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氣象諺語的原因

氣象諺語的原因

發布時間: 2021-02-02 06:32:00

Ⅰ 氣象諺語科學道理

下雪不冷化雪冷
現行初中物理教材在《熔化與凝固》一節中提出:「為什麼下雪不冷化雪冷?」根據教參和《十萬個為什麼·氣象》卷中的解釋,大意都是:下雪水結冰,要放熱;而融雪冰熔為水,要吸熱。故下雪不冷化雪冷。
其實這種解釋是錯誤的!
不錯,水結冰要放熱,而冰融化為水要吸熱,但根據熱力學基本定律:物體的熱量只能從高溫物體轉移到低溫物體。水與冰雪的相互轉化溫度為0oC,水結冰放熱到環境中會使環境溫度升高,但最高不可能超過0oC,否則熱量的流向就會「掉頭不顧」;另一方面,雪融化為水要吸熱,使環境溫度下降。但環境溫度最低也不可能降到0oC以下,否則低於0oC的環境就會使冰雪融化的過程產生「逆轉」。因此,從理論上講,下雪決不可能比融雪溫度低。
那麼實際生活中,下雪或融雪與環境溫度之間又有何關系呢?一方面,冰雪與水轉化的物理規律不變,但另一方面,由於一天之中早晨和中午氣溫不同,同一時間不同地點(如向陽處和背光處)的氣溫也不一樣,加上白雪和臟雪吸熱的能力不同,而且即使環境溫度高於0oC,雪的融化也有一個過程,還有風速和濕度的影響,使人感覺到的冷熱與物理學上的溫度高低並不完全一致。這樣就使「下雪不冷化雪冷」的問題大大復雜化了。
要科學地判斷「下雪不冷化雪冷」,首先要弄清楚什麼叫下雪,什麼叫融雪,例如:每年的第一次降雪時,因為雪花是在高空形成的,在高空氣溫遠低於0oC,但這時地面溫度常在0oC以上。這樣,雪一落到地上就立即融化了。雖然在下雪但雪隨下隨融,溫度始終在0oC以上,這種情況是算下雪還是算融雪呢?而且,江南這種邊下雪邊融雪的情況很常見,如果這種情況僅歸為下雪天,那麼就會很自然地得出「下雪不冷化雪冷」了。
但從嚴格的意義上講,這種邊下雪邊融雪的天氣,不宜僅歸納到下雪天的范疇。為了便於對氣象資料進行統計歸納,能不能這樣對下雪天和融雪天進行界定:「凡第二天有積雪,盡管頭天下雪時最高氣溫在0oC以上,還是定為下雪天。而有積雪未降雪,最高氣溫高於0oC的天氣都看作融雪天。」按照這一標准,筆者花了100餘元抄錄了南昌市近十年整個降雪過程的氣象資料。雖然憑這些資料進行統計判斷還顯得不足,但本人實在沒有財力再購買更多的資料了。
現從南昌市近十年降雪過程的資料統計,下雪天的平均最高氣溫為1.5oC,,平均最低氣溫為-2.76oC,平均下雪天氣溫為-0.63oC。而化雪天平均最高氣溫為3.2oC,平均最低氣溫為-1.8oC,化雪天日平均氣溫0.7oC。可見一般說來下雪天比化雪天氣溫低。因此,所謂「下雪不冷化雪冷」在物理學上講並不成立。
既然下雪天氣溫比化雪天低,那麼為什麼說「下雪不冷化雪冷」呢?除了本文開始已否定了的解釋外,筆者還收集到以下幾種解釋:1、乾燥保溫說;2、化雪風大說;3、幅射散熱說;4、矯枉過正說。下面對這幾種解釋我們逐一分析。
一、乾燥保溫說:這種觀點認為下雪時空氣濕度低,相對比較乾燥,使空氣和衣物的保暖性能相對較好,而化雪天空氣濕度相對較大,空氣傳熱性強,使人感到冷。
對此我們說:下雪時雪花漫天飛舞,化雪時到處積雪積水,這兩種天氣中,相對溫度都很大,而且0oC時冰的飽和蒸汽壓和水的飽和蒸汽壓相同,因此下雪天與化雪天的相對濕度應該相差不大。從南昌地區的氣象統計資料看:下雪天平均相對溫度為81.8%,絕對濕度為4.8毫米汞柱。而化雪天平均相對濕度為83.6%,絕對濕度為5.38毫米汞柱。雖然化雪時濕度略高,但對空氣熱傳導系數影響幾乎為零。至於衣物的保暖性也應該區別很小。因此,這種很小的濕度變化不會產生明顯的「下雪不冷化雪冷」的效果。幫以上說法雖然有道理,但依據還顯得不足。
二、化雪風大說:「化雪時往往風大,所以顯得很冷」。根據南昌市近年氣象統資料,下雪天平均風速為2.3米/秒,化雪天平均風速為1.1米/秒。因此這一理論依據不足。
