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舞陽典故
『壹』 老馬識途,圍魏救趙,退避三舍,紙上談兵,三遷之教,圖窮匕現,一鳴驚人,的出處涉及人和典故
圖窮匕現——在現代漢語之中一般被理解成為:一件事或者物,慢慢的撕掉包在外面的偽裝後,袒露出其原本的面貌或目的。
據漢語學家門的考究,此成語最早的出處在於 《刺客列傳》——荊軻刺秦王篇
具體歷史事件大致是這樣的:
戰國末期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ān)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要他去刺殺秦王.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裡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說:「什麼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准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准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葯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年才十三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幹麼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隻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台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葯袋對准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葯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裡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台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這就是成語圖窮匕現的故事
『貳』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出自哪個典故
易水送別
公元前228年,秦將王翦已經攻破趙國的都城,俘虜了趙王,把趙國的領土全部納入秦國的版圖。大軍挺進,向北奪取土地,直到燕國南部邊界。太子丹命荊軻刺秦王。太子丹已預先尋找天下最鋒利的匕首,找到趙國人徐夫人的匕首,花了百金買下它,讓工匠用毒水淬它,
用人試驗,只要見一絲兒血,沒有不立刻死的。於是就准備行裝,送荊軻出發。燕國有位勇士叫秦舞陽,十三歲上就殺人,別人都不敢正面對著看他。於是就派秦舞陽作助手。荊軻等待一個人,打算一道出發;那個人住得很遠,還沒趕到,而荊軻已替那個人准備好了行裝。
又過了些日子,荊軻還沒有出發,太子丹認為他拖延時間,懷疑他反悔,就再次催請說:「日子不多了,荊卿有動身的打算嗎?請允許我派遣秦舞陽先行。」荊軻發怒,斥責太子丹說:
「太子這樣派遣是什麼意思?只顧去而不顧完成使命回來,那是沒出息的小子!況且是拿一把匕首進入難以測度的暴秦。我所以暫留的原因,是等待另一位朋友同去。眼下太子認為我拖延了時間,那就告辭決別吧!」於是就出發了。太子丹及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為荊軻送行。
到易水岸邊,餞行以後,上路,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拍節唱歌,發出蒼涼凄惋的聲調,送行的人都流淚哭泣,一邊向前走一邊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又發出慷慨激昂的聲調,送行的人們怒目圓睜,頭發直豎,把帽子都頂起來。於是荊軻就上車走了,始終連頭也不回。
(2)秦舞陽典故擴展閱讀: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全詩《於易水送人》介紹:
《於易水送人》
作者:唐代-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譯文:
在此地離別了燕太子丹,壯士荊軻憤怒頭發沖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經長逝,今天這易水還那樣凄寒。
『叄』 圖窮匕見成語典故
圖窮匕見:
戰國末期,秦國實力強盛,攻滅了韓、趙兩國後,又向燕國進軍。為此,燕太子丹決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期扭轉局勢。
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荊軻。他擅長劍術,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選。為了使荊軻能接近秦王,特地為他准備了兩樣秦王急於想獲得的東西:一是從秦國叛逃到燕國的將領樊於期的頭顱,二是燕國督亢地區(今河北涿縣東)的地圖,表示燕國願將這塊地方獻給秦國。這兩樣東西分別放在匣子里。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著的地圖的最裡面。此外,還為荊軻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舞陽。臨行時,太子丹等身穿喪服,將荊軻送到易水邊。
秦王得知燕國派人來獻兩樣他最需要的東西,非常高興。在都城咸陽宮內隆重接見。荊軻捧著裝有樊於期頭顱的匣子走在前面,秦舞陽捧著裝有地圖的匣子跟在後面。
秦舞陽在上台階時,緊張得雙手顫抖,臉色變白。荊軻趕緊作了解釋,並按秦王的要求,接過秦舞陽手裡裝有地圖的匣子,當場打開,取出地圖,雙手捧給秦王。秦王慢慢展開卷著的地圖,細細觀看。快展到盡頭時,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荊軻見匕首露現,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舉起匕首便刺。
但是,荊軻並未刺中秦王。秦王急忙拔劍自衛,卻又一時拔不出來。於是兩人繞著柱子轉。衛兵因沒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
就在這緊張的時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將醫袋抽打荊軻,並提醒秦王把劍推到背後拔出。秦王頓時醒悟過來,迅速拔出劍來,一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倒地後,將匕首投向秦王。結果未中,被擁上來的衛兵殺死。
『肆』 秦舞陽年十三,白晝殺人於市,人莫敢近。
《史記》中描述燕國勇士秦舞陽,「年十三,白晝殺人於市,人莫敢近」
秦舞陽
秦舞陽——一個被忽略的人物。
