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黃鶴樓運用的典故

黃鶴樓運用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02 00:09:21

1. 黃鶴樓的軼事典故

唐代諸多詩選,七律部分《黃鶴樓》開篇或壓卷,是因為這首詩被後世稱為「唐人七律第一」,這和李白的一個典故有關。
在眾多的唐代詩人中,和江漢地區結下了不解之緣的首推唐代詩壇巨星、號稱「詩仙」的李白。李白青少年時代在江漢地區漫遊十多年,因而自稱「少長江漢」。又說:「我本楚狂人。」這些並非詩人逢場做戲的謔語,實是他出自肺腑的由衷之言。楚山楚水曾造就過戰國屈原這樣偉大的詩人,李白成長也離不開壯麗的楚地山水對他的哺育和陶冶。李白的詩集中共收詩歌1000餘首,其中有關黃鶴樓和江夏、漢陽的詩共有50多首,武昌蛇山留下了許多李白的傳說和遺址,有擱筆亭、太白亭、李白讀書處等。由於崔顥的《黃鶴樓》詩,還引出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而擱筆的千古佳話。
歷代詩人對李白在黃鶴樓上是否因崔顥詩而「擱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的認為李白並未擱筆。有的對擱筆表示疑問。有的對李白擱筆表示遺憾和惋惜。有的對崔詩不服氣,叫喊「不準崔詩在上頭」,似是意氣用事。清代湖北學者陳詩則冷靜進行考證,指出李白擱筆雲雲,實無其事。陳詩指陳了這一傳聞的來歷:「李白過武昌,見崔顥黃鶴詩,嘆服不復作。去而賦金陵鳳凰台。其後禪僧用此事,作一偈:『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原是藉此一事設詞,非太白詩也。流傳之久,信以為真。」 後世贊頌李白的謙虛和才華特建擱筆亭,清江夏縣令曾衍東為此撰聯「樓未起時先有鶴,筆從擱後更無詩」,而崔顥的《黃鶴樓》也憑借這一典故而成為「唐人七律第一」。

