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好謀無斷典故

好謀無斷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30 09:28:09

Ⅰ 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是啥意思

從表面上看似乎很厲害很威武,但是心的膽子卻很小,遇到問題總是不斷的思前想後,回卻不能做出決定容,答干大事的話,總是顧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畏縮不前,見到蠅頭小利卻總是不顧一切的想要奪取,沒有頭腦。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原文:

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譯文:

袁紹從表面上看似乎很厲害很威武,但是心的膽子卻很小,遇到問題總是不斷的思前想後,卻不能做出決定容,干大事的話,總是顧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畏縮不前,見到蠅頭小利卻總是不顧一切的想要奪取,沒有頭腦,不是英雄。


(1)好謀無斷典故擴展閱讀:

賞析

《三國演義》的寫作主體顯然沒有歷史和文學的區分意識,所以,小說文本沒有呈現歷史與文學的差異性理念,所有歷史和文學的故事元素和話語表達都是被混淆界線與糾纏不清的。正是導源於先天性質的美學觀念的局限,小說被塗抹成為既不是歷史又不符合文學一般規定性的一個混合性文本。

問題的另一方面在於,歷史和文學的同一性關聯在哲學意義上,它們都應該和必然地表現歷史的客觀規律及其偶然性結構,換言之,歷史和文學都必然共同地隱含著歷史理性和辯證邏輯。

Ⅱ 青梅煮酒時,曹操說何人「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亡命」

袁紹

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奸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Ⅲ 好謀無斷,色厲膽薄。有智而遲;自以為是;外寬內忌;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求翻譯

好謀無斷就是說一個人遇到問題總是不斷的思前想後,卻總是不能做出決定。色厲膽薄就是表面上看起來很厲害,其實就是一個畏首畏尾的膽小鬼。

有智而遲,雖有智慧謀略但來的慢些,隨看問題看得透徹,然需要長時間的思考才行。

自以為是,自以為自己都是對的,不接受別人的任何意見。

外寬內忌,表面上寬宏大量,實則內心多忌刻。

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干大事時覺得自己身體最重要而放棄不做,然後為了一點小小的利益而不要命。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3)好謀無斷典故擴展閱讀:

建安四年(199年),劉備在朝,國戚(董貴人之父)董承(? -200年)受獻帝「衣帶詔」(衣帶上面寫詔書)後,便與王子服、劉備、馬騰等聯名,欲謀除奸賊曹操。

為此,劉備也十分瞑怕曹操,恐曹操加害,故在住處後園中種菜。一日,關羽、張飛不在,曹操遣許褚、張遼帶人到劉備園中請劉備到曹操府上,在梅林小亭內煮酒聊天,互探內心世界。曹操試探問當今英雄數誰?劉備說:是袁術。曹操說「冢中枯骨」,屬於快死的人了。劉備又說:「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距冀州之地,部下能者極多,可為英雄。」

曹操笑著回答:「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亡命,非英雄也。」《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章節亦有此典故情節。

Ⅳ 有謀無勇,有勇無謀的典故 還有智勇雙全的例子

在中國歷史上,做為有勇無謀最著名的人物有兩位;項羽、呂布.
智勇雙全最有名的 如藺相如、趙雲、岳飛好多英雄人物

Ⅳ 曹操曾經這樣評價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是啥意思

袁紹這個人從表面上看似乎很厲害、很威武,但是內心的膽子卻很小;遇到問題總是不專斷的思前想後,卻不能做出屬決定;干大事的話,總是顧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畏縮不前;見到蠅頭小利卻總是不顧一切的想要奪取,沒有頭腦。

曹操正是掌握了袁紹的秉性、為人、能力方面的狀況,在與袁紹的過招中,做到了知彼知己,勝多敗少。特別是在重大戰役方面,曹操拿捏的十分准確。

曹操對袁紹的評價是一針見血的,實踐證明,曹操沒有打狂言,評價是正確的,袁紹自身存在的諸多問題,促成了袁紹的失敗。

曹操奪取官渡之戰勝利後,袁紹的事業和命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江河日下,發病嘔血,拖延了七年,最終得了抑鬱症,痛苦而死。

(5)好謀無斷典故擴展閱讀:

袁紹的高祖父袁安,做過漢朝的司徒,從袁安以下四代都位居朝廷三公的要職,袁家在當時的權勢數一數二。

袁紹器宇軒昂,容貌儒雅,和一般讀書人交往,許多的士人都依附他,聲名遠播海內外。董卓弒君擅權時,各路諸侯起兵討伐董卓,兵眾十幾萬人,袁紹被推舉為盟主。

當時,袁紹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完全可以大展宏圖,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但是就是這么輝煌的家庭背景和優越的發展環境,因為自身的性格問題,最終敗給曹操。

Ⅵ 好謀善斷出自哪個歷史典故 該成語是什麼意思

好謀善斷 [ hào móu shàn àn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hào móu shàn àn ]
善:擅長;斷:決斷。形容人能不斷思考,並善於判斷。
出 處
晉·陸機《辨亡論》上:「疇咨俊茂,好謀善斷。」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多謀善斷
反義詞
好謀無斷
典 故
三國時,孫權善於招攬人才,禮賢下士。只要有才能,願為他效力的人,他都加以重用。魯肅、諸葛瑾等人都投奔到他旗下,得到了他的賞識和重用。公元208年,荊州牧劉表病死,魯肅建議孫權派他前往荊州,以吊喪為名,聯合依附於劉表的劉備,共同對抗曹操。魯肅與劉備見面後,劉備表示同意,便派諸葛亮隨魯肅去見孫權。當時,孫權還在猶豫不決。諸葛亮見到孫權後對他說,曹操大軍壓境,再不採取主動將會大禍臨頭。曹軍南下作戰,非常疲倦,加上他們又不習水戰,只要孫、劉聯軍,一定能將曹操打敗。孫權聽了這番分析,增強了聯劉抗曹的信心。他召集部下商議,周瑜分析了曹軍的弱點後,認為曹操犯了用兵大忌,建議孫權給他幾萬精兵,保證能大獲全勝。周瑜的話使孫權抗曹的決心更堅定了。這一年,孫權任命周瑜為左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程普為右督,率三萬精兵沿江西上,和劉備的軍隊會合,迎擊曹軍。赤壁之戰,曹軍大敗,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孫權建立吳國後,由於他善於用人,善於判斷,所以吳國越來越強大。

Ⅶ 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這句話解釋

從表面上看似乎很厲害,很威武 但是內心的膽子卻很小.
遇到問題總是不斷的思前想後專,卻不能做出決定.
(袁紹這個屬人)干大事的話,總是顧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畏縮不前.
見到蠅頭小利卻總是不顧一切的想要奪取,沒有頭腦。

【出處】:《三國演義》: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翻譯】:作大事業時吝嗇自己的身體,見到小利卻忘了生命,這不是真正的英雄。

拓展資料:


袁紹(?-202年6月28日 ),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之子。

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初平元年(190年),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

Ⅷ 「好謀無斷」是什麼意思

好謀無斷指一個人有謀略,但遇事卻優柔寡斷,瞻前顧後,不善於當機立斷。《三國演義》中曹操煮酒論英雄時評價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亡命? 」

Ⅸ 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要干大事卻害怕傷害自己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