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湖南之典故

湖南之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30 12:39:24

❶ 湖南有什麼傳說故事和風俗習慣

一、故事:蘇仙傳說

「蘇仙傳說」是歷史悠久的地方民間傳說故事。蘇仙,名耽,桂陽人。蘇耽早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一年瘟疫流行,他與母親用桔葉、根、井水配馬嶺山桃石熬制湯劑,救治了病人。後隨道士出遊,民間傳說他已跨鶴成仙。

2014年11月11日,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申報的蘇仙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中國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風俗習慣:

1、湖南方言

湖南方言,包括湘方言、西南官話、贛方言、客家方言,另外,還有湘南土話、鄉話這一些尚未確定歸屬的方言。湖南是一個方言復雜的地區。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許多人既能說本民族語言,又能用漢語方言進行交際。

2、湖南戲曲

湖南省現有地方戲曲19種,藝術表演團體近100個,其中最有影響的是湖南花鼓戲。花鼓戲《老表軼事》入選2007——2008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實現了在國家級精品劇目評選零的突破。大型山水實景節目《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成功上演。

3、湖南小吃

長沙火宮殿臭豆腐,口味蝦,水煮魚頭,鴨脖子,唆螺、魚頭豆腐、豆腐乾、津市牛肉粉、耒陽壇子菜、荷葉包飯、臘魚、臘肉、臘腸、剁辣椒、三角乾子、龍脂豬血、岳陽燒烤、瀏陽蒸菜。

(1)湖南之典故擴展閱讀:

湖南的一些風景名勝:

1、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位於中國中部湖南省西北部,東經110°20'30"~110°41'15"、北緯29°16'25"~29°24'25"之間。由張家界市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慈利縣的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和桑植縣的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組合而成,後又發現了楊家界新景區。方圓369平方公里,奇山異峰3000多座,其中海拔在千米以上的有243座。

2、韶山風景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著名革命紀念地,國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韶山位於湖南省湘潭縣境內,距長沙市108千米,是長株潭城市群中一顆美麗的明珠,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的故鄉,也是他青少年時期生活、學習、勞動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

❷ 長沙有哪些歷史故事、歷史人物、歷史信息

1、歷史故事:

(1)古長沙的史前文化有許多動人的傳說。炎帝教耕,「崩葬於長沙」。黃帝 「南至於江,登熊湘」,熊、湘兩山即在長沙。舜帝南巡,「葬在沙零陵界中」。禹分九州,長沙在荊州境內。相傳大禹治水,到過長沙,至今嶽麓山還留有禹碑、禹跡蹊等勝景。

(2)夏商時期,長沙屬古三苗國地;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國南方經濟、文化、軍事重鎮;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時期,設長沙郡,為全國36郡之一;西漢封長沙國,都城為臨湘;東漢復置長沙郡;三國時屬吳國;兩晉南朝置湘洲,又為湘洲治所;

(3)隋、唐兩代幾度稱潭州;五代十國時,楚踞湖南,以長沙府為國都;宋代屬荊湖南路;明代改為長沙府;清代為湖南省治;公元1922年定為湖南省會;1933 年正式設長沙市;1949年8月5日長沙和平解放。古城長沙歷盡滄桑之變,城區在斷擴大,但城址卻原封未動,這在世界城市發展史中實為罕見。

2、歷史人物

(1)肖勁光 (1903-1989) 湖南長沙嶽麓山朱張渡人。中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國家和軍隊的優秀領導人,人民海軍的主要創建者,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將。誕生於1903年1月4日,1920年在長沙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和「俄羅斯研究會」。

(2)劉少奇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傑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1898年11月24日生於湖南省寧鄉縣。少年時期上過私塾(中國舊式初級學校),1919年中學畢業。1920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3)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si,第四聲)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復生,號壯飛,又號華相眾生、東海褰冥氏、廖天一閣主等。漢族,湖南瀏陽人,清末湖北巡撫譚繼洵之子,出生於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邸第,母親徐五緣。善文章,好任俠,長於劍術。著名維新派人物。

3、歷史信息

(1)長沙(Changsha),別稱星城,古稱潭州,是湖南省省會,華中地區重要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大城市之一,湖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傳媒和金融中心,中南地區重要的交通、航運和科教中心,是著名的山水洲城、快樂之都、娛樂之都,全球綠色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兩型社會試驗區,中南地區重要工商業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

(2)長沙早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息繁衍,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達3000多年之久。古人觀星授時,分周天星空為28宿,又按星宿分野。南方朱雀七宿中的軫宿"長沙"星所對應的這片地方叫長沙,因而「長沙」又有星沙之雅稱。史書記載長沙之名最早見於《逸周書·王會篇》,書中所載獻周王的貢品有「長沙鱉」之稱。

(3)此外, 還有「萬里沙祠」、「長沙洲」、「沙如米」、 「祭祀女神之地」等諸多說法。長沙西瀕湘江,東瞰臨湘山,代長沙郡治設於湘縣,漢代改為臨湘縣,故長沙又稱「湘城」。

❸ 關(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上海,福建,江西)的成語典故

大江南北

dà jiāng nán běi

【解釋】指靠臨長江中下游兩岸的廣大地區。


【出處】清·惲敬《上曹回儷笙侍答郎書》:「而大江南北,以文名天下者,幾於昌(猖)狂無理,排溺一世之人,其勢力至今未已。」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臨長江地區


【例句】而~,以文名天下者,幾於昌(猖)狂無理,排溺一世之人,其勢力至今未已。(清·惲敬《上曹儷笙侍郎書》)