2. 黃鶴樓人文典故

黃鶴樓的傳說
白雲千載空悠悠——黃鶴樓
很久以前,當黃鶴樓還沒有聳立在綿亘蜿蜒的蛇山之巔時,一位好心的當地人在山腳下開了個小酒店,為南來北往的客人接風洗塵,消除旅途的疲勞,人們都親切地叫他辛老闆.在一個春寒料峭的日子裡,小店裡突然來了位不同尋常的客人——一個衣裳單薄而襤褸的老道.老道雙眼無神,目光呆滯,動作遲緩,他要了一碗酒,雙手抖抖索索地捧起後一口乾了,接著又口齒不清地叫了第二碗、第三碗……辛老闆跑前跑後,一直服侍到老道踉踉蹌蹌地跌撞出酒店後,他才驀然記起老人還沒付酒資.第二天,老道又在同樣的時間來到小酒店,坐在同一張桌子前酌飲了同樣斤兩的酒,最後又未付酒資而去.就這樣一天天老道來而復去,一眨眼就過了大半年.辛老闆雙親早亡,一直以不能在父母膝下盡孝為平生憾事,因此他把這位有許多皺紋在風乾的臉上肆意縱橫著的老人當作自己的長輩一樣尊敬,從來不曾向他索要酒賬.
一天,老道豐中拿著一塊橘皮走進酒店,在簡陋的壁上畫了一隻引頸凝望的黃鶴,唱了一句偈子道:「酒客至拍手,鶴即下飛舞」,便飄然而去.疑惑不解的酒客們和辛老闆試著拍了一回手,輕輕地哼著曲子,果然就發現壁上的黃鶴伸了伸它那優雅的長腿,扇動著美麗的雙翅從畫中出來,在空中翩翩起舞,所有的人都看痴了.消息傳出,有人不遠萬里慕名而來,只為能一睹黃鶴舞蹈的風采,小酒店的生意由此越來越紅火,辛老闆也富了起來.
十年過去,道士復來,自腰間取出一支玉笛,雙手撫弄著,輕輕吹奏出悅耳的曲調,黃鶴似乎聽到了主人的召喚,徐徐展翅飛出牆壁,道士騎鶴直上青天,在雲端徘徊幾番才緩緩飛開,終於不知去向.
辛老闆為了紀念這位令人難忘的老道和他的仙鶴,便出資在蛇山黃鶴磯頭修造了一座巍然聳立的黃鶴樓.
始建於三國時期的黃鶴樓,1700多年來展毀屢建不絕.如今這座新樓,是以清代黃鶴樓為原型進行的藝術再創造,既保持了古樸遺風,又富有時代新意,它凝聚著我國當代眾多優秀設計師的智慧和心血.新黃鶴樓共有五層,為鋼筋混凝土仿古建木構形式.72根大紅柱子沖天而起,60個翹角層層凌空,每個翹角上都掛著一個金色的風鈴,或清脆或渾圓的鈴聲隨風可聞.黃鶴樓整個屋面覆以黃色琉璃瓦,金碧輝煌,瀟灑大方.攢尖頂下,四面各起一座騎樓,正面懸一塊黑底金字匾,上書「黃鶴樓」三個大字.遠遠望去,黃鶴樓宛如一頂將軍的盔帽,造成四宇飛張的氣勢,再配以直刺蒼穹的樓剎,重疊而上的樓身以及高大渾厚的按基,更顯得穩重端莊,氣度非凡.
登臨高層,極目楚天,浩浩長江穿行南北,莽莽「龜」、「蛇」綿亘東西,長江大橋飛架天塹,武漢三鎮盡收眼底.江山如畫,怎麼使人感慨萬分?才華出眾的詩人崔顥在《黃鶴樓》一詩中寫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人抒發的,是一種遠離故鄉,漂泊異地的愁思;而如今,這座聳立在武漢市的雄偉的古建築高樓閣,為古老的神州大地增添了一份秀色,激起了人們對江山如此多嬌的無限自豪.
http://www.ycwsx.com/zt2/yw/002FJMS/webs/msgj/huanghelou/index4.htm
曾經有這么一個趣聞,說是湖北、四川兩地的客人相會在江上,攀談間,競相贊美自己的家鄉,四川客人說:「四川有座峨眉山,離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有座黃鶴樓,半截插在雲里頭.」驚得四川客人無言以對.當然,這個故事有些言過其實,但黃鶴樓確以壯麗的景觀,動人的傳說及濃郁的文化氣息吸引著中外遊人.
與江西滕王閣、湖南嶽陽樓齊名,並稱為「江南三大樓閣」的黃鶴樓,坐落於蛇山西隅.蛇山的得名,因其「山形蜿蜒,繚繞如蛇」,蛇山頭臨大江,尾盤東城,與漢陽龜山隔岸相峙,控險扼要,向有「龜蛇鎖大江」之稱,從古以來即為軍事要地.蛇山又稱黃鵠山、黃鶴山,民間傳說「昔有仙人,控黃鶴於山」;也有人說這山的山形山色很像一隻黃鶴撲向江心,「黃鶴飛騰紫竹間」,因以為名.黃鶴山上多勝景,馳名的樓閣就有黃鶴樓、八極樓、白雲樓、留雲閣、一覽亭等達20多處,故有「鄂之神皋奧區」的美稱.歷代名人如宋之問、崔顥、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王維、岳飛、陸游、張居正等都登臨游賞,行吟作歌,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佳作,而其中筆墨最多、流傳最廣的還是圍繞黃鶴樓的詩詞.毛主席把武漢稱作「白雲黃鶴的地方」,也是因為武漢有天下聞名的黃鶴樓.
黃鶴樓不僅氣勢雄偉,更有許多美麗的傳說.最早記載黃鶴樓駕鶴故事的,要數南朝偉大的科學家祖沖之.他的志怪小說《述異記》就載有江陵的荀瑰在黃鵠樓遇見駕鶴之仙的故事.比祖沖之小60歲的蕭子顯,也曾在他撰寫的《南齊書》中說到仙人子安曾乘黃鵠飛過黃鵠磯.到了唐朝之後,漸見諸說紛紜,有說駕鶴之仙是三國時蜀末丞相費褘,有說是「八仙」之中的呂洞賓,《黃鵠山小志》有一則《題詞》,用戲謔的口吻歸集了莫衷一是的種種傳說:「紅塵不到,羽客翩翩,曰王曰費,荀仙呂仙,梅花三弄,響遏雲邊,騷人韻人,翰墨結緣,此山此樓,終古巋然.」但最能為老百姓接受的卻是一則流傳廣泛的民間故事:當年有個姓辛的人在黃鶴山頭賣酒度日,一天,有個衣衫襤褸的老黃道蹣跚而來,向他討酒喝,辛氏雖本小利微,但為人忠厚善良,樂善好施,他見老道非常可憐,就慷慨應允.以後,老道每日必來,辛氏則有求必應,這樣過了一年多.有一天老道忽然來告別說:「每日飲酒無以為酬,只有黃鶴一隻可借,聊表謝意.」說罷,就拾起地上的一片桔子皮在牆上畫了一隻黃鶴,對辛氏說:「只要拍手相招,黃鶴便會下來跳舞助興.」轉眼之間,老道就不見了.辛氏拍手一試,黃鶴果然一躍而下,翩翩起舞.酒店的生意因此而興隆非常.十年後,辛氏建起了新酒樓,取名「辛氏樓".這時老道突然出現在酒店,對辛氏說:「十年所賺的錢,可夠我欠的酒債?」辛氏連忙道謝,老道取下隨身攜帶的鐵笛,對著牆上的黃鶴吹起一隻動聽的曲子,黃鶴聞聲而下,載著老道飛走了.人們這才知道這老道就是呂仙,黃鶴樓也因為這美麗的傳說而名揚海內.
黃鶴樓據山臨江,風光秀麗,歷代文人墨客競相登臨賦詩.據說唐代詩人崔顥徜徉黃鶴樓頭,觸景生情,感慨萬千,題寫了流傳千古的《黃鶴樓》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此詩情景交融,堪稱千古絕唱.「詩仙」李白也大為贊賞,打消了題句的本意:「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為此,後人專門在樓畔修了一座李白擱筆亭,作為佳話留念.黃鶴樓的佳景畢竟引人入勝,李白對未能在樓上題詩始終難以釋懷,直到他後來寫了《登金陵鳳凰台》,一樣的七律,一樣的借古諷今,而且用的也是同一個韻,也算是對崔詩的回應: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邱;
三山半落青天外,兩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http://bbs.shunde.net.cn/bbs_post_show.aspx?clncode=101008&BtId=47826&Page=1
黃鶴樓的傳說
關於黃鶴樓有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十分著名的一個是說有一位名叫費偉的人,在黃鶴山中修煉成仙,然後乘黃鶴升天.後來人們為懷念費偉,便在這黃鶴山上建造了一座黃鶴樓.崔顥的詩與此有關,詩雲:"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由此流傳開來它的另一個傳說:黃鶴樓原為一辛氏人家開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隻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十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
http://www.sinoct.com/hometown/homeshow.asp?id=7808
武昌靠近長江有一座蛇山,山上有一棟尖頂飛檐、金碧輝煌的黃鶴樓.要問這黃鶴樓的來歷,那還得從呂洞賓跨鶴飛天說起哩!
相傳,呂洞賓遊玩了四川的峨媚山後,一時心血來潮,打算去東海尋仙訪友.他身背寶劍,沿著長江順流而下.這一天,來到了武昌城.這里的秀麗景色把他迷住了,他興沖沖地登上了蛇山,站在山頂上舉目一望,嗬!只見對岸的那座山好象是一隻伏著的大龜,正伸著頭吸吮江水;自己腳下的這座山,卻象一條長蛇昂首注視著大龜的動靜.呂洞賓心想:要是在這蛇頭上再修一座高樓,站在上面觀看四周遠近的美景不是更妙嗎!可這山又高,坡又陡,誰能在這上面修樓呢?有了,還是請幾位仙友來商量商量吧.
他把寶劍往天空劃了那麼一個圈,何仙姑就駕著一朵彩雲來了,他連忙把自己的想法向她說了,何仙姑一聽就笑了:「你讓我用針描個龍綉個鳳還差不多,要說修樓,你還是請別人吧!」呂洞賓又請來了鐵拐李,鐵拐李一聽哈哈大笑:「你要是頭發昏,我這里有靈丹妙葯,要修樓,你另請高明吧!」呂洞賓又請來了張果老,張果老搖著頭說:「我只會倒騎著毛驢看唱本.」說罷,也走了.呂洞賓想,這下完了,連八仙都不行,哪裡還有能工巧匠呢?正在這時,忽然聽到從空中傳來一陣奇怪的鳥叫聲,他連忙抬頭一看,只見魯班師傅正騎著一隻木鳶朝著他呵呵地笑呢.呂洞賓急忙迎上去,把自己的想法又說了一遍.魯班師傅走下木鳶,看了看山的高度,又打量了一下地勢,隨手從山坡上撿來幾根樹枝,在地下架了拆,拆了架,想了一會說:「咱們明天早上再商議吧.」
第二天早上,雞剛叫頭遍,呂洞賓就急忙忙地爬上蛇山,只見一座飛檐雕棟的高樓已經立在山頂上了.他大聲呼喊著魯班的名字,登上最高一層,可連魯班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只看見魯班留下的一隻木鶴.這木鶴身上披著黃色的羽毛,正用一對又大又黑的眼睛望著他.呂洞賓非常高興,一會兒摸模樓上的欄桿,一會兒看看樓下的江水,又取出一隻洞簫對著波浪滾滾的江水吹起了曲子.他一邊吹簫,一邊又看看木鶴,這木鶴竟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呢!他騎到了木鶴身上,木鶴立時騰空,沖出了樓宙,繞著這座高樓飛了三圈,一聲鶴唳,鑽進白雲里去了.後來,人們就給這座樓起了個名字,叫黃鶴樓.
建樓的傳說是美麗的.一千多年前,有位姓辛的老人在蛇山上開了酒店,常客中有一道士,回回喝酒不買酒菜, 只用隨身帶著的水果下酒.店主人揣想他一定清貧,執意不收他的酒錢,同他交了朋友,道士也不推辭,就此領受.一天,他用橘子佐酒,飲罷,用橘皮在酒店的壁上畫了一 只黃鶴,自言道:「酒客至拍手,鶴即下飛舞.」店中吃酒人里有好奇的,想當場試試,面對壁上的畫拍手,那黃鶴展翅飛下,在店外舞了一圈,又復原位.此事迅速傳開,酒店生意興隆.當地一貪官借口除妖,欲把那面牆壁移到官府,誰想船行中途,黃鶴抖翅飛走了,貪官追鶴,葬身江中.賣酒老人為懷念仙鶴,在原址修建了黃鶴樓.
可黃鶴樓並不好建.相傳魯班從魯國到楚國考察,對如何建樓已瞭然於胸.他頭插草標,在集市上要賣給別人做老子,一個窮漢把魯班領回了家.魯班每天上山砍柴,均從柴里挑一根好材削成光溜溜的木楔存起來,窮漢不解,在做飯時順手把一根木楔添進灶火中,魯班嘆道:「這是無價寶,將來有用.」到了百日,魯班留言:「放得千日貨,自有變錢時.」然後離去.三年之後,蛇山上造起了黃鶴樓,但傾斜嚴重,有險毀之勢,楔了這頭那頭歪,急得工匠團團轉.窮漢照著楔子樣砍了一個,湊成一百,上集去賣.建築師見此寶楔,十分中意,花重金買下.九十九個楔子牢牢楔在黃鶴樓上,只有窮漢削的那個木楔落了下來.黃鶴樓因少了一個楔子,還略微有些傾斜,但也千秋無妨了.
黃鶴樓之行已事隔多時,然而黃鶴樓傳說卻深銘心中.每當想起它,我就似乎更加明白了做人要有善心,懂得欣賞他人的長處,對名利等身外之物要看得開、放得下,不屬於己的就莫去爭奪,而對自己擁有的則要加倍珍惜,絕不能輕易舍棄的道理.就像敢於承認自己某些方面技不如人的李白,盡管他寫黃鶴樓的詩不是很有名,但他留下的傳世之作還少嗎?
http://..com/question/4958926.html