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他把荊軻收在門下當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荊軻當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ān)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太子丹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要聯合各國合縱抗秦,看來也辦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見秦王,挨近秦王身邊,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了最好,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為難,說:「督亢的地圖好辦;樊將軍受秦國迫害來投奔我,我怎麼忍心傷害他呢?」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裡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說:「什麼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准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准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葯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年才十三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幹麼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隻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台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葯袋對准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葯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裡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台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伍』 荊軻刺殺秦始皇是哪個成語的典故
荊軻刺殺秦始皇是圖窮匕見的典故。
戰國末期,秦國實力強盛,攻滅了韓、趙兩國後,又向燕國進軍。為此,燕太子丹決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期扭轉局勢。
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荊軻。他擅長劍術,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選。為了使荊軻能接近秦王,特地為他准備了兩樣秦王急於想獲得的東西:一是從秦國叛逃到燕國的將領樊於期的頭顱,二是燕國督亢地區(今河北涿縣東)的地圖,表示燕國願將這塊地方獻給秦國。
秦王得知燕國派人來獻兩樣他最需要的東西,非常高興。在都城咸陽宮內隆重接見。荊軻捧著裝有樊於期頭顱的匣子走在前面,秦舞陽捧著裝有地圖的匣子跟在後面。
荊軻當場打開地圖,雙手捧給秦王,秦王慢慢展開卷著的地圖,細細觀看,快展到盡頭時,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荊軻見匕首露現,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舉起匕首便刺。
就在這緊張的時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將醫袋抽打荊軻,並提醒秦王把劍推到背後拔出。秦王頓時醒悟過來,迅速拔出劍來,一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倒地後,將匕首投向秦王。結果未中,被擁上來的衛兵殺死。
(5)秦舞陽典故擴展閱讀:
當太子丹在趙國充當抵押人質的時候,他遇到了那位後來統一六國的千古大帝秦始皇。那時候秦國王子子楚當時在趙國當人質,在趙國期間生下了嬴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
在邯鄲的那段歲月里,兩個遭遇相似的孩子同病相憐,他們一起游戲、一起聊天,一起慢慢地長大。造化弄人,隨著時光的推移,當時兩個童年親密無間的孩子後來迎來了截然不同的命運。
大約在嬴政登上王位後十幾年,燕王喜為了爭取秦國的支持,把自己的兒子太子丹送到了秦國抵押。自從嬴政跟隨父親離開邯鄲以後,嬴政和太子丹已經有十多年沒有見面了。
然而此時太子丹的身份和在趙國的時候沒有任何區別,他不僅沒有得到權力,甚至沒有人身自由和獨立人格,他仍然是一件「抵押物」。
太子丹回到燕國以後時刻沒有忘記自己在秦國遭受的恥辱,他一定要讓秦始皇感受一下自己曾經遭受的恥辱和痛苦,最終決定派出荊軻刺殺秦王。
『陸』 大秦帝國的成語典故,你知道幾個
大秦帝國的成語典故:
1、秦晉之好
春秋時期,秦國和晉國為爭奪霸主地位經常兵戎相見,但又彼此通婚聯姻。晉獻公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秦穆公,秦穆公把女兒文贏嫁給晉獻公的兒子重耳(晉文公)。晉文公又讓太子姬娶秦國公主。秦穆公抓了晉惠公,穆公夫人親自出來求情。她帶著四個兒女登上一座堆滿乾柴的樓台,並派人對秦穆公說:「上天降災,使秦、晉兩君兵戎相見。現在晉君被您俘虜,他什麼時候來到京城,我就什麼時候死去,請君王早做打算!」秦穆公一聽著了慌,決定寬恕晉惠公,把他安置在靈台,待以上賓之禮,兩國國君還締結了盟約。
「秦晉之好」由此而來,後泛指兩家聯姻。
2、雞鳴狗盜
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出訪秦國,秦國的相國出於嫉妒勸秦昭王殺死他,秦昭王把他關了起來。孟嘗君的門客晚上裝成一條狗混進秦宮偷白狐袍子送給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嘗君。孟嘗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關,門客學雞叫騙開城門逃跑。秦昭王得知孟嘗君一行已經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人家已經出關多時了。
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之士逃回了齊國。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3、一字千金
戰國時期,秦王嬴政年幼繼位,由相國呂不韋輔政,為了籠絡人心,增強實力,呂不韋組織人編寫《呂氏春秋》,並把這一部10多萬字的書掛在咸陽的門市上,宣布誰能指出書中不足,增加或刪除其中一字者,賞給千金。
這就是「一字千金」成語的來歷。後用來稱贊詩文精妙,價值極高,也指書法作品的珍貴。
4、指鹿為馬
秦末宦官趙高在秦始皇病故後假傳聖旨命扶蘇自殺,立胡亥為太子,他還想篡奪帝位,特地把一匹鹿當馬送給秦二世胡亥,胡亥說是鹿,趙高叫胡亥問群臣。群臣有些迫於丞相趙高的勢力違心說是鹿,只有部分說是鹿的大臣後被趙高所害。
從而留下了指鹿為馬這一個成語,諷刺顛倒黑白的事情。
5、立木為信
戰國七雄中,秦國在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諸侯國落後。但自從秦孝公即位後,他重用衛國人商鞅變法強國,使秦國一躍成為七國之中最強者。
商鞅在變法前,深知推行新法的困難,為了讓老百姓相信自己,他想出了一條妙計。他命人在京城南門立了一根三米長的木桿,發布公告,誰能把這根木桿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黃金。
這一舉動引來了許多老百姓,他們圍在一起議論紛紛。其中一個人說:「這根木桿誰都扛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黃金呢?這其中一定有問題!」另一個人說:「大概是跟我們開玩笑吧,不會是真的。」圍觀的人都認為商鞅的立約不可信,所以無一人去扛木桿。
商鞅見狀,便把賞金加大,說道:「如果有人能把這根木桿扛到北門去,我就賞給他五十兩黃金。」商鞅的話音未落,百姓又開始嘩然。有人嚷道:「大人真會開玩笑,這么簡單的事,哪會賞那麼多黃金呢?」現在,人們反而更加懷疑了,誰也不敢去扛那根木桿。
過了一會兒,人群中走出來一個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說:「我可以把這根木桿扛到北門去。」只見那人蹲下身子,扛起木桿,邁開大步,向北門走去。圍觀的人們也尾隨著他,想看個究竟。那人到達北門後,商鞅立即叫人拿了五十兩黃金,交給了他。老百姓紛紛稱贊商鞅是守信之人。商鞅以信折服了秦國百姓,他制定的新法頒布後,得到順利推行。
