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楊村典故

楊村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03 08:18:10

❶ 「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詞里有那些典故

四渡赤水出奇兵

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水似銀,
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
橫斷山,路難行,敵重兵,壓黔境,
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烏江天險重飛渡,兵臨貴陽逼昆明,
敵人棄甲丟煙槍,我軍乘勝趕路程,
調虎離山襲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典故有兩個:
1、四渡赤水戰役

是毛澤東根據情況的變化,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調動和迷惑敵人,創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毛澤東曾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

2、巧渡金沙江戰役

1935年5月3日,軍委幹部團奪下皎平渡,在7天7夜的時間里,紅軍主力就靠7隻小船從容地過了江。擔任後衛的8軍團在南渡烏江以後奉軍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牽制敵人兵力,並於5月9日在樹節渡順利渡過金沙江。

❷ 關於兵馬俑的知識 都有什麼典故或成語

兵馬俑
概述

秦始皇陵位於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縣城以東的驪山腳下。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嬴政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亟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歷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當時,秦朝總人口約2000萬,而築陵勞役達72萬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園以南2000米的三劉村到縣採石場部之間,有高5~25米的多級黃土崖。修陵園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運至臨撞,工程十分艱難。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築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都城的皇城和宮城。內城略呈方形,周長3890米,除北面開兩門外,其餘三面各開一門。外城為長方 形,周長6294米,四面各開一門。陵家位置在陵園南部。

秦始皇兵馬桶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l 500米處。昔日,這里是一片墳地,當地農民在掘墓時曾發現有像人一樣的東西。1974年3月,在陵東的西楊村村民抗旱打 井時,在陵墓以東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間,發現規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馬桶坑,經考古工作者的發掘,才揭開了埋葬於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寶藏。

秦始皇兵馬桶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捅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牆間空檔的過洞中。

文化遺產

世界最大帝陵之一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實際上它是一座豪華的地下宮殿。

世界第八個奇跡 外國元首、學者參觀秦俑博物館後認為,秦俑坑的發現,不僅在我國,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可以說是世界第八個奇跡,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臘雕塑相媲美,公認它是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

❸ 狗不理包子有什麼典故謝謝.

說到它的來歷,還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同治年間,一個十四歲的叫高貴有的孩子,從武清縣楊村老家來到天津,當了劉家蒸食鋪的小伙計。這家鋪子專賣什錦蒸食和肉包,主顧大都是往來運河碼頭的船工、纖夫、小商販。高貴有在店裡專管做包子,因為他幼年性格很強,父母給他起了個「狗不理」的小名。他人小心靈,做出來的包子好吃,賣得很快,受到人們的稱贊。他十六、七歲時,利用所積攢的錢,在附近開起了包子鋪,人家喊慣了他的小名「狗不理」,久而久之,就把他經營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了。

高貴有有一手做包子的好手藝。他是天津最早放骨頭湯做餡,第一個用米發面做包子的,因此,大小整齊,色白面柔,咬開流油,肥而不膩,味道鮮美。當他二十多歲時,因羞於再用小名做鋪名,曾改為「德聚號」。可是人們仍然喜歡叫他「狗不理」。當時,慈禧太後吃了袁世凱送的「狗不理」包子,也派專人到天津去買。從此「狗不理」包子的名聲就更大了。

「狗不理」包子鋪到現在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了,而且越開越大,生意也越來越興隆。他們還接待過一批又一批國外旅遊者。西哈努克親王到天津時還特地約請「狗不理」包子鋪的廚師到他的住地,為他製作「狗不理」包子,並且按照這家包子鋪的傳統吃法,吃了稀飯和醬菜。美國總統布希在他任前駐華聯絡處主任時,也曾慕名到天津去品嘗「狗不理」包子。所以,天津人俗諺說:「到天津不嘗一嘗』狗不理」包子,等於沒有來過天津。」

❹ 狗不理包子的典故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的風味名點。它色白面柔,大小一致,底幫厚薄相同,一咬起來直流油,但又不感肥膩,味道十分鮮美。它為何有此特色呢?原來它在用料和製作上皆有講究。具體是用肥瘦鮮豬肉3:7的比例加適量的水,佐以排骨湯或肚湯,加上小磨香油、特製醬油、薑末、蔥末、味精等,精心調拌成包子餡料。包子皮用半發面,和面時水溫一般要求保持在15℃左右,在搓條、放劑之後,擀成直徑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勻的圓形皮。包入餡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每個包子有固定的15個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然後上爐,用硬氣蒸5分鍾即可。

然而,如此富有特色風味的地方小吃,怎麼會取「狗不理」這么一個怪名稱呢?