請採納~

3. 黃鶴樓崔顥 首句用典什麼作用

《黃鶴樓》首聯巧用典故的作用是: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讓人覺得黃鶴樓乃是仙人所留下來的。起筆就讓黃鶴樓充滿了神秘的色彩,給人無限渺然之感,讓人浮想聯翩。

出自:《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原文:

黃鶴樓 / 登黃鶴樓

唐代: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譯文: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只留下空盪盪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白雲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暮色漸漸漫起,哪裡是我的家鄉?江面煙波渺渺讓人更生煩愁。

(3)黃鶴樓運用的典故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時間已無從考證。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而得名,傳說費禕登仙駕鶴於此,這首詩詩就是從樓名之由來寫起的。詩人登臨黃鶴樓,覽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詩興大作,創作了這首詩。

賞析

此詩前半首用散調變格,後半首就整飭歸正,實寫樓中所見所感,寫從樓上眺望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並由此而引起的鄉愁,這是先放後收。

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規,不回到格律上來,那麼,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為七古了。此詩前後似成兩截,其實文勢是從頭一直貫注到底的,中間只不過是換了一口氣罷了。

這種似斷實續的連接,從律詩的起、承、轉、合來看,也最有章法。元楊載《詩法家數》論律詩第二聯要緊承首聯時說:「此聯要接破題(首聯),要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

此詩前四句正是如此,敘仙人乘鶴傳說,頷聯與破題相接相抱,渾然一體。楊載又論頸聯之「轉」說:「與前聯之意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

疾雷之喻,意在說明章法上至五、六句應有突變,出人意外。此詩轉折處,格調上由變歸正,境界上與前聯截然異趣,恰好符合律法的這個要求。

敘昔人黃鶴,杳然已去,給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覺;忽一變而為晴川草樹,歷歷在目,萋萋滿洲的眼前景象,這一對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樓遠眺者的愁緒,也使文勢因此而有起伏波瀾。

使詩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這樣能回應前面,如豹尾之能繞額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詩法度的。

作者介紹:

崔顥(hào)(約公元704年—754年),漢族,唐朝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詩人,唐玄宗開元11年(公元723年)進士。

《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

天寶中為尚書司勛員外郎。少年為詩,意浮艷,多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狀極戎旅,奇造往往並驅江、鮑。後游武昌,登黃鶴樓,感慨賦詩。

