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師生的典故
Ⅰ 有哪些關於師生情的故事(只要故事!!)
一、周恩來不忘師恩
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苓突患腦血栓逝世,周總理參加了治喪委員會並送了花圈,輓聯上寫著:「張伯苓老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輓。」
張伯苓病故後,周恩來一直惦記著張家的生活,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把自己的購物證給張伯苓夫人,還派人給張夫人送去500元,並囑咐交際處對張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關照。
二、毛澤東向教師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同志來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他特意邀請自己在私塾讀書時的教師毛禹珠一起用飯,席間熱情為老師敬酒。毛禹珠不勝榮幸,感慨地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卻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賢,應該應該!」
五、顏回攫食
孔子在陳國和蔡國之間的地方(缺糧)受困,飯菜全無,七天沒吃上米飯了。白天睡在那,顏回去討米,討回來後煮飯,快要熟了。孔子看見顏回用手抓鍋里的飯吃。一會,飯熟了,顏回請孔子吃飯,孔子假裝沒看見(顏回抓飯吃的事情)。
孔子起來的時候說:「剛剛夢見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凈的飯然後才給他們吃。」顏回回答道:「不是那樣的,剛剛碳灰飄進了鍋里(弄臟了米飯),丟掉又不好,就抓來吃了。」孔子嘆息道:「(按說)應該相信看見的,但是並不一定可信。
應該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們記住,要了解一個人不容易啊。」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難啊,孔子認為要了解一個人更難啊。
Ⅱ 求歷史上講師生情的典故
左光斗和史可法
明神宗後期,有個官員名叫顧憲成,因為正直敢諫,得罪了明神宗,被撤了職。他回到無錫(今江蘇無錫)老家後,約了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東門外東林書院講學。附近一些讀書人聽到顧憲成學問好,都趕到無錫來聽他講學,把一所本來就不大的東林書院擠得滿滿的。顧憲成痛恨朝廷黑暗,在講學的時候,免不了議論起朝政,還批評一些當政的大臣。聽過講學的人都說顧憲成議論得對,京城裡也有大臣支持他。東林書院名聲越來越大。一些被批評的官僚權貴卻對顧憲成恨得要命,把支持東林書院的人稱做「東林黨人」。
明熹宗剛即位的時候,一些支持東林黨的大臣掌了權,其中最有名望的要數楊漣和左光斗。
有一次,朝廷派左光斗到京城附近視察,還負責那裡的科舉考試。
一天,北風颳得很緊,天上飄起了大雪。左光斗在官署里喝了幾盅酒,忽然起了游興。他帶著幾個隨從,騎著馬到郊外去踏雪。他們走著走著,見到一座古寺,環境十分幽靜,左光斗決定到裡面去休息一下。
他們下了馬,推開虛掩的寺門,進了古寺,只見左邊走廊邊的小房間里,有個書生伏在桌上打瞌睡,桌上還放著幾卷文稿。左光斗走近前去,拿起桌上的文稿細細看了起來。那文稿不但字跡清秀,而且文辭精采,左光斗看了不禁暗暗贊賞。他放下文稿,正想轉身回去,忽然想到,外面正下大雪,天氣嚴寒,那書生穿得那樣單薄,睡著了豈不要受涼,就毫不猶豫地把自己身上披的那件貂皮披風解下來,輕輕地蓋在書生身上。
左光斗退出門外,把門掩上,他打發隨從到寺里和尚那裡去一打聽,才知道那書生名叫史可法,是新到京城來應考的。左光斗把這個名字暗暗記住。
到了考試那天,左光斗進了廳堂。堂上的小吏高唱著考生的名字。當小吏唱到史可法的名字時,左光斗注意看那個送試卷上來的考生,果然是那天寺里見到的書生。左光斗接過試卷,當場把史可法評為第一名。
考試以後,左光斗在他的官府接見史可法,勉勵了一番,又把他帶到後堂,見過左夫人。他當著左夫人的面誇獎說:「我家幾個孩子都沒有才能。將來繼承我的事業。全靠這個小夥子了。」
打那以後,左光斗和史可法建立了親密的師生關系。史可法家裡貧窮,左光斗要他住進官府,親自指點他讀書。有時候,左光斗處理公事到深更半夜,還跑到史可法的房間里,兩人興高采烈地討論起學問來,簡直不想睡覺。
左光斗和楊漣一心一意想整頓朝政,但是明熹宗是個昏庸透頂的人。他寵信一個很壞的宦官魏忠賢,讓魏忠賢掌握特務機構東廠。魏忠賢憑藉手中的特權,結黨營私,賣官受賄,干盡了壞事。一些反對東林黨的官僚就投靠魏忠賢,結成一夥,歷史上把他們稱做「閹黨」(閹音yān,指太監)。楊漣對閹黨的胡作非為氣憤不過,大膽上了一份奏章,揭發魏忠賢二十四條罪狀。左光斗也大力支持他。
這一來可捅了漏子。公元1625年,魏忠賢和他的閹黨勾結起來攻擊楊漣、左光斗是東林黨,羅織罪狀,把他們打進大牢,嚴刑逼供。
