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拉封丹寓言作者

拉封丹寓言作者

發布時間: 2021-01-31 05:06:47

『壹』 《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作者是誰作者是哪個國家

1.《伊索寓言》作者:伊索 古希臘

供參考。

『貳』 中國古代寓言和伊索寓言和拉封丹寓言和萊辛寓言還有克雷洛夫寓言有什麼共同點

性質上:都是寓言,都是對真善美的歌頌和對假惡丑的諷刺。

內容上:都是用假託的故事,來說明某種道理,達到勸誡、教育或諷刺目的。

形式上:篇幅一般比較短小,文字比較通俗易懂。

手法上:常常以自然物(尤其是動物)為主人公,採取擬人手法。

(2)拉封丹寓言作者擴展閱讀:

古代寓言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自先秦開始,我國就涌現出許多哲理性很強的寓言,如掩耳盜鈴、狐假虎威,濫竽充數等。它們短小精煉,卻蘊藏著許多哲理,告誡人們如何正確為人處事,給人們帶來了深刻的智慧啟迪。

《伊索寓言》中收錄有三十多則寓言,內容大多與動物有關。書中講述的故事簡短精練,刻畫出來的形象鮮明生動,每則故事都蘊含哲理,或揭露和批判社會矛盾,或抒發對人生的領悟,或總結日常生活經驗。

該寓言集通過描寫動物之間的關系來表現當時的社會關系,主要是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之間的不平等關系。寓言作者譴責當時社會上人壓迫人的現象,號召受欺凌的人團結起來與惡人進行斗爭。

拉封丹寓言大都取材於古代希臘、羅馬和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紀和17世紀的民間故事。

它成功地塑造了貴族、教士、法官、商人、醫生和農民等的典型形象,涉及各個階層和行業,描繪了人類的各種思想和情慾,是一面生動地反映17世紀法國社會生活的鏡子。

萊辛所寫的寓言大多取材於古希臘的伊索、羅馬和菲得路等人,但經過改寫,賦予了新意,都同當時德國社會中的政治斗爭、思想斗爭以及文藝斗爭息息相關,因而有著強烈的現實感。

《克雷洛夫寓言》是2009年1月希望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伊·安·克雷洛夫。該書收集了克雷洛夫一生創作的203篇寓言,這些寓言反映的內容主要有三類:揭露沙皇、反映剝削、反映現象。

『叄』 《狼,母山羊和小山羊》這則寓言的作者是誰

拉封丹寓言:狼、母山羊和小山羊

希望能幫到你

『肆』 伊索寓言和哪兩部寓言並稱為世界三大寓言故事集 要寓言的書名,不要作者的名字

拉封丹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

『伍』 拉封丹寓言的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拉封丹(Fontaine.L.) 譯者:周華誠

