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氣典故
❶ 歷史上的講義氣的小故事
韓信報恩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裡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幹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於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後我就入土了。」後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於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俞伯牙和鍾子期
在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從小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很喜歡音樂,他拜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為老師。學習了三年,俞伯牙琴藝大長,成了當地有名氣的琴師。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惱, 因為在藝術上還達不到更高的境界。 俞伯牙的老師連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後,便對他說,我已經把自己的全部技藝都教給了你,而且你學習得很好。至於音樂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沒學好。我的老師方子春是一代宗師,他琴藝高超,對音樂有獨特的感受力。他現住在東海的一個島上,我帶你去拜見他,跟他繼續深造,你看好嗎?俞伯牙聞聽大喜,連聲說好!他們准備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東海進發。一天,船行至東海的蓬萊山,成連對伯牙說:「你先在蓬萊山稍侯,我去接老師,馬上就回來。」說完,連成劃船離開了。 過了許多天,連成沒回來,伯牙很傷心。他抬頭望大海,大海波濤洶涌,回首望島內,山林一片寂靜,只有鳥兒在啼鳴,像在唱憂傷的歌。 伯牙不禁觸景生情,由感而發,仰天長嘆,即興彈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滿了憂傷之情。從這時起,俞伯牙的琴藝大長。 其實,成連老師是讓俞伯牙獨自在大自然中尋求一種感受。俞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海為伴,與樹林飛鳥為伍,感情很自然地發生了變化,陶冶了心靈,真正體會到了藝術的本質,才能創作出真正的傳世之作。 後來,俞伯牙成了一代傑出的琴師,但真心能聽懂他的曲子的人卻不多。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遊。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時,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 邊避雨。伯牙耳聽淅瀝的雨聲,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動景象,琴興大發。伯牙正彈到興頭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異樣的顫抖,這是琴師的心靈感應,說明附近有人在聽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見岸上樹林邊坐著一個叫鍾子期的打柴人。