及李白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雲。然行履稍劣,好(蒱)博,嗜酒,娶妻擇美者,稍不愜即棄之,凡易三四。

初李邕聞其名,虛舍邀之。顥至獻詩,首章雲:「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兒無禮!不與接而入。顥苦吟詠,當病起清虛,友人戲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詩瘦耳!」遂為口實。

天寶十三年卒。有詩一卷,今行。(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一)他詩名很大,但事跡流傳甚少,現存詩僅四十幾首。

4. 黃鶴樓有什麼典故

黃鶴樓為何以「黃鶴」為名?一說是原樓建在黃鵠磯上,後人念「鵠」為「鶴」,以訛傳訛,口口相證遂成事實。一說便是帶有神異色彩的「仙人黃鶴」傳說。其歷史發展脈絡大致如下: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神仙之說,有關黃鶴樓的仙話也在專談「怪力亂神」志怪小說發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鶴之仙的傳說,最早出現在南朝科學家祖沖之的筆下。他的《述異記》中的「駕鶴之賓」,後被魯迅輯錄在《古小說鉤沉》里:還有黃鶴樓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據傳說,此地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隻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十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

另:《江夏縣志》所引《報應錄》的說法:從前有位姓辛的人,賣酒為業。有一天,來了一位身材魁偉,但衣著襤褸的客人,神色從容地問辛氏:「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氏不因對方衣著襤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過了半年,辛氏並不因為這位客人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訴辛氏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於是從籃子里拿出橘子皮,畫了一隻鶴在牆 上,因為橘皮是黃色的,所畫鶴也呈黃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牆上的黃鶴便會隨著歌聲,合著節拍,蹁躚起舞,酒店裡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如此過了十年多,辛氏累積了很多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謝說,我願意供養您,滿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著回答說:我哪裡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朵朵白雲自空而下,畫上的黃鶴隨著白雲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著白雲飛上天去了,辛氏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客人,便用十年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起初人們稱之為「辛氏樓」。後來便稱為「黃鶴樓」。

關於黃鶴樓還有另一個版本的神話故事。相傳一位仙人化作人形在黃鶴樓中飲酒,不料仙人袋中銀兩不多,但店主並沒有深究。仙人感謝店家的大度,就在牆上畫了一隻鶴。並告訴店主,為了報答店主留下只黃鶴,您只需拍手4下,黃鶴便可在空中起舞供大家娛樂,但你要切記,黃鶴只為大家而舞。說完,仙人離去。店家按仙人的留下方法一試,果然黃鶴起舞,大家紛紛欣賞。有一大官聞訊,包下整個地方,命令店家讓黃鶴起舞。無奈,店家拍手4下,黃鶴從牆上浮現出來,步履沉重的飛舞。接著,金光一現,店家看見當年那位仙人回來,仙人說道:「黃鶴起舞,不能只為獨樂。」說完,坐雲離去,黃鶴也跟隨離去。

5. 誰知道黃鶴樓的典故

黃鶴樓的傳說
白雲千載空悠悠——黃鶴樓
很久以前,當黃鶴樓還沒有聳立在綿亘蜿蜒的蛇山之巔時,一位好心的當地人在山腳下開了個小酒店,為南來北往的客人接風洗塵,消除旅途的疲勞,人們都親切地叫他辛老闆。在一個春寒料峭的日子裡,小店裡突然來了位不同尋常的客人——一個衣裳單薄而襤褸的老道。老道雙眼無神,目光呆滯,動作遲緩,他要了一碗酒,雙手抖抖索索地捧起後一口乾了,接著又口齒不清地叫了第二碗、第三碗……辛老闆跑前跑後,一直服侍到老道踉踉蹌蹌地跌撞出酒店後,他才驀然記起老人還沒付酒資。第二天,老道又在同樣的時間來到小酒店,坐在同一張桌子前酌飲了同樣斤兩的酒,最後又未付酒資而去。就這樣一天天老道來而復去,一眨眼就過了大半年。辛老闆雙親早亡,一直以不能在父母膝下盡孝為平生憾事,因此他把這位有許多皺紋在風乾的臉上肆意縱橫著的老人當作自己的長輩一樣尊敬,從來不曾向他索要酒賬。
一天,老道豐中拿著一塊橘皮走進酒店,在簡陋的壁上畫了一隻引頸凝望的黃鶴,唱了一句偈子道:「酒客至拍手,鶴即下飛舞」,便飄然而去。疑惑不解的酒客們和辛老闆試著拍了一回手,輕輕地哼著曲子,果然就發現壁上的黃鶴伸了伸它那優雅的長腿,扇動著美麗的雙翅從畫中出來,在空中翩翩起舞,所有的人都看痴了。消息傳出,有人不遠萬里慕名而來,只為能一睹黃鶴舞蹈的風采,小酒店的生意由此越來越紅火,辛老闆也富了起來。
十年過去,道士復來,自腰間取出一支玉笛,雙手撫弄著,輕輕吹奏出悅耳的曲調,黃鶴似乎聽到了主人的召喚,徐徐展翅飛出牆壁,道士騎鶴直上青天,在雲端徘徊幾番才緩緩飛開,終於不知去向。
辛老闆為了紀念這位令人難忘的老道和他的仙鶴,便出資在蛇山黃鶴磯頭修造了一座巍然聳立的黃鶴樓。
始建於三國時期的黃鶴樓,1700多年來展毀屢建不絕。如今這座新樓,是以清代黃鶴樓為原型進行的藝術再創造,既保持了古樸遺風,又富有時代新意,它凝聚著我國當代眾多優秀設計師的智慧和心血。新黃鶴樓共有五層,為鋼筋混凝土仿古建木構形式。72根大紅柱子沖天而起,60個翹角層層凌空,每個翹角上都掛著一個金色的風鈴,或清脆或渾圓的鈴聲隨風可聞。黃鶴樓整個屋面覆以黃色琉璃瓦,金碧輝煌,瀟灑大方。攢尖頂下,四面各起一座騎樓,正面懸一塊黑底金字匾,上書「黃鶴樓」三個大字。遠遠望去,黃鶴樓宛如一頂將軍的盔帽,造成四宇飛張的氣勢,再配以直刺蒼穹的樓剎,重疊而上的樓身以及高大渾厚的按基,更顯得穩重端莊,氣度非凡。
登臨高層,極目楚天,浩浩長江穿行南北,莽莽「龜」、「蛇」綿亘東西,長江大橋飛架天塹,武漢三鎮盡收眼底。江山如畫,怎麼使人感慨萬分?才華出眾的詩人崔顥在《黃鶴樓》一詩中寫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人抒發的,是一種遠離故鄉,漂泊異地的愁思;而如今,這座聳立在武漢市的雄偉的古建築高樓閣,為古老的神州大地增添了一份秀色,激起了人們對江山如此多嬌的無限自豪。
http://www.ycwsx.com/zt2/yw/002FJMS/webs/msgj/huanghelou/index4.htm