❹ 求湖南常德出名的一些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

一、劉海砍樵
這段愛情傳說在湖南可以說家喻戶曉,而隨著花鼓戲《劉海砍樵》的演繹和傳唱,也為全國不少觀眾所熟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戲曲的發源地———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古城常德多古井,著名的有四眼井、絲瓜井、葵花井等。絲瓜井位於城內泮池街文條巷與絲瓜井巷交匯處。傳說井水中有絲瓜影像,取井水置水桶和木盆等容器中同樣現出絲瓜影像,因而得名。臨井而觀,井口直徑五尺余,深約三丈多,上口小,下腹大,似缸倒置,井水清洌,冬暖夏涼,久旱不竭。絲瓜井歷史悠久,具體建於哪個時代,無從考證。流傳於常德民間的『劉海戲金蟾』、『劉海砍樵』源於劉海和胡秀英一段堅貞的愛情故事。
【劉海戲金蟾】相傳常德城內絲瓜井裡有金蟾,經常在夜裡從井口吐出一道白光,直沖雲霄,有道之人乘此白光可升入天堂。住在井旁的青年劉海,家貧如洗,為人厚道,事母至孝;他經常到附近的山裡砍柴,賣柴買米,與母親相依為命。一天,山林中有隻狐狸修煉成精,幻化成美麗俊俏的姑娘胡秀英,攔住劉海的歸路,要求與之成親。婚後,胡秀英欲濟劉海登天,口吐一粒白珠,讓劉海做餌子,垂釣於絲瓜井中。那金蟾咬釣而起,劉海乘勢騎上蟾背,縱身一躍,羽化登仙而去。
【劉海砍樵】古時候,常德城武陵區絲瓜井旁,住著劉海母子倆。劉母因思念亡夫,哭瞎了眼睛。劉海非常勤勞孝順,天天上山砍柴,奉養老母。在劉海砍柴的大高山、小高山一帶,住著一隻多年修煉的狐狸精,她煉成寶珠一顆,含在口中可化身人形。此時她已成半仙,若再修煉幾百年,便可成仙上天。她非常敬佩劉海的為人,就起了思凡之心,取名胡秀英,執意要嫁給劉海。但是憨厚朴實的劉海,怕連累胡秀英受苦,幾番推辭,後見胡秀英一片真心,才答應與胡秀英成親。回到家後,劉海告訴母親,母親也很喜歡,同意了他們的婚事。劉海於是去位於城中心的雞鵝巷置辦東西結婚。雞鵝巷旁邊有個小廟,廟里有十八個羅漢。其中十羅漢帶著一群弟子(金蟾)也在暗中修煉。他煉得一串金錢,也已成半仙,如能得到胡秀英的寶珠,就能即刻成仙升天。十羅漢見胡秀英和劉海成婚,遂起了歹心,他帶領弟子搶走了胡秀英的寶珠。胡秀英失去寶珠就會現出原形,無奈之下只好把實情告訴了劉海。劉海知道後,沒有怪胡秀英,他拿起家中砍柴的石斧去斗十羅漢,最終在斧頭神和胡秀英眾姐妹的幫助下,劉海打敗了他們,拿到了寶珠。從此,他們過著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
後人為紀念劉海行孝得道,在絲瓜井旁修建蟾泉寺,供有劉海神像。唱遍祖國大江南北的湖南花鼓戲《劉海戲金蟾》《劉海砍樵》兩個劇本,就是取材於這一典故。」

二、桃花源
一千五百多年前,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寫了一篇千古名文《桃花源記》(為其詩《桃花源》之序)。說是武陵地方的一個漁夫,沿著一條小溪航行,忽然看到山中有一個缺口,就丟下船從這缺口裡走進去,發現了另外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土地平曠,房屋整齊,人民生活古樸而富裕,男女老少熙熙為樂,看到漁人大吃一驚,紛紛請他回家吃飯飲酒,自稱祖先是為了逃避秦時的戰亂,逃進桃花源來生活。這些人不知道秦以後有過漢朝,漢朝以後又有晉朝。漁人在這桃花源里住了好幾天,想家了,就與他們告別。出了桃花源,以後再去尋找,就找不到了。

【桃源行】
作者: 王維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視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曲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桃源行】
王安石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桃 花 溪】
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注釋]
(1)桃花溪:據《清一統志》載:「湖南常德府,桃花溪在桃源縣西南二十五里,源出桃花山,北流入沅。」
(2)隱隱:隱約看不分明的樣子。飛橋:橋高如凌空飛起。野煙:山野間的煙靄。
(3)石磯(ji基):水邊突起的大石。西畔:西邊。這兩句說,遠遠望去飛橋為煙靄所遮,看不真切,到溪邊大石西面去問問漁船上打魚的人。
(4)盡日:終日。
(5)洞:指桃源洞。這兩句是詩人問漁夫的話:只見桃花終日隨著溪水流去,桃源洞究竟在桃共花溪的什麼地方呢?
[簡要評析]
以桃花源、桃花溪為題作詩行文始俑於東晉的陶淵明,之後有不少詩人都有取材桃花源、桃花溪來寫詩的。這首《桃花溪》,表達了詩人對桃源一般幽雅隱居之處的嚮往與追求,表現出作者自己高山隱士的人生志趣。說張旭本詩中透露出狂草收法藝術的氣息,這是有根據的。你看,詩人在四句詩中安置八景,即「飛橋」、「野煙」、「石磯」、「漁船」、「桃花」、「流水」、「山洞」、「清溪」,便可視為草書中的重墨濃色部分,而「隱隱」、「隔」、「西畔」、「隨」、「何處邊」等均可視為草書中的疏曠部分。這兩部分詞語經用者有機組合,便如同草書中的講究布局,注重定熱,高下的俯爺呼應,左右的均衡對稱,線條的粗細搭配,虛實的錯落有致。這是其一。另外從詩的意境看,首句「隱隱」已是虛語,再襯以「飛」、「野」,便給人一種飄忽不定的速。二句的「問」字也不能小看其作用,據《桃花源記》載,此漁夫雖探過桃花源勝地,但待他再探時卻已不知其洞在何處了,故問的結果只能是一片涉茫。三句更以桃花盡日漂流來反襯桃花源已無跡可求,於是就增加了詩作的空幻之意。未句則完全讓人沉浸在一種疑慮之中,愈發使讀者產生一種朦朧感。因此,歸納本詩意境合可得知作品充溢著詩人草書藝術那種空靈翼動的藝術氛圍。因為詩人是一介書法家,因此,詩中表現出了狂放不的性格和飄逸浪漫的詩風,全詩重在「慨嘆實無可以避世之地」,隱約透露出詩人感到理想境界涉茫難求的惆悵心情,表現了對清幽環境的贊美和隱逸生活的追求,詩人對心中理想境界的追求,有了桃花溪,盡在其中了。
[詩人簡介]
張旭——字伯高,吳(今江蘇蘇州市)人。開元、天寶時在世。曾任常熟縣尉。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 劍舞,稱為「三絕」。性好酒,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時號張顛。實也說明他對藝術愛好的熱狂程度,如民間說的「入迷」。