伯牙把子期請到船上,兩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說:「我為你彈一首曲子聽好嗎?」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聽。伯牙即興彈了一曲《高山》,子期贊嘆道:「多麼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彈了一曲《流水》子期稱贊到「多麼浩盪的江水啊!」伯牙又 佩服又激動,對子期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聲,你真是我的知音啊!」於是兩個人結拜為生死之交。伯牙與子期約定,待周遊完畢要前往他家去 拜訪他。 一日,伯牙如約前來子期家拜訪他,但是子期已經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聞 聽悲痛欲絕,奔到子期墓前為他彈奏了一首充滿懷念和悲傷的曲子,然後站立起來,將自己珍貴的琴砸碎於子期的墓前。從此,伯牙與琴絕緣。
❷ 古代講義氣的故事(100字)
義氣墩的傳說
傳說溧水在春秋戰國時屬於吳楚交界地,因為兩國的爭奪,它一會是楚國的瀨瀦邑,一會是吳國的平陵邑。燕國的左伯桃、羊角哀關系一直不錯,聽說楚國招納賢人,兩人就結伴去楚國。
當衣衫單薄的他們走到東劉村時,遇到大風雪,干糧即將吃完,周圍又地廣人稀。左伯桃擔心繼續走下去,兩人不是被凍死,就是會餓死,於是尋思把自己的東西給羊角哀一人用,這樣羊角哀或許還能活下來。羊角哀也同意左伯桃的話,但兩人誰也不肯眼睜睜看著另一個人死掉,各不相讓只好作罷就地休息。第二天醒來,羊角哀發現身上蓋著左伯桃的衣服,旁邊還放著左伯桃的干糧,但卻不見左伯桃的蹤影,後來發現,左伯桃已經凍死在附近的一個樹洞里。羊角哀把樹洞封好作了標志後,一邊抹淚一邊出發。
到了楚國後,羊角哀很受楚王的器重,被封為大將軍,但他心裡一直牽掛著好友左伯桃,就把他們的故事告訴了楚王,請求去拜祭左伯桃,楚王深為感動,當即准假。羊角哀把左伯桃安葬好後,就落宿在附近,夜裡聽到廝殺聲,左伯桃托夢告訴他,附近的荊將軍(有人稱是刺秦王的荊柯)經常欺侮他。天明,羊角哀想去拆荊將軍廟,但遭到當地土人的反對。第二夜,他又聽到廝殺聲,不忍好友受欺,就自刎前去幫戰。當地人很受感動,就把兩人的屍首合葬在一處,取名義氣墩,世代相傳
❸ 關於講義氣的歷史典故有哪些
義氣墩的傳說
傳說溧水在春秋戰國時屬於吳楚交界地,因為兩國的爭奪,它一會是楚國的瀨瀦邑,一會是吳國的平陵邑。燕國的左伯桃、羊角哀關系一直不錯,聽說楚國招納賢人,兩人就結伴去楚國。
當衣衫單薄的他們走到東劉村時,遇到大風雪,干糧即將吃完,周圍又地廣人稀。左伯桃擔心繼續走下去,兩人不是被凍死,就是會餓死,於是尋思把自己的東西給羊角哀一人用,這樣羊角哀或許還能活下來。羊角哀也同意左伯桃的話,但兩人誰也不肯眼睜睜看著另一個人死掉,各不相讓只好作罷就地休息。第二天醒來,羊角哀發現身上蓋著左伯桃的衣服,旁邊還放著左伯桃的干糧,但卻不見左伯桃的蹤影,後來發現,左伯桃已經凍死在附近的一個樹洞里。羊角哀把樹洞封好作了標志後,一邊抹淚一邊出發。
到了楚國後,羊角哀很受楚王的器重,被封為大將軍,但他心裡一直牽掛著好友左伯桃,就把他們的故事告訴了楚王,請求去拜祭左伯桃,楚王深為感動,當即准假。羊角哀把左伯桃安葬好後,就落宿在附近,夜裡聽到廝殺聲,左伯桃托夢告訴他,附近的荊將軍(有人稱是刺秦王的荊柯)經常欺侮他。天明,羊角哀想去拆荊將軍廟,但遭到當地土人的反對。第二夜,他又聽到廝殺聲,不忍好友受欺,就自刎前去幫戰。當地人很受感動,就把兩人的屍首合葬在一處,取名義氣墩,世代相傳。
朱元璋少年當放牛娃時,有一次,他與同村的徐達、湯和、周德興等一干小夥伴,在山上玩餓了,又找不到吃的。於是,朱元璋提議,將自己替人家放牧的一頭花白小牛犢宰了來吃。大家歡呼雀躍,吃得心滿意足。隨後,當一群小壞蛋們意識到無法向主人交代時,朱元璋一個人拍胸脯承擔了全部後果。他想出的主意是:告訴牛主人,小牛鑽進石洞里,拉不出來了。最後,事情以朱元璋挨了一頓痛打並丟掉放牛的差事而告結束。
