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三峽典故

三峽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02 23:33:29

① 有關於三峽的詩句典故

1、上三峽

唐代: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譯文

巴水穿過巫山,巫山夾著青天。巴水忽然像是到了盡頭,而青天依然夾在上面。三個早晨行在黃牛峽,三個晚上還在黃牛峽打轉。這樣的三天三夜出不了黃牛峽。怎能不使人愁得兩鬢斑斑?

2、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唐代:李白

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

譯文

白鷺鷥拳著一條腿,單足立在冰涼的秋水中,月光明如秋水灑滿大江。白鷺鷥受人驚嚇以後,高飛而起,直向波濤洶涌的使君灘飛去。

3、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譯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4、詠懷古跡五首·其四

唐代:杜甫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裡,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譯文

劉備出兵伐吳就駐扎在三峽,無奈戰敗歸來去世在永安宮。昔日翠旗飄揚空山浩浩盪盪,永安宮湮滅在這荒郊野廟中。古廟里杉松樹上水鶴做了巢,每逢節令仍舉行隆重的祭祀。丞相的祠廟就在先王廟臨近,君臣共同享受著禮儀和祭禮。

5、秋夕聽羅山人彈三峽流泉

唐代:岑參

皤皤岷山老,抱琴鬢蒼然。

衫袖拂玉徽,為彈三峽泉。

此曲彈未半,高堂如空山。

譯文

岷山老人頭發斑白,抱著古琴兩鬢蒼然。衫袖拂過白玉琴徽,為我彈奏三峽流泉。此曲尚未彈到一半,高堂之上好似空山。

典故

巫山猿猴肝腸寸斷

桓溫將軍帶兵入四川,途經三峽時,有個小兵抓住了一隻小猴子,想帶到路上玩。母猴子思兒心切,跟著船行駛的方向,飛奔在纖道上沿路哀號,叫聲及其凄慘,一直跑了百多里路,久久不肯離去。後來索性跳到了船上,被撞死了。

一個船工破開母猴的肚子一看,裡面的腸子都斷成了一寸寸的小節。桓溫頭領知道後,非常生氣。怒吼道:「你快滾下船去吧,我不要這種手下人。」全船人都為之感動,那個兵勇將母猴子埋在了一個亂石堆里,帶著小猴走進了密林深處。後來,三峽中有船經過的地方就有古猿長聲哀鳴。

② 你知道哪些有關三峽的神話傳說或者人物典故

在三峽這個狹長的峽谷和兩岸的深山叢林之中,保存了豐富多採的古代神話。這些神話以女神、香草、治水英雄為主要素材,與三峽的高山峽谷、豐富植被、滔滔洪流緊密相聯而又相得益彰,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神密的神話體系和地域文化體系。這在全中國乃至全球都是罕見的,是一種十分奇特的文化現象,有著很珍貴的研究價值。
一、關於女神的神話
女神神話是三峽地區神話的主體,這表明這一小塊地方特別能孕育美女,特別崇拜美女,具有深厚的美女情結。從這個角度看,這里出現王昭君這樣的歷史美女名人,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必然性。
1、嫘祖
傳說嫘祖是黃帝的正妃。在中原文化里,一種觀點認為黃帝的妻子是硚氏姐妹,而且這種觀點得到很多古文化學家的認可。但在中原文化里還有另一種觀點,認為黃帝的正妃是嫘祖,最有力的證據是《史記》,《史記》記載黃帝「娶於西陵之女」,並且在流行的傳說中,黃帝有四妃十嬪,其中正妃是嫘祖,次妃為方雷氏、彤魚氏和嫫母。嫘祖親自栽桑養蠶,教民紡織,被後世稱為「先蠶」。
三峽這里的人們當然比較認同後一種觀點。理由除了《史記》之外,還有這里的關於嫘祖的大量的傳說。相傳有一年春天,少女嫘祖在西陵峽口西陵山的桑園里養蠶時,碰到正統帥大軍路過的黃帝。黃帝看到在她的身上穿著一件絲織綵衣,閃著輕柔溫和的光,感到十分奇怪。因為當時人們都是裹著草葉或者獸皮,黃帝就問嫘祖身上穿的是什麼,嫘祖說是蠶絲。黃帝感覺到這是一項大的發明,就決定把嫘祖帶走。嫘祖對這位年輕大帝也是一見鍾情,願意結為夫妻。但黃帝與嫘祖受到本地土著的圍追堵截,在逃走的過程中還曾躲藏在黃牛岩的一個山洞裡,這個山洞就是三峽黃牛峽的軒轅洞。在三峽地區還有一句流傳久遠的俗語,「皇帝老兒是山裡人的外甥」。這一俗語似乎從民俗學上證明了嫘祖是黃帝的正妃。現在西陵山上建有嫘祖廟,廟門上有一塊「人文初祖」的大扁。據說能夠得上「人文初祖」資格的大扁,全國才兩塊,另一塊在黃帝陵,所以在三峽,人們將嫘祖稱為偉大的「中華第一祖母」。
2、塗山氏
在中原正統文化里,塗山氏是大禹的妻子。大禹在南方治水時娶塗山氏為妻。《尚書·臬陶漠》記載,禹「娶於塗山。」《華陽國志·巴志》載:「禹娶於塗山……今江州塗山是也。帝禹之廟銘存焉。」在這個體系裡面,塗山氏與大禹的故事大致是這樣的:帝舜殺了治水不力的水利部長鯀以後,封鯀的兒子禹擔任水利部長,繼續治水。禹東奔西走,在治理三峽時,遇見塗山氏並娶之為妻。禹治水歷時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塗山氏日日夜夜獨守空房,每到月出就情不自禁地思念「身九尺二寸長」的禹,唱出了情歌「候人兮猗!」。據《呂氏春秋音初篇》記載,塗山氏所唱「候人兮猗」,是有史可稽的中國第一首情詩,是漢語愛情詩的開音之作。後來有一天,塗山氏給禹送飯,看見禹化身為熊,十分羞慚,遂化為石頭,禹向此石索要兒子,石頭裂開,裡面有一個嬰兒就是禹的兒子啟。
在三峽區域的傳說卻完全是另外一種樣子的。禹在三峽藉助包括黃牛在內的諸神,疏鑿半通不通的峽江,開啟中華民族治理三峽的偉大工程,來自重慶(江州)的美少女塗山氏深為感動,產生了情愫。屈原《天問》記載:「焉得彼塗山女,而通之於台桑?」據聞一多、林庚、劉不朽等大家的意見,「通」就是「私通」,與三峽區域的傳說相一致。台桑,是一片長有茂密桑林的坪台,禹與塗山氏在那裡幽會。禹白天要工作,塗山氏比較寂寞,就唱出了那首《候人》歌。這個故事與後面要講到的三峽神女瑤姬對楚王「願薦枕席」,鹽水女神對廩君「願留共宿」,具有一脈相承的文化內涵,具有鮮明的三峽神話特色。最近,眼睛不太好的紀連海先生,在央視《百家講壇》講了這個故事,引起網上一片憤慨,被質問「你這種人搞的什麼研究?」弄得紀先生連連道歉,說自己確實不懂什麼研究,只是一個歷史知識的普及者罷了。其實,幾千年來三峽地區就是這樣流傳的,偉大屈原還寫在了自己的詩里。
3、瑤姬
瑤姬是三峽最著名的女神,我們一般說三峽女神,指的就是這位女神。傳說她是炎帝的小女兒,未成年而亡,葬於巫山,成為巫山神女。三峽區域關於這位女神的傳說最多,素材最為豐富,影響也最為廣泛。巫山十二峰中的神女峰,就是這位女神的形象。
這位女神與治水英雄大禹也有一段關系。據唐廣成《墉城集仙錄》載,神女瑤姬攜狂章、虞余諸神出遊東海,過巫山,見洪水肆虐,於是「助禹斬石、疏波、決塞、導厄,以循其流」。水患既平,瑤姬為助民永祈豐年,行船平安,立山頭日久天長,便化為神女峰。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峰上有一挺秀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每天最早迎來朝霞,又最後送走晚霞,故又稱「望霞峰」。在有的傳說版本中,她還授禹「天書」,又幫助助禹斬殺了錯開峽的孽龍。事跡十分豐富。
瑤姬女神與楚王的一段韻事,是三峽女神系列中最為閃光的篇章。據宋玉《高唐賦》描述,楚王游高唐時晝寢,夢中看到一位美麗的少女來到他的卧室,對他十分溫存也十分主動。說「我是巫山之女。聽說您來游高唐,所以就趕過來,想陪您一起睡眠。」楚王當然當仁不讓,巔鸞倒鳳,度過了一段刻骨銘心美好的時光。臨走時少女又告訴他:「我住在巫山南面靠山頂的一個平台上,早晨是變幻多姿的朝霞,傍晚是隨風飄灑的細雨。早早晚晚,都在那個平台附近。」第二天早上楚王專門去看,果然看到了異常溫柔繾綣的早雲。為了表示對神女的紀念,下令在那個平台上立了一座廟,號曰「朝雲」。宋玉又在《神女賦》里,極盡其能事地對瑤姬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說那個時代的西施和毛嬙與之相比,不過是面黃肌瘦的女子罷了。宋玉這兩賦開我國美女神賦之先河,對後世之影響深遠,曹植因「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作《洛神賦》就是一例。
瑤姬不僅是三峽地區盛傳的女神,在全國也有極大的影響,並創造了我國文學上可稱經典的「雲雨意象」。
4、山鬼
山鬼雖然沒有瑤姬那樣的全國性影響,但在三峽地區,則是一個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體現三峽巫文化的巫性女神。她介乎人神之間,聰明、漂亮、活潑、狡黠,精力旺盛,赤裸的美妙身段上,纏著纖細的女蘿藤,披著翠綠的木蓮樹枝、石蘭葉和芬芳的杜衡草,喜歡歌舞,在人們的視線中時隱時現,做著愛情的游戲。屈原著名的詩篇《山鬼》,通過一個巫女迎山鬼的故事,對山鬼進行了細膩的描述。
山鬼代表了三峽地區大批巫兒的形象。在三峽的遠古時期,巫文化熾盛,不少美少女都是巫兒,她們以與男子交媾和從事巫術活動為職業,在社中享有極高的地位。據《山海經》記載,這些巫兒「其名曰女屍」。「女屍」即「屍女」,《說文》雲「屍,陳也,象卧之形。」也就是說這里使用了屍的本義。袁枚《隨園隨筆·屍女》說:「大概遇社會之日,則巫兒皆出,妖冶喧闐。」從這些記載並聯系三峽本地的傳說,可以想像當時三峽地區巫兒眾多的熱鬧景象。
5、鹽水女神
鹽水女神是同在三峽地區的巴人神話女神。她是鹽水部落的首領, 土家人尊稱為德濟娘娘,居住在鹽陽一帶。某年月日,巴人部族首領廩君率部沿清江北上圖發展,途徑鹽陽,鹽水女神一見鍾情,攔住了廩君的雕花土船,並軟語溫存,一片熱情真誠挽留說:「我們鹽陽這里方開闊廣大,魚鹽十分豐富,希望你能留下來共同生活。」廩君考慮到部落生存利益,沒有答應。入夜,鹽水女神來到廩君的船上,與之共宿。天明廩君執意繼續北上,鹽水女神就化為一隻飛蟲,並麇集萬千同類,在河面上如雲如陣,昏天蔽日,使廩君莫辨東西,難以北上。這樣過了七天七夜,廩君終於心生一計,差人將一縷青色絲線作為定情之物贈給鹽神,要她系在身上,表示兩人永相合好。鹽神欣然受諾。廩君站在一塊向陽的坡石上,照著青絲一箭射去,正中鹽神。鹽神在愛人的利箭之下,躺在江邊慢慢地合上了雙眼。廩君率眾繼續北上,後來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統一了清江各部,成為巴人的相王天子。他後來在武落鍾離山死去,化為白虎,蹲在山頂,每日望著上游鹽陽的方向,難以釋懷。
從這些女神神話的傳說中,我們可以看到兩點:一是三峽地區受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的影響極為深遠,從關於嫘祖的傳說,到塗山氏的「候人兮猗」、瑤姬的「願薦枕席」和鹽水女神的「願留共居」,都體現了母系氏族社會的文化特徵;二是巫文化極為熾盛,山鬼及其眾屍女的生動形象,體現了三峽獨有的巫文化特徵。正是由於這兩方面的原因,使三峽成為產生女神的沃土和搖籃,成為我國神話體系中的一大奇觀。

