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少年的詞語
⑴ 贊美少年的詞句
1、杜甫《飲中八仙歌》: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回風前。
2、多情少年,《紅答樓夢》中賈寶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 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
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韻,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3、捐軀赴國難的少年俠士,曹植的《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游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⑵ 形容少年的四字詞語。
朝氣蓬勃、風華正茂、生龍活虎、生機勃勃、意氣風發
一、朝氣蓬勃
白話釋專義:形容精神振奮,屬鬥志旺盛,充滿生氣。
朝代:近代
作者:李曉明
引證:《平原槍聲》:「朝氣蓬勃的肖家鎮一下子變得空虛了,沉靜了。」
二、風華正茂
白話釋義:風采和才華正在美好的時候。
朝代:近代
作者:毛澤東
引證:《沁園春·長沙》:「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翻譯:學生恰逢風采和才華正在美好的時候
三、生龍活虎
白話釋義:形容很有生氣和活力。
朝代:宋
作者:朱熹
出處:《朱子語類》九五:「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
翻譯:只見得他很有生氣和活力
四、生機勃勃
白話釋義:形容自然界充滿生命力,或社會生活活躍。
朝代:近代
作者:張天民
引證:《創業》:「油田一片生機勃勃,繁忙興旺的景象。」
翻譯:油田充滿生命力,繁忙興旺的景象
五、意氣風發
白話釋義:形容精神振奮,氣概昂揚。
朝代:三國·魏
作者:·曹植
出處:《魏德論》:「武皇之興也,以道凌殘,義氣風發。」
翻譯:形容精神振奮,氣概豪邁
⑶ 贊美少年的成語有什麼
意氣風發
[yì qì fēng fā]
意氣:意志和氣概;風發:像風吹一樣迅猛。形容精神振奮,氣概豪邁。
例句:他現在正意氣風發的。
朝氣蓬勃
[zhāo qì péng bó]
朝氣:早上的空氣,引伸為新生向上,努力進取的氣象;蓬勃:旺盛的樣子。形容充滿了生命和活力。
例句:這群少年朝氣蓬勃的出發了。
生機勃勃
[shēng jī bó bó]
形容自然界充滿生命力,或社會生活活躍。
例句:還是少年才能帶來更多的生機勃勃之像啊。
生龍活虎
[shēng lóng huó hǔ]
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
例句:這個小子生龍活虎的樣子頗有朝氣。
風華正茂
[fēng huá zhèng mào]
風華:風采、才華;茂:旺盛。正是青春煥發、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
例句:他這風華正茂的年級。
後生可畏
[hòu shēng kě wèi]
後生:年輕人,後輩;畏:敬畏。年輕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過前輩。
例句:這真是後生可畏啊!
翩翩少年
[piān piān shào nián]
翩翩:形容舉止灑脫。形容言談舉止灑脫的青年男子。
例句:你穿這身衣服變成翩翩少年了啊!
頭角崢嶸
[tóu jiǎo zhēng róng]
頭角:比喻青年人顯露出來的才華;崢嶸:特出的樣子。形容年輕有為,才華出眾。
例句:他在同齡中屬於頭角崢嶸一類的。
年輕力壯
[nián qīng lì zhuàng]
壯:健壯。年紀輕,體力強。
例句:小夥子年輕力壯身體真棒!
