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漢服謎語大全

漢服謎語大全

發布時間: 2021-01-31 02:30:04

Ⅰ 中國的民俗文化有哪些比如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元宵節上慶團圓。賞花燈,猜燈謎

正月初一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正月初一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正月初二食日晝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正月初三稱為「小年朝」,也稱為「赤狗日」。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會不吉利,故初三為「凶日」,不宜外出。據說在初三跟誰拜年,就會跟誰吵架,因而不拜年;另外「赤」字有「赤貧」的意思,所以民間也不在這天宴客,會沖犯「赤狗」,帶來貧窮。 正月初五,俗稱為「破五」節,因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於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燕京歲時記》中說:「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日,則王妃貴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新婚女子亦於當日歸寧,而諸商亦漸次開張貿易矣。《清裨類鈔》也載:「正月初五日為破五,婦女不得出門。」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便是此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歷》,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亘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襄樊人歷來在元宵節有放孔明燈的習俗。 正月二十五,俗稱填倉節(民間又稱為打囤這是漢族民間一個象徵新年五穀豐登的節日。「填倉節」因「填」與「天」諧音亦稱為「天倉節」,民間有老天倉與小天倉之分。農歷正月二十為小天倉,正月二十五為老天倉,是民間的傳統節日。有的說天倉節是祭星之日,有的說是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謂填倉,意思是填滿谷倉。 二月二,漢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於全國各民族地區。此節風俗活動較多,又有花朝節、踏青節、挑萊節、春龍節、青龍節、龍抬頭日之稱。因時間在農歷二月初二日,故稱。當時及其後民間以刀尺、百穀、瓜果種籽、迎富貴果子等相問遺,並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動。元費著《歲華紀麗譜》:明以後,二月二又有關於龍抬頭的諸多習俗,諸如撒灰引龍、扶龍、熏蟲避蠍、剃龍頭、忌針刺龍眼等節俗,故稱龍抬頭日。 三月三上巳節:有吃地(薺)菜煮雞蛋的習俗。該日民間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以及歌會等活動。 漢族過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後期陸續發展為河畔嬉戲、男女相會、插柳賞花等民俗活動。唐代大詩人杜甫寫有「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樣的詩句。宋代歐陽修也在一首詞中寫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這些都說明,三月三的習俗,唐宋時期仍在盛行。同時這個節日也是男男女女出遊踏青的日子,亦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女兒節。 五月五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六月初六洗曬節 熱在三伏。六月六夏至節後,恰逢小暑大暑節氣,氣溫升高,有時高達40℃左右,已超過人和動物的體溫。漢代劉熙曰:「暑,煮也,熱如煮物也。」進入數伏,以農歷六月初六為中心,湖南資興有一句老話叫"六月六 打個泡子 長塊肉"意思就是這一天洗曬,讓人好處多多,老北京有很多民俗:洗浴、曬物、洗象、曬經、賞荷、看谷秀等。農歷六月初六,民間稱為「洗曬節」。因這時天氣已非常悶熱,再加上值雨季,氣候濕,萬物極易霉腐損壞。所以在這一天從皇宮到民間,從城鎮到農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曬物的習俗。當年一般百姓家沒有洗浴設備,但人們也很講清潔衛生,習慣在每個節日或節氣時,都要進行沐浴潔身,信佛者尤其要以潔凈之軀去焚香拜佛以示虔誠。 七月七俗稱七夕節:這天,人們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 、曬書·曬衣、賀牛生日、吃巧果。從以上七夕節(也就是乞巧節)的別稱、習俗來看,七夕更傾向於是一個女子過的節日,其內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單純地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就把七夕附會成「情人節」,嚴格意義來說,元宵節的「情人節」功能勝於七夕節,因為元宵節是為未婚男女提供了一個結識、見面的機會,而七夕的牛郎織女卻是夫妻相會。那麼大家認為哪個更像情人節呢?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民間亦稱「乞巧日」。由於牛郎織女的故事感天動地,現代人更把這一天當做「中國情侶節」。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關於節日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也有很多關於這天的傳說和傳統。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 漢服中秋《周禮》。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九月九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 十一月有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漢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周禮 春官 神仕》:「以冬日至, 致天神人鬼。」目的在於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 《後漢書 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鍾之律」,以示慶賀。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根據周朝的記載,冬至貼消寒圖,民間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又因為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於我們現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歷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雖然冬至不是年節,但人們習慣把冬至看成『節氣年』的分界點」(《載敬堂集·風物記》)。陳志歲《湯圓》詩就反映了冬至節湯圓製作和人們度節意覺。詩曰:「顆顆圓圓想龍眼,耋齠愛吃要功夫。拌雲慢舀銀缸水,摶雪輕摩玉掌膚。推入湯鍋驅白鴨,撈來糖碗滾黃珠。年年冬至家家煮,一歲潛添曉得無?」」(摘自《江南靖士詩稿·節日詩》)。 《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十二月初八臘八節:每年農歷的十二月俗稱臘月,十二月初八(臘月初八)即是臘八節,習慣上稱作臘八;臘八節在我國有著很悠久的傳統和歷史,在這一天喝臘八粥、做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也是最講究的習俗。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獲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 臘八粥材料豇豆、小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肉絲、蘿卜、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十二月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中國傳統文化民間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祭灶、送灶神、送灶王,是一項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臘月二十五是中國農歷的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五的俗稱;春節傳統習俗之一。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閑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在傳統社會里,民眾生活秩序是依賴著民俗進行調節的。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臘盡春回,人們度過了漫長的冬天,即將進入到新的一年。按照中國民間的習俗,春節是「一元復始」的標志,人們對於過年都倍感親切,同時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年俗特點;還有「二十五糊窗戶」的說法,即臘月二十四掃完塵,二十五就該糊窗戶了。隨著社會發展現在多數人家已失去糊窗戶的傳統,但貼窗花、貼福字、掛對聯是必不可少的程序。總之人們祈福旺來年的心願是一樣的。 臘月二十八指中國農歷年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八的俗稱;春節傳統習俗之一。 關於臘月二十八的民謠「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根據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歷的臘月二十八這天無論是發面還是做饃,總之各家各戶是要開始准備主食過年的前奏。臘月二十六、臘月二十七准備了過年要吃的肉類,到了二十八這天,准備麵食,在過去社會發展低下,還沒有現代比較方便的發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幾天多做好了容易壞,只有發面不愛壞,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面,准備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時,這也是因為舊俗認為初一到初五期間不能動火蒸饅頭的緣故。 臘月三十除夕: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臘月三十除夕有/貼門神、貼春聯、守歲、吃年夜飯、壓歲錢、祭祖、送財神等習俗。