6、勾心鬥角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做了皇帝。為了供自己享樂,他開始建築一座規模宏大的宮殿,因為它的前殿所在的地方,地名叫做「阿房」,所以當時人稱它為「阿房宮」。
阿房宮的規模龐大,從秦始皇做皇帝起開始修建,一直到秦朝滅亡還沒修完,秦朝滅亡以後,阿房宮被項羽一把火燒毀了。
唐朝的詩人杜牧,到長安看到秦朝阿房宮的遺址後,便想像到當年阿房宮的宏偉富麗,因此作了一篇「阿房宮賦」,描寫阿房宮的壯麗氣勢,其中有這樣幾句: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勾心鬥角。」
意思是:阿房宮的長廊回環曲折,房頂的檐牙好像鳥的嘴,層層樓閣憑著地勢高低而環抱其間,宮室頂部是牢固而巧妙的鉤心結構,檐角高聳,那氣勢彷彿在與誰爭斗。現比喻各用心機,明爭暗鬥。
7、圖窮匕見
戰國末年,燕國太子丹物色荊軻與秦舞陽去行刺秦王嬴政,他把樊於期的人頭及燕國的地圖讓荊軻他們進獻給秦王,秦王十分高興。荊軻展開燕國地圖,露出鋒利的匕首,立即抓住匕首行刺秦王,秦王拔劍抵抗,衛兵乘機上前殺了荊軻。
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露出了真相或凶惡的本意。
8、掩耳盜鈴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一個絕妙的主意,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聽不到聲音,結果偷竊時被當場逮住。
比喻自欺欺人,如果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採取閉目塞聽的態度的話,最終便會自食苦果。
9、遠交近攻
戰國末期,七雄爭霸,秦國經商鞅變法之後,勢力發展最快。秦昭王嬴稷開始圖謀吞並六國,獨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備興兵伐齊,范睢此時向秦昭王獻上「遠交近攻」之策,阻秦國攻齊。他說:齊國勢力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部隊要經過韓、魏兩國。軍隊派少了,難以取勝;多派軍隊,打勝了也無法佔有齊國土地。不如先攻打鄰國韓、魏,逐步推進。為了防止齊國與韓、魏結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動與齊國結盟。
其後四十餘年,秦國繼續堅持「遠交近攻」之策,遠交齊楚,首先攻下郭、魏,然後又從兩翼進兵,攻破趙、燕,統一北方;攻破楚國,平定南方;最後把齊國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戰十年.終於實現了統一中國的願望。
10、奇貨可居
戰國時期,衛國大商人呂不韋到趙國都城邯鄲去做生意,碰到在那裡做人質的秦國公子異人。他決定做一次一本萬利的政治買賣,就先到秦國討得華陽夫人的歡心,讓她認異人為兒子,幫助異人回國成為秦國國君,從而自己當上秦國的丞相。呂不韋通過「奇貨可居」的遠見,得到了位極人臣的地位和財富。
意思指把少有的貨物囤積起來,等待高價出售。也比喻拿某種專長或獨占的東西作為資本,等待時機,以撈取名利地位。
『柒』 在圖窮匕見的典故中刺殺秦王的是誰
荊軻 一起去的還有 秦舞陽。
『捌』 荊軻刺秦王是什麼典故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密謀暗殺
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他把荊軻收在門下當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荊軻當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太子丹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要聯合各國合縱抗秦,看來也辦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見秦王,挨近秦王身邊,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了最好,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去向他求和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為難,說:「督亢的地圖好辦,樊將軍受秦國迫害來投奔我,我怎麼忍心傷害他呢?」
義士自刎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裡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說:「什麼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准能接見我。」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准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葯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酋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年齡僅13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地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直接見荊軻。
圖窮匕現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為什麼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泰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隻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追著。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台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去召台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葯袋對准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葯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嗡」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裡已經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台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被武士們殺了。
『玖』 「惜滅燕地」是什麼典故
聽了秦王政的話,燕使嚇得抖戰不已,連忙給秦王政叩頭。
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初,燕使就派人飛奔薊城,向燕王喜述說秦王政的威嚇。
燕王喜嚇得三魂出殼,他立刻派黃門去找太子丹。
燕王喜和秦王政的父親子楚曾是好友,他也曾想借這一層關系和秦王政拉關系,重續舊好,後來見秦王政根本不吃那一套,令他十分寒心。兒子到秦為質後,秦王政不念兒時舊友之情,更使他認識到秦王政是何等樣人了,就不再對他心存希望,但又不敢惹他,就想小心謹慎討好秦王政。好在燕離秦遠哉遙哉,秦王政的手一時半刻還伸不到他那裡,可以安穩地過幾年日子。可是現在韓、趙亡了,秦王政的手下一步要伸向哪裡呢?魏、楚較之燕國要強大些,他會不會先把燕國吃掉呢?