富於春秋
[fù yú chūn qiū]
指年少,年輕。
例句:他正是富於春秋時。
⑷ 贊美少年的詞語有哪些
熱血來[rè xuè]:甘為正義自而獻身的豪情壯志青年。
英俊[yīng jùn]:指容貌俊秀又有風度的;才智出眾的人。
陽光[yáng guāng]:積極向上,樂觀開朗,活潑有朝氣。
活潑[huó pō]:生活自然,不呆板。
熱情[rè qíng] :指人參與活動或對待別人所表現出來的熱烈,積極,主動,友好的情感或態度。
相貌堂堂[xiàng mào táng táng]:形容人的儀表端莊帥氣,舉止大方。
文質彬彬[wén zhì bīn bīn]:指人的文采和實質配合適當,形容氣質溫文爾雅,行為舉止端正,文雅有禮貌。
神采奕奕[shén cǎi yì yì]: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煥發。
英俊瀟灑[yīng jun4 xiāo sǎ ]:指才智傑出,有韻致,不拘束。
聰明伶俐[cōng míng líng lì]:形容小孩頭腦機靈,活潑且乖巧。
⑸ 贊美少年的詞語
貌柔心壯,音容兼美
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蕭蕭肅肅,爽朗清舉
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俊美豐姿,翩翩周生
⑹ 形容少年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少年的成語有意氣風發、朝氣蓬勃、生龍活虎、少年老成、小子後生。
一、意氣風發
【解釋】:意氣:意志和氣概;風發:象風吹一樣迅猛。形容精神振奮,氣概豪邁。
【出自】:三國·魏·曹植《魏德論》:「武皇之興也,以道凌殘,義氣風發。」
譯文:武皇的興起,用道來整治那些殘敗的局面,教化那裡的民眾,意氣風發。
【示例】:偉大的中國人民正在意氣風發地建設自己的祖國。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英姿颯爽、意氣飛揚、發揚蹈厲、慷慨激昂、壯志凌雲、意氣煥發、神采飛揚、信心百倍、鬥志昂揚
【反義詞】萎靡不振、神色沮喪、灰心喪氣、垂頭喪氣、精神不振、萬念俱灰、槁木死灰、黯然魂銷、心灰意冷
二、朝氣蓬勃
【解釋】:朝氣:早上的空氣,引伸為新生向上,努力進取的氣象;蓬勃:旺盛的樣子。形容充滿了生命和活力。
【出自】:鄧小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黨的最高領導層就能夠實現新老合作和交替,成為更加朝氣蓬勃的戰斗指揮部。」
【示例】:青年人富有理想,朝氣蓬勃,是祖國的未來。
【近義詞】生意盎然、生龍活虎、欣欣向榮、生機勃勃、龍騰虎躍、蒸蒸日上、生氣勃勃、風華正茂
【反義詞】有氣無力、萎靡不振、老氣橫秋、暮氣沉沉、昏昏欲睡、委靡不振、日薄西山、半死不活、死氣沉沉、有氣沒力、人命危淺
三、生龍活虎
【解釋】: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
【出自】:清·吳趼人《痛史》第五回:「城外元兵雖然很多,卻被張世傑一馬在前,宗仁、宗義在後,如生龍活虎一般,殺進去。」
【語法】:聯合式;作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近義詞】精神煥發、興高采烈、朝氣蓬勃、栩栩如生、精神抖擻、精神奕奕、半身不遂、活龍活現、龍騰虎躍、龍精虎猛、龍馬精神、生氣勃勃、鬥志昂揚
【反義詞】氣息奄奄、人困馬乏、呆頭呆腦、疲憊不堪、半身不遂、半死不活、沒精打采、死氣沉沉、老氣橫秋、沒精打彩、奄奄一息
四、少年老成
【解釋】:原指人年紀雖輕,卻很老練。現在也指年輕人缺乏朝氣。
【出自】:敘話中間,說起興哥少年老成,這般大事,虧他獨立支持。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含褒義
【近義詞】少年事重、老成持重、少年老誠、後生可畏
【反義詞】乳臭未乾、少不更事
五、小子後生
【解釋】:泛指少年後輩。
【出自】:唐·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小子後生,於何考德而問業焉。」
譯文:後生,如何考察德行,請教學業呢。
【用法】:成語用法 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⑺ 形容「少年」詞語有哪些
1、【成語】: 龍駒鳳雛
【拼音】: lóng jū fèng chú
【解釋】: 駒:小馬;雛:細鳥。比喻英俊秀穎的少年。常作恭維語。
【出處】: 《晉書·陸雲傳》:「雲字士龍,六歲能屬文,性清正,有才理。少與兄機齊名,雖文章不及機,而持論過之,號曰『二陸』。幼時吳尚書廣陵閔鴻見而奇之,曰:『此兒若非龍駒,當是鳳雛。』」
【舉例造句】: 令郎真乃龍駒鳳雛,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將來「雛鳳清於老鳳聲」,未可量也。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五回
2、【成語】: 初生之犢
【拼音】: chū shēng zhī dú
【解釋】: 剛出生的小牛,比喻單純或勇猛的青年人。
【出處】: 先秦·莊周《莊子·知北游》:「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
【舉例造句】: 以初生之犢的勇氣,站在一切戰斗的前列。 ★夏衍《戲劇抗戰三年間》
3、【成語】: 翩翩少年
【拼音】: piān piān shào nián
【解釋】: 翩翩:形容舉止灑脫。形容言談舉止灑脫的青年男子。
【出處】: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