曾經有這么一個趣聞,說是湖北、四川兩地的客人相會在江上,攀談間,競相贊美自己的家鄉,四川客人說:「四川有座峨眉山,離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有座黃鶴樓,半截插在雲里頭。」驚得四川客人無言以對。當然,這個故事有些言過其實,但黃鶴樓確以壯麗的景觀,動人的傳說及濃郁的文化氣息吸引著中外遊人。

與江西滕王閣、湖南嶽陽樓齊名,並稱為「江南三大樓閣」的黃鶴樓,坐落於蛇山西隅。蛇山的得名,因其「山形蜿蜒,繚繞如蛇」,蛇山頭臨大江,尾盤東城,與漢陽龜山隔岸相峙,控險扼要,向有「龜蛇鎖大江」之稱,從古以來即為軍事要地。蛇山又稱黃鵠山、黃鶴山,民間傳說「昔有仙人,控黃鶴於山」;也有人說這山的山形山色很像一隻黃鶴撲向江心,「黃鶴飛騰紫竹間」,因以為名。黃鶴山上多勝景,馳名的樓閣就有黃鶴樓、八極樓、白雲樓、留雲閣、一覽亭等達20多處,故有「鄂之神皋奧區」的美稱。歷代名人如宋之問、崔顥、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王維、岳飛、陸游、張居正等都登臨游賞,行吟作歌,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佳作,而其中筆墨最多、流傳最廣的還是圍繞黃鶴樓的詩詞。毛主席把武漢稱作「白雲黃鶴的地方」,也是因為武漢有天下聞名的黃鶴樓。

黃鶴樓不僅氣勢雄偉,更有許多美麗的傳說。最早記載黃鶴樓駕鶴故事的,要數南朝偉大的科學家祖沖之。他的志怪小說《述異記》就載有江陵的荀瑰在黃鵠樓遇見駕鶴之仙的故事。比祖沖之小60歲的蕭子顯,也曾在他撰寫的《南齊書》中說到仙人子安曾乘黃鵠飛過黃鵠磯。到了唐朝之後,漸見諸說紛紜,有說駕鶴之仙是三國時蜀末丞相費褘,有說是「八仙」之中的呂洞賓,《黃鵠山小志》有一則《題詞》,用戲謔的口吻歸集了莫衷一是的種種傳說:「紅塵不到,羽客翩翩,曰王曰費,荀仙呂仙,梅花三弄,響遏雲邊,騷人韻人,翰墨結緣,此山此樓,終古巋然。」但最能為老百姓接受的卻是一則流傳廣泛的民間故事:當年有個姓辛的人在黃鶴山頭賣酒度日,一天,有個衣衫襤褸的老黃道蹣跚而來,向他討酒喝,辛氏雖本小利微,但為人忠厚善良,樂善好施,他見老道非常可憐,就慷慨應允。以後,老道每日必來,辛氏則有求必應,這樣過了一年多。有一天老道忽然來告別說:「每日飲酒無以為酬,只有黃鶴一隻可借,聊表謝意。」說罷,就拾起地上的一片桔子皮在牆上畫了一隻黃鶴,對辛氏說:「只要拍手相招,黃鶴便會下來跳舞助興。」轉眼之間,老道就不見了。辛氏拍手一試,黃鶴果然一躍而下,翩翩起舞。酒店的生意因此而興隆非常。十年後,辛氏建起了新酒樓,取名「辛氏樓"。這時老道突然出現在酒店,對辛氏說:「十年所賺的錢,可夠我欠的酒債?」辛氏連忙道謝,老道取下隨身攜帶的鐵笛,對著牆上的黃鶴吹起一隻動聽的曲子,黃鶴聞聲而下,載著老道飛走了。人們這才知道這老道就是呂仙,黃鶴樓也因為這美麗的傳說而名揚海內。

黃鶴樓據山臨江,風光秀麗,歷代文人墨客競相登臨賦詩。據說唐代詩人崔顥徜徉黃鶴樓頭,觸景生情,感慨萬千,題寫了流傳千古的《黃鶴樓》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此詩情景交融,堪稱千古絕唱。「詩仙」李白也大為贊賞,打消了題句的本意:「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為此,後人專門在樓畔修了一座李白擱筆亭,作為佳話留念。黃鶴樓的佳景畢竟引人入勝,李白對未能在樓上題詩始終難以釋懷,直到他後來寫了《登金陵鳳凰台》,一樣的七律,一樣的借古諷今,而且用的也是同一個韻,也算是對崔詩的回應: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邱;
三山半落青天外,兩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http://bbs.shunde.net.cn/bbs_post_show.aspx?clncode=101008&BtId=47826&Page=1

黃鶴樓的傳說

關於黃鶴樓有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十分著名的一個是說有一位名叫費偉的人,在黃鶴山中修煉成仙,然後乘黃鶴升天。後來人們為懷念費偉,便在這黃鶴山上建造了一座黃鶴樓。崔顥的詩與此有關,詩雲:"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由此流傳開來它的另一個傳說:黃鶴樓原為一辛氏人家開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隻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十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

http://www.sinoct.com/hometown/homeshow.asp?id=7808

武昌靠近長江有一座蛇山,山上有一棟尖頂飛檐、金碧輝煌的黃鶴樓。要問這黃鶴樓的來歷,那還得從呂洞賓跨鶴飛天說起哩!
相傳,呂洞賓遊玩了四川的峨媚山後,一時心血來潮,打算去東海尋仙訪友。他身背寶劍,沿著長江順流而下。這一天,來到了武昌城。這里的秀麗景色把他迷住了,他興沖沖地登上了蛇山,站在山頂上舉目一望,嗬!只見對岸的那座山好象是一隻伏著的大龜,正伸著頭吸吮江水;自己腳下的這座山,卻象一條長蛇昂首注視著大龜的動靜。呂洞賓心想:要是在這蛇頭上再修一座高樓,站在上面觀看四周遠近的美景不是更妙嗎!可這山又高,坡又陡,誰能在這上面修樓呢?有了,還是請幾位仙友來商量商量吧。

