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遺賢典故

遺賢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30 10:57:34

『壹』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典故何來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出處為《三國·魏·曹冏·六代論》,回原文如下:

三國時答,魏國初立,魏帝曹丕廣求治國良方,欲使魏國富強。大臣曹冏上諫,求多招納賢才,培己勢力,此舉以防若有事變,可立於不敗之地。冏猶喻曰:「泉乾則流盡,樹腐則葉萎;枝茂者遮根,條凋者本孤。故百足之蟲,雖死不僵,助之者多也。」力請魏帝納眾賢以固己也。

原文大體意思是,魏大臣曹冏向魏帝曹丕建議,廣泛招攬人才為我所用,扶植自己的勢力,大力重用親信,如此才能鞏固自己的統治,就像百足之蟲那樣有眾多的渠道支撐著它,使它能屹立不倒。

(1)遺賢典故擴展閱讀

清代曹雪芹在其《紅樓夢》的第二回中寫道:「古人有言:『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今雖說不似先年那樣興盛,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氣象不同。」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原是指原指蜈蚣或馬陸之多足蟲類,雖斷其體,亦能屹立不倒;後用來比喻勢力大的人或集團雖已失敗,但其餘威和影響仍然存在。

『貳』 形容不容於朝廷,或者被朝廷迫害的人,有什麼成語典故或者詩詞

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鍾毀棄,瓦釜雷鳴;饞人高張,賢士無名。吁嗟嘿嘿兮,誰知吾之廉貞?——《楚辭·卜居》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
——屈原《離騷》
PS:可參考《離騷》全文。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憂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饞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皎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鄉。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

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西江月
宋江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卧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配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鶴沖天
柳永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字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那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卜運算元·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李白《行路難》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少年心事當拿雲,誰念幽寒坐嗚呃。
——李賀《致酒行》

典:比干、伍子胥、文種、蒙恬、李廣、韓信、孔融、崔琰、許攸、嵇康、岳飛、方孝孺、袁崇煥……
PS:可參考《東周列國志》「二十四史」。

『叄』 春秋典故「國有三不祥」是什麼有什麼含義呢

齊景公出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歸,召晏子而問之曰:“今日寡人出獵,上山則見虎,下澤則見蛇,殆所謂不祥也?”晏子曰:“國有三不祥,是不與焉。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謂不祥,乃若此者也。上山見虎,虎之室也;下澤見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見之,曷為不祥也?”——《說苑》


而寒門出身的郭嘉等人,遭受到了排斥,袁紹也不敢重用他們。因此郭嘉不得不離開了袁紹,來投靠“唯才是舉”的曹操,因為曹操根本不在意世家大族的力量,他敢於任用寒門大才。

結果,袁紹敗於官渡之戰。

其三:三不祥——用而不任。用了而不信任,這類事情在歷史上,就數不勝數了。

燕惠王忌憚樂毅,丟失齊地;魏惠王驅逐吳起,霸業調零;趙幽繆王殺了李牧,國破家亡;劉邦殺韓信,敗於白登山;唐玄宗逼死王忠嗣,安史亂起;南宋趙構冤殺岳飛,從此偏安;崇禎殺袁崇煥,清朝入主中原,例子不要太多。

我們看史,有時候都會被君王的一波波操作驚得目瞪口呆,有時候都快要國破家亡了,仍然在自毀長城,但看了晏子的“三不詳”之後,我們就知道,什麼叫做 “興亡誰人定,勝敗豈無憑?”了。

『肆』 「淺吟低唱」的典故誰來解釋一下

淺吟低唱 它訴說的一切都是一種淡淡的感覺。淡淡的憂傷。淡淡的快樂。若是有心人。才會懂得。才會感知。我們仍然一如己往地用一顆安然平靜的心。等待有緣人走來。 人生如夢。幸福如風。也許有些感動來得太過於倉促和突然。忘記了其真正的真實性。短暫的沉澱過後。消失得恍然無聲。彼此回到最初的陌生與冷漠。或許就如那句台詞。我們真的就是唯一的不適合彼此。 或許在人的生命中總有許多的事情都是一種註定。給我們帶來一段又一段繁華美麗的際遇。再給我們留下一段又一段令我們倍增幸福或遺憾的回憶。 沒有太多修飾遮掩,只是 淡淡中帶有一份堅定,帶有一份執著。 表達著自己的情感世界,不受外界干擾 塵緣如夢,幾番起伏總不平,到如今都成煙雲。情也成空,宛如揮手袖底風。幽幽一縷 香, 飄在深深舊夢中。繁花落盡,一身憔悴在風里。回頭時無情也無語。 明月小樓, 孤獨無人訴情衷,人間有我殘夢未醒 。 漫漫長路,起伏不能由我。人海漂泊嘗盡人情淡泊,熱情熱心換冷淡冷漠,任多少深情獨 向寂寞。 人隨風過,自在花開花又落。 不管世間滄桑如何,一城風絮滿腹相思都沉默, 只有桂花香暗飄過。 淺吟低唱 一笑隨風,再笑如塵,三笑呢,不如入夢,夢盡溫柔。