4、【成語】: 少年老誠
【拼音】: shào nián lǎo chéng
【解釋】: 指人年紀雖輕,卻很老練。同「少年老成」。
【出處】: 《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現在的玉郎早已不是你我在能仁寺初見的那個少年老誠的玉郎了。」
5、【成語】: 慘綠少年
【拼音】: cǎn lǜ shào nián
【解釋】: 慘綠:淺綠,指服色。原指穿淺綠衣服的少年。後指講究裝飾的青年男子。
【出處】: 唐·張固《幽閑鼓吹》:「喜曰:『皆爾之儔也,不足憂矣!末座慘綠少年何人也。』答曰:『補闕杜黃裳。』」
【舉例造句】: 他是一個慘綠少年。
⑻ 贊美少年的詞語
貌柔心壯,音容兼美 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蕭蕭肅肅,爽朗清舉 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俊美豐姿,翩翩周生
⑼ 贊美少年的詞語
1、杜甫《飲中八仙歌》: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2、多情少年,《紅樓夢》中賈寶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 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
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韻,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3、捐軀赴國難的少年俠士,曹植的《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游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4、白居易《長恨歌》:
「天生麗質難自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溫泉水滑洗凝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芙蓉如面柳如眉」
句子:
1、穿著月白色長衣,冰冷的面龐依舊掩不去令人迷醉的氣息、那是一個撼人心弦的男子、堅毅的稜角、陽剛的五官、各有千秋、拼湊在一起完美無瑕、冰藍色的眼眸似有霧氣環繞、又似有一股濃濃的憂傷在裡面
2、眉宇之間透著成熟,但不顯得蒼老,沉穩中帶著狂傲,天生皇族骨子裡自帶的狂傲,但並不給人一種壓力,深沉的雙眼好似兩條無底深淵,渾身上下散發這一種王者霸氣。
3、俊美絕倫,臉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稜有角的臉俊美異常。外表看起來好象放盪不拘,但眼裡不經意流露出的精光讓人不敢小看。一頭湛藍茂密的頭發,一雙劍眉下卻是一對細長的桃花眼,充滿了多情,讓人一不小心就會淪陷進去。高挺的鼻子,厚薄適中的紅唇這時卻漾著另人目眩的笑容。清秀的眉目,狹長的眼,一身素衣,嘴角彎起來的弧度恰到好處,冷峻而不失溫柔,淡雅而高貴。翩翩風度勝似嵇康,才學使李白杜甫等人都為之感嘆。
⑽ 贊美少年的詩詞
1、《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譯文:
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2、《少年行四首.其一》
唐代:王維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譯文:
新豐美酒一斗價值十千錢,出沒五陵的游俠多是少年。相逢時意氣投合為君痛飲,駿馬就拴在酒樓下垂柳邊。
3、《少年行》
唐代:劉長卿
射飛誇侍獵,行樂愛聯鑣。薦枕青蛾艷,鳴鞭白馬驕。
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調。日晚春風里,衣香滿路飄。
譯文:
(少年)射殺飛禽被陪同狩獵的人誇贊,最愛與人並騎而行。侍奉少年的少女嫵媚多姿,少年騎在寶馬上驕傲的揮動馬鞭。密室里珠簾合攏,長常的巷道里奏起樂曲。在傍晚的春風里,少年衣服上的香味飄散在路上。
4、《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
五代:韋庄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譯文:
現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處來,當時年少風流,春衫飄舉,風度翩翩。我騎著大馬,斜靠小橋,滿樓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傾倒。閨房屏障曲折迂迴,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叢之所在。現在要是能再有像當年那樣的遇合,我就是到白頭也一定不會想回來。
5、《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時作》
金朝:元好問
塞上秋風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少年鞍馬適相宜。從軍樂,莫問所從誰。
侯騎才通薊北,先聲已動遼西。歸期猶及柳依依。春閨月,紅袖不須啼。
譯文:
軍隊中的鼓聲、角聲在秋風中作響,城頭上的旗幟在夕陽的照耀下緩緩地飄動。 少年應當從軍,身跨戰馬,馳騁邊關。只要能夠從軍馳騁就十分快樂,並不要在乎由誰來帶兵。
偵察的騎兵才通過薊北,而部隊的威名已震動遼西。等打完仗,回到故鄉時,仍是楊柳依依的春天,時間不會太長。 徵人連戰連勝,可以很快凱旋,閨中人不必因相思而流淚。