二、關於香草的神話
古時候的美女總是與香草聯系在一起的。我們讀《經樓夢》就可以看到這一點,裡面的眾多美女身上都帶有香囊,香囊裡面裝的就是香草。三峽地區氣候溫暖濕潤,植被豐富,奇花異草很多,香草也就極為豐富。香草與美女共生共存,相互聯系又相互促進,從而成就了三峽地區美女與香草的共同神話,或者說香草美女共同成為了傳說的主體和主題。所以在《楚辭》中,香草美女也是敘事述物的最常用的載體和素材。
1、靈芝
《襄陽耆舊傳·山川·巫山》記載,瑤姬謂楚王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實為莖(靈)芝,媚而服焉,則與夢期……」從記載中我們知道,瑤姬的精魂依附在靈芝草上,這種靈芝能媚人,吃了它就能在夢中與瑤姬幽會。
2、菟絲
在《山海經》中的《中次七經》記載:「又東二百里,曰姑搖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屍,化為草,其葉厝成,其華黃,其實如菟丘,服之媚於人。」菟丘,就是現在的菟絲草,在中葯中常常使用,服之能激發男人的情慾。
3、三秀
《山鬼》雲:「采三秀兮於山間。」王逸註:「三秀,謂芝草也。」這與瑤姬精魂所化的靈芝草有可能是同一植物,也可能是另一種香草類植物,但肯定與靈芝具有相類似的作用和功能。
4、石南(蘭)
三峽山澗中常生長有一種石南葉,女子服後可令其思男,故亦稱「思男」葉。《山鬼》的女巫就是「被石蘭兮帶杜衡」。李時珍《本草綱目》載曰:「女子不可久服,令思男。」可見這是一種用於女人的媚葯和春葯,可以激發女子的性慾。
從這些似現實非現實而又與女神女巫緊密相聯的關於香草的傳說中可以看出,三峽地區具有強烈的香草崇拜,這種崇拜又是與三峽巫風熾盛緊密相關的。在祭祀活動中,由女巫扮演女神(美人),而芳香植物則成為巫術的載體,是可以導致幻覺和夢交的迷幻草。香草的巫術力量既可以悅神、避邪除瘟,更能刺激男女的情慾以達到生育和繁衍的目的。
另外,從女神名稱上也可以看出女神與香草的緊密關系。在古漢語中,瑤、淫通用。《文雅·釋詁》曰:「瑤,淫也。」所以瑤姬就是淫姬。淫,與飽滿、活潑、生命力旺盛是同義詞,在人類生殖還不發達的時代受到崇拜。香草類植物是女子淫的得力的神性助手,所以一同受到崇拜。此種觀念與習俗,在現代三峽周邊的山區里,仍可見其殘存的古老痕跡。