『陸』 急求<拉封丹寓言>中布利丹毛驢故事的經濟學涵義

布利丹毛驢的選擇

經濟學是選擇的科學,我們從《拉封丹寓言》中的那頭布利丹毛驢,進入經濟學的聖殿。
先看—— 布利丹毛驢的選擇 《拉封丹寓言》中有一頭著名的布利丹毛驢,它面對兩捆乾草,不知該吃哪一捆好,最後竟然餓死了。 布利丹毛驢面臨的問題是經濟學家所說的選擇問題。經濟學家所說的選擇,說明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但用於滿足慾望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要決定用什麼資源去滿足哪些慾望,這就是資源配置問題。經濟學的目標,正是要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其實,每個人也和布利丹毛驢一樣,面臨在兩捆乾草之間做出選擇的問題。 布利丹毛驢做不出選擇而餓死,說明做出選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根源,在於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所得必有所失。為了得而失去的東西,被稱為機會成本。就布利丹毛驢而言,它選擇一捆乾草,必須放棄另一捆乾草。放棄的乾草,就是得到乾草的機會成本。經濟學家常說,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就是指任何選擇行為,都有機會成本。 經濟學家在談資源的稀缺性時,往往指客觀存在的物質資源,如勞動、資本、自然資源等等。因此,選擇就是要實現有限資源下的最大化。在按照這種思路做出選擇時,人們往往把收入最大化、利潤最大化,或其他物質利益的最大化,作為目標,而忘記了個人的能力——包括創造財富的能力和享受財富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布利丹毛驢犯的正是這個錯誤。這頭驢子的消費能力(能吃的乾草)是有限的,在兩捆乾草中,吃一捆就足夠了。但它覺得哪一捆都好,都捨不得放棄,最後哪一捆都沒吃到,餓死了。 驢子畢竟是驢子。在寓言中,驢子都是愚蠢的,所以才有蠢驢之說。但人們在嘲笑驢子時,卻往往忘記了,他們有時也會像驢子那麼蠢。一個既愛白馬王子又愛大款,不知和哪一個結婚好的美女,不就是一頭漂亮的布利丹毛驢嗎?一個女人不能同時與兩個男人明媒正娶地結婚(這是法律給出的限制),與白馬王子結婚的機會成本是放棄財富,與大款結婚的機會成本是放棄美色。兩者都不願放棄,就成了布利丹毛驢。 像美女這樣的布利丹毛驢選擇困境,也許並不具有普遍性,因為美女畢竟是稀缺資源,白馬王子和大款都想得到。但每個人都面臨類似的困境,每個人都面臨從事什麼職業的選擇。從政當官,有地位有權力,但不能發財;從商當企業家,有錢,但無權無地位;從文當學者,有地位,但無錢。這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三捆乾草,每捆都很誘人。但人的能力有限,只能從事一種職業。只能選一種者可以成為成功的政治家、企業家或學者。類似布利丹毛驢者,往往一事無成。但世界上的布利丹毛驢真還不少。一些當官者還想發財,利用職權戴一頂教授博導,甚至院士的帽子,結果成了貪官或沽名釣譽者,被世人所不齒。一些從商者一心想當宮,花錢買官,犯了行賄罪。至於那些一心要鑽入官場或發財的文人,結局也是不倫不類,沒學問只好去剽竊。這些人不都成了餓死的布利丹毛驢了嗎? 每個人面臨的另一個重要選擇,是事業與家庭生活幸福。這種選擇不同於布利丹毛驢在兩捆乾草之中選一捆的選擇,而是要在兩捆乾草中求得一種平衡。這就是說,布利丹毛驢覺得兩捆乾草都好,可以每捆乾草都吃一半,不至於餓死,或兩捆都吃掉撐死。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資源稀缺),對事業與家庭幸福的期望是無限的(慾望無限)。正確的原則,不是為了一個放棄另一個,而是在兩者之間選擇一種平衡。那種為了事業(賺錢或當官)而放棄家庭幸福,或者滿足於過一種小日子而沒有追求的人,都是布利丹毛驢,因為在這兩者之中完全放棄了另一個,實際上仍是一事無成。你見過家庭後院起火而事業成功的人,或者一事無成仍有家庭幸福的人嗎?《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選擇了當五嶽盟主而放棄其他一切,最後不就是布利丹毛驢餓死的下場嗎? 經濟學所說的最大化並不是物質的最大化。對一個社會而言,最大化並不是GDP最大化,對一個人而言,最大化也不是財富最大化。社會的最大化是社會福利最大化,GDP之所以重要在於它是社會福利提高的基礎,不能把GDP最大化作為惟一目標是因為 GDP並不等於幸福。個人的最大化是幸福的最大化,財富之所以重要在於它是幸福的物質基礎,不能把財富作為惟一目標,是因為財富並不等於幸福。社會應該協調發展,人也要追求全面的幸福。這才是選擇的真正目標,也才是經濟學的真諦。 許多人都把經濟學作為一門賺錢的學問,認為它能使一個國家GDP增長或使一個人發財。這是一種誤解。布利丹毛驢式的錯誤,正由此而來。在學習經濟學時,要記住英國文豪蕭伯納的一句話:經濟學是一門使人生幸福的藝術。 市場經濟是一種符合人性的經濟制度。