傳說在清朝的時候,天津附近武清縣楊村住著一個少年人,名喚高貴有,他從小性格倔犟,出了名的牛脾氣,如果逆了他的性子,九頭牛也拉不回來,任何人也不理。這一天,高貴有的牛脾氣又發作了,父親嚇他不睬,母親勸他不理,就是擰著脖子,一聲不吭,母親嘆了口氣,說道:「你這種牛脾氣呀,真是個『狗不理』啊!」意思是說他脾氣壞得連狗也不願搭理。「狗不理」的綽號,就這樣傳開了。

轉眼間,高貴有長到14歲,脾氣依然十分暴躁倔犟。父親害怕他在村子裡惹是生非,就託人把他帶到了天津,去學點手藝,去找點事做。恰好坐落在天津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需要小伙計,高貴有就被介紹了進去。

劉家蒸吃鋪主要經營蒸食和肉包,供應那些在運河上討生活的船工、纖夫以及小商小販,活計十分繁重,高貴有雖然脾氣壞,但從小吃慣了苦,所以幹活很勤快,店裡的師傅們都很喜歡他。高貴有人又十分聰明,什麼東西一學就像,一學就會,因而店裡就專門讓他學做包子,由於高貴有勤奮好學,加上師傅們的精心指點,高貴有做包子的手藝不斷長進,很快就小有名氣了。

三年滿師後,高貴有已經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種手藝,於是就獨立出來,自己開辦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由於高貴有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所以做出來的包子特別好吃,名聲很快就響了起來,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由於人們喊慣了他的綽號「狗不理」,順帶也就把他做的包子稱為「狗不理」包子。沒想到這個特別的名稱竟使得他的生意更加紅火了。

高貴有生意越做越好,就越來越感到「狗不理」的綽號難聽,就給自己的店鋪取了個雅緻的牌號,喚作「德聚號」,這個牌號雖然好聽,但人們還是「狗不理」不離口。

有一天,幾位外埠客商專程來品嘗「狗不理」包子,一進門就問:「老闆,這兒是『狗不理』嗎?」高貴有一聽,立刻惱火起來,犟著脖子,粗著嗓子說道:「咱這兒有招牌,是德聚號,你們長沒長眼睛?『狗不理』在那邊,要去趁早。」客商們一看,果然不是「狗不理」,轉身出門去找了一圈,又轉回來了,對高貴有說道:「你就是『狗不理』呀!怎麼開這種玩笑呢!」高貴有一看,這個綽號是怎麼也摔不掉了,現在連外埠人也知道了,沒有辦法,只好任人家去叫。

就這樣,「狗不理」的名號越傳越廣,「狗不理」包子也越來越被人們喜歡,成了中國著名的傳統風味點心。
參考資料:http://www.ok0314.com/bbs/dispbbs.asp?boardID=19&ID=701