三、關於治水英雄的傳說
治水或說治峽,是三峽區域另一神話主題,反映了古代三峽人民對治理三峽的強烈願望。
《水經注·江水》載:「此峽(瞿塘峽)蓋自禹鑿以通江。」郭璞《江賦》雲:「若乃巴東之峽,夏後疏鑿。」「峽(西陵峽)北有七谷村,兩山間有水清深……又耆舊傳言:昔是大江,乃禹治水,此江不足瀉水,禹更開今峽口,水勢並沖,此江遂絕,於今渭之斷江也。」 三峽民間還廣泛流傳有神牛(黃牛岩)助禹開峽等神話傳說。
《水經注·江水》引《本蜀論》雲:「時巫山峽而蜀水不流,帝使令(即鱉靈)鑿巫峽通水,蜀得陸處。」鱉靈是蜀國的國相,治峽期間望帝與其妻私通。鱉靈完成治峽任務回朝後,望帝慚愧,自以為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受之而去。鱉靈即位,號曰開明帝,受到人們的景仰。這些傳說,豐富了三峽地區的神話傳說。
總之,三峽地區具有豐富的神話傳說,這些傳說以美女、香草、治水英雄為主題和主線,從一個重要方面深刻反映了三峽區域的文化內核,甚至可以說,這是三峽文學之根。

③ 三峽的重大歷史故事

神女峰的傳說:

神女峰,又叫望霞峰。位於巫山縣城東約15公里處的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於青峰雲霞之中,宛若一個亭亭玉立、美麗動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巒上主雲霄,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泰、華、衡、廬皆無此奇」之說。每當雲煙繚繞峰頂,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紗似的,更顯脈脈含情,嫵媚動人。每天第一個迎來燦爛的朝霞,又最後一個送走絢麗的晚霞,故名「望霞峰」。

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瑤池宮里住著西王母的第二十三個女兒,名叫瑤姬。她聰慧美麗,心地善良,活潑開朗,耐不住宮中的寂寞生活。八月十五這一天,她邀了她身邊的十一姐妹,騰雲駕霧,遨遊四方。當她們來到巫山時,只見十二條惡龍興風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圍困其間。瑤姬敬佩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精神,決定助他治水。便送給大禹一本《上清寶經》的治水天書,瑤姬還沒有來得及告訴大禹如何破譯這部天書,就被西王母派來的天兵捉拿回宮。十二仙女早就厭倦仙宮生活,她們掙脫神鏈,重返人間,幫助大禹疏通了峽道,解除了水患。從此,瑤姬愛上了三峽,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間,為船民除水妖,為樵夫驅虎豹,為農夫布雲雨......姐妹十二忘記了回宮的事,久而久之,她們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絕美的峰巒聳立在巫峽兩岸。瑤姬是十二仙女的傑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個迎來朝霞,便贏得了「望霞峰」的美名。

④ 三峽歷史典故

巴楚文抄化的發祥地,黃帝正妃、襲西陵之女嫘祖的誕生地,三國時期歷史事件的重要發生地,西漢明妃王昭君的出生地,我國古代偉大愛國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的故里,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名勝古跡,極大地豐富了風景區的歷史文化內涵。同時,李白、杜甫、白居易、歐陽修、蘇軾三父子、陸游等歷代名人游峽的足跡和頌峽的詩篇,為風景區增色添彩。長期居住於此的土家族鄉民,至今保留著古樸淳厚的民族飲食、婚喪、宗教、服飾、民居、民慶、禁忌等方面的文化習俗,如摸秋、洗三打喜、掛艾蒿、跳喪、哭嫁等,體現了植根宜昌鄉土、附麗西陵山水、濃抹風土人情、活現巴楚遺風、長於民歌樂舞的鮮明個性。可以說,風景區不僅是畫的長廊,也是神話傳說、傳統文化的長廊。

⑤ 三峽的典故

有點長,慢慢看吧!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長江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它西起四川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長二百零四公里。這里兩岸高峰夾峙,江面狹窄曲折,江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詩中,把峽區風光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我國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經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時酈道元寫的,書中有一段關於三峽的生動敘述:"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元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瞿塘峽為長江三峽之一,西起奉節縣白帝山,東迄巫山縣大溪鎮,總長八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但最為雄偉險峻。難怪古代詩人發出"縱將萬管玲瓏筆,難寫瞿塘兩岸山"的贊嘆。湍急的江流,闖入夔門,在緊逼的峽谷中奔騰咆哮。船駛峽中,真有"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之感。

巫峽西起巫山縣城東面的大寧河口,東迄巴東縣官渡口,綿延四十公里余,包括金盔銀甲峽和巫山十二峰,峽谷特別幽深曲折,是長江橫切巫山主脈背斜而形成的。巫峽又名大峽,以幽深秀麗著稱。整個峽區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綿延不斷,是三峽中最可觀的一段,宛如一條迂迴曲折的畫廊,充滿詩情書意,可以說處處有景,景景相連。特別是巫山十二峰,千姿百態,其中神女峰最高。神女峰宛如一位少女,婷婷玉立於雲霧縹緲之中,時隱時現,給人間留下了許多神奇的傳說。兩岸風景優美,大詩人屈原、李白、杜甫、蘇東坡、陸游等都曾游此留詩。

西陵峽東起香溪口,西至南津關,約長七十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一個,以灘多水急聞名。整個峽區由高山峽谷和險灘礁石組成,峽中有峽,大峽套小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自西而東依次是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燈影峽四個峽區,以及青灘、泄灘、崆嶺灘、腰叉河等險灘。解放後,經過多年的整治,航道已大為改善,從而結束了"三峽千古不夜航"的歷史。

即將建成的三峽大壩水電站正位於西陵峽中部寬敞處,目前工程進展迅速,夜航西陵峽,可見兩岸燈火通明,車水馬龍,施工場面蔚為壯觀。

下行至南津關,見江面豁然開朗,這就是長江三峽的出口。北岸為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宜昌三游洞景區,比鄰氣勢恢宏的長江葛洲壩水電樞紐,共同構成環大壩平湖風景區,使宜昌作為長江三峽旅遊的起點或終點城市,更加具有現實的意義。

在這壯麗的山川之中,曾經閃耀著大溪文化的異彩,誕生過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才女昭君。三國時代,這里曾是吳蜀相爭的戰場。唐宋以來,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范成大、蘇軾、陸游等許多詩聖文豪,在這里寫下了許多千古傳誦的詩章。我們的祖先在這里創造了豐富的文化,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今天我們優秀的人民,將以創造性的勞動,開發三峽,建設三峽,把它裝點得更加美麗多姿!

1.詩

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來又得東川信,欲取春初發梓州。
書報九江聞暫喜,路經三峽想還愁。
瀟湘瘴霧加餐飯,灧預驚波穩泊舟。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歸京
【唐】白居易
水陸四千里,何時歸到秦?
舟辭三峽雨,馬入九衢塵。
有酒留行客,無書寄貴人。
唯憑遠傳語,好在曲江春。

入峽次巴東
【唐】白居易
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
萬里王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
兩片紅旌數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

三峽聞猿
【唐】貫休
歷歷數聲猿,寥寥渡白煙。
應棲多月樹,況是下霜天。
萬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峽聞猿
【唐】慕幽
誰向茲來不恨生,聲聲都是斷腸聲。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獨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廟,蠻煙寒鎖夜郎城。
憑君且聽哀吟好,會待青雲道路平。

上三峽
【唐】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唐】李白
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唐】李白
昔游三峽見巫山,見畫巫山宛相似。疑是天邊十二峰,
飛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蕭瑟如有聲,陽台微茫如有情。
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燦如綺。蒼蒼遠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氛氳。溪花笑日何年發,
江客聽猿幾歲聞。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雲。

夔州歌十絕句之一
【唐】杜甫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夔州險過百牢關。

瞿塘兩崖
【唐】杜甫
三峽傳何處,雙崖壯此門。
入天猶石色,穿水忽雲根。
猱玃須髯古,蛟龍窟宅尊。
羲和冬馭近,愁畏日車翻。

悲秋
【唐】杜甫
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
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
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
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

初至犍為作
【唐】岑參
山色軒檻內,灘聲枕席間。
草生公府靜,花落訟庭閑。
雲雨連三峽,風塵接百蠻。
到來能幾日,不覺鬢毛斑。

聞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唐】杜牧
蜀道下湘渚,客帆應不迷。
江分三峽響,山並九華齊。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歸時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峴山送張去非游巴東
【唐】孟浩然
峴山南郭外,送別每登臨。沙岸江村近,松門山寺深。
一言予有贈,三峽爾將尋。祖席宜城酒,征途雲夢林。
蹉跎遊子意,眷戀故人心。去矣勿淹滯,巴東猿夜吟。

