
3、諸葛恪簡介
諸葛恪,三國時期東吳權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大將軍諸葛瑾長子。諸葛恪體格肥胖,幼小以神童著稱,成人之後拜騎都尉,孫權長子孫登為太子時擔任左輔都尉,作為東宮幕僚領袖輔佐太子理政。
之後歷任丹陽太守、威北將軍等職,赤烏八年(公元245年)丞相陸遜病逝,諸葛恪升任大將軍並代領其兵。神鳳元年(公元252年)孫權病危時在孫峻的力薦下將諸葛恪任命為託孤大臣之首。孫亮即位後受封太傅。開始掌握吳國軍政大權。
執政初期革新政治,率軍抗擊魏國,東興之戰取得大捷,名聲振於海內,天下莫不震動。並因功加封丞相 、進爵陽都侯。此戰之後產生輕敵之心,開始大舉出兵伐魏,慘遭新城之敗。回朝之後為掩飾過錯更加獨斷專權。
建興二年(公元253年)十月,同為託孤大臣的孫峻暗中聯合吳主孫亮,將諸葛恪及其死黨以赴宴為名誘入宮中,在宴會上將諸葛恪殺害,時年五十一歲。孫休即位除掉權臣孫綝之後,下詔為諸葛恪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