吳晗先生評論道:「朱元璋雖然吃了苦頭,丟了飯碗,卻由此深得夥伴們的信任,認為他敢作敢為,有事一身當,大家心甘情願把他當作自己的頭目。」
朱元璋投奔扯旗造反的紅巾軍以後,在相當長時間里,都保持了這個特點。這可能是他能夠迅速脫穎而出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此,這支部隊的大頭目——元帥郭子興很賞識他,才幾個月時間,就將他提拔到自己的親兵衛隊里擔任小頭目,並且很快親自主婚,把自己的養女——就是後來名聲很大的馬皇後,嫁給了他。
但是,使他能夠真正團結起一批死黨,並得到死心塌地的擁戴,除了才乾等因素,他的膽識與江湖義氣所起的作用,恐怕不小。
當時,在這一夥造反部隊中,分成幾個不相統屬的山頭,相互間時常發生摩擦。有一天,郭子興一個人上街,撞上了冤家,結果被對方綁架後關進地窖。他的所有親信、親屬,包括兩個兒子,都被嚇壞了,紛紛躲藏起來。朱元璋是人們公認的郭子興心腹,肯定也是被打擊的對象。此時,他恰好領兵在外,躲過了此劫。
得到消息後,出乎人們意料,朱元璋立即動身,准備返回去營救郭子興。有人力勸他不要自投羅網,白白送死。朱元璋回答得大義凜然:「郭公有大恩於我,現今有難,我若只顧自己不去搭救,還能算個人嗎?」結果,他回去後,利用那幾派之間的矛盾,又打又拉,竟然平息了一場一觸即發的派系殘殺。朱元璋自己則爬牆上房,身蹈險地,最後縱身跳進地窖,砸爛枷鎖,將郭子興背上來。
後來,當郭子興被其他造反好漢擠兌得很難受、不得不離開自己的根據地投奔朱元璋時,朱元璋甚至將自己發展起來的數萬人馬,拱手交給他,一如既往地輔佐這個並不成器的末路英雄。
還有一件事。有一回,朱元璋在打敗一支曾經背棄他的部隊後,抓獲了數萬名俘虜。這些人極度不安,害怕遭到報復。朱元璋卻下令,從中挑選500名勇猛壯士,擔任自己的宿衛。
當晚,星光燦爛。朱元璋蒙頭大睡,原有的警衛全部換成這500人。燈火通明之中,這500人靜聽著朱元璋鼾聲大起,相當感激。從此,全軍死心塌地地沖鋒陷陣,極大地擴充了朱元璋的實力,成為朱元璋奪取天下的基本力量。
湯和比朱元璋大3歲,是當年一起分吃那隻小牛犢的小壞蛋之一。
湯和比朱元璋更早地投奔了紅巾軍,有一種說法認為,正是湯和寫信給朱元璋,勸誘這個遊方和尚也投奔了紅巾軍。當時,由於戰功,湯和已經官居千戶,大約相當於今天的縣團級幹部了,但他對朱元璋相當恭敬。史書記載說:朱元璋受到郭子興的信任,從一個馬弁迅速崛起為部帥後,軍中諸將以同輩視之,沒有人肯服低做小,唯獨年齡與資歷都勝過他的湯和,遵從他的約束與指揮。這使得朱元璋「甚悅之」,感覺特別愉快。
稍微用心一下,我們就會發現,上述故事和朱元璋參加紅巾軍之後的諸多故事,已經具備了古代江湖義氣的全部要素和現代黑手黨故事的一些最重要特點。朱元璋顯然也具備了成為團伙老大的基本素質。
這些分吃過小牛犢肉,和後來在紅巾軍受過朱元璋恩惠的夥伴們,大多成為朱元璋武裝集團中的重要戰將,出生入死地跟著他打天下。
大明帝國建立後,他們全部成為帝國的開國元勛,享有崇高的榮譽、地位與待遇。比朱元璋小4歲的徐達,甚至成為這些武將中的首席功臣。最後,這些人除了早死的之外,只有中風後不停地淌口水的湯和,算是逃脫了洪武皇帝的毒手,其餘無一善終。
而在打江山的過程中,無論如何,朱元璋的含生忘死、「有肉大家吃」的義氣、才幹及其對未來的預期,可能是相當多的好漢死心塌地跟著他的重要原因。
《聊齋志異》中有篇《田七郎》,
說有個叫武承休的富人夢中得知獵戶田七郎是個可以共患難的人,因而想與他結交,並贈以重金。誰知田母毫不客氣地拒絕他說:「老身止此兒,不欲令事貴客!」她對兒子解釋說:「我適睹公子(武承休)有晦紋,必罹奇禍。聞之,受人知者分人憂,受人恩者急人難;富人報之以財,貧人報之以義。無故而得重賄,不祥,恐將取死報於子矣。」後來田七郎為爭獵豹,毆死人命,武承休用重金設法解救他出獄,救了他一命,這位賢德的母親才慨然應允兒子與他交往,因為「子發膚受之於武公子耳,非老身所得而愛惜者。」,「見武公子勿謝也,小恩可謝,大恩不可謝。」此後,田七郎對於武承休的厚遇不再推辭。故事的結果正如田母預言的那樣,武承休蒙冤,田七郎為他報仇,手刃仇人之後,自剄而死。
