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與盾寓言
文中表現出任說話前後矛盾.言過其實的語句是「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回吾矛之利,答於物無不陷也。」
原文:
楚人有鬻(yù)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譯文:
楚國有一個賣盾和賣矛的人。他誇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任何鋒利的東西都穿不透它。」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非常鋒利,什麼堅固的東西都能刺穿。」有人說:「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結果會怎麼樣呢?」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答不上來。
Ⅱ 自相矛盾的寓言
矛和盾是古代的兩種兵器。長矛用來進攻,可以刺殺敵人;盾牌用來防禦,可以保護自己。
楚國有個出售武器的人,帶著他製造的矛和盾到處推銷,逢人就說他的矛和盾是用最堅硬的材料製成的。他一會兒指著盾牌對人誇口:「我的盾牌是特製的,最堅硬,任何武器也刺不透!」一會兒又舉著長矛吹噓:「我的長矛是最鋒利的,能刺透任何東西!」
有個人問他:「那麼用你的長矛去刺你的盾牌,又會怎樣呢(原話是『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問得他一句話也答不上來。
成語「自相矛盾」就來自這個故事。它用來比喻那種辦事、說話前後抵觸,互相對立的情況。
Ⅲ 矛與盾這則寓言可用什麼成語來概括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注釋】
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版。
【出處】
《韓非子·難一》權:「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舉例】
這些理論~。
【近義詞】
格格不入、桿格不入
【反義詞】
自圓其說、無懈可擊、天衣無縫
【歇後語】
【謎語】
類;開封;尺短寸長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英文翻譯】
paradox <a self–contradictory; be mutually conflicting>
【歷史故事】
戰國時期,大思想家韓非子曾講有一個賣矛和盾的人,見人推銷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沒有穿不透的東西;一會又向人推銷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堅硬的盾,沒有什麼東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問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Ⅳ 矛與盾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矛與來盾》說的是一個人同自時誇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觸而不能自圓其說,告誡我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矛與盾》的寓意是說話辦事要一致,不能違背了事物的客觀規律,自己先說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矛盾或抵觸。
Ⅳ 矛與盾寓言故事
原文: 楚人有鬻盾與矛盾,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回吾矛之利答,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譯文: 在很久以前,楚國有一個人既賣矛又賣盾。有一次他誇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堅固的,什麼東西也刺不破它。」然後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是最鋒利的,任何東西都能刺破。」一個人問:「那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結果會如何呢?」聽了此話後,這個人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道理: 寓意言行不一致,前後不對頭。 [提示] 說話、寫文章,如果在同一時間和同一關系中,竟有兩種相反的說法,前後互相抵觸,那就會矛盾百出,像楚國商人一樣經不住駁同。這則寓言故事已經深入人心,「自相矛盾」也已成為人們常用的詞彙了
Ⅵ 寓言故事矛與盾對人的道理
韓非子的寓言故事《矛與盾》有一個賣矛和盾的人,他舉起盾向人叫賣說,我的盾最專牢固,無論屬怎樣鋒利的矛都戳不穿。他又舉起矛向人叫賣說,我的矛最鋒利,無論怎樣牢固的盾都可以戳穿。旁邊的人馬上反問他:「那麼,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結果怎樣呢?」那個楚國人聽了,啞口無言,一句話也答上來.
講述了一個賣矛與盾的楚人由於過分地吹噓誇大使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文章短小,語言精煉,文風幽默風趣,寓意耐人尋味。
Ⅶ 有誰知道「矛與盾」的寓言故事
揠苗助長
揠苗助長
(發音
yà
miáo
zhù
zhǎng)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
原文: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內揠之者,芒芒然容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譯文:
宋國有個農夫嫌稻苗長得太慢,於是將稻苗撥高,滿意地回了家,對家裡的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稻苗長高一大截!"他兒子趕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釋義
揠苗助長是由寓言故事得來的成語。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示例
對學生的教育既不能~,也不能放任自流。
Ⅷ 後人把矛與盾這則寓言概括為什麼
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出自於《韓非子》,講的是:有一個楚國人賣矛又版賣盾,說他的盾堅固得很權,隨便用什麼矛都戳不穿,說他的矛銳利得很,隨便什麼盾都戳的穿。有個圍觀的人問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時,此人無以對答。後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語前後不統一。也指不連貫的性格或心情。語出《韓非子·難一》:「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後來諷刺哪些言行不一致,前後不協調的人。
Ⅸ 從《矛與盾》這則寓言我明白了什麼
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言過其實,做人要實實在在不要誇下海口,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