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黃梅縣典故

黃梅縣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02 21:10:03

① 姓氏倒著寫有沒有典故

姓氏倒著寫有典故。
岳飛抗金率兵駐湖北武昌鄂州城,史稱岳鄂王。岳飛遇害後版,其第四子岳震、權第五子岳霆避難在此,子孫居黃梅縣者,多數改姓鄂為氏。岳霆後裔從湖北黃梅經江西、山東輾轉到安徽渦陽縣馬店鄉岳(ya)庄其姓岳的岳字反過來寫,山字在上,丘在下,讀ya。
岳飛長子岳雲,岳雲子岳申。當年保姆帶著岳申逃難,流落山東定陶縣臘真寺至今,其一部分後裔遷入煙台岳(讀ya)家樓。威海境內20餘處岳姓居民,其中大部分曾改姓雅,事過境遷,又改回岳姓,字改回來,但部分讀音至今還保留下來。凡是讀ya的岳姓均為南宋民族英雄岳飛之後。這個ya字的寫法就是把岳字倒著寫,熟悉的人都知道讀丫,不熟悉的人讀岳,這個字在頭幾年才被新華字典收入其內。

② 周瑜所說的舒縣是如今哪個地方他與小喬的婚姻是自願還是另有典故

古舒縣即今廬江縣,有史實可考舒即廬江郡舒縣。舒縣,縣名,考其舒縣,即今安徽省廬江縣,其佐證有三:
其一
舒,源於古舒國,古舒國沿革為廬江(郡)舒縣。
據《安徽省志》,遠古時期,廬江縣境內住著蠻夷民族。夏、商、周時期,為古舒國地(都今廬江縣陳埠鄉城池埂,以下簡稱「城池埂」),現今安徽廬江縣西南12公里的城池埂,大城坂遺址尚存。古舒國據《春秋》僖公三年(前657年)「徐人滅舒」。註:「舒國,即今廬江(郡)舒縣」。春秋戰國時期,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左傳》、《史記.伍子胥列傳》,舒國是郡舒中的人國,後來廢舒為邑,屬於楚國。秦王政,十四年(前223年),楚亡,舒邑屬九注郡,漢置廬江郡舒縣。
其二
漢設舒縣,廬江郡、舒縣同治。
根據《安徽省志·建罟沿革志》記載:西漢高祖十一年(前196)七月,九江郡屬漢,境內設舒縣(治今廬江縣城池埂),地名大城坂,今遺址城牆依稀可見,30米護城河尚存。元獰二年(前121年)七月,撤銷江南廬江郡,在江北以原衡山郡東部與九江郡南部地區並,組建新廬江郡(治舒縣)。此時廬江郡領12個縣,除境外黃山、黃梅縣外,在今安徽境內設10個縣,它們分別是:舒縣(治今廬江縣陳埠鄉城池村城池埂)、龍舒縣、(治今舒城縣龍河口)、皖縣(治今潛山縣桐城鎮)、湖陵邑(治今太湖縣東)、松滋縣(治今宿松柳溪鄉,古名仙田)、潛縣(治今霍山縣南嶽鄉上元街村)、襄安縣[治今無為襄安鎮(後王莽改為廬江亭)]、臨湖縣(治今無為百勝鄉臨湖圩山臨壁村)、樅陽縣(治今樅陽縣城南下樅陽鎮)、居巢縣(治今巢湖市區東北)。
王莽建立新朝,改舒縣為昆鄉。
其三
東漢復名舒縣(仍治今廬江縣城池埂),屬揚州廬江郡(治舒縣),堂和二年(88年),和帝即位,復撤銷六安國,並入廬江郡(治舒),在今安徽境內10個縣、侯國。它們分別是:舒縣(治今廬江縣陳埠鄉城池村城池埂)、皖縣(治今潛山縣城梅城鎮)、居巢侯國(治今巢湖市區東北)、臨湖侯國(治今無為縣湖壠百勝鄉臨壁村)、龍舒侯國(治今舒城縣龍河口)、六安侯國(治今六安市區北西漢故址)、安風侯國(治今霍邱縣邵崗鄉許集村)、陽泉侯國(治今霍邱縣臨水鎮)、襄安縣(治今無為縣襄安鎮)、潛縣(治今霍山縣南嶽鄉上元街村)。
東漢末年,漢獻帝建安四年(199年),廬江郡治遷皖城(今潛山縣梅城鎮),改六縣為六安縣。建安十九年(214年),吳撥皖城,廬江郡一分為二,吳廬江郡仍治舒(今廬江縣城池埂、大城坂),魏廬江郡陽泉(今霍邱臨水鎮)。
魏咸熙二年(220年)十月,晉代魏,恢復舒縣,改治今舒城縣城關鎮,為廬江郡治所。此後,所經兩晉,南北朝,近320餘年,戰亂頻繁,朝代更替,疆土區域變異,廬江郡時廢時宜,舒縣時並時析,郡治亦不斷變遷,南朝梁廢入廬江縣。只有舒縣(今廬江縣)有「昆鄉」、「崑山」、「礬場」,而龍舒縣(今舒城縣)是沒有此地名的。

③ 望江縣有什麼傳說

李白游歷望江太陽山的傳說

詩仙李白一生喜好游覽觀賞名山勝水,其芳蹤仙跡遍布華夏神州大地。

而地處皖西南邊陲的望江縣(古稱雷陽)境內的太陽山(今屬涼泉鄉,又稱「值雪山」),便曾經有幸留下了李白的不朽的足跡。

據明代《一統志》記載:「值雪山(即「太陽山」)在安慶府望江縣西北十八里外,上有平崗,相傳唐朝李白游此山值雪,故名」。

由此可以證明:當年,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巡遊至皖西南時,曾一度慕名到古雷陽境內登覽游太陽山。

最奇巧的是李白游覽觀賞古雷陽太陽山的那天,正值沿江一帶,天降大雪,使得太陽山也同整個的皖西南大地一樣,呈現出一派冰雕玉砌、銀妝素裹、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壯美影色。