左光斗被捕以後,史可法急得不知怎麼辦才好。他每天從早到晚,在牢門外轉來轉去,想找機會探望老師。可閹黨把左光斗看管得很嚴密,不讓人探望。
左光斗在牢里,任憑閹黨怎樣拷打,始終不肯屈服。史可法聽說左光斗被折磨得快要死了,不顧自己的危險,拿了五十兩銀子去向獄卒苦苦哀求,只求見老師最後一面。
獄卒終於被史可法的誠意感動了,想辦法給史可法一個探監的機會。當天晚上,史可法換上一件破爛的短衣,扮著撿糞人的樣子,穿著草鞋,背著竹筐,手拿長鏟,由獄卒帶領著進了牢監。
史可法找到左光斗的牢房,只見左光斗坐在角落裡,遍體鱗傷,臉已經被燒得認不清,左腿腐爛得露出骨頭來。史可法見了,一陣心酸,走近前去,跪了下來,抱住左光斗的腿,不斷地抽泣。
左光斗滿臉是傷,睜不開眼,但是他從哭泣聲里聽出史可法來了。他舉起手,用盡力氣撥開眼皮,憤怒的眼光像要噴出火來。他罵著說:「蠢才!這是什麼地方,你還來干什麼!國家的事糟到這步田地。我已經完了,你還不顧死活地跑進來,萬一被他們發現,將來的事靠誰干?」
史可法還是抽泣著沒完。左光鬥狠狠地說:「再不走,我現在就乾脆收拾了你,省得奸人動手。」說著,他真的摸起身邊的鐐銬,做出要砸過來的樣子。
史可法不敢再說話,只好忍住悲痛,從牢里退了出來。
過了幾天,左光斗和楊漣等終於被魏忠賢殺害。史可法又花了一筆錢買通獄卒,把左光斗的屍體埋葬好了。他想起牢里的情景,總是情不自禁落下眼淚,說:「我老師的心腸,真是鐵石鑄成的啊!」
Ⅲ 關於古代師生之間的故事
一、程門立雪
出 處
《宋史·楊時傳》:「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雲。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典 故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後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鑽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於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二程簡介:
這則成語里的「程」就是孝感著名理學家、「鳳凰二程」中的弟弟程頤。
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均為北宋時期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顥、頤二人孩童時代讀書求學於姥姥家———孝感董湖西北隅(今孝南閔集鄉一帶)。《孝感縣志》雲:「程子讀書台,在縣東五里,宋慶歷年間,二程讀書於此。」程子讀書台又名「鳳凰台」,因相傳在晉穆帝永和四年(348年),有鳳集於東崗,產九子於其上而得名。二程在孝感學習、生活有十八年之久,平時即讀書於其台之樓上,故也名程台。「其樓曰夜月樓,虛窗晃明,美景澄清,無屋舍煙火之湊密、兒童雞犬之聲雜,其澄心悟道,深究理學,伊洛學派亦肇基於孝感」。程頤十八歲後,游伊洛、進太學,就學於周敦頤,著《顏子好學論》等書,逐步創立了北宋著名的理學流派,形成獨樹一幟的「程朱理學」,其學說受到許多名彥碩儒的推崇。尊敬師長終身思慕
宋朝時,岳武穆王的老師周同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當周同死了之後,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師的墓前祭拜,並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後,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精忠報國的忠心。
尊敬師長名留後世
桓榮是漢明帝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裡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親自拜桓榮為老師。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尊師重道立雪程門
宋朝時,有游酢、揚時兩人跟著程頤老夫子學習,他們對老師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這兩位學生陪著老師,並聽老師教誨。說了一會兒,夫子便閉目養神,不知不覺地睡著了。他們兩個不敢離開,又怕吵醒夫子,就靜靜地站在兩旁等夫子醒來。夫子醒來見他們兩位還站在旁邊,便說了:「你們還沒走啊!」他們兩個回答:「我們是因為先生睡著了,沒有請命,不敢離去!」於是再把書中有疑問的地方請教夫子,最後才向夫子拜辭。出門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雪已經積了三尺深了。這兩位學生,後來也都成為很有名的人。
舉凡弟子要能夠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師虛心求教,而在跟隨老師的同時,就應該要明白恭敬侍奉師長的道理。須知父母養育我們,師長教導我們,是一樣的恩澤,怎麼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個能尊敬老師的人,也就能重視學業;相對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揚時尊師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體會、學習。