❺ 馮鏗的軼事典故

童年生活
馮鏗的父母、兄姐都是從事教師職業的知識分子。馮鏗自小酷愛文學,8歲就開始閱讀《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等古典小說,15歲時就開始發表作品。以後,伴隨著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和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實踐,勤敏聰慧、性格倔強的馮鏗,文學創作一發而不可收。她在文學的百花園里耕耘不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被現代文學界譽為「中國新誕生的最出色的和最有希望的女作家之一」。
求學生涯
馮鏗在友聯中學高中部讀書期間,正值國民革命在廣東興起,當時潮汕地區是廣東乃至全國國民革命的中心之一。1925年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矛頭所向就是盤踞東江、潮汕一帶的反動軍閥陳炯明。在這么一個風起雲涌的年代,馮鏗這個年僅十七八歲的高中生,便以筆桿子當作戰鬥武器對准反動勢力。她認為文學可以為革命助威吶喊,可以點燃人民心中的火焰。在此期間,馮鏗發表了《國慶日的紀念》、《破壞與建設》、《學生高尚的人格》等近10篇以文學為題材反映她對現實社會斗爭的思考的文章,文章針對盤踞潮汕和廣東的軍閥們爭地盤、謀私利而不顧人民死活、連年混戰的現實,憤嘆這些人沒有繼承辛亥革命先烈們用頭顱和鮮血換來的「一線光明」,「反而自己擾亂起來」,使國家和人民陷入更加貧弱的境地。她剖析國家混亂的原因,是在於辛亥革命對舊思想、舊勢力「甄滅、劃除」得不夠干凈,「那時的偉人、烈士們,誤以為把『大清帝國』改名為『中華民國』就達到了目的!所以容溥儀依舊安居皇宮,受遺老們的朝拜,因而惹起了復辟的亂子來」。作為一個中學生,馮鏗對政治的洞察力入木三分,分析鞭辟入裡,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馮鏗對婦女的命運的關注,在她《一個可憐的女子》和《月下》兩篇小說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第一篇敘述一個童養媳的悲慘生活境遇:她擺脫不了非人的折磨,終於以跳進河裡結束生命的方式來擺脫人間地獄般的生活。後一篇寫了一個年輕女子,丈夫是紈絝子弟,婆婆以森嚴的封建禮節桎梏她,使她過著「和奴隸、囚犯、木偶……一樣僵死的生活」,從而陷入生與死的困惑之中。
1928年6、7月間,即高中畢業前夕,馮鏗在汕頭以《海濱雜論》為總題分《石蓮》、《畢竟還是玩物》、《夫婦》、《滑稽》為小題寫了4篇具有現代雜文格式的散文,寄往上海《白露》半月刊。分別在該刊第3卷第8、11、12期上發表,作品以第一人稱的敘述,從海濱城市汕頭的社會生活的一個角落勾勒出時代女性的面影和姿態。這幾篇散文體現了思想性、社會性和戰斗性的統一。作者不是單純的寫景,或抒一己之情,而是借景物以言志,借敘事記人來攝取一種社會的圖景,勾畫某種人物的姿態、行為與笑貌,是大革命風雲之下社會一隅的真實記錄和描摹,這組作品的發表,標志著馮鏗的思想和文學創作水平在汕頭時期已經達到一定的高度。
踏入社會
1929年2月,馮鏗從汕頭到達上海的。20年代末到30年代的上海,是全國革命文學的中心。當時,既有我國新文學的旗手魯迅的眾多全國一流的作家、藝術家在那裡,也有為數甚多的潮汕籍革命家、文化人在那裡,包括杜國癢、洪靈菲、戴平萬、王鼎新、唐瑜、楊村人、鄭正秋、蔡楚生、陳波兒、許美勛、李春蕃、梅益、許滌新,尤其馮鏗到上海後所投靠杜國癢、洪靈菲、戴平萬3位老鄉,都是當時我國提倡和創作革命文學的中堅作家。正是在魯迅和眾多潮汕師友的扶掖和自身的努力下,出現馮鏗平生第二個創作的高峰期,從而奠定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加入共產黨
1930年3月,在中共的影響下,以當時在上海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團體創造社、太陽社、我們社(以潮汕籍文化人為主組成)成員和受魯迅影響的革命作家為主,吸收其他進步作家參加的著名的革命文藝團體——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成立,馮鏗是出席成立大會的40餘人和首批50多名盟員之一。