三、七姑山的傳說
鼎城區雙橋坪鄉有座七姑山,在臨澧縣柏枝鄉境內也有座七姑山。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此地還是八百里洞庭湖的湖邊,當地鄉民亦農亦漁,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團結互助,和睦相處,雖不免辛勞,倒也安居樂業。
忽然有一年,湖中孽龍作怪,經常掀翻漁船,淹死漁民無數,捲起湖水浪千丈,淹沒農田千頃,使他們既不敢下湖,也無法耕種,昔日豐衣足食,現在民不聊生。
天宮中居住的仙女不甘寂寞,結伴下凡,游五嶽、逛武陵,這一日來到了洞庭湖,發現這里昔日的人間仙境變成了人間地獄,她們按落雲頭,仔細察看,所到之處鄉民們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紛紛向他們哭訴孽龍的種種劣行,鄉民們的慘狀激起了仙女們的極大義憤,她們顧不得天廷中不準插手人間事務的禁令,與孽龍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最終戰勝了孽龍,打死龍子,並幫助子民圍湖造田,使他們能夠重新安居樂業。
龍王為報殺子之仇,上天告狀,玉皇派天兵天將下界,把七仙女打落凡間,化作七座山峰,後人為紀念她們的善行,在山上建仙姑廟,常奉香火。另有傳說仙姑們現在仍生活在山中。筆者在山上親眼所見仙女洞中有如家居之所,一應俱全。
七姑山由此得名。

四、李白與常德
【李白與壺瓶山】
提起壺瓶山,人們自然會想起李白的詩句:「壺瓶飛瀑布,洞口落桃花。」這兩句詩可說是對壺瓶山全景式的速寫,氣勢磅礴,竟境美麗,眼界寬廣,色彩鮮明,語言通俗易懂,正是李白的一貫詩風。
李白此詩寫於何時?他為什麼會到這偏僻的地方來?為什麼此詩只有兩句?
查木版印刷的《石門縣志•山川志》壺瓶山條,發現有這樣的記載:「縣北三百餘里,自關門山來,為石門及長樂、松滋、枝江、宜都諸山之祖。唐李白流放夜郎,經此,有『壺瓶飛瀑布,洞口落桃花』之句。」
2002年,筆者到壺瓶山采訪,發現南坪雲霧山南天寺故址的瓦礫堆中有石碑數塊,其中一塊乾隆年間的石牌的碑文中也提到這兩句詩。
李白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是在他58歲(758年)時。此前兩年,他在廬山被永王璘召為幕僚。就在這一年,永王璘與哥哥肅宗爭帝位,第二年兵敗,李白受株連,被逮捕後囚在潯陽(今江西九江),經過當時的宣慰大使崔渙和御史中丞宋若思及汾陽王郭子儀的大力營救,始得出獄。但唐肅宗還是給了他流放夜郎的處分。
李白流放夜郎走的是水路。「泛洞庭,上三峽至巫山。」可見是溯長江而上,未至夜郎。次年,59歲(759年)時,遇赦得回。「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就是反映他獲赦後愉快心情的詩句。
從九江到巫山,李白經歷了一年多時間。即使當時坐木船逆流而上,也是不需要這么長的時間。從他流放期間寫的詩文來看,他雖是流放之身,行動、交往還是相當自由的。朝中官員有給他送衣物的,有同他書信來往的;沿途的地方官還熱情宴請他,與他作詩唱和,有的還請他作文、作表。由此可知,肅宗並沒限定他到夜郎的具體日期,他有較充足的時間由自己支配。途中,他在江夏(今武漢)停留的時間較長。有時,他還進入長江支流,舍船登岸,欣賞四周的風景名勝。長江有支流通壺瓶山下。唐時,石門壺瓶山地區屬歸州(治所在今湖北秭歸),壺瓶山頂有菩提隘,有駐兵,有驛道通歸州。由此看來,李白離開長江到壺瓶山還是比較方便的。
李白這兩首詩當寫於759年,即他遇赦的那一年。為什麼他只留下兩句詩呢?李白最早的詩集是《草堂集》,是族叔李陽冰給編輯的,他死前就借居在那兒。李陽冰時為安徽當塗縣令,他在為《草堂集》作序時就談到李白的著作在當時即十喪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所謂「集無定卷,家家有之」。可見集中詩文許多是從民間搜集得來的。後來,有人補遺時,也收有隻剩下兩句的「斷句」。由此看來,李白的這兩句詩也是先在群眾中口頭流傳,以後才被有識者記入《石門縣志》的。
【李白與太白湖】
太白湖,坐落在漢壽縣東北方的西湖垸境內,原有湖泊3萬多畝,現存水面1萬多畝。該湖原為洞庭湖西澤——赤沙湖的一部分,後來湖床淤積抬高,築堤圍垸,成為內湖。現與西洞庭湖區最大的湖泊——目平湖僅有一堤之隔。相傳唐朝詩仙李白曾來此游覽賦詩並留下「洞庭湖西秋月輝」的美麗詩篇,故以太白湖名之。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刑部侍郎李曄和中書舍人賈至,被奸臣誣陷。李曄被貶為嶺南道(今廣東)境內一名縣尉,賈至被貶為岳州(今岳陽)司馬。那時,李白因參與永王李麟謀反失敗,被流放夜郎。不久遇赦釋回,經江夏,在岳陽小憩,與李曄、賈至相逢。李白便邀他們載酒泛舟洞庭。
一個天晴日朗的日子,一葉扁舟載著李白等人,迎著洞庭湖的湖光山色,無拘無束地在湖上漫遊,黃昏時刻來到了赤沙湖西。當時正是秋高氣爽的大好季節,秋風簫瑟,湖水澄碧,皓月當空,鴻雁南歸。這難得的良宵美景激起詩人心中的萬丈詩濤。賈至首先賦詩: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李白十分理解他倆人的心情,奉勸他們要開朗豁達,一連賦詩五首,茲錄其三: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九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洛陽才子謫湘川,無禮同舟月下仙。
記得長安還欲笑,不知何處是西天。

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
醉客滿船歌白薴,不知霜露人秋衣。

李白的詩生動地描繪了洞庭湖明麗的秋景,也反映了詩人渴望重返長安的心情。他當時的這種想法自然落空了,因為當時的統治者是不會這樣尊重人才的。
李白等人泛舟洞庭的詩篇廣為流傳,不少文人來此游湖賦詩。清人童悟盛的「太白湖懷古」和曾啟第的「太白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茲依序抄錄如下:
太白湖懷古
渺渺平湖似不流,綠柏枝系釣魚舟。
仙人何處騎黃鶴,遠浦無心起白鷗。
曲里梅花江上笛,水邊籬落酒家樓。
相思第一風流客,露冷青衫月似鉤。

太白湖
太白湖中明月孤,月邀太白影全無。
我來獨醉湖中月,月喜余真太白徒。

今日的太白湖,是漢壽縣蓮、魚、鱉、珠的重要產區,湖中盛產的水中皇族——「中華鱉」,美譽世界。每到春夏季節,大自然把太白湖扮得分外妖嬈。「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麗詩句,已成為這里的真實寫照。啊!太白湖的詩情畫意,更勝當年。如果李謫仙在天有靈,故地重遊,一定會詩興大發,放聲詠贊吧!