❹ 誰有關於義氣的故事
關於義氣的故事:
魏國的鮑子都有一天傍晚在荒野行走,遇到一位書生突然發作心臟疼痛,鮑子都下馬為書生按摩心臟。不一會兒,書生就死了。鮑子都看到書生的口袋裡有一冊兵書和十個金餅,他便賣了一個金餅,用所賣的錢將書生安葬了,並將剩下的九個金幣枕到書生的頭下,兵書放到書生的肚子旁邊。幾年以後,鮑子都在路上發現有一個騎著黑白相雜的馬的人追趕他。等到那人追上他以後,說他是強盜。那人還問鮑子都他兒子的屍體哪去了。鮑子都將當時的情況說了,帶領那個人來到書生的墓前,挖開墳墓將書生的屍體取出來,看到九個金餅仍在書生的頭下枕著,兵書還在書生的身旁放著。書生的全家都非常感謝鮑子都的大仁大義,從此鮑子都名聲也響了起來。
基本介紹:
義氣,讀音yìqì ,本指節烈、正義的氣概。引申為剛正之氣。也指為情誼而甘願替別人承擔風險或作自我犧牲的氣度。
1.節烈、正義的氣概。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 仇牧、 孔父 、 荀息 之死節, 公子目夷不與 楚國,此皆執權存國,行正世之義,守惓惓之心,《春秋》嘉義氣焉,故皆見之,復正之謂也。」《宋書·沉慶之傳》:「泣血千里,志復深逆。鞠旅伐罪,義氣雲踴。」 唐 柳宗元《唐故特進南公睢陽廟碑》:「惟公與 南陽張公巡 、 高陽 許公 遠 ,義氣懸合,訏謀大同,誓鳩武旅,以遏橫潰。」
2.謂剛正之氣。 宋 歐陽修 《秋聲賦》:「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
3.為情誼而甘願替別人承擔風險或作自我犧牲的氣度。《水滸傳》第五一回:「他犯了該死的罪,我因義氣,放了他。」 明 陶宗儀《輟耕錄·結交重義氣》:「於此可見前輩結交重義氣,不以貴賤貧富易其心,誠可敬也。」《老殘游記》第七回:「雖如此說,然當時的交情義氣,斷不會敗壞的;所以我寫封信去,一定肯來的。」
❺ 水滸傳講義氣的兩個故事
1、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魯達、史進、李忠,三人結伴到酒樓喝酒,聽到賣唱的金家父女對鎮關西強媒硬娶,強占翠蓮,又將她趕出,虛錢實契,還追要典身錢的血淚控訴,激起魯達對鎮關西的憤怒。
當即贈送兩,又親自保護金家父女逃出虎口,然後到狀元橋鄭屠肉鋪,借買肉刁難、激怒鄭屠,繼而三拳打死鄭屠,為民除害,隨後,魯達為避官司出走。
2、李逵江州劫法場
宋江酒後在潯陽樓上題詩,被無為軍在閑通判黃文炳解讀為反詩,向江州蔡九知府蔡得章告發,宋江因此被打入大牢。其後戴宗為救宋江,傳了一封梁山泊造的假信,亦被黃文炳識破。宋、戴二人被判死刑,押到十字路口待斬。
為救二人,梁山二十餘條好漢趕到江州,劫了法場。李逵在不知梁山方面行動的情況下,也獨自從預先藏身的樓上跳下,砍翻兩個劊子手,與梁山眾人同時在法場里廝殺。
救出宋、戴二人後,李逵殺得性起,逢人便砍,梁山首領晁蓋對他喝阻也無效。其後李逵和梁山眾人打入無為軍,殘殺黃文炳,並從此與江州的張順等人隨宋江上了梁山。
3、武松醉打蔣門神
施恩告訴武松與蔣門神爭奪快活林失利一事,武松要立即為施恩報仇,並與施恩結為兄弟。武松喝了許多酒,來到快活林,在「河陽風月」酒肆將蔣門神夫人丟進酒缸。給蔣門神使了個玉環步,鴛鴦腳,打得蔣門神告饒。
4、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林沖的上司太尉高俅義子高衙內霸佔林沖的妻子不成,便設下毒計要害林沖。於是,林沖被判了重刑,刺配滄州,又用重金收買了押送的差役,讓他們在半路上結果林沖的性命。走了不幾天,來到一個險惡的地方,叫野豬林。
准備出發, 只聽了 "叮當聲", 薛巴的棍子沒有打到林沖, 卻被打了飛。從樹後跳下一個胖胖的大和尚, 揮動著禪宗棒打, 嚇了兩個中士匆匆跪著求饒。林沖睜開眼睛一看, 原來是陸志申來救。陸志申聽說林沖被派往滄州, 一直被秘密跟蹤, 果然在野豬林救了林沖。而一路護送林沖到滄州。
