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錯改正典故
❶ 浪子回頭是潮汕話嗎
不是。
浪子回頭是通用的漢語詞語,不是潮汕話所專有,意指不務正業的人改邪歸正。當然,各類方言包括潮汕話在內會存在一些獨有的漢語詞彙。
意思:浪子:二流子。 不務正業的人改邪歸正。
拼音: làng zǐ huí tóu
出處:明·陳繼儒《小窗幽記》:「浪子回頭,仍不慚為君子。」
意思:浪盪子若能改過而重新做人,仍可做個無愧於心的君子。
(1)知錯改正典故擴展閱讀:
浪子回頭近義詞:
1、棄惡從善
拼音: qì è cóng shàn
意思:丟棄邪惡行為去做好事。
出處: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願意和韓勁合作,使吳迪棄惡從善。」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改惡向善。
2、迷途知返
拼音: mí tú zhī fǎn
意思:迷途:迷失道路;返:回來。迷了路知道回來。比喻發覺自己犯了錯誤,知道改正。
出處:《三國志·魏志·袁術傳》:「以身試禍,豈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成語用法:作謂語,含褒義。
3、懸崖勒馬
拼音: xuán yá lè mǎ
意思:懸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馬:收住韁繩,使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此書生懸崖勒馬,可謂大智矣。」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和分句。用於勸誡人
❷ 找三個知錯不改的典故
1、漢武帝麾下一名能臣:主父偃。此人能力見識卓越,卻仕途坎坷,始終沒有機會展現,只能充作幕僚。漢武帝為了加強集權,派主父偃執行打壓諸侯貴族的任務,因為主父偃手段殘酷,諸侯貴族苦不堪言,甚至出現了被逼自殺的情況。
有人奉勸主父偃這樣下去有風險會成替罪羊。主父偃回答:吾日暮途遠故倒行逆施。他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但是由於年歲已高尚未建功立業,所以生不能五鼎食,死當五鼎烹!
2、滑鐵盧戰役
滑鐵盧之戰是1815年6月18日,在拿破崙戰爭期間,拿破崙一世的軍隊與英、荷、普聯軍在滑鐵盧(比利時布魯塞爾以南20公里處的居民點)進行的一次交戰。在這場戰爭中,拿破崙認真分析了強大的對手,決定以攻為守。
先集中主要兵力對付比利時方面的聯軍,對萊茵河、義大利方面的聯軍只派少量兵力牽制。同時趁聯軍尚未會齊,率先打敗威靈頓和布呂歇爾。6月15日凌晨3時,他的先頭部隊進入比利時。16日在林尼將普軍擊敗,這一擊厲害卻不致命。未被消滅的普軍向布魯塞爾撤退。
這里,拿破崙犯了整個一生中最大的災難性的戰略錯誤,這一錯誤最終導致他的垮台。雖然他認識到布呂歇爾的軍隊已被擊敗並正向萊茵河撤退,但他仍然單純為了偵察敵情而派出了三萬三千人和九十六門火炮,幾乎占其可動用兵力的三分之一,盡管他是十分勉強地派出這支兵力的。
其實,一個騎兵軍再配屬一個步兵師是完全可以完成這項任務的。拿破崙隨即動身前往卡特爾布拉斯,從此,他再也沒有見到過不幸的格魯希。
3、據說很久以前,狐狸和豬、狗、雞一樣,生活在農家的小院里,整天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享受著主人給他們的食物。
有一隻習慣很不好的狐狸,借了別人的東西,從來不主動歸還。時間長了,人家去要,它就耍賴說沒有借。因為是一些小物件,大家都覺得沒必要和它計較,這樣更助長了狐狸的惡習。
一天,狐狸看到公雞買了一把漂亮的小號,就去向公雞借了玩。狐狸把小號拿在手中玩了很久,結果不小心把號把兒給弄斷了,他心想,反正也斷了,要是和公雞說實話,還得賠錢,所以就沒有還給公雞。