採納
尊師重道終成大器
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為老師,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煮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於看到你的真心啦!」於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當我們真心地對待他人的時候,他人也必定會以真心回報我們的。
恭敬師傅天子善報
明朝時在四川灌縣有一位銀匠,名叫何雲發,他平日侍奉師傅非常恭敬誠懇。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師傅,他一定雙手拱立,誠心敬意地向師傅問好。不久他的家漸漸地富有起來,但是結婚多年卻一直沒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夢到神來托夢說:「你命中本來註定沒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師傅,所以上天許你生個貴子。」後來他們夫婦果真生了貴子,並得到這貴子的孝順供養,一生衣食豐厚。
Ⅳ 求5個古代師生情故事名稱
尊敬師長終身思慕
宋朝時,岳武穆王的老師周同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當周同死了之後,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師的墓前祭拜,並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後,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精忠報國的忠心。
尊敬師長名留後世
桓榮是漢明帝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裡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親自拜桓榮為老師。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尊師重道立雪程門
宋朝時,有游酢、揚時兩人跟著程頤老夫子學習,他們對老師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這兩位學生陪著老師,並聽老師教誨。說了一會兒,夫子便閉目養神,不知不覺地睡著了。他們兩個不敢離開,又怕吵醒夫子,就靜靜地站在兩旁等夫子醒來。夫子醒來見他們兩位還站在旁邊,便說了:「你們還沒走啊!」他們兩個回答:「我們是因為先生睡著了,沒有請命,不敢離去!」於是再把書中有疑問的地方請教夫子,最後才向夫子拜辭。出門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雪已經積了三尺深了。這兩位學生,後來也都成為很有名的人。
舉凡弟子要能夠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師虛心求教,而在跟隨老師的同時,就應該要明白恭敬侍奉師長的道理。須知父母養育我們,師長教導我們,是一樣的恩澤,怎麼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個能尊敬老師的人,也就能重視學業;相對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揚時尊師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體會、學習。
尊師重道終成大器
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為老師,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煮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於看到你的真心啦!」於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當我們真心地對待他人的時候,他人也必定會以真心回報我們的。
恭敬師傅天子善報
明朝時在四川灌縣有一位銀匠,名叫何雲發,他平日侍奉師傅非常恭敬誠懇。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師傅,他一定雙手拱立,誠心敬意地向師傅問好。不久他的家漸漸地富有起來,但是結婚多年卻一直沒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夢到神來托夢說:「你命中本來註定沒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師傅,所以上天許你生個貴子。」後來他們夫婦果真生了貴子,並得到這貴子的孝順供養,一生衣食豐厚。