Ⅱ 誰有超難猜的謎語啊 !!!急用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1.「大風起兮雲飛揚」 (北京奧運金牌獲得者) 劉子歌/長庚 2.爭金奪銀,自無憂心(水果)龍眼/瓊樓玉宇 正式題: 1.燕翔天都見如來(著名武術大師冠地名,卷簾格)佛山黃飛鴻/暈謎--呼呼 2.「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股票名)深深房/地煮老柴 3.自小一起,善爭上進(外首都)首爾/地煮老柴 4.甜甜話語喚郎君(外影片中人物)甘道夫/地煮老柴 5.「朝雲暮雨鎮相隨」(隋人/卷簾)操天成/未名雨 6.「養在深閨人未識」(四字90後女作家小說)第一女生/謎樂佛 7.「還入九霄成沆瀣」(視目/卷簾)天一生水/未名雨(【慶雲見】李紳 ) 8.「蕭索感心俱是夢」(福建地名連機構)雲霄共青團/未名雨(李紳〖望海亭〗「蕭索感心俱是夢,九天應共草萋萋 」) 9.簾前香飄動(三國人一)宋白/葉兒 10.梅妃附詩退賜品(電視連續劇一)還君明珠/葉兒 11.一個重棍一聲嚎(3字常言)打招呼/葉兒 12.彎弓射日要拼搏(樂隊組合一)BOBO/葉兒 13.立於橋頭亂葉邊(古官職一)太宰/葉兒 14.沙和尚(5字謎目,含謎格)卷簾 大將名/暈謎--呼呼 15,萬有引力的發現者長眠於此(曹操詩句)牛頓不起/暈謎--呼呼 16.換了四個廠,呂林方開心(2字動詞)磨礪/歸隱東山 17.位極人臣,從善如流(日本古官名)權大納言/歸隱東山 18.以季子位高多金也(紅人)秦顯/天龍駒 19.東漢末年取三分(三國人)王雙/天龍駒 20.念念不忘民眾苦(植物)蒺藜/左江孤舟 21.水泊尊為老大,同賀豪傑心喜(著名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天龍駒 22.要從此路過,留下買路錢 (網路名詞) 財付通/阿古 23.窮富終老皆入墓 ( 離合字二,3+4) 何人可 不一土坯/知秋 24.幣(5字辛棄疾《念奴嬌·書東流村壁》句) 簾底纖纖月/長庚 25.單人架開雙殺手 (19畫字) 攀/長庚 26.眉月掛雲端,離人天山影(奧運開幕式節目)擊缶/暈謎 27.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6字新稱謂)奧運漢服美女/暈謎 28.西楚霸王弟兄(奧運術語二)大項、小項/柳靜庵 29.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二字廣告詞)我能/柳靜庵 30.勿忘子弟兵(二字稱謂二)將軍、記者/柳靜庵 31.「溪澗豈能留得住」(抗震空降勇士)向海波/錦水歸帆 32.青山競渡雲中海,大地徐航碧浪間(宋詩人二)岳飛陸游/淘理 33.「莫須有」(樣板戲唱段一)亂雲飛。/淘理 34.又到女方落戶(新詞)房奴/林米米 35.剛剛起兵遭敗績(京劇冠量)一出征北傳/活著就快樂 36.交友廣告(雜志二)求索知音/活著就快樂 37.聖旨(宋詩人二)文同、王令/活著就快樂 38.有心脫俗一日顯(古龍小說地名)惡人谷/暈謎 39.徒前不諱言,心尤廣相連(08年金牌得主)龐偉/暈謎 40.夫人隱身守南山(奧運項目)射擊/楚天幽燕 41.三十六計走為良策(明人一)林邁佳/小水珠 42.花開花落兩由之(商業名詞一)展銷會/小水珠 43.領導:農歷新年前後一個多月,是交通高峰期,每個人都要全力以赴! (體育稱謂冠城市)長春運動員/西遊一番 44.月如長弓月如勾(北京奧運冠軍)張娟娟/西遊一番 45「夫貴者處尊高以臨臣,臣懷怖懾以承之」(劉克庄詞)難得玉人心下事/魚兒 46.革命家(成語)死得其所 /210 47.自在放縱而墮落(字)陰/瓊樓玉宇 48.「石頭城下水千痕」(市一)寧波 / 澄江漁火 49.有錢方才來開鋪(退役游泳健將)金甫/錦水歸帆 50.軒轅故里息干戈(網路游戲)新鄭和/錦水歸帆 9.13華清謎會教師節聯誼謎題 1.斬倉止損問心安(十一筆字)蹌/豐文 2.「必雷神與燒其尾」(電影連演員3+2)霹靂火、成龍 /燈火闌珊 3.玄德誇誇其談,雲長默默無語(現代作家二3+2)劉白羽、莫言/龍斐 4.一朝天子一朝臣(方位指示字六)後上 下 前左右/風輕輕吹 5.「當下更無別念,叫道」(四字常言*首字七筆)告一段落/古玩商 6.「紅顏未相識」(詩經句)乃生女子/一湖月光 7.「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對未來突發事件的恐懼語,六字)別有天地震了/古玩商 8.「努力勿自輕」(五筆字)奴/風輕輕吹