為這種制度服務的現代經濟學,也必須從永恆不變的人性出發。所以,學經濟學首先必須了解—— 人性和理性人假設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性善和性惡的爭論,但無論哪一派都認為存在著抽象的普遍的人性。「性相近,習相遠」,正說明了這個道理。那麼,人性變不變呢?13世紀亞美尼亞作家奧洛比安的寓言「伶鼬和老鼠」,說明了人性的不變性。 有一隻伶鼬,狂熱地愛上了一個小夥子。它向愛神祈禱,把它變成一個美麗的少女。愛神滿足了它的心願,它幸福地與自己心儀的小夥子結婚了。在熱鬧非凡的婚禮上,突然一隻老鼠從門口跑過去,這位新娘忘卻了一切,狂奔過去追老鼠。作者的寓意是:本性難移,動物和人,概莫如此。中國的「白蛇傳」與這個寓言同工異曲。你看,白蛇都變成人了,但蛇的本性仍不變,飲了雄黃酒就露出了本性。中國有句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里的本性,主要不是指個人的性格,而是人類共同的本性。現在我們都承認,人的本性是利己,即所從事一切活動的目的,是個人利益最大化。現代生物學,證明了這是人和動物的本性。 經濟學是建立在對這種人性承認的基礎之上的,因此,經濟學的基本前提,是理性人假設。理性人,就是一切行為的目標為個人利益最大化的人。經濟學正是在這一假設之下研究資源既定時的最大化問題。對社會是GDP和社會福利最大化,對個人是收入和效用最大化,對企業是利潤最大化和企業資產價值最大化。正是在對這種最大化的研究中得出了許多有意義的結論。離開這個假設,經濟學的全部內容都要被推翻。 一些經濟學界內外的學者,對這個假設提出過不少批評。一些人舉出了許多事實說明人並不自私,比如捨己救人,願意為保衛祖國而犧牲,或者富人在死後把財產捐給社會等等。這些現象的存在,是不是與理性人假設矛盾呢?我們不否認利他主義行為的存在。而且也不否認,人性中除了利己之外,還有同情心、關愛同胞、關心社會等善良的一面存在。同時,我們也不否認提倡奉獻精神的意義。但是承認人利己的本性與這一切並不矛盾。理性人的假設不僅正確,而且必要。說理性人的假設正確,並不是說它適用於每一個人(例如這個假設就不適用於雷鋒這樣的英雄)和每一個人的一切行為(一個為個人利益做事的人,在祖國危難之際也會犧牲自己保家衛國),是指它適用於絕大多數人的絕大多數行為。這就是說,在正常情況下,大多數人從事活動的出發點都是個人利益。說理性人的假設必要是因為,經濟學作為一個統一的理論體系,必須有一個確定的假設前提。如果既假設人是利己的,又假設人是利他的,經濟學能得出什麼結論呢? 對經濟學理性人假設的誤解,還來自另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把利己與利他、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對立起來。經濟學的最偉大發現,正是把利己與利他、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統一了起來。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對經濟學的開創性貢獻,正在於此。理性人的假設是斯密提出來的,他並不是贊揚這種利己性,只是承認它是無法更改的人性——正如伶鼬變為美女,仍忘不了抓老鼠一樣。他認為,每個人對個人利益的追求,可以實現社會利益。他說:「各個人都不斷地努力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資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慮的不是社會利益,而是他自身利益,但他對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會或者毋寧說必然會引導他選定最有利於社會的用途。」把這種對個人利益追求,引導向社會利益的是「看不見的手」,即價格機制。每個人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要最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資源,這時整個社會就實現了資源有效利用。承認人的利己,又把利己引導向利他,正是市場經濟的偉大之處。 經濟學是選擇的科學,我們從《拉封丹寓言》中的那頭布利丹毛驢,進入經濟學的聖殿。先看—— 布利丹毛驢的選擇 《拉封丹寓言》中有一頭著名的布利丹毛驢,它面對兩捆乾草,不知該吃哪一捆好,最後竟然餓死了。 布利丹毛驢面臨的問題是經濟學家所說的選擇問題。經濟學家所說的選擇,說明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但用於滿足慾望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要決定用什麼資源去滿足哪些慾望,這就是資源配置問題。經濟學的目標,正是要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其實,每個人也和布利丹毛驢一樣,面臨在兩捆乾草之間做出選擇的問題。 