幾天以後,公雞去向狐狸要小號,狐狸卻說小號是它自己的。公雞聽了狐狸的話,氣得臉都紅了,它指著沒了把兒的小號說:「你弄壞了我的新小號,不賠就算了,怎麼能說是你自己的呢?」
當時周邊有好多小動物圍著看,這下狐狸的惡習可被拆穿了,這時候,它不僅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還怨恨公雞讓他當眾出了丑。於是,它趁公雞不注意,猛的撲了過來,咬傷了公雞的翅膀,然後就匆匆忙忙的溜到了山溝里。從此以後,它覺得再也沒臉見大傢伙了,也就一直在野外生活下去,生活的特別辛苦,再也沒有溫暖的窩和可口的飯菜了。
(2)知錯改正典故擴展閱讀:
知錯就改的故事:
1、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2、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裡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後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
家人讀後,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後,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3、周處年輕時,為人蠻橫強悍,任俠使氣,是當地一大禍害。義興的河中有條蛟龍,山上有隻白額虎,一起禍害百姓。義興的百姓稱他們是三大禍害,三害當中周處最為厲害。 有人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個禍害相互拼殺後只剩下一個。
周處立即殺死了老虎,又下河斬殺蛟龍。蛟龍在水裡有時浮起有時沉沒,漂遊了幾十里遠,周處始終同蛟龍一起搏鬥。經過了三天三夜,當地的百姓們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輪流著對此表示慶賀。
結果周處殺死了蛟龍從水中出來了。他聽說鄉里人以為自己已死而對此慶賀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實際上也把自己當作一大禍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於是便到吳郡去找陸機和陸雲兩位有修養的名人。
當時陸機不在,只見到了陸雲。他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陸雲,並說:「自己想要改正錯誤,可是歲月已經荒廢了,怕終於沒有什麼成就。」
陸雲說:「古人珍視道義,認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擔憂好名聲不能傳揚呢?」周處聽後就改過自新,終於成為一名忠臣。
❸ 古人知錯就改,未成大錯典故
【成語故事】尚書來令左雄曾自推薦冀州刺史周舉為尚書,又推薦冀州刺史馮直為將帥。馮直因分贓而犯法。周舉因此上書彈劾左雄。左雄不解,就問周舉為何要這樣。周舉列舉出趙宣子支持韓厥殺自己的僕人的例子。左雄立即知錯就改,原諒了周舉。
【出處】我這人缺點很多,知錯就改便是其中之一。王朔《劉慧芳》
【解釋】知道自己錯了就立即改正。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人謙虛
【相近詞】知過必改
【反義詞】屢教不改
❹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典故
三國時期,周處被鄉里認為是和大蛟,白額虎同列的三害,周處殺死蛟虎後,卻得知自己是最被鄉里所憂慮的,因此找到陸雲決定改過自新,最終成為一代忠臣!