5、武松除惡蜈蚣嶺
吳松離開了橫坡, 來到仙人掌嶺, 看到一個墳墓和一個男人勾搭上了那個女人。他看到他不能殺死道士。他敲了敲門, 用石頭砸了門, 男孩出來喝了他, 吳松殺死了道士。
路很憤怒, 跳出來和他打。兩打, 那道士被吳松賣了一個瑕疵, 讓人砍了, 卻被武松砍了頭。吳松讓尼姑里的女子出來問她一個原因。原來, 女子已被抓獲, 女子向他道謝, 並邀請了一些肉和酒。吳松摧毀了屍體就走了。
❻ 關於講義氣的歷史典故有哪些(至少列舉一個)
捨命之交角哀伯桃
來自於「羊左」的典故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戰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世於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春秋時,楚元王崇懦重道,招賢納士。天下之人聞其風而歸者,不可勝計。西羌積石山,有一賢士,姓左,雙名伯桃,勒亡父母,勉力攻書,養成濟世之才,學就安民之業。年近四旬,因中國諸侯互相吞並,行仁政者少,恃強霸者多,未嘗出仕。後聞得楚元王慕仁好義,遍求賢土,乃攜書一囊,辭別鄉中鄰友,徑奔楚國而來。迤儷來到雍地,時值隆冬,風雨交作。有一篇《西江月》詞,單道冬天雨景:
習習悲風割面,蒙蒙細雨浸衣。催冰釀雪逞寒威,不比他時和氣。山色不明常暗,日光偶露還微。天涯遊子盡思歸,路上行人應悔。
左伯桃冒雨盪風,行了一日,衣裳都沾濕了。看看天色昏黃,走向村間,欲覓一宵宿處。遠遠望見竹林之中,破窗透出燈光,徑奔那個去處。見矮矮籬笆,圍著一間草屋,乃推開籬障,輕叩柴門。中有一人,啟戶而出。左伯桃立在檐下,慌忙施禮曰:「小生西羌人氏,姓左,雙名伯桃。欲往楚國,不期中途遇雨。無覓旅邸之處。求借一宵,來早便行,未知尊意肯容否?」那人聞言,慌忙答禮,邀入屋內。伯桃視之,止有一塌,塌上堆積書卷,別無他物。伯桃已知亦是懦人,便欲下拜。那人雲:「且未可講禮,容取火烘乾衣服,卻當會話。」當夜燒竹為火,伯桃烘衣。那人炊辦酒食,以供伯桃,意甚勤厚。伯桃乃問姓名。其人曰:「小生姓羊,雙名角哀,幼亡父母,獨居於此。乎生酷愛讀書,農業盡廢。今幸遇賢土遠來,但恨家寒,乏物為款,伏乞恕罪。」伯桃曰:「陰雨之中,得蒙遮蔽,事兼一飲一食,感佩何忘!」當夜,二人抵足而眠,共話胸中學問,終夕不寐。
比及天曉,淋雨不止。角哀留伯桃在家,盡其所有相持,結為昆仲。伯桃年長角哀五歲,角哀拜伯桃為兄。一位一日,雨止道干。伯桃曰:「賢弟有王位之才,抱經綸之志,不圖竹帛,甘老林泉,深為可惜。」角哀曰:「非不欲仕,親未得其便耳。」伯桃曰:「今楚王虛心求士,賢弟既有此心,何不同往?」角哀曰:「願從兄長之命。」遂收拾些小路費糧米,棄其茅屋,二人同望南方而進 行不兩曰,又值陰雨,羈身旅店中,盤賚罄盡,止有行糧一包,二人輪換負之,冒雨而走。其雨末止,風又大作,變為一天大雪,怎見得?你看:
風添雪冷,雪趁風威。紛紛柳絮狂飄,片片鵝毛亂葬。團空攪陣,不分南北西東;遮地漫天,變盡青黃赤黑。探梅詩窖多清趣,路上行人慾斷魂。
二人行過歧陽,道經梁山路,問及樵夫,旨說:「從此去百餘里,並無人煙,盡是荒山曠野,狼虎成群,只好休去。」伯桃與角哀曰:「賢弟心下如何?」角哀曰:「自古道生育命。既然到此,只顧前進,休生退悔。」又行了一日,夜宿古墓中,衣服單薄,寒風透骨。