布利丹毛驢做不出選擇而餓死,說明做出選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根源,在於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所得必有所失。為了得而失去的東西,被稱為機會成本。就布利丹毛驢而言,它選擇一捆乾草,必須放棄另一捆乾草。放棄的乾草,就是得到乾草的機會成本。經濟學家常說,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就是指任何選擇行為,都有機會成本。 經濟學家在談資源的稀缺性時,往往指客觀存在的物質資源,如勞動、資本、自然資源等等。因此,選擇就是要實現有限資源下的最大化。在按照這種思路做出選擇時,人們往往把收入最大化、利潤最大化,或其他物質利益的最大化,作為目標,而忘記了個人的能力——包括創造財富的能力和享受財富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布利丹毛驢犯的正是這個錯誤。這頭驢子的消費能力(能吃的乾草)是有限的,在兩捆乾草中,吃一捆就足夠了。但它覺得哪一捆都好,都捨不得放棄,最後哪一捆都沒吃到,餓死了。 驢子畢竟是驢子。在寓言中,驢子都是愚蠢的,所以才有蠢驢之說。但人們在嘲笑驢子時,卻往往忘記了,他們有時也會像驢子那麼蠢。一個既愛白馬王子又愛大款,不知和哪一個結婚好的美女,不就是一頭漂亮的布利丹毛驢嗎?一個女人不能同時與兩個男人明媒正娶地結婚(這是法律給出的限制),與白馬王子結婚的機會成本是放棄財富,與大款結婚的機會成本是放棄美色。兩者都不願放棄,就成了布利丹毛驢。 像美女這樣的布利丹毛驢選擇困境,也許並不具有普遍性,因為美女畢竟是稀缺資源,白馬王子和大款都想得到。但每個人都面臨類似的困境,每個人都面臨從事什麼職業的選擇。從政當官,有地位有權力,但不能發財;從商當企業家,有錢,但無權無地位;從文當學者,有地位,但無錢。這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三捆乾草,每捆都很誘人。但人的能力有限,只能從事一種職業。只能選一種者可以成為成功的政治家、企業家或學者。類似布利丹毛驢者,往往一事無成。但世界上的布利丹毛驢真還不少。一些當官者還想發財,利用職權戴一頂教授博導,甚至院士的帽子,結果成了貪官或沽名釣譽者,被世人所不齒。一些從商者一心想當宮,花錢買官,犯了行賄罪。至於那些一心要鑽入官場或發財的文人,結局也是不倫不類,沒學問只好去剽竊。這些人不都成了餓死的布利丹毛驢了嗎? 每個人面臨的另一個重要選擇,是事業與家庭生活幸福。這種選擇不同於布利丹毛驢在兩捆乾草之中選一捆的選擇,而是要在兩捆乾草中求得一種平衡。這就是說,布利丹毛驢覺得兩捆乾草都好,可以每捆乾草都吃一半,不至於餓死,或兩捆都吃掉撐死。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資源稀缺),對事業與家庭幸福的期望是無限的(慾望無限)。正確的原則,不是為了一個放棄另一個,而是在兩者之間選擇一種平衡。那種為了事業(賺錢或當官)而放棄家庭幸福,或者滿足於過一種小日子而沒有追求的人,都是布利丹毛驢,因為在這兩者之中完全放棄了另一個,實際上仍是一事無成。你見過家庭後院起火而事業成功的人,或者一事無成仍有家庭幸福的人嗎?《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選擇了當五嶽盟主而放棄其他一切,最後不就是布利丹毛驢餓死的下場嗎? 經濟學所說的最大化並不是物質的最大化。對一個社會而言,最大化並不是GDP最大化,對一個人而言,最大化也不是財富最大化。社會的最大化是社會福利最大化,GDP之所以重要在於它是社會福利提高的基礎,不能把GDP最大化作為惟一目標是因為 GDP並不等於幸福。個人的最大化是幸福的最大化,財富之所以重要在於它是幸福的物質基礎,不能把財富作為惟一目標,是因為財富並不等於幸福。社會應該協調發展,人也要追求全面的幸福。這才是選擇的真正目標,也才是經濟學的真諦。 許多人都把經濟學作為一門賺錢的學問,認為它能使一個國家GDP增長或使一個人發財。這是一種誤解。布利丹毛驢式的錯誤,正由此而來。在學習經濟學時,要記住英國文豪蕭伯納的一句話:經濟學是一門使人生幸福的藝術。 市場經濟是一種符合人性的經濟制度。為這種制度服務的現代經濟學,也必須從永恆不變的人性出發。所以,學經濟學首先必須了解—— 人性和理性人假設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性善和性惡的爭論,但無論哪一派都認為存在著抽象的普遍的人性。「性相近,習相遠」,正說明了這個道理。那麼,人性變不變呢?13世紀亞美尼亞作家奧洛比安的寓言「伶鼬和老鼠」,說明了人性的不變性。 有一隻伶鼬,狂熱地愛上了一個小夥子。它向愛神祈禱,把它變成一個美麗的少女。愛神滿足了它的心願,它幸福地與自己心儀的小夥子結婚了。在熱鬧非凡的婚禮上,突然一隻老鼠從門口跑過去,這位新娘忘卻了一切,狂奔過去追老鼠。作者的寓意是:本性難移,動物和人,概莫如此。中國的「白蛇傳」與這個寓言同工異曲。你看,白蛇都變成人了,但蛇的本性仍不變,飲了雄黃酒就露出了本性。中國有句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里的本性,主要不是指個人的性格,而是人類共同的本性。