❺ 知錯就改的歷史故事
1、藺相如
佛法常說:「苦海無邊,回頭就是岸。」
林相如因其立功而被任命為上卿,其職務在廉頗之上。廉頗不服氣,威脅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此事,盡量避免,讓,不要與廉頗沖突。林的追隨者認為他害怕廉頗。【今譯】林說秦國不敢進攻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
我對廉將軍的寬容和讓步,是把國家的危機放在前面,把個人的仇恨放在後面!」這是廉頗聽到的,有廉頗「贖罪」的故事。明朝時,山東濟陽人董獨興在京做官。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來自他家人的信,信上說,他們因為房子的地基問題和鄰居發生了爭吵,希望他能利用他的權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董獨星看完後,立即寫了一封信,說道:「千里之外,我不禁又笑又傷心。你仁慈我的仁義結鄰居,讓兩只腳再受什麼傷害。」一家人看完後,覺得董獨星是合理的,於是主動給幾尺的時候蓋房子。而鄰居們看到董家這樣,也有同感,也模仿。結果,這兩座房子騰出了8英尺的空間。當房子建成的時候,有一個胡同,被稱為「仁義胡同」。
年輕時,周是一個勇猛而俠義的人,是當地社會的禍害。在宜興,河裡有一條蛟龍,山上有一隻白虎。宜興人稱其為「三惡」,其中以周庫為最惡。
有人勸說周處殺死老虎和蛟龍,其實是希望三惡相爭,只留下一隻。周處立刻殺死了老虎,並下河去殺龍。蛟龍在水中時而起起伏伏,漂流到幾十英里之外,周一直在與蛟龍搏鬥。過了三天三夜,當地人以為周處死了,紛紛向他道賀。
於是,周殺了蛟龍,浮出了水面。當他聽說村民們慶祝他們認為是自己的死亡時,他意識到他們也把自己視為一個大惡魔,所以他後悔了。
於是,他到武軍去找陸機、陸雲這兩位有修養的名人。陸機走後,見到魯雲,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他:「我想改錯,可是耽誤了時間。恐怕我一事無成。」魯雲說:「古人有道德,有思想,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會死去。「再說,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此外,一個人害怕他沒有抱負。如果他能立志,又何必擔心自己的好名聲不被傳播呢?」周處聽了,改過自新,終於當上了忠臣。
2、白岩松8歲時的故事
白岩松出生在內蒙古的一個偏遠小鎮。當他8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他的母親用她的堅強和寬容煽動了這個不穩定的家庭。白岩鬆通常給人的印象是不苟言笑的,他小時候是個搗蛋鬼,經常惹他媽媽生氣,還經常被她打。白岩松每天至少要挨打兩次,否則連他也會覺得奇怪。
白岩松小的時候,因為太貪玩,學習成績很差。有一次,白岩松的考試成績在全班倒數第二,他很生氣,卻偷偷把貼出來的成績表撕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貧困的家庭環境磨練了白岩松吃苦耐勞、敢於迎接挑戰的堅強性格。白岩松的成就逐漸跟進。
在高三的時候,為了更快地提高成績,他把學過的課本全部拿出來裝訂起來。歷史書有600多頁,地理書有700多頁,中文書有1000多頁。然後,白每天要讀每門課30頁的書,還要做數學題。經過不懈的努力,白岩松終於考上了大學。
想想這些,白岩松感慨地說:「青春是最可愛的地方是可以有足夠的時間來浪費,你可以做出無數的錯誤,因為你必須糾正錯誤的時間,但在這杯下午茶在你手裡,你就知道該怎麼做正確的事,因為沒有正確錯誤的時間。」
3、愛因斯坦-敢於承認錯誤
愛因斯坦,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犯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愛因斯坦哪裡做錯了?1917年,也就是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的第二年,愛因斯坦和荷蘭物理學家阿爾伯特德西特(AlbertDESitter)各自獨立地解釋了宇宙的穩定性。他們發現引力場方程的通用解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
