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見好就收典故

見好就收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29 13:40:39

Ⅰ 秦昭襄王一人承包多少 成語典故

秦昭襄王一人承包小半本成語詞典:
今天我們就看一看這位隱身在成語故事背後的秦昭王到底經歷了什麼。
胡服騎射
鷸蚌相爭
漁翁得利
公子稷一開始在燕國為質,他能回到秦國即位,除了他舅舅魏冉運作得當之外,還得感謝一個人的鼎力支持,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趙武靈王。趙國身處四戰之地,北邊的林胡、婁煩等游牧部落常常騷擾邊境,趙武靈王在與游牧部落對峙的過程中,總結出了敵人具備裝束輕便、騎射俱佳的優點,因此他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改革,令趙國人穿胡服、習騎射。胡服騎射的改革之後,趙國軍事實力大增,滅中山國,大敗林胡、婁煩,奠定了趙國作為戰國七雄的疆域版圖。
但是這位雄才大略的趙王,能夠想到扶植秦昭王和燕昭王,為趙國開辟一個優良的外交環境,卻搞不定自己的繼承人問題,最終還窩囊地死在了這個隱患上。趙武靈王先是因為寵幸吳娃而廢長立幼,廢掉長子公子章,改立吳娃之子公子何為太子。四十多歲正當盛年的趙武靈王乾脆直接讓位於太子何,是為趙惠文王,趙武靈王則自稱主父,專注於軍務。
有一次,趙惠文王要去攻打燕國,蘇代知道了這件事,就去勸說趙王。他對趙王講了這么一個寓言故事:我經過易水的時候,看見一隻蚌正打開蚌殼曬太陽,忽然有一隻鷸鳥伸嘴啄住了蚌的肉,蚌趕緊收起蚌殼,夾住了鷸鳥的長嘴。雙方都不肯放鬆,最後打漁的老頭連鷸帶蚌一齊捉了去。趙國現在去攻打燕國,兩國相持,就像鷸蚌相爭,最後得好處的是秦國,秦昭王就是那漁翁啊!
看看,秦昭王同學又出場了吧!
價值連城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刎頸之交
說到趙惠文王,就不得不提和氏璧。史記中是這樣講的:「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秦昭王居然說要用十五城換和氏璧,價值連城這個成語就是這么來的。
趙國派出了著名的外交家藺相如,其有勇有謀,而他怎樣面斥秦昭王,怎樣私下裡派人完璧歸趙,這個故事已是婦孺皆知的了。
後來秦昭王與趙惠文王會於澠池的時候,藺相如再次臨危不懼,以同歸於盡相逼,讓秦王為趙王擊缶,使秦王羞辱趙王的小把戲沒能得逞,保全了趙國和趙王的顏面。完璧歸趙的功勞使得藺相如做到了上大夫,澠池之會後,藺相如自然又升了職,被拜為上卿。
藺相如的故事裡怎麼能少了廉頗?廉頗是因軍功而拜為上卿,本來就看不起出身宦官門客的藺相如,現在藺相如只靠一張嘴,級別居然可以跟他平起平坐。後來老將軍得知藺相如為了趙國政局穩定和諧,不跟自己一般見識,遂即醒悟,光著膀子、背著荊條來給藺相如賠罪,二人結為刎頸之交。
不過將相和的故事,這個說法有點不嚴謹,藺相如並沒有在趙國為相,居於相位的另有其人,那就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趙勝,趙勝在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時期曾三去相、三復位。
不識大體
利令智昏
平原君趙勝也是趙武靈王的兒子,因為門客眾多並身兼相位,被列為戰國四公子之一。一方面,他對人才有著強烈的渴望,眼光也還不錯;另一方面,史家對平原君個人政治成就的評價是帶著貶義的,「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特別是在長平之戰這件事上,「鄙諺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
長平之戰的導火索是上黨這塊地方,其原本屬於韓國,卻被秦國看上了。韓國知道打不過,就乾脆把這塊地獻給秦國,但是上黨郡守馮亭咽不下這口氣,決定把上黨郡私下裡獻給趙國。馮亭的目的在於利誘趙國,趙國截了秦國的和,那麼秦趙勢必不兩立,趙韓就可以聯手抗秦了。