燕王喜日夜這么想,想得寢食不安。
燕王喜已是五十幾歲的人了,可是他的相貌顯得更老。頭童齒豁,皮鬆肉墜,兩隻眼睛老是流淚,好像有什麼傷心事似的。他膽子很小,老是怕燕國的基業斷送在自己手裡,因此整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太子丹來了,他向父王問安後站在一旁。
燕王喜說:「那秦將樊於期呢?」
「父王,他在兒臣那兒。」
「秦王政通過我國使節跟我們要人來了。」燕王喜皺皺眉頭,「秦王政警告說:「假如我們不把他送回去,秦王政就會向我們燕國進攻了!」
「父王,您說怎麼辦呢?」太子丹望著父親。
「唉,我看還是把樊於期將軍送回去吧,咱們可是惹不起那秦王政呀!」
太子丹說:「父王,您想過了嗎?沒有樊將軍送我,我是回不到燕國來的,他可是您兒子的救命恩人呀!」
「我怎麼想不到呢?樊將軍的恩義是重,可是怎麼也不如國家社稷重呀!為了燕日後的安寧,咱們就不得不犧牲樊將軍了!」
太子丹哭了,他說:「父王,兒子認為不能那樣做。要是我們把樊將軍送回秦國,他必然會被秦王政碎屍萬段。那樣,兒臣在天下人面前必擔不仁不義之名,您叫我怎麼活下去呢?將來如果我襲了王位,我又將如何與各國諸侯比肩為伍呢?」
「我兒,都到這時候了,咱們還考慮那麼遠干什麼呢!」
「父王,我問您,如果我們把樊將軍送回秦國,那秦王政就果真不再對我們動手了嗎?」
「這個……」
「現在韓趙已亡,楚魏勢強,那秦王政很可能在算計我們了,因為他把我們燕國拿去後,對魏楚就會形成包圍之勢,這在他們的戰略上是早已考慮到的。所以,我們送不送回樊將軍,都是無關緊要的了……」
兒子說得很對,燕王喜無可辯駁。兩人沉默了好久。
太子丹以為事兒就這樣過去了,可是燕王喜又說話了:「我兒,話雖如此,但我們如果把樊於期送回去,秦王政也許一兩年後才對我們進攻,要是我們和他頂撞,他立刻就會來的!他對我們的使節說過:「若不把樊於期送回,明年,他就要騎著馬進薊城了!」
「父王,那就把我和樊將軍一齊送回秦國去好了!」太子丹站起來說,「因為秦王政也要我的人頭呢!」
太子丹把他的老爹燕王喜噎在那裡,就回頭走了出去。
燕王喜待了半日,拗不過兒子,只好修了一書,派人到咸陽上奏秦王政,說接使節飛書後,即考慮將樊於期送歸之事,請大王稍等……意思是想先穩住秦王政。
秦王政怎會受他愚弄?他早就在和他的文臣武將討論進攻燕國的行動了。
燕國雖遠在東北,可是滅趙之後,它就近在咫尺了。秦軍可以從趙地發兵,直插燕地,趙之糧草,盡可取用,就像在家裡一樣。另外,燕之實力遠不如趙,秦之軍隊將會如入無人之境。燕人誰能將兵抵禦呢!
太子丹雖決心不把樊於期送回,可他心裡也是忐忑不安,他知道燕國是沒有力量和強秦相抗衡的。他也沒有想出御秦的好辦法,愁苦幾日,就去請教他的老師鞠武。
太子丹小時候,鞠武曾是他的太傅,是燕國很有學問的人。現在他已經七十多歲了,身體很好,頭腦還清晰。鞠武雖躲在家裡,但天下大勢仍了如指掌。
見太子丹來了,鞠武只在席墊上直直身子,說:「太子,謝謝你還想著老漢,我行動不便,你就恕我不起來迎接了!」
「您坐著,老師!」太子丹對鞠武行弟子禮後,坐在他的對面。
當初,太子丹把樊於期帶到薊城時,鞠武曾勸過太子丹,不要自取其禍,趕緊把樊於期送出燕境,太子丹沒有聽。現在在老師面前,太子丹覺得無話可說了。
老師可知道太子丹的來意。他把長長的眉毛抹了一下,看著太子丹說「我知道你來找我說什麼,那,我就先說吧。」他說,「還是你父王說得對,你應該把樊將軍送回秦國去……」
聽了老師的話,太子丹滿臉是淚。「老師,從小您就教我成仁取義,到了這時候,您竟要我做不仁不義之人了!」
「仁和義有大有小。」老師說,「你保護樊將軍,只是小仁小義……」
「那麼,什麼是大仁大義呢,老師?」
「凡事為天下人,為燕國人著想,不使他們遭受殺戮,是為大仁。凡事做到不背棄天下人,為天下之大理犧牲一己之小理,是為大義!你執著於保護樊將軍,卻引來強秦的攻擊,燕滅於秦後,秦即得天下十之七,魏楚齊如何能夠抵禦,必將次第沒於強秦貪婪之口……太子的仁義在哪裡呢?」
太子丹被老師說得啞口無言。呆了半晌才訥訥地說:「老師,照您說來,天下人對強秦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
鞠武嘆氣說:「曾經有過,可是諸侯都把機會耽誤過去了……」他見太子丹正恭敬地聽著,就說下去,「秦國之主,輩出英明。穆公、孝公、文王、武王,以及前些年的昭王,他們都懂得富國強兵之術。商鞅變法,法雖烈,卻使秦法嚴整,秦民得教,秦庫富足,秦兵善戰。秦如一棵大樹,現在已成蓋天之勢,欲鋸而使之倒,難矣哉!」
太子丹性情剛正,聽了老師的話,雖無法反駁,但心裡卻是不服。他哀嘆道:「上天呀,難道正義就只好跪在邪惡面前俯首聽命嗎?」
「……太子,你忘記了?」老師說,「當初,我曾勸過你,以信陵君為榜樣,聯合六國再造合縱,你卻置之不顧。現在想聯也聯不成了,韓趙已亡,事已不可為了!」鞠武搖搖頭。
太子丹也覺得錯過了合縱的大好時機,但他心裡還有萬語千言,他太子丹難有信陵君之威望,六國各自有私,歷史上合縱了幾次,都不能持久,他太子丹就能補天嗎?