【李白與木瓜山】
乾元元年(758年)秋,李白流放夜郎(在今湖南新晃縣境)時途經常德,在木瓜山小住了幾天。據《嘉慶常德府志》記載:「木瓜山,府東十五里。唐李白謫夜郎過此,有詩。」詩為《望木瓜山》:
早起見日出,暮見棲鳥還。
客心自酸楚,況對木瓜山。
李白在詩中深切地表達了流放中的凄楚之情。詩的前兩句借眼前之景瀉懷中之意。清晨見到溫暖的太陽冉冉升起,傍晚看到歡快的鳥兒相繼歸巢,這應是多麼美好的畫面啊。其實這一切都是詩人在流放途中自然而生的渴求。他是多麼希翼朝廷像太陽一樣溫暖自己,招回遠方的自己,多麼渴望自己能像鳥兒歸巢一樣幸福地回到親人身邊。但現實是冰冷殘酷的。從詩人的美好夢想中回歸到現實,我們看到的是他從早到晚的孤獨枯坐的情景。詩的後兩句直抒情感。木瓜秋季成熟,其味酸澀。詩人內心本來就酸楚,還要面對結滿木瓜的木瓜山。真是「酸」上加「酸」,酸楚無比。
李白在木瓜山停留了幾天,留下了一首無限酸楚的詩篇,構成了常德遷謫文化中的一個亮點。真可謂:詩人不幸常德幸。
至於「木瓜山」的稱呼,今天已經聽不到了。「木瓜山」在哪裡?一些專家認為,它應在德山孤峰嶺一帶。至於具體指哪一座山嶺,現在還有待考證,有必要考證。

劉禹錫與司馬樓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 ,漢族,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湖南常德歷史學者、收藏家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為了紀念朗州司馬劉禹錫,現專在柳葉湖邊建有「司馬樓」。
漢壽城春望
【正文】:(序)古荊州刺史亭,其下有子胥廟兼楚王故墳
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荊榛。
田中牧豎燒芻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華表半空經霹靂,碑文才見滿埃塵。
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
【注釋】: 漢壽:縣名,在今湖南常德東南。 荊榛:荊棘。 牧豎:牧童。 才見:依稀可見。 東瀛:東海。 要路津:交通要道。

王昌齡答五陵太守(即武陵太守)
答五陵太守
王昌齡

仗劍行千里,
微軀敢一言。
曾為大梁客,
不負信陵恩。

【作者】
王昌齡,字少伯,唐代山西太原人。生於武後聖歷元年(公元698年),約卒於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享年約六十歲。曾任江寧丞,人稱「詩家夫子王江寧」。晚年不拘小節,數次被貶(降低官位)到荒僻遠地。其詩多為邊塞風光,為著名的邊塞詩人。尤其擅長七言絕句,有七絕聖手的美譽,與李白並稱。
【注釋】
(1)答五陵太守:告別時奉答五陵(今湖南常德)太守的詩句。
(2)仗劍:憑著手中的寶劍。
(3)微軀:卑微的身體。
(4)敢:敬,含有冒昧之意。
(5)大梁客:指戰國時代魏國隱士侯贏,年七十受知於公子信陵君,奉為上賓。曾獻計公子殺將軍矯令出兵救趙,威震天下;侯贏則在公子到達軍中的時候自殺謝罪。
(6)信陵:指信陵君魏無忌,魏昭王的少子,仁而下士,食客三千人,與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楚國春申君黃歇並稱戰國四公子。
【語譯】
我憑著手中的寶劍走遍了千山萬水,雖然身份卑微,但是有句冒昧的話想稟告你。你曾經把我當作大梁客來禮遇,我也會像侯贏一樣,不會辜負信陵君的知遇之恩。

❺ 關於湖南的單個的字或者成語、典故,比如湘、娥皇女英之類

湘女多情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❻ 湖南長沙旅遊景點對聯、典故

屈賈宜於長沙,非無聖主
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湘江算不算景點啊
吾道南來,本是廉溪一脈
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

長沙城區有可供參觀游覽的景觀景點50多處,轄區縣(市)也有眾多歷史遺跡和旅遊景點。相鄰地區主要旅遊景點如韶山毛澤東故居和南嶽衡山、岳陽樓、桃花源等都是到長沙後可以及時旅遊的地方。
長沙最重要的景點是:嶽麓山及其附屬景點、嶽麓書院、天心閣、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等)、湖南第一師范、劉少奇故居等。
文化古跡:嶽麓書院、馬王堆漢墓、開福寺、古麓山寺、雲麓宮、天心閣、北津城遺址、長沙窯遺址、走馬樓簡牘、白沙古井、禹王碑、陶公廟、瀏陽文廟。
風景區:嶽麓山、橘子洲、世界之窗、湘江風光帶、植物園以及山鷹潭度假村和石燕湖度假村,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道吾山風景區、灰湯溫泉和黑麋峰景區,烈士公園。
紀念地:城區有烈士公園、清水塘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船山學社、新民學會舊址、湖南第一師范、賈誼故宅、李富春故居、愛晚亭、黃興墓、蔡鍔墓;雷鋒紀念館、黃興故居、朱鎔基故居、楊開慧故居、胡耀邦故居,劉少奇故居及紀念館, 曾國藩墓、左宗棠墓、文家市秋收起義紀念館、譚嗣同故居及紀念館。
其他旅遊景點:湘江 麓山寺碑 焦達峰墓 曉園公園 明藩府 吳王墓遺址 禹王碑 半山亭 蟒蛇洞 響鼓嶺 笑啼崖 賈誼故宅 金盆嶺九號晉墓 白沙井 咸嘉湖唐墓

❼ 介紹永州的歷史文化的故事

歷史沿革:

1、秦漢

秦始皇二十六年實行郡縣制,設長沙郡,始置零陵縣。西漢漢武帝元朔五年,封長沙王劉發之子劉賢為泉陵侯,置泉陵侯國。

漢武帝元鼎六年,析長沙國,始置零陵郡,隸荊州。零陵、始安、洮陽、鍾武七縣和泉陵、都梁、夫夷、舂陵4侯國。新莽王朝時,零陵郡改名九嶷郡,零陵縣治,隸荊州。

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復名零陵郡,改泉陵侯國為泉陵縣,將零陵郡治所移至泉陵縣,隸荊州。