三、幅射散熱說:「化雪天一般要出太陽,空中無支,這樣夜間地面熱量很容易散失,所以化雪天的最低溫度要比下雪天低。」根據南昌地區的統計資料:下雪天平均氣溫為-2.76oC,化雪天平均氣溫為-1.8oC。最低氣溫還是下雪天低,因此這一理論也不成立。
四、矯枉過正說:「下雪不冷化雪冷,主要是古人為強調化雪天仍然很冷的一種矯枉過正的說法,實際上還是下雪比化雪冷。類似這樣的矯枉過正說法,在我國天氣諺語中還有很多,如:「立秋後還有十八個秋老虎更厲害。」這就是強調立秋後天氣仍很熱。以上說法有一定道理,在此可作一說存查。
縱觀以上各種解釋都不太理解。對此,筆者根據在農村調查的結果提出以下新的解釋,與大家切磋。
首先,能總結出「下雪不冷化雪冷」的人,肯定是下層知識分子和勞動者。因為那些達官貴人,出入有馬轎裘衣,在家有錦帳火坑,隨時有人伺候加減衣服,一般很少有感到凍冷的時候。按儒家傳統的教育,他們只應關心修、齊、治、平,那些儒家的「不肖之子」想的多為風、花、雪、月,偎翠依紅,因此不會關心下雪天和化雪天冷暖問題。而中下層知識分子和勞動者,住的多為茅屋,出外要靠自己步行,這就使他們能體會到「下雪不冷化雪冷」了。
據筆者調查,直到本世紀四五十年代,南昌附近農村農民住的基本上都是稻草房。稻草一濕了就很容易腐爛,也不保溫,所以住草房的農民,秋收以後,都要把原來屋上蓋的禾草換成當年的乾草。至今農民雖然住上了瓦房,但還保留當年習慣,每年立冬前對牛欄的禾草都要徹底換一次。問其原因,答曰:「冬天不換草,牛會凍病凍死。」由於我國屬季風氣候,冬季一般寒冷少雨。所以立冬前後換上的禾草,在第一次降雪前,一般會保持乾燥的狀況。特別是黃淮流域冬季很少下雨,即使在降雪前下過雨經過一段時間的日曬風吹也應該比較比較乾燥了。這樣下雪時屋面的茅草應該是相對乾燥的。但在化雪時,由於日溫差的變化,不可能當天就把屋面的積雪全部融化,因雪水共存,使雪水積聚在屋面,從而使水有充分的時間滲入茅草之中。由於茅草保溫主要是靠草所包裹的不流動空氣,一旦這些空氣被水所填充,必然使屋面保溫性大大下降。據測試,水的導熱性是空氣的60倍,盡管下雪時平均溫度要比化雪時低1---2oC,但只要茅草濕度增加10%就足以使人感到化雪時室內溫度更低了。
由於燒飯等人類活動,室內產生的熱量還是不少的。加上門窗封閉較嚴(科天要糊窗紙)熱量不容易散失,即使外面冷到零下十幾度,由於雪本身的良好保溫作用可以使茅草與接觸的界面上,溫度在-1oC左右。又因厚茅草被雪水浸濕,熱量大量外泄,從而使室外內溫度接近室外溫度結果使室內溫度反比前述的大雪紛飛時低,自然在室內的人會感到「下雪不冷化雪冷」了。
對於外出者來說。雖然橡膠在國外應用已有上百年,但我國橡膠雨鞋「飛入尋常百姓家」,還是本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事。據筆者調查,四十年代前,上層人士冬天穿皮鞋,中等收入的穿棉鞋,一般老百姓家穿布鞋、麻鞋、草鞋。雨雪天能再加一雙木屐的,就算是很不錯了。而這些鞋子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都不防水。這對達官貴人來說無所謂,反正出入坐轎騎馬,但對中下層人士來說,化雪天不得不將不防水的鞋踩在雪地上,結果雪水浸濕鞋襪,使雙腳冰冷接近0oC。而下雪天,雖然氣溫更低,但由於沒有到冰的融點。雪是「干」的,不會濕鞋。這樣鞋的保暖性好,反而可使雙腳的溫度比化雪時鞋襪踩在雪水中高出許多。這一點相信大家都是有體會的。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冷不僅會使人身全身感到寒冷,而且還容易使人因此生病。這就更放大了化雪冷的印象。
綜上所述:直到不久遠前,由於普通人的屋面材料和鞋襪不防水的原因,不管是外出還是居家都使一般老百姓在化雪天主觀感到更冷。因此,在過去「下雪天不冷化雪冷」的命題是成立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下雪天的氣溫反而比化雪天氣溫高。而傳統的「下雪放熱,化雪吸熱」的解釋則是錯誤的。