鞠武也再三喟嘆,他說:「世間之人,行於危途欲求平安,造下禍患而求福分,計策淺薄而怨愆深廣,只惜一人之厚交,不顧國家之大害,這還讓人說什麼呢!」
話只能說到這里了。太子丹給老師跪下,磕了三個頭,就要告辭。
不知怎的,鞠武這時竟然激動起來,他爬起來,光著腳丫兒追上太子丹,對他說:「有一位高士,你想見一見嗎?他比老漢計謀可多了,他也許能夠給太子出個好主意。」
「他是誰呢,老師?」
「他是我的至交,名叫田光。」
「田光,我好像聽說過,老師領我去見他吧。」
鞠武想了想說:「還是我先去告知他一聲吧。」
田光也是一位老先生,年紀比鞠武小一點,也快七十歲了,他是燕國遼東人,自幼喜歡讀書,也善劍術,為人俠義誠信,凡他應承的事,拼了命也要做好,因此是個赫赫有名的俠士。
鞠武把太子丹的事告知田光後,田光竟不同意鞠武的意見。他說「老兄,你怎麼老是把成仁取義的事,和諸侯國家的事連在一起呢?國家興亡那是天定的事,成仁取義是個人的事。一個人只要自己做到了不背仁義就很好了,要是天下人都能成仁取義,那不就天下大同了嗎?何來的爾虞我詐、流血紛爭呢?」
他這也是一理。
鞠武說:「看來你和那太子丹是一路,他很想見見你呢!」
「好的。」田光說,「我沒有見過太子丹,但他的為人我是聽說過的。太子是個剛烈之人,俠肝義膽。他認為燕秦不能並立,其行雖露,其志可嘉。我也很想見他!」
於是,鞠武就領田光到太子府去了。
太子丹一聽田光前來造訪,慌忙出迎,他向田光鞠躬三次,像對待鞠武那樣稱他為老師,然後拉著他的衣袖,走在前面領路。
到了客廳,請田光上座。
太子丹怕地氈不幹凈,連忙跪下,一邊爬行,一邊用衣袖給田光拂去灰塵。田光實感不安,說了許多自謙的話。
當日太子丹就留田光吃飯,席間,田光問起太子丹的志向和對天下大勢的看法,太子丹不說,只是惟恭惟敬地招待著他。
後來他們就來往起來,太子丹在田光面前始終執弟子禮。
一日,田光和太子丹談到秦國正虎視眈眈地望著燕國時,太子丹起身對田光一躬到地,然後說:「燕秦不兩立,其勢必矣!我燕國勢弱力薄,不能對付強秦,但我想到了另一個主意……」
「太子,請說出來。」田光說。
「我想請一位壯士,前去刺殺秦王政!」太子丹說。「先生以為可行嗎?」
田光沒有回答,只是低頭想著。
太子丹又說:「秦王政暴虐無道,天人共憤。只要把他除去,秦國必將瓦解,那時,天下諸侯可奮起討伐,不上半年華夏將太平無事了!」
田光仍沒有回答,可是他已抬起頭,看著太子丹。
「先生,我要讓秦王政吃我一劍!嬴政不死,我難以生。先生認為此計可行嗎?請先生教導我,或為我去實行這計劃。無論成功與否,我將永世不忘先生的恩德,天下人也會如此,我想先生也將永垂不朽了!」
田光又默想了一會兒,還沒說話,就潸潸地流下淚來。他說:「我聽說好馬在它年輕力壯時,一天可行千里,至於它到了老年,一般的笨馬也會跑到它前面去。太子聽人說我有些豪俠之行,就這樣地崇仰我,豈不知那是我很多年以前的事了!現在,我少壯時的精神已經沒有了!今日,太子這樣信賴我,並以國家大事相托,怎叫我不愧疚不安呢!我只能言而不能行,不勝此任,辜負太子了!」
太子丹捋起衣袖抹著淚說:「那麼,先生能不能給我指一條路呢?我盼望先生的指教,就好像暗夜迷路的人盼望指路明燈一樣!」
田光想了好久,說:「我有一位好朋友,他為人處事就像我一樣。他現正在壯年,也正好在這薊城裡,我看就讓他來幫您吧!」
「這位壯士叫什麼名字?」
「他叫荊軻……」
太子丹說:「我早就聽說過這個人了,薊城人傳為大俠,沒想到竟是先生的朋友。我急於見到荊卿,先生就再助我一臂之力吧!」
田光答應了。
太子丹很高興,就設宴招待田光。酒至半酣,田光站起來仰天嘆道:「啊,荊軻,我的好友,我把您薦給太子,是叫你去送死呀!」說吧,也不向太子丹告辭,就徑直往外走去……
太子丹急忙追上去,低聲對他說:「先生,我求先生的,先生所答應的都是國家大事,望先生萬勿對外人泄露……」
田光點頭說:「我知道了,太子放心……」
他們相傍著走到中門以外,太子丹又說:「先生,丹所託之事,無論能成與否,皆國家密事也,請勿讓外人知道!」
田光猛地站住,回身看著太子丹,他的眼睛嚴厲而悲哀,說:「河水之來,彌彌洋洋,這好比君子誠信的胸懷,坦盪而無私。田光的心,就像那河之水呀!」不再多說頭也不回地去了!