「 左聯」一成立,就以戰斗的姿態出現,它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為武器,不僅對各種錯誤文藝思潮包括新月派、民族主義文藝運動、自由人、第三種人的觀點進行批評和論戰,而且對國民黨當局的反動文藝政策和迫害壓制進步作家的活動進行頑強的抗爭。
馮鏗以一個青年共產黨員的戰斗熱情,勇敢地投入這場斗爭,她不僅參加「左聯」聯絡工會、張貼標語、印發傳單、宣傳群眾的工作,還先後創作並發表了詩集《春宵》,隨筆《一團肉》等多篇,短篇小說《遇合》、《小阿強》、《紅的日記》等10幾篇,中篇小說《重新起來》和《最後的出路》。這些力作和「左聯」其他青年革命作家的作品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誠如魯迅的高論:「是林中的響箭,是冬末的萌芽,是進步的第一步,是對於前驅者愛的大纛,也是對於摧殘者的憎的豐碑」。 愛情邂逅
1930年10月20日,這是馮鏗、柔石確定關系的日子,柔石寫信給許美勛。信中充滿新思想的韻味:「我是一個青年,我當然需要女友,但我的主旨是這樣想:『若於事業有幫助,有鼓勵,我接受,否則,拒絕!』我很以為這是一回簡單的事,一月前,馮君給我一封信,我當時躊躇了一下,繼之,因我們互相多於見面的機會的關系,便互相愛上了。」「如馮君與你仍能結合,仍有幸福,我定不再見馮君,我是相信理想主義的,我坦白向兄這樣說。兄當然不會強迫一個失了愛的愛人,一生跟在身邊;我也決不會奪取有了愛的愛人,滿足一時肉慾。」不知道許美勛接信後有何反應,但可以肯定的是,許接受了這一事實,並在往後不記恨馮鏗。解放後,許美勛在50、80年代還多次著文,熱情謳歌這位曾是自己同居的愛人後又離去的烈士。
書信往來
從柔石的信中,可以看出他與馮鏗交往頻繁,意氣相投,「於事業有幫助,有鼓勵」。馮鏗愛上柔石,主動給他寫信,傾訴愛慕之情,柔石也賞識、看重馮鏗,接受了馮鏗要他轉換作品題材和形式,並將此事鄭重告訴魯迅,魯迅不加思考地發出疑問:「譬如使慣了刀的,這回要他耍棒,怎麼能行呢?」柔石堅定的回答:「只要學起來」。在這里,可見柔石、馮鏗相愛的深度。事後,魯迅在《為了忘卻的記念》一文有過生動的記述:「他(指柔石、筆者注)說的並不是空話,真也在從新學起來了,其時他曾經帶了一個朋友來訪我,那就是馮鏗女士。談了一些天,我對於她終於很隔膜,我疑心她有點羅曼諦克,急於成功,我又疑心柔石的近來要做大部分的小說。是發源於她的主張的。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許是柔石的先前斬釘截鐵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實是偷懶的主張的傷疤,所以不自覺地遷怒到她身上去了。——我其實也並不比我所怕見的神經過敏而自尊的文學青年高明。」
不幸婚姻
柔石與馮鏗相愛,也與柔石本身的婚姻不幸有關。早在浙江一師讀書期間,17歲的柔石就在父母之命下與大他2歲的吳素瑛結婚,吳雖勤勞朴實,但沒有讀過書,雙方缺乏共同語言,而這時的柔石,飽領時代的思潮,嚮往寫作的願望十分強烈,這無疑使柔石常常陷入感情的痛苦之中,婚後,他多在外漂泊,碰到象馮鏗這般具有共同嚮往、熱情奔放的女青年,相愛就成自然的事了。
追逐自由
馮鏗與柔石相愛,與馮鏗已經形成的自由愛情觀和在婚姻上的叛逆性格也不無關系。馮鏗有一位年長她10歲的姐姐馮素秋,頗有才情,善吟誦,工詩文,追求婚姻自主,受到舊禮教的阻撓,素秋勇敢抗爭,嚮往婚姻自由,但卻在舊道德的壓迫下,31歲便因壓抑染病亡故。姐姐在臨終時對馮鏗說:「我們做女人的受罪特別深,你要有志些,將來替女人復仇。舊禮教真象猛虎……你要學武松」。姐姐的悲劇和封建社會陰霾下的潮汕城鄉女人的慘遇,使馮鏗對自由的愛情表現得特別的嚮往。1926年秋天,19歲的馮鏗在汕頭友聯中學高中畢業前夕,寫下一組愛情詩,表達了在封建禮教壓抑下愛情的苦悶,其中一首道:「晚上燭光一燦,心裡更加茫然念你——念你到無可奈何時,把臉兒貼著白燭。燭淚滴到頰上和淚兒混流,凝結了是你我的淚珠!」
馮鏗與柔石大約是在1929年10結伴同游杭州時未公開同居的,到1931年1月公開同居,不幸的是,這段愛情是多麼地短暫,同年2月初,他們雙雙血灑龍華。