他把寶劍往天空劃了那麼一個圈,何仙姑就駕著一朵彩雲來了,他連忙把自己的想法向她說了,何仙姑一聽就笑了:「你讓我用針描個龍綉個鳳還差不多,要說修樓,你還是請別人吧!」呂洞賓又請來了鐵拐李,鐵拐李一聽哈哈大笑:「你要是頭發昏,我這里有靈丹妙葯,要修樓,你另請高明吧!」呂洞賓又請來了張果老,張果老搖著頭說:「我只會倒騎著毛驢看唱本。」說罷,也走了。呂洞賓想,這下完了,連八仙都不行,哪裡還有能工巧匠呢?正在這時,忽然聽到從空中傳來一陣奇怪的鳥叫聲,他連忙抬頭一看,只見魯班師傅正騎著一隻木鳶朝著他呵呵地笑呢。呂洞賓急忙迎上去,把自己的想法又說了一遍。魯班師傅走下木鳶,看了看山的高度,又打量了一下地勢,隨手從山坡上撿來幾根樹枝,在地下架了拆,拆了架,想了一會說:「咱們明天早上再商議吧。」

第二天早上,雞剛叫頭遍,呂洞賓就急急忙忙地爬上蛇山,只見一座飛檐雕棟的高樓已經立在山頂上了。他大聲呼喊著魯班的名字,登上最高一層,可連魯班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只看見魯班留下的一隻木鶴。這木鶴身上披著黃色的羽毛,正用一對又大又黑的眼睛望著他。呂洞賓非常高興,一會兒摸模樓上的欄桿,一會兒看看樓下的江水,又取出一隻洞簫對著波浪滾滾的江水吹起了曲子。他一邊吹簫,一邊又看看木鶴,這木鶴竟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呢!他騎到了木鶴身上,木鶴立時騰空,沖出了樓宙,繞著這座高樓飛了三圈,一聲鶴唳,鑽進白雲里去了。後來,人們就給這座樓起了個名字,叫黃鶴樓。

建樓的傳說是美麗的。一千多年前,有位姓辛的老人在蛇山上開了酒店,常客中有一道士,回回喝酒不買酒菜, 只用隨身帶著的水果下酒。店主人揣想他一定清貧,執意不收他的酒錢,同他交了朋友,道士也不推辭,就此領受。一天,他用橘子佐酒,飲罷,用橘皮在酒店的壁上畫了一 只黃鶴,自言道:「酒客至拍手,鶴即下飛舞。」店中吃酒人里有好奇的,想當場試試,面對壁上的畫拍手,那黃鶴展翅飛下,在店外舞了一圈,又復原位。此事迅速傳開,酒店生意興隆。當地一貪官借口除妖,欲把那面牆壁移到官府,誰想船行中途,黃鶴抖翅飛走了,貪官追鶴,葬身江中。賣酒老人為懷念仙鶴,在原址修建了黃鶴樓。
可黃鶴樓並不好建。相傳魯班從魯國到楚國考察,對如何建樓已瞭然於胸。他頭插草標,在集市上要賣給別人做老子,一個窮漢把魯班領回了家。魯班每天上山砍柴,均從柴里挑一根好材削成光溜溜的木楔存起來,窮漢不解,在做飯時順手把一根木楔添進灶火中,魯班嘆道:「這是無價寶,將來有用。」到了百日,魯班留言:「放得千日貨,自有變錢時。」然後離去。三年之後,蛇山上造起了黃鶴樓,但傾斜嚴重,有險毀之勢,楔了這頭那頭歪,急得工匠團團轉。窮漢照著楔子樣砍了一個,湊成一百,上集去賣。建築師見此寶楔,十分中意,花重金買下。九十九個楔子牢牢楔在黃鶴樓上,只有窮漢削的那個木楔落了下來。黃鶴樓因少了一個楔子,還略微有些傾斜,但也千秋無妨了。
黃鶴樓之行已事隔多時,然而黃鶴樓傳說卻深銘心中。每當想起它,我就似乎更加明白了做人要有善心,懂得欣賞他人的長處,對名利等身外之物要看得開、放得下,不屬於己的就莫去爭奪,而對自己擁有的則要加倍珍惜,絕不能輕易舍棄的道理。就像敢於承認自己某些方面技不如人的李白,盡管他寫黃鶴樓的詩不是很有名,但他留下的傳世之作還少嗎?

http://..com/question/4958926.html

6. 黃鶴樓中運用典故表現了詩人撫今追昔思緒起伏透露著一種歷史的句子

《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弔古懷鄉之佳作。這首詩首聯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頷聯緊承首聯,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歷經千百年之久百;頸聯詩意一轉,進入景物描寫,寫晴日在黃鶴樓所見之景;尾聯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全詩雖度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7. 黃鶴樓中巧用典故為黃鶴樓添加神秘色彩的詩句是什麼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首聯巧用典故的作用是: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讓人覺得黃鶴樓乃是仙人所留下來的。起筆就讓黃鶴樓充滿了神秘的色彩,給人無限渺然之感,讓人浮想聯翩。

8. 黃鶴樓的歷史故事

黃鶴樓的歷史故事
從前有位姓辛的人,賣酒為業。有一天,來了一位身材魁偉,但衣著襤褸的客人,神色從容地問辛氏:「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氏不因對方衣著襤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過了半年,辛氏並不因為這位客人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訴辛氏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於是從籃子里拿出橘子皮,畫了一隻鶴在牆上,因為橘皮是黃色的,所畫鶴也呈黃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牆上的黃鶴便會隨著歌聲,合著節拍,蹁躚起舞,酒店裡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
如此過了十年多,辛氏累積了很多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謝說,我願意供養您,滿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著回答說:我哪裡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朵朵白雲自空而下,畫上的黃鶴隨著白雲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著白雲飛上天去了,辛氏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客人,便用十年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起初人們稱之為「辛氏樓」。後來便稱為「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9. 有關黃鶴樓的典故