Ⅲ 中國傳統文化資料大全

中國傳統文化資料大全:

1、詩詞庫:按朝代劃分為:《先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北宋》、《南宋》、《遼金》、《元》、《明》、《清》、《現當代》。

2、詩集庫:《李白詩全集》(共25卷)、《王維詩全集》(共10卷)、《杜甫詩全集》(共13卷)、《唐宋名家詞選》(共25卷)、《唐詩三百首》(共8卷)、唐五代詩選》(共2卷)、《南北朝詩選》(共6卷)、《宋詩一百首》(共3卷)。

先秦歌謠選》(共3卷)、先秦《老子》(共3卷)、《宋玉詩賦選》、《漢代詩歌》(共4卷)、《屈原全集》(共4卷)、《魏晉詩選》(共3卷)、《千家詩》(共4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共135卷)。

3、全唐詩庫:收錄傳世恢弘巨制:《全唐詩》(唐代詩人2500餘家的詩作45000餘首,共900卷)。

4、全宋詩庫:《全宋詩》(全書共輯兩宋詩人約9000餘家)。

5、全宋詞庫:《全宋詞》(全書共輯兩宋詞人1330餘家,詞作約20000首。)。

6、全金元詞庫:《全金元詞》(共收錄金元詞人280餘家,詞作7000餘首。)。

(3)漢服謎語大全擴展閱讀:

詩匯庫:《樂府詩集》(上、下共100卷)、《金元明清詩選》(共8卷)、清詩匯《晚晴簃詩匯》(全書共計詩人6100餘家,詩27000餘首,共200卷。)、明詩《列朝詩集》(選錄明代278年間的詩作,共80卷,入選詩人1600餘家。)。

《元人小令選》(共2卷)、《元詩別裁集》(此書共8卷,附補遺1卷,共收錄古、近體詩600多首,共100多人。)。

《郭璞詩全集》(共7卷)、《李賀詩全集》(共3卷)、《明清詞選》、《金元明清詩選》、《毛澤東詩詞全集》(共5卷)、《魯迅舊體詩選》(共3卷)、弘一《李叔同詩選》(共2卷)、《北島詩選》(共6卷)。

