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聽的歷史典故

聽的歷史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30 10:08:43

A. 你聽過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歷史典故太多了,要突顯"精彩"二字,那才是"精彩"的歷史典故了!

何為"精彩",就是出乎人們意料的,故事有主人翁獨特和超常規的表現,故事中的言論及觀點是否對後人有教育意義的,我認為這是主題的關鍵所在。

「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優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當我們讀到這首詩時,自然而然就想起了

《六尺巷》這精彩典故了。

但它留給後人不僅僅是"精彩"的典故,而是給於後人更多的精神財富。

它教育著後人"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的做人道理,在遇到困難時,我們要有"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高尚境界!

《六尺巷》這個歷史故事,我覺得是精彩中的精典,至今被後人傳為精彩佳話。朋友!您們覺得呢!

明朝有個叫陶成道的,這哥們兒呢非常喜歡搞發明,整天就琢磨一些奇思妙想,有的甚至被他給造出來了。

幸虧他大小算是個地方官,被封了個「萬戶」,不然如果是普通老百姓,整天得忙活生計,更別說花錢去買搞發明的材料了。

然後有一天,陶成道仰望天空,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他想飛上天去體驗體驗翱翔雲空的感覺。

想到就去做,於是陶成道買來47發煙花,又自己動手改製成「火箭」,類似於北方地區現在的鞭炮「穿天猴」,接著他又做了兩個大風箏,一手拉一個。

再找了一張椅子,下面綁滿了煙花火箭,此事一起,聞訊趕來圍觀的老百姓可謂是人山人海,眾人紛紛驚訝於陶成道的敢想敢做,都議論紛紛的等著陶成道一飛沖天。

而後在助手的幫助下,點燃了全部火箭,人群撒傢伙一鬨而散,只見陶成道雙手拉風箏,坐在椅子上,由火箭推著向前滑行數丈。

就在所有人以為他當真要飛天的一瞬間,火箭全部爆炸,而陶成道本人,也在瞬間死亡。

這一典故,就是著名的「萬戶飛天」。

經過歐美等國的歷史學家確認,火葯,或者確切的說全人類范圍內,首位研發出「火箭」的人,正是陶成道,他的飛天實驗雖然失敗了,但在一定程度上開了歷史先河,為人類的火箭事業也算是做出了巨大貢獻。

而且綜合來看,這一壯舉在14世紀的明朝,可謂是開天闢地的意義,人類對於遨遊天空的幻想,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神話,但真正實施這個幻想,並且將其演變成現實的人,在古代基本只有陶成道一個。

由此,也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創新精神,更能從側面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勇氣,堪稱偉大。

B. 我想聽歷史故事

篇一: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僅剩兵卒至烏江,最終自刎於江邊。

篇二:大禹治水的故事

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後,採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窪地或湖泊,然後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後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並被人們稱為「神禹」而傳頌與後世。

C. 給我幾個很少聽到的歷史典故,不需故事太長,最好還要有出處

「捋須錢」是張崇為對付百姓徵收的一種額外賦稅,後人用這典故比喻不擇手段徵收錢財的一種卑劣做法。出自【新五代史】
【史記.李斯列傳】

D. 你聽過最精彩的歷史典故是什麼呢

只有楚霸王項羽才能做出「破釜沉舟」這中舉動。一般人根本沒有這種魄力,不愧是蓋世英雄。

E. 好聽的歷史故事

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他把荊軻收在門下當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荊軻當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ān)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太子丹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要聯合各國合縱抗秦,看來也辦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見秦王,挨近秦王身邊,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了最好,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為難,說:「督亢的地圖好辦;樊將軍受秦國迫害來投奔我,我怎麼忍心傷害他呢?」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裡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說:「什麼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准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准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葯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年才十三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幹麼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隻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台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葯袋對准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葯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裡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台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F. 你聽過最精彩的歷史典故是什麼