1、從前有位辛先生開了間酒館。有一天,一位身材魁梧,但衣著破爛的客人走了進來,他從容不迫地問辛先生: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先生見他氣度不凡,不敢怠慢,盛了一大杯酒送上。就這樣,長達半年的時間,這位客人總是來要酒喝,而辛先生也從來沒有顯露厭倦的神色。

有一天,這位客人又來了,他對辛先生說:我欠了你很多酒債呀,又沒錢可以還你。於是從籃子里拿出了一塊橘子皮,用橘子皮在牆上畫了一隻黃色的鶴,接著,他坐下來手打節拍,一邊唱著歌,牆上的黃鶴便配合他的拍子,翩翩起舞了!酒店裡其他客人看見這奇妙的景象。

紛紛付費過來觀賞。就這樣,經過了十多年,辛先生藉著這只會跳舞的黃鶴賺進了大筆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衫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了酒店,辛先生連忙上前致謝:先生,請讓我供養您吧,您想要怎麼生活都可以。客人笑著回答:我哪裡是為這個來的呢?

他忽然從懷中取出一支笛子,吹奏了幾曲,不一會兒,一朵朵白雲就從天上飄下來了,畫中的黃鶴也飛了過來;於是客人跨上鶴背,乘著白雲飛上天離去了。後來,為了紀念這位客人,辛先生築起了一座樓,就取名叫做黃鶴樓。

2、公元727年,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年輕的李白來到了湖北安陸,在這兒遇見了孟浩然。孟浩然年長李白12歲,當時已經是名滿天下的詩人了,而李白只是個文壇上初出茅廬的新手。孟浩然耿直自由的個性、獨特恬淡的詩風、徜徉於山水間的生活,都讓李白崇拜極了。

兩人一見如故,很快就結成了好友,從此常相往返,詩酒為伴。後來,孟浩然有事要去一趟廣陵,李白便託人帶信,跟他約在江夏相會,也就是現在武昌地區,並且在黃鶴樓餞別。李白望著好友離去的身影,想像著兩人各自的前程,一剎時真是思緒萬千哪。

於是便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在這首七言絕句中,李白藉由景物的描寫,抒發了送別朋友時依依不捨的離情。李白與孟浩然在黃鶴樓的分別,彷佛也預示了二人由隱入仕。

由仙入凡之旅程的開始。不幸的是,兩人的世間雲游都不順遂,幸運的是,兩人都在波折中綻放出了巨大的光輝。孟浩然歷經仕途的頓挫,終於返本歸真,成了真正的隱士。

3、相傳很久以前,此地有一對夫妻,開著一個小酒館,吸引著小市民經常來這里飲酒作樂。有一天,老闆娘發覺一位衣不遮體的乞丐,他只喝酒,不買菜。老闆娘覺得這樣賺不了他多少錢,便與丈夫商定一個計謀,乞丐再來喝酒時,便以好言相勸,將他轟走。

第二天,乞丐又來了。老闆娘便對他說:「先生,你早。你是我們的老主顧了,天天來喝酒卻不買菜,不知是什麼原因。因為你來得不是時候,如果從明天開始,你第一個到來,喝的是我們店一天的第一碗酒,便酒菜俱全。但如果其他客人先到,就請你不要再進酒店。」

乞丐欣然接受了老闆娘的主意。第二天酒店一開門,乞丐果然第一個先到,老闆娘只好給他酒菜。第三天又是如此,第四天、第五天也是如此。老闆娘於是心生一計,早開門,結果乞丐還是第一個;晚開門,他仍是第一個;不開門他就不來。就這樣過了三年零三個月。

一天老闆娘頓時覺得這乞丐不是一般人。於是和她的丈夫雙雙跪在乞丐面前,懺悔思過。乞丐說:「你們終於覺悟了!」原來他是呂洞賓。從此,呂洞賓喝酒的故事傳開了。他覺得不應該白喝,便在酒店裡的牆壁上畫了一隻黃色的仙鶴,還沒畫完,仙鶴便活了。

酒客們見此情景,驚奇不已,這件事不脛而走。於是,來看鶴的人越來越多。老闆娘見有利可圖,便在門窗上都掛上簾,使外面的人沒法看見仙鶴。她還掛出一張招牌:「凡觀鶴者,必購酒三杯。」由於觀鶴的人絡繹不絕,過了三年零三個月,酒店發了大財。

老闆娘對呂洞賓說:「你給我的福分太多了,但如果用賺的錢蓋一座樓,請你多畫幾只仙鶴,那賺的錢豈不是更多了嗎?」呂洞賓覺得老闆娘真是貪得無厭,但還是答應蓋座樓。樓蓋成後,開業典禮的那天,呂洞賓向牆上的黃鶴一招手,黃鶴便展翅飛走了。

4、相傳在三國時期,有個姓辛的大姐,在江邊開了個小酒館,生意不好不壞,因為辛大姐待人熱情,貨真價實,靠老街坊鄰居照顧生意,倒也能養家糊口。有一天,店門口來了個不修邊幅、穿著個性、形象前衛的中年漢子,換種說法,就是來了個要飯的。

開口找辛大姐要碗酒喝,辛大姐菩薩心腸,可憐他慘絕人寰的外表形象,給他一大碗,結果這哥們天天都來要酒喝,辛大姐雖然也不富裕,但自家釀的,也不值幾毛錢,就每天照給不誤。就這樣整整過了一年,這一天中年大叔對辛大姐說:「喝了你一年的酒,不能白喝。

送給你一個禮物吧。」說完就從破襖子里掏出一塊桔子皮,在酒店的牆上畫了一隻鶴,一隻桔黃色的鶴,惟妙惟肖,活靈活現,辛大姐當時都快哭了,不帶這么坑人的,剛刷的牆呀,粉刷匠的工錢還沒給呢,我這是招誰惹誰了。

有一天,幾個客人喝大了,耍酒瘋,擊箸而歌——就是一邊敲筷子一邊瞎唱,結果牆上的黃鶴竟然伴隨著節拍跳起舞來,這太震撼了,太震汗了,這簡直是神跡呀。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方圓百里的人都知道這事兒了,每天都有很多人來欣賞,更有些知識份子、磚家叫獸每天流連不去。