次日,雪越下得緊,山中彷彿盈尺。伯桃受凍不過,曰:「我思此去百餘里,絕無人家;行糧不敷,衣單食缺。若一人獨往,可到楚國;二人懼去,縱然不凍死,亦必餓死於途中,與草木同朽,何益之有?我將身上衣服脫與賢弟穿了,賢弟可獨贅此糧,於途強掙而去。我委的行不動了,寧可死於此地。持賢弟見了楚王,必當重用,那時卻來葬我未遲。」角哀曰:「焉有此理?我二人雖非一父母所生,義氣過於骨肉。」我安忍獨去而求進身耶?」遂不許,扶伯桃而行。行不十里,伯桃曰:「風雪越緊,如何去得?且於道旁尋個歇處。「見一株枯桑,頗可避雪,那桑下止容得一人,角哀遂扶伯桃入去坐下。伯桃命角哀敲石取火,熱些枯技,以禦寒氣。比及角哀取了柴火到來,只見伯桃脫得赤條條地,渾身衣服,都做一堆放著。角哀大驚,曰:「吾兄何為如此?」伯桃曰:「吾尋思無計,賢弟勿自誤了,速穿此衣服,負糧前去,我只在此守死。」角哀抱持大哭曰:「吾二人死生同處,安可分離?」伯桃曰:「若旨餓死,白骨誰理?」角哀曰:「若如此,弟情願解衣與兄穿了,兄可費糧去,弟寧死於此」『伯桃曰:「我乎生多病,賢弟少壯,比我甚強;更兼胸中之學,我所不及。若見楚君,必登顯宦。我死何足道哉!弟勿久滯,可宣速往。」角哀曰:「令兄餓死桑中,弟獨取功名,此大不義之人也,我不為之。」伯桃曰:「我自離積石山,至弟家中,一見如故。知弟胸次不見,以此勸弟求進。不幸風雨所阻,此吾天命當盡。若使弟亦亡於此,乃吾之罪也。」言訖,欲跳前溪覓死。角哀抱住痛哭,將衣擁護,再扶至桑中。伯桃把衣服推開。角哀再欲上前勸解時,但見伯桃神色己變,四肢撅冷,一不能言,以手揮令去。角哀尋思:「我若久戀,亦凍死矣,死後准葬吾兄?」乃於雪中再拜伯桃而哭曰:「不肖弟此去,望兄陰力相助。但得微名,必當厚葬。」伯桃點頭半答,角哀取了衣糧,帶泣而去。伯桃死於桑中。
❼ 古時誰是最講義氣的
宋襄公復 仁義之師——制宋襄公典故 宋襄公和楚國軍隊在泓水之濱交戰。宋兵已經安排好陣勢,楚軍還沒有渡河。右司馬向宋襄公獻計道:「楚軍多而宋軍少,趁他們正在過河尚未列隊時發動突然攻擊,那麼他們必敗無疑。」宋襄公說:「我聽得君子講:『雙方交戰。不傷害已經受傷的人,不擒捉頭發斑白的老兵,人處險地,不推他跌下深淵,人處困境,不逼他走投無路,不進攻尚未列成陣勢的隊伍。』現在楚軍還未完全渡河,我們發動攻擊,這是不道德的。還是讓他們全部渡河擺好陣勢後,再擊鼓進攻吧。」右司馬說:「您不愛護我國的人民,讓國家受到損害,難道這就講道德了嗎?」等到楚軍已渡過河來擺好了陣勢,宋襄公這才下令擊鼓進軍,結果宋兵大敗, 襄公的大腿也遭受重傷,3天後就死了。
❽ 古代兄弟重義的典故
巨伯輕生重義
漢代有個讀書人叫荀巨伯。因他的朋友生了大病,他千里迢迢來探望朋友。很不巧,剛好有一夥胡人強盜到他朋友居住的地方搶奪財物,村莊里所有的人都跑掉了。他的朋友就勸荀巨伯:「這里太危險了,你趕快走!」荀巨伯卻說:「我遠道來探望、照顧你,如何可以舍你而去?這樣敗壞道義的事我做不出來。」
荀巨伯走到屋外,跟那些強盜說:「我的朋友有疾病,我不忍心拋下他,寧願用我的性命來換取朋友的生命!」因為他很真誠,講道義,不畏生死,結果連強盜都為之感動。強盜頭目就對同夥說:「我們皆是無義之人,怎麼可以來搶奪這個有義的地方?」於是下令強盜們全部撤走。荀巨伯的大義凜然化解了這次災禍。
子貢守孝
古人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5種人倫關系為「五倫」。在「五倫」關系以外,還有一倫關系很重要,就是師生關系。古時候,人們對老師非常尊敬,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師生關系與父子關系是同等重要。古代對於老師的喪禮都是守喪3年,跟對父母完全一樣。
孔夫子一生教學,在他去世的時候,學生們很感念老師的恩德,在老師墓旁搭個棚子,整整守孝3年。其中有一個學生守了6年,就是子貢。因為夫子去世的時候,子貢在其它國家做生意,等他回來時,喪禮已經結束。子貢覺得非常遺憾,守孝3年以後,他自己又加3年,整整守了6年。對於老師,子貢認為理應如此。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羊左之義
春秋時候,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賢納士,天下人才聞風而歸。
西羌積石山有一位賢士左伯桃,自幼父母雙亡,勉力讀書,胸懷濟世之才,安民之志,但一直沒有出仕。後來聽說楚元王慕仁為義,遍求賢士,左伯桃乃攜書一囊,辭別鄉中鄰友,逕奔楚國而來。迤邐來到雍地,時值嚴冬,雨雪霏霏,寒風刺骨,左伯桃衣裳盡濕。