現在我們都承認,人的本性是利己,即所從事一切活動的目的,是個人利益最大化。現代生物學,證明了這是人和動物的本性。 經濟學是建立在對這種人性承認的基礎之上的,因此,經濟學的基本前提,是理性人假設。理性人,就是一切行為的目標為個人利益最大化的人。經濟學正是在這一假設之下研究資源既定時的最大化問題。對社會是GDP和社會福利最大化,對個人是收入和效用最大化,對企業是利潤最大化和企業資產價值最大化。正是在對這種最大化的研究中得出了許多有意義的結論。離開這個假設,經濟學的全部內容都要被推翻。 一些經濟學界內外的學者,對這個假設提出過不少批評。一些人舉出了許多事實說明人並不自私,比如捨己救人,願意為保衛祖國而犧牲,或者富人在死後把財產捐給社會等等。這些現象的存在,是不是與理性人假設矛盾呢?我們不否認利他主義行為的存在。而且也不否認,人性中除了利己之外,還有同情心、關愛同胞、關心社會等善良的一面存在。同時,我們也不否認提倡奉獻精神的意義。但是承認人利己的本性與這一切並不矛盾。理性人的假設不僅正確,而且必要。說理性人的假設正確,並不是說它適用於每一個人(例如這個假設就不適用於雷鋒這樣的英雄)和每一個人的一切行為(一個為個人利益做事的人,在祖國危難之際也會犧牲自己保家衛國),是指它適用於絕大多數人的絕大多數行為。這就是說,在正常情況下,大多數人從事活動的出發點都是個人利益。說理性人的假設必要是因為,經濟學作為一個統一的理論體系,必須有一個確定的假設前提。如果既假設人是利己的,又假設人是利他的,經濟學能得出什麼結論呢? 對經濟學理性人假設的誤解,還來自另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把利己與利他、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對立起來。經濟學的最偉大發現,正是把利己與利他、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統一了起來。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對經濟學的開創性貢獻,正在於此。理性人的假設是斯密提出來的,他並不是贊揚這種利己性,只是承認它是無法更改的人性——正如伶鼬變為美女,仍忘不了抓老鼠一樣。他認為,每個人對個人利益的追求,可以實現社會利益。他說:「各個人都不斷地努力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資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慮的不是社會利益,而是他自身利益,但他對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會或者毋寧說必然會引導他選定最有利於社會的用途。」把這種對個人利益追求,引導向社會利益的是「看不見的手」,即價格機制。每個人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要最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資源,這時整個社會就實現了資源有效利用。承認人的利己,又把利己引導向利他,正是市場經濟的偉大之處。 傳統社會是主張「存天理滅人慾」的,把人性看作萬惡之源,要求人們「克己復禮」。結果怎麼樣呢?整個社會處於上千年的停滯狀態,人民生活極其貧窮。利己的人性消滅了嗎?老百姓的人性被強制消滅了,但倡導滅人性者的人性,都發展為獸性。滿嘴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他們提倡的是自己根本不打算去實踐的偽道德。一部《十日談》,正揭露了這些偽道學、假正人君子的丑惡嘴臉。 市場經濟承認人性的合理性,承認人利己的行為是正當的。任何一次啟蒙運動,都是從對人性的承認開始的。市場經濟制度把人的利己心和利己行為,變成了增加社會財富、推動歷史進步的動力。 經濟學家把慾望作為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但要正確理解這一點,必須記住—— 慾望不是貪婪 古今中外,有許多寓言都是諷刺人貪得無厭的,隨手揀一個大家不太熟悉的。 明代劉之卿,算不上名人,只是萬曆年間的一個禮部主事。他所著的《賢奕篇》,亦不是什麼名著,但有一個「王婆釀酒」的寓言,頗有趣味。王婆以釀酒為生,有個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共喝了幾百壺酒,也沒給錢。王婆亦沒計較。一天,道士說:我喝你那麼多酒,也沒錢給你,就給你挖一口井吧。井挖出後,湧出的全是好酒。王婆自然發財了。以後,道士又來問王婆酒好不好,王婆說,酒倒是好,就是沒有用來喂豬的酒糟。道士聽說,笑著在牆上題一首打油詩:「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賣,還道無酒糟。」寫完走了,以後這個井也不出酒了。 這個故事與普希金的「金魚與漁夫」的故事,有相似之處,不過我相信,普希金沒有侵犯版權。