2、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吳,為零陵郡泉陵縣治;分營陽郡,營浦治。皆隸荊州。西晉及懷帝永嘉元年,為零陵郡,泉陵縣治,改隸湘州。梁天監十四年,為零陵郡,泉陵縣治,分營州永陽郡,營浦治,改隸湘州。

3、隋唐

隋文帝開皇九年廢零陵郡和永陽郡,置永州總管府,府治泉陵縣,同年更名零陵縣,隸湘州。從此,永州、零陵一地兩名。

唐武德在靈靈縣被廢除了四年,分為永州和瀛州。在烏德五年,國家改為南營州。在貞觀八年,南營州改為道州。貞觀十七年,撤州被並入永州。干元元年,廢棄縣名更名為永州和道州。在廣德的第二年,對湖南進行了觀察。湖南的名字從這里開始,永州和道州屬於它。

五代後唐明宗天成二年,為永州,零陵縣治;分道州,宏道縣治,皆隸江南西道。

(7)湖南之典故擴展閱讀:

永州國家級風景名勝:

1、國家AAAA級旅遊區:永州柳宗元文化旅遊區、東安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寧遠九嶷山舜帝陵景區、祁陽浯溪碑林景區、雙牌陽明山旅遊區。

2、國家AAA級旅遊區:永州萍洲書院、祁陽李家大院、寧遠文廟、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道縣周敦頤故里。

3、國家森林公園:寧遠九嶷山國家森林公園、雙牌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

4、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女書習俗、瑤族長鼓舞、祁劇、祁陽小調、舜帝祭典。

5、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南永州都龐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南永州陽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❽ 說說湖南的民間故事

牛郎織女在湖南郴州桂東的民間故事

從湖南省桂東縣普樂鄉東水村往紅洞、上井的河流,從"哈喉腦"開始沿江而上,去新莊村的地方,留下了許多大小不一的疑為「冰臼群」,的石窟窿,大如"禾桶缸,"小如'谷籮框"當地語言),延綿數十里,當地人稱為馬蹄印.為什麼會留下這么多大小不一的蹄印呢?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南陽城」據說是西晉時期湖南南方的桂陽郡城,現在的郴州市,簡稱為「南陽城」。據桂東縣志記載:宋嘉定四年(1211),析桂陽縣(即今汝城縣)的宜城、零陵二鄉置桂東縣,縣治設上猶寨(即今寨前)。明洪武元年(1368),移縣城於漚江上游的鳳凰山前。),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伏牛山」,即位於與桂東縣交界資興市的「石牛山」。石牛山海拔1238m,屬於八面山支脈,南北走向。資興古八景之一,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的灰牛大仙被降伏於此,故古時也稱「伏牛山」。)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牛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牛郎暗自傷心流淚,不知家去何方。

那頭老牛看著被趕出家門的牛郎形單影只無家可歸,頓生憐憫之心,告訴牛郎,自己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的地方是一個離天最近的地方,那裡離天只有三尺三,至今仍處於原始狀態,沒有人為改造痕跡,千年鐵杉競秀,千年古道斗險。原始森林間,飛禽走獸生活期間;那裡由於離天較近,故而氣候涼爽,當天上的神仙酷暑南耐時,神仙每年夏天下凡避暑納涼的地方,於漚江河邊洗澡降溫,或游水嘻戲.它就經常看到有神仙在山頂上下棋,仙女在那河裡洗澡,乃人間仙境,去那裡生活將會比這里更加美好.

於是牛郎隨著老牛一起離開那個傷心地,跋山涉水,來到了老牛所說的離天三尺三的地方,在一個叫牛氏坪(現也叫牛屎坪)的地方住了下來. (即如今湖南桂東八面山一帶,古又人雲: 八面山, 離天三尺三,人過要彎腰,馬過要下鞍,現有景點有「八仙下棋」,古活化石銀杏樹等.盛產人間仙草靈芝,.桂東牛果等 .桂東縣城,海撥800多米,是湖南省海撥最高的縣,那裡夏季氣候涼爽,晚上睡覺還要蓋被,是夏天避暑的好去處,有天然空調城之美譽,怪不得神仙也下凡到此避暑納涼了,呵呵。)

一天,天上酷暑難耐,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納涼,在漚江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織女後來和諸仙女回天朝後對牛郎日夜思念,便騎一匹白色的天馬偷偷下凡,來到人間.為了不讓玉皇大帝發現,於是帶著牛郎從牛氏坪沿漚江轉至東水村去人跡罕至、偏遠得神仙也很難找到的新莊村青石洞安家.

途經桂東牛塘界,沒有路難以前行,在漚江邊住了一個晚上,老牛也累了,牛郎陪老牛在漚江邊上洗了一個澡,他們洗了澡的地方被老牛滾出了一口大塘,當地人後來把這個地方稱為大塘,現稱為大塘鄉,他們在漚江邊住過的地方稱為牛難前,也就是牛郎難以再向前前進的意思。(現也叫牛欄前,位於普樂鄉漚江邊),

進入東水村後,由於東水村的地勢比漚江高,漚江水流不進東水村,而且山高路徒,沒有水路可走的白馬馬蹄和老牛的牛蹄受傷,留下一個個蹄印,織女看到傷心落淚,淚流成河,便是今天的東水河,原來東水村本無水,因為水應從西向東流,漚江水不可能倒著往高處流,織女沒來之前,當地百姓一直處乾旱之中,經常顆粒無收,百姓食不果腹,飢荒連年.自織女的眼淚變成水後,當地百姓再也不用為水發愁了,過上了豐衣足食的日子.正是因為東水村的河水是織女的淚水演變而成的,所以水也就可以從東向東流,從高處看水是倒著流,故留下了"桂東東水水流東,東來東去"的千古佳話,這也是東水村村名的由來.

織女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在十分偏僻新莊村青石洞安下家來,做了牛郎的妻子。剛到此處牛郎織女人生地不熟,茶米油鹽,樣樣皆缺。牛郎只好每天上山挖竹筍、蕨菜根,黃菌等充飢。心靈手巧的織女把吃不完的竹筍烘烤成筍干,蕨菜根加工成蕨澱粉,黃菌曬成黃菌干 ,吃的解決了,但缺茶少油,織女於是又把牛郎在終年雲霧飄渺齊雲山上找到的葉大葉小的兩種茶樹,叫牛郎帶動當地百姓廣種於桂東大地。 葉大而粗的葉子不能吃,但它的果實可以產油,當地百姓把這種茶樹稱為木子樹所產油的叫木子油,即茶樹油。葉小的那種茶樹葉嫩而葉子可以泡著喝,鮮美提神,牛郎非常喜歡。即現在大地鄉的雲霧茶,現在又叫玲瓏茶;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織女在離青石洞較遠的另一個神秘的洞穴里劃出一塊神田,牛郎每天早上騎著白馬帶著老牛去那裡耕種,中午肚子餓了就在石洞里生火做飯,做飯時洞里常常煙霧渺渺,當地百姓後來把這個石洞取名為「碧洞飛煙」;晚上回家途徑東水村時都稍作休息,現在白馬休息的地方也叫「五馬歸巢」.牛郎把織女從天上帶來的大禾仙米、苡米等播種下去,年年耕種,年年豐收.