『伍』 含有「賢」字的成語典故,詩詞句

成語:
求賢若渴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晉獻公用碧玉駿馬向虞國行賄借道滅掉虢國與虞國,俘虜虞國大夫百里奚,晉獻公將百里奚作為奴隸陪嫁到楚國,秦穆公釋放用五張羊皮換取百里奚並與他共商國事。百里奚向他推薦蹇叔,秦穆公重金迎接蹇叔,並封他為上大夫。
【典故】昔在前世,求賢如渴。《後漢書·周舉傳》
【釋義】象口渴思飲那樣訪求賢士。形容羅致人才的迫切。
【近義詞】求賢如渴、愛才如命
禮賢下士
【典故】《新唐書·李勉傳》:「其在朝廷,鯁亮廉介,這宗臣表,禮賢下士有始終,嘗引李巡、張參在幕府。」
【釋義】 尊重有才德的人,屈己延聘有識之士。
野無遺賢
【典故】《書·大禹漠》:「野無遺賢,萬邦咸寧。」
【釋義】有才能的人都受到任用。指任人唯賢,人盡其才。
見賢思齊
【典故】《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釋義】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詩詞:
楊巨源 【句】 伊陟無聞祖,韋賢不到孫。
楊衡 【句】 賢人處霄漢,荒澤自耕耘。
可朋 【句】 唯陪北楚三千客,多話東林十八賢。
李忱 【重陽錫宴群臣】 款塞旋征騎,和戎委廟賢。傾心方倚注,葉力共安邊。
李適之 【罷相作】 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
王維 【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上平田】 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借問問津者,寧知沮溺賢。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後三首】 今日竹林宴,我家賢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後發清狂。
梁鍠 【贈李中華】 莫向嵩山去,神仙多誤人。不如朝魏闕,天子重賢臣。
錢起 【江行無題一百首(一作錢珝詩)】 江流何渺渺,懷古獨依依。漁父非賢者,蘆中但有磯。
權德輿 【醉後】 美祿與賢人,相逢自可親。願將花柳月,盡賞醉鄉春。
劉叉 【餓詠】 文王久不出,賢士如土賤。妻孥從餓死,敢愛黃金篆。
張儼 【貞元八年十二月謁先主廟絕句三首】 得股肱賢明,能以奇用兵。何事傷客情,何人歸帝京。
張祜 【題彭澤盧明府新樓】 碧落新樓迥,清池古樹閑。先賢盡為宰,空看縣南山。
張祜 【題孟處士宅】 高才何必貴,下位不妨賢。孟簡雖持節,襄陽屬浩然。
皮日休 【聰明泉】 一勺如瓊液,將愚擬望賢。欲知心不變,還似飲貪泉。
陸龜蒙 【對酒】 後代稱歡伯,前賢號聖人。且須謀日富,不要道家貧。
李咸用 【蒼頡台】 先賢憂民詐,觀跡成綱紀。自有書契來,爭及結繩理。
李咸用 【君子行】 君子慎所履,小人多所疑。尼甫至聖賢,猶為匡所縻。
鄭谷 【中台五題·樗里子墓】 賢人骨已銷,墓樹幾榮凋。正直魂如在,齋心願一招。
鄭谷 【中台五題·石柱(外祖在南宮,七轉名曹,鐫記皆在)】 暴亂免遺折,森羅賢達名。末郎何所取,叨繼外門榮。
錢珝 【江行無題一百首】 江流何渺渺,懷古獨依依。漁父非賢者,蘆中但有磯。
陳陶 【續古二十九首】 麟鳳識翔蟄,聖賢明卷舒。哀哉嵇叔夜,智不及鶢鶋。
寒山 【詩三百三首】 沙門不持戒,道士不服葯。自古多少賢,盡在青山腳。
皎然 【問天】 天公何時有,談者皆不經。誰道賢人死,今為傅說星。
裴略 【又嘲屏牆】 高下八九尺,東西六七步。突兀當廳坐,幾許遮賢路。
宋齊丘 【句】 大似賢臣扶社稷,遇明則見暗還藏。(《影詩》,見《吟窗雜錄》)

『陸』 白衣卿相的典故

白衣卿相 bái yīqīng xià抄ng

指還沒有發跡,也就是沒有陞官發財的讀書人。

製造這個典故的是宋代柳永。柳永原名三變。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把以小令為主的詞,引向慢詞,即中調和長調;舍此之外便是眠花卧柳。

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記敘了宋仁宗對柳永的惱怒和斥責,宋仁宗在柳永初次考進士的考卷上批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原來柳永軟綿綿的《樂章集》里,有一首頗有豪氣的《鶴沖天》。詞雲: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志,爭不恣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憑偎紅依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這首詞的鋒芒直指皇帝,分明是指責皇帝有眼無珠,明代遺賢,擠兌得我柳某人只能和小妞們泡在一起。皇帝不生氣,那才白日見鬼了。

後來柳永還是考上了進士,做到頭的官職只是屯田員外郎,這便是仁宗皇帝要他「且去填詞」的必然後果。

(希望你能採納,我就差兩個了,謝謝!)