天色漸晚,他望見遠處竹林里的茅屋之中,透出一點光亮。伯桃大喜,忙跑到這茅屋前去叩門求宿。不想,屋主也是一介書生,名叫羊角哀,自小也是父母雙亡,平生只好讀書,立志報國救民。二人談得十分投機,可謂相見恨晚,便結拜為異姓兄弟。
左伯桃見羊角哀一表人材,學識又好,就勸他一同到楚國去謀事,羊角哀也正有此心思,遂帶了一些干糧一起往楚國而去。曉行夜宿,眼看干糧將要用盡,天又降大雪,道路難走。左伯桃兀自思量,這點干糧若供給一人食用,勉強尚能到得了楚國。
他知道自己學問不如羊角哀淵博,便情願犧牲自己,去成全羊角哀的前程。想罷,便故意摔倒地下,叫羊角哀幫忙搬塊大石來坐著休息。等羊角哀把大石搬來,左伯桃已經脫得精光,裸卧在雪地上,凍得只剩一口氣,羊角哀大慟而號。左伯桃叫他把自己的衣服穿上,把干糧帶走,繼續前行去楚國謀事。言畢即死。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羊角哀來到楚國,得由上大夫裴仲薦於元王,元王召見羊角哀時,羊角哀上陳10策,元王大喜,拜羊角哀做中大夫,賜黃金百兩,綢緞百匹。羊角哀棄官不做,要去尋左伯桃的屍首。尋著之後,羊角哀為左伯桃香湯沐浴,擇一塊吉地安葬,並留下守墓。
不想,此地與荊軻墓相隔不遠,相傳荊軻因刺秦王不中,死後精靈不散。一夜,羊角哀夢見左伯桃遍體鱗傷而來,訴說荊軻的凶暴。羊角哀醒來之後。提劍至左伯桃墳前說道:「荊軻可惡,吾兄一人打不過他,讓小弟來幫你。」說罷,自刎而死。是夜,狂風暴雨,雷電交作,隱隱聞喊殺之聲。至天明,發現荊軻的墳爆開了。
消息被楚元王知道之後,感其義重,給他們立了一座忠義祠,勒碑記其事,至今香火不絕。
❾ 「八德」中的「義」有什麼來歷關於「義」有哪些典故
公正的道理,為人的道義!
正義|道義|義氣|信義|情義|
桃園三結義
在古典小說故事《三國演義》中,有個叫劉備的。他和兩個兄弟關羽、張飛一起,在軍師諸葛亮的幫助下,東征西戰,稱雄一方。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拜兄弟的地方,就在河北省的涿州市。關於他們結拜兄弟的事,還有一段傳說。 離涿州市不遠處,有個村莊叫忠義店。這個村過去不叫這個名字,而叫「張飛店」,據說這是張飛的老家。張飛是賣肉的出身,他平時除了賣肉,就是習武練功。他不僅勇猛過人,而且武藝高強。平時他把豬肉放在門前的一眼井裡,井口上壓著一塊千斤重石。因為沒人搬動石頭,所以肉也丟不了。他自以為自己力氣最大,就在井旁石上寫上兩行字:搬動石頭者,白割肉一刀。
一天,一位紅臉膛、長胡須、細眼濃眉的大漢,來到這里販賣綠豆,這人就是關羽。關羽路過張飛門口,看了石頭上的兩行字,微微一笑,走到井旁。只見他兩膀一叫勁,「嘿」地一聲,搬開了大石頭。關羽也不客氣,「唰」地一刀割走了半扇豬肉,放到自己的小車上,到集市上賣綠豆去了。店裡的伙計見一位紅臉大漢移石割肉,就趕緊報告給張飛。張飛一聽火冒三丈,就到集市上找關羽算帳。 張飛來到集市上,見關羽的小車上還搭放著那半扇豬肉,知道這人就是移石取肉的人。他也不搭話,走上前去,抓起一把綠豆,一用勁把綠豆拈成了碎面,又抓起一把拈成碎面,左一把,右一把,眼看關羽的綠豆都成了豆粉。關羽忍不住,問為什麼把綠豆拈碎,張飛說這是糟綠豆,二人爭著爭著,就動手打了起來。這兩人力大無比,人們都不敢過來勸架。這時,只見一位眉目慈善忠厚的漢子,肩上挑著一擔草鞋過來,這就是劉備。劉備上前,一手一個地把二人分開。三人互相通報了姓名,越說越投機,於是就一同到張飛的店中飲酒。後來,劉備、關羽、張飛在店後桃園里結拜成兄弟,幹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現在,涿州市的忠義店村,還保留有劉、關、張結義的「三義廟」。
哲理故事:捨身取義
釋尊有一次外出,正好遇到一隻飢餓的老鷹追捕一隻可憐的鴿子。
鴿子對老鷹說:「你放過我吧!你現在是在捕食,錯過我還有下一個;我現在是在逃命,我的命可只有一條呢。」
老鷹說:「我何嘗不知道你說的道理!但我現在餓壞了,不吃了你我也沒法活。這個世界大家活著都不容易,不逼到絕路上我也不會緊追不舍的。」
