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詞語
Ⅰ 帶菩提的 詞語
菩提本無樹
Ⅱ 菩提含義
索詞條
菩提
[pú tí]
佛教詞語
更多義項
更多圖片(4張)
「菩提」一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專,意思是屬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達到了涅盤的程度。涅盤對凡夫來講是人死了,實際上就是達到了無上菩提。
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盤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Ⅲ 關於菩提的詞語
菩提即是覺悟的意思,覺悟即菩提,與涅盤也是同義
[pú
tí]
菩提
(佛教詞語)
「菩提」一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Ⅳ 關於菩提樹的詞語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Ⅳ 菩提是什麼意思。
「菩提」一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達到了涅盤的程度。涅盤對凡夫來講是人死了,實際上就是達到了無上菩提。
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盤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5)菩提詞語擴展閱讀:
菩提樹似乎天生來就與佛教淵源頗深,據傳說,25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王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喬答摩·悉達多,他年青時為擺脫生老病死輪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尋求人生的真諦。
經過多年的修煉,終於有一次在菩提樹下靜坐了7天7夜,戰勝了各種邪惡誘惑,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獲得大徹大悟,終成佛陀。所以,後來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聖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
菩提子乃西藏語bo-di-ci之果,而非指菩提樹之果實,產於雪山附近。其樹屬一年生草本,春天生苗,莖高三、四尺,葉如黍,開紅白花,呈穗狀;夏秋之間結實,圓而色白,有堅殼,如琺琅質,俗用為念佛之數珠,故稱菩提子。
參考資料:菩提—網路
Ⅵ 形容菩提子的句子有哪些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樹一菩提,一葉一如來。
最愛芳香何處,花落菩提專深深,隨緣即應,屬落花瀲灧。
微雨燕雙飛,落花人獨立,花落菩提。
菩提樹下三千怨,酒醒今朝換一錢。琅琊煙台亭雨月,怎堪琴瑟淚輕涎。
菩提洗凈鉛華夢,世間萬象本為空。
金絲菩提子,是一種較稀有的植物 ,質地堅硬 ,呈白色 ,里邊有一條條紅色和線紋,獨具特色和韻味。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莫將菩提子, 化做相思豆。留待相思緒, 纏繞在心頭。
來世,做一株佛前的青蓮,靜守夢中的菩提,潛心修行,看世事浮沉。
芳蹤不定杳佳期,菩提怎解相逢意,箋中詩緒,個中愁若,彩蝶舞衰衣。
很久之前,釋迦牟尼在一棵足有百丈高的菩提樹下,得道成佛。
就在這緣分的六月,只想在心田種一棵菩提樹,也和釋迦摩尼大師一樣,在菩提樹下慢慢的徹悟。
我何時亂了菩提,變作春泥,隻身闖進這情海紅塵。
月夜焚香,只為菩提。願,三生三世的祝福,換一世幸運給你。
Ⅶ 類似菩提的詞語有哪些
菩提即是覺悟的意思,覺悟即菩提,與涅盤也是同義
Ⅷ 菩提跟什麼詞語
菩提樹 [pú tí shù]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印度的一種著名的榕屬植物,內因植株高大,壽命長和在容經濟用途上為蟲膠的來源而著稱,它與孟加拉榕的區別在於無支根
菩提子 [pú tí zǐ]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菩提樹及無患子的實,可作念佛的數珠。
Ⅸ 關於菩提的成語
菩提樹, pú tí shù 印度的一種著名的榕屬植物,因植株高大,壽命長和在經濟用途上為蟲膠的來源而著稱,它與孟加拉榕的區別在於無支根
菩提, pú tí 佛教音譯名,指覺悟的境界
菩提子, pú tí zǐ 基本解釋
菩提樹及無患子的實,可作念佛的數珠。《校量數珠功德經》:「若用菩提子為數珠者,或時掐念,或但手持,誦數一遍,其福無量。」 唐 陸龜蒙 《寂上人院》詩:「暗數菩提子,閑看薜荔花。」 清 金氏 《偶然作》詩:「我思更如何,欲種菩提子。」
英文翻譯
1. grape-fruit
菩提花, 基本解釋
Ⅹ 菩提樹是如何用詞語來形容的
菩提無樹,四大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