是日之夜,詩聖李白便投宿借住在太陽山中的一庄戶人家的農舍里與主人圍爐而坐,把盞小斟,飲酒吟詩,共話桑麻……隨後,又因為大雪所阻,加上好客的主人家一再盛情挽留,於是李白便在太陽山中的這戶農戶家中逗留客住了多日,其時,詩聖李白每天都坐在避風向陽的山坡上,讀書吟詩,觀賞雪景,遠眺山川……

後來,當地的人民為永久紀念和緬懷詩聖李白,便在李白游歷、逗留太陽山期間,曾每天讀書吟詩的地方,特地建蓋起一座「太白書堂」,並將其作為當地的書塾學堂」,專供太陽山一帶的農家子弟們在此破蒙讀書,開啟民智與教化民眾……其外,還將「太陽山」改名為「值雪山」並載入史冊。當年的「太白書堂」。

後不知毀於何朝何代已無從查考。

今殘跡遺址尚存,隨著當地歷史人文和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重建修復「太白書堂」善舉一定會盡快變成現實。

「值雪山太白書堂」古今名揚大江南北。如《江南通志》中亦載:

「太白書堂,在安慶府望江縣,唐李白為避安史之亂,曾於此讀書,遺址尚存」。

自唐以降,遠近眾多的騷人墨客皆紛紛來此尋蹤覓跡,洗吊緬懷李白的詩魂,並留下許多感懷的詩文。

其中流傳甚廣的是清代鄧義的《太白台在邑值雪山》一詩,詩文曰:

「昔年避世隱書台,遺址於今沒蒿萊,古樹半林斜日桂,春風幾度野花開。

神隨鯨去何曾見,月照詩魂不再來。白山青山今猶在,登臨空惜謫仙才」。

昔年「太白書堂」無處覓,唯有巍巍太陽山依舊在……
望江縣歷史沿革

一、沿 革

據汪洋遺址出土文物考證,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縣境內就有人類活動。

夏、商屬揚州地域,西周時屬舒國,春秋時前屬吳,後屬越,秦時屬九江郡,西漢時屬淮南國,東漢、三國、西晉時均屬廬江郡。

東晉隆安至元興年間(397—404)置大雷戍。義熙元年(405)始設新冶縣,屬豫州晉熙郡。清乾隆三十三年《望江縣志》載:「皖出鐵,有鐵官。今懷西望北有古冶跡,武昌口有煉成墩,漳湖之表有煉成畈……椅子、磨叉間有坑礦,縣名新冶,職此之由也。」

南朝陳天嘉年間(560—566)升新冶縣為大雷郡,屬江州。

隋開皇十一年(591)改大雷郡為義鄉縣,屬熙州。乾隆三十三年《望江縣志》載:「陳、隋間,縣有義士助國平時難,隋文帝旌為義鄉。」開皇十八年(598)改義鄉縣為望江縣,屬同安郡。縣城東南的寶塔河一帶曾是長江故道,登城中缽盂山,可一覽江流之勝,故名望江。

唐武德四年(621)改望江縣為高州,屬舒州同安郡。武德七年改高州為智州,屬淮南道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廢智州復望江縣,屬淮南道盛唐郡嚴州。

北宋至道初(995—997)望江屬淮南路舒州。政和五年(1115)屬淮西路德慶軍。

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望江屬淮西路安慶軍。慶元元年(1195)屬淮西路安慶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府為路,望江屬蘄黃宣司安慶路,至元二十三年(1266)廢司置省,望江屬河南江北行省安慶路。

明洪武初望江屬南京寧江府,洪武六年(1373)屬南京安慶府。

清順治二年(1645)望江屬江南省安慶府。雍正三年(1725),江南省析為安徽省和江蘇省,望江屬安徽省安慶府。

民國元年裁府,望江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屬安徽省安慶道。民國17年廢道,屬安徽省。民國21年屬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34年屬安徽省安慶專員公署。

1949年3月28日望江解放,屬皖北行政公署安慶署。1952年皖南、皖北行署並為省,望江屬安徽省安慶專署。1968年改安慶專署為安慶地區革命委員會。1977年改稱安慶行政公署。1988年地市合並,望江縣均屬安慶市人民政府管轄。

二、縣 境

望江,地處長江下游北岸,安徽西南邊緣。東南與東至、彭澤兩縣隔江相望,西南與宿松共泊湖為鄰,西北枕大、小茗山與太湖接壤,北依皖水與懷寧交界。地理座標為東經115°34ˊ—116°55ˊ、北緯30°03ˊ—30°26ˊ之間。東西最大長度54公里,南北最大寬度43公里,總面積1357.37平方公里。