釋尊聽了慈悲心起,就把鴿子伸手握住,藏在懷里。
老鷹怒火中燒,只好跟釋尊理論說:「釋尊你大慈大悲,救了這鴿子一命,難道就忍心讓我餓死嗎?」
釋尊說:「我不忍你傷害這無辜的鴿子,也不想你白白餓死。有道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於是釋尊就取出一個天平,一邊放鴿子,另一邊放上從自己身上割下的肉。
這鴿子看上去雖小,但無論釋尊怎麼割、割多少肉似乎都無法托起它的重量。
當釋尊割下最後一片肉的時候,天平終於平衡了!
天地風雲為之變色,真正的佛祖誕生了。
割袍斷義
管寧好學,結交了幾個後來很著名的學友,一個叫華歆,一個叫邴原,三個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當時的人把他們比為一條龍,華歆是龍頭,邴原是龍腹,管寧是龍尾,他們最尊敬的大學者是當時著名的陳仲弓,陳仲弓的學識行為成了他們的追求目標。 但是,龍頭華歆和龍尾管寧之間,曾發生過一件著名的絕交事件,後人稱之為「管寧割席」,這是出於《世說新語》記載。
當時,他們求學的時候,常常是一邊讀書,一邊勞動,正是所謂的知行合一,並不是一味的書獃子。有一天,華歆管寧兩個,在園中鋤菜,說來也巧了,菜地里頭竟有一塊前人埋藏的黃金,鋤著鋤著,黃金就被管寧的鋤頭翻騰出來了。 金子誰不喜歡呀!但是華歆管寧他們平時讀書養性,就是要摒出人性中的貪念,見了意外的財物不能動心,平時也以此相標榜。所以這時候,管寧見了黃金,就把它當做了磚石土塊對待,用鋤頭一撥就扔到一邊了。
華歆在後邊鋤,過了一刻也見了,明知道這東西不該拿,但心裡頭不忍,還是拿起來看了看才扔掉。這件事說明,華歆的修為和管寧比要差著一截。 過了幾天,兩人正在屋裡讀書,外頭的街上有達官貴人經過,乘著華麗的車馬,敲鑼打鼓的,很熱鬧。管寧還是和沒聽見一樣,繼續認真讀他的書。華歆卻坐不住了,跑到門口觀看,對這達官的威儀艷羨不已。車馬過去之後,華歆回到屋裡,管寧卻拿了一把刀子,將兩人同坐的席子從中間割開,說:「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後世的所謂割袍斷義,劃地絕交,就是從這里來的。
❿ 關於義氣的詩詞..
嬰其嗚矣,求其友聲。——《詩經·小雅》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回——(宋)顧夏
在無答利害觀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誼的另一要點。——莫羅阿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陳剛中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曹雪芹
交朋友要交有義氣的人,正如聰明的醫師治病前必須切脈考察病根,交朋友也必須考查對方的品德,否則是危險的。—— 伊本·穆加發
君子上交不謅,下交不瀆。——《周易》
只能和你同樂不能和你共苦的人,丟掉了天堂七個門中的一把鑰匙。 紀伯倫
以權利合者,權盡而交疏。 (漢)司馬遷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漢樂府》
樂莫樂兮新相知。——(戰國)屈原
人生所貴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親。——《雁門集》
朋友,以義合者。——(宋)朱熹
朋友切切思思。——《論語·子路》
知音世所稀。——(唐)孟浩然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鮑溶
桃園結義兄弟情,肝膽相照不忘君。想友所想心如月,急友所急天地明!
徐元宛似歷山中,義氣從間窄不容。不為犬羊殘士類,肯教曹操識盧龍。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