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人,寫出了相同的寓言故事,說明這種現象的普遍性。 經濟學家承認利己是人的本性,即人從事經濟活動的目的,是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這種利己來自人的慾望。人有七情六慾,連一本正經的孔夫子也承認「食色性也」。滿足這種慾望,需要物質財富或精神財富。有了錢,才能購買滿足各種慾望的物品與勞務。所以,人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想多賺錢無可厚非。人類慾望的特點是無限性,一個慾望滿足了,又會產生新的慾望,永無止境。正是這種慾望的無限性,推動了人類社會進步。從這種意義上說,慾望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如果人沒有了慾望,沒有了滿足慾望的追求,社會就無法進步了。 傳統的倫理觀,把慾望作為萬惡之源,主張「存天理,滅人慾」,這是對人性的扼殺。經濟學家對慾望和利己的肯定,無疑是歷史的進步。但特別要強調的是,慾望、利己並不等同於貪婪。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肯定了由慾望產生利己的合理性,但他嚴格區分了利己與貪婪。他的另一部名著是《道德情操論》,「道德情操」一詞是指人判斷克制私利的能力。《道德情操論》一書,正是要說明利己的人如何在社會中控制自己的私慾和行為,使得由利己的人構成的社會,也是一個有道德的社會。斯密明確地反對貪婪。他的這兩部著作,構成既承認利己,又要以道德克制貪婪的理想市場經濟社會。 慾望與貪婪有什麼不同呢?慾望是人正當的要求。它與人滿足慾望的能力應該是匹配的。換句話說,慾望是以自己的能力可以滿足的,或通過正當途徑的努力可以實現的。貪婪則是要去滿足無法實現的慾望。在上面的寓言中,井裡既出酒又出酒糟就是無法實現的,所以,王婆希望有酒還有酒糟,就不是正當慾望,而成了一種貪婪。在現實中,一個有能力的人,想買一輛車是正當的慾望,還可以促進汽車業發展和經濟繁榮。但一個身無分文的人,想馬上要一輛汽車就屬於貪婪。不切實際地想做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就會使慾望變為貪婪。 乍一看,慾望和貪婪都是無限的,但實際上這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美國心理學家把人由慾望產生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正常來說,一個層次的慾望滿足了,再產生新的慾望,而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則是無止境的。這就是說,人的正常慾望應該隨能力的提高而產生。比如,在你的收入滿足了基本生活要求之後,就可以產生新的慾望,比如買一輛車。這就是正常的慾望更新。如果連飯也吃不飽就整天想買車,大概只能算是貪婪了。 強調把利己、慾望和貪婪分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慾望推動人努力工作,而貪婪則會使人犯罪。再接著上個例子說,當你滿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後想買車,你就會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工作,或者在本單位做出業績,或者去兼職,這都有利於整個社會。但如果是貪婪,每天只想迅速發財致富,就很可能走上犯罪之路。許多人正是被貪婪推上不歸路的——從搶劫犯到貪官都是如此。慾望與貪婪往往只有一步之遙,但真理跨過一步就是謬誤。 人的慾望是很容易變為貪婪的。斯密多次強調這兩者之間的區別正是看到這種可能性。一個社會對財富的慾望一旦變為貪婪,就變為對大自然的掠奪,一個人對財富的慾望一旦變為貪婪就不會勤奮工作,而是想歪門邪道了。 防止慾望(勤奮工作的動力)變為貪婪(犯罪的根源)的辦法,就個人而言是提高自己的道德自律。這也是先賢們經常勸告我們的。但僅僅靠這種勸說是無用的。作為一個社會還需要有制度上的防範,這就是法律的威懾力。對那些貪婪犯罪者的嚴懲正是要給其他人以警示,正如道士對王婆的懲罰是她連酒也得不到一樣。道士不僅是在懲罰王婆的貪心,而且還是在警告後人別學王婆的樣子。 現實中的王婆實在太多了,在市場經濟的今天讀讀這則寓言,太有意義了。 市場經濟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也創造了輝煌的精神文明。正是在這種基礎上,人性升華了,越來越多的人更關心他人和社會。億萬富翁不再是守財奴,而成為社會公益事業的贊助者。我們不否認市場經濟下還有罪惡,但與傳統社會比一比,哪一個更好? 與生俱來的人性,是不能改變的——無論是用暴力還是道德說教,我們只能利用與引導人性。伶鼬改不了抓老鼠的本性也沒什麼,反正它的體形已是美女了。這個與它結婚的小夥子,利用它的本性來消滅家裡的老鼠,甚至可以讓它為鄰居抓老鼠賺錢,豈不既符合了它的本性、又增加了自己收入、也為社會做了一件好事嗎? (作者:著名經濟學家,現為清華等多所知名院校兼職教授) 布利丹毛驢的選擇 梁小民