《穆旦詩全集》(共7卷)、《瘂弦詩選》(共2卷)、《陳敬容詩選》(共2卷)、《清詩別裁集》(共32卷)、《玉台新詠集》(共12卷)。

Ⅳ 名字謎語

一、姓氏源流
金(Jīn)姓源出有四:
1、出自金天氏,黃帝之子少昊之後,簡改為金氏。據《風俗通義》、《姓纂》、《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等所載,相傳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黃帝的己姓子孫,少昊死後被尊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學說,西方屬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稱號。他的後裔就有以金為姓的,世代相傳,稱為金氏。
2、出自漢武帝時,為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後,被賜姓金氏。據《前秦錄》載:「漢休屠王太子日磾事武帝,帝以休屠作金人祭天,賜姓金氏。」又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風俗通》所載,漢代,匈奴休屠王的兒子叫日磾,在漢武帝時,歸順於漢室。由於他曾鑄銅人像(又稱金人)以祭天,遂被賜姓「金」氏,稱金日磾,從此,他的子孫就統統姓了金,稱為金氏。
3、出自劉姓,為唐末五代時吳越國中的劉氏為了避嫌,改姓為金氏。據《吳越備史》、《元史儒學傳》等所載,西漢時項伯受賜劉姓,其後裔在唐末五代時,吳越國(十國之一)開國之王錢鏐的「鏐」與「劉」為同音字,為了避嫌,便將吳越國中的劉氏改為金氏。
4、除上述三支外,還有七個來源出自賜姓、改姓或小數民族中有金姓:
① 出自南北朝時羌族中有金姓。據《姓氏考略》載:「苻秦時羌酋有金姓,見前秦錄」;景頗族有復姓金劈氏、恆滾氏,達斡爾族有復姓索曲氏、三字姓德力根氏等漢姓為金氏。
② 唐時新羅國有金姓。據《唐書》載,新羅國(今朝鮮半島)王姓金。
③ 金時女真族,今日回、蒙、土等族均有金姓。
④ 元時有金覆祥,其先本為劉氏,後改為金氏。
⑤ 明永樂年間,成祖伐漠北,蒙古王子也先土干,率妻子部署來降,賜姓金氏。
⑥ 清代文學評論家金聖嘆,本姓張,後改姓金氏。
⑦ 清代愛新覺羅子孫中多有姓金的。
★★★得姓始祖①:少昊。少昊是黃帝的兒子,也是黃帝的繼承人,曾經在位84年,建都於曲阜。據傳,他是黃帝和螺祖所生的兒子,最先以金德王,訂立了後世重視金子的制度,所以他又有金天氏的稱號,他有一支子孫,後來也就以金為姓,世代沿用至今。這一支具有黃帝血統的金姓,後來自山東曲阜的老家逐漸向南繁衍,並且成為彭城的望族。彭城,就是現在江蘇的徐州。故金氏後人奉少昊為金姓的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②:金日磾。金日磾本是匈奴休屠王之子,漢武帝初年歸順漢室。其侍帝數年,從未發生過失,深受武帝重視,從一個管馬的小官升至車騎將軍。武帝臨死前,囑其與霍光、桑弘羊等一起受遺詔輔政,成為功在漢室的輔國大臣。因其曾為武帝鑄金人像祭天,遂被賜以金姓,後人有沿用此姓者,且以金日磾聲望極高和始受姓氏之由而被尊為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金姓姓源較多,發源地主要有山東和陝西及浙江、江蘇間地。春秋時郯國(今山東省郯城北)即為山東金姓(少昊一支)所建,戰國時被吳所滅,國人有向南遷徙者,後在彭城(今屬江蘇省)形成望族。西漢時匈奴人金日磾歸附漢室,族人繁衍於陝西省西安一帶,其二子俱任侍中,其弟一族亦任朝中要職,與西漢大臣張湯後世並稱「金張」,為功臣世族之家。南北朝時,甘肅等地有金姓足跡。如北齊大都督金祚即安定(今甘肅省涇川縣北)人。唐代時金姓即為益州蜀郡(今四川省成都)三姓之一,亦為汾州河西郡(今山西省臨汾一帶)四姓之一。可見,這一時期,金姓已是南北並齊發展,分布點日益廣泛。五代是金姓發展史上一個重要時期,當時劉姓在吳越國本是大姓,為避開國之王錢鏐的「鏐」諱而改姓金,大大增強了金姓族人,特別是南方浙江、江蘇一帶金姓勢力,後世南方金姓的發展,也大多以這一帶金姓為繁衍源頭。宋元之際,北方金姓有躲避兵禍而南遷者。明代洪武、永樂年間,江蘇、安徽、河南、湖北等地有山西大槐樹金姓移民。另有眾多少數民族姓氏被賜姓金,萌發了更多新生支脈。清代從嘉慶年間開始,閩、粵金姓陸續有人入台,進而僑遷海外。總之,明清之際,史冊所載名人層出不窮,且多出自南方,說明這一時期金姓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鼎盛階段,而南方又是這一鼎盛之典型。今日金姓分布以河南、浙江、江蘇、湖北、四川和上海等地多此姓,這六省市金姓約佔全國漢族金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金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一。
三、歷史名人
金 顏:邵陽(今屬湖南省)人,宋代孝廉。性好施,孝友,人稱「義門金氏」。精於著文,曾奉詔列舉賢德之事,為天下第一。
金 鑾:隴西(今屬甘肅省)人,明代散曲家。通音律,工樂府,長於諷喻。著有《蕭爽齋樂府》等。
金 農:清代書畫家兼詩人。善詩文,精於鑒別金石、書畫。工隸書。尤以楷書自創一格,號稱「漆書」。為「揚州八怪」之一。
