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士發沖冠引用典故
㈠ 壯士發沖冠的古詩
於易水送別
,唐 朝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㈡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出自哪個典故
易水送別
公元前228年,秦將王翦已經攻破趙國的都城,俘虜了趙王,把趙國的領土全部納入秦國的版圖。大軍挺進,向北奪取土地,直到燕國南部邊界。太子丹命荊軻刺秦王。太子丹已預先尋找天下最鋒利的匕首,找到趙國人徐夫人的匕首,花了百金買下它,讓工匠用毒水淬它,
用人試驗,只要見一絲兒血,沒有不立刻死的。於是就准備行裝,送荊軻出發。燕國有位勇士叫秦舞陽,十三歲上就殺人,別人都不敢正面對著看他。於是就派秦舞陽作助手。荊軻等待一個人,打算一道出發;那個人住得很遠,還沒趕到,而荊軻已替那個人准備好了行裝。
又過了些日子,荊軻還沒有出發,太子丹認為他拖延時間,懷疑他反悔,就再次催請說:「日子不多了,荊卿有動身的打算嗎?請允許我派遣秦舞陽先行。」荊軻發怒,斥責太子丹說:
「太子這樣派遣是什麼意思?只顧去而不顧完成使命回來,那是沒出息的小子!況且是拿一把匕首進入難以測度的暴秦。我所以暫留的原因,是等待另一位朋友同去。眼下太子認為我拖延了時間,那就告辭決別吧!」於是就出發了。太子丹及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為荊軻送行。
到易水岸邊,餞行以後,上路,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拍節唱歌,發出蒼涼凄惋的聲調,送行的人都流淚哭泣,一邊向前走一邊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又發出慷慨激昂的聲調,送行的人們怒目圓睜,頭發直豎,把帽子都頂起來。於是荊軻就上車走了,始終連頭也不回。
(2)壯士發沖冠引用典故擴展閱讀: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全詩《於易水送人》介紹:
《於易水送人》
作者:唐代-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譯文:
在此地離別了燕太子丹,壯士荊軻憤怒頭發沖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經長逝,今天這易水還那樣凄寒。
㈢ 於易水送人"壯士發沖冠"引用典故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回答
壯士荊軻刺秦出發燕太子丹於易水送別的典故
《於易水送人》
此地別燕丹,壯內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容今日水猶寒。
"此地別燕丹, 壯士發重冠"
詩的頭兩句是用典。 戰國時,燕太子丹曾被質於秦,與秦王贏政結下分怨。太子丹回國後就如募勇士荊軻到易水邊上,為他送行,即是「此地別燕丹」的寓意。當是時,高漸離擊築,荊軻昂首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擊兮不復還!」於是「土皆嗔目,怒發上沖冠。」此就是第二句「壯士發沖冠」的意思。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詩人緬懷荊軻,不是單純的講故事,而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豪情壯志。
駱賓王一生道路坎坷,常感到現實的壓迫 因此用借古抒情的方法,在情景交融之中表達了自己的感情。
講的是荊軻刺秦王,刺殺秦王是必死的任務,荊坷肯定會死在秦國,燕國太子丹在易水邊送荊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也是這個典故。
駱賓王在易水送別朋友的時候,不由得想起當年的壯士荊軻從這里出發去刺殺秦王時的種種情景,於是寫下了這首詩。荊軻雖然已經死去,但易水仍然寒氣逼人,好象訴說著荊軻的豪情壯志,充滿著對他無限的崇敬之情,令人在它面前不由得肅然起敬。
㈣ 蘇軾的《江城子 密州出獵》中引用了3個典故的詩句是
這首詞一共引用了三個典故:
第一個是,「親射虎,看孫郎」引的是孫權的典,此處以孫權自喻,表達自己的豪情壯志。
第二個是,「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引的典是當初魏尚被冤屈,朝廷派遣馮唐免去他的罪並官復原職。此處以魏尚自喻,表達自己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渴望被重新起用。
第三個是,「西北望,射天狼」這里也是表達自己願護衛國家大好河山的壯志情懷。
出自:《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於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詞。原文: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代: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
我雖年老卻興起少年打獵的熱狂,左手牽著犬黃,右手舉起鷹蒼。戴上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領隨從千騎席捲平展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權。
我雖沉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派遣人拿著符節去邊地雲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天狼。
(4)壯士發沖冠引用典故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1075年(神宗熙寧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圍獵後所寫。這是一首抒發愛國情懷的豪放詞,在題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開拓意義。
賞析:
此詞開篇「老夫聊發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籠罩全篇,藉以抒寫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氣。接下去的四句寫出獵的雄壯場面。
表現了獵者威武豪邁的氣概:詞人左手牽黃犬,右臂駕蒼鷹,好一副出獵的雄姿!隨從武士個個也是「錦帽貂裘」,打獵裝束。千騎賓士,騰空越野!