『柒』 「堯有九年之水,不失為帝;湯有七年之旱,不害為王」是什麼意思,其中有什麼典故

意思是唐堯當政時遭遇九年之久的洪水,但這不妨礙他作為一個帝王;成湯時,連續七年的大旱,但也沒有影響他稱王。

帝堯時,中原洪水為災,百姓愁苦不堪。鯀受命治理水患,用了九年時間,洪水未平。舜巡視天下,發現鯀用堵截的辦法治水,一點成績也沒有,最後在羽山將其處死。接著命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之事。禹接受任務以後,改革治水方法,變堵截為疏導,用了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才將這水災完全消除。

湯建國不久,朝中發生了一場旱災,旱災一直延續了七年,在最初二年,伊尹也曾教民打井開溝,引水灌溉,但無濟於事。在後五年中,災情更加嚴重,河乾井涸,禾苗不生,人民困苦異常。天旱本是一種自然現象。

但湯認為這是上天所為。自旱災發生後,湯就在郊外設立祭壇,每天派人舉行祭祀,祈求上天除旱降雨。湯還親自到郊外祈禱,並在上天面前反省自己執政有無過失之處。

他說:「上天不降雨,是不是因為我執政沒有節制、法度;是不是因為我對百姓失職,使百姓受到疾苦;是不是因為官吏貪污受賄;是不是因為進讒言的人多了起來;是不是因為有女生干預朝政;是不是因為我的宮室修的太大太美?

這就是有名的「成湯六問」但是,盡管湯天天祭祀,每每自責,苦苦哀求,但上天仍然沒有賜福降雨。」大旱延續到第七年的時候,湯見郊祭上天也不降雨,就命人在一座林木茂盛的山上,選擇了一個叫桑木的地方設了祭壇,親自離領伊尹等大臣祭祀求雨。

但祭祀以後還沒下雨,於是,湯就命人占卜為什麼不下雨。史官們占卜後說:貢祭除了要用牛羊作犧牲外,還要用人牲。人牲,就是將活人放到柴上焚燒後,讓被焚燒得人上天祈求上天降雨。湯聽了以後說:「我祭祀,占卜求雨,本是為民,怎能用人去焚燒呢?用我來代替吧!

於是,命人架起柴來,湯將頭發和指甲剪掉,沐浴潔身。湯向上天禱告說:我一個人有罪,不能懲罰萬民;萬民有罪,都在我一人,不要因為我一個人沒有才能,而使上帝鬼神傷害萬民的性命。」

禱告後便坐到了柴上(有的說是頭發和指甲代替其身),正要點火時,天就下起了大雨。成湯求雨這種巧合,久旱必有大雨是自然現象,但湯這種勇於犧牲的精神,受到了人們的敬佩和頌揚。

(7)遺賢典故擴展閱讀:

堯執政初期,還沒有基本的國家制度,國家只是部落聯合體,非常鬆散,不利於國家的統一管理,所以在堯積累了一定的施政經驗後,開始建立國家政治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按各種政務任命官員,在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較為系統的政治制度,為奴隸制國家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史載堯之功臣九人,或說十一人,可謂人才濟濟。但他唯恐埋沒人才,野有遺賢。所以他還常常深入窮鄉僻壤,到山野之間去尋查細訪,求賢問道,察訪政治得失,選用賢才。

『捌』 李商隱《賈生》一詩有什麼典故

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典故,說明文帝不能識賢、任賢。

漢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思念遠在長沙的賈誼,於是將他召進皇宮。當文帝聽完賈誼的一番宏論後,十分感慨地說:「很久不見賈生,自以為已經超過了他,今天見到他,才知道還是不如他。」過不多久,漢文帝拜賈誼為梁懷王的太傅。

這首詩的作者李商隱生活在唐王朝日趨衰敗的晚唐時期,他對皇帝昏庸、宦官當權與藩鎮跋扈深為不滿。而且李商隱被捲入了牛李黨爭,屢受排擠,懷才不遇。

於是他借吊賈誼來抒發自己的感慨,通過諷刺漢文帝雖能求賢卻又不知賢的行為,反映了晚唐的社會現實——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開明,實則昏聵無能。

(8)遺賢典故擴展閱讀

《賈生》一詩文辭鋒極犀利,諷刺辛辣深刻,感概深沉蘊藉,卻又極抑揚吞吐之妙。由於前幾句圍繞「重賢」逐步升級,節節上揚,第三句又引而不發,末句由強烈對照而形成的貶抑便顯得特別有力,這正是反跌手法的巧妙運用。

從而揭露了封建統治者表面上求賢、敬賢,實際上不能識賢、任賢,揭示出在深受恩遇的表象下隱藏著不遇的實質。

整首詩用唱嘆有致的筆調發抒警策透闢的議論,在正反、揚抑、輕重、隱顯、承轉等方面的藝術處理上,都蘊含著藝術的辯證法,而其新警含蘊的藝術風格也就通過這一系列成功的藝術處理,逐步顯示出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賈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