三、縣 治

縣治設城關鎮。宋末兵亂,因縣治地當兵沖,遷治於江南的香口(今東至縣境)。元初,縣尹張魯瞻任期內遷回。

民國28年2月20日(農歷正月初二),日本侵略軍佔領縣城,縣治遷至長嶺鋪。5月20日因日機襲擊又遷至南西鄉金氏宗祠,民國29年遷泉塘寺,民國30年遷鷓鴣山前的金氏宗祠,民國32年11月再遷老鴉灘的吳氏宗祠,民國34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回,至今,縣治一直穩定未變。
望江歷史名人
沈鎬,與戴名世齊名的康熙四才子之一,安慶望江沈沖人氏沈鎬,字師昌,號新周,出生於明清鼎革年代(1649——1726),今望江縣沈沖鄉嘉濱老屋。童年時代,他天資聰穎,讀書十分勤奮,鄉人譽其讀書有過目不忘之資質,後因家境每況愈下,加之其父在其16歲那年遽然去世,致使少年沈鎬一度伴隨其仁慈善良的嬸娘背井離鄉,四處飄泊。傳說其曾路過江西瓷都景德鎮,被一瓷器店老闆發現並賞識,請其為之畫「碗花」(即在瓷器上畫上花、草、蟲、魚的圖案),不負少年才子之名的沈鎬,當仁不讓,當即以精湛的畫技,藝驚四座,在當地一時傳為佳話。
何芷刀,揚州何園主人,安慶望江人氏
方 用 :字希才,號茗谷,開宗公長子。開宗公命曰:「朱子學在金華,汝往師之。」用遂從許白雲游,以理學著。與揭傒斯、朱公遷、歐陽玄以羽翼斯文相砥礪,時稱許門四傑。元統癸酉(公元 1333 年)魁於鄉。授陳州學正。著有《先儒宗旨》、《四書叢說》、《茗谷叢說》諸書。邑、都、通三志俱載《理學傳》。子人三,以詩禮世其家。
方 黝 :字國華,用公次子。少習儒,有雄傑才,多智略。膂力過人,同儕角力,莫不憚方公子,盡懾伏,甘出其下。元末盜起,淮西當南北兵沖,境土蹂躪。鄉人畢銀與公起義,立寨於茗山,戰屢破賊,境賴以全。明太祖戰陳友諒於鄱陽,公與銀舉眾歸太祖。太祖克南昌,授公江西南昌府都司。及南昌指揮康泰反,公奮不顧身,率眾為前鋒,擊破泰。敘功進南昌衛指揮僉事,子孫世襲。洪武十三年,布政使司沈本立匾其門曰:「世執金吾」。
何祚庥 男,1927年生於上海,祖籍江蘇揚州,原籍安徽望江。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兼職教授、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理論物理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無神論學會副理事長,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早期從事粒子理論、原子彈和氫彈理論的研究。近年來,對偽科學、邪教的口誅筆伐以及對經濟、社會問題以獨特的視角觀察得出的結論使之近來成為「曝光率」頗高的新聞人物。由於他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方面的傑出成就,被稱為「兩棲院士」。
倪模(1750—1825年),字迂存,號韭瓶,又號預掄,安徽望江人,為乾、嘉時期著名錢幣學家和圖書校勘家。世居大雷岸(今望江縣雷池鄉),以耕讀為業。自幼酷愛讀書,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入縣學,四十四年(1779年)中舉,嘉慶四年(1799年)欽賜進士,就任鳳陽府學教授,期滿後仍歸大雷岸,著書耕讀,直至終老,享年75歲。
王瑞字良璧,望江人,明朝中期大臣。成化五年進士。授吏科給事中。嘗於文華殿抗言內寵滋甚,詞氣鯁直。帝震怒,同列戰栗,瑞無懼色。十五年疏請天下進表官各陳地方利病,帝惡其紛擾,杖之。湖廣、江西撫、按官以所部災傷盜起,請免有司朝覲。瑞等言:「歲侵民困,由有司不職,正當加罪,乃為請留。正官既留,則人才進退,何由審辨?是朝覲、考察兩大典,皆從此廢壞矣。」帝然其言,即命吏部禁之。進都給事中,言:「三載黜陟,朝廷大典。今布、按二司賢否,由撫、按牒報,其餘由布、按評覆。任情毀譽,多至失真。舉劾謬者,請連坐。」十九年冬,瑞以傳奉冗員淆亂仕路,率同官奏曰:「祖宗設官有定員,初無幸進之路,近始有納粟冠帶之制,然止榮其身,不任以職。今幸門大開,鬻販如市。恩典內降,遍及吏胥。武階蔭襲,下逮白丁。或選期未至,超越官資;或外任雜流,驟遷京職。以至廝養賤夫、市井童稚,皆得攀援。妄竊名器,逾濫至此,有識寒心。伏睹英廟復辟,景泰幸用者卒皆罷斥。陛下臨御,天順冒功者一切革除。乞斷自宸衷,悉皆斥汰,以存國體。」御史寶應張稷等亦言:「比來末流賤伎妄廁公卿,屠狗販繒濫居清要。文職有未識一丁,武階亦未挾一矢。白徒驟貴,間歲頻遷,或父子並坐一堂,或兄弟分踞各署。甚有軍匠逃匿,易姓進身;官吏犯贓,隱罪希寵。一日而數十人得官,一署而數百人寄俸。自古以來,有如是之政令否也?」帝得疏,意頗動。居三日,貶李孜省、凌中等四人秩,奪黃謙、錢通等九人官。人心快之。明年正月,太監尚銘罷斥,而其黨李榮、蕭敬等猶用事。瑞等復奏劾之,不從。瑞居諫垣十餘年,遷湖廣右參議,謝病歸,卒。
檀萃〔清〕(約公元一七七五年前後在世)字不詳,號默齋,安徽望江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清高宗乾隆四十年前後在世。幼不敏。年二十,始知力學,博極群書,以淵雅稱。乾隆二十六年(公元一七六一年)進士。選授貴州青溪知縣,丁父憂歸。服闋,補雲南祿勸縣知縣。興學勸農,政聲大著。以清正不阿,罣吏議罷官。後主雲南五華書院,多從之學。萃詩恣肄汪洋,近體尤為錘煉。所著有《滇南文集》、《漢南詩話》、《滇海虞衡志》、《楚庭稗珠錄》、《儷藻外集》、《逸周詩注》、《穆天子傳注》、《大戴禮註疏》,又有《武定州》、《祿勸縣》、《番禺縣》各志,及《書法》十卷,均《清史列傳》並傳於世。
羅世謙,男,1943年3月生,安徽望江人,1973年12月入黨,1966年9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工程師。歷任上海 無線電二十一廠副廠長;上海市儀表局企業管理處副處長,局黨委副書記;上海市外經貿工作黨委書記;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部長;上海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2001年4月任上海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2001年7月任上海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黨校校長。2001年9月任上海市委副書記、黨校校長。2002年3月任上海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任上海市委副書記。中共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中央紀委委員。
陳新民 冶金過程物理化學家。安徽望江人。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5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中南工業大學教授。1945年曾在美國從事鋼中氫含量的影響因素的研究,並考察美國工廠技術管理方面的情況。1952年赴長沙籌建中南礦冶學院,任第一任院長。長期致力於冶金過程物理化學,特別是熱力學和動力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對我國冶金過程物理化學的學術發展做出了貢獻。