Ⅱ 天氣諺語及原因

東風急,備斗笠。
風靜悶熱,雷雨強烈。
急雨易晴,慢雨不開。
雨後生東風,未來雨更凶。
雨前有風雨不久,雨後無風雨不停。
不刮東風不雨,不刮西風不晴。
三、有光,電、聲現象與天氣的諺語
星星密,雨滴滴。
星星稀,好天氣。
星星明,來日晴。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直閃雨小,橫閃雨大。
炸雷雨小,悶雷雨大。
雷轟天頂,雖雨不猛。
雷轟天邊,大雨連天。
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
南閃火開門,北閃有雨臨。
四、有關生物反應與天氣的諺語
泥鰍跳,雨來到。
泥鰍靜,天氣晴。
青蛙叫,大雨到。
雞進籠晚兆陰雨。
燕子低飛要落雨。
螞蟻搬家早晚要下。
蜜蜂歸窠遲,來日好天氣。
魚兒出水跳,風雨就來到。
蜻蜓飛得低,出門帶 笠。
黑蜻蜓亂,天氣要旱。
撲地煙,雨連天。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咸物返潮天將雨。
柱石腳下潮有雨。
草灰結成餅,天有風雨臨。
水裡泛青苔,天有風雨來。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三月三,脫了棉襖換布衫。
東虹日頭西虹雨。
二月二,龍抬頭。
過了冬至,長一蜂刺;
過了臘八,長一杈把
朝霧晴,晚霧陰.
朝霧不收,細雨淋淋.
雲下山,地不幹。
雲絞雲,雨淋淋。
黑雲接駕,不陰就下。
雲低要雨,雲高轉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漲一丈。
紅雲變黑雲,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雲,地上曬死人。
日落烏雲漲,半夜聽雨響。
日落胭脂紅,非雨便是風。
日落雲里走,雨在半夜後。
天上跑台雲,地上雨淋淋。
西北起黑雲,雷雨必來臨。
雲自東北起,必有風和雨。
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
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
不怕陰雨天氣久,只要西北開了口

Ⅲ 氣象諺語為什麼能夠預報天氣

天氣諺語概述

天氣諺語是以成語或歌謠形式在民間流傳的有關天氣變化的經驗。我國天氣諺語歷史悠久、地域廣闊、內容豐富,其中很多可以用來製做長、中、短期天氣預報。
一 歷史悠久

我們的祖先在與大自然的斗爭中對天氣的變化進行觀測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早在三千多年以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許多關於氣象的記述。春秋戰國時期荀況在「天論」中指出「天行有常」,說明了天氣氣候的變化是有客觀規律的,而且提出要「制天命而用之」,強調人要認識,利用和改造自然。東漢時王充在《論衡·寒溫篇》中指出「春濕、夏暑、秋涼、冬寒,人君無事,四時自然」;在《論衡·變動篇》中引用了天氣諺語「故天且雨,螻蟻徙,蚯蚓出,琴弦緩,痼疾發」,意思是天要下雨就會有螞蟻搬家,蚯蚓出洞,琴弦變松,人體的一些老毛病發作等現象出現。北魏賈思朗在《齊民要術》中也敘述有天氣諺語「天氣新晴,是夜必霜」等。唐詩中也有引用諺語的,如「朝霞晴做雨」就一語道破了朝霞和降雨的關系;杜甫詩中也有「布穀催春種」這種關於長期天氣變化的諺語,布穀鳥叫以後一般不會有強冷空氣影響了。而且有人把關於降雨的天氣諺語匯編成「相雨書」。宋代沈括著的《夢溪筆談》也引用有天氣諺語。明朝婁元禮在《田家五行》中引用了許多天氣諺語,如關於長期天氣變化的「行得春風有夏雨」,「一場春風對一場秋雨」,「重陽無雨一冬晴」等等,也有關於「舶棹風」和「伏旱」關系的諺語,「梅雨過風彌日,是日舶棹初回,諺雲,舶棹風雲起,旱魃空歡喜,仰面看青天,頭巾落在麻圻里」;舶棹風即我國東南沿海的信風,此時梅雨已過,雖然有送舶棹初回的東風,卻不會有什麼大雨,只是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下「仰面看青天」的伏旱了。徐光啟也在著名的《農政全書》中記載了天氣諺語,也有用物侯作長期天氣展望的,如「藕花謂之水花魁,開在夏至前主水」,是說荷花開在夏至前(偏早)預示未來雨水偏多。還有些古書,比如《月令廣義》、《風土記》、《田家志》、《樂清縣志》、《卜歲恆言》、《農侯雜占》等也記載了一些天氣諺語,但是這些有文字記載的諺語只是一小部分,絕大部分的天氣諺語只是在民間流傳,因此將他們搜集起來,加以整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二 內容豐富