明朝有個抄叫陶成道的,襲非常喜歡搞發明,整天就琢磨一些奇思妙想,有的甚至被他給造出來了。然後有一天,陶成道仰望天空,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他想飛上天去體驗體驗翱翔雲空的感覺。想到就去做,於是陶成道買來47發煙花,又自己動手改製成「火箭」,類似於北方地區現在的鞭炮「穿天猴」,接著他又做了兩個大風箏,一手拉一個。再找了一張椅子,下面綁滿了煙花火箭,此事一起,聞訊趕來圍觀的老百姓可謂是人山人海,眾人紛紛驚訝於陶成道的敢想敢做,都議論紛紛的等著陶成道一飛沖天。這一典故,就是著名的「萬戶飛天」。

G. 一個不平常聽的歷史故事。

公元1506年,明武宗朱厚照登基,改年號為正德。他一當上皇帝,就把當太子時與他關系特好的劉瑾等八個太監,全部提拔重用,人稱「正德八虎」。其中,最顯赫的就是劉瑾,被任命為內官監,執掌營造宮苑、城垣、陵寢等宮中大小事務,同時還委任他總督團營,統率京師衛戍軍隊。

這位正德皇帝可是歷史上有名的混混,他聰穎異常,行事乖張,最好的一件事,就是玩兒。當上皇帝後,玩起來更讓人匪夷所思。他做皇帝不住在宮里,卻跑到宮外建一個「豹房」,成天與宮女、太監在那裡嬉戲玩耍。他做皇帝還嫌不夠,還自封威武大將軍,帶著軍隊,跑到北邊,找蒙古人挑釁,居然屢戰屢勝。

像這樣的玩法,不到一年的時間,國庫就折騰空了。沒有錢怎麼玩?於是,正德皇帝聰明的腦袋靈機一動,他就在工部之上,設一個皇莊。責成劉瑾盤查全國的軍民府庫、糧儲、鹽鐵漕運,將全部的庫存余額解送到京城,供他享用。這個劉瑾利用這個機會,將一半的錢財中飽私囊。

於是,有人向正德皇帝告狀,他卻滿不在乎,翻著白眼說:「怕什麼!劉瑾閹人一個,無兒無女,貪的錢他又吃不了喝不了,他愛貪,就讓他貪去吧!!」

正德皇帝不僅不處罰劉瑾,還索性把朝中大小事務全部委託他打理,自己正好可以一身輕松地在豹房裡玩得不亦樂乎。

本來劉瑾心裡還有所畏懼,他見皇帝對他這樣放縱,就更加肆無忌憚。他乾脆把官員選拔任用、上呈奏摺、面見皇上明碼標價,包括京官出巡公幹,以所去的地方富裕程度,規定了不同等次的例錢。

一次,工部的一個姓宋的給事官到遵化鐵礦核查鐵稅。由於他生性老實膽小,沒撈到多少好處,在回京的路上。一時又湊不齊上貢劉瑾的例錢,實在是走投無路,又不敢回來,只好在途中的驛館里上吊自盡。這件事傳到正德皇帝耳中,他卻說:「這個人太沒本事,這么好的肥差居然搞不到錢,留之無用,死不足惜!」

這樣一來,劉瑾更是日進斗金,他府里的掌簿收錢數都數不過來。為了方便,懶得一錙一錢的計算,劉瑾就叫人專門設計了大小兩樣的量錢容器,大的能裝一萬金,叫「方」。小的能裝一千金,叫「干」。從此後,朝堂上下的官員私下議論:今天你送了多少方?這次你又送了多少干?於是,「方、干」的叫法就這樣流傳下來。

彈指間,三年就過去了,大明朝也被這幫大混混、小混混折騰得烏七八糟,朝堂上下怨聲載道,一些國姓王爺蠢蠢欲動。正德四年,寧夏安化王朱宋寊鐇率先發難,打著「誅劉瑾、清君側」的旗號造反。

聽說有人造反,正德皇帝不以為忤,反而高興得手舞足蹈。他從豹房裡出來,直接就上了點將台,自封征西大元帥,親率十萬精兵御駕親征。他帶兵剛出京師不久,前方傳來捷報,游擊將軍仇鉞已平定叛亂。將安化王擒獲。可正德皇帝覺得還沒玩夠,繼續帶著大軍在西北黃土高原上游盪幾個月,將安化王捉了又放,放了又捉。貓戲老鼠般地玩得半死,才興盡班師回朝。