巫峽
【唐】楊炯
三峽七百里,唯言巫峽長。重岩窅不極,疊嶂凌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

送人歸蜀
【唐】張祜
錦城春色溯江源,三峽經過幾夜猿。
紅樹兩厓開霽色,碧岩千仞漲波痕。
蕭蕭暮雨荊王夢,漠漠春煙蜀帝魂。
長怨相如留滯處,富家還憶卓王孫。

送王處士游蜀
【唐】齊己
又掛寒帆向錦川,木蘭舟里過殘年。
自修奼奼爐中物,擬作飄飄水上仙。
三峽浪喧明月夜,萬州山到夕陽天。
來年的有荊南信,回札應緘十色箋。

出峽
【唐】胡皓
巴東三峽盡,曠望九江開。
楚塞雲中出,荊門水上來。
魚龍潛嘯雨,鳧雁動成雷。
南國秋風晚,客思幾悠哉。

送友人歸荊楚
【唐】許渾
調瑟勸離酒,苦諳荊楚門。
竹斑悲帝女,草綠怨王孫。
潮落九疑迥,雨連三峽昏。
同來不同去,迢遞更傷魂。

巫山高
【唐】陳陶
玉峰青雲十二枝,金母和雲賜瑤姬。
花宮磊砢楚宮外,列仙八面星斗垂。
秀色無雙怨三峽,春風幾夢襄王獵。
青鸞不在懶吹簫,斑竹題詩寄江妾。
飄颻絲散巴子天,苔裳玉轡紅霞幡。
歸時白帝掩青瑣,瓊枝草草遺湘煙。

琴曲歌辭·三峽流泉歌
【唐】李季蘭
妾家本住巫山雲,巫山流水常自聞。
玉琴彈出轉寥夐,直似當時夢中聽。
三峽流泉幾千里,一時流入深閨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飛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噴涌含雷風,又似嗚咽流不通。
回湍曲瀨勢將盡,時復滴瀝平沙中。
憶昔阮公為此曲,能使仲容聽不足。
一彈既罷復一彈,願似流泉鎮相續。

峽中即事
【唐】廉氏
清秋三峽此中去,鳴鳥孤猿不可聞。
一道水聲多亂石,四時天色少晴雲。
日暮泛舟溪漵口,那堪夜永思氛氳。

2.詞

念奴嬌
【宋】曹冠
蜀川三峽,有高唐奇觀,神仙幽處。
巨石巉岩臨積水,波浪轟天聲怒。
十二靈峰,雲階月地,中有巫山女。
須臾變化,陽台朝暮雲雨。

堪笑楚國懷襄,分當嚴父子,胡然無度。
幻夢俱迷,應感逢魑魅,虛言冥遇。
仙女恥求媒,況神清直,豈可輕誣污。
逢君之惡,鄙哉宋玉詞賦。

滿江紅
【宋】何師心
一水飛空,揭起珠簾全幅。
不須人卷,不須人軸。
一點不容飛燕入,些而未許游魚宿。
向山頭、款步聽疏音,清如玉。

三峽水,堪人掬。三汲浪,堪龍浴。
更兩邊瀟灑,數竿修竹。
曉倩碧煙為繩束,夜憑新月為鉤曲。
問當年、題品是何人,黃山谷。

⑥ 求有關三峽的詩詞 典故 資料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三峽
酈道元

春冬這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瞿唐峽 清 張問海
峽兩蒙蒙竟日閑
扁舟珍落畫圖間。
便將萬管玲瓏筆,
難寫瞿唐兩岸山。

三峽歌
宋 陸游
十二巫山見九峰,
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雲暮雨渾虛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來又得東川信,欲取春初發梓州。
書報九江聞暫喜,路經三峽想還愁。
瀟湘瘴霧加餐飯,灧預驚波穩泊舟。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歸京
【唐】白居易
水陸四千里,何時歸到秦?
舟辭三峽雨,馬入九衢塵。
有酒留行客,無書寄貴人。
唯憑遠傳語,好在曲江春。

入峽次巴東
【唐】白居易
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
萬里王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
兩片紅旌數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

三峽聞猿
【唐】貫休
歷歷數聲猿,寥寥渡白煙。
應棲多月樹,況是下霜天。
萬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峽聞猿
【唐】慕幽
誰向茲來不恨生,聲聲都是斷腸聲。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獨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廟,蠻煙寒鎖夜郎城。
憑君且聽哀吟好,會待青雲道路平。

上三峽
【唐】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唐】李白
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唐】李白
昔游三峽見巫山,見畫巫山宛相似。疑是天邊十二峰,
飛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蕭瑟如有聲,陽台微茫如有情。
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燦如綺。蒼蒼遠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氛氳。溪花笑日何年發,
江客聽猿幾歲聞。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雲。

夔州歌十絕句之一
【唐】杜甫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夔州險過百牢關。

瞿塘兩崖
【唐】杜甫
三峽傳何處,雙崖壯此門。
入天猶石色,穿水忽雲根。
猱玃須髯古,蛟龍窟宅尊。
羲和冬馭近,愁畏日車翻。

悲秋
【唐】杜甫
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
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
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
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

初至犍為作
【唐】岑參
山色軒檻內,灘聲枕席間。
草生公府靜,花落訟庭閑。
雲雨連三峽,風塵接百蠻。
到來能幾日,不覺鬢毛斑。

聞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唐】杜牧
蜀道下湘渚,客帆應不迷。
江分三峽響,山並九華齊。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歸時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峴山送張去非游巴東
【唐】孟浩然
峴山南郭外,送別每登臨。沙岸江村近,松門山寺深。
一言予有贈,三峽爾將尋。祖席宜城酒,征途雲夢林。
蹉跎遊子意,眷戀故人心。去矣勿淹滯,巴東猿夜吟。

巫峽
【唐】楊炯
三峽七百里,唯言巫峽長。重岩窅不極,疊嶂凌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

送人歸蜀
【唐】張祜
錦城春色溯江源,三峽經過幾夜猿。
紅樹兩厓開霽色,碧岩千仞漲波痕。
蕭蕭暮雨荊王夢,漠漠春煙蜀帝魂。
長怨相如留滯處,富家還憶卓王孫。

送王處士游蜀
【唐】齊己
又掛寒帆向錦川,木蘭舟里過殘年。
自修奼奼爐中物,擬作飄飄水上仙。
三峽浪喧明月夜,萬州山到夕陽天。
來年的有荊南信,回札應緘十色箋。

出峽
【唐】胡皓
巴東三峽盡,曠望九江開。
楚塞雲中出,荊門水上來。
魚龍潛嘯雨,鳧雁動成雷。
南國秋風晚,客思幾悠哉。

送友人歸荊楚
【唐】許渾
調瑟勸離酒,苦諳荊楚門。
竹斑悲帝女,草綠怨王孫。
潮落九疑迥,雨連三峽昏。
同來不同去,迢遞更傷魂。

巫山高
【唐】陳陶
玉峰青雲十二枝,金母和雲賜瑤姬。
花宮磊砢楚宮外,列仙八面星斗垂。
秀色無雙怨三峽,春風幾夢襄王獵。
青鸞不在懶吹簫,斑竹題詩寄江妾。
飄颻絲散巴子天,苔裳玉轡紅霞幡。
歸時白帝掩青瑣,瓊枝草草遺湘煙。

琴曲歌辭·三峽流泉歌
【唐】李季蘭
妾家本住巫山雲,巫山流水常自聞。
玉琴彈出轉寥夐,直似當時夢中聽。
三峽流泉幾千里,一時流入深閨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飛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噴涌含雷風,又似嗚咽流不通。
回湍曲瀨勢將盡,時復滴瀝平沙中。
憶昔阮公為此曲,能使仲容聽不足。
一彈既罷復一彈,願似流泉鎮相續。