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天氣氣候有所差異,因此天氣諺語流傳於全國各地,北起黑龍江南至南海諸島,東起東海西至新疆、西藏,到處都有天氣諺語。例如黑龍江有「初冬寒春雨多」;南海的西沙群島有不少關於台風的天氣諺語,如「古龍曬太陽,不久台風狂(到)」,「古龍曬太陽」是指在太陽下方有一束橙黃色的黃帶;東海同樣有很多關於長、中、短期天氣變化的諺語,如舟山群島的「上燈遇風暴,稻花風吹落」是說正月十三(上燈)到十八(落燈)如果遇上偏北大風,則預示著6,7月早稻揚花或收割的時候會有台風影響;新疆、西藏也都有不少天氣諺語,如新疆南部的「冬雪大,來年春暖多風沙」,西藏的「春天風沙大,夏天雨水少」等等。天氣諺語的內容非常豐富,有關於氣候描述的,不少地方都有「十二月歌」、「九九歌」。如湖南省韶山地區就有「正月陰、二月星、三月、四月大雷公,五月雨、六月晴,七月、八月有大風,九月寒霜十月雪,十一、十二寒潮節」;在華北和黃淮地區也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等。有些是反映了氣象關系,「霜後暖,雪後寒」就是一例,霜凍一般出現在冷空氣侵襲後的高壓控制下,霜後多是風小、天晴、陽光明媚的天氣,自然比較暖和;下雪常是冷空氣的前鋒和暖濕空氣相遇產生的,冷空氣的主力還在後面,而且雪面對太陽輻射能吸收很少,這也是雪後寒的原因之一。這類諺語也不少,像「熱生風,冷生雨」,「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涼)」等等那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許多諺語是關於長期、中期、短期天氣變化的,在長期天氣變化的諺語中又有關於旱澇、降水和冷暖趨勢的,關於降水過程和冷空氣活動的,以及關於稻凍、大風、冰雹、台風的等等。

Ⅳ 關於天氣的諺語,並說明原因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Ⅳ 幾條氣象諺語的解釋!急

一、看風測天
天氣興雲致雨首先要有水汽,水汽是靠風來輸送的,「東風送濕,西風干;南風送暖,北風寒。」,風對天氣變化有明顯預兆。
「南風吹到底,北風來還禮」,這是冷空氣經過前後風向的轉換情況。冷空氣南下到達本地之前,受暖氣團影響盛吹偏南風,冷空氣到達時,轉為偏北風,風向轉變前後,天氣轉陰有雨。
「西北風,開天鎖,雨消雲散天轉晴」,吹西北風,表示本地已受乾冷氣團控制,預示天氣轉晴。
「雲交雲,雨淋淋」、「逆風行雲天要變」,說明大氣高低層風向不一致,易引起空氣上下對流,產生雷雨等對流性天氣。
季節不同,風向所反映的天氣也不同。「一年三季東風雨,唯有夏季東風晴」、「東北風,雨祖宗」,表明吹了偏東風,1~2天內天氣將轉陰雨,而夏季吹偏東風,將海上溫度較低的氣流吹到陸上,起調節氣溫的作用,不易下雨,尤其不易出現雷陣雨。

二、看雲測天
俗語說:「雲是天氣的招牌」。雲的形狀、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當時天氣運動的狀態,預示著未來天氣的變化。民間很重視看雲測天。
「雲往東,一場空,雲往西,水凄凄;雲往南,雨成潭,雲往北,好曬谷。」雲往東或東南移動,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風,故有「雲往東,一場空」。「雲往西」,指春夏之交,雲從東或東南伸展過來,常是台風侵襲的徵兆,所以會「水凄凄」了。雲向南移,說明冷空氣南下,冷暖氣團交匯,所以,「雲往南,雨成潭」。雲向北移,表明本地區受單一暖氣團控制,天氣無雨便「好曬谷」了。
天空上下雲層一致,天氣比較晴好。高低層雲移向不一致,天氣變化會很劇烈、復雜。正如諺語所說「天上亂雲交,地上雨傾盆」、「順風船,頂風雨」、逆風行雲天要作變」。
有許多諺語是看天的顏色測天,如「烏雲塊塊疊,雷雨眼面前」、火燒烏雲蓋,有雨來得快」、「人黃有病,天黃有雨」、「日出紅雲升,勸君莫出門」、「傍晚黃胖雲,明朝大雨淋」等。

三、看雨測天
雨雪天氣現象出現的早晚、強度及方位,都對應著一定的天氣形勢,因而能判斷推測出天氣變化。
「雨前毛毛沒大雨,雨後毛毛沒晴天」。是指一開始就降毛毛雨,預示這場雨不會大,若降了大雨,轉為下毛毛雨,預示仍要繼續下雨,不易轉晴。
「開門雨,下一指;閉門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是說清晨開始下雨,時間短,雨量小,晚飯前後下雨,時間長,雨量大。
「雨下中,兩頭空」,指中午下雷雨,時間短,兩頭晴天。
「久雨傍晚晴,一定轉晴天」,陰雨時傍晚前後雨止轉晴,預示陰雨結束,天氣轉晴。