全城的百姓也來了,來看他們的太守行獵,萬人空巷。這是怎樣一幅聲勢浩大的行獵圖啊,作者倍受鼓舞,氣沖鬥牛,為了報答百姓隨行出獵的厚意,決心親自射殺老虎。
讓大家看看孫權當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孫權自比,更是顯出東坡「狂」勁和豪興來。以上主要寫「出獵」這一特殊場合下表現出來的詞人舉止神態之「狂」,下片更由實而虛。
出獵之際,痛痛快快喝了一頓酒,意興正濃,膽氣更壯,盡管「老夫」老矣,鬢發斑白,又有什麼關系!「酒酣胸膽尚開張」,東坡為人本來就豪放不羈,再加上「酒酣」。
就更加豪情洋溢了。「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遼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畫,表達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出獵對於蘇軾這樣的文人來說,或許是偶然的一時豪興,但他平素報國立功的信念卻因這次小試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場彎弓殺敵了。
蘇軾任密州知州剛四十歲。他是四年前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願請求外任,自杭州來至這北方邊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於地方政績外,一直要求大用於世。
當時西北邊事緊張。熙寧三年(1070),西夏大舉進攻環、慶二州。四年,陷撫寧諸城。「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與西夏的戰事。
這首詞上片出獵,下片請戰,不但場面熱烈,音節嘹亮,而且情豪志壯,顧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蘇軾其他豪放詞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壯的壯詞。
把詞中歷來軟媚無骨的兒女情換成有膽有識、孔武剛建的英雄氣了。蘇軾對此也頗為自負,他在密州寫給好友鮮於侁的信中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
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是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就是指的這首詞。
㈤ 壯士發沖冠引用典故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回答
於易水送人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引用了荊回軻刺秦王的典故。壯士發答沖冠」用來概括那個悲壯的送別場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荊軻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時在易水邊送別友人,想起了荊軻的故事,這是很自然的。但是,詩的這種寫法卻又給人一種突兀之感,它舍棄了那些朋友交往、別情依依、別後思念等等一般送別詩的常見的內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這種破空而來的筆法,反映了詩人心中蘊蓄著一股難以遏止的憤激之情,借懷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壯別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為一體。從而為下面的抒情准備了條件,醞釀了氣氛。
㈥ 《於易水送人》中的"壯士發沖冠"引用典故有什麼作用
於易水送人此復地別燕丹,壯士制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引用了荊軻刺秦王的典故。壯士發沖冠」用來概括那個悲壯的送別場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荊軻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時在易水邊送別友人,想起了荊軻的故事,這是很自然的。但是,詩的這種寫法卻又給人一種突兀之感,它舍棄了那些朋友交往、別情依依、別後思念等等一般送別詩的常見的內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這種破空而來的筆法,反映了詩人心中蘊蓄著一股難以遏止的憤激之情,借懷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壯別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為一體。從而為下面的抒情准備了條件,醞釀了氣氛。
㈦ 猜人物典故:1.此地別艷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荊軻
諸葛亮
屈原
李廣
岳飛
蘇武
賈誼
㈧ 猜人物典故: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荊軻,戰國時期人。曾受太子丹之命出使秦國刺殺秦王。
自古燕趙多慷慨悲壯之士。
㈨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壯冠記載的歷史事件是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記載的歷史事件是:荊軻為燕太子丹復仇,奉命入秦刺殺秦王專,太屬子丹和眾賓客送他到易水岸邊。臨別時,荊軻怒發沖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然後義無反顧,勇敢地啟程。
此句出自《易水送別》。
原詩: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譯文:
在此地離別了燕太子丹,壯士荊軻憤怒發已沖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經長逝,今天這易水還那樣凄寒。
作者簡介:
駱賓王(約626—684後),唐代文學家。字觀光。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曾任臨海丞。後隨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作《討武瞾檄》,兵敗後不知所終,或說被殺,或說為僧。他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以詩文齊名,為「初唐四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