換句話說,宇宙要麼膨脹要麼收縮。由於物理直覺的偏差和數學運算的錯誤,愛因斯坦從未放棄靜態宇宙的概念,為了找到一個靜態宇宙模型的解,甚至在方程中引入了一個「宇宙術語」。這個結論與宇宙學原理和當時已知的觀測事實都是一致的。
然而,在1922年,美國學者弗里德曼發現了這個方程的另一個動態解;1927年,比利時學者勒梅特爾也獨立地得到了同樣的解。從數學上講,宇宙不是靜止的,而是均勻地膨脹或收縮。然而,愛因斯坦仍然拒絕接受這個結果,堅持他的宇宙靜態模型。,
兩年後,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在對遙遠星雲的觀察基礎上發現,來自遙遠恆星的光譜線有紅移,這種紅移隨著與地球的距離而增加。這意味著恆星正在遠離地球。哈勃的發現支持了弗里德曼和其他人關於動態宇宙的模型,並改變了愛因斯坦對宇宙的看法。
愛因斯坦稱未能堅持宇宙的靜態模型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並收回了他對弗里德曼和其他人的批評。後來,在他70歲生日的時候,他告訴他的朋友索羅萬:「我覺得我的工作中沒有一個概念是堅定的,我也不確定我所走的道路是否正確。」
這句話很大程度上概括了他在1917年犯下的錯誤。作為世界著名科學家,他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謙卑地回顧自己取得的舉世公認和贊譽的成就,體現了愛因斯坦求真務實、尊重科學的大度。這就是愛因斯坦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
4、蘇東坡向王安石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宋朝大作家蘇東坡,是翰林院的學士,人們叫他蘇學士。蘇東坡很有才華。他的文章和詩歌都寫得很好。但是最博學的人不可能知道世界上正在發生什麼,所以他有時會犯錯誤。,
一天,蘇東坡去拜見相國王安石。僕人領他進了王安石的書房。他說首相出差了,很快就會回來。他請蘇喝茶。等了一會兒,主人還沒有回來,蘇東坡走到桌前,看見桌上攤著一首吟詠菊花的詩。
這首詩還沒寫完,就只寫了兩行:「昨夜西風吹過花園,黃花遍地金黃。」蘇東坡看到,心不是偷偷地笑起來:「西風」顯然是秋天的風,「黃花」是菊花,菊花從未敢勇敢的風傲慢的霜,最耐冷和冷,說西方風」吹滿地黃金」的黃色花朵,不是一個很大的錯誤?
想到這里,蘇東坡情不自禁地用墨水蘸了蘸,潦草地寫了兩行字:「秋花不春花落」。我想認真地和詩人一起歌唱。」蘇東坡放下畫筆,呆了一會兒。他見主人沒有回來,就起來走了。說完王安石回到家,對蘇東坡的書房說了那兩個字,只是搖了搖頭,不跟蘇東坡爭執。
後來,蘇東坡被貶到黃州擔任團蓮副官。蘇東坡在黃州住了將近一年。到了九九重九天氣,一連颳了幾天的大風。有一天,風停了,蘇東坡邀請幾個朋友到郊外賞菊。花園里滿是鮮花和金黃,一派西風蕭瑟的景象。
這時,蘇東坡忽然想起了向王安石繼續詩文的事情,不禁啞口無言,良久一言不發。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過去開了個玩笑,趕緊拿起筆給王安石寫信承認自己的錯誤。
5、孔子
一次,孔子與弟子子路、子貢、顏淵到海州觀光。孔子聽見隆隆的響聲,就對子路說:「山的那邊有雷,有雨。你何必急呢?」子路說:「這不是雷雨的聲音,這是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孔子從來沒有見過大海,想去海邊。於是,他乘公共汽車來到了洋山縣的山腳下,那裡離大海很近。,
當孔子和他的弟子登上山頂時,他們發現天和水相連,大海無邊。他們都非常興奮。此時,孔子又熱又渴,便叫顏淵下山舀起海水喝。顏淵拿著容器正要下山,突然聽到背後有人在笑,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回頭一看,原來是漁夫的孩子,於是他問他笑什麼。
男孩說:「大海又咸又苦。你不能喝。」然後,他把裝滿淡水的竹筒遞給孔子。主人喝下了水,解渴了,非常感激男孩。他正要道謝,忽然海風下起雨來,子路見他著急,便叫道:「我怎麼能躲得住呢?,
漁夫的兒子對大家說:「你們不用擔心,跟我來吧!」說完,男孩就把他們帶進了一個他以前常常藏魚的山洞。孔子站在洞口自己躲避雨,在雨中享受海景,他忍不住寫一首詩和背誦兩行:「風吹成千上萬的海浪在海里,在沙灘上和雨吹成千上萬的坑。」