金 和:江蘇省上元(今南京市)人,清代著名詩人,作品多長篇,有散文化之特點。
金 榜:安徽省歙縣人,清代學者,乾隆年間進士,官至翰林院修撰。其從江永學,宗鄭康成,博採眾長,著有《禮箋》、《周易考占》等。
金日磾:西漢時大臣。本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漢武帝時從昆邪王歸漢,任馬監,遷侍中。其後世代官宦,且多為侍中。歷7世皇帝為內侍,與西漢大臣張湯後世並稱「金張」,成為功臣世族的代稱。他可以說是金姓歷代名人中地位最顯赫的人物。
金剛智:唐朝佛教密宗僧徒,南天竺人。來中國傳教,來中國傳教,曾譯《金剛頂經》,與善無畏、不空唐玄宗時並稱「開元三大士」。
金昌緒:浙江餘杭人,唐代詩人。在《全唐詩》中,他只有一首小詩流傳下來,可說是一位再小不過的詩人,但是他的這一首題為《春怨》的小詩,其藝術成就卻令人嘆服不已。「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初讀此詩時,不僅要疑惑,這位閨中少婦,何以要遷怒樹上的黃鶯鳥,從樹上趕走它,不讓它鳴叫?原來是黃鶯的鳴叫聲將她從夢中驚醒,那麼她做的是什麼夢呢?何以驚醒她便生氣,到了末句才明白,原來她做夢是要去遼西和丈夫相會,而黃鶯的鳴叫,驚醒了她,使她不得在夢中與丈夫相會。短短二十字,把閨中思婦對丈夫的思戀痴情痴態,描繪得栩栩如生,不能不漢服詩人深厚的藝術修養與藝術表現的功力。全詩如剝繭抽絲,一層一層,漸次披露,可謂既引人入勝,又委婉曲折。由此可以看出唐人詩歌藝術的精湛。
金忠儀:唐代新羅人,德宗朝官將軍。英勇機敏,巧捷過人。善繪畫,且精妙細致傳神。時人多仰慕。
金剛智:南天竺(今印度)人,唐代佛教密宗僧徒。來中國傳教,與善無畏、不空並稱玄宗「開元三大士」,曾譯《金剛頂經》等。
金履祥:蘭溪(今屬浙江省)人,宋末元初名儒。精研濂溪學派和洛陽學派理論,被朝廷召為史館編校,後隱居著書講學。撰有《大學疏義》、《中庸標注》、《仁山文集》等。
金朝興:巢人,明初都督僉事。因果敢英武,深謀遠慮受人稱頌,常以偏師取勝,功出諸將之上。謚號「武毅」。
金幼孜:明朝官吏。多次隨從明成祖北征。撰有《北征前錄》、《北征後錄》,又與胡廣、楊榮共撰《五經四書。性理大全》。宣宗時命修兩朝實錄,充總裁官。
金幼孜: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明代建文年間進士,多次隨明成祖北征。曾參與編撰《五經四書·性理大全》,另撰有《北征前錄》、《北征後錄》等。
金聖嘆:明末清初文學評論家,本姓張名采,後來才改姓為金。為文怪誕,性情狂傲,不求功名,以著述為務。評天下才子書有六:一《離騷》、二《莊子》、三《史記》、四《杜詩》、五《水滸》、六《西廂》,其評語流傳甚廣。據傳,他為人狂傲而有奇氣,博覽多通,所作的文章更雅俗共賞。金聖嘆最傑出的成就是他對於《水滸傳》、《三國志演義》、以及《西廂記》等書的評論。據說,他對於這些名著的評論,立異標新,回出意表,被後世傳誦不斷。後來,在滿清順治年間,他以哭廟案坐斬,根據《柳南隨筆》的記述,他在臨死以前曾大嘆:「絕頭,至痛也;籍家,至慘也;而聖嘆以不意得之,大奇!」並且一笑而受刑。像這樣灑脫而透徹的話,恐怕也只有他這樣的奇才,才能脫口而出了。
金之俊: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明代萬曆進士,官至兵部侍郎。降清後曾建議清廷編置牌甲,以鞏固統治,後累官至中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太傅。
金德輝:江蘇省蘇州人,清代著名崑曲演員。曾邀集江南各地崑曲名演員成立集秀班,享譽一時。其擅演《牡丹亭·尋夢》等劇。
金仲山:浙江省桐鄉人,著名新聞工作者、國際問題專家。曾參與創辦《世界知識》、《大眾生活》等報刊,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斗爭。建國後,從事新聞工作,後任上海副市長等職。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彭城郡:西漢地節元年改楚國為彭城郡。東漢章和二年改為彭城國,治所在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南朝宋改為郡。
京兆郡:漢太初元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三國轄區改為京兆郡。
2、堂號
麗澤堂:宋朝的時候金履祥最長濂洛之學,皇帝召他任國史館編修,沒到任就死了。他曾在麗澤書院講學,所以稱「麗澤堂」。
此外,金姓的主要堂號還有以:「彭城堂」、「京兆堂」、「鴻文堂」、「懷德堂」、「追遠堂」、「世耕堂」等為其堂號名的。
五、宗族特徵
1、金字意延堅韌不拔、真金不怕火煉,這也正是世代金姓追求的高尚品質。
2、金姓多改姓及少數民族同化而來,充分體現了中華大一統的歷史必然性。
3、金姓名人薈萃,尤以明清二朝為最。
4、金姓字行排序嚴謹,字意韻長。如清代金潤祥所修《金氏家譜》,內有山東金姓一支字行為:「尚祖承宗,安學緒業,寶家潤華。」
============================================================
【金姓宗祠通用對聯】
〖金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源自少昊;