倪文蔚 <<?-1890>>字豹岑.豹臣,安徽望江雷港人,清朝河南巡撫,清朝四大藏書家倪模.2甲10名進士,散館改主事,歷任廣東開桂陳許道,廣東按察使,廣西布政使,廣西巡撫,廣東巡撫,河南巡撫,署東河河道總督,生平為學治古今尚書,著有<<兩疆勉齋詩文集>>,<<禹貢說>>。
廖西嵐 安徽望江人。中共黨員。1989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65年應征入伍,歷任戰士、打字員、書記員、新聞幹事、文化幹事、軍史采編組成員,《解放軍文藝》編輯部編輯、副主任,副編審。較長時間撰寫軍事人物傳記。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胡什山烈士,安徽省望江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38師112團1營2連戰士,1950年8月1日犧牲。軍魂,也算一個
檀馨,安徽望江人 當代著名園林規劃設計專家。曾任北京市古建園林設計院副院長,現任北京創新景觀園林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其作品包括與美籍建築大師貝聿銘合作的香山飯店庭院設計及華夏名亭園、天華園、北京植物園、明皇城根遺址公園、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和菖蒲河公園等設計,多次獲得國家大獎
茅院生 1972年4月生,安徽望江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管理學博士後,1996年獲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學士、法學碩士、法學博士。現任法律出版社學術分社社長,兼任《中國法律》雜志社(香港)總編輯,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等職。大學期間曾任西南政法大學校學生會主席。工作以來曾任法律出版社市場銷售部主任、中國法律圖書公司總經理、董事長。先後被評為全國百優大學生、全國優秀學生幹部、司法部直屬機關優秀黨員、司法部直屬機關傑出青年、全國優秀團干、中央國家機關優秀青年。曾在《中國法學》、《法學家》、《法律科學》等法學核心期刊及《新聞出版報》、《中國圖書商報》等出版業專業報刊發表法學及管理學文章十餘篇
彭毅,男,安徽望江人 1962年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武漢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高級工程師。歷任中南建築設計院珠海分院經理、設計事務所所長、深圳分院副院長(主持工作)、財務處處長,武漢高技術創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武漢凱迪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經濟師、副總經理兼總經濟師、財務負責人,武漢凱迪藍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執行副總裁、首席財務官。現任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黨委常委
望江名勝地理
武昌湖 位於望江縣高士鎮,昔為武昌鄉,安(慶)九(江)公路穿湖而過,為古雷池遺跡的一部分,景區水域面積達102.5平方公里,距城區6公里,水生資源極為豐富,武昌魚蟹馳名中外;湖光旖旎,勝景八處,曰:猴潭映月、龍堪溫泉、磨丫白石、渡口紅蓮、赤湖浴日、正堂碑碣、「雙節」陵園等。天高氣爽,登樓遠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詩情畫意令人叫絕。「十五」規劃興建湖濱度假村和水上樂園(包括遊艇碼頭、沙灘浴場、釣魚台、兒童樂場、水上運動館等)。
香茗山 位於望江縣麥元鄉和鴉灘鎮之間,南起麥元分畝嶺,北抵鴉灘褒隱寺水庫,全長10餘公里,早在漢朝就有名氣,西漢南昌府梅福曾隱居此山;唐李白、羅隱,明解縉,清翁傅等駐足留連,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元末朱元璋、劉伯溫,明末史可法,清代太平軍石達開曾在此征戰和紮寨。昔有悟法寺、果老道場、寨林庵、朝陽庵、貴烈祠、保悟樓、三聖殿、彌陀庵、鳳樓庵、褒隱寺和古塔,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在修葺。有大茗、二茗、三茗等峰(主峰489米),蓮花峰形似並蒂蓮花,聳秀郁蔥。明解縉詩贊曰:「山崖殷竇簇硃砂,香茗叢生蓓蕾芽。采葯道人何處去,洞雲深鎖碧桃花。」山上奇石林立、石洞幽深、葯圃天然、茂林修竹、清泉可口,此間品茗嘗果,聆聽優美傳說,心曠神怡,迷而忘返;山下晶瑩水庫,古塔相伴,盪舟游弋,別有情趣。
雷池位於望江縣雷池鄉,在望江縣城東南10公里處,緊靠長江北岸,面積100平方公里,入江處為雷港。因古雷水自湖北黃梅縣界東流至此,積而成池,故名雷池,亦名大雷池。東晉時置大雷戌,為江防要地。咸和二年(327年)歷陽(今和縣)鎮將蘇峻聯合壽春(今壽縣)鎮將祖約叛亂,向京都建康(含南京)進攻,忠於朝廷的江州刺史溫嶠慾火速統兵去保衛建康。在建康掌管中央政權的庚亮得知後,擔心當時手握重兵的荊州刺史陶侃乘虛而入,因此在《報溫嶠書》中說:「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意思叫溫坐鎮原防,不要越雷池而東。後來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范圍。「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語,即源於此。明天啟間(1621-1627年)雷池口為大量流沙所塞,雷水改道從望江縣華陽鎮流入長江。
文廟 又名孔廟,位於望江縣城中心,為一宮殿式古建築。據《望江縣志》記載:文廟始建於宋仁年間。 大成殿高10多米, 面積300多平方米, 24根大柱組成方形結構,四周圍廊,重檐翅角,鐵馬空懸, 迎風作響, 其形奪目,其聲悅耳。廟後有很多附屬建築物:前方左右為東西兩廡,前有戟門,戟門東為土地祠,西為王幼學祠,前首為欞星門,石柱組成石牌坊,上書 「 麟風騰祥」,左為聖城,右為賢關,入口處中間有石橋,名狀元橋,兩側有泮池,過橋可見一方高大紅牆書有「宮牆萬仞」 4個遒勁大字,中上方書「聖旨」2字。廟後為啟聖祠, 東為禮門, 西為義路, 後為明倫堂。 文廟歷盡滄桑,幾經修建。因遭日寇燒毀,僅存文廟主體——大成殿,現經省級批准並拔款修葺,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④ 當陽的特產是什麼