孔子的三個弟子都稱贊孔子的優秀詩歌,但男孩反對。他對孔子說:「你曾數過千浪千坑嗎?」孔子聽其自然地接受了孩子的反駁。
雨停後,男孩又到海上去釣魚。孔子回想起剛才的情形,懊悔地對他的三個弟子說:「我以前說過,只有聰明和愚蠢的人才不行動。這似乎是不恰當的,應該提倡『學而知』,『知即知,不知即不知』。」,
孔子是著名的聖人,但在一個孩子面前,他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並勇敢地承認它們。
❻ 知錯就改,善莫大焉!什麼意思
犯了錯誤而能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指一個人犯了錯誤後,能夠認識並改正錯誤,就是最好的事情。
出自《左傳·宣公二年》。
《左傳》這句話源自一個歷史故事。春秋時,晉靈公無道,濫殺無辜,臣下士季對他進諫。靈公當即表示:「我知過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興地對他說:「人誰滬搐高誹薨賭胳澀供績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遺憾的是,晉靈公言而無信,殘暴依舊,最後終被臣下刺殺。歷史上確有能改過而終成大業的君主。楚莊王初登基時,日夜在宮中飲酒取樂,不理朝政。後來臣下用「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神鳥故事啟發他,並以死勸諫,終於使他決心改正錯誤,認真處理朝政,立志圖強。楚國終於強大起來,楚莊王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6)知錯改正典故擴展閱讀
知錯能改的故事
古往今來知錯能改的事例有許多許多,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也早已家喻戶曉。戰國時期,趙國有藺相如和廉頗兩名大將。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
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背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兩個人最終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❼ 上下五千年中有關知錯就改的故事除了負荊請罪還有什麼
一、白岩松8歲讀書的故事
白岩松出生在內蒙古一個邊遠小城,8歲那年,父親不幸辭世,母親用堅強和隱忍挑起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平時給人印象總是不苟言笑的白岩松,小時候卻是個淘氣包,常常惹媽媽生氣,被媽媽打。白岩松每天至少要挨兩次打,要不然,連他自己都會感到奇怪。
由於太貪玩,白岩松小時候的學習成績很差。一次,白岩松的考試成績在全班倒數第二,他一生氣,竟偷偷把張貼的成績榜撕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貧寒的家庭環境磨礪了白岩松吃苦耐勞、敢於迎接挑戰的堅強性格。漸漸地,白岩松的成績跟了上來。
高三那年,為了讓成績提高得更快,他把所有學過的課本都找出來裝訂起來,歷史書一共有600多頁,地理書一共有700多頁,語文書一共有1000多頁等等。然後,白岩松一天看每科30頁書,另外還要做數學題。持之以恆,白岩松終於考上了大學。
現在回想這些,白岩松感慨地說:"青春最可愛的地方就在於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去揮霍,你可以犯無數的錯誤,因為你有改正錯誤的時間,但是當中年這杯下午茶端在你手裡的時候,你就知道要趕緊做正確事,因為錯了就沒有改正的時間了。"
二、敢於承認錯誤-愛因斯坦
世界級的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直為他「—生最大錯事」而愧疚。
愛因斯坦究竟做錯了什麼事? 1917年,也就是他創立廣義相對論的第二年,為了解釋宇宙的穩恆態性問題,愛因斯坦和荷蘭物理學家德西特各自獨立進行此項工作的研究。他們發現引力場方程的宇宙解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