荊軻,衛國人,生於貧寒之家。從小就崇尚俠義,在外面好打抱不平,惹了許多事。他的母親屢屢地告誡他說:「你呀,得改一改你的脾氣了。還是多讀點書,將來好去為君王做事……」
荊軻說:「世上不平之事太多了,要是沒有人打抱不平,弱者的冤情,誰給他們伸張?天下的正義,怎能維護?」
荊軻長大後,好讀書也好武術。膽大心細,俠義沁人。因此聲名遠播,也結交了不少江湖朋友。
對於治國安民,荊軻也有許多好主意,他曾去面見衛王。衛王聽了他的陳述後,不以為然,沒有採納他的建議。荊軻很傷心,從此絕了從政的心思,於是就漫遊四方,廣交天下俠士。他在燕國結識了擊築高手、音樂家高漸離,視為至交。天天同他喝酒和曲,忘乎所以。
後來,荊軻又認識了賢士田光先生,幾個人常常在一起暢談天下大勢,當說到強秦欲吞天下,而諸侯又各顧自家安危,合縱連連失敗時,輒扼腕喟嘆不已。
田光把荊軻請到家裡,好酒好飯地招待他。荊軻奇怪地看著田光,說「都是老朋友了,還用這樣嗎?」
田光也不吭聲。
酒足飯飽後,田光對荊軻說:「敝人和足下相交日深,你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
荊軻知道下面將有話說,於是回答道:「先生處事公正無私,與友冰心鐵骨,無論文章見識都在我輩之上……在燕國,這是有口皆碑的!」
「可是田光已經垂垂老矣,遇到事情難以受人重託,怎比得老弟年華正茂,可使之於萬里之外,可信行於胸腹之中……」
「長兄,您是最了解我的,有什麼事要我去做,就直說好了!」
田光猶豫再三,「這件事呀,仁義直遏流雲,非老弟不能成功,可是……」
「這樣的事,正是我夢寐以求的,長兄說出來就是!」
田光給荊軻跪下,低頭不語。
荊軻怎麼拉他也不起。最後田光說:「愚兄想把這件事付託給足下,你答應了我,我才起來!」
荊軻說:「先生所託,必是最忠最義之事,我哪有不應之理,我就是肝腦塗地也是要完成的!」
田光站起來了,可是他再也不坐。他對荊軻說:「荊卿,燕太子是我的至交,他在咸陽為質時,嬴政不念舊情,對他百般侮辱。今日,秦王政在滅韓平趙之後,其屠刀又直指燕國的胸口了!燕國弱小,一無能將二無強兵,只能坐以待斃。太子丹想找一人到秦國見嬴政,見機行事,或取秦王政之首,或劫秦王政之身以謝列國!此大義也,亦是重任也!可惜田光已近耄耋,身力不支,於是我就替荊卿答應下來了!太子久聞你的大名,急切地想見到你,和你共商大計。這是毀身滅家之事,不知荊卿可願意否?」
荊軻聽後,在田光面前走來走去,良久之後,他遽然站住說:「謝謝長兄深知我心,為我應下這事!只恐我才疏力弱,難成太子之志!」
「那麼,荊卿答應了嗎?」
「答應了!」
「好!」田光緊握著荊軻兩手,「行此塌天大事,非荊卿不可,請堅定信心。下面我還有話相托……」
「先生,請講吧!」
田光晃著荊軻的手說:「當我應了太子丹為他來求荊卿時,他囑咐我說:此乃國家大事,願先生不要泄露給外人,而且叮嚀再三。他的意思我明白,請到荊卿後,他要先看荊卿的為人,可信則托,不可信,只待之以上賓就算了!現在我已經把事情泄露給荊卿了,是有點辜負太子對我不疑之心,心裡很不安……」
荊軻說:「我想豁出命去,為太子,為先生完成這一忠義大事了,請勿疚於心中!」
「不行呀,」田光說,「有負於朋友之信,非君子也!」
「那,先生怎麼辦才好呢?」
田光說:「既然辜負了朋友的信任,還有什麼臉面去見太子?我今天只有自戕這不信之身,以報太子,以激勵荊卿之志!」
荊軻不以為然地說:「何必如此,天下人誰都知道先生是個誠信君子!」
田光拔出佩劍,飛快地向自己的脖子抹去,荊軻驚呆了,等他回過神來想去相救時,田光的脖頸已被割斷大半,鮮血噴涌。田光又看了荊軻一會兒,就陡然倒地了!