峽中即事
【唐】廉氏
清秋三峽此中去,鳴鳥孤猿不可聞。
一道水聲多亂石,四時天色少晴雲。
日暮泛舟溪漵口,那堪夜永思氛氳。

2.詞

念奴嬌
【宋】曹冠
蜀川三峽,有高唐奇觀,神仙幽處。
巨石巉岩臨積水,波浪轟天聲怒。
十二靈峰,雲階月地,中有巫山女。
須臾變化,陽台朝暮雲雨。

堪笑楚國懷襄,分當嚴父子,胡然無度。
幻夢俱迷,應感逢魑魅,虛言冥遇。
仙女恥求媒,況神清直,豈可輕誣污。
逢君之惡,鄙哉宋玉詞賦。

滿江紅
【宋】何師心
一水飛空,揭起珠簾全幅。
不須人卷,不須人軸。
一點不容飛燕入,些而未許游魚宿。
向山頭、款步聽疏音,清如玉。

三峽水,堪人掬。三汲浪,堪龍浴。
更兩邊瀟灑,數竿修竹。
曉倩碧煙為繩束,夜憑新月為鉤曲。
問當年、題品是何人,黃山谷。

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跨奉節、巫山、巴東、秭歸、宜昌五縣市,全長約200公里。

從旅遊角度出發,三峽風景名勝區不僅僅局限於這一范圍,而是包括三大部分,一部分是從四川省忠縣到奉節,這是三峽的前奏;一部分是從奉節到湖北宜昌,這是三峽的主體;而三峽的深處,包括大寧河小三峽、香溪昭君故里和屈原故里則是景區向縱深發展的延伸部分。奉節
古稱夔州,是千百年來文人學士薈萃之地,素有詩城之稱。奉節目前是三峽旅遊區中最大的縣城,保留著大量蜀漢遺跡,城外江邊還有諸葛亮所布的八陣圖遺址。古代所謂「八陣」是指以「天、地、風、雲、龍、虎、鳥、蛇」為名稱的戰斗隊列,這里的八陣圖是諸葛亮「磊石為陣」推演兵法之地。
白帝城
坐落在紫色的白帝山上,原名紫陽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西漢末年,公孫述據蜀為王,築城自衛,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氣,猶如白龍飛升,公孫述藉此稱白帝,改城名為白帝城。三國時,相傳劉備不聽諸葛亮的勸告,親自率兵征伐東吳,為義弟關羽、張飛報仇,不料被東吳大將陸遜殺得大敗而回。劉備退到白帝城,無顏回見群臣,於是在白帝城修了永安宮安居,不久郁悶而死。臨死前劉備把政權和兒子劉禪託付給丞相諸葛亮,史稱「劉備託孤」。現白帝城內的白帝廟中塑有劉備託孤的彩色群像,其藝術再現了當時劉備託孤之情景。
瞿塘峽
出白帝城登船東行就來到以「雄」著稱的瞿塘峽。瞿塘峽長約8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峽。峽口處江面寬不到百米,兩岸懸崖峭壁如同刀劈,雲天一線,水急浪高,山勢險峻,山岩上有「夔門天下雄」五個大字,沿江而下可觀粉壁牆、孟良梯、鳳凰飲泉、倒吊和尚、犀牛望月等奇景。其中粉壁牆上布滿了歷代碑刻,篆、隸、楷、

行俱全,儼如一面掛滿書法墨寶的廳堂之壁,所以有人給它取了個文雅的名字,叫「粉壁堂」。

巫峽
出了瞿塘峽,經過25公里的大寧河寬谷就來到了幽深秀麗的巫峽。巫峽西起巫山縣的大寧河口,東到湖北省的官渡口,全長約40公里。峽中兩岸青山連綿,群峰如屏,江流曲折,幽深秀麗,宛如一條天然畫廊。峽兩岸為巫山十二峰,江北由西向東依次為登龍、聖泉、朝雲、神女、松巒、集仙六峰;江南為凈壇、起雲、飛鳳、上升、翠屏、聚鶴六峰。但在江上只能看到九座山峰,其中南岸的凈壇、起雲、上升三峰要在長江支流青石溪上才能看到。在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為俏麗,也最有名,人們把她看作巫山的象徵。在十二峰最東的集仙峰臨江絕壁上,刻有六個蒼勁大字--重崖疊嶂巫峰,傳為諸葛亮所書,故稱孔明碑。

船過巴東不遠就到了香溪,在那綠水悠悠的香溪之濱,歷史上曾出現過兩位著名人物:一位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一位是漢代的王昭君。屈原故鄉就在秭歸東平里村,今秭歸縣城東二三公里處的江邊建有屈原祠,城東門外有屈原故里牌坊和三閭大夫屈原故里的石碑。屈原是一個正直、無私、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憂國憂民,留下了<<離騷>>等光輝詩篇,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香溪上游興山縣的寶坪村是漢明妃王昭君的故鄉,近年,這里修復了她的故宅,宅門外聳立著由內蒙古送來的漢白玉昭君雕像,寄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見識高」之意。

西陵峽
西陵峽西起秭歸縣香溪口,東止宜昌市南津關,全長約76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以險峻聞名於世。峽內有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黃貓峽、燈影峽、青灘、泄灘、崆嶺灘等名峽險灘和黃陵廟、三游洞、陸游泉等古跡。峽中險峰夾江壁立,峻嶺懸崖橫空;奇石嶙峋,銀瀑飛瀉,古木森然,水勢湍急,浪濤洶涌,景象萬千。但很多礁石險灘業已得到整治,驚險萬狀的「崆嶺灘」、「鬼見愁」、「鬼門關」已成為歷史陳跡。西陵峽中的兵書寶劍峽位於香溪東1.5公里、長江北岸的陡壁峭岩上,岩上石隙中有物迭置其間,狀若書卷,名曰「兵書」,其右下方有條形岩石凸起,宛如巨劍直插激流,名曰「寶劍」。「兵書」實為巴人岩棺葬之遺跡。從兵書寶劍峽向東過新灘不遠,江北有岩壁,上有兩塊重疊下垂的赭黃色岩石,一塊形似牛肝,一塊形似馬肺,故名牛肝馬肺峽。蓮陀至南津關間有燈影峽及黃貓峽。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緻不凡,可謂「無峰非峭壁,有水盡飛泉」。西陵峽南岸的馬牙山上有四塊奇石,很象<<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悟空探路,八戒牽馬,唐僧合十,沙僧挑經,姿態酷肖。每當落霞晚照,從峽中遠望,極似燈影戲中人物,故名燈影峽。黃貓峽一帶,山形如黃貓蜷伏,風光綺麗。

長江第一壩
為了進一步開發長江水利資源,國家即將在宜昌市三斗坪建造超巨型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大壩建成後,水位將上升100米,高峽出平湖。據統計,在三峽庫區內,被淹沒的有國家級保護文物一處,即白鶴梁(是古代的一部珍貴的千年水文資料),省級保護文物5處,縣級重點保護文物10餘處,屆時四川省豐都的鬼城將成為鬼島,石寶寨將成為江中樓閣,張飛廟將被遷,奉節將全淹,白帝城將成為孤島。從峽谷景觀來看,夔門雄風大失,巫山朝雲暮雨有無變化尚難預測,西陵峽則成風平浪靜。然而事物總是一分為二,有失必有得,如三峽大壩建成後其雄偉壯觀的大壩長達2000米,猶如一座橫跨長江上的「水上長城」,這必將成為吸引中外遊人的新景觀。另外,長江兩岸眾多支流風光奇特,過去由於山水阻塞「藏在深閨人未識」,水位抬高後定會開發出更多新奇異常的景點。再有,水位抬高,長江兩岸溝壑進水,此時可望出現很多水上蓬萊,從而造就出第二個景色秀麗的千島湖。因此今日的長江三峽與明天的長江三峽將有雄秀之別,今日的雄姿即將與諸位告別,所以要游三峽請諸君早行。