辛大姐的生意自然就越做越好,越做越大,經過十年的發展,當年的小酒店也變成了大酒樓。這一天那個要飯的又來了,辛大姐感激不盡,拉著他的手說:「大哥,商量個事兒唄,勞您的大駕,能把這座三層酒樓的牆都畫滿仙鶴嗎?這十年大家看獨舞都看膩了。

他們說想看廣場舞,要是有大型團體操就更好了。」這位大叔臉色大變,飛快從破襖里掏出一隻笛子,開始吹起曲子來,沒一會,就有一片片的彩雲從天而降,牆上的黃鶴也飛了下來,中年人坐上鶴背,在彩雲環繞下,飛天而去。

辛大姐為了紀念這位游戲人間的邋遢仙人,就把十年來賺的錢拿出來,在江邊一個叫「黃鵠磯」的小山上,修了一座樓,取名「辛氏樓」,後來又改作「黃鶴樓」,連「黃鵠磯」也順帶著改叫「黃鶴磯」。

5、很早以前,有個窮苦的老婆婆在武漢的蛇山上擺了個小茶攤。老婆婆心地善良,遠近的窮苦人都願意到她的茶攤歇腳喝茶。一天早上,老婆婆看見一個道士昏倒在地上,她連忙把他扶起,給他擦臉。道士醒後,老婆婆請他喝茶。道士說他已經三天沒吃飯了,哪有錢喝茶啊!

老婆婆就沖了茶又掏錢買了兩個燒餅給道士吃。道士吃了餅、喝了茶,站起來笑著說:「好心必有好報。」說著用手一指,只見金光一閃,老婆婆揉揉眼睛一看,小茶攤變成了好大的一座茶樓。道士又在牆上畫了一隻黃鶴說:「你拍三下,它就會下來跳舞。」說完就不見了。

老婆婆的茶攤變成了茶樓,大家邊喝茶邊看黃鶴跳舞,高興極了。茶攤的生意越來越好了。黃鶴會跳舞的消息傳到一個地主的耳朵里,他想:如果把黃鶴弄到手,就發大財了! 一天,財主帶人來到茶樓就喊:「我家會跳舞的黃鶴丟了,聽說在這里,快還給我!」

老婆婆向牆上一指,說:「有本事你拿走!」財主一看,原來是幅壁畫。財主紅著臉低著頭溜走了,招得滿堂的茶客哈哈大笑。縣太爺聽說此事,他想把黃鶴獻給皇帝,自己好陞官發財。縣太爺帶人來到茶樓,大家正興高采烈地欣賞黃鶴跳舞。縣太爺一看到黃鶴。

也顧不得做官的尊嚴了,直朝黃鶴撲去。不等縣太爺近身,黃鶴一抖翅膀,飛回到牆上去了。縣太爺連忙拍手,手都拍腫了,黃鶴仍然在牆上一動不動。縣太爺氣的快瘋了,下令說:「連牆一起給我搬回府去!」縣太爺在縣衙里又燒香上供,又作揖磕頭。可是黃鶴還是一動不動。

縣太爺氣壞了,叫人塗油漆蓋上,油刷了幾遍,黃鶴照樣出現,在牆上。縣太爺又叫人用火燒,大活燒了好久,黃鶴依然完好如初。 突然,黃鶴眨眨眼睛從牆上飛下來,縣太爺喜出望外,連忙抱住黃鶴的腿。黃鶴飛起來了,飛上了天。縣太爺也跟到半空里,他的烏紗帽都被風刮掉了。

飛呀飛,縣太爺低頭一看,黃鶴正飛在波濤洶涌的長江上空。縣太爺嚇壞了,全身發抖,一鬆手,從半空中掉到長江里淹死了。黃鶴飛回茶樓,老婆婆坐到黃鶴身上飛向了遠方。以後,人們就在這茶樓的地方建起了黃鶴樓。如今它又以嶄新的姿態,矗立在長江邊上。

10. 黃鶴樓 崔顥 運用了什麼神話傳說

這個傳說的記載比較詳細,出自《報應錄》。原文是:「辛氏昔沽酒為業,一先生來,魁偉襤褸,從容謂辛氏曰:許飲酒否?辛氏不敢辭,飲以巨杯。如此半歲,辛氏少無倦色,一日先生謂辛曰,多負酒債,無可酬汝,遂取小籃橘皮,畫鶴於壁,乃為黃色,而坐者拍手吹之,黃鶴蹁躚而舞,合律應節,故眾人費錢觀之。十年許,而辛氏累巨萬,後先生飄然至,辛氏謝曰,願為先生供給如意,先生笑曰:吾豈為此,忽取笛吹數弄,須臾白雲自空下,畫鶴飛來,先生前遂跨鶴乘雲而去,於此辛氏建樓,名曰黃鶴。

這則神話的大意是說,以前有一位辛先生,平日以賣酒為業。有一天,這里來了一位身材魁偉,但衣著襤褸,看起來很貧窮的客人,神色從容地問辛先生,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先生不因對方衣著襤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經過半年,辛先生並不因為這位客人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訴辛先生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於是從籃子里拿出橘子皮,畫了一隻黃色的鶴在牆上,接著以手打節拍,一邊唱著歌,牆上的黃鶴也隨著歌聲,合著節拍,蹁躚起舞,酒店裡其它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如此經過了十年,辛先生也因而累積了很多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酒店,辛先生上前致謝說,我願意照您的意思供養您,客人笑著回答說:我那裡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一朵朵白雲自空而下,畫鶴隨著白雲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白雲飛上天去了,辛先生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客人,便在此蓋了一棟樓,取名黃鶴樓。

這三則神話,除了說明黃鶴樓命名的由來之外,還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酒店的主人辛先生因為不嫌貧愛富,不以貌取人,而得到仙人幫助,成為巨富。

以上當然是神話傳說。三國時在這臨江的山巔建樓,首先還是出於軍事上的需要,但後來逐漸成為文人薈萃,宴客、會友、吟詩、賞景的游覽勝地。歷代的名人如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夏竦、陸游等都曾先後到這里游覽,吟詩、作賦。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干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後來李白也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崔顥題詩,李白擱筆,從此名氣大盛。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