Ⅳ 有關於師生情意的成語典故
關於師生情意的成源語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良師益友 9
尊師重教
師恩難忘
舐犢之愛
恩重如山
師恩難忘 關於師生情意的成語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良師益友
尊師重教
師恩難忘
舐犢之愛
恩重如山
師恩難忘
師命難違
師命難違
Ⅵ 古代關於師生的感人故事,或者是關於教師的成語典故
鐵石心腸 左光斗和史可法
明神宗後期,有個官員名叫顧憲成,因為正直敢諫,得罪了明神宗,被撤了職。他回到無錫(今江蘇無錫)老家後,約了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東門外東林書院講學。附近一些讀書人聽到顧憲成學問好,都趕到無錫來聽他講學,把一所本來就不大的東林書院擠得滿滿的。顧憲成痛恨朝廷黑暗,在講學的時候,免不了議論起朝政,還批評一些當政的大臣。聽過講學的人都說顧憲成議論得對,京城裡也有大臣支持他。東林書院名聲越來越大。一些被批評的官僚權貴卻對顧憲成恨得要命,把支持東林書院的人稱做「東林黨人」。
明熹宗剛即位的時候,一些支持東林黨的大臣掌了權,其中最有名望的要數楊漣和左光斗。
有一次,朝廷派左光斗到京城附近視察,還負責那裡的科舉考試。
一天,北風颳得很緊,天上飄起了大雪。左光斗在官署里喝了幾盅酒,忽然起了游興。他帶著幾個隨從,騎著馬到郊外去踏雪。他們走著走著,見到一座古寺,環境十分幽靜,左光斗決定到裡面去休息一下。
他們下了馬,推開虛掩的寺門,進了古寺,只見左邊走廊邊的小房間里,有個書生伏在桌上打瞌睡,桌上還放著幾卷文稿。左光斗走近前去,拿起桌上的文稿細細看了起來。那文稿不但字跡清秀,而且文辭精采,左光斗看了不禁暗暗贊賞。他放下文稿,正想轉身回去,忽然想到,外面正下大雪,天氣嚴寒,那書生穿得那樣單薄,睡著了豈不要受涼,就毫不猶豫地把自己身上披的那件貂皮披風解下來,輕輕地蓋在書生身上。
左光斗退出門外,把門掩上,他打發隨從到寺里和尚那裡去一打聽,才知道那書生名叫史可法,是新到京城來應考的。左光斗把這個名字暗暗記住。
到了考試那天,左光斗進了廳堂。堂上的小吏高唱著考生的名字。當小吏唱到史可法的名字時,左光斗注意看那個送試卷上來的考生,果然是那天寺里見到的書生。左光斗接過試卷,當場把史可法評為第一名。
考試以後,左光斗在他的官府接見史可法,勉勵了一番,又把他帶到後堂,見過左夫人。他當著左夫人的面誇獎說:「我家幾個孩子都沒有才能。將來繼承我的事業。全靠這個小夥子了。」
打那以後,左光斗和史可法建立了親密的師生關系。史可法家裡貧窮,左光斗要他住進官府,親自指點他讀書。有時候,左光斗處理公事到深更半夜,還跑到史可法的房間里,兩人興高采烈地討論起學問來,簡直不想睡覺。
左光斗和楊漣一心一意想整頓朝政,但是明熹宗是個昏庸透頂的人。他寵信一個很壞的宦官魏忠賢,讓魏忠賢掌握特務機構東廠。魏忠賢憑藉手中的特權,結黨營私,賣官受賄,干盡了壞事。一些反對東林黨的官僚就投靠魏忠賢,結成一夥,歷史上把他們稱做「閹黨」(閹音yān,指太監)。楊漣對閹黨的胡作非為氣憤不過,大膽上了一份奏章,揭發魏忠賢二十四條罪狀。左光斗也大力支持他。
這一來可捅了漏子。公元1625年,魏忠賢和他的閹黨勾結起來攻擊楊漣、左光斗是東林黨,羅織罪狀,把他們打進大牢,嚴刑逼供。
左光斗被捕以後,史可法急得不知怎麼辦才好。他每天從早到晚,在牢門外轉來轉去,想找機會探望老師。可閹黨把左光斗看管得很嚴密,不讓人探望。
左光斗在牢里,任憑閹黨怎樣拷打,始終不肯屈服。史可法聽說左光斗被折磨得快要死了,不顧自己的危險,拿了五十兩銀子去向獄卒苦苦哀求,只求見老師最後一面。
獄卒終於被史可法的誠意感動了,想辦法給史可法一個探監的機會。當天晚上,史可法換上一件破爛的短衣,扮著撿糞人的樣子,穿著草鞋,背著竹筐,手拿長鏟,由獄卒帶領著進了牢監。
史可法找到左光斗的牢房,只見左光斗坐在角落裡,遍體鱗傷,臉已經被燒得認不清,左腿腐爛得露出骨頭來。史可法見了,一陣心酸,走近前去,跪了下來,抱住左光斗的腿,不斷地抽泣。
左光斗滿臉是傷,睜不開眼,但是他從哭泣聲里聽出史可法來了。他舉起手,用盡力氣撥開眼皮,憤怒的眼光像要噴出火來。他罵著說:「蠢才!這是什麼地方,你還來干什麼!國家的事糟到這步田地。我已經完了,你還不顧死活地跑進來,萬一被他們發現,將來的事靠誰干?」
史可法還是抽泣著沒完。左光鬥狠狠地說:「再不走,我現在就乾脆收拾了你,省得奸人動手。」說著,他真的摸起身邊的鐐銬,做出要砸過來的樣子。
史可法不敢再說話,只好忍住悲痛,從牢里退了出來。
過了幾天,左光斗和楊漣等終於被魏忠賢殺害。史可法又花了一筆錢買通獄卒,把左光斗的屍體埋葬好了。他想起牢里的情景,總是情不自禁落下眼淚,說:「我老師的心腸,真是鐵石鑄成的啊!」
Ⅶ 有沒有關於師生交往的典故
夢哥和雙槍 過兒和小龍女
Ⅷ 有關老師的典故
桃李天下: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舊相識家裡躲避。這位朋友的家境並不富裕,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一些學生教讀,藉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為教室,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