四、聞雷測天
民間群眾常根據雷聲預測天氣,「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這條諺語指的是未下雨之前就雷聲隆隆,表明這次下雨是局部地區受熱不均勻等熱力原因形成的,又叫熱雷雨,雨量不大,時間很短,局地性強,常出現「夏雨隔條河,這邊下雨,那邊曬日頭」 的現象。
「先雨後雷下大雨,不緊不慢連陰雨」、「雷聲水裡推磨,下雨漫滿河」。這幾條諺語指先下雨,雨後靜風、悶熱,雨勢越來越猛,雷聲不絕,預示要降暴雨;如在降雨過程中,雷聲不緊不慢,打打停停,預示會出現連續陰雨。
「西南雷轟隆,大雨往下沖」,指西南方位起雷暴,來得慢,雨勢猛,時間長。「西北雷聲響,霎時雨滴滴」,西北方雷雨來得快,風力大,有紅雲時還會降冰雹。
「東北方響雷,雨量不大」、「東南雷聲響,不見雨下來」,也是根據打雷的方向判定雨量的大小。

五、看霧測天
霧是常見的天氣現象。特別是冬春,在晴朗微風的夜晚,地表附近氣層里水汽含量較多,水汽凝結成霧,或是冷氣團移向暖濕的地面時,也會形成霧。看霧也可以預測天氣變化。
「白茫茫霧晴,灰沉沉霧雨」,有霧時,天空白茫茫,預示著晴天,如天氣灰沉沉,預示雨天要來。「久晴大霧雨,久雨大霧晴」,久晴之後,空氣中水氣較少,不易形成大霧,如有大霧出現,表明有暖濕空氣移來,北方冷空氣影響時,會轉陰雨。久雨之後,冷空氣已控制本地,夜間雲層消散,微風,早晨出現大霧,陰雨結束轉晴。
不同季節出現大霧,預示未來天氣也不一樣。「春霧雨,夏霧熱,秋霧涼風,冬霧雪」,指春天出現大霧,天要轉陰雨;夏天大霧消散後,天氣晴熱;秋天有霧,表明有冷空氣南下,會出現連續有雨;冬天有大霧,預示最近要下雪。

六、看天象測天
大氣層中水汽、水滴、冰晶等到懸浮物質,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現多種色彩和許多光學現象,觀察它的變化,可以預測未來天氣。
「朝霞不出門,暮霞行千里」。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如果大氣中水汽過多,則陽光中一些波長較短的青光、藍光、紫光被大氣散射掉,只有紅光、橙光、黃光穿透大氣,天空染上紅橙色,開成朝霞。紅霞出現表示西方的雲雨將要移來,所以,「朝霞不出門」。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雲雨已移到東方,天氣將轉晴,所以「暮霞行千里」。諺語「日出胭脂紅,無雨也有風」,、「日出紅雲,勸君莫遠行」、「太陽照黃光,明日風雨狂」等也是這個道理。
「太陽正午現一現,以後三天不見面」,指前兩天和當天上午陰雨,中午出現太陽,沒有多久天氣又轉陰雨,預示天氣將會連續陰雨。

七、看物象測天
動植物在氣象條件發生變化時,其活動規律和習性會發生一些變化,人們根據這些變化來預測天氣。
「烏龜背冒汗,出門帶雨傘」烏龜背殼潮濕,殼上的紋路混而暗,是天要降雨的徵兆;龜殼有水珠,像是冒汗,將要下大雨。龜殼乾燥,紋路清晰,預示近期不會下雨。這是因為龜身貼地,龜背光滑陰涼,當暖濕空氣移來時,會在龜背冷卻凝結出現水珠,天將下雨,反之空氣乾燥,暫不會下雨。
「蛇過道,大雨到」、「水蛇盤柴頭,地下大雨流」、「螞蟻壘窩天將雨」、「蚯蚓封洞有大雨」、「蜻蜓飛得低,出門帶雨衣」、「知了鳴,天放晴」、「蟬兒叫叫停停,連陰雨將來來臨」、「魚兒出水跳,風雨快來到」、「河裡魚打花,天上有雨下」。這些測天經驗,幾乎家喻戶曉。它們都是動物對陰雨前氣壓低、濕度增大的生理反應。
在晴天轉雨時,人們感到悶躁,疲倦不適。老人腰酸背疼,病人傷口發癢,關節疼痛,都預示天要陰雨。

八、看農歷關鍵日預測天氣
有許多天氣諺語是看農歷關鍵日預測天氣。如「上看初二三,下看十五六」、「壞了初二三,半月不得干」、「要知未來癱不癱,就看農歷二十三」(癱指下雨)、「月逢初四雨,一月晴九天」、「大旱難逃五月十三」、「六月六曬龍袍,淋破龍袍反曬四十五天」(指六月六下雨後期陰雨天數多)等。
為什麼這些關鍵日的天氣易出現變化呢?人們經過長期的觀測總結發現:冷暖氣團經常會在農歷的一些固定日期出現。農歷與月相有密切關系,月亮的朔望對大氣和海洋的引潮力有周期性變化,會使冷暖氣團在某些固定日期比較活躍,影響時天氣就會發生變化。