田光的死,給荊軻的沖擊是很大的。他抱著田光的屍首痛哭道:「先生,您的忠義,如日如月,天下無人能比。我一定追隨在您的身後,做您的學生,把您的付託完成,我將仰著臉,毫無愧疚地去見您於地下……」
現在像田光這樣的人大概是沒有了。他也忒認真了,他的死,後人並不理解。他那樣做,與其說是為了信義,不如說是給荊軻一個義無反顧的激勵,真是把人往死里按……
幾天後,荊軻和他的朋友高漸離等相幫著把田光安葬了。但他沒把和田光之間的事告訴任何人。
又過了幾天,荊軻才去見燕太子丹。
當太子丹知道田光為守信而自裁之事後,大哭道:「田光先生這樣對我,燕丹即使九死也難報也!」於是親到田光墓前,以上禮致祭。如此者十日。
太子丹把荊軻請到自己的內室,一連拜了三拜,又膝行到他面前,哭訴道:「我前日告誡田先生,是表達我對這件事重視的心情呀,絕不是不相信先生。現在先生竟以死來表明自己的心志,真是太可惜了,我又少了一個貼心的朋友!」
荊軻說:「田先生乃千古俠士的楷模,非是我輩能趕得上的。太子知人,所以,他也以碧血丹心回報您!」
太子丹向荊軻再三頓首說:「上天賜田光先生給我,使我殺秦王政之志更加堅定了!那個嬴政,是個天底下最為貪婪、最為狠毒之人。就是把天下列國都給他,他也不會滿足。他想把日月星光能夠照到的地方都攫為己有!如今,他已經把韓、趙滅了,他的黑手一定會伸向我燕國。燕國的力量太小了,就是把我國的男女老少盡變成士兵,也難抵強秦的虎狼之師!丹想了好久,想出了一個可行的辦法,就是派一壯士到秦為使者,對秦王政誘以重利,使他貪利而忘身,得便刺之或劫之,逼他把侵略別國的土地都吐還之,則大善矣!秦之大軍,常年戰之於外,無暇內顧,秦王政一死,內亂必生,天下諸侯可趁機再造合縱,一鼓而滅之!我覺得破秦之策無過於此也!這是我的宿願,但不知把這樣的重任付託給誰為好?荊卿能為我一謀嗎?」
荊軻沉思了好久,才說:「太子殿下,荊軻是一個駑馬那樣的人,恐怕不能擔當這一重任……」
太子丹聽了荊軻的話,哭著頓足道:「荊卿若不答應這件事,燕國必亡,而燕之百姓定遭塗炭,我也沒有臉面活在世上了!」
「好吧,殿下既然這樣看重我,我就以自己的身命當之!我不敢說一定能夠完成大任,只是盡人事聽天命罷了!」
太子丹高興了。他上奏父王,尊荊軻為上卿,請他入住太子府,給他安排了最好的房間,還派十多個黃門伺候他。一日三餐,都是盡可能地給他購置美味佳餚。太子丹每天都要去問安,有時還和他商討國家大事,這使荊軻十分感動。
盡管如此,太子丹仍覺得不夠盡情,雲車、駿騎、美女、珍寶,天天給他換新的。
這時秦國的大軍向燕國更加逼近,已到燕國的南界。秦王政還一再地發來信簡,向燕王喜索要秦國叛將樊於期。形勢危急,燕國人知道大難來臨了,逃往別國避難的人一天比一天多。
燕王喜不住地埋怨兒子丹,他說:「當初,就不該收留樊於期,招惹秦王政。」當然,燕王喜說這話也是少氣無力,他知道就是不收留樊於期,秦國照樣會對燕國動武的。那不過是一個借口罷了!