帶著十幾萬人一起玩,的確是好玩,可國庫又開始告急。沒錢可不行,在回京的路上,正德皇帝一邊吃著鮮美的肥羊,一邊想著搞錢的辦法。他聰明的腦袋一轉,一個絕妙的主意又出來了。

一回到京城,正德皇帝一反常態地端坐在金鑾大殿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滿朝文武以為太陽從西邊出來了。而這時,隨同正德皇帝御駕親征、「八虎」之一的張永帶著大軍沒有回營,卻直奔劉瑾的府第。這一查,真是讓人瞠目結舌,不僅查出一千斤一錠的黃金八十八錠、白銀八百錠,珍珠瑪瑙堆積如山,而且還搜出龍袍九件、玉璽一個、刀搶兵器無數。

劉瑾包藏禍心,蓄意謀反,鐵證如山。正德皇帝突然翻臉不認人,誅殺劉瑾九族二百餘口,將他全部家產收歸國庫。正德皇帝還嫌不夠,處死劉瑾也要賺一把。他下旨將劉瑾凌遲處死,乘木驢往來於東西市上,以每錢肉一「干」錢的明碼標價,任人宰割購買。三天來,東西市上,人山人海,一些平時被劉瑾欺壓凌辱、敢怒不敢言的百姓官員爭相購買,一共割了三千三百五十七刀。

正德皇帝高高地坐在朝堂之上,聽著行刑官員的報告,哈哈大笑起來。他看著群臣們說:「這個劉瑾,真是個肥羊,一身臭肉,居然也能賣出三千三百五十一方七千干?!眾位卿家,你們好好掂量掂量,看你能值多少錢?」問得朝堂下面的文武百官個個噤若寒蟬,渾身上下寸寸發麻……

H. 中國歷史典故100條

1、孟母三遷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

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2、坐觀成敗

漢武帝晚年,對佞臣江充非常寵愛。江充非常歹毒,總想鏟除異己,被他殺戮的無辜之人竟多達數萬。

有一次,漢武帝到甘泉視察,江充居然對太子不懷好意,想誣告東宮中埋有詛咒皇帝的木人,借機害死太子。太子實在不能忍受,率領軍隊把江充殺了。

江充的同黨急忙向漢武帝稟告,並說太子要起兵造反,把皇帝趕下台去。武帝信以為真,派丞相劉屈統領軍隊,去捉拿太子。太子見丞相帶兵來捉他,就進行抵抗。雙方打了好幾天,最後,太子吃了敗仗,逃到湖縣,終於被人殺死。

太子發兵對抗丞相時,沒有打出公然造反的旗號,用的是肅清權奸的名義,他曾親自到鎮守京城的北軍使者護軍任安的營中,給他兵符,要他發兵對抗丞相。任安拜受了兵符,卻不發動人馬相助,而是緊閉營寨不出,坐觀事態的發展。這是因為他吃不準交戰的雙方誰能獲勝。

漢武帝抱病回京,了解了任安拜受兵符一事後,覺得任安沒有發兵,只是假意接受兵符,而沒有幫助太子之意,就沒有治他的罪。

可是,任安手下有一個管理錢糧的小官,曾經遭到任安鞭打,懷恨在心,就向武帝告發任安,說任安曾說:「太子是想要我的精銳軍隊。」這一下,任安坐觀太子與皇帝成敗的態度,便昭然若揭。

漢武帝勃然大怒,說道:「任安的資歷相當老,可是他老奸巨猾,眼見戰爭發生,卻腳踏兩只船,想依附得勝的一方。這說明他懷有二心。如此姦猾之人,焉能留在朝中!」

於是,武帝傳下旨意,將任安捉住殺掉。

3、逐鹿中原

楚漢戰爭時期,漢王劉邦封部將韓信為齊王,對他非常寵信。韓信的謀士蒯通看到韓信的力量已經很大,就勸韓信背叛劉邦,帶領軍隊與劉邦、項羽共爭天下,那時天下三分之勢可以實現。可是,韓信覺得劉邦對他不錯,不忍心背叛漢王。