一, 仙人掌茶

仙人掌茶屬綠茶類,產於湖北當陽境內的玉泉山,製成後的仙人掌茶,外形扁平似掌指,色澤翠綠,白毫披露。始創於唐代玉泉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創制人是玉泉寺的中孚禪師。

二,雙蓮荸薺

雙蓮荸薺,湖北省宜昌市當陽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雙蓮荸薺外形橢圓,皮薄呈紅褐色味甜肉質脆嫩,細嚼無渣。

雙蓮荸薺有它的獨特之處,其水份達到85.4%、可溶性固形物達12.5%、可溶性糖達7.84%、澱粉達5.4%,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份的含量遠遠高出普通荸薺和雜交荸薺,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高。

三,金水柑

金水柑又名鄂柑一號,是湖北省農科院果茶所選育成功的柑桔新品種。2003年1月8號被評為「全國優質果品",授予「中華名果」稱號。現有大量金水柑出售,金水柑是當陽市農科部門精心培育的優質水果。

四,石馬槽大米

石馬槽大米是湖北省宜昌市當陽市特產,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因原產於湖北省宜昌市當陽市廟前鎮石馬村而得名,「兩山夾一沖」地形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造孕育出了優質而獨特的石馬槽大米。

其米粒自然光澤、顆粒細長、口感獨特、軟糯適宜、營養豐富、久食不厭,在當地有「白飯也能食三碗」之說。

五,當陽峪絞胎瓷

當陽峪絞胎瓷,河南省修武縣當陽峪村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絞胎瓷」又名「透花瓷」,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瓷泥採用獨特的絞胎手工技法相間揉合制胎成型、焙燒而成。瓷器花紋由胎而生,內外相通,里外相透,一胎一面,不可復制,被稱之為「編出來的瓷器」,因其表裡如一的特質也被譽為「瓷中君子」。

⑤ 雷池有什麼典故

雷池
主體位來於望江縣雷自池鄉,在望江縣城東南10公里處,緊靠長江北岸,面積100平方公里,入江處為雷港。因古雷水自湖北黃梅縣界東流至此,積而成池,故名雷池,亦名大雷池。東晉時置大雷戌,為江防要地。咸和二年(327年)歷陽(今和縣)鎮將蘇峻聯合壽春(今壽縣)鎮將祖約叛亂,向京都建康(含南京)進攻,忠於朝廷的江州刺史溫嶠慾火速統兵去保衛建康。在建康掌管中央政權的庚亮得知後,擔心當時手握重兵的荊州刺史陶侃乘虛而入,因此在《報溫嶠書》中說:「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意思叫溫坐鎮原防,不要越雷池而東。後來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范圍。「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語,即源於此。明天啟間(1621-1627年)雷池口為大量流沙所塞,雷水改道從望江縣華陽鎮流入長江。

⑥ 發生在望江縣的著名歷史典故

李白游歷望江太陽山的傳說

詩仙李白一生喜好游覽觀賞名山勝水,其芳蹤仙跡遍布華夏神州大地。

而地處皖西南邊陲的望江縣(古稱雷陽)境內的太陽山(今屬涼泉鄉,又稱「值雪山」),便曾經有幸留下了李白的不朽的足跡。

據明代《一統志》記載:「值雪山(即「太陽山」)在安慶府望江縣西北十八里外,上有平崗,相傳唐朝李白游此山值雪,故名」。

由此可以證明:當年,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巡遊至皖西南時,曾一度慕名到古雷陽境內登覽游太陽山。

最奇巧的是李白游覽觀賞古雷陽太陽山的那天,正值沿江一帶,天降大雪,使得太陽山也同整個的皖西南大地一樣,呈現出一派冰雕玉砌、銀妝素裹、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壯美影色。

是日之夜,詩聖李白便投宿借住在太陽山中的一庄戶人家的農舍里與主人圍爐而坐,把盞小斟,飲酒吟詩,共話桑麻……隨後,又因為大雪所阻,加上好客的主人家一再盛情挽留,於是李白便在太陽山中的這戶農戶家中逗留客住了多日,其時,詩聖李白每天都坐在避風向陽的山坡上,讀書吟詩,觀賞雪景,遠眺山川……

後來,當地的人民為永久紀念和緬懷詩聖李白,便在李白游歷、逗留太陽山期間,曾每天讀書吟詩的地方,特地建蓋起一座「太白書堂」,並將其作為當地的書塾學堂」,專供太陽山一帶的農家子弟們在此破蒙讀書,開啟民智與教化民眾……其外,還將「太陽山」改名為「值雪山」並載入史冊。當年的「太白書堂」。

後不知毀於何朝何代已無從查考。

今殘跡遺址尚存,隨著當地歷史人文和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重建修復「太白書堂」善舉一定會盡快變成現實。

「值雪山太白書堂」古今名揚大江南北。如《江南通志》中亦載:

「太白書堂,在安慶府望江縣,唐李白為避安史之亂,曾於此讀書,遺址尚存」。

自唐以降,遠近眾多的騷人墨客皆紛紛來此尋蹤覓跡,洗吊緬懷李白的詩魂,並留下許多感懷的詩文。

其中流傳甚廣的是清代鄧義的《太白台在邑值雪山》一詩,詩文曰:

「昔年避世隱書台,遺址於今沒蒿萊,古樹半林斜日桂,春風幾度野花開。

神隨鯨去何曾見,月照詩魂不再來。白山青山今猶在,登臨空惜謫仙才」。

昔年「太白書堂」無處覓,唯有巍巍太陽山依舊在……
望江縣歷史沿革

一、沿 革

據汪洋遺址出土文物考證,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縣境內就有人類活動。

夏、商屬揚州地域,西周時屬舒國,春秋時前屬吳,後屬越,秦時屬九江郡,西漢時屬淮南國,東漢、三國、西晉時均屬廬江郡。

東晉隆安至元興年間(397—404)置大雷戍。義熙元年(405)始設新冶縣,屬豫州晉熙郡。清乾隆三十三年《望江縣志》載:「皖出鐵,有鐵官。今懷西望北有古冶跡,武昌口有煉成墩,漳湖之表有煉成畈……椅子、磨叉間有坑礦,縣名新冶,職此之由也。」

南朝陳天嘉年間(560—566)升新冶縣為大雷郡,屬江州。

隋開皇十一年(591)改大雷郡為義鄉縣,屬熙州。乾隆三十三年《望江縣志》載:「陳、隋間,縣有義士助國平時難,隋文帝旌為義鄉。」開皇十八年(598)改義鄉縣為望江縣,屬同安郡。縣城東南的寶塔河一帶曾是長江故道,登城中缽盂山,可一覽江流之勝,故名望江。

唐武德四年(621)改望江縣為高州,屬舒州同安郡。武德七年改高州為智州,屬淮南道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廢智州復望江縣,屬淮南道盛唐郡嚴州。

北宋至道初(995—997)望江屬淮南路舒州。政和五年(1115)屬淮西路德慶軍。

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望江屬淮西路安慶軍。慶元元年(1195)屬淮西路安慶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府為路,望江屬蘄黃宣司安慶路,至元二十三年(1266)廢司置省,望江屬河南江北行省安慶路。

明洪武初望江屬南京寧江府,洪武六年(1373)屬南京安慶府。

清順治二年(1645)望江屬江南省安慶府。雍正三年(1725),江南省析為安徽省和江蘇省,望江屬安徽省安慶府。

民國元年裁府,望江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屬安徽省安慶道。民國17年廢道,屬安徽省。民國21年屬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34年屬安徽省安慶專員公署。

1949年3月28日望江解放,屬皖北行政公署安慶署。1952年皖南、皖北行署並為省,望江屬安徽省安慶專署。1968年改安慶專署為安慶地區革命委員會。1977年改稱安慶行政公署。1988年地市合並,望江縣均屬安慶市人民政府管轄。

二、縣 境

望江,地處長江下游北岸,安徽西南邊緣。東南與東至、彭澤兩縣隔江相望,西南與宿松共泊湖為鄰,西北枕大、小茗山與太湖接壤,北依皖水與懷寧交界。地理座標為東經115°34ˊ—116°55ˊ、北緯30°03ˊ—30°26ˊ之間。東西最大長度54公里,南北最大寬度43公里,總面積1357.37平方公里。