太子丹覺得事情不能再拖下去,就對荊軻說:「先生,秦國的十萬大軍已經到了燕國的南部邊境。以後,戰爭打起來,我想長期伺候足下,也是不可能的了!」意思是催促荊軻動身。
荊軻說:「我知道沒幾天拖延了,可是秦王政每一出動,都是長戈圍繞,甲士如雲,我怎麼能夠近他的身呢?」
太子丹點點頭,「您說的是……」
荊軻道:「太子殿下,得想一個好辦法呀!」
太子丹說:「荊卿怎麼想的呢?」
「太子殿下,按我的想法,恨不得立刻就到咸陽去。但是沒有好的計謀,去了又能怎樣呢?」荊軻說,「我想了一個法子……」
「先生請講。」
「我聽秦王政曾下令說,『得樊於期之首獻於秦者賜金千斤,封萬家之邑!』可見秦王政是多麼痛恨樊於期將軍呀!另外,秦王政早就對燕南部的督亢地區垂涎三尺了。我想要是真的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到咸陽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一定高興地接見我,到那時,刺他、擄他也就容易多了!」
太子丹聽了,連忙搖頭說:「這計劃連想也不要想,樊將軍是我的恩人,是我引他來燕國的,現在,我倒打他的主意,我太子丹還是個人嗎?先生還是另作他想吧!」
荊軻嘆口氣說:「殿下真是仁人君子呀!」就不再說話。
秦將樊於期來到燕都後,太子丹待他是很好的:給他安排在城外一個清靜的院落里,還派幾個人伺候他,衣食用項都按上將軍的標准供給他。後來樊於期聽說秦王政對他的叛逃十分生氣,把他在咸陽的父母、妻兒、宅眷全都殺了,連他的宗族也受到了牽連。秦王政還對朝臣說:「誰要是像樊於期那樣負我,寡人就照此辦理!」
樊於期恨得咬牙切齒,常常咯血飲泣。他對朋友說:「我夜夜做夢,夢見我回到咸陽,突入宮內,殺了嬴政!」
秦王政二十年,過了年不久,荊軻到樊於期的住處造訪。樊於期知道他是太子丹的好友,便請荊軻入內上座,熱情地招待他。之後,樊於期問荊軻說:「您的名聲遠播薊城內外,太子時常誇獎您,今天到我這小巢來,一定有教於我!」
荊軻躊躇一會兒,說:「我聽人說,秦王政恨將軍之深,如萬丈之谷,您的全家都被秦王政殺了,那秦王政真是個少恩寡義的人!現在他又向天下許諾,願出千斤之金、萬戶之侯來買將軍的人頭。這樣下去,保不定會有人來危害將軍,您以後打算怎麼辦呢?」
樊於期聽了,仰天長嘆道:「我能怎麼辦呢,我之於秦王政如螻蟻比雄獅也!只能恨恨而死而已!」
荊軻道:「我有一計,可解燕國之困,又可為將軍復仇……」
樊於期馬上給荊軻跪下道:「這樣的好計策,我只能跪著聽!」
荊軻怎樣拉他,他也不起。
「先生不把您的計策說出來,我是不起來的!」
荊軻為難地說:「此計必須樊將軍與我協力同心才行……」
「只要您的良謀能夠救得燕國,並給我報得血海深仇,就是讓我把命搭上,我也會暢快地去干,先生請講!」
荊軻想了想,一口氣說了出來:「我願得將軍人頭以獻秦王政,秦王政必喜而見之,我將趁秦王政不備,刺殺他!這樣,燕國之圍可解,將軍之仇亦可報也!將軍,這像大山一樣的重任,您願和我一同負擔嗎?」
聽罷,樊於期霍然而起,脫掉右袖,然後抽出佩劍,牙齒咬得咯咯作響,瞪大眼睛對荊軻說:「報仇雪恨是我日思夜想之事,今聞先生教誨,如雲翳已斂皎日懸空,我報仇有路矣!」
說完,樊於期左手握發,右手執劍向頸下一抹,他的頭就落了下來,從頸腔里噴出的血柱有一丈多高。樊於期的身體竟不倒下,他扔了劍,雙手捧了頭送向荊軻。
荊軻趕忙接了他的頭,又過了些時候,樊於期的身子才轟然倒地!
太子丹知道後,飛奔到樊於期府上,撫屍痛哭,直到把眼睛哭出血來。後來,他親自給樊於期收殮,把他的屍體盛入畫棺中,還找人用香木刻了樊於期的頭接在他的脖腔上。為了不透出風聲,暗暗地把樊於期安葬了。
然後,他和荊軻把樊於期的頭洗凈,裝在木匣中,加以冷冰,封好,以待荊軻之行。
太子丹為了使荊軻趕緊上路,把燕之督亢地圖也令人製作出來了。
可是荊軻還是不走。他說:「要干成這事,得有一柄利劍。秦王政的王袍裡面一定穿著鎖子護甲,一般的刀劍是傷不著他的!」
「先生說得很對。」太子丹說。他立刻派人以千金購來一柄削鐵如泥、淬以巨毒的匕首。太子丹望著荊軻,意思是很明白的:現在總可以了吧?
但荊軻還是沒有上路,他說:「我一個人到咸陽去,倉促間或有疏忽,刺而不成,徒然犧牲耳,殿下能否尋一勇士助我?」
太子丹覺得他說得也極有理,就到處尋找合適的人。幾天後,他覓得一人,乃燕國故大將秦開的孫子秦舞陽。
秦舞陽13歲就敢殺人,他殺人時,那兇狠的樣子,使一旁的人膽戰心驚,看也不敢看。太子丹覺得秦舞陽能夠勝任。秦舞陽也對太子丹說:「秦王政算得了什麼,我的刀子可不管他是什麼人!」
太子丹領秦舞陽去見荊軻。荊軻上下打量了他一眼,沒有說什麼。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荊軻還是沒有動身。太子丹以為他要反悔了,就說:「太陽下山,誰也拉不住。秦軍就要過易水了,時間實在緊迫。荊卿您還能去咸陽嗎?要是不能急切動身,我就先派秦舞陽去了。」
荊軻聽了太子丹的話有些生氣,他說:「秦舞陽算什麼,不過是個毛頭小子,能成事嗎?我是在等待一位好友,和他一起去咸陽,干這件大事!殿下要是這樣心急,那我就不等這位客人了。明天一早我就起程!」
第二天,荊軻一行從薊城出發,隨行的有秦舞陽等二十多個壯士。太子丹和荊軻的好友高漸離等也前去送行。
他們來到易水河畔,揀一塊平地坐了下來。太子丹要在這里為荊軻置酒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