劉邦打敗項羽後,當上了皇帝。可是,他開始猜忌韓信了。有一次,劉邦帶兵出征後,呂後假傳聖旨,將韓信抓起來,說韓信想篡奪帝位,准備將他殺死。韓信見到劉邦、呂後這樣無情無義,後悔地說道:「我當初不聽蒯通之言,所以才有今天這個下場!」

劉邦打了勝仗回來後,聽別人講述韓信的遺言,就將蒯通抓來,要治他的罪。蒯通大喊冤枉,說自己無罪。

劉邦問他:「你當初唆使韓信反叛我,我今天准備殺了你,這不是很合理嗎?你還有什麼話可說?」

蒯通一點兒也不害怕,從容不迫地說:「狗都知道對自己的主人要忠誠,我那時是韓信手下的謀士,當然要忠於韓信,為他考慮。再者說,那時候秦朝失去了政權,全天下的人都在追逐它,誰有本事就能得到它。你的對手因為力量不夠才會失敗,你要願意殺就殺吧!反正你是勝利者。」

劉邦聽完蒯通的話後,覺得這個人就是膽子大,對自己並不構成威脅,就把他放了。

4、畫地為牢

打柴的武吉是一個孝子。一天他到西岐城來賣柴。在南門,正趕上文王車駕路過。由於市井道窄,將柴擔換肩時不知塌了一頭,翻轉扁擔時把守門的軍士王相耳門上打了一下,當即就打死了,被拿住來見文王。文王說:「武吉既打死王相,理當抵命。」

命在南門地上畫個圈做牢房,豎了根木頭做獄吏,將武吉關了起來。三天後,大夫散宜生路過南門,見武吉悲聲痛哭,問他:「殺人償命,理所當然。你為什麼要哭呢?」武吉說:「小人母親七十歲了,她只有我一個孩子,小人也沒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餓死了!」

散宜生入城進殿來見文王,說:「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辦完贍養母親的後事,再來抵償王相之命。不知如何?」文王准了,就讓武吉回家去了。 「畫地為牢」比喻只許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

5、振臂一呼

西漢時,漢朝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第二年秋天,漢將李陵帶領五千步兵北上。他的軍隊走了很長時間,在一處開闊的地方,與匈奴單於率領的三萬騎兵相遇。盡管敵強我弱,但李陵及其部下毫不畏懼,奮勇殺敵。匈奴單於見漢軍非常驍勇,於是向北撤退。李陵率眾追趕,殲敵兩千多人。

單於十分生氣,又調來八萬騎兵,與李陵的部隊作戰。單於發現漢軍沒有後援部隊,就打算把他們全部消滅。李陵見勢不妙,只得撤退。單於率領部隊追擊。李陵率領部將英勇反抗,殺死了很多敵軍士兵。單於覺得李陵太英勇了,恐怕自己吃敗仗,就想收兵。

可是在這個時候,漢軍中的一個小頭目投降匈奴,泄露了軍事秘密,說漢兵只剩下三千多人,而且受傷、得病的人非常多。單於覺得漢軍可以很快消滅,打消了原來的主意,下令對漢軍進行全線進攻。漢軍吃了敗仗,屍體堆滿了原野,血流成河。剩餘的漢軍已不足百人,且以傷者、病者居多。

李陵不肯服輸,揮動著手臂,高聲呼喊道:「快殺敵啊!」在李陵的號召下,眾士兵無論有傷無傷,全都舉起手中的兵器,向匈奴沖殺過去。匈奴兵見漢軍這樣英勇,驚得心驚膽戰,紛紛向後退去。

後來,這支漢軍部隊還是被匈奴消滅,李陵萬般無奈,只得投降匈奴。

I. 善於傾聽的歷史故事

曾經有復個小國的人到中國來,進貢制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的人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皇帝想了許多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 怎麼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匯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老天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於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J. 凱叔講歷史故事:孩子聽的歷史成語故事有哪

掩耳盜鈴
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拼音]
yǎn ěr dào líng
[出處]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聞之;悖也。」
[例句]
你認為這樣掩耳盜鈴,就能騙別人嗎?
[近義]
欺人自欺 弄巧成拙 掩目捕雀 掩鼻偷香 ...
[反義]
開誠布公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