三、縣 治

縣治設城關鎮。宋末兵亂,因縣治地當兵沖,遷治於江南的香口(今東至縣境)。元初,縣尹張魯瞻任期內遷回。

民國28年2月20日(農歷正月初二),日本侵略軍佔領縣城,縣治遷至長嶺鋪。5月20日因日機襲擊又遷至南西鄉金氏宗祠,民國29年遷泉塘寺,民國30年遷鷓鴣山前的金氏宗祠,民國32年11月再遷老鴉灘的吳氏宗祠,民國34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回,至今,縣治一直穩定未變。
望江歷史名人
沈鎬,與戴名世齊名的康熙四才子之一,安慶望江沈沖人氏沈鎬,字師昌,號新周,出生於明清鼎革年代(1649——1726),今望江縣沈沖鄉嘉濱老屋。童年時代,他天資聰穎,讀書十分勤奮,鄉人譽其讀書有過目不忘之資質,後因家境每況愈下,加之其父在其16歲那年遽然去世,致使少年沈鎬一度伴隨其仁慈善良的嬸娘背井離鄉,四處飄泊。傳說其曾路過江西瓷都景德鎮,被一瓷器店老闆發現並賞識,請其為之畫「碗花」(即在瓷器上畫上花、草、蟲、魚的圖案),不負少年才子之名的沈鎬,當仁不讓,當即以精湛的畫技,藝驚四座,在當地一時傳為佳話。
何芷刀,揚州何園主人,安慶望江人氏
方 用 :字希才,號茗谷,開宗公長子。開宗公命曰:「朱子學在金華,汝往師之。」用遂從許白雲游,以理學著。與揭傒斯、朱公遷、歐陽玄以羽翼斯文相砥礪,時稱許門四傑。元統癸酉(公元 1333 年)魁於鄉。授陳州學正。著有《先儒宗旨》、《四書叢說》、《茗谷叢說》諸書。邑、都、通三志俱載《理學傳》。子人三,以詩禮世其家。
方 黝 :字國華,用公次子。少習儒,有雄傑才,多智略。膂力過人,同儕角力,莫不憚方公子,盡懾伏,甘出其下。元末盜起,淮西當南北兵沖,境土蹂躪。鄉人畢銀與公起義,立寨於茗山,戰屢破賊,境賴以全。明太祖戰陳友諒於鄱陽,公與銀舉眾歸太祖。太祖克南昌,授公江西南昌府都司。及南昌指揮康泰反,公奮不顧身,率眾為前鋒,擊破泰。敘功進南昌衛指揮僉事,子孫世襲。洪武十三年,布政使司沈本立匾其門曰:「世執金吾」。
何祚庥 男,1927年生於上海,祖籍江蘇揚州,原籍安徽望江。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兼職教授、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理論物理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無神論學會副理事長,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早期從事粒子理論、原子彈和氫彈理論的研究。近年來,對偽科學、邪教的口誅筆伐以及對經濟、社會問題以獨特的視角觀察得出的結論使之近來成為「曝光率」頗高的新聞人物。由於他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方面的傑出成就,被稱為「兩棲院士」。
倪模(1750—1825年),字迂存,號韭瓶,又號預掄,安徽望江人,為乾、嘉時期著名錢幣學家和圖書校勘家。世居大雷岸(今望江縣雷池鄉),以耕讀為業。自幼酷愛讀書,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入縣學,四十四年(1779年)中舉,嘉慶四年(1799年)欽賜進士,就任鳳陽府學教授,期滿後仍歸大雷岸,著書耕讀,直至終老,享年75歲。
王瑞字良璧,望江人,明朝中期大臣。成化五年進士。授吏科給事中。嘗於文華殿抗言內寵滋甚,詞氣鯁直。帝震怒,同列戰栗,瑞無懼色。十五年疏請天下進表官各陳地方利病,帝惡其紛擾,杖之。湖廣、江西撫、按官以所部災傷盜起,請免有司朝覲。瑞等言:「歲侵民困,由有司不職,正當加罪,乃為請留。正官既留,則人才進退,何由審辨?是朝覲、考察兩大典,皆從此廢壞矣。」帝然其言,即命吏部禁之。進都給事中,言:「三載黜陟,朝廷大典。今布、按二司賢否,由撫、按牒報,其餘由布、按評覆。任情毀譽,多至失真。舉劾謬者,請連坐。」十九年冬,瑞以傳奉冗員淆亂仕路,率同官奏曰:「祖宗設官有定員,初無幸進之路,近始有納粟冠帶之制,然止榮其身,不任以職。今幸門大開,鬻販如市。恩典內降,遍及吏胥。武階蔭襲,下逮白丁。或選期未至,超越官資;或外任雜流,驟遷京職。以至廝養賤夫、市井童稚,皆得攀援。妄竊名器,逾濫至此,有識寒心。伏睹英廟復辟,景泰幸用者卒皆罷斥。陛下臨御,天順冒功者一切革除。乞斷自宸衷,悉皆斥汰,以存國體。」御史寶應張稷等亦言:「比來末流賤伎妄廁公卿,屠狗販繒濫居清要。文職有未識一丁,武階亦未挾一矢。白徒驟貴,間歲頻遷,或父子並坐一堂,或兄弟分踞各署。甚有軍匠逃匿,易姓進身;官吏犯贓,隱罪希寵。一日而數十人得官,一署而數百人寄俸。自古以來,有如是之政令否也?」帝得疏,意頗動。居三日,貶李孜省、凌中等四人秩,奪黃謙、錢通等九人官。人心快之。明年正月,太監尚銘罷斥,而其黨李榮、蕭敬等猶用事。瑞等復奏劾之,不從。瑞居諫垣十餘年,遷湖廣右參議,謝病歸,卒。
檀萃〔清〕(約公元一七七五年前後在世)字不詳,號默齋,安徽望江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清高宗乾隆四十年前後在世。幼不敏。年二十,始知力學,博極群書,以淵雅稱。乾隆二十六年(公元一七六一年)進士。選授貴州青溪知縣,丁父憂歸。服闋,補雲南祿勸縣知縣。興學勸農,政聲大著。以清正不阿,罣吏議罷官。後主雲南五華書院,多從之學。萃詩恣肄汪洋,近體尤為錘煉。所著有《滇南文集》、《漢南詩話》、《滇海虞衡志》、《楚庭稗珠錄》、《儷藻外集》、《逸周詩注》、《穆天子傳注》、《大戴禮註疏》,又有《武定州》、《祿勸縣》、《番禺縣》各志,及《書法》十卷,均《清史列傳》並傳於世。
羅世謙,男,1943年3月生,安徽望江人,1973年12月入黨,1966年9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工程師。歷任上海 無線電二十一廠副廠長;上海市儀表局企業管理處副處長,局黨委副書記;上海市外經貿工作黨委書記;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部長;上海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2001年4月任上海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2001年7月任上海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黨校校長。2001年9月任上海市委副書記、黨校校長。2002年3月任上海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任上海市委副書記。中共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中央紀委委員。
陳新民 冶金過程物理化學家。安徽望江人。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5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中南工業大學教授。1945年曾在美國從事鋼中氫含量的影響因素的研究,並考察美國工廠技術管理方面的情況。1952年赴長沙籌建中南礦冶學院,任第一任院長。長期致力於冶金過程物理化學,特別是熱力學和動力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對我國冶金過程物理化學的學術發展做出了貢獻。
倪文蔚 <<?-1890>>字豹岑.豹臣,安徽望江雷港人,清朝河南巡撫,清朝四大藏書家倪模.2甲10名進士,散館改主事,歷任廣東開桂陳許道,廣東按察使,廣西布政使,廣西巡撫,廣東巡撫,河南巡撫,署東河河道總督,生平為學治古今尚書,著有<<兩疆勉齋詩文集>>,<<禹貢說>>。
廖西嵐 安徽望江人。中共黨員。1989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65年應征入伍,歷任戰士、打字員、書記員、新聞幹事、文化幹事、軍史采編組成員,《解放軍文藝》編輯部編輯、副主任,副編審。較長時間撰寫軍事人物傳記。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胡什山烈士,安徽省望江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38師112團1營2連戰士,1950年8月1日犧牲。軍魂,也算一個
檀馨,安徽望江人 當代著名園林規劃設計專家。曾任北京市古建園林設計院副院長,現任北京創新景觀園林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其作品包括與美籍建築大師貝聿銘合作的香山飯店庭院設計及華夏名亭園、天華園、北京植物園、明皇城根遺址公園、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和菖蒲河公園等設計,多次獲得國家大獎
茅院生 1972年4月生,安徽望江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管理學博士後,1996年獲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學士、法學碩士、法學博士。現任法律出版社學術分社社長,兼任《中國法律》雜志社(香港)總編輯,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等職。大學期間曾任西南政法大學校學生會主席。工作以來曾任法律出版社市場銷售部主任、中國法律圖書公司總經理、董事長。先後被評為全國百優大學生、全國優秀學生幹部、司法部直屬機關優秀黨員、司法部直屬機關傑出青年、全國優秀團干、中央國家機關優秀青年。曾在《中國法學》、《法學家》、《法律科學》等法學核心期刊及《新聞出版報》、《中國圖書商報》等出版業專業報刊發表法學及管理學文章十餘篇
彭毅,男,安徽望江人 1962年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武漢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高級工程師。歷任中南建築設計院珠海分院經理、設計事務所所長、深圳分院副院長(主持工作)、財務處處長,武漢高技術創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武漢凱迪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經濟師、副總經理兼總經濟師、財務負責人,武漢凱迪藍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執行副總裁、首席財務官。現任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黨委常委
望江名勝地理
武昌湖 位於望江縣高士鎮,昔為武昌鄉,安(慶)九(江)公路穿湖而過,為古雷池遺跡的一部分,景區水域面積達102.5平方公里,距城區6公里,水生資源極為豐富,武昌魚蟹馳名中外;湖光旖旎,勝景八處,曰:猴潭映月、龍堪溫泉、磨丫白石、渡口紅蓮、赤湖浴日、正堂碑碣、「雙節」陵園等。天高氣爽,登樓遠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詩情畫意令人叫絕。「十五」規劃興建湖濱度假村和水上樂園(包括遊艇碼頭、沙灘浴場、釣魚台、兒童樂場、水上運動館等)。
香茗山 位於望江縣麥元鄉和鴉灘鎮之間,南起麥元分畝嶺,北抵鴉灘褒隱寺水庫,全長10餘公里,早在漢朝就有名氣,西漢南昌府梅福曾隱居此山;唐李白、羅隱,明解縉,清翁傅等駐足留連,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元末朱元璋、劉伯溫,明末史可法,清代太平軍石達開曾在此征戰和紮寨。昔有悟法寺、果老道場、寨林庵、朝陽庵、貴烈祠、保悟樓、三聖殿、彌陀庵、鳳樓庵、褒隱寺和古塔,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在修葺。有大茗、二茗、三茗等峰(主峰489米),蓮花峰形似並蒂蓮花,聳秀郁蔥。明解縉詩贊曰:「山崖殷竇簇硃砂,香茗叢生蓓蕾芽。采葯道人何處去,洞雲深鎖碧桃花。」山上奇石林立、石洞幽深、葯圃天然、茂林修竹、清泉可口,此間品茗嘗果,聆聽優美傳說,心曠神怡,迷而忘返;山下晶瑩水庫,古塔相伴,盪舟游弋,別有情趣。
雷池位於望江縣雷池鄉,在望江縣城東南10公里處,緊靠長江北岸,面積100平方公里,入江處為雷港。因古雷水自湖北黃梅縣界東流至此,積而成池,故名雷池,亦名大雷池。東晉時置大雷戌,為江防要地。咸和二年(327年)歷陽(今和縣)鎮將蘇峻聯合壽春(今壽縣)鎮將祖約叛亂,向京都建康(含南京)進攻,忠於朝廷的江州刺史溫嶠慾火速統兵去保衛建康。在建康掌管中央政權的庚亮得知後,擔心當時手握重兵的荊州刺史陶侃乘虛而入,因此在《報溫嶠書》中說:「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意思叫溫坐鎮原防,不要越雷池而東。後來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范圍。「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語,即源於此。明天啟間(1621-1627年)雷池口為大量流沙所塞,雷水改道從望江縣華陽鎮流入長江。
文廟 又名孔廟,位於望江縣城中心,為一宮殿式古建築。據《望江縣志》記載:文廟始建於宋仁年間。 大成殿高10多米, 面積300多平方米, 24根大柱組成方形結構,四周圍廊,重檐翅角,鐵馬空懸, 迎風作響, 其形奪目,其聲悅耳。廟後有很多附屬建築物:前方左右為東西兩廡,前有戟門,戟門東為土地祠,西為王幼學祠,前首為欞星門,石柱組成石牌坊,上書 「 麟風騰祥」,左為聖城,右為賢關,入口處中間有石橋,名狀元橋,兩側有泮池,過橋可見一方高大紅牆書有「宮牆萬仞」 4個遒勁大字,中上方書「聖旨」2字。廟後為啟聖祠, 東為禮門, 西為義路, 後為明倫堂。 文廟歷盡滄桑,幾經修建。因遭日寇燒毀,僅存文廟主體——大成殿,現經省級批准並拔款修葺,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⑦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典故