望出彭城。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金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仁山理學;
翁叔勛員。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代學者金履祥,字吉夫,號次農,學者稱仁山先生,蘭溪人。曾在嚴陵釣台書院教學,後專心著述,晚年又曾在麗澤書院講學。撰《尚書表注》,對《尚書》中的一些篇章表示懷疑;又撰《論語集注考證》,對未熹的《集注》加以核實補充;另著有《孟子集注考證》、《仁山文集》等。下聯典指西漢大臣金日磾,字翁叔,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武帝時跟從昆邪王歸附漢朝,歷官馬監、侍中。昭帝即位,他與霍光、桑弘羊等人同受遺詔輔政,因揭發莽何羅謀反有功,封秺侯。
麞侯世爵;
仁山隱君。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大臣金日磾。下聯典指元代學者金履祥。
績垂秀水;
學宗仁山。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金學堅,秀水人,貧而能守,不為豪勢所屈。下聯典指元·金履祥,一代名儒,學者稱「仁山先生」。
醉鄉作記;
廬墓生光。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是孫典指北宋樂平人金極,字克中,紹聖年間進士,官分宜宰,曾上書請求斬「六賊」之首的奸相蔡京。後自號市隱,築廬名「醉鄉」,並作《醉鄉記》。下聯典指南宋蘭溪人金景文,字唐佐,雙親去世後,他在墓帝築廬守孝,夜裡見五彩天光照射墓上,人們以為是他的孝感所致。咸淳年間,被祀於三賢祠。
勛名翁叔;
理學仁山。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大臣金日蟬(前134-前86),字翁叔。與霍光、桑弘羊一起受遺詔輔政有功。下聯典指宋末學者金履祥(1232-1303),字吉父,元蘭溪(今屬浙江)人。學者稱其為仁山先生。他學以朱熹為宗,一生窮究義理,致力著述,為一代名儒。
秺侯世爵;
仁山隱居。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金日磾封為秺侯,子賞襲爵。下聯典指元金履祥,宋末以史館編修召,未及用而宋亡,隱居仁山不仕。
彭城世澤;
少昊家聲。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金氏為省昊金天氏之後。
-----------------------------------------------------------------
〖金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萬花烘錦綉;
七葉耀簪纓。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西漢金日磾。
壽門多國寶;
若采有才名。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書畫家兼詩人金農(1687-1763),字壽門,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善詩文,精鑒別金石、書畫。工隸書。楷書自創一格,號稱「漆書」。50歲開始學畫,造意新奇,其作品為國寶。為「揚州八怪」之一。下聯典指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聖嘆(1608-1661),名采,字若采,吳縣人。喜批書,有才名。有詩選。
-----------------------------------------------------------------
〖金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漢室忠勛素著;
義門孝友流芳。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大臣金日蟬(前134-前86),字翁叔。與霍光、桑弘羊一起受遺詔輔政有功。下聯典指宋代孝廉金彥,邵陽人。力學善屬文。好施與,淳孝友,郡人號「義門金氏」。後奉詔舉孝廉,為天下第一。
王母曾稱西母;
女仙亦號金仙。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王母」,即西王母。下聯典指睿宗二女出家,一封為金仙公主。
-----------------------------------------------------------------
〖金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身行百里半天下;
眼高四海空無人。
——清·何廉昉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何廉昉贈金粟香聯。
德行人間金管記;
姓名天上碧紗籠。
——金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書畫家兼詩人金龍自題聯。
-----------------------------------------------------------------