⑦ 三峽 歷史典故

有關三峽的詩詞
1.詩
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來又得東川信,欲取春初發梓州。
書報九江聞暫喜,路經三峽想還愁。
瀟湘瘴霧加餐飯,灧預驚波穩泊舟。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歸京
【唐】白居易
水陸四千里,何時歸到秦?
舟辭三峽雨,馬入九衢塵。
有酒留行客,無書寄貴人。
唯憑遠傳語,好在曲江春。
入峽次巴東
【唐】白居易
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
萬里王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
兩片紅旌數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
三峽聞猿
【唐】貫休
歷歷數聲猿,寥寥渡白煙。
應棲多月樹,況是下霜天。
萬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峽聞猿
【唐】慕幽
誰向茲來不恨生,聲聲都是斷腸聲。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獨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廟,蠻煙寒鎖夜郎城。
憑君且聽哀吟好,會待青雲道路平。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上三峽
【唐】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唐】李白
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唐】李白
昔游三峽見巫山,見畫巫山宛相似。疑是天邊十二峰,
飛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蕭瑟如有聲,陽台微茫如有情。
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燦如綺。蒼蒼遠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氛氳。溪花笑日何年發,
江客聽猿幾歲聞。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雲。
夔州歌十絕句之一
【唐】杜甫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夔州險過百牢關。
瞿塘兩崖
【唐】杜甫
三峽傳何處,雙崖壯此門。
入天猶石色,穿水忽雲根。
猱玃須髯古,蛟龍窟宅尊。
羲和冬馭近,愁畏日車翻。
悲秋
【唐】杜甫
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
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
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
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初至犍為作
【唐】岑參
山色軒檻內,灘聲枕席間。
草生公府靜,花落訟庭閑。
雲雨連三峽,風塵接百蠻。
到來能幾日,不覺鬢毛斑。
聞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唐】杜牧
蜀道下湘渚,客帆應不迷。
江分三峽響,山並九華齊。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歸時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峴山送張去非游巴東
【唐】孟浩然
峴山南郭外,送別每登臨。沙岸江村近,松門山寺深。
一言予有贈,三峽爾將尋。祖席宜城酒,征途雲夢林。
蹉跎遊子意,眷戀故人心。去矣勿淹滯,巴東猿夜吟。
峽巫
【唐】楊炯
三峽七百里,唯言巫峽長。重岩窅不極,疊嶂凌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
送人歸蜀
【唐】張祜
錦城春色溯江源,三峽經過幾夜猿。
紅樹兩厓開霽色,碧岩千仞漲波痕。
蕭蕭暮雨荊王夢,漠漠春煙蜀帝魂。
長怨相如留滯處,富家還憶卓王孫。
送王處士游蜀
【唐】齊己
又掛寒帆向錦川,木蘭舟里過殘年。
自修奼奼爐中物,擬作飄飄水上仙。
三峽浪喧明月夜,萬州山到夕陽天。
來年的有荊南信,回札應緘十色箋。
出峽
【唐】胡皓
巴東三峽盡,曠望九江開。
楚塞雲中出,荊門水上來。
魚龍潛嘯雨,鳧雁動成雷。
南國秋風晚,客思幾悠哉。
送友人歸荊楚
【唐】許渾
調瑟勸離酒,苦諳荊楚門。
竹斑悲帝女,草綠怨王孫。
潮落九疑迥,雨連三峽昏。
同來不同去,迢遞更傷魂。
巫山高
【唐】陳陶
玉峰青雲十二枝,金母和雲賜瑤姬。
花宮磊砢楚宮外,列仙八面星斗垂。
秀色無雙怨三峽,春風幾夢襄王獵。
青鸞不在懶吹簫,斑竹題詩寄江妾。
飄颻絲散巴子天,苔裳玉轡紅霞幡。
歸時白帝掩青瑣,瓊枝草草遺湘煙。
琴曲歌辭·三峽流泉歌
【唐】李季蘭
妾家本住巫山雲,巫山流水常自聞。
玉琴彈出轉寥夐,直似當時夢中聽。
三峽流泉幾千里,一時流入深閨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飛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噴涌含雷風,又似嗚咽流不通。
回湍曲瀨勢將盡,時復滴瀝平沙中。
憶昔阮公為此曲,能使仲容聽不足。
一彈既罷復一彈,願似流泉鎮相續。
峽中即事
【唐】廉氏
清秋三峽此中去,鳴鳥孤猿不可聞。
一道水聲多亂石,四時天色少晴雲。
日暮泛舟溪漵口,那堪夜永思氛氳。
2.詞
念奴嬌
【宋】曹冠
蜀川三峽,有高唐奇觀,神仙幽處。
巨石巉岩臨積水,波浪轟天聲怒。
十二靈峰,雲階月地,中有巫山女。
須臾變化,陽台朝暮雲雨。
堪笑楚國懷襄,分當嚴父子,胡然無度。
幻夢俱迷,應感逢魑魅,虛言冥遇。
仙女恥求媒,況神清直,豈可輕誣污。
逢君之惡,鄙哉宋玉詞賦。
滿江紅
【宋】何師心
一水飛空,揭起珠簾全幅。
不須人卷,不須人軸。
一點不容飛燕入,些而未許游魚宿。
向山頭、款步聽疏音,清如玉。
三峽水,堪人掬。三汲浪,堪龍浴。
更兩邊瀟灑,數竿修竹。
曉倩碧煙為繩束,夜憑新月為鉤曲。
問當年、題品是何人,黃山谷。
水調歌頭·游泳
毛澤東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關於酈道元的《三峽》
已節選入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八年級上冊 第二十六課
語文出版社:《語文》七年級上冊 第二十八課
第26課 三峽《三峽》—酈道元
選自《水經註疏》(科學出版社1955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在長江上游的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
【原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quē)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 ī )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sù)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讞(yǎn )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zhǔ)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cháng又讀作shang)」

【翻譯】

在七百里長的三峽,兩岸群山連綿,完全沒有空缺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岩峰像屏障一樣,遮蓋住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隻都被阻隔斷了。如有皇帝的命令急於傳達,有時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大約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長風,也不如它行得快啊!
到了春冬的季節,白色的急流迴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古柏,懸掛著的泉水和瀑布,從它們中間飛瀉沖盪下來。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茂,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樹林山澗一片寂靜。經常有站在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在叫,叫聲連續不斷,聲調非常凄涼,空盪的山谷里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漁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註解:
【三峽】: 選自《水經註疏》。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酈道元(466或472—527),范陽涿(zhuō)縣(現在屬河北)人,北魏地理學家。好學博覽,留心水道等地理現象,撰《水經注》。其書名為注釋《水經》,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址、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七百里】:約合現在二百公里。
【自】:這里有「在」的意思。
【兩岸連山,略無闕(quē)處】: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沒有中斷的地方。略無,毫無。闕,通「缺」。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這里指太陽。
【襄】:上。
【沿】:順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白帝】:在現在重慶奉節東。
【江陵】:即現在湖北江陵。
【奔】:這里指飛奔的馬。
【疾(jí)】:快。
【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
【回清】:迴旋的清波。
【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
【飛漱(shù)】:飛瀉沖盪。
【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剛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屬(zhǔ)引】:接連不斷。屬:連接。引,延長。
【巴東】現在重慶東部雲陽、奉節、巫山一帶。

神女峰的傳說:

神女峰,又叫望霞峰。位於巫山縣城東約15公里處的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於青峰雲霞之中,宛若一個亭亭玉立、美麗動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巒上主雲霄,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泰、華、衡、廬皆無此奇」之說。每當雲煙繚繞峰頂,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紗似的,更顯脈脈含情,嫵媚動人。每天第一個迎來燦爛的朝霞,又最後一個送走絢麗的晚霞,故名「望霞峰」。