❻ 介紹一下娥皇、女英、長孫皇後、文成公主、馬皇後、孝庄

娥皇 http://bk..com/view/776898.htm
女英 http://bk..com/view/776908.htm
長孫皇後 http://bk..com/view/24776.htm
文成公主 http://bk..com/view/7672.htm
馬皇後 http://bk..com/view/116193.htm
孝庄 http://bk..com/view/72135.htm

❼ 關於兵馬俑的知識都有什麼典故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嬴政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亟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歷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當時,秦朝總人口約2000萬,而築陵勞役達72萬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園以南2000米的三劉村到縣採石場部之間,有高5~25米的多級黃土崖.修陵園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運至臨撞,工程十分艱難.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築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都城的皇城和宮城.內城略呈方形,周長3890米,除北面開兩門外,其餘三面各開一門.外城為長方 形,周長6294米,四面各開一門.陵家位置在陵園南部.
秦始皇兵馬桶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l 500米處.昔日,這里是一片墳地,當地農民在掘墓時曾發現有像人一樣的東西.1974年3月,在陵東的西楊村村民抗旱打 井時,在陵墓以東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間,發現規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馬桶坑,經考古工作者的發掘,才揭開了埋葬於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寶藏.
秦始皇兵馬桶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捅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牆間空檔的過洞中.
文化遺產
世界最大帝陵之一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實際上它是一座豪華的地下宮殿.
世界第八個奇跡 外國元首、學者參觀秦俑博物館後認為,秦俑坑的發現,不僅在我國,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可以說是世界第八個奇跡,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臘雕塑相媲美,公認它是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

❽ 中國有名的物產和典故

1、粽子

(1)介紹:

粽子用作祭祀,並不自祭祀屈原。粽子最初用作祭祖及神靈。東晉范注《祠制》說:"仲夏薦角黍。"說明當時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靈的習俗。

角黍,即角形的粽子。所謂『角』,是指古代祭祀時最高級的供品為牛,粽子的形狀代表牛角;『黍』就是一種黃黏米。

用穀物製成的『角黍』代表『陽』;包角黍用的『菰葉』(粽葉)為『陰』,陰陽結合,有驅邪納福、祈求平安的意思。"

(2)典故:

據唐沈亞之《屈原外傳》記載,屈原投江後,人們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裝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

到了東漢建武年間(公年22-55年),長沙有個各叫區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見了三閭大夫屈原顯靈,說到祭祀食物被蛟龍竊走,並告訴他以後再投,須裹上蓼葉,再纏上五色線,這些東西,蛟龍害怕,就不會吃了。

區回把這次奇遇告訴了鄉民,鄉民們便按屈原吩咐精心製作粽子。這個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2、孔明燈

(1)介紹:

孔明燈又叫天燈,俗稱許願燈,又稱祈天燈。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手工藝品,在古代多做軍事用途。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

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施放。

(2)典故:

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亮被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相傳五代(公元907~960)時,有一個莘七娘,隨丈夫在福建打仗時,她曾用竹篾紮成方架,糊上紙,做成大燈,底盤上放置燃燒著的松脂,燈就靠熱空氣飛上天空,用作軍事聯絡信號。這種松脂燈,在四川稱孔明燈。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3、北京烤鴨

(1)介紹:

北京烤鴨是風味獨特的中國傳統菜,其特點是外焦里嫩,肥而不膩,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現已被公認為國際名菜。

(2)典故:

烤鴨最早創始於南京。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都南京。宮廷廚將此鴨烹制菜餚,採用炭火烘烤,使鴨子酥香味美,肥而不膩,被皇府取名為「烤鴨」。

朱元璋死後,他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奪取了帝位,並遷都北京,這樣,烤鴨枝術也隨著帶到北京。

4、大紅袍

(1)介紹:

大紅袍,產於福建武夷山,屬烏龍茶,品質優異。中國特種名茶。其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韻」明顯。