一年天上又酷暑難耐,天上的一條金龍和諸仙一起下凡納涼,金龍突然特感涼快無比,一個噴嚏,變成一場大水,使得八面山的青山河河水瀑漲,大水帶著泥沙咆哮而下,淹沒了漚江邊的萬頃良田,當地百姓欲哭無淚,牛郎知道後,帶著白馬和老牛幫助當地百姓在漚江邊上治沙造田,最後把被淹的萬頃良田重修於好,深受百姓愛戴。當地百姓為了記住這個事情,把青山河發大水的地方稱為「青山」、「大水」兩個地名,把牛郎治沙造田的地方命名為做「沙田」,即現在桂東沙田鎮。金龍惹禍後不敢再回天上,愧於當地百姓,自願留在凡間,充當漚江守護神,從此漚江不再發特大大水,當地百姓於是又把漚江邊上的一個村莊命名為龍頭村,有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意思。

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蟲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天蟲,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織女又發動當地百姓廣種桑樹,養天蟲取絲,牛郎每天把絲帶回家給織女織布。為了感謝織女給了天蟲產絲,當地百姓把天蟲尊稱為「蠶」,這也是把產絲的蟲子取名為蠶的原因.為了紀念織女給了天蟲取絲織布,當地人又將地名取名為絲都,即現在的桂東四都,把牛郎耕種的神田稱之為「仙人石田」.仙人石田洞現己成為桂東著名的旅遊勝地.到現在,如果你去旅遊觀光,還可以看到牛郎在那裡耕種的身影呢。

織女把新紡出來的布拿到一條小溪裡面掛著漂洗,但見白光閃閃,暇光萬丈,當地百姓以為金龍現身,驚喜萬分,紛紛跑去觀看,一看才知道是織女在漂布,一個個嘖嘖稱奇,織女上了天朝以後,她漂布過的溪流形成了一個一百多米高的瀑布,後來老百姓為了紀念織女的故事,把那條小溪稱之為龍溪,把那條小溪漂布過的地方稱之為龍溪漂布,現在又叫龍溪瀑布。把當地地名稱之為新紡,也就是現在的新坊鄉。

牛郎和織女就這樣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並生了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過上了自給自足的幸福生活。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它會變成一棵樹,長果子給牛郎的後代吃,還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老牛說完這此話後就死了.死後,牛郎把老牛埋葬於桂東的一座高山上,即現在桂東的牛死仙山,以前建有一處牛仙廟,由於年久失修,僅殘留遺址.非常奇特的是,當地獵人在牛死仙山打獵時,怎麼樣也打不到獵物,似有神靈佑護,被獵人稱為打獵禁地.

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老牛的墳上果然長了一棵樹,樹上結滿了果實,當地百姓稱之為牛果.牛郎穿上牛皮做的鞋,帶上用大禾米加工成的黃糍粑干糧(大禾黃糍粑,現桂東著名特產),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話說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用力過猛,金簪朝東落到凡間,插到了位於桂東縣黃洞鄉羊石坳山頂,山頂突起三峰,盤結如鬟,因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盤結如鬟而得名,原叫織女雲鬟,現稱玉女雲鬟,桂東著名景點。據說武當派祖師爺「張三豐」也慕名來過此地。 並在石頭上刻下了「豐」字。金簪朝東劃落,一道金光劃過的地方現在稱為東洛鄉。

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百鳥之王--鳳凰,鳳凰把鳥兒們召集起來,在鳳凰的棲息地(即如今在桂東縣城旁的鳳凰山,現仍有演變成為小個兒的鳳凰那附近棲息,還有一棵需要四人合抱的千年古松,被謄為中國馬尾松之王,該處也是桂東著名景點之一,稱之為「鳳嶺古松」),在兩棵千年古松樹里,開了一個百鳥大會。後來人們把這次百鳥大會也稱之為百鳥朝鳳,百鳥們共同商討如何幫助牛郎飛到天上去追織女,這時,生長在相思泉的喜鵲勇敢地站了出來,淚水汪汪地請求鳳凰,要去幫牛郎,鳳凰被喜鵲助人於危難的精神所感動,同意了喜鵲們的請求.於是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玉皇大帝牽怒於白馬私自帶織女下凡,觸犯天條,把白天馬貶為凡馬,留在人間,所以現在仙人橋所處的山也叫白馬山,白馬山上有個千年不枯的泉眼,便是織女被天兵天將帶回天庭時,對心愛的牛郎和給她找到人間真愛的白馬所留下的傷心淚,淚滴成泉,也就是今天的相思泉,生長在旁邊的豆科植物成了相思豆.由於這種原產的相思豆比較大而且有花紋,當地人又把它稱為花豆.(據傳,大詩人王維聽了牛郎織女的故事之後,非常感動.只知道相思豆生長於南方,卻不知是生長在南國偏遠山區桂東的花豆才為真正的相思豆,讓世人以為南方的另外一種豆也是牛郎織女的故事裡面的相思豆,留下了: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千古佳句.但對桂東而言,多少有些遺憾.).