也就是說宇宙要麼膨脹,要麼收縮。由於物理直覺上的偏見和數學運算上的失誤,愛因斯坦決不放棄靜態宇宙的概念,為求得—個靜態的宇宙模型解,不惜在方程中引進—個「宇宙項」。這個結論在當時既符合宇宙學原理,又符合已知的觀測事實。
然而,1922年,美國學者弗里德曼求出了這個方程的另—個動態解;1927年比利時學者勒梅特也獨立求得同—解。從數學角度證明,宇宙不是靜態的,而是均勻地膨脹或收縮著。然而,愛因斯坦仍然不肯接受這個結果,堅持他的靜態宇宙模型觀。
兩年後,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根據遠距星雲的觀測,發現遠距恆星發出的光譜線有紅移現象,離地球越遠的恆星光譜線紅移越大。這說明恆星在遠離地球而去。哈勃的發現支持了弗里德曼等人的動態宇宙模型,也改變了愛因斯坦對宇宙的看法。
愛因斯坦把堅持靜態宇宙模型的失誤稱為他「—生中最大的錯事」,並收回了對弗里德曼等人的批評。 後來,在他70歲生日之時,還向好友索洛文表示:「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沒有—個概念是很牢靠地站得住的,我也不能肯定我所走的道路—般是正確的。」
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他在1917年的這次失誤。 —位舉世聞名的偉大科學家能勇於承認自己的失誤,謙虛地回顧自己已被世人承認和稱頌的成就,說明了愛因斯坦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坦盪胸懷。這也正是愛因斯坦能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
三、沈從文知錯能改
有一天上午,沈從文從課堂里溜出來,一個人跑到村子裡去看戲,那天木偶戲演的是「孫悟空過火焰山」。沈從文看得眉飛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陽落山,他才戀戀不舍地回到學校。這時,同學都已放學回家了。
第二天,沈從文剛進校門,老師就嚴厲地責問他為什麼曠課。他羞紅著臉,支支吾吾地答不上來。老師氣得罰他跪在樹下,並大聲訓斥道:「你看,這楠木樹天天往上長,而你卻偏偏不思上進,甘願做一個沒出息的矮子。」
第二天,老師又把他叫去,對他說:「大家都在用功讀書,你卻偷偷溜去看戲。昨天我雖然羞辱了你,可這也是為了你好。一個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老師的一番話,使沈從文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記住這次教訓,做一個受人尊重的人。此後,沈從文一直嚴格要求自己,長大後成了著名的作家。
四、徐悲鴻承認畫鴨筆誤
徐悲鴻早年留學法國,人物造型注重寫實傳達神情,尤其精於素描。對於中國畫,他是主張改革的:「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
中西技法的融合,形成了他的前無古人的現實主義畫風。 聽某老人說,有一次,徐悲鴻正在畫展上對畫評議,一鄉下土老倌忽然上前對他說:「先生,你這幅畫里的鴨子畫錯了,你畫的是麻鴨,麻鴨尾巴哪有恁(這樣)長的?」
眾人一看,原來是徐氏新作「寫東坡春江水暖詩意」,內中有麻鴨尾羽捲曲如環。鄉人說雄鴨羽毛鮮艷,尾巴捲曲是有的;麻鴨雌性羽毛麻褐色尾短,畫錯了。 徐氏承認疏於寫生,深深致謝而退。
五、蘇東坡向王安石認錯
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是翰林院學士,人們都稱他為蘇學士。蘇東坡才華橫溢,文章寫得好,詩詞也作得好。但知識再豐富的人也不可能會知天下事,所以他有時候也不免要出點差錯。
有一天,蘇東坡拜見當朝宰相王安石。相府僕人把他領進王安石的書房,說是宰相大人外出辦事,馬上回來,請蘇學士用茶稍候。等了一會,主人還不回來,蘇東坡便信步走到書桌旁,見桌上攤著一首詠菊詩。
這首詩沒有寫完,只寫了兩句: 「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看了,心裡不由暗暗好笑起來:「西風」明明是秋風,「黃花」就是菊花,而菊花從來就敢於頂風傲霜,最能耐寒耐凍,說西風「吹落黃花滿地金」,豈不是大錯特錯了?