這個學館里有一棵桃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指著已結果的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你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棵樹一樣開花結果。只有學問高,才能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
為了把學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質認真教學。在他的嚴格管教下,學生們都發奮讀書,學到了不少真本領。後來,這些學生先後成才,成了國家的棟梁。他們為了感念子質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住處親手栽種桃樹和李樹。
子質到各國游歷時,碰到了在各國當官的學生,並看到了學生栽的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啊!一個個都很有作為!」從此,當先生(老師)的就以「桃李」代黎學生,並把學生多稱作「桃李滿天下」了。
這句成語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名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唐.韓愈《師說》
Ⅸ 古代師生之間的著名典故,越多越好
程門立雪來
「程門立雪」這源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師,誠懇求學。
這個成語來源於《宋史.楊時傳》,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已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後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鑽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於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Ⅹ 關於老師的典故
西席
據《稱謂錄》卷八記載:「漢明帝尊桓榮以師禮,上幸太常府,令榮坐東面,設幾。故師曰西席。」此事史料可查:漢明帝是光武帝劉秀的繼承人,他當太子時就拜桓榮為老師,登上皇位後,對桓榮仍十分尊敬。他常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請桓榮坐向東的位子,並替桓榮擺好桌案和手杖,親自手拿經書聽桓榮講解經文。他為何讓老師「向東」坐呢?原來,漢代室內的座次是以靠西而坐——即面向東方為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東」的座次,明帝這樣安排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由於皇帝安排老師坐西席,於是人們就把家庭教師,甚至所有老師尊稱為西席了。
桃李天下: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舊相識家裡躲避。這位朋友的家境並不富裕,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一些學生教讀,藉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為教室,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
這個學館里有一棵桃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指著已結果的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你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棵樹一樣開花結果。只有學問高,才能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
為了把學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質認真教學。在他的嚴格管教下,學生們都發奮讀書,學到了不少真本領。後來,這些學生先後成才,成了國家的棟梁。他們為了感念子質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住處親手栽種桃樹和李樹。
子質到各國游歷時,碰到了在各國當官的學生,並看到了學生栽的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啊!一個個都很有作為!」從此,當先生(老師)的就以「桃李」代黎學生,並把學生多稱作「桃李滿天下」了。
這句成語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