『柒』 拉封丹寓言讀後感200字數

老人與海讀後感 共有三篇範文: 範文一: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48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海明威為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 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盡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斗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盡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裡,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 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捌』 《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萊辛寓言》、《伊索寓言》分別是哪個國家的

德國 《萊辛寓言》
法國 《拉封丹寓言》
古希臘 《伊索寓》
俄國 《克雷洛夫寓言

『玖』 《拉封丹寓言》主要講了什麼

《拉封丹寓言》成功地塑造了貴族、教士、法官、商人、醫生和農民等的典型形象,涉及各個階層和行業,描繪了人類的各種思想和情慾,是一面生動地反映17世紀法國社會生活的鏡子。

《拉封丹寓言》是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創作的寓言詩的總稱,共收239篇。形象地反映了17世紀下半葉法國的社會生活。

這些作品借動物世界影射人類社會的現實生活,描繪普通人民所蒙受的苦難,反映人民在現實中的悲慘境遇,揭露統治階級的殘忍橫暴,譴責其虛偽的本質。

拉封丹寓言受到民間文學的影響,因而風格自然流暢,語言生動、形象。拉封丹寓言簡短精煉,優美和諧,問世以來,已成為世界文學寶庫的精品。

(9)拉封丹寓言作者擴展閱讀

《拉封丹寓言》主要取材於《伊索寓言》,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教化作用,在法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文化教育文化史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拉封丹用詩歌體改造散文體寓言,使之富有音韻感和節奏感,便於朗誦和記憶,因而更富有藝術表現力,便於流傳。

作者在其中創造了約496個人物,其中動物125個,人123個,神話人物85個,構成了一個虛擬的大千世界,同時也構成了拉封丹時代的《人間喜劇》,被法國文學評論家泰納譽為「法國的荷馬」。

作者簡介:

《拉封丹寓言》的作者是讓·德·拉封丹(1621—1695),法國古典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詩人。他的作品經後人整理為《拉·封丹寓言》,與古希臘著名寓言詩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國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並稱為世界三大寓言。

『拾』 寓言故事的作者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回喻手法,使富有答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繫到寓言的未來。中國歷來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名篇《農夫和蛇》在世界范圍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處在於故事的可讀性很強,無論人們的文化水準高低,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中國民間寓言極為豐富。除漢族外,還有各少數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創作的寓言,多以動物為主人公,利用它們的活動及相互關系投進一種教訓或喻意,達到諷喻的目的。反映了勞動人民健康、朴實的思想,閃耀著人民無窮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世界各國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經》《拉封丹寓言》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