九、3個月韻律測氣候
相距一定時間兩種天氣氣候之間有一定的變化聯系,氣象學上把這種聯系叫做韻律。許多作天氣氣候預測的天氣諺語是屬於韻律性質的。
3個月韻律表現為季節之間的聯系,例如:
⑴「春雨貴如油,夏雨遍地流」、「春季無大風,夏季雨水窮」、「發盡桃花水,必是旱黃梅」。
⑵「大暑不雨秋天旱」、「夏寒秋長」。
⑶「秋水紛紛,冬雪滿天」、「秋有旱,冬有冰」。
⑷「寒水枯,春水多」、「打冬雷,落春雨」。
⑸「春雪百日雨」。
這些天氣諺語,反映了季節氣候特點之間的聯系,氣象工作者用這些諺語作氣候預測先要進行大量的諺語驗證工作,再以此作為氣候預報的一種判據。

十、5個月韻律測氣候
許多天氣諺語反映天氣氣候5個月的變化和聯系,大約相隔一個季節。例如:
⑴「不得春風,難得秋雨」、「春有幾次大風,秋有幾次大雨」。
⑵「三九欠東風,黃梅無大雨」、「九里一場風,伏里一場雨」、「九九南風伏里旱」、「四九南風伏里旱」。
以上兩組天氣諺語主要是根據冬春冷空氣活動來預報5個月(150天)左右的降水天氣。我們曾對天氣諺語進行驗證,查1月份冷空氣活動與6月份降水的聯系,發現26次冷空氣活動,23次在以後的150天左右有降水過程,佔88%,降水過程平均為3天。由此可以看出,用5個月韻律預測氣候變化,可靠程度還是比較高的

Ⅵ 關於天氣的諺語,並說明原因,

「游絲天外飛;久晴便可期」:游絲天外飛指毛卷雲。這種雲孤立地出現,一般說明高空比較穩定;如果雲不是系統地增多變厚,一般預示天氣繼續晴朗。 
「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鉤鉤雲即氣象上的鉤卷雲。鉤卷雲出現後往往有低氣壓或明顯的低壓槽移來,要下雨了。 
「魚鱗天,不雨也風顛」:魚鱗天指卷積雲。這種雲也是下雨或刮風的徵兆。 
「天上鯉魚斑,明日曬谷不用翻」:鯉魚斑指透光高積雲,往往是高氣壓控制下的徵兆。故一般短期內天氣仍晴好。 
「炮台雲,雨淋淋」:炮台雲指堡狀高積雲或堡狀層積雲,往往出現在低壓槽的前部,表示空氣不穩定,要下雨。 
「烏雲接日頭,半夜雨稠稠」:指太陽下山時,西邊天空的烏雲接住太陽,並且烏雲自西向東移動,預示當天夜裡要下雨。 
「西北開天鎖,明朝太陽大」:在下雨或陰天時,西北方向雲層裂開有一塊藍天出現,稱「開天鎖」。它預示很快就要雨止雲消。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早晨出現霞,預示天氣要下雨;傍晚出現霞,預示天氣晴朗。 
「雲交雲,雨淋淋」:雲交雲指上下兩層雲或者幾層雲移動方向不一致,說明這幾層風向不一致,它通常發生在冷暖空氣交界面附近,故預兆要下雨。
「太陽現一現,三天不見面」:春季或者春夏過渡時期在下雨的日子裡,中午雲層一度裂開,太陽露一露,但不久雲層又聚積變厚。這通常是對流日變化所造成的暫時現象,陰雨天氣仍將繼續維持。類似的諺語還有「太陽笑,淋破廟」、「太陽現,三天不見面」、「亮一亮,下一丈」等。 
「亂雲天頂絞,風雨來不少」:「亂雲」指天空雲多,上下有幾層。「絞」指雲系又不穩定,擾動性大,上下對流旺盛。這些現象預示風雨要來臨了。
「饅頭雲,曬死人」:天上出現象饅頭一樣的雲(淡積雲),預示短期內天晴。 
「梭子雲,定天晴」:梭子雲指莢狀高積雲,這種雲如果雲量少,變化不大,預兆短時期內天晴。 
「雲向東,一場空;雲向南,雨成潭;雲向西,披蓑衣;雲向北,雨沒得」:從雲的走向來預示晴雨。雲向東、向北移動,一般不會下雨;雲向南、向西移動,預兆要下雨。 
「有雨山戴帽,無雨雲攔腰」:雲蓋住山頂,叫「山戴帽」。雲層擋住山腰,可見山頂,叫「雲攔腰」。當陰雨天氣來臨時,雲層比較低,雲底蓋住山頂,故兆雨;攔腰的雲,一般都是由於夜間冷卻生成的地方性雲,雲層不厚,故兆晴。 
「日落射腳,三天內雨落」:太陽從雲層的空隙中射下來,稱「日射腳」。傍晚出現日射腳,說明對流作用強烈,預兆未來要下雨。 
「天上趕羊,地下雨不強」:「天上趕羊」指碎積雲。這種雲一般不會下雨,即使下也是很小的雨,一掃而過。 
「懸球雲,雷雨不停」:夏天,在烏黑的雷雨雲的底部有時是波浪形狀,出現象懸球狀的雲,預示雷雨大而強,常伴有短時間的偏北大風。 
「東虹口頭,西虹雨」:虹出現在東方,預兆天晴;虹出現在西面,則預兆要下雨。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白天太陽旁出現暈環,預兆半夜前後要下雨;暈環出現在月亮周圍,預兆不久要刮風。當然日暈不一定只兆雨,月暈不一定只兆風,只是說明天氣將轉壞。 
「日出胭脂紅,無雨便是風」:早晨太陽初升時,天空中出現胭脂一樣紅的顏色,說明水汽增多,預兆風雨要來了。 
「月亮撐紅傘,有大雨;月亮撐黃傘,有小雨;月亮撐藍傘,多風雲;月亮撐黑傘,大晴天」:根據無雲或少雲的夜晚月亮周圍的不同顏色光輪來預兆晴雨。月亮周圍紅色光輪表示空氣中水汽豐沛,黃色次之,藍色、黑色更少。 
「大華晴,小華雨」:月亮周圍的華在增大,說明大氣逐漸穩定,雲中水滴或冰晶變小,兆晴;相反,華越小,則預兆下雨。 
「星光含水,雨將臨」:晴天的夜晚,有時會看到星星的周圍有個亮圈,看上去蒙蒙亮,稱「星光含水」。這現象預兆要下雨了。