典故內容:

三國時代東吳名將呂蒙,原只是孫策旗下小兵,後得孫權重用,屢建戰功,但孫權告誡他:必須學習,才能鑒往知來,進一步出謀劃策,呂蒙因此開始勤念經書武略。

後來,在關羽水淹曹操七軍,勢不可擋時,呂蒙先示弱麻痹關羽的判斷,再以白衣渡江,突破關羽的防線,而打下了樊城成功的一戰。

當時,原本輕視呂蒙的魯肅,也才驚呼他已非吳下阿蒙。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出自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孫權勸學》,比喻即使多日不見,別人已有進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7)黃梅縣典故擴展閱讀

《孫權勸學》是司馬光創作的一篇記敘文,選自《資治通鑒》,文題為後人所加。

此文既記敘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之後大有長進的故事,也贊揚了孫權、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並告誡人們學習的重要性。

此文簡練生動,首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極富表現力,毫無冗繁之處,更是運用了側面烘托及對比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風采。

名家點評

當代作家、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張永健《中外散文辭典》:「本篇是一則敘事短文,篇幅短小,僅僅幾句對話,既說明了深刻的道理,又刻畫了三位說話者的不同口吻,還顯示出人物的各種神情。辭約意豐,繁簡得當,表現了作者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藝術。」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中進士甲科。宋英宗繼位前任諫議大夫,宋神宗熙寧初拜翰林學士、御史中丞。

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鑒》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

元豐八年(1085),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月後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作收錄於《司馬文正公集》中。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