除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暑、殺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2)典故: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舉子丁顯上京赴考,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天心永樂禪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葉泡與他喝,病痛即止。

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狀元用錫罐裝取大紅袍帶回京城。

狀元回朝後,恰遇皇後得病,百醫無效,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後飲後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九龍窠(讀 kē)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人看管,採制茶葉悉數進貢,不得私匿。

從此,武夷岩茶大紅袍就成為專供皇家享受的貢茶,大紅袍的盛名也被世人傳開。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

5、狗不理包子

(1)介紹:

狗不理包子是一道由麵粉、豬肉等材料製作而成的小吃,始創於公元1858年(清朝咸豐年間),為「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

狗不理包子的面、餡選料精細,製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

(2)典故:

狗不理」創始於1858年。清咸豐年間,河北武清縣楊村(現天津市武清區)有個年輕人,名叫高貴友,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樣好養活(按照北方習俗,此名飽含著淳樸摯愛的親情)。

由於高貴友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製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來吃包子,生意十分興隆,名聲很快就響了起來。

由於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

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型大小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❾ 洛出書處的典故

洛出書出自《易·系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河圖洛書是中華民族古文化的標志,是中國先民心靈思維的最高成就,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相傳伏羲時,在「河出圖」的同時,在洛河上出現了神龜獻書,龜背上全是赤文綠字,當時人們難以辨認,伏羲就用烀炭把它畫在一塊平端的大石上,這就是「洛書」。多數學者認為:洛書出於河南省洛寧縣龍頭山下西長水村的洛河上。該地現有兩通記有「洛出書」的古碑。古碑位於北緯34度24分,東經111度27分,兩碑並排面南而立,相距3.18米,正處於洛河上下游的分界線處。西邊一通,據考古學家鑒定為漢魏遺存物。東邊一通為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所立。洛寧縣城自宋代以來就有「書城」的雅號。「洛出書」的地方還有兩說:一說為伊河與洛河匯合處,即今偃師市顧縣鎮曲家寨村北與楊村交界處;一說為洛河與黃河匯合處,即今鞏義市洛口一帶。
伏羲氏,一作宓羲,包犧、伏戲、皰犧,亦稱犧皇、皇羲,中國神話中人類的始祖。傳說人類由他和女媧氏兄妹相婚而產生。又傳他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的情況。傳說八卦也出於他的製作。一說伏羲即太皞。
關於「河圖洛書」有多種說法:一是,遠古時,有龍馬負圖從黃河出現,是為河圖,神龜負書在洛水出現,是為洛書,伏羲根據圖、書畫成八卦,就是後來《周易》的來源。二是,禹治洪水時,上帝賜給他以《洪範九疇》(即《尚書·洪範》),劉歆認為《洪疇》即洛書。三是,宋朱熹在《周易本義》中首列「河圖洛書」,以九為河圖,十為洛書。實源於道士陳摶。但劉牧兩易其名,以十為河圖,九為洛書。清代學者黃宗羲、胡渭等均對宋儒說表示反對。

❿ 講《聲律啟蒙典故》的趙偉東老師和詩人趙偉東是一個人嗎

前句語出《晉書·載記第十三》。前秦國君符堅正打算大赦天下,在內集市上突然出現了一容只大青蠅,盤旋著嗡嗡直叫,趕也趕不走。後來忽然有很多人奔走相告說皇帝要大赦天下了,別人問他們是怎麼知道的。他們都說,是一個瘦小的青衣人在集市上大喊「官欲大赦」的,後來那個青衣人不見了……估計是大青蠅所化。
後句語出《晉書·列傳第二十四》,陸機養了一條黃狗,名叫黃耳,聰明伶俐,深得主人歡心。當時兵荒馬亂,消息不暢,陸機很久都沒和家人書信聯系了。一次他開玩笑的對黃耳說:「你能給我送信嗎?」沒想到黃耳連連搖尾巴,似乎表示沒問題。陸機很奇怪,抱著試試看的目的寫了一封信,系在黃耳頸上。沒想到黃耳真的跨越千山萬水把信送了回去,又捎來了家人的回信。如此好幾次,從沒有失誤過。
15、庭畔有人持短劍,門前無客曳長裙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