Ⅶ 有關天氣的諺語產生的原因

「游絲天外飛;久晴便可期」:游絲天外飛指毛卷雲。這種雲孤立地出現,一般說明高空比較穩定;如果雲不是系統地增多變厚,一般預示天氣繼續晴朗。
「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鉤鉤雲即氣象上的鉤卷雲。鉤卷雲出現後往往有低氣壓或明顯的低壓槽移來,要下雨了。
「魚鱗天,不雨也風顛」:魚鱗天指卷積雲。這種雲也是下雨或刮風的徵兆。
「天上鯉魚斑,明日曬谷不用翻」:鯉魚斑指透光高積雲,往往是高氣壓控制下的徵兆。故一般短期內天氣仍晴好。
「炮台雲,雨淋淋」:炮台雲指堡狀高積雲或堡狀層積雲,往往出現在低壓槽的前部,表示空氣不穩定,要下雨。
「烏雲接日頭,半夜雨稠稠」:指太陽下山時,西邊天空的烏雲接住太陽,並且烏雲自西向東移動,預示當天夜裡要下雨。
「西北開天鎖,明朝太陽大」:在下雨或陰天時,西北方向雲層裂開有一塊藍天出現,稱「開天鎖」。它預示很快就要雨止雲消。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早晨出現霞,預示天氣要下雨;傍晚出現霞,預示天氣晴朗。
「雲交雲,雨淋淋」:雲交雲指上下兩層雲或者幾層雲移動方向不一致,說明這幾層風向不一致,它通常發生在冷暖空氣交界面附近,故預兆要下雨。
「太陽現一現,三天不見面」:春季或者春夏過渡時期在下雨的日子裡,中午雲層一度裂開,太陽露一露,但不久雲層又聚積變厚。這通常是對流日變化所造成的暫時現象,陰雨天氣仍將繼續維持。類似的諺語還有「太陽笑,淋破廟」、「太陽現,三天不見面」、「亮一亮,下一丈」等。
「亂雲天頂絞,風雨來不少」:「亂雲」指天空雲多,上下有幾層。「絞」指雲系又不穩定,擾動性大,上下對流旺盛。這些現象預示風雨要來臨了。
「饅頭雲,曬死人」:天上出現象饅頭一樣的雲(淡積雲),預示短期內天晴。
「梭子雲,定天晴」:梭子雲指莢狀高積雲,這種雲如果雲量少,變化不大,預兆短時期內天晴。
「雲向東,一場空;雲向南,雨成潭;雲向西,披蓑衣;雲向北,雨沒得」:從雲的走向來預示晴雨。雲向東、向北移動,一般不會下雨;雲向南、向西移動,預兆要下雨。
「有雨山戴帽,無雨雲攔腰」:雲蓋住山頂,叫「山戴帽」。雲層擋住山腰,可見山頂,叫「雲攔腰」。當陰雨天氣來臨時,雲層比較低,雲底蓋住山頂,故兆雨;攔腰的雲,一般都是由於夜間冷卻生成的地方性雲,雲層不厚,故兆晴。
「日落射腳,三天內雨落」:太陽從雲層的空隙中射下來,稱「日射腳」。傍晚出現日射腳,說明對流作用強烈,預兆未來要下雨。
「天上趕羊,地下雨不強」:「天上趕羊」指碎積雲。這種雲一般不會下雨,即使下也是很小的雨,一掃而過。
「懸球雲,雷雨不停」:夏天,在烏黑的雷雨雲的底部有時是波浪形狀,出現象懸球狀的雲,預示雷雨大而強,常伴有短時間的偏北大風。
「東虹口頭,西虹雨」:虹出現在東方,預兆天晴;虹出現在西面,則預兆要下雨。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白天太陽旁出現暈環,預兆半夜前後要下雨;暈環出現在月亮周圍,預兆不久要刮風。當然日暈不一定只兆雨,月暈不一定只兆風,只是說明天氣將轉壞。
「日出胭脂紅,無雨便是風」:早晨太陽初升時,天空中出現胭脂一樣紅的顏色,說明水汽增多,預兆風雨要來了。
「月亮撐紅傘,有大雨;月亮撐黃傘,有小雨;月亮撐藍傘,多風雲;月亮撐黑傘,大晴天」:根據無雲或少雲的夜晚月亮周圍的不同顏色光輪來預兆晴雨。月亮周圍紅色光輪表示空氣中水汽豐沛,黃色次之,藍色、黑色更少。
「大華晴,小華雨」:月亮周圍的華在增大,說明大氣逐漸穩定,雲中水滴或冰晶變小,兆晴;相反,華越小,則預兆下雨。
「星光含水,雨將臨」:晴天的夜晚,有時會看到星星的周圍有個亮圈,看上去蒙蒙亮,稱「星光含水」。這現象預兆要下雨了。