這個時候的趙王,是趙惠文王的兒子趙孝成王,他找大臣商議對策,是平原君力主拿下上黨郡,畢竟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得到一大塊地,這么大便宜不撿白不撿哪。而且趙國不拿這塊地,秦國就不打你了嗎?秦國佔了上黨實力又會上一個台階,還不是想打誰就打誰,根本不需要借口。
奉公守法
狹路相逢勇者勝
說長平之戰前,不得不先說一說趙奢,因為趙國後來換下廉頗派出去的主帥趙括是趙奢的兒子。
趙奢因罪流亡燕國,當過燕國上谷守,後來回到故里,做了個收租稅的官吏。恰逢平原君府管事的下人偷稅漏稅,被趙奢砍了九個人,平原君為了這個梁子,本來要殺他泄憤。趙奢對平原君說:「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於天下邪?」奉公守法這個成語就是這么來的。
平原君被趙奢的見識打動,向趙王舉薦了他。趙奢不但有經濟頭腦,使趙國府庫充實,打仗更是一把好手。公元前269年,秦昭王派軍隊攻打趙國閼與,趙惠文王咨詢廉頗和樂乘,但這兩員大將都覺得沒有勝算,只有趙奢站出來說,「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斗於穴中,將勇者勝」,這句話後來演變成了「狹路相逢勇者勝」。
後來趙奢在閼與大破秦軍,獲封馬服君。
紙上談兵
流血成川
不遺餘力
猶豫不決
趙國截了和,拿到上黨這塊地,秦昭王豈能善罷甘休,一個字:打。到長平之戰的時候,趙奢已死,廉頗固守年余,趙國在人力物力上已經疲憊不堪,趙孝成王兵行險著,用主張主動出擊的趙括換下了廉頗,希望速戰速決,以解趙國糧食不濟的困局。
說趙括「紙上談兵」,還真是有點冤枉人家了。戰國那時候的兵書,應該是以簡牘為主,紙還沒有普及。何況趙國的失敗,原因並非趙括不勝任那麼簡單,在整個趙國上層,速戰速決的傾向佔了上風。不管怎樣,趙括初次帶兵的首秀,就以自己突圍身死、趙國45萬降卒被殺告終。
史書上說,白起「誅屠四十餘萬之眾,流血成川,沸聲如雷」,流血成川這個成語,後來也被叫做「血流成河」。
長平之戰以後,輪到秦國的將相不和了,白起主張一鼓作氣拿下邯鄲,而范雎主張讓趙國割地求和。趙國君臣分析「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長平之戰是秦國押上了巨大的籌碼,不遺餘力攻擊趙國得到的慘勝,秦國自己也「死者過半、國內空」,所以趙國反悔,又不肯割地了。
秦昭王當然生氣啊,派大軍包圍了趙都邯鄲。魏國向平原君建議,讓趙國派使者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則會罷兵而去,平原君卻猶豫未有所決。
遠交近攻
得寸進尺
睚眥必報
百步穿楊
百發百中
前功盡棄
魏國人范雎得到秦昭王重用,他向昭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結交離得遠的國家,比如燕國、齊國,而進攻相鄰的國家,比如韓、趙、魏,逐步蠶食鄰國疆域,得寸而進尺。
范雎這個人非常記仇,以前在魏國的時候,因為受過魏相魏齊的污辱,范雎在秦國立足後,要求魏國交出魏齊的人頭,不然便發兵攻伐。魏齊向戰國四公子中的平原君和信陵君求救,平原君為了斡旋這件事甚至被秦國扣留,然而胳膊到底還是沒擰過大腿,魏齊在絕望之中自殺。
與范雎不和的秦國戰神白起,也是因沖撞秦昭王,並受范雎讒言詆毀,最終被賜自盡。司馬遷評價范雎「睚眥之怨必報」。
秦昭王十四年,在伊闕之戰中,白起大破魏軍,斬首二十四萬。蘇厲替周王做說客,希望白起見好就收。蘇厲以楚國神射手養由基為例,說盡管其能百步穿楊、百發百中,若不能見好就收,萬一失手,豈不是前功盡棄。這些話沒能勸阻住白起的步伐,但也昭示了白起的結局。
竊符救趙
毛遂自薦
脫穎而出
三寸之舌
一言九鼎
平原君與魏國信陵君同屬戰國四公子,平原君的夫人還是信陵君的姐姐。秦昭王派人圍攻邯鄲時,魏國派出大將晉鄙,其卻首鼠兩端,不敢救趙。信陵君魏無忌疏通魏王寵妃如姬,竊取兵符,親自率軍解邯鄲之圍。
信陵君救趙,平原君也沒閑著,他出使楚國求救,門客毛遂自願同往。本來平原君對毛遂沒有什麼印象,還有點輕視他,毛遂自薦的時候,形容自己像裝在囊中的錐子,會立即鋒芒畢露、脫穎而出。