樹上一群比翼鳥被牛郎織女感天動地的愛情所感動,其中,喝了相思泉的個兒小的鳥兒,就變成了桂東著名相思鳥,飛得高的鳥兒每年七月七日都帶著牛郎飛到天上,搭成如同凡間的石橋一樣,讓牛郎織女在天上約會,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這個凄美的爰情故事,將這種鳥稱之為喜鵲,每年七月七日稱之為七夕,喜鵲所搭的橋也稱為鵲轎。

織女上天庭後怛心白馬和牛郎的牛沒草吃,就讓雷公在白馬山頂上放一把山火,燒掉山頂的樹木,讓山上長滿白馬和牛郎的牛所需要的青草,所以到現在,白馬山頂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莫名其妙的發生一起山火。。。。

牛郎織女在天上鵲橋相會,時間久了,對凡間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兩個小孩的思念與日俱增,便請求王母娘娘讓她下凡看看孩子, 王母娘娘於心不忍,但又不可以讓她們繼續生活在一起,但出於骨肉之情,每年看看小孩,也是合情合理,於是按照喜鵲搭橋的辦法,下令二郎神,在牛郎織女所住的青石洞旁把山劈開, 二郎神再搬來一塊巨石,橫架南北,石橋兩頭寬,中間窄,橋面稍斜,以防他們跨越橋中央, 藉以阻斷織女的回家之路.據說現在,有膽量走完此橋的人,無任男女,沒有找對象的,走過此橋後,必可找到美好姻緣,准備結婚的男女雙雙牽手走過此橋,結婚必會幸福美滿百年好合,已結婚的男女感情不和時雙雙牽手走過此橋,必會和好如初。感情已經破裂的男女,雙雙牽手走過此橋,還可以破鏡重圓等等。具體是否如此神奇,只有你自己親自去體驗了才知道。。。。。

於是每到農歷七月初七,上半夜牛郎織女在天上鵲橋相會,下半夜牛郎織女在石橋相會,也就是現在的仙緣橋,至今牛郎織女所住的青石洞旁那邊的橋邊上,聳立著一高一矮兩個石頭, ,傳說就是牛郎織女的兩個孩子,當地人把它稱為,望星石,也稱望親石.他們每天翹首相望,看著天上的牛郎織女星,等待父母親的到來,日久天長,成了今天的永恆追求的象徵………

由於織女為了追求美好的愛情而私自下凡,牛郎織女在凡間所約會過的橋稱為仙緣橋,現也叫仙人橋,住過的洞叫情思洞,現在也叫青石洞,當地百姓為了紀念牛郎織女住過的洞室,把新郎新娘結婚用的房叫洞房,這也是洞房的由來

由於鳥兒們每從四面八方回來搭橋,於是在桂東形成了一條千年鳥道,鳥兒因趕著要去搭橋,經過千年鳥道那個地方,當地百姓把這個地名取名橋頭,鳥兒經過的山叫鳥嶺.(現在桂東橋頭鎮),

新莊村當地百姓偷看織女在約會時為了更加美麗而採集百花化新妝,古稱化妝為上妝,卸妝為下妝,故有新莊,上庄,下庄三個地名.

聽說,現在有很多談戀愛的男女,為了神聖的愛情,不顧爬山涉水之艱辛,來到仙緣橋,海誓山盟,以表對愛情的堅貞不渝之心,更有人勺一碗相思泉的相思水,送給自己暗戀之人,借物傳情,皆大歡喜.

織女為了愛情而下凡生活在湖南,於是有了湘女多情的說法。桂東人民為了漚歌這個故事,把桂東的一條織女下凡洗澡的大江稱之為漚江,把漚江的一條支流稱為牛郎江,(住於桂東寨前,後簡稱為牛江)兩江相匯,意為讓永不停息的江水,把天上人間的愛情故事,百年好合,永遠漚歌,流源遠長...................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後記:由於牛郎織女在桂東的神話傳說己有上千年歷史了,現在的年輕人又不喜歡聽故事,發生在桂東有關牛郎織女神話傳說被人漸漸遺忘,只有老一輩少數幾人還能依稀記起,但也殘缺不全,加上地名變更,如絲都現己更名為四都,牛氏坪更名為牛屎坪;織女雲鬟更名為玉女雲鬟,龍溪漂布更名為龍溪瀑布;仙緣橋更名為仙人橋等等,漸漸的,連桂東本地人也逐漸忘記,有的甚至完全遺忘了這個美麗的傳說,這在傳說發生地來說,不得不承認是件非常遺憾的事.

今天,筆者通過尋訪眾多老一輩人士搜集整理出來,許多典故,地名等己無從考證,歡迎廣大朋友繼續發掘,並請多多指正,共同努力去完善.目地只有一個,讓發生在桂東的美麗傳說繼續流傳下去,發揚光大.

附記:

1.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地名:「南陽城」、牛氏坪(現也叫牛屎坪)、牛塘界、寨前鄉、大塘鄉、普樂鄉 東水村 牛難前(牛欄前)、大地鄉,「青山鄉」、「大水鄉」、沙田鎮、龍頭村、(絲都)四都鄉、(新紡)新坊鄉、龍溪村 、黃洞鄉、東洛鄉、橋頭鎮、新莊村,上庄,下庄

2.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山:八面山、鳳凰山、鳥嶺、齊雲山、羊石坳山、白馬山、牛死仙山、另外還有「伏牛山」,即現在位於與桂東縣交界資興市石牛山。

3.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水:漚江、東水、龍溪、大水、(牛郎江)牛江

4.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景點:湖南桂東八面山自然保護區、天然空調城--桂東縣城、、「鳳嶺古松」、八仙下棋、東水水流東、馬蹄印、五馬歸巢、「碧洞飛煙」、「仙人石田」.(龍溪漂布)龍溪瀑布、牛仙廟、(織女雲鬟)玉女雲鬟、千年鳥道、鳥嶺、望星石、相思泉、(情思洞)青石洞、(仙人橋)仙緣橋。

5.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土特產:靈芝,、銀杏果(白果)、桂東牛果、大禾仙米、苡米、大禾黃糍粑、相思鳥、相思豆(花豆)、筍干(玉蘭片),蕨菜、蕨粉、黃菌干、木子油(茶樹油)、雲霧茶(玲瓏茶)

6.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名詞:洞房的由來、「蠶」的由來、湘女多情的由來、相思鳥的由來、喜鵲的由來。

7..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歌曲 。。。
8.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詩詞:收集中。。。。。
9。與牛郎織女在郴州桂東的其它文章:節選《牛郎織女與郴州成仙》作者: (郴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政協文史研究員):張式成 郴州風雜志期刊: 2006年9月第14期

「七夕」即陰歷七月初七夜,如今被稱作「中國情人節」的傳統節日,為什麼定在七月七日夜呢?說出來,恐怕要驚你一跳。郴州在漢初設為桂陽郡,在漢、魏、晉、南北朝及隋唐一些階段就叫桂陽。桂陽是個出仙人與神話的地方,西漢即有《桂陽列仙傳》,其中有個叫「成武丁」的成仙,很出名。《神仙傳》、《列仙傳》、《太平廣記》、《中國神話人物辭典》都有其傳,牛郎織女的相會日期,就是他透露出來的。南朝志怪小說集《續齊偕記》中記:「桂陽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間,忽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諸仙悉還宮;吾向已被召,不得停,與爾別矣。』弟當問:『織女何事渡河?兄當何還?』答曰:『織女暫詣牽牛,吾去後三十年當還耳。』明旦,成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猶雲七月七日織女嫁牽牛。」茅盾先生在《中國神話研究》一書中,就引用了這個故事。