想到這里,蘇東坡詩興大發,不能剋制,就提筆蘸墨,信手續寫了兩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蘇東坡擱下毛筆,又待了一會,見主人還不回來,便起身告辭了。再說王安石回家後,到書房了蘇東坡的那兩句話,只是搖了搖頭,並不與蘇東坡計較。
後來蘇東坡降到黃州去當團練副使蘇東坡在黃州住了將近一年。到了九九重陽天氣,連連颳了幾日大風。一天,風停歇後,蘇東坡邀請了幾個好友到郊外賞菊。只見菊園中落英繽紛,滿地鋪金,一派西風蕭瑟的景象。
這時,蘇東坡猛然想起了給王安石續詩的事情來,不禁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他恍然悔悟到自己過去鬧了笑話,連忙提筆給王安石寫信認錯。
❽ 求關於知錯就改的典故
負荊請罪
「負荊請罪」這則成語的荊是落葉叢生灌木,高四五尺,莖堅硬,可作杖。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自請嚴厲責罰。
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戰國時代,趙惠文王因藺相如辦外交有功,拜藺相如為上卿,官位在廉頗大將之上。廉頗因此心中不快,覺得自己功勞卓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侮辱藺相如。相如知道後,不願意和廉頗爭位次先後,便處處留意,避讓廉頗,上朝時假稱有病,以便迴避。 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遠遠望見廉頗的車子迎面而來,急忙叫手下人把車趕到小巷裡避開。相如手下的人便以為相如害怕廉頗,非常氣憤。藺相如對他們解釋說;「秦國這樣強大,我都不怕,廉將軍又有什麼可怕呢?所以我想,強橫的秦國今天之所以不敢對我們趙國輕易用兵,只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如果我和廉將軍兩人不能和睦相處,互相攻擊,像老虎一樣相鬥,結果必定有一虎受傷,秦國就會趁機侵略趙國。我所以對廉將軍避讓,是因為我把國家的安危放在前頭,不計較私人的怨恨。」
藺相如這番話,使他手下的人極為感動。相如手下的人也學習藺相如的樣子,對廉頗手下的人處處謙讓。 此事傳到了廉頗的耳中,廉頗為相如如此寬大的胸懷深深感動,更覺得自已十分慚愧。於是脫掉上衣,在背上綁了一根荊杖,請人領到相如家請罪,並沉痛地說;「我是個粗陋淺薄之人,真想不到將軍對我如此寬容。」
藺相如見廉頗態度真誠,便親自解下他背上的荊杖,請他坐下,兩人坦誠暢敘,從此誓同生死,成為至交。
❾ 中國歷史有名典故
樓主看《中華上下五千年》吧, 上面全部都是。
上到炎黃大戰蚩尤,下到改革開放, 一應俱全。
❿ 誰知道古人知錯就改的故事
《世說新語》中有則周處知錯就改的故事。
原文是:周處年少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
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余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
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並雲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
翻譯過來是:周處年輕時,為人蠻橫強悍,任俠使氣,是當地一大禍害。義興的河中有條蛟龍,山上有隻白額虎,一起禍害百姓。義興的百姓稱他們是三大禍害,三害當中周處最為厲害。
有人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個禍害相互拼殺後只剩下一個。周處立即殺死了老虎,又下河斬殺蛟龍。蛟龍在水裡有時浮起有時沉沒,漂遊了幾十里遠,周處始終同蛟龍一起搏鬥。經過了三天三夜,當地的百姓們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輪流著對此表示慶賀。
結果周處殺死了蛟龍從水中出來了。他聽說鄉里人以為自己已死而對此慶賀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實際上也把自己當作一大禍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於是便到吳郡去找陸機和陸雲兩位有修養的名人。當時陸機不在,只見到了陸雲,他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陸雲,並說:「自己想要改正錯誤,可是歲月已經荒廢了,怕終於沒有什麼成就。」陸雲說:「古人珍視道義,認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擔憂好名聲不能傳揚呢?」周處聽後就改過自新,終於成為一名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