希望能幫到你,滿意望採納哦。

Ⅷ 什麼是氣象諺語

氣象諺語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預測未來天氣變化的經驗性俗語,在民間流傳廣泛而且久遠,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經典氣象諺語釣含義
清早起海雲,風雨霎時臨   日出東邊白,雨停雲消散
早晨東南方灰黑雲層勢如海潮洶涌而來,是壞天氣;如果東南雲層開裂,天腳白里透光,天頂開,有霧氣,都是天氣晴好的徵兆。
        南風吹到底,北風來還禮
這條俗諺對於我國東南地區來說特別靈驗。所謂偏南風包括西南到東南方向的風,它來自南方海洋,帶來的是暖濕空氣,天氣自然變暖,而且溫度越高越覺暖和。在秋冬季節,北方的冷空氣的勢力較強、較活躍,經常爆發南下,於是刮西北風,勢力強的可直達華南。冷暖空氣在本地區交鋒時會出現陰雨天氣,隨著冷空氣趕走暖空氣,氣溫就明顯下降。
日落胭脂紅,無雨便是風
晴轉陰雨以前,空中水汽、塵埃顯著增多,陽光中除紅色光外,幾乎全部散射,所以太陽光碟呈現"胭脂紅",預兆將有風雨。
青蛙吵叫,雨要到
青蛙的皮膚對天氣變化感覺特別靈。在春、夏久旱後,要是濕度變大,高溫悶熱,青蛙會跳出水面呼吸,叫個不停,叫聲又大又密,預示不久就會下雨。

Ⅸ 氣象諺語與含義

南風吹到底,北風來還禮」,這是冷空氣經過前後風向的轉換情況。冷空氣南下回到達本地之前,受暖氣答團影響盛吹偏南風,冷空氣到達時,轉為偏北風,風向轉變前後,天氣轉陰有雨。
「西北風,開天鎖,雨消雲散天轉晴」,吹西北風,表示本地已受乾冷氣團控制,預示天氣轉晴。
「雲往東,一場空,雲往西,水凄凄;雲往南,雨成潭,雲往北,好曬谷。」雲往東或東南移動,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風,故有「雲往東,一場空」。「雲往西」,指春夏之交,雲從東或東南伸展過來,常是台風侵襲的徵兆,所以會「水凄凄」了。雲向南移,說明冷空氣南下,冷暖氣團交匯,所以,「雲往南,雨成潭」。雲向北移,表明本地區受單一暖氣團控制,天氣無雨便「好曬谷」了。

「開門雨,下一指;閉門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是說清晨開始下雨,時間短,雨量小,晚飯前後下雨,時間長,雨量大。
「雨下中,兩頭空」,指中午下雷雨,時間短,兩頭晴天。
「久雨傍晚晴,一定轉晴天」,陰雨時傍晚前後雨止轉晴,預示陰雨結束,天氣轉晴。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