〖金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水歸器內,各現方圓。
——金聖嘆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嘆自題聯。
玉冊載勛,武毅功名為烈;
銀章受卷,文靖溫裕有容。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初都督僉事金朝興,巢人。沉勇有智略,所至以偏師取勝,功出諸將上。謚武毅。下聯典指明代建文進士金幼孜,名善。新淦人。永樂初累遷諭兼侍講。從幸北京,帝北征,所過山川要害,輒命記之,有旨屬起草,據鞍立就。宣德時卒,謚文靖。
德業文章,百善之端惟孝;
風霜雨露,四時之感在心。
——鄭三俊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至縣金家村金氏宗祠聯。
支分雷水、宅卜松山,三十年譜牒重新,切毋忘祖德宗功,締造一番基礎;
姓錫彭城、聲傳江夏,六七面規章依舊,須辨別左昭右穆,發明萬代淵源。
——金紹憲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望江縣松樹山東祠嶺村金氏宗祠聯。
============================================================
【中國人民解放軍金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金世柏少將
金世柏(1915-2000),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第73師交通隊排長、連政治指導員,紅31軍政治部組織幹事,中共南江、寶興縣委書記,大金川獨立師副師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1團政治處民運股股長,旅政治部民運科科長,太岳軍區第1軍分區政治委員,第386旅18團政治委員,太岳軍區第3軍分區54團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岳軍區供給部政治委員,華北軍區第15縱隊供給部政治委員,第18兵團62軍後勤部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康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西康軍區參謀長,成都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0年1月30日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93歲。
金如柏少將
金如柏(1909-1984),江西省永豐縣人。1926年開始從事革命活動。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3軍政治部收發股股長,中共永豐縣委軍事部秘書、政治指導員、科長,江西軍區獨立第3團政治處主任、政治委員。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三次反「圍剿」斗爭。1933年後,先後在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工作,任紅2軍團第6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軍團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部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20師第358師第358旅第716團政治處主任、政治委員,旅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野戰軍獨立第3旅政治委員,西北軍政幹校政治部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空軍預科總隊總隊長、政治委員、軍政治委員,雲南軍區副政治委員,昆明軍區第二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兼解放軍軍事法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顧問,炮兵政治委員。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1984年3月27日因病逝世,終年75歲。
金忠藩少將
金忠藩(1917-1989),江西省蓮花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