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瑤池宮里住著西王母的第二十三個女兒,名叫瑤姬。她聰慧美麗,心地善良,活潑開朗,耐不住宮中的寂寞生活。八月十五這一天,她邀了她身邊的十一姐妹,騰雲駕霧,遨遊四方。當她們來到巫山時,只見十二條惡龍興風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圍困其間。瑤姬敬佩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精神,決定助他治水。便送給大禹一本《上清寶經》的治水天書,瑤姬還沒有來得及告訴大禹如何破譯這部天書,就被西王母派來的天兵捉拿回宮。十二仙女早就厭倦仙宮生活,她們掙脫神鏈,重返人間,幫助大禹疏通了峽道,解除了水患。從此,瑤姬愛上了三峽,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間,為船民除水妖,為樵夫驅虎豹,為農夫布雲雨......姐妹十二忘記了回宮的事,久而久之,她們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絕美的峰巒聳立在巫峽兩岸。瑤姬是十二仙女的傑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個迎來朝霞,便贏得了「望霞峰」的美名。

三國時期,劉備攻打東吳失敗後,也是以三峽為屏障,退守白帝城。值得讓人思索的是,劉備在奉節一住就是幾個月。他不僅不急於回成都,而是將這里的魚復縣改名為永安縣,追謚甘夫人為皇思夫人。病重期間,把諸葛亮從成都召來,將家事、國事一並託付給他。這就是在史學上頗有影響的"白帝城託孤"。白帝城託孤的人文意義遠遠超過了事件本身。雖然有的學者對劉備的託孤舉動有所非議,但大多數人認為,劉備是真誠的,其"託孤"行為在封建世襲時代難能可貴。在"託孤"事件中,諸葛亮的更讓世人敬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形象成為萬代楷模。奉節縣名的來歷也與"託孤"有關。後來,奉節的兩道古城門被命名為"依斗門"和"開濟門",使奉節縣的城市文化意蘊更為深遂和具有靚麗的色彩。諸葛亮在奉節留下的八陣圖遺址也是閃爍中國古代軍事藝術的一處重要遺存。八陣圖雖然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被運用,但諸葛亮讓它與古老的《易經》相結合,閃爍出神秘的光彩。目前,全國的八陣圖遺址的地方屈指可數,而奉節縣的八陣圖不僅最有名氣,而且最顯得真實可靠和富有傳奇色彩。

⑧ 游三峽 文中提到了哪幾個典故

張獻忠征抄戰、李白、李白成觀星,大禹與巫山神女開鑿三峽大禹疏浚三峽;
歷史故事題材在三峽相當廣泛、杜甫、劉皇叔託孤、周敦頤、白居易、諸葛亮設陣,以及酈道元、劉禹錫、王十朋等詩墨客的軼聞趣事、陸游、黃庭堅,諸如公孫述稱帝
三峽有哪些故事和歷史

⑨ 與三峽有關的傳說故事

1.神女峰

在距巫山縣城東約15公里處的大江北岸,有一個巨石立於青峰雲霧之間,遠遠望去,宛如美麗動人的少女,這就是神女峰。

傳說,在大禹治水的時代,有一位名為瑤姬的神女,住在瑤池宮里,她心地善良、活潑開朗,一日她與十一位姐妹偷偷一同下界四處遊玩,當她們行至巫山時,發現正在治水的大禹被十二條興風作浪的惡龍困在洪水之中。

瑤姬知曉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事跡後,很受觸動,決定幫他治水,送了他一本治水天書,然而瑤姬還沒告訴大禹如何破解天書就被天兵捉拿回宮。十二位仙女早就對天界生活感到厭倦,於是掙脫鎖鏈,回到人間幫助大禹治水。

這之後,瑤姬被三峽所吸引,在巫山群峰間奔波,為船民除水患,為樵夫驅虎豹,為農夫布雲雨……久而久之,十二位神女便留在了人間,最終化為了十二座秀美的山峰在巫峽兩岸。瑤姬所立山峰位置最高,最明顯,今天一般所說的神女峰便是指的這一座。

關於神女峰的傳說實際上有著不同的版本,但故事情節大致相同,可以看出古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


2.大禹疏浚三峽

大禹治水可以說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了,相傳在五六千年以前,神州大地發生了一次嚴重的水災,大地被洪水淹沒,成了一片汪洋,人們只能棲身在山洞中,或者結巢於樹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時原始部落的首領堯派了鯀去治理洪水,鯀採用了堵塞洪水的方式,結果只能紓解一時,水越積越高,沖破堤口,洪水又再泛濫。舜繼承堯的位置後,改派了鯀的兒子禹去治理洪水,禹總結了父親的經驗,使用了疏通河道的辦法。

傳說他帶領民眾先疏導岷江,在鑿開金堂峽口,分岷江水入沱江,減少進入成都平原的洪水,之後禹順江下到江州(今重慶市)一帶,娶妻塗山氏,生子啟。

禹下到三峽後便開始了疏浚三峽,他鑿開巫山使被阻擋的長江之水能夠順暢流淌,又開鑿了瞿塘峽和西陵峽,終於讓長江通過三峽注入大海。在大禹疏浚三峽的傳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人們不畏艱險,堅信人定勝天的優秀精神。

3.花椒姑娘

這個故事依舊和大禹治水有關,在治水的大軍中,有一個帶著小孫女一路的老郎中,小姑娘聰明過人,花容月貌,名字就叫做花椒,老郎中給治水工人和當地百姓治病,她也跟著四處奔波。

當時大禹治好了水患,正要離開,當地卻爆發了眼病,生眼疾的人陸續不斷,花椒不忍心離開,便跟爺爺提出要留在三峽,爺爺放心不下,沒有同意,花椒找到大禹說情,大禹被她的善良感動,但還是先考校她的醫術,花椒全都對答如流,甚至獨立醫好了一個人的眼病。

這樣,爺爺才同意她留下。花椒在三峽背著小葯箱四處出診,但這一帶土地潮濕,濕熱型眼病泛濫,花椒心急如焚,又分身乏術,就發動大家找一種開白花,結小子,味麻性烈的葯物來治療,人們為了預防眼病將這個樹苗移栽到房前屋後。

在三餐菜餚中加入一些小紅籽兒,日久天長,就稱為了一味菜餚調料。後人為了紀念花椒姑娘,便將這個小紅籽兒稱為花椒。花椒姑娘的傳說讓人感受到了對美好品行的一種贊美。

4.瑤姬

瑤姬女神與楚王的一段韻事,是三峽女神系列中最為閃光的篇章。據宋玉《高唐賦》描述,楚王游高唐時晝寢,夢中看到一位美麗的少女來到他的卧室,對他十分溫存也十分主動。說

「我是巫山之女。聽說您來游高唐,所以就趕過來,想陪您一起睡眠。」楚王當然當仁不讓,巔彎倒風,度過了一段刻骨銘心美好的時光。

臨走時少女又告訴他:「我住在巫山南面靠山頂的個平台上,早晨是變幻多姿的朝霞,傍晚是隨風飄灑的細雨。早早晚晚,都在那個平台附近。」第二天早上楚王專門去看,果然看到了異常溫柔縫繼的早雲。

為了表示對神女的紀念,下令在那個平台上立了一座廟,號日「朝雲」。宋玉又在《神女賦》里,極盡其能事地對瑤姬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說那個時代的西施和毛牆與之相比,不過是面黃肌瘦的女子罷了。

宋玉這兩賦開我國美女神賦之先河,對後世之影響深遠,曹植因「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作《洛神賦》就是一例。瑤姬不僅是三峽地區盛傳的女神,在全國也有極大的影響,並創造了我國文學上可稱經典的「雲雨意象」。

5.塗山氏

塗山氏與大禹的故事大致是這樣的:帝殺了治水不力的水利部長鯀以後,封穌的兒子禹擔任水利部長,繼續治水。禹東奔西走,在治理三峽時,遇見塗山氏並娶之為妻。禹治水歷時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

塗山氏日日夜夜獨守空房,每到月出就情不自禁地思念「身九尺二寸長」的禹,唱出了情歌「候人兮!」。據《呂氏春秋音初篇》記載,塗山氏所唱「候人兮猗」,是有史可稽的中國第一首情詩,是漢語愛情詩的開音之作。