❾ 湖南歷史上的事件和故事

1、芷江受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侵華日軍正式投降之前,派出今井武夫作為受降使節,在此地與中國陸軍人員,商定日軍向中國投降的所有事宜,並在日本投降時注意事項備忘錄上簽字。「芷江受降」,標志侵華日軍開始同中國接觸討論投降的具體細節。

隨後的9月9日,中國戰區范圍內的日軍,在南京大禮堂正式無條件投降。因洽降地點位於湖南省芷江縣城東的七里橋村磨溪口,史稱「芷江受降」,時間為1945年8月21日下午4時。

2、彭德懷等發動平江起義

1927年7月22日,駐湖南平江等地的國民黨一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舉行了起義,即平江起義。1928年春,共產黨在國民黨湖南獨立第五師中秘密建立了自己的組織,該師第一團團長彭德懷也在這時參加了共產黨。不久,獨立第五師調到平江地區擔負「清剿」任務。

平江處於湘鄂贛三省交界地,具有革命斗爭的傳統。早在大革命時期,平江的工農運動就風起雲涌,是全省有名的革命地區之一。大革命失敗後,這里的斗爭仍然沒有停止,群眾在縣委的領導下,組織了臨時政府和義勇軍,與反動派進行堅決的斗爭。

3、四次湘北會戰

1938年10月,日軍佔領了武漢,為確保武漢周圍地區安全,日軍於11月初繼續向鄂南、湘北進攻,11日攻佔岳陽,即停止南進,與中國軍隊在新牆河南北隔水對峙,從此,中國的抗日戰爭開始進入最艱苦的戰略相持階段,湖南也就成為了中國抗日戰場的重要主體。

為了攻下長沙,日軍差不多准備了一年時間。湘北是會戰的正面戰場,是日軍的主攻方向。而新牆河兩岸作為中國守軍阻止日軍進犯的第一道屏障,成為了中日兩軍激戰的重要關隘。震驚世界的三次湘北大會戰,都是從湘北新牆河發起的。

9月18日早晨,日軍主力約5萬多人由岡村寧茨指揮,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向新牆河以北的中國守軍五十二軍發起攻擊。中國守軍奮起抗擊,堅守金龍山、斗篷山和草鞋嶺陣地。他們採取肉搏和白刃戰前赴後繼,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日軍的反撲,最後與敵人同歸於盡。

趙公武部的胡春華營,與敵人激戰了兩晝夜,除七名重傷士兵事先轉移外,胡春華和其餘官兵全部壯烈殉國。

4、鍾相楊么起義

南宋王朝一面對金朝屈辱求和,一面加緊對人民剝削,加重稅捐,使老百姓遭到重重災難。公元1130年,金兵攻佔了潭州,搶掠了一陣走了。接著,有一個被金兵打敗的宋朝團練使孔彥舟,帶著一批敗兵殘卒在那裡趁火打劫,催糧逼租。

當地百姓忍無可忍,在鍾相帶領下舉行了起義。鍾相是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在金兵南下的時候,他曾經組織過抗金民兵,沒得到朝廷的支持,就回家鄉組織農民自衛。他用宗教的形式在農民中宣傳,自稱「天大聖」,能夠解救人民疾苦。

他說:「現在朝廷的法把人分成貴賤貧富,這不是好法。我行的法,就是要不分貧富貴賤,人人平等。」一些受盡官府、地主壓迫的農民,聽到這些話,怎麼不高興?大家把鍾相稱做「老爺」,要求入「法」的人就越來越多。

當孔彥舟的騷亂激起民憤的時候,鍾相就宣布起義。他自稱楚王,建立政權。附近各縣的農民紛紛參加起義軍,鍾相分派起義軍攻佔城池,焚燒官府,打擊豪強大戶,不出一個月,起義軍就佔領了洞庭湖周圍十九個縣。

南宋朝廷十分恐慌,任命孔彥舟擔任捉殺使,鎮壓起義軍。孔彥舟知道正面攻打敵不過鍾相,就先派一批奸細,假扮成貧民,混進鍾相起義軍隊伍。公元1130年三月,孔彥舟發起進攻,埋伏在內部的奸細里應外合,起義軍措手不及,打了敗仗,鍾相和他的兒子鍾子昂被捕,遭到殺害。

鍾相被害後,起義軍推楊么當首領,繼續和官軍作戰。楊么原來名叫楊太,因為他年紀輕,當地群眾親密地稱他叫楊么(么音yāo,「幼小」的意思)。起義軍在楊么領導下,在洞庭湖沿岸建立營寨,又在湖裡和各個港汊上集中了大批船隻,平時生產,戰時打仗,隊伍越來越壯大。

南宋王朝又派程昌寓(音yù)擔任鎮撫使,鎮壓起義。程昌寓到了鼎州,不惜工本製造了大批車船,每船可裝載水軍一千人,由人踏車就可以使船進退。有一次,程昌寓指揮水軍使用車船攻打起義軍水寨,水寨灘頭水淺,車船開進港汊,擱在淺灘里動彈不得。

5、紅軍二萬五千里的長征大幕,在大湘南的桂東縣開啟。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在嚴峻形勢面前,為保存革命力量,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進行戰略大轉移。7月23日,中共中央書記處、中央軍委向湘贛蘇區發出訓令,「命令紅十七師、紅十八師組成紅六軍團,離開湘贛蘇區,轉移到湖南中部去發展游擊戰爭,創立新的蘇區。」

1934年8月7日,紅軍長征先遣部隊——由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的紅六軍團9700多人臨危受命,從江西省遂川縣開始突圍。8月12日,在湖南省郴州市桂東縣的寨前圩河灘上,紅六軍團舉行了西征誓師大會——長征開始。

這是中央紅軍和紅六軍團西征史上的一件重大歷史事件。時任紅六軍團軍團長的蕭克在後來的回憶錄中說:「紅六軍團突圍西征,比中央紅軍早兩個月,為中央紅軍長征起到了偵察、探路的先遣隊作用。」

1934年,這里建立了紅軍長征後湖南的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如今,一些村中還有紅軍留下的標語、戰壕、堡壘。土橋鎮黃家村有毛主席住過的房子、濠頭鄉紅軍樓、延壽阻擊戰舊址,村中流傳著「讓出擔架」、「半床棉被」的故事。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