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6軍團17師51團連政治指導員、團政治處俱樂部主任。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9旅717團營政治教導員,1938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後任718團政治處主任,第719團政治處主任第,717團參謀長,南下第一支隊第1大隊參謀長,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第5支隊副團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2縱6師17團團長,第一野戰軍第2軍6師副師長。參加了中原突圍、運城、宜川、荔北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兵團陸軍師長。1952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後歷任第二高級步兵學校訓練部部長,解放軍政治學院訓練部副部長,新疆軍區副參謀長、政治部主任,成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成都軍區副政治委員、顧問。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89年11月7日因病逝世,終年72歲。
金紹山少將
金紹山(1915-1957),湖北省大悟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第75師225團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4旅688團連政治指導員,687團營政治教導員、營長、副團長,冀魯豫軍區新編第2旅4團副團長,第4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特務團政治委員,水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魯豫軍區水東軍分區司令員,豫皖蘇軍區獨立旅旅長,第二野戰軍18軍53師師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軍53師師長,西藏軍區後方部隊司令員,西藏軍區副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57年6月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僅42歲。
金振鍾少將
金振鍾(1914-1992),遼寧省海城縣人。1937年參加平西國民抗日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平西國民抗日軍第3總隊副總隊長,晉察冀軍區第5支隊2總隊副總隊長兼第4大隊大隊長,第6軍分區軍政學校教務主任,第3軍分區教導大隊軍教主任,獨立第4團政治委員、教導大隊大隊長,晉察冀游擊軍參謀長,冀晉軍區司令部作教科科長,第16軍分區12團團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軍區獨立旅副旅長,遼南軍區第2軍分區副司令員,遼南軍區參謀長,第四野戰軍50軍149師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149師政治委員,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149師師長、政治委員,第148師師長,第50軍副軍長。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副軍長,1960年畢業於高等軍事學院基本系,任高等軍事學院學員班副主任、訓練部副部長,武漢軍區後勤部副部長、部長,總後勤部營房部部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2年8月18日因病逝世,終年78歲。
【中國人民解放軍金姓當代將軍生平簡介】
金鋒少將
金鋒(1932.12-——),黑龍江省巴彥縣巴彥鎮人。1948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解放戰爭時期,在巴彥一中讀書時參軍,在巴彥獨立團宣傳隊任宣傳員。部隊參加解放長春、沈陽的戰役後,一路南下,攻打天津,在湖北沙市渡江,解放武崗,向廣西進軍。在進軍中表現出色,火線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9年2月起歷任廣西柳州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廣州軍區政治部群工部副部長,湖南零陵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湖南嶽陽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湖南軍分區副政治委員、紀委專職副書記。1990年6月任湖南軍區政治委員、黨委書記,廣州軍區黨委委員。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Ⅳ 謎語:馬家千金著華服,滋陰補血它最行 ——打一國禮

我猜:金御盛唐阿膠糕。馬家會意寶馬、御馬;千金會意阿嬌(膠);著華服會意為著唐裝代扣盛唐。滋陰補血為『』阿膠『』提義。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