果然,經過毛遂曉以利害,據理力爭,楚王同意救趙。平原君因而贊曰:「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 所有這些成語,都是說毛遂一個人的。
雞鳴狗盜
扶老攜幼
狡兔三窟
高枕無憂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齊國孟嘗君,是秦昭王認識的人中貢獻成語故事最多的人之一。孟嘗君出使秦國,秦昭王慕名想讓他做相國,但是秦王手下的人又勸諫說,一個齊國的貴戚怎麼會真心替秦國做事,不如把孟嘗君殺了,以免後患無窮。
孟嘗君一門客善鑽狗洞,他把孟嘗君已經進獻給秦昭王的狐白裘偷回來,轉獻給秦昭王寵姬,讓她在秦王面前說好話。孟嘗君一行得以找到機會逃跑,但很快被秦昭王發現並派人追捕。逃到函谷關時天色未亮,而城門只在雞鳴天亮後才開,孟嘗君另一食客裝雞叫騙開城門,他們才得以逃脫險境。
孟嘗君的門客可不止雞鳴狗盜,還有一位門客馮諼,本來是替孟嘗君在封地收債的,結果他非但沒有收回應收賬目,反而燒了那些契據。孟嘗君被齊王罷相後返回封地,結果半道上,感念孟嘗君免除債務的封地居民扶老攜幼歡迎他的到來,這時他才明白,門客馮諼用錢財替他收買了民心。
馮諼對孟嘗君說:「狡兔有三窟, 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 未得高枕而卧也。請為君復鑿二窟。」於是他到魏國去宣揚孟嘗君的才幹,魏王慕名便派人送厚禮請孟嘗君為相;後來,齊王得知魏國要挖牆腳,也派人請孟嘗君回去復相位。馮諼又建議孟嘗君在封地索取先王祭器,並設立宗廟,原本處於齊楚邊界的孟嘗君封地是齊王不願花心思的三不管地帶,現在礙於先王宗廟,在楚國攻擊這個地方的時候,齊王就不能再袖手旁觀了。此時馮諼對孟嘗君說:「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兩虎相鬥
亡羊補牢
與世無爭
被秦昭王欺負得最狠的,除了趙國,還有楚國。楚懷王被扣留秦國時,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恐秦國趁機伐楚,上書秦昭王:「天下莫強於秦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與斗,兩虎相與斗,而駑犬受其弊,不如善楚。」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到時候反而便宜了駑犬,秦昭王表示同意。但春申君的話也只能起到一時的作用,楚國最終還是未能倖免。
楚懷王客死秦國,懷王之子即頃襄王,就是「襄王有意神女無心」的那個,他還和幾個成語故事有關。
秦國攻伐楚國鄢、郢、巫、上蔡、陳之地,庄辛對楚襄王說:「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他還說,蜻蜓、黃雀、黃鵠甚至蔡侯,都覺得自己與人無爭,誰知在殘酷的現實中,都成為別人捕獵的目標。在庄辛的扶持下,楚國得以收復部分失地。
然而情況只是暫時得以好轉而已。
民不聊生
九死不悔
根據戰國策記載,楚頃襄王二十年時的楚國,還是不可挽回地淪落到了「百姓不聊生,族類離散」的地步,民不聊生這個詞語就是源於這句話。
頃襄王二十一年,白起攻下了楚國郢都,「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大詩人屈原,「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於是投江殉國,「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秦昭王的黑歷史,繼任用白起斬首約一百萬別國士卒,又一次被記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間接逼死大詩人屈原。
這么說吧,我們印象中殘暴無恥的「秦王」幾乎都是他,而不是更為有名的嬴政 ,不知道嬴政同學為自己的太爺爺背了多少鍋!
望採納!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