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吞棗歇後語
㈠ 歇後語:囫圇吞什麼——不是滋味
這句歇後語答案是:
囫圇吞棗——不知滋味
這句也經常說成:
囫圇吞棗——難消化
㈡ 囫圇吞棗歇後語
這句歇後語一般可以這么說:
囫圇吞棗——難消化;不知滋味。
囫圇吞棗: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籠統地接受。
㈢ 囫圇吞棗的歇後語故事
相傳,古時候有個老先生,身邊教了很多學生。一天課余時間,學生們拿出新鮮的梨內子
和大棗吃了起來。容這時,先生家裡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是個醫生。他看到學生們都 在不停地吃著梨子和大棗,就勸他們說:「雖然梨子有益於牙齒,但吃多了卻會傷脾;大棗是有益於脾,可是吃多了就會損壞牙齒。」聽了這位客人的話,一個愚鈍的學生想了很久才說:「那我吃梨的時候光嚼不咽下去,這樣就不能傷我的脾了;吃棗就整個兒吞下去而不嚼,也就傷不了我的牙齒了。」客人說:「唉,真沒辦法,你整個兒一個囫圇吞棗呀!」
㈣ 看成語猜成語(填成語歇後語)
1,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2,口若懸河——行雲流水
3,鳥語花香——版有聲有色權
4,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5,長篇大論——千言萬語
6,坐井觀天—— 一孔之見
7,連鎖反應——層出不窮
8,固執己見——自以為是
9,松齡鶴壽——各有千秋
10,穿針引線——望眼欲穿
㈤ 囫圇吞棗歇後語
囫圇吞棗—制—難消化 囫圇吞棗——不知滋味
蘇州的蛤蟆 —— 難纏
老虎吃蜻蜓 —— 不過癮
打獵人瞄準 —— 睜隻眼,閉隻眼
小媳婦進婆家 —— 忍氣吞聲
森林裡撒網 —— 瞎張羅
旋風吹到嘴裡 —— 邪風人內
盲人紡紗 —— 瞎扯
㈥ 囫圇吞棗的歇後語造句
囫圇吞棗——難消化
囫圇吞棗——不知滋味
1、我們要借鑒古人鑿壁偷光的回精神,學習切不可囫圇吞棗答,應該厚積薄發,如老馬識途一般循序漸進。
2、一飯一粟,來處不易,一本好書的產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們豈可草草讀過,不說對不住作者,就對自己的本身說,也不應囫圇吞棗一般地來讀書。
3、對於課堂上老師講的知識,我們要消化,不要囫圇吞棗地接收.
4、行為主義的交替反應之說便用以補救這種囫圇吞棗之弊。
5、水子回到家,將布克寫給自己的信囫圇吞棗地看了。
6、那種只有一個籠統說法的囫圇吞棗式的教科書,只能使學生」食而不化」,難以理解。
7、不懂的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圇吞棗.
8、小明回到家裡,把老師發的家長信囫圇吞棗的看了。
9、同桌看一篇小說,才用十分鍾就囫圇吞棗的看完了。
㈦ 成語有幾種來源
成語的來源
成語是漢語之瑰寶,詞語之精華,文化之結晶。
從來源看,專不少成語屬是由古代寓言、神話傳說或歷史故事「濃縮」而成的。
而這些就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珍品,由這些「珍品」濃縮而成的成語,就像顆顆珍珠,熠熠閃光。
如出自寓言的成語:狐假虎威、東施效顰、愚公移山等。這些成語
。再如出自神話傳說的成語:開天闢地、精衛填海、誇父追日等。這些成語往往反映某種精神,使人受到鼓舞。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一鼓作氣、卧薪嘗膽、紙上談兵等。這些成語,有些是歷史事件的概括,有些是歷史人物言行的記錄,總能引人深思。
還有一些非典故性的成語,大多來自古代的作品,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古代一些名家的名篇。由這些「名篇」錘煉出的成語,往往是作品的精華所在。如儒家經典《論語》一書產生的成語,收到《成語探源辭典》中的有166條。這些成語,有的就是《論語》中的原文,如學而不厭;有的把較長的句子精簡壓縮,變成成語,如患得患失;還有的是把出處不同,而意思相關的詞語合在一起,構成成語,如屏氣凝神。還有其他方法,但無論是哪種方法,其結果都是保留了原文中的精華部分。
㈧ 狼吞虎咽和囫圇吞棗是不是近義詞
囫圇吞棗是狼吞虎咽的近義詞
狼吞虎咽
【成語】: 狼吞虎咽
【拼音】: láng tūn hǔ yàn
【解釋】: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出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劉東山誇技順城門》:「十人自來吃酒……須臾之間,狼飧虎咽,算來吃夠有六七十斤肉。」
【造句舉例】:他確實餓極了,不一會兒將兩大碗面條狼吞虎咽般吃得一干二凈。
【拼音代碼】: lthy
【近義詞】:大吃大喝、飢不擇食、食不甘味、囫圇吞棗
【反義詞】:細嚼慢咽
【歇後語】: 張三和大蟲搶食
【燈謎】: 最不花錢的白吃
【用法】: 作謂語、狀語、定語;形容吃東西的樣子
【英文】: cat one's head off
囫圇吞棗
【成語】: 囫圇吞棗
【拼音】: hú lún tūn zǎo
【解釋】: 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處】: 宋·圓悟禪師《碧岩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舉例造句】: 我們要認真理解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切勿囫圇吞棗。
【拼音代碼】: hltz
【近義詞】:不求甚解、生吞活剝
【反義詞】:含英咀華、細嚼慢咽、融會貫通
【歇後語】: 吃棗子不吐核
【燈謎】: 吃棗子不吐核
【用法】: 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讀書不認真
【英文】: bolt
【故事】: 從前一個自作聰明的人,聽說人們吃梨子對牙好但傷脾,吃棗子卻剛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棗只吞不嚼,這樣就不會傷牙與傷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圇吞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