後來有一天,塗山氏給禹送飯,看見禹化身為熊,十分羞慚,遂化為石頭,禹向此石索要兒子,石頭裂開,裡面有一個嬰兒就是禹的兒子啟。

在三峽區域的傳說卻完全是另外一種樣子的。禹在三峽藉助包括黃牛在內的諸神,疏鑿半通不通的峽江,開啟中華民族治理三峽的偉大工程,來自重慶(江州)的美少女塗山氏深為感動,產生了情愫。

屈原《天問》記載:「焉得彼塗山女,而通之於台桑?」據聞一多、林庚、劉不朽等大家的意見,「通」就是「私通」,與三峽區域的傳說相一致。台桑,是一片長有茂密柔林的坪台,禹與塗山氏在那裡幽會。禹白天要工作,塗山氏比較寂寞,就唱出了那首《候人》歌。

其實,幾千年來三峽地區就是這樣流傳的,偉大屈原還寫在了自己的詩里。

⑩ 有關三峽名勝的典故

長江三峽以其險峻的地形、綺麗的風光、磅礴的氣勢和眾多的名勝古跡稱著於世,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是我國的旅遊熱點。

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跨奉節、巫山、巴東、秭歸、宜昌五縣市,全長約200公里。

從旅遊角度出發,三峽風景名勝區不僅僅局限於這一范圍,而是包括三大部分,一部分是從四川省忠縣到奉節,這是三峽的前奏;一部分是從奉節到湖北宜昌,這是三峽的主體;而三峽的深處,包括大寧河小三峽、香溪昭君故里和屈原故里則是景區向縱深發展的延伸部分。奉節
古稱夔州,是千百年來文人學士薈萃之地,素有詩城之稱。奉節目前是三峽旅遊區中最大的縣城,保留著大量蜀漢遺跡,城外江邊還有諸葛亮所布的八陣圖遺址。古代所謂「八陣」是指以「天、地、風、雲、龍、虎、鳥、蛇」為名稱的戰斗隊列,這里的八陣圖是諸葛亮「磊石為陣」推演兵法之地。
白帝城
坐落在紫色的白帝山上,原名紫陽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西漢末年,公孫述據蜀為王,築城自衛,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氣,猶如白龍飛升,公孫述藉此稱白帝,改城名為白帝城。三國時,相傳劉備不聽諸葛亮的勸告,親自率兵征伐東吳,為義弟關羽、張飛報仇,不料被東吳大將陸遜殺得大敗而回。劉備退到白帝城,無顏回見群臣,於是在白帝城修了永安宮安居,不久郁悶而死。臨死前劉備把政權和兒子劉禪託付給丞相諸葛亮,史稱「劉備託孤」。現白帝城內的白帝廟中塑有劉備託孤的彩色群像,其藝術再現了當時劉備託孤之情景。
瞿塘峽
出白帝城登船東行就來到以「雄」著稱的瞿塘峽。瞿塘峽長約8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峽。峽口處江面寬不到百米,兩岸懸崖峭壁如同刀劈,雲天一線,水急浪高,山勢險峻,山岩上有「夔門天下雄」五個大字,沿江而下可觀粉壁牆、孟良梯、鳳凰飲泉、倒吊和尚、犀牛望月等奇景。其中粉壁牆上布滿了歷代碑刻,篆、隸、楷、

行俱全,儼如一面掛滿書法墨寶的廳堂之壁,所以有人給它取了個文雅的名字,叫「粉壁堂」。

巫峽
出了瞿塘峽,經過25公里的大寧河寬谷就來到了幽深秀麗的巫峽。巫峽西起巫山縣的大寧河口,東到湖北省的官渡口,全長約40公里。峽中兩岸青山連綿,群峰如屏,江流曲折,幽深秀麗,宛如一條天然畫廊。峽兩岸為巫山十二峰,江北由西向東依次為登龍、聖泉、朝雲、神女、松巒、集仙六峰;江南為凈壇、起雲、飛鳳、上升、翠屏、聚鶴六峰。但在江上只能看到九座山峰,其中南岸的凈壇、起雲、上升三峰要在長江支流青石溪上才能看到。在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為俏麗,也最有名,人們把她看作巫山的象徵。在十二峰最東的集仙峰臨江絕壁上,刻有六個蒼勁大字--重崖疊嶂巫峰,傳為諸葛亮所書,故稱孔明碑。

船過巴東不遠就到了香溪,在那綠水悠悠的香溪之濱,歷史上曾出現過兩位著名人物:一位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一位是漢代的王昭君。屈原故鄉就在秭歸東平里村,今秭歸縣城東二三公里處的江邊建有屈原祠,城東門外有屈原故里牌坊和三閭大夫屈原故里的石碑。屈原是一個正直、無私、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憂國憂民,留下了<<離騷>>等光輝詩篇,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香溪上游興山縣的寶坪村是漢明妃王昭君的故鄉,近年,這里修復了她的故宅,宅門外聳立著由內蒙古送來的漢白玉昭君雕像,寄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見識高」之意。

西陵峽
西陵峽西起秭歸縣香溪口,東止宜昌市南津關,全長約76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以險峻聞名於世。峽內有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黃貓峽、燈影峽、青灘、泄灘、崆嶺灘等名峽險灘和黃陵廟、三游洞、陸游泉等古跡。峽中險峰夾江壁立,峻嶺懸崖橫空;奇石嶙峋,銀瀑飛瀉,古木森然,水勢湍急,浪濤洶涌,景象萬千。但很多礁石險灘業已得到整治,驚險萬狀的「崆嶺灘」、「鬼見愁」、「鬼門關」已成為歷史陳跡。西陵峽中的兵書寶劍峽位於香溪東1.5公里、長江北岸的陡壁峭岩上,岩上石隙中有物迭置其間,狀若書卷,名曰「兵書」,其右下方有條形岩石凸起,宛如巨劍直插激流,名曰「寶劍」。「兵書」實為巴人岩棺葬之遺跡。從兵書寶劍峽向東過新灘不遠,江北有岩壁,上有兩塊重疊下垂的赭黃色岩石,一塊形似牛肝,一塊形似馬肺,故名牛肝馬肺峽。蓮陀至南津關間有燈影峽及黃貓峽。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緻不凡,可謂「無峰非峭壁,有水盡飛泉」。西陵峽南岸的馬牙山上有四塊奇石,很象<<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悟空探路,八戒牽馬,唐僧合十,沙僧挑經,姿態酷肖。每當落霞晚照,從峽中遠望,極似燈影戲中人物,故名燈影峽。黃貓峽一帶,山形如黃貓蜷伏,風光綺麗。

長江第一壩
為了進一步開發長江水利資源,國家即將在宜昌市三斗坪建造超巨型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大壩建成後,水位將上升100米,高峽出平湖。據統計,在三峽庫區內,被淹沒的有國家級保護文物一處,即白鶴梁(是古代的一部珍貴的千年水文資料),省級保護文物5處,縣級重點保護文物10餘處,屆時四川省豐都的鬼城將成為鬼島,石寶寨將成為江中樓閣,張飛廟將被遷,奉節將全淹,白帝城將成為孤島。從峽谷景觀來看,夔門雄風大失,巫山朝雲暮雨有無變化尚難預測,西陵峽則成風平浪靜。然而事物總是一分為二,有失必有得,如三峽大壩建成後其雄偉壯觀的大壩長達2000米,猶如一座橫跨長江上的「水上長城」,這必將成為吸引中外遊人的新景觀。另外,長江兩岸眾多支流風光奇特,過去由於山水阻塞「藏在深閨人未識」,水位抬高後定會開發出更多新奇異常的景點。再有,水位抬高,長江兩岸溝壑進水,此時可望出現很多水上蓬萊,從而造就出第二個景色秀麗的千島湖。因此今日的長江三峽與明天的長江三峽將有雄秀之別,今日的雄姿即將與諸位告別